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昆虫抗药性
- 格式:ppt
- 大小:826.00 KB
- 文档页数:28
,.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071班《农药学》试卷(A)一、名词解释(10×2分)1、农药:2、触杀剂:3、保护剂:4、毒力:5、致死中量(LD50):6、位差选择性:7、昆虫抗药性:8、适度治理策略:9、生物富集:10、植物毒素:二、填空题(20×1分)1、按我国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农药的毒性可分为:、、。
2、农药制剂的名称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3、杀鼠剂按作用速度可分为:、两类4、农药的“三致性”是指:、、。
5、影响除草剂被植物叶面吸收的因素:、、和外界环境条件、助剂等。
6、农药分散体系通过、两种途径实现。
7、农药混用优缺点:、、、和提高对作物的安全性;延缓或克服抗药性。
三、选择题(10×1分)1、抑制AChE活性的药剂为()A.敌敌畏B.杀虫双C.六六六D.阿维菌素2、抑制轴状突神经传递的药剂为()A.异丙威B.吡虫啉C.氯氰菊酯D.氯虫双酰胺(康宽)3、按作用方式分,下列属物理性毒剂的品种为()A.敌百虫B.矿物油C.灭幼脲D.溴甲烷,.4、下列属灭生性除草剂的品种为()A.草甘膦B.敌稗C.苄磺隆D.乙草胺5、抑制呼吸作用的药剂为()A.敌敌畏B.鱼藤酮C.六六六D.阿维菌素6、常用的熏蒸剂为()A.吡虫啉B.吡虫清C.磷化铝D.乙磷铝7、灭生性触杀型茎叶处理剂为()A.二氯喹啉酸B.乙草胺C.草甘膦D.百草枯8、下列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品种为()A.腐霉利B.乙烯利C.万利得D.乙烯菌核利9、测定杀虫剂的触杀活性首选的方法是()A.点滴法B.饲喂法C.浸叶法D.浸虫法10、下列因素可影响农药在昆虫表皮的穿透()A.农药的极性B.农药的施用方式C.试虫的大小D.农药的种类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1分)1、一般采用药剂的纯品进行毒力测定。
()2、原药一般有效成分含量很不高。
()3、HLB值小,亲油性越强;HLB值大,亲水性愈强。
昆虫的抗药性与农药研究随着农业的发展,农药的使用成为保护农作物免受害虫侵害的一种重要手段。
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昆虫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重点探讨昆虫的抗药性形成机制以及农药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昆虫抗药性的形成机制1. 遗传因素昆虫抗药性的形成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某些昆虫天生具有对特定农药的抗性基因,这些基因往往通过昆虫的遗传方式遗传给后代。
此外,突变也是昆虫获得抗药性的一种途径。
2. 生理因素昆虫在长期的农药使用中,会出现生理上的反应,以适应农药的作用。
一些昆虫表现出有效地将农药快速代谢或排出体外的能力,从而减少对农药的损伤。
此外,昆虫抗药性还与神经系统有关,昆虫可以通过改变神经受体的构成或功能来减少农药对其产生的影响。
3. 行为因素昆虫抗药性还与其行为习性有关。
有些昆虫会主动避开感染农药的地区或采取其他方式来避免农药的接触,从而减少抗药性昆虫的数量。
二、农药研究的最新进展1. 开发新型农药为了应对昆虫的抗药性问题,科学家们致力于开发新型农药。
目前,很多研究集中在发现新的杀虫机制或开发对昆虫新颖的靶点。
同时,一些研究还鼓励使用复合农药,即多个杀虫剂的混合使用,以增加抗药性的效果。
2. 优化农药使用策略除了开发新型农药,优化农药使用策略也是防治昆虫抗药性的重要手段。
科学家们建议农民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避免频繁使用同一种农药,以减少昆虫对特定农药的抗药性形成。
此外,科学合理的农药施用方法和剂量也是重要的优化策略。
3.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使得科学家们能够精确地修改昆虫的基因,从而提高其对农药的敏感性。
这些技术包括CRISPR/Cas9等,通过针对特定基因的编辑和修改,可以有效地削弱昆虫对农药的抗药性。
三、总结昆虫抗药性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了解昆虫抗药性的形成机制,以及积极开展农药研究,对于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第八章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及综合治理前言:生物抗药性发展概况:害虫对杀虫剂抗性发展的历史,就是杀虫剂发展应用的历史:1908-1946 Melander首次发现美国加州梨圆蚧对石硫合剂产生抗性后,仅发现11种害虫及螨产生抗药性,抗性是一种罕见现象,并未引起人们注意;1946年后,有机杀虫剂出现和推广,害虫抗药性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引起有关专家关注;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有机氯和有机磷杀虫剂的大量使用,抗性害虫的种数几乎成直线上升,也引起了人们高度关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抗性现象日益普遍,抗性发展速度加快,完全敏感的害虫种群反倒成为罕见现象。
杂草和病原菌抗药性也逐步认识,并引起重视。
年代抗药性虫螨种类DDT林丹/环戊二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D+林D+林+磷D+林+磷+氨D+林+磷+氨+菊193871946111948141195669362417183 197022498140543342234 19763642032251473667044227 19804282292692005122105532514 19844472332762126432119542517 19895042632912608548抗性昆虫及螨类的种类朱砂叶螨二斑叶螨第一节害虫抗药性的概念、种类及特点一、害虫抗药性的概念昆虫具有忍受杀死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药剂选择,群体,遗传)。
抗药性发展过程药剂不断杀死敏感和留下抗药性个体并繁殖的过程耐药性和药剂选择性自然耐药性:是指一种昆虫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生理状态及所处的环境条件的变化对药剂产生不同的耐受力(不能遗传)。
药剂的选择性:是指不同昆虫对药剂敏感性的差异。
(药剂对一些昆虫的毒杀作用强于对另一些生物)(一)害虫抗药性的种类1.交互抗性:昆虫的一个品系由于相同抗性机理或相似作用机理或类似化学结构,对于选择药剂以外的其它从未使用过的一种药剂或一类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
植物化学保护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华南农业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简述农药的发展史参考答案:null第一章测试1.硫黄属于什么类型的农药()。
参考答案:无机农药2.阿维菌素属于什么类型的农药()。
参考答案:生物化学农药3.下面属于杀虫剂作用方式的有()。
参考答案:胃毒;拒食;驱避;内吸4.下面哪种作用方式达到的效果为中毒死亡()。
参考答案:胃毒;内吸5.毒力是药剂在不同条件下综合多种因素对不同生物发生的生物毒杀作用大小。
()参考答案:错6.一定条件下,可致供试生物半数死亡机会的药剂剂量为致死中量。
()参考答案:对7.化学治疗指数越大,说明药剂对植物越不安全,越容易产生药害。
()参考答案:对8.使用农药后,作物出现叶片发黄的效果,即可判断该农药对作物产生了药害。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属于哪一类型的表面活性剂()。
参考答案: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农药加工过程中一定要加入表面活性剂才可制备。
()参考答案:错3.农药的分散度越高,药剂性能越好。
()参考答案:错4.原药必须要进行加工才可在田间使用。
()参考答案:对5.下面哪种剂型属于水基型()。
参考答案: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溶性液剂第三章测试1.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作用靶标主要是()参考答案:轴突膜上Na+离子通道2.敌百虫属于()杀虫剂。
参考答案:有机磷3.下列农药属于高毒农药的是()参考答案:敌畏4.毒死蜱的别名()参考答案:乐斯本5.吡虫啉具有的主要杀虫作用方式为()参考答案:胃毒;触杀;内吸6.吡虫啉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参考答案:对7.茚虫威的英文通用名为____,商品名为____,其作用靶标为____参考答案:null8.有机磷杀虫剂的主要特点?参考答案:null9.请列举出5种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的杀虫剂(要求这5种杀虫剂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位点),并写出相应的作用位点。
参考答案:null10.杀虫剂进入虫体的主要途径有那几种?何种作用方式的药剂是主要通过那种途径进入的?参考答案:null第四章测试1.下列药剂中,干扰病原菌的致病机理的是()。
昆虫抗药性机制昆虫抗药性机制是指昆虫对农药的抵抗能力,也是农业生产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药对昆虫的杀伤效果逐渐减弱,这是由于昆虫逐渐发展出抗药性机制导致的。
本文将探讨昆虫抗药性的机制,以及相关研究和应对策略。
一、昆虫抗药性的机制1. 靶标位点变异昆虫抗药性的一个重要机制是靶标位点的变异。
农药通常通过作用于昆虫体内的特定靶标,如神经系统或代谢酶等,抑制其正常功能并导致死亡。
然而,某些昆虫通过突变或变异其靶标位点来减少农药的结合能力,从而降低了其毒性。
2. 解毒酶的增强活性昆虫还可以通过增强解毒酶的活性来对抗农药的毒性。
解毒酶可以将农药转化为无害的代谢产物,从而减少其对昆虫的杀伤效果。
这种机制被称为代谢抗性,是昆虫抗药性中最常见的一种。
3. 农药排出机制昆虫还可以通过增加内部的排毒系统来将农药迅速排出体外。
这种机制可以有效降低农药在昆虫体内的累积浓度,从而降低其毒性。
一些特定的转运蛋白参与了这一过程,它们可以主动将农药从细胞内转运至细胞外。
二、相关研究针对昆虫抗药性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昆虫抗药性的机制,并找到对策以保证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1. 遗传研究通过遗传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探索昆虫抗药性的遗传基础。
研究人员发现,抗药性往往是由于特定基因的突变或过表达导致的。
了解这些突变基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昆虫抗药性发展的机制,并为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2. 抗性突破研究科学家们也在积极研究如何突破昆虫的抗药性。
一种常见的策略是通过研发新的农药或改良已有的农药,以克服昆虫的抗药性。
此外,也有研究团队将抗虫基因导入作物中,使其对昆虫具有抗性,从而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三、应对策略为了有效应对昆虫抗药性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综合的应对策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策略:1. 农药轮换轮换使用不同机制的农药可以降低昆虫对某一种特定农药产生抗性的风险。
通过周期性地更换农药,可以避免昆虫逐渐适应和抵抗特定农药。
昆虫对杀虫剂的抗性机制概述摘要: 昆虫抗性机制的研究对于抗性监测、治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综述了昆虫对几种杀虫剂的抗性机制。
关键词: 杀虫剂; 抗药性; 苏云金杆菌; 阿维菌素随着杀虫剂长期、大量、广泛地使用, 昆虫对杀虫剂产生的抗性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尽管在杀虫剂的更新、混合、交替使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延缓了杀虫剂抗性的产生, 但昆虫对杀虫剂的抗药性上升趋势仍不可遏制。
综述了昆虫对化学农药、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的抗性机制。
1 昆虫对化学农药的抗性机制1. 1 表皮穿透性的降低昆虫表皮对药剂穿透性降低, 可延缓杀虫剂到达靶标部位的时间, 使昆虫有更多的机会来降解杀虫剂。
虽然表皮穿透下降只表现低水平抗性, 但作为其它抗性因子的修饰者则很重要, 如与解毒作用相结合, 就可大大影响死亡率而增加抗性。
表皮穿透性降低机制在家蝇、埃及伊蚊、致倦库蚊、淡色库蚊等均有发现[ 1] 。
不同的杀虫剂或不同的昆虫表现出的穿透性降低在程度上存在差别, 但穿透性降低是所有昆虫抗性普遍存在的一个因素, 杀虫剂穿透性的降低是受Pen 基因所控制的[ 2] 。
1. 2 解毒酶活力的增强与杀虫剂代谢相关的解毒酶的解毒作用增强是抗性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解毒酶主要包括细胞色素P450 介导的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转移( GST ) 、水解酯酶等。
多功能氧化酶是昆虫体内参与各类杀虫剂以及其它外源和内源化合物代谢的主要解毒酶系,可使杀虫剂降低或失去杀虫活性, 从而使昆虫产生抗药性。
P450 酶系的解毒代谢能力增强是因为抗性昆虫体内P450 过表达。
与抗性相关的P450 基因主要有6 个: CYP6A1、CYP6A2、CYP6A8、CYP6A9、CYP6B2 和CYP6D1[ 3] 。
多功能氧化酶是多种昆虫对拟除虫菊酯、辛硫磷、吡虫啉、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以及生长调节剂定虫隆等多种杀虫剂产生抗性的主导因素。
杀虫剂中许多有机磷化合物是被虫体的GST 所解毒。
昆虫的抗药性与抗虫策略昆虫在生物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对人类农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近年来,随着农业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昆虫抗药性的问题逐渐突显出来。
本文将探讨昆虫抗药性的原因以及昆虫抗虫策略的发展。
一、昆虫抗药性的原因1. 遗传因素:昆虫抗药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遗传突变。
在昆虫种群中,存在一小部分个体天生对某种农药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当农药使用后,这些抗药性个体就能存活下来,并将抗药性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抗药性昆虫的数量逐渐增加,从而导致了整个种群对农药的抗药性。
2. 农药滥用:昆虫抗药性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农药的滥用。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杀虫作用,但过量或频繁的使用会导致昆虫种群对农药产生适应性反应,进而产生抗药性。
二、昆虫抗虫策略的发展1. 集约化农业:为了减少农药的使用,农业生产逐渐向集约化转变。
采用集约化农业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减少对农药的依赖性。
例如,采用旋转种植、混合种植等措施可以降低害虫的发生率。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农药替代策略。
通过引入天敌、寄生虫或杀虫菌等天然生物源来控制害虫数量。
这种方法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不易导致害虫对生物防治剂的抗药性。
3. 基因编辑技术: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科学家能够对昆虫的基因进行精确编辑。
这项技术为改良昆虫抗药性提供了新思路。
通过编辑昆虫的抗药基因,科学家可以研制出对农药不易产生抗药性的昆虫品种。
三、昆虫抗药性与抗虫策略的前景昆虫抗药性是一个紧迫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
尽管昆虫抗药性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抗虫策略的发展也在不断推进。
集约化农业、生物防治和基因编辑技术等策略为昆虫抗药性的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然而,昆虫抗药性问题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因素的综合使用。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抗虫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昆虫抗药性的发展趋势,保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昆虫的抗药性与化学控制昆虫的抗药性现象是指昆虫对于常规使用的农药或杀虫剂产生了抵抗力,从而导致这些药剂对它们的杀虫效果减弱甚至无效。
随着时间的推移,昆虫对药剂的抗性会逐渐增强,从而造成严重的生态和经济问题。
本文将探讨昆虫抗药性的原因及其化学控制方法。
一、昆虫抗药性的原因昆虫抗药性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适应性突变和生态因素。
1. 遗传因素昆虫的抗药性可以通过基因突变遗传给下一代。
一些个体昆虫天生对特定药物具有一定的抗性,这些个体通过繁殖将抗性基因传递给后代,当环境中存在对应药物时,这些个体就能够更好地适应并存活下来。
随着抗性基因的广泛传播,整个昆虫群体对该药物的抗性也逐渐增强。
2. 适应性突变昆虫具有较短的生命周期和高繁殖力,这使得它们具有较高的适应性。
在面临药剂攻击时,一部分昆虫个体可能会发生适应性突变,使得它们具备抗药性。
这些突变使得昆虫能够降低药物对其的毒性,从而在药物施用后存活下来,并在下一代中传递这种抗性。
3. 生态因素昆虫的生态环境也会对其产生抗药性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昆虫生活在被频繁喷洒农药的农田中,那么它们将面临更高的选择压力,只有那些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才能幸存下来。
这种选择压力使得昆虫群体中抗药性基因的频率逐渐增加。
二、化学控制抗药性的方法为了应对昆虫抗药性的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化学控制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策略。
1. 交替使用不同类别的杀虫剂为了减缓昆虫对特定类别杀虫剂的抗药性逐渐增强的趋势,农民可以采取交替使用不同类别的杀虫剂的策略。
通过轮换使用杀虫剂,可以防止昆虫对某一类杀虫剂产生长期抗性。
这种策略可以使农民更有效地控制昆虫害虫。
2. 混合使用多种杀虫剂混合使用多种杀虫剂是另一种有效的策略。
通过将不同杀虫剂混合使用,可以提高对昆虫的杀伤力。
由于不同的杀虫剂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混合使用可以减少昆虫在繁殖和生长过程中出现的抗性突变概率。
3. 精确施药精确施药可以减少杀虫剂的使用量,并降低昆虫对药物的抗性发生率。
昆虫抗药性及其治理对策的研究杀虫剂抗性是防治农业与卫生害虫中一个主要问题。
据报道世界上已有540多种害虫具有抗药性。
昆虫产生抗性的速度远远地高于新的安全高效杀虫剂的研发,因此必须要保持现有的及新开发的杀虫剂的效果。
这就需要研究昆虫产生抗性的机理及设计延缓抗性产生的对策。
本文主要研究了SH-R抗性品系家蝇中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机理、有效的增效剂和微生物源新的杀虫活性物质,并构建了重组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NPV)的体外载体。
一.研究了抗性(SH-R)与敏感(SH-S)家蝇品系乙酰胆碱酯酶(AChE)性质、双分子速率常数(k_i),克隆和测定编码AChE的cDNA序列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AChE性质和k_i的变化是由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SH-R品系AChE的亲和力降低所致,而这种亲和力明显的降低是由于SH-R品系中AChE的大小和形状的改变所引起。
比较SH-R和SH-R品系编码AChE的cDNA序列发现了四个突变,其中D422V 是本研究新发现的一个突变。
AChE的基因,包括编码基因突变是SH-R品系产生抗性的主要机理。
对不同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降低的程度是不同的,因为不同的突变可产生不同形式的AChE,从而对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
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SH-R家蝇品系对CBs和OPs的抗性型应属于I型,而不是Russell等(2004)提出的II型抗性。
二.发现了异稻瘟净(IBP)可以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Coq)马拉硫磷抗性品系(RM)增加马拉硫磷的毒力。
其增效机理是由于IBP对羧酸酯酶活性的抑制。
IBP和马拉硫磷的混用对马拉硫磷抗性演化影响的室内模拟试验表明,尽管IBP不能阻止马拉硫磷抗性的产生,但可以大大地延缓马拉硫磷抗性的发展。
发现了淡色库蚊的幼虫和成虫对马拉硫磷的抗性水平是不同的,成虫的抗性程度比幼虫阶段高得多,因此用马拉硫磷防治蚊虫的幼虫要比成虫更有效,要禁止在蚊虫不同发育期都使用马拉硫磷进行防治,这进一步丰富了抗性治理的对策。
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从生理性抗性和环境因子两方面简要介绍了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概述害虫抗药性特点,并根据当前使用害虫防治剂的防治手段、用药方式等方面阐述了害虫抗药性的预防措施,以期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一定帮助,从而使工农业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害虫抗药性原因防治措施自从1908年首次发现美国的梨圆蚁对石硫合剂产生抗药性以来(Melander ,1914),害虫抗药性已有百年的历史。
到1948年产生抗药性的害虫种类达14 种,到1964年增至224种,1976年增至364 种,1984年增至447种。
至今至少有600多种昆虫及螨类已产生了抗药性, 这些害虫中以双翅目与鳞翅目昆虫产生抗药性虫种数量最多(张友军等,1998 )。
我国有45种昆虫产生了抗药性, 其中农业害虫36种, 卫生害虫9种(唐振华, 2000)。
抗性突出的害虫有棉蚜、棉铃虫、二化螟、小菜蛾、家蝇、淡色库蚊、德国小镰等, 它们对多种药剂均产生了抗药性, 并抗性水平较高。
抗性最为严重的是北方棉区的棉蚜和南方蔬菜地的小菜蛾, 它们对拟除虫菊酯的抗性达到万倍以上(姚洪渭等,2002 )。
害虫抗药性的危害多种多样, 如导致农药防效降低,造成作物减产。
增加用药量, 加大成本。
增加了对环境的污染, 对鱼虾以及蜜蜂等有益生物的为害, 打破自然界生态平衡。
人畜中毒。
减少某类农药市场的寿命等, 这成为当前植保中一个重要问题。
1.害虫抗药性世界卫生组织(WHO)1957年对昆虫抗药性作了如下定义: 昆虫具有忍受杀死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并在其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农化新世纪,2005)。
也指害虫对某一种化学农药或某一些化合物的耐受量增加,抵抗力增强的现象(胡淑霞,2002)。
而且这种由于使用了杀虫剂所产生的抗药能力是可以遗传下去的.害虫抗药性主要表现,就是用某种农药防治某种害虫时所需要药剂的浓度和剂量,大大超过原来所需要的浓度和刹量,而要成几倍、几十倍,甚至百倍、千倍的增加,才能达到原来的防治效果,那么这种害虫对这种药剂已经产生抵抗能力了,也就是产生了抗药性。
昆虫抗药性机制及其防治方法探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草地、农田、花园等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保持这些环境的良好状态,人们常常会使用农药、杀虫剂等。
然而,这些防治措施并非完美无缺,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昆虫抗药性。
因此,本文针对昆虫抗药性机制及其防治方法进行探讨。
一、昆虫抗药性机制抗药性现象在昆虫中非常常见。
其产生的原因是它们的某些群体或者个体对药物的敏感度降低,从而无法被常规药物所杀灭。
昆虫抗药性机制可以分为三种:1. 降解药物酶系统:昆虫的细胞内存在着一些能够分解药物的酶,因此,这些昆虫在接触到药物时,能够迅速分解药物,从而降低药物对其的杀灭作用。
2. 降低药物的吸收或扩散:昆虫的外壳具有较高的阻隔作用,能够有效地阻拦药物的吸收,从而降低药物对其的杀灭作用。
3. 物理和生理的变化:昆虫的体内可能会有突变的基因,从而产生一些新的细胞组件或分子,这些新的组件能够更好地抵御药物,或更好地利用药物。
二、昆虫抗药性的防治方法1. 轮换使用药物:轮换使用不同的药物类别能够有效减少昆虫产生抗药性的概率。
这种方法能够防止多次使用相同的药物,透彻地杀灭昆虫。
2. 抗药性检测工具:现代技术的方法已能够检测出害虫的抗药性状态。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农民了解害虫的种类,从而针对不同的害虫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并有效减少害虫滋生的几率。
3. 修剪植被:修剪植被可以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这一方法能够让昆虫的滋生率减少,从而避免疫病传播。
4. 病害及天敌:昆虫抗药性的问题导致昆虫多样化的天敌逐渐减少,同时也给了昆虫更多的发展机会。
因此,引入天敌,获得特定的生物控制工具,能够帮助有效控制害虫的滋生。
5. 避免环境恶化:环境大气污染不仅会对人造成影响,也会对昆虫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保护环境,减少过度使用化学药物能够有效地减少害虫的滋生。
总之,昆虫抗药性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
但只要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它就可以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减少影响。
昆虫抗药性与适合度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ect resistance and fitness.LIU Feng-Yi, XU Zhi-Ping, PO Xian-Ping, SHENJi-Liang[DK3]* ** (Department of Pesti cide Science,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Nanji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Nanj ing 210095, China)Insect resistance to insecticides often accompanies with fitness infer ior position (i.e. fitness cost), that is the resistant insects show the develop ing rate, the survival rate and fecundity are lower than susceptive individu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ect resistance and fitness or fitness cost of resist ance, the mechanism, characteristic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for fitness were i ntroduced. The evolution of insect resistance to insecticides were discussed fro m the evolution ecology's aspect, and provided the theory support to assistant t he resistance developing disciplinarian and insect resistance management.生物适合度是一个群体概念,指生物在生态环境中能够生存并把它的特性传给下一代的能力,一般包括生活力和繁殖力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