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95.21 KB
- 文档页数:3
纪念白求恩教案(共5篇)第一篇:纪念白求恩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崇高共产主义精神。
2、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崇高共产主义精神。
2、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特点。
3、体会本文语言准确性、雄辩性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录音《手术台就是阵地》,听后让学生说说对白求恩有了怎样的认识。
师结合聂荣臻司令员回忆白求恩的《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简介白求恩,在此基础上导入本文:白求恩的事迹不仅感动了晋察冀地区的抗日军民,而且感动了中国革命的卓越领袖毛主席。
毛主席参加了他的追悼会,题了悼词,并于此后不久写下了本文。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找七个学生轮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并将相关语句划下来:文中,毛主席赞扬了白求恩的哪些精神?2、生交流,师及时板书。
(板书: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并指出:这三种精神皆属共产主义精神的范畴,而这些精神正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三)精读探究1、毛主席是怎样证明白求恩具有这些精神的呢?分小组分节讨论,讨论后全班交流。
明确:第一段:(1)、开头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是记叙,介绍了白求恩的国籍、身份、年龄,来到中国的目的、经历。
通过其简历论证了他具有国际主义的精神,并号召向他学习。
(2)、文中引用列宁的话,这在议论文中是道理论据,论证了白求恩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其具有国际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是共产主义的一种表现。
第二、三段:(1)、第二段中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方法,论证中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方式,有理有据地论证了白求恩同志具有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通过正反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其次,通过对比显示出了我们有些同志与白求恩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
第13课《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纪念白求恩》,学习作者如何围绕一个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2.体会文中对白求恩精神的细致描写,感受白求恩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观察和描写人物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英雄事迹的关注,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如何围绕“国际主义精神”这一中心,从不同角度(如工作态度、个人品质、社会影响等)对白求恩进行生动描写;-学习文中细腻入微的描写手法,特别是对人物言行举止和内心世界的刻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运用多视角来表现主题的技巧,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应用;-如何让学生在描写过程中融入个人情感体验,使文章更加真挚动人。
三、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法:利用多媒体资源营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情境。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引导性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文章内容及其背后的意义。
3.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不同段落或场景的对比分析,加深理解。
4.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及批判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白求恩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工作的纪录片片段(视频中展现白求恩医生救治伤员的场景),同时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段视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白求恩医生的初步印象,如无私奉献、医术高超等。
2.教师引言:“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经典课文《纪念白求恩》,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位伟大医生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词。
-教师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如“殉职”、“精益求精”等词,可以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
2.教师提问:“读完这篇课文,你觉得白求恩医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引导学生初步概括白求恩的特点,如无私奉献、敬业爱岗、国际主义精神等。
《纪念白求恩教案》纪念白求恩教案(一):纪念白求恩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梳理议论文论证思路的方法。
2、掌握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和比较的作用。
3、引导学生提高个人修养,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教学流程一、朗读原文,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参照重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即段意)第一段重点句: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段重点句: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此刻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职责,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重点句: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段重点句: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要点: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1、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2、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3、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共产主义精神文章总的结构是:分分分总各段资料要点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文章前三段都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在第四段并号召全党向他学习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二、概括文章的论证过程三、文章如何运用比较手法的白求恩不少人和一些人对工作对人民对技术说说运用比较手法的好处。
比较方法的好处是,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就应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的证明和阐述了论点。
四、课堂练习巩固练习:请写出第二自然段的论证过程。
学生问题赏析1、作者回忆了同白求恩同志的交往,写了哪些资料?按怎样的顺序写的?2只见过一面的只字流露出怎样的情绪?之后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明了什么?3、我是很悲痛的能够改成我很悲痛吗?为什么?4、向白求恩学习的好处是什么?五个短语一个的人组成排比形式,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说的?明确: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了低级趣味指志趣;有益于人民指人生好处。
纪念白求恩优质教案第一章:白求恩生平简介1.1 背景介绍讲述白求恩的出生地、家庭背景和早年经历。
介绍白求恩是如何接触到医学并对医学产生兴趣的。
1.2 白求恩的医学事业描述白求恩在加拿大和英国接受医学教育的经历。
讲述白求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军医的工作经历。
介绍白求恩如何创立了现代医疗设备——输血机。
1.3 白求恩与中国讲述白求恩如何与中国结缘,并决定来中国援助抗日战争。
描述白求恩在中国的医疗工作,以及他如何培训中国医生。
1.4 白求恩的贡献与影响强调白求恩在医学领域的创新和贡献。
讲述白求恩对中国医疗事业的影响,以及他的人道主义精神。
第二章:白求恩的医学理念2.1 医学人道主义讲述白求恩如何将医学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关注病患的身心健康。
强调白求恩的医学理念对于现代医学的影响。
2.2 医疗服务公平性描述白求恩如何倡导医疗服务公平性,关注弱势群体。
讲述白求恩如何通过实际行动,如免费为贫困病人治疗,来实现医疗服务公平性。
2.3 医学教育与培训介绍白求恩对于医学教育和培训的看法。
讲述白求恩如何通过实践和培训,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
2.4 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强调白求恩如何将国际主义精神融入到医学事业中。
讲述白求恩如何跨越国界,为全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
第三章:纪念白求恩的意义3.1 纪念白求恩的背景与原因讲述为什么我们要纪念白求恩,以及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2 白求恩的精神价值强调白求恩的精神价值,如奉献精神、人文关怀等。
讲述白求恩的精神对于医学界和社会的影响。
3.3 传承白求恩精神讲述如何传承白求恩的精神,将其融入到医学教育和实践中。
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以白求恩为榜样,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
3.4 纪念活动与倡议介绍一些纪念白求恩的活动和倡议,如讲座、研讨会、纪念仪式等。
鼓励学生和医护人员参与这些活动,以更深入地了解白求恩的精神。
第四章:白求恩与当今医学4.1 当今医学面临的挑战讲述当今医学在技术、资源、公平性等方面面临的挑战。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体会运用对比阐述观点的好处和侧面描写的作用,提炼文章的主旨。
(重点)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领悟作者运用概括有力的语言增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方法。
(难点)3.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内涵,学习白求恩精神,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重点)二、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2.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1.体会运用对比阐述观点的好处和侧面描写的作用。
2.领悟作者运用概括有力的语言增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重要的文章——《纪念白求恩》。
白求恩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了解白求恩的事迹,学习他的精神。
(二)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代表作品有:《沁园春·长沙》《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水调歌头·游泳》《卜算子·咏梅》等。
(三)背景介绍诺尔曼·白求恩(1889-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参加抗日革命。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
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四)文体知识1.议论文亦称说理文、论说文,就是讲道理、论是非。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德。
2.厘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3.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4.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习白求恩同志的优秀品德。
(2)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2.教学难点: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毛泽东和诺尔曼·白求恩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熟记“隘、粹、拈”等字的读音,熟记“派遣、殉职”等词语的字形,理解“见异思迁、精益求精”等成语的含义。
2.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3.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掌握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他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
1938年到中国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曾经说过,手术台就是我的阵地,他就是——白求恩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本课的主要人物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出示课件,介绍作者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他的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4卷)和《毛泽东文集》(8卷)。
(2)课本人物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本课的重要人物,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白求恩(1890—1939),全名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的医生。
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
2.理解夹叙夹议的写法。
3.学习对比的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
2.理解夹叙夹议的写法。
2.难点1.学习对比的手法。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白求恩的事迹,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白求恩的了解,激发学生兴趣。
2.作者简介1.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3.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整体感知1.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赞扬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批评一些人的不良行为。
5.分析白求恩的精神1.提问:白求恩有哪些共产主义精神?2.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圈点批注,然后小组交流分享。
3.教师引导学生从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等方面分析白求恩的精神。
6.理解夹叙夹议的写法1.提问:课文是如何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的?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夹叙夹议的写法。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议论是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的。
7.学习对比的手法1.提问:课文运用了哪些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2.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是突出白求恩的精神,批评一些人的不良行为。
8.拓展延伸1.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学习白求恩的精神?2.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9.课堂小结1.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学习收获。
3.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通过朗读、分析,我们学习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理解了夹叙夹议的写法和对比的手法。
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10.布置作业1.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白求恩精神的认识和感悟。
【教学方案】纪念白求恩示范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和他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为中国人民做出的贡献。
2. 通过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热爱和平、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精神。
3. 提高学生对纪念白求恩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白求恩的生平事迹、他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贡献以及他的精神品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白求恩精神,培养学生的无私奉献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白求恩的生平事迹、他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贡献以及他的精神品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白求恩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白求恩的精神内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白求恩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锻炼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白求恩精神,培养学生的无私奉献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和他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贡献。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和他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贡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白求恩的兴趣。
2. 讲解白求恩的生平事迹:详细讲解白求恩的生长环境、学习经历、职业发展等方面,让学生了解白求恩的成长历程。
3. 分析白求恩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贡献:通过具体事例,展示白求恩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中国人民提供的医疗救治和精神支持。
4. 探讨白求恩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学习白求恩的无私奉献、英勇无畏、热爱和平等精神品质。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白求恩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纪念白求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思考如何践行白求恩精神。
【教学方案】纪念白求恩示范教案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白求恩纪念馆或相关历史遗址,加深对白求恩事迹的了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纪念白求恩》-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纪念白求恩》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白求恩同志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无私奉献,为中国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通过回忆与白求恩的交往,表达了对白求恩的崇敬与怀念之情,同时也教育我们要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革命先烈的文章,对革命精神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白求恩的事迹和国际主义精神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白求恩的精神品质,感受其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培养热爱和平、助人为乐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深入理解白求恩的精神品质,感受其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音频等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准备课文朗读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3.准备生字词卡片,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生字词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频资料,介绍白求恩的事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和模仿。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掌握生字词。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生字词卡片游戏,巩固生字词学习。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内容,理解白求恩的精神品质。
第13课《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纪念白求恩》是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单元主题为亲情,学习重点是朗读。
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读课,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对人物美好品行进行礼赞,彰显出理性的光辉和人格的力量。
此篇文章就是毛泽东对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悼念的纪念性文章,它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革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
本课重点学习白求恩同志的优秀品德,教学过程中继续学习默读,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通过这些语句,厘清作者写作思路,体会夹叙夹议的写法。
1.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学习白求恩的精神,明确毛泽东写文章的初衷。
2.培养学生深入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对比手法及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探究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领悟白求恩精神的时代意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学习白求恩的精神,明确毛泽东写文章的初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深入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对比手法及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曾发起了一次十大国际友人的评选活动,评选百年来对中国贡献最大、最受中国人民爱戴或与中国缘分最深的国际友人。
第三名(373万票):萨马兰奇,西班牙人,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为中国成功申办08奥运作出重大帮助。
第二名(409万票):约翰·拉贝,德国人。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拯救了超过25万中国人的生命。
第一名(469万票):白求恩,加拿大人,为中国抗战献出生命的加拿大医生。
是什么让白求恩能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国际友人?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纪念白求恩》。
【走近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3、纪念白求恩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各段的重点句并归纳出各段的内容要点。
2、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3、学习文中的对比手法,体会其作用。
4、品读感受白求恩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白求恩精神的热情。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各段的重点句并归纳出各段的内容要点。
2、学习文中的对比手法,体会其作用。
【教学难点】
品读感受白求恩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白求恩精神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展示中国十大友人名单)。
教师解说:“2009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向全国网民发起了一次对‘近百年来对中国帮助最大,最受中国人民爱戴的国际友人’的网上投票活动,这是本次活动中所评选出的前十位国际友人名单。
这里有中国政府所颁发的“友谊奖”获得者,日本友人——平松守彦;有为中国奥运事业奔忙的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还有在日本侵略者所发动的南京大屠杀中建立安全区保护了25万中国人民性命的德国人拉贝。
”
“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却做着一件相同的事情——为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这些人当中排在首位的是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他为什么广受中国人民的爱戴呢?相信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会给我们答案。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每段的中心句,想一想,这篇课文纪念了白求恩的什么精神?
2、我们一定要学习白求恩爱国主义的精神;
我们一定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我们一定要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三、品读课文感受精神
1、什么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请大声朗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文中的哪些语句体现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的精神?)
2、在对待工作和人民上,白求恩还有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请朗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
这种精神具体体现在哪些语句上?
①体会对比
白求恩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不少的人对工作拈轻怕重
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②感受效果
(肯定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都佩服他,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都为之感动。
(反问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难道不佩服,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难道不为之感动?
(双重否定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3、这样的一个具有无私奉献精神,有着博爱宽广胸襟的共产主义战士在医生这个本职工作上又是如何要求自己的呢?
4、这篇文章是在白求恩同志逝世一个月之后写的,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个时候写这篇文章?我们来看看当时的形式?(穿插写作背景)
5、虽然来到中国只有短短的一年零八个月,但这期间发生在白求恩身上的却有很多很多……(资料链接)
6、所以他还是一个——展示课件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四、总结提升深化主旨
1、在文章的最后作者毛泽东称赞他具有什么精神?
2、齐读“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这句话。
3、在这里,毛泽东再次号召大家要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并且在文章的最后对白求恩的这种精神进行了阐述,老师将这句话做了一点改动,并把这句话送给大家,请大家齐读: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毫无自私自立之心的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4、深情总结:白求恩虽然离我们而去了,现代社会上却出现了很多以白求恩命名的学校、医院,如白求恩医科大学,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等。
可见,白求恩已成为一种精神符号,成为一个在中国人民心目当中永不消逝的名字。
请同学们全体起立:大声背出老师送给你们的这句话。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毫无自私自立之心的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能够继承和发扬白求恩精神,做一个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个有着宽广博爱胸襟的,一个爱岗敬业的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