腕骨脱位
- 格式:ppt
- 大小:6.05 MB
- 文档页数:10
手术治疗在腕关节骨折脱位并发腕管综合征摘要】目的:研究手术治疗在腕关节骨折脱位并发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28例腕关节骨折脱位并发腕管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把2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4例。
对照组给予非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 85.71%,对照组治疗优良率64.29%,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腕关节活动情况、神经恢复情况比对照组效果理想,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手术治疗在腕关节骨折脱位并发腕管综合征临床治疗效果理想,可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可见,应用手术治疗腕关节骨折脱位并发腕管综合征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治疗;腕关节骨折;脱位;腕管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138-02腕管综合征多因腕管正中神经被压迫造成腕、肘等关节出现屈伸不利,使前臂旋转活动出现功能障碍综合征[1]。
外伤是引起腕管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腕关节骨折脱位多会并发腕管综合征,未及时治疗会使掌和腕关节活动都受到不良影响,最终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临床治疗腕关节骨折脱位并发腕管综合征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治疗方法,其中非手术治疗应用于病情轻和发病早期,当病情发展到后期时主要选择手术治疗的方法[2]。
本次研究中,为研究手术治疗在腕关节骨折脱位并发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选择我院收治的28例腕关节骨折脱位并发腕管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应用手术治疗,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28例腕关节骨折脱位并发腕管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把2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4例。
罗氏传统中医推拿手法——脱位1.腕关节脱位病因病理;患者跌倒时手掌及手背着地,致使腕关节过度屈曲。
暴力传递而致腕关节脱位。
症状与诊断:腕关节脱位,患处疼痛,有外伤史,关节周围肿胀,重者畸形,腕关节运动功能障碍。
治疗:患者端坐,术者双手拇指置于腕部.余指握患者掌部.在扎、摇,抖的同时。
顺即将脱位的诸骨复位.包扎固定3周,第2日热醋或l号外洗药熏洗患处,轻轻按摩。
促使脓血早日消散。
2.尺桡关节分离前臂尺挠骨的连接,包括间断连接和不间断连接。
不间断连接即前臂骨间膜的连接。
骨间膜为附着于桡尺二骨骨间脊上的结缔组织膜,它可加强两骨间的连接。
间断连接是桡骨远端关节的连接。
横行间隙位于三角纤维软骨与尺骨头远端之间(三角形纤维软骨起于桡骨远端尺骨切迹与挠骨远侧关节面之间.附着于尺骨茎突的基底,与腕尺侧副韧带相连。
桡尺近端和远瑞关节囊韧带也附着于此软骨)。
桡尺近端和远端关节共同活动,完成前臂的旋前和旋后活动.病因病理:桡尺关节分离伴韧带损伤较常见,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
常有前臂急性过度旋转扭伤史,或是长期做前臂回旋活动工作,而致腕部慢性积累性损伤。
症状与诊断:前臂旋前或旋后活动受限,疼痛.偶有弹响.腕关节背屈下压疼痛加重,患手不能端举重物,腕无力。
尺骨小头向掌侧或背侧移位.前臂远端变平、变宽:指压尺骨小头有浮动感或“沙沙”作响声。
治疗:手法复位,以右手桡尺远端分离为例。
患者掌心向下,伸平患臂,术者有手拇、食二指分别捏住桡骨远端的背侧和掌侧,余三指扶持手掌侥侧鱼际部,左手食指半屈曲,以末节的桡侧顶住尺骨小头,拇指扶持尺骨小头的背面,嘱病人放松前臂如尺骨小头向掌侧移位,医生用自己的两手腕关节活动带动病人腕关节顺时针做环转活动,同时右手固定桡骨下端,左手食指末节顶托尺骨小头.和拇指协同将尺骨小头向桡骨靠拢,有时可听到复位响声,说明侥尺关节远端复位。
如尺骨小头向背侧移位,则以逆时针方向作环转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在尺骨小头向下压时将尺骨小头向挠侧靠拢,复位后病人即感症状明显减轻。
86例腕骨脱位及骨折的X线影像分析发表时间:2015-11-13T14:38:57.8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作者:付俊[导读] 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湖北襄阳舟状骨骨折合并其它腕骨骨折10例,占11.6%;舟状骨合并月骨或月骨周围脱位共计24例,占所有病例 40%。
付俊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湖北襄阳 441001摘要:目的通过对腕骨脱位及骨折X线影像分析,探讨及阐明腕骨脱位及骨折的X线影像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86例腕骨脱位及骨折患者的X线影像,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分析。
结果本组患者中,月骨脱位15例,占17.4%;月骨周围脱位22例,占25.6%;其它脱位3例,占2.5%。
结论腕骨脱位以头、月关节最为常见,掌握腕关节的解剖关系及结构,理解头月关节结构的解剖意义,对准确诊断分析腕骨脱位及骨折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腕骨;脱位;X线分析腕骨脱位是临床常见的骨骼及关节创伤,腕骨骨折及脱位经常出现漏、误诊,或未能明确诊断腕骨脱位的具体类型,笔者对我院86例腕骨脱位患者的X线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有关文献对腕骨脱位的类型进行研究,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6例患者,其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37.3岁,其中男性81例,女性5例。
86例患者均有外伤史,其中左腕损伤35例,右腕损伤51例。
致伤原因:滑倒、跌伤或扭伤45例,汽车、摩托车伤25例,重物砸伤5例,运动伤11例。
临床主要症状:腕部关节肿胀,疼痛,脱位患者有关节“错动”感,活动障碍等症状。
所有患者均48小时内进行X线拍片检查并证实为腕骨骨折或脱位。
1.2方法全部病例均拍摄腕关节正侧位(Philips Diagital Diagnost ‘eleva’),部分拍摄舟状骨正位(尺偏位)或腕关节斜位,均于3-6月内复查。
收集50例全部X线资料,回顾性观察分析腕骨骨折位置,腕骨脱位的位置及类型。
2 结果X线影像所见:(1)腕骨脱位15例,其中:月骨脱位7例,占46.7%,月骨周围脱位6例,占40%,豆状骨脱位2例,占13.3%;(2)腕骨骨折合并脱位28例,其中舟骨骨折合并经舟骨-月骨脱位8例,占28.5%,舟骨骨折合并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16例,占57.1%,月骨骨折合并月骨脱位1例,占3.65%,三角骨骨折合并豆骨脱位2例,占7.1%,多发腕骨骨折合并月骨周围脱位,同时伴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例,占3.65%。
尺桡骨关节脱位平片诊断标准判断尺桡骨关节脱位的标准在拍平片时是这样的:
1. 如果你感觉手腕疼,特别是手腕下边那个关节和尺骨茎突那里,特别是当你旋转或者把手腕往尺骨那边偏的时候,那就可能是尺桡骨关节脱位了。
2. 如果你摸到自己的尺骨小头比另一边高,像是有个包一样,压一下又恢复原样,手一抬又弹回去,这也是一个可能的迹象。
3. 手腕活动起来不方便,尤其是旋转和往尺骨那边偏的时候,那就可能是关节脱位或者有三角软骨损伤。
4. 一般来说,肿胀不会太严重。
在拍平片的时候,医生会看到:
1. 尺骨和桡骨之间的空隙跟正常不一样,可能变大或者变小。
2. 尺骨小头可能在背侧或者掌侧的位置不对。
3. 有时候还会看到尺骨和桡骨重叠的影子。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光看平片可能不能完全确定是不是尺桡骨关节脱位,可能还需要做CT或者MRI等其他检查。
总的来说,判断尺桡骨关节脱位在拍平片时主要看关节的空隙、尺骨小头的位置和肿胀情况,但具体还是要结合你的症状和其他的检查结果来确定。
月骨周围腕关节脱位并正中神经损伤1例报道发表时间:2016-11-28T16:47:44.12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作者:谭麒麟胡家美[导读] 松开后见月骨再次脱出,遂采取腕关节背侧2枚交叉克氏针固定,再次透视见月骨脱位纠正。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脊柱外科湖北恩施 445000摘要:经过对1例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腕关节脱位并正中神经损伤患者诊治的病例报道,探讨月骨周围腕关节脱位的诊治策略。
关键词:月骨周围腕关节脱位;治疗;手法复位;切开复位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2岁,以“车祸伤致颈、胸腰背部、右腕疼痛伴桡侧三指半麻木3小时”为主诉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心肺腹未及明显异常,颈胸段椎体棘突及棘突旁明显压痛、叩痛,右侧腕关节明显肿胀、压痛,右侧腕关节明显受限,右手桡侧三个半指感觉减退,左上肢及双下肢肌力、感觉正常,四肢末梢循环正常。
门诊右侧腕关节正侧位片提示月骨头周围腕关节脱位伴桡骨远端骨折(见图1、图2),门诊颈椎、胸、腰椎CT提示颈胸椎体多椎体附件骨折,腰椎未见明显骨折,入院初步诊断1.右侧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腕关节脱位并正中神经损伤;2右侧桡骨远端骨折;3.颈胸椎椎体附件骨折。
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提示无明显禁忌症,遂急诊在臂丛阻滞麻醉下行手法复位。
经多次反复尝试手法复位,经C臂透视确认手法复位失败,与患者家属沟通,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遂采取切开复位。
取右腕部正中竖型切口长约4cm,术中见月骨周围韧带断裂卡压,经修整韧带后将月骨复位。
松开后见月骨再次脱出,遂采取腕关节背侧2枚交叉克氏针固定,再次透视见月骨脱位纠正。
术后桡侧三指半麻木疼痛感明显缓解。
术后切口甲级愈合。
术后3周取出克氏针,复查腕关节正侧位片提示月骨位置正常(见图3、图4),继续行背侧石膏托固定3周后拆除石膏,行腕关节功能锻炼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术后3月、6月随访提示患指麻木感消失,右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右腕关节正侧位片提示月骨位置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