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静态内部源地址转换NAT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4
静态nat原理静态网络地址转换(Static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简称SNAT)是一种网络地址转换技术,用于将内部私有网络的IP地址映射为公网IP地址,以实现内部主机与外部网络的通信。
本文将介绍静态NAT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静态NAT的原理静态NAT通过建立一对一的地址映射关系,将内部私有网络的IP 地址转换为公网IP地址,从而实现内部主机与外部网络的通信。
在静态NAT中,每个内部主机都被分配一个唯一的公网IP地址。
具体而言,静态NAT通过在NAT设备上配置转换规则,将内部主机的IP地址和端口号转换为公网IP地址和端口号。
当内部主机发起网络连接时,NAT设备会根据转换规则对IP地址和端口号进行转换,将内部主机的请求发送到外部网络。
二、静态NAT的应用场景1. 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通信:静态NAT可以实现内部私有网络与外部网络的通信,使内部主机能够访问互联网上的资源。
2. 服务器映射:静态NAT常用于将内部服务器的私有IP地址映射为公网IP地址,以实现对外提供服务。
例如,企业内部的Web服务器可以通过静态NAT将内部IP地址映射为公网IP地址,使外部用户可以通过公网访问该服务器。
3. IP地址重用: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静态NAT可以用于IP地址的重用。
例如,一个公司拥有多个分支机构,每个分支机构都使用了相同的私有IP地址段。
通过在分支机构的NAT设备上配置静态NAT规则,可以将各个分支机构的私有IP地址映射为不同的公网IP地址,避免地址冲突。
三、静态NAT的优缺点1. 优点:(1)安全性高:静态NAT可以隐藏内部网络的真实IP地址,增加了网络的安全性。
(2)易于管理:静态NAT通过一对一的地址映射关系,使得网络管理更加简单和灵活。
2. 缺点:(1)IP地址资源浪费:由于每个内部主机都需要分配一个唯一的公网IP地址,因此静态NAT会消耗大量的IP地址资源。
(2)可扩展性差:静态NAT不适用于大规模网络环境,因为需要手动配置每个内部主机的转换规则,导致可扩展性差。
nat转换策略
NAT(网络地址转换)转换策略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进行设置和调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NAT转换策略:
1. 静态NAT转换:这种策略是最常用的一种,它将内部网络地址和外部网络地址进行一对一的映射。
这种策略通常用于在内部网络中需要访问外部网络的情况。
2. 动态NAT转换:这种策略是当多个内部网络地址需要映射到同一个外部网络地址时使用的。
动态NAT转换通过使用端口号来实现多个地址的映射。
3. NAPT(网络地址和端口转换):这种策略是一种更复杂的NAT转换,它可以将多个内部网络地址映射到同一个外部网络地址的不同端口上。
这种策略常用于内部网络中存在多个需要访问外部网络的设备的情况。
4. 双向NAT转换:这种策略在同时进行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转换时使用。
它通常用于需要进行源和目的地址同时转换的情况,比如在进行视频会议等应用时。
5. 基于ACL的NAT转换:这种策略通过使用访问控制列表(ACL)来决定哪些内部网络地址需要进行NAT转换。
这种策略可以更加灵活地控制NAT转换的行为,从而实现更加复杂的网络访问控制。
在设置NAT转换策略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比如内部
网络地址的数量和范围、外部网络地址的数量和范围、需要访问外部网络的设备数量和位置、网络通信的类型和需求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NAT转换可能会对网络性能和安全性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在设置NAT转换时进行全面的考虑和评估。
NAT1模式的原理是在网络地址转换中,使用保留的内部私有地址(如192.168.0.0/16或172.16.0.0/16)转换为公共地址,从而实现对公共网络资源的访问。
这种转换方式主要适用于早期网络设备,如路由器等设备的私有地址早期配置有限的情况。
在这种模式下,所有发往内部网络的流量都需要通过NAT转换,这使得网络内部设备能够通过公共地址进行通信,同时也避免了与外部网络的直接连接。
具体来说,NAT1模式是基于静态转换的地址转换方式,它要求内部网络的私有地址与外部网络的公共地址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因此,网络管理员需要事先对网络内部设备的IP 地址进行配置,以确保这些地址在转换后仍然能够被识别和访问。
这种转换方式要求路由器支持IPv4的静态地址转换功能,同时也需要在公共网络中进行配置以使用与网络内部地址空间匹配的IP地址。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NAT1模式基于静态转换的方式,因此在处理较大的内部网络或大量的内部连接时可能会存在性能问题。
同时,这种转换方式还会占用外部公共地址资源,并且会增加网络的复杂性。
因此,现代的路由器通常会使用其他更高级的NAT模式,如NAT2、NAT4等,以实现更高效的地址转换和网络管理。
总之,NAT1模式的原理是在网络地址转换中通过将内部私有地址转换为公共地址来实现对外部网络的访问。
这种转换方式主要适用于早期网络设备,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路由器通常会使用更高级的NAT模式来提高性能和效率。
因此,了解NAT1模式的原理和优缺点对于正确配置和管理网络设备非常重要。
NAT地址转换的几种形式实验拓扑图模拟器拓扑图实验说明:①防火墙采用华为USG6000V②PC采用Linux服务器搭建,IP地址配置如上。
③管理PC采用win7④公网IP费用较高,防火墙的出接口采用真实环境中内网IP模拟,将防火墙的桥接到真实环境中的PC上。
防火墙的基本配置如下:①相应的接口配置相应的IP地址,并把相应的接口划入相应的区域。
②需要配置一条缺省路由指向真实内网的网关。
③配置NAT地址转换如下相应的策略如下此时内网PC去ping百度可以进行测试防火墙的会话如下:(用display firewall session table source inside 192.168.30.100这条命令进行查看)1、上面就是采用公网地址池中的地址进行转换上网。
(缺点是静态一对一进行地址转换,每个公网地址对应一个内网地址。
浪费公网地址,如果有2个公网地址只容许2台PC上网,第三台就无法上网。
现实中不常用)注意:公网IP不能使用防火墙接外网的接口IP。
2.现在使用2个公网地址进行上网。
其他配置不动,只改NAT地址池3.用3台PC去访问百度,发现有1台PC3无法访问百度。
查看防火墙的会话发现只有2个会话实验验证成功二.将2个公网地址的端口转换地址打开3.发现3台PC都可以进行上网查看防火墙的会话发现有3个会话(第三台PC用的两个公网地址中的一个地址进行端口转发)三、将使用1个公网地址打开端口转发地址1、查看3台PC访问百度的情况2、查看防火墙的会话发现有3个会话(三台PC用的1个公网地址的端口进行转发)四、最后一种NAT地址转换(内网访问公网都转换为防火墙的出口地址192.168.1.3)如下图所示1、查看3台PC访问百度的情况查看防火墙的会话发现有3个会话(三台PC用的1个公网地址的端口进行转发,并且是防火墙出口地址192.168.1.3)以上是防火墙的三种端口NAT转换方式。
NAT地址转换原理及配置解读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即网络地址转换,是一种将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有IP地址的技术。
NAT的基本原理是在路由器上创建一个连接表,用于记录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与外部网络的公有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当内部网络中的主机访问外部网络时,路由器会根据连接表进行地址转换,将内部主机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有IP地址,然后将数据包转发到外部网络中。
当外部网络返回数据包时,路由器将根据连接表中的映射关系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内部主机。
NAT的主要作用是解决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通过将私有IP地址与公有IP地址进行映射,可以节省公有IP地址的使用并且增加了网络的安全性。
同时,NAT还可以提供端口转换功能,使得多个内部主机可以共享同一个公有IP地址。
NAT的配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网络的设置:首先需要确定内部网络所使用的私有IP地址范围,一般常用的私有IP地址范围为10.0.0.0/8、172.16.0.0/12和192.168.0.0/16、然后,在路由器上通过配置虚拟局域网(VLAN)或子接口,将内部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每个子网可以使用独立的私有IP地址范围。
2. NAT转换规则的配置:在路由器上需要配置NAT转换规则,以确定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与外部网络的公有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常用的NAT转换规则包括静态NAT(Static NAT)、动态NAT(Dynamic NAT)和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etwork Address Port Translation,NAPT)。
-静态NAT是一种一对一的地址转换,将内部主机的私有IP地址与外部网络的公有IP地址进行固定映射。
配置静态NAT时,需要指定内部主机的私有IP地址和对应的外部网络的公有IP地址。
-动态NAT是一种一对多的地址转换,将内部主机的私有IP地址动态映射到外部网络的公有IP地址池中的一个IP地址。
NAT协议解析网络地址转换的原理与实现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即网络地址转换,是一种常见的网络协议,用于解决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
本文将对NAT协议的原理和实现进行解析。
一、NAT协议原理NAT协议主要通过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与外部网络的公有IP 地址进行映射,实现内外网络互通。
其主要原理可以分为三个步骤:1. 内部地址转换:当内部网络中的主机发送请求到外部网络时,NAT会将源IP地址和端口号替换为公有IP地址和新的端口号。
通过这种替换,外部网络只能看到公有IP地址,而不知道内部网络的具体地址。
2. 端口转换:为了实现多个内部主机共享一个公有IP地址,NAT 会使用不同的端口号来区分内部主机。
当外部网络返回数据包时,NAT会根据端口号将数据包转发给相应的内部主机。
3. 状态维护:NAT会记录内部主机与外部网络的通信状态,并保存在转换表中。
通过维护这个表,NAT可以正确地将外部网络返回的数据包转发给内部主机。
二、NAT协议实现为了实现NAT协议,需要使用NAT设备,该设备可以是路由器、防火墙或专用的NAT设备。
下面将介绍NAT协议的实现方式:1. 静态NAT:静态NAT是指通过手动配置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映射到外部网络的公有IP地址。
这种方式适用于只有少量内部主机需要提供对外服务的情况。
静态NAT的好处是映射关系稳定,但缺点是对于大规模网络不够灵活。
2. 动态NAT:动态NAT是指根据内部主机的需求动态地将私有IP 地址映射到公有IP地址。
动态NAT通过使用端口转换来区分不同的内部主机。
这种方式可以灵活地为不同的内部主机提供服务,但代价是会引入一定的延迟。
3. PAT(Port Address Translation):PAT是一种特殊的动态NAT,通过使用不同的端口号映射多个内部主机。
PAT最常见的应用场景是家庭网络共享一个公有IP地址。
通过PAT,家庭中的每台设备都可以使用同一个公有IP地址与外部网络通信,而且外部网络无法直接访问这些设备。
使用网络地址转换(NAT)实现局域网访问互联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接触到并使用互联网。
无论是家庭还是办公场所,都通常会建立一个局域网来连接多台设备。
然而,局域网内的设备想要访问互联网,则需要使用网络地址转换(NAT)来实现。
一、什么是网络地址转换(NAT)?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简称NAT)是一种将内部网络地址转换为外部网络地址的技术,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内部网络设备与互联网的通信。
NAT主要用于将内部网络(局域网)中的私有IP地址转换成全球唯一的公共IP地址,以便在互联网上进行通信。
二、NAT的工作原理1. NAT的基本原理NAT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路由器或防火墙设备来实现,它将局域网中的多台设备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一个公共IP地址。
在通信过程中,当局域网中的设备发送请求到互联网上的某个服务器时,路由器会自动将该请求的源IP地址从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共IP地址,然后将请求发送到目标服务器。
当目标服务器返回响应时,路由器再将响应的目标IP地址从公共IP地址转换为相应的私有IP地址,然后将响应发送到请求设备。
2. NAT的转换方式NAT的转换方式有两种:静态NAT和动态NAT。
- 静态NAT:静态NAT是指将局域网中的某个设备的私有IP地址与一个全局唯一的公共IP地址进行一对一的映射。
这种方式适合需要将某些设备一直映射到相同的公共IP地址的情况,如服务器等。
- 动态NAT:动态NAT是指将局域网中的多个设备的私有IP地址与一个或多个公共IP地址进行动态映射。
这种方式根据局域网中设备的需求,将可用的公共IP地址动态地分配给设备进行通信。
三、NAT的优势和应用场景1. 优势- 节约IP地址资源:使用NAT可以实现将多个设备共享一个公共IP地址,从而大大节约了IP地址资源的使用。
- 增加网络安全性:NAT作为一种边界设备,将私有网络地址隐藏在公网之后,减少了对内部网络的直接攻击。
网络地址转换(NAT)的简介首先,要了解NAT 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构化协议!1、IP NAT术语内部本地网络指的是连接到属于私有LAN的路由器接口的网络。
对于内部网络中的主机发送到外部目的地的分组,必须对其中的IP地址进行转换。
外部全局网络指的是与LAN外部的路由器相连的网络,它们不能识别LAN中主机的私有地址。
内部本地地址指的是内部网络主机配置的私有IP地址。
使用这种地址的分组离开内部网络前,必须对其地址进行转换。
内部全局地址指的是外部网络看到的内部主机的IP地址,这是转换后的IP地址。
外部本地地址是本地网络发送分组时使用的目标地址,它通常与外部全局地址相同。
外部全局地址是外部主机实际使用的公有IP地址,这种地址是从全局可路由地址空间分配的。
2、静态和动态NAT使用NAT的优点之一是,无法从公共Internet直接访问主机。
然而,如果需要从Internet访问内部网络中一台或多台主机运行的服务以及其他设备,该怎么办呢?从Internet访问本地主机,方法之一是给该设备指定静态地址转换。
静态转换可确保特定主机的私有IP地址总是转换为同一个全局IP地址,还将确保其他本地主机的IP地址不会转换为该注册地址。
这称为静态NAT。
动态NAT指的是路由器被配置成动态地给内部私有网络设备分配全局地址池中的IP地址。
只要会话没有关闭,路由器就将监控该内部全局地址,并向发起会话的内部设备发送确认。
会话结束时,路由器将内部全局地址归还到地址池。
动态NAT让内联网中使用私有IP地址的主机能够访问公共网络(如Internet);而静态NAT让公共网络中的主机能够访问私有网络中的特定主机。
这意味着配置NAT以便用户能够访问外部网络时,应配置动态NAT;如果希望外部主机能够访问内部网络中的设备,应使用静态NA T。
必要时,可同时部署这两种NAT方法。
3、基于端口的网络地址转换(PAT)如果机构注册的IP地址池很小甚至只有一个IP地址,仍可以通过NAT重载(端口地址转换(P AT))机制,使多个用户可以同时访问公共网络。
什么是NAT(网络地址转换)?网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属接入广域网(WAN)技术,是一种将私有(保留)地址转化为合法IP地址的转换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Internet接入方式和各种类型的网络中。
原因很简单,NAT不仅完美地解决了lP地址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
静态转换是指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有IP地址,IP地址对是一对一的,是一成不变的,某个私有IP地址只转换为某个公有IP地址。
借助于静态转换,可以实现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中某些特定设备(如服务器)的访问。
静态配置命令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内部本地地址内部合法地址。
拓扑图假设我们在ISP那已经申请IP地址,192.192.192.1—192.192.192.4,拿路由器XFZ充当ISP ,ONLY5 为你家外部路由器,下面我们配置静态的NAT,就是1对1进行IP地址转换。
配置信息PC1—PC3的IP地址为192.168.1.2 --- 192.168.1.4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网关为 192.168.1.1配置信息ONLY5Router>enableRouter#config tRouter(config)#hostname ONLY5ONLY5(config)#int f0/0ONLY5(config-if)#no shuONLY5(config)#int f0/0ONLY5(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ONLY5(config)#int s0/0ONLY5(config-if)#ip address 192.192.192.1 255.255.255.0ONLY5(config-if)#clock rate 64000// 配置静态NATONLY5(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92.168.1.2192.192.192.2ONLY5(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92.168.1.3192.192.192.3ONLY5(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92.168.1.4 192.192.192.4ONLY5(config)#int f0/0ONLY5(config-if)#ip nat inside // 设置该端口为内部端口ONLY5(config)#int s0/0ONLY5(config-if)#ip nat ouONLY5(config-if)#ip nat outside // 设置该端口为外部部端口ONLY5(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92.192.192.2 // 设置一条出去的路由(默认路由)XFZ 配置Router>enRouter>enableRouter#config tRouter(config)#hostname XFZXFZ(config)#int s0/0XFZ(config-if)#no shuXFZ(config-if)#ip address 192.192.192.2 255.255.255.0XFZ(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92.192.192.1 // 设置一条出去的路由(默认路由)OK 完成咯。
公网/内网IP分配及NAT地址转换协议公网/内网IP分配及NAT地址转换协议(转自ReTu rner.D's blog)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10-20 10:43:13 / 个人分类:无线通信查看( 150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公网IP/内网IP:在TCP/IP协议中,专门保留了三个IP地址区域作为私有地址,其地址范围如下:10.0.0.0/8:10.0.0.0~10.255.255.255172.16.0.0/12:172.16.0.0~172.31.255.255192.168.0.0/16:192.168.0.0~192.168.255.255使用保留地址的网络只能在内部进行通信,而不能与其它网络互连。
因为本网络中的地址同样也可能被其它网络使用,如果进行网络互连,那么寻找路由时就会因为地址的不唯一而出现问题。
但是这些使用保留地址的网络可以通过将本网络内的保留地址翻译转换成公共地址的方式实现与外部网络的互连。
这也是保证网络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是有一些宽带运营商尽管也使用了非私有地址分配给用户使用,但是由于路由设置的原因,Internet 上的其它用户并不能访问到这些IP。
我们将这两种情况下应用的IP称为内网IP。
如果自己机器上网络接口的IP地址落在上述保留地址范围内,则可以肯定自己处于内网模式下。
内网IP对Internet的访问必须通过代理的方式,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技术是基于TCP 层面的代理,能够相当好地使用于各种IP服务应用,因此被广泛应用。
之所以说是相当好,是因为NAT 要求整个服务的连接是从内网向外网主动发起的,而外网用户则无法直接(主动)向内网内网的服务发起连接请求,除非在NAT的(所有)网关上针对服务的端口作了端口映射。
NAT转换的类型:有四种NAT转换模型可以涵盖当前NAT的基本应用。
NAT地址转换原理及配置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是一种网络地址转换技术,主要用于解决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
NAT工作在网络层,主要通过修改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来实现地址转换。
下面将详细介绍NAT地址转换的原理和配置方法。
一、NAT地址转换原理当一个网络中的主机要与另一个网络中的主机进行通信时,需要知道目标主机的IP地址。
在IPv4中,IP地址空间有限,且分配不均,导致很多地方IP地址紧张。
NAT技术通过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成外部网络的公有IP地址,使得内部网络中的主机能够访问Internet。
NAT地址转换的原理可以分为三种模式:静态NAT、动态NAT和PAT(端口地址转换)。
1.静态NAT:将特定的内部IP地址映射为特定的外部IP地址。
这种模式需要手动配置,一个内部IP地址只能映射为一个外部IP地址。
2.动态NAT:动态NAT是在静态NAT的基础上增加了地址池的概念。
内部主机可以动态地获取一个可用的外部IP地址,并在通信结束后释放。
这种方式可以使多个内部IP地址映射为多个外部IP地址,提高地址利用率。
3. PAT(端口地址转换):PAT是一种特殊的动态NAT技术。
在PAT 中,将多个内部IP地址映射到一个外部IP地址,并通过源端口号来区分不同的内部主机。
这样就可以实现多个内部主机通过一个公有IP地址访问Internet。
PAT是最常用的一种NAT方式。
二、NAT地址转换的配置方法1.配置地址池首先需要配置NAT的地址池,即可用的公有IP地址范围。
这个地址池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连续的IP地址段。
配置地址池的命令如下:ip nat pool pool-name start-ip-address end-ip-address netmask netmask2.配置访问列表为了确定哪些数据包需要进行NAT地址转换,需要配置一个访问列表。
访问列表可以根据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端口等条件进行匹配。
网络地址转换(NAT)工作原理解析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简称NAT),是一种在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技术,用于将内部私有网络中的IP地址转换为可被外部网络访问的公共IP地址。
本文将对NAT的工作原理进行解析,并探讨其在网络通信中的重要作用。
一、NAT的基本原理NAT的核心思想是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映射为公共IP地址,实现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通信。
NAT通常由一个转换设备(如路由器)来实施。
以下是NAT的基本原理:1. 内部主机发送数据包到外部网络时,首先将数据包发送给NAT设备。
2. NAT设备检查数据包的目标IP地址,将源IP地址替换为它所拥有的公共IP地址,并修改传输层头部的端口号(端口转换)。
3. NAT设备在内部地址和外部地址之间建立映射表,以便在数据包返回时能够正确地将数据包转发到内部主机。
4. 修改后的数据包被发送到外部网络。
5. 外部网络响应数据包时,NAT设备根据映射表将数据包转发到对应的内部主机。
通过以上步骤,NAT设备实现了内部主机与外部网络之间的双向通信,同时隐藏了内部私有网络的真实IP地址,增强了网络的安全性。
二、NAT的分类及应用场景根据转换方式的不同,NAT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静态NAT:将一组内部IP地址映射为固定的公共IP地址,一对一进行映射。
适用于需要将内部服务器暴露给外部网络的场景,如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
2. 动态NAT:将一组内部IP地址映射为可用的公共IP地址,但映射关系是动态生成的,并根据需要进行分配。
适用于大规模内部网络环境,可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公共IP地址资源。
3. PAT(端口地址转换):通过修改端口号,实现多台内部主机共享同一个公共IP地址。
PAT映射表中同时考虑了源IP地址和端口号,以便将数据包正确转发至相应的内部主机。
在实际应用中,NAT被广泛应用于以下场景:1. 家庭网络:路由器通常具备NAT功能,通过将家庭内部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共IP地址,实现设备与外部网络之间的通信。
网络防火墙是当今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限制来自外部网络的未经授权访问,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
而网络地址转换(NAT)作为网络防火墙的一项关键功能,起着连接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桥梁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讨论网络防火墙中NAT的配置指南。
一、什么是网络地址转换(NAT)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简称NAT)是一种网络协议,它将内部网络(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中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对外公网IP地址。
通过NAT的配置,内部网络的计算机就可以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同时也可以隐藏内部网络的真实IP地址,提高网络安全性。
二、NAT的配置方法1. 配置静态NAT静态NAT是将内部网络中的固定IP地址映射到公网IP地址上,使得外部网络可以通过公网IP地址访问内部网络的特定主机。
配置步骤如下:(1)确定内部网络中需要映射的主机的IP地址。
(2)在网络防火墙的配置界面中,找到NAT配置选项,并添加一条新的NAT规则。
(3)在NAT规则中,指定内部主机的IP地址和对应的公网IP地址。
(4)保存配置并重启网络设备,使得NAT规则生效。
2. 配置动态NAT动态NAT是将内部网络中的私有IP地址动态地映射到外部网络中的可用公网IP地址上,以实现内部网络多个主机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
配置步骤如下:(1)设置NAT地址池,指定可用的公网IP地址范围。
(2)在防火墙配置界面中,添加一条新的NAT规则,并指定内部网络IP地址范围。
(3)配置地址转换规则,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映射到地址池中的公网IP地址。
(4)保存配置并重启网络设备,使得NAT规则生效。
三、NAT的相关注意事项1. 内外网IP地址的选择在进行NAT配置时,需要合理选择内外网IP地址。
内部网络的IP地址应该使用私有IP地址,例如/8、/12和/16。
而外部网络的IP地址则应该是由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分配的公网IP地址。
网络IP的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网络IP的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简称NAT)是一种常用的网络协议技术,用于解决IP地址不足的问题,并且允许将多个主机共享一个公共IP地址。
NAT技术在互联网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介绍NAT技术的原理、类型以及应用场景。
一、NAT技术的原理网络地址转换(NAT)是一种通过修改IP数据包的目标IP地址和端口号,重写报文头部,实现内部私有地址和外部公共地址之间的转换的技术。
它工作在网络层,通过修改数据包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实现内网私有IP地址与公网IP地址的转换。
NAT技术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内网主机发送数据包到默认网关(路由器);2. 路由器判断数据包的目标IP地址是否为外网地址;3. 如果是外网地址,路由器查找NAT转换表,将目标IP地址转换为内网地址;4. 路由器将数据包转发到外网;5. 外网主机响应数据包时,将数据包发送到路由器;6. 路由器根据NAT转换表将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转换为内网IP地址,并将数据包转发给内网主机。
通过以上的步骤,NAT技术实现了内网主机与外网之间的通信,同时又解决了IP地址不足的问题。
二、NAT技术的类型NAT技术根据其实现方式和作用范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静态NAT:静态NAT将内网私有地址与外网公共地址一对一映射,在静态NAT转换表中进行对应绑定。
静态NAT适用于需要从外网访问内网特定主机的情况,例如服务器等。
2. 动态NAT:动态NAT将内网私有地址与外网公共地址进行动态映射,根据需求动态分配外网地址。
动态NAT适用于内网中多个主机需要与外网通信的情况,可以有效地利用IP地址资源。
3. PAT(Port Address Translation):PAT是一种端口地址转换技术,通过在IP数据包中额外添加一个端口号来实现多个内网主机共享一个公网IP地址。
PAT技术在NAT基础上增加了端口的转换,使得内网主机可以同时建立多个与外网的通信连接。
实验静态内部源地址转换NAT
实验目的
掌握内网中一台服务器连接到Internet网时的静态内部源地址转换。
背景描述
你是某公司的网络管理员,内部网络有FTP服务器可以为外部网络提供服务,服务器的IP地址必须采用静态地址转换,以便外部用户可以使用这些服务。
实现功能
一个企业不想让外部网络用户知道自己的网络内部结构,可以通过NAT将内部网络与外部Internet隔离开,则外部用户根本不知道通过NAT设置的内部IP地址。
实验拓扑
实验设备
Router805(2台)
实验步骤
1.基本配置:
R1配置:
Router>enable
Router#conf t
Router(config)#host R1
R1(config-if)#int s0
R1(config-if)#ip add 211.67.0.1 255.255.255.0
R1(config-if)#no shut
R1(config-if)#clock rate 64000
R1(config)#int e0
R1(config-if)#ip add 192.168.0.254 255.255.255.0
R1(config-if)#no shut
R1(config-if)#end
R2配置:
Router>enable
Router#conf t
Router(config)#host R2
R2(config-if)#int s0
R2(config-if)#ip add 211.67.0.2 255.255.255.0
R2(config-if)#no shut
R2(config)#int e0
R2(config-if)#ip add 202.0.0.254 255.0.0.0
R2(config-if)#no shut
R2(config-if)#end
PC机配置:
PC1:IP address 192.168.0.1 netmask 255.255.255.0 default-gateway 192.168.0.254
PC2:IP address 202.0.0.1 netmask 255.0.0.0 default-gateway 202.0.0.254
验证测试:R2#ping 211.67.0.1 (能ping通)
R2#ping 192.168.0.1 (不能ping通)
2.配置静态NAT映射
R1(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92.168.0.1 211.67.0.3 ;定义静态映射一一匹配
R1(config)#int e0
R1(config-if)#ip nat inside ;定义内部接口
R1(config)#int s0
R1(config-if)#ip nat outside ;定义外部接口
验证测试:R1#show ip nat translations
R2#ping 211.67.0.3 (能ping通)
R2#ping 192.168.0.1 (不能ping通)
若要在外部用户PC2上测试,还须配置路由协议,如调用默认路由:
R1(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211.67.0.2
此时,在PC2也可ping到PC1映射后的211.67.0.3。
注意事项
1.不要把inside和outside应用的接口弄错;
2.要加上能使数据包向外转发的路由,比如默认路由;
3.尽量不要用广域网接口地址作为映射的全局地址。
思考
将下图配置出来,设置NAT并调用路由协议,在Router1将内部服务器PC1的IP地址映射为全局地址80.1.1.3,在Router2将外部用户PC3的IP地址映射为全局地址80.1.1.4,要求PC3和PC1能互联互通。
(路由器型号可选为Router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