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的变

化。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有系统地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

2.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是在动机的作用下,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动机具有三个功能:一是激活功能,

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3.品德——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

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里特征或倾向。品德不是个体先天的禀赋,而是在一定的社会

生活中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协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以及集体之间关系的一类行为规范的总和。

4.集体凝聚力——就是集体对成员以及成员对成员的吸引力。集体凝聚力强意味着集体成员有认

同感,他们以自己的集体而自豪,对集体十分忠诚。班集体的凝聚力的大小是班集体发展水平的

重要标志。如果一个集体失去了凝聚力。那么这个集体也就随之瓦解。

5.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到达的最佳功能状态。它包括

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6角色——它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

运用一定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确定的

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是个体的社会职能、权力和义务的集合体。

7.教师角色——是指教师自身和社会包括国家、学校、家长和学生等对教师群体行为模式的一系列

期望,教师既是一种社会角色,又是这一角色的承担着。

8.教师威信——是指教师的人格威信。它是因教师本人的人格特性而令学生尊重和信服的精神感召

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影响力,是指德才兼备的人通过一贯的

言行表现出的优良品质,受到众人的尊敬和信赖。

9.有效教学——是用最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相对于具体教学场合的条件来说是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方面,获得成功。因此,有效教学应该是节约教师和学生投入

量和增加学生的学习收获量的教学。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指标。

这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思想。

10.教师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

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形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提升教学

实践的合理性,进而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

11.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并根据这种认识来控制调节

自己的行为,使个体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

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这三种心理成分构成。

12.保密性原则——是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及谈话内容等

予以保密。是心理健康教育及其重要的原则。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和建立相互信任的心理基础。

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及隐私权的最大尊重。

13.教学监控策略——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

计划、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而采取的教学谋略或措施。其实施可有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促进教学主题的互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教与学的行为效果最佳。

14.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中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觉察、自我观念、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等层次。

简答和论述题: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意义。(阐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特色是“高”与“专”;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

高等教育心理学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提供心理学依据。高校的三大职能是教学、科

研、服务社会。

对象: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主要领域有,高等教育

心理学的学科基础,教育心理、德育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教师心理与

教师的教学心理。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任务:基本任务,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第一,探索、构建本学科的理论任务;第二,用理论指导教育教学,以提高教育效率、学生素质以及教师水平的教育实践任务。首要任务是揭示在高等教育心理学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为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只有通过教育实践才能付诸实施。高等教育心理学应当重视学生的学习、个性形成、道德品质的培养,也要研究教师的心理品质、使其业务能力继续提高的问题。

意义: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掌握有关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有助于解决怎样教和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

十分有意义。(1)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2)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3)有助于教师增强

角色胜任能力;(4)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2.大学生的认知发展

认知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大学生认知活动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力、

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等方面。

3.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主要是指大学生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和人生观等的发展,总的来说,大学生的社会性的发展

带有两极性的特点。

4.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3)科学组织学习竞赛,激发学生成功感与责任感。

(4)科学设计任务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只要教师们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有可能学得积极主动,并学有成效。

5.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迁移能力

合理确立教学目标;科学精选教学材料;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教会学生学习与迁移

一、科学确定教学目标。确立合理、系统、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习迁移的重要前提。(1)确定“为迁移而教”的教学目标;一个好的教学必须时能够发展学生迁移能力的教学。(2)遵循教育目标的设置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和系列性原则。二、精心选择教学材料。至少要把握两条原则,(1)教学材料要具有时代性;(2)教学材料具有迁移的价值。三、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应遵循三条原则,即结构化原则、一体化原则和网络化原则。四、有效设计教学程序。要把握两点原则。(1)知识的传承要遵循从一般到个别、抽象到具体的组织原则;(2)要注意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五、恰当运用教学方法。六、教会学生学习迁移。(1)培养学生的迁移意思;(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6.如何培养大学生创造力

要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创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环境。首先,要改革人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