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系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472.00 KB
- 文档页数:23
化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 0703 学科级别:一级一、学科简介湖南大学化学一级学科涵盖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五个二级学科,并设有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目前,本学科有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学科,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湖南省重点学科,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先进催化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28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3人,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
本学科近年来承担了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余项。
我校化学学科通过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综合实力得到提升。
化学计量学与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生命科学中的新分析方法,基于纳米尺度和单分子水平的生物分析化学,仿生催化与功能有机分子合成等研究方向在国际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界面物理化学与化学电源,无机功能材料与配位化学,功能高分子分子设计合成与性能等研究领域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二、培养目标通过培养,使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掌握本领域内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上系统的先进专门知识和实验技术,适应国民经济建设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能独立解决化学理论和化学实际问题;成为能胜任化学及相关领域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主要研究方向四、学制与学分1、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2至4年。
2、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学习。
五、课程设置注:跨学科攻读的硕士生,须根据本人研究方向补修本学科本科生骨干课程2门六、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暂行规定》。
七、学位论文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有关规定。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 0817 学科级别:一级一、学科简介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包括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应用化学和生物化工等五个二级学科。
化学工程专硕培养方案一、专业特点化学工程专业属于工学硕士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工程相关领域知识和技术,使其具备化工领域的工程实践能力、研制能力、管理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工艺设计等。
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一定的实习和工程实践,积累实践经验和工程能力。
二、培养目标1.掌握化学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熟练掌握化工设备和工艺技术,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3.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能够进行化学工程领域相关的科研工作;4.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应化工领域的工作环境。
三、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
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化学工程原理》、《化工设备与工艺技术》、《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工艺设计》等。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不同研究方向和兴趣,可以选择《化学工程热力学》、《化学催化剂设计》、《环境化学工程》等相关课程。
同时,还需要开设相关的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实习实践研究生期间需要完成一定的实习和工程实践,包括实验室实习、工程实践和企业实习等。
通过实习和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
3.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生需要参与科学研究项目,并撰写毕业论文。
学校需要提供相关的科研平台和导师支持,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
学生在科研项目中能够深入了解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和拓展,同时掌握科研方法和技能。
四、评估方式研究生的评估主要包括科研能力评估、学术论文评价、期末考试和实习成绩等。
评估方式综合考虑学术表现、工程实践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最终评定研究生的学位等级。
五、师资力量学校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师资力量,主要包括教授、副教授和讲师,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六、就业方向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化工领域的工程设计、工艺开发、科研和管理工作。
生物化工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化工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学习: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基础课
程涵盖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专业课程则着重于生物化工学科的核心
专业知识。
2. 科研实践:学生需要参与科研项目,并进行一定的科研实践。
这包括文献阅读、实
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科研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者独
立开展自己的科研项目。
3. 学术报告与论文写作:学生需要定期进行学术报告,并要求写作研究论文。
学术报
告可以是学生自己的研究进展报告或者对相关领域的综述报告。
学生的研究论文应符
合科学规范,能够体现研究成果和创新性。
4. 学术交流与研讨:学生需要参加学术交流与研讨活动,包括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
学术交流可以增进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学术交流能力。
5. 学位论文:学生在培养期间需要完成一篇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学生对某一具体课
题的深入研究,要求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科研价值。
以上是一个一般的生物化工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具体的培养方案可以根据
学校和导师的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熟练掌握材料与化工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深入研究所需的方法和手段;2.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能够解决材料与化工领域的复杂问题;3.具备从事学术研究、工程开发和管理工作的能力;4.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备团队合作和跨学科交叉应用的能力;5.具备良好的科学道德和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全球化意识。
二、培养时间和学分要求三、培养课程安排1.学位课程:(1)材料化学与物理:包括材料合成、材料结构与性能分析、材料表面与界面、材料力学等。
(2)材料加工工程:包括金属材料加工、聚合物材料加工、无机非金属材料加工等。
(3)材料分离与制备:包括分离工程原理、固液分离技术、分离与提纯技术等。
(4)材料测试与分析:包括材料测试方法、材料分析技术、表征与测试仪器等。
(5)材料表面工程:包括表面修饰技术、薄膜与涂层、材料界面工程等。
(6)材料与环境:包括材料与环境相互作用、材料的环境适应性等。
2.选修课程: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研究方向的要求,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作为选修课程,以扩大知识面和深化专业知识。
四、实践环节安排1.科学研究实践: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参与科学研究项目,进行实际的科学研究工作,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2.实习实践:学生需要参与实际的工程项目,进行实习实践,了解工程开发的实际操作,培养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五、学位论文要求学生在培养期结束前需要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工作,学位论文要求具备以下几个方面:1.具备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2.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够解决实际的科学或工程问题;3.论文内容系统完整,结构严密,逻辑清晰;4.具备一定的实证研究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5.符合学术规范和要求。
六、实践与实习指导为了保证学生的实践和实习质量,学校将安排指导教师进行实践与实习指导。
指导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践和实习需求提供指导和帮助,并进行学习和进展的检查。
材料与化工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标题:探索材料与化工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引言:材料与化工领域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备材料与化工领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以满足工业发展和科研需求的要求。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这一培养方案的内容和特点,并分享个人对材料与化工领域的见解。
一、材料与化工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深度探析1. 学位课程与核心课程1.1 学位课程的设立和意义1.2 核心课程的选择和重要性1.3 课程设置的层次性和渐进性2. 实践教学与产学研结合2.1 实践教学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2.2 产学研结合的意义和优势2.3 实践基地和企业合作的模式和案例3.研究方向与导师团队3.1 各个研究方向的设置和特点3.2 导师团队的专业背景和师资力量3.3 研究方向选择和发展规划的建议二、材料与化工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广度拓展1. 跨学科交叉1.1 材料与化工领域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1.2 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意义和推动作用1.3 跨学科研究的案例与成果2. 国际化教育与科研合作2.1 国际交流与视野拓展2.2 国际化教育在培养方案中的应用2.3 科研合作项目与机构的建立和发展3. 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3.1 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和目标3.2 创新创业平台和资源的利用3.3 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评价与反思总结:经过深度和广度的探索,材料与化工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展现出了其内涵和外延的丰富性。
针对不同的学生需求和发展方向,该方案在学位课程、实践教学、研究方向和导师团队等方面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和引导。
该方案在跨学科交叉、国际化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也具备广度和前瞻性,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个人观点:我认为,在材料与化工领域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深度和广度的培养方案都非常重要。
深度方面,学生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位课程和核心课程,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化工过程机械专业(代码:080706 )(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培养目标:了解动力工程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掌握化工过程机械研究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学制:2.5 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承压设备安全与过程优化;2、过程装备数字化技术;3、过程机械创新设计与控制。
四、课程学习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公共素质类课程1学分,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8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1、读书报告要求: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或seminar 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1次。
研究生申请答辩以前,需完成4次读书报告并上交文字材料。
2、开题报告要求:在硕士阶段须提交文献阅读、开题报告各一篇。
开题报告最迟应在第三学季结束之前完成。
3、发表论文要求:按照浙江大学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
课程设置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动力装备信息工程专业(代码:080721 )(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培养目标:了解动力工程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掌握动力装备信息工程研究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学制:2.5 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动力装备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工程;2、动力装备安全技术与环境;3、动力装备成套与信息集成技术;4、动力装备控制技术。
四、课程学习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公共素质类课程1学分,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8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1、读书报告要求: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或seminar 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1次。
研究生申请答辩以前,需完成4次读书报告并上交文字材料。
化工过程机械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706)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化工过程机械技术人才。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掌握化工过程机械专业领域的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及熟练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较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能够独立从事本专业及相近专业的科研、教学、工程应用及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好。
二研究方向1.过程装备安全保障与失效分析技术研究压力容器及管道设计和安全保障技术,特别是压力容器的断裂与疲劳失效分析与预防技术、管道振动及控制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工程应用及断裂理论、计算力学理论、振动理论及结构完整性评定技术研究。
2.生物工程机械重点研究膜分离、分子蒸馏、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等生物工程机械或装置,尤其结合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及材料制备等技术的工艺研究,研究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可实用化装置及其控制手段,以及装置设计方法、节能性、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控制精度、控制可靠性等理论问题。
3.计算机辅助工程研究过程装备计算机数值模拟、仿真及优化的理论、方法及技术。
4.过程流体机械研究过程流体机械的结构优化设计、旋转机械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和理论,以及开发研究新型密封结构及元件。
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限基本为三年,要求第一学期至第二学期修满学分,后四个学期主要从事毕业论文的选题、调研、开题、研究、写作及答辩工作。
成绩优秀者一般为2-3年。
四应修总学分数应修总学分:至少30学分,其中必修22学分,选修不少于8学分。
五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1 必修课 22学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2)第一外国语4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3)学位基础课2门6学分,学位专业课2门6学分4)前沿讲座2学分①前沿讲座的目的、范围和形式:主要研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重大学术课题、前沿性课题和可供深度探讨的热点课题,使硕士生对本专业的学术动态或未来发展趋势有清晰的了解。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书桌上,思绪随着键盘的敲击声一点点流淌出来。
这个方案,我已经构思了许久,关于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我想用最自然、最流畅的语言,把我的想法一股脑儿地呈现出来。
一、培养目标我们的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化学工程人才。
这不仅仅意味着要掌握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工程技能,更要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化工领域内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项目管理。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政治、英语、数学。
这三门课程是基础,也是必备。
政治课让我们了解国家政策,英语课提升我们的国际视野,数学课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
2.专业基础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
这四门课程是化学工程的基石,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
3.专业核心课:化学工艺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原理、化工设计。
这四门课程让我们掌握化工领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选修课:现代分析技术、绿色化学、化工安全与环保、化工企业管理。
这些课程拓宽我们的知识面,让我们在专业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实践环节1.实验课:实验是化学工程的生命线,我们要通过实验课,掌握各种实验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实习:实习让我们走出课堂,走进企业,了解实际生产过程,提升我们的实践能力。
3.科研项目:参与科研项目,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会科学研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师资队伍我们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他们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们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为我们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培养方式1.课堂讲授:老师用生动的语言,让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2.小组讨论:我们分成小组,针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企业参观:走进企业,了解实际生产过程,让我们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4.学术交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拓宽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学术素养。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0706 校内编号:S20706一级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培养单位:化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1.过程装备可靠性2.固液分离技术与设备3.过程控制与测试技术4.节能技术与装备学科代码:081701 校内编号:S20701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培养单位:化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1.界面传质理论与精馏技术2. 工业结晶及粒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代码:081702 校内编号:S20702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培养单位:化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1.一碳化学与化工2.功能化学品及新材料的绿色合成3.生物质能源与生物质的化学加工学科代码:081703 校内编号:S20703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培养单位:化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1.生物信息学2.生物分离工程3.生物反应与代谢工程4.生物制药工程应用化学(精细化工方向)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704 校内编号:S20704一级学科:化学工程培养单位:化工学院精细化工系主要研究方向:精细化工产品制备、分离与精制、产品复配商品化及精细化学品、专用化学品、特种功能材料、化学及物理电池材料及器件研制过程中的合成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单应用化学(电化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704 校内编号:S20718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科学培养单位:化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1.纳米材料、功能材料科学与技术2.新型高比能化学电源、物理电源、电化学电容器3.微、纳器件的制备技术及应用4.半导体光电化学5.金属电沉积与化学沉积、腐蚀与防护技术学科代码:081705 校内编号:S20705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培养单位:化工学院研究方向:1.固体催化剂与催化反应工程2.能源与环境催化过程工程3.稀土与过渡元素催化作用4.催化过程产品工程学科代码:081720 校内编号:S20711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培养单位:化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1.生物制药与药代动力学2.制药分离与装备3.中药现代化与药物制剂4.化学制药与新药设计学科代码:081721 校内编号:S20712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培养单位:化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1.“三废”治理及资源化技术2.土壤污染修复生物分子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722 校内编号:S20714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培养单位:化工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代谢工程与系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细胞工程、蛋白质和酶分子工程、基因工程与膜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723 校内编号:S20715 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培养单位:化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1.膜与膜材料2.膜器与膜装置3.膜过程与膜应用技术材料化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724 校内编号:S20716 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培养单位:化工学院研究方向:1. 先进聚合技术及聚合反应与工程2. 功能高分子材料制备及表征方法3. 生物医学材料与再生医学4. 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及计算机模拟技术发酵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2203 校内编号:S20713一级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培养单位:化工学院研究方向:1.工业微生物学与酶工程2.生物反应与代谢工程3.发酵产物分离工程4.生物制药工程和分子生物学。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化工过程机械专业(代码:080706 )(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培养目标:了解动力工程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掌握化工过程机械研究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学制:2.5 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承压设备安全与过程优化;2、过程装备数字化技术;3、过程机械创新设计与控制。
四、课程学习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公共素质类课程1学分,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8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1、读书报告要求: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或seminar 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1次。
研究生申请答辩以前,需完成4次读书报告并上交文字材料。
2、开题报告要求:在硕士阶段须提交文献阅读、开题报告各一篇。
开题报告最迟应在第三学季结束之前完成。
3、发表论文要求:按照浙江大学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
课程设置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动力装备信息工程专业(代码:080721 )(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培养目标:了解动力工程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掌握动力装备信息工程研究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学制:2.5 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动力装备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工程;2、动力装备安全技术与环境;3、动力装备成套与信息集成技术;4、动力装备控制技术。
四、课程学习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公共素质类课程1学分,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8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1、读书报告要求: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或seminar 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1次。
研究生申请答辩以前,需完成4次读书报告并上交文字材料。
2、开题报告要求:在硕士阶段须提交文献阅读、开题报告各一篇。
开题报告最迟应在第三学季结束之前完成。
3、发表论文要求:按照浙江大学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
课程设置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化学工程专业(代码:081701 )(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培养目标:了解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领域的新进展,系统掌握化学工程研究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学制:2.5 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聚合反应工程;2、多相流反应工程;3、传质与分离工程;4、化工热力学。
四、课程学习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公共素质类课程1学分,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8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其中,“列入个人学习计划的二选一课程”,要求直博生修读全英文课程,建议其他学生选择修读全英文课程。
五、培养环节要求:1、读书报告要求: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或seminar 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1次。
研究生申请答辩以前,需完成4次读书报告并上交文字材料。
2、开题报告要求:在硕士阶段提交开题报告一篇,开题报告最迟应在入学后的一年内完成。
3、发表论文要求:按照浙江大学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
课程设置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化学工艺专业(代码:081702 )(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培养目标:了解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领域的新进展,系统掌握化学工艺研究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二、学制:2.5 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医药及有机中间体合成工艺;2、天然药物制造工艺;3、高分子材料制备及改性;4、高分子合成工艺;5、绿色化工技术。
四、课程学习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公共素质类课程1学分,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8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其中,“列入个人学习计划的二选一课程”,要求直博生修读全英文课程,建议其他学生选择修读全英文课程。
五、培养环节要求:1、读书报告要求: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或seminar 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1次。
研究生申请答辩以前,需完成4次读书报告并上交文字材料。
2、开题报告要求:在硕士阶段提交开题报告一篇,开题报告最迟应在入学后的一年内完成。
3、发表论文要求:按照浙江大学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
课程设置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生物化工专业(代码:081703 )(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培养目标:了解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领域的新进展,系统掌握生物化工研究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二、学制:2.5 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微生物工程;2、生化分离工程;3、基因工程;4、生物催化与转化;5、制药工程;6、环境与资源生物工程。
四、课程学习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公共素质类课程1学分,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8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其中,“列入个人学习计划的二选一课程”,要求直博生修读全英文课程,建议其他学生选择修读全英文课程。
五、培养环节要求:1、读书报告要求: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或seminar 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1次。
研究生申请答辩以前,需完成4次读书报告并上交文字材料。
2、开题报告要求:在硕士阶段提交开题报告一篇,开题报告最迟应在入学后的一年内完成。
3、发表论文要求:按照浙江大学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
课程设置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应用化学专业(代码:081704 )(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培养目标:了解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领域的新进展,系统掌握应用化学研究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二、学制:2.5 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界面化学及应用;2、精细化学品合成与分离技术;3、化合物的分析与测试;4、应用高分子化学;5、天然有机物的分离技术。
四、课程学习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公共素质类课程1学分,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8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其中,“列入个人学习计划的二选一课程”,要求直博生修读全英文课程,建议其他学生选择修读全英文课程。
五、培养环节要求:1、读书报告要求: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或seminar 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1次。
研究生申请答辩以前,需完成4次读书报告并上交文字材料。
2、开题报告要求:在硕士阶段提交开题报告一篇,开题报告最迟应在入学后的一年内完成。
3、发表论文要求:按照浙江大学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
课程设置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工业催化专业(代码:081705 )(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培养目标:了解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领域的新进展,系统掌握工业催化研究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二、学制:2.5 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聚合催化过程;2、精细化学品催化技术;3、环境催化技术;4、催化剂材料。
四、课程学习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公共素质类课程1学分,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8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其中,“列入个人学习计划的二选一课程”,要求直博生修读全英文课程,建议其他学生选择修读全英文课程。
五、培养环节要求:1、读书报告要求: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或seminar 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1次。
研究生申请答辩以前,需完成4次读书报告并上交文字材料。
2、开题报告要求:在硕士阶段提交开题报告一篇,开题报告最迟应在入学后的一年内完成。
3、发表论文要求:按照浙江大学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
课程设置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化工过程信息工程专业(代码:081720 )(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培养目标:了解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领域的新进展,系统掌握化学工程研究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二、学制:2.5 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聚合物虚拟制造过程;2、过程信息工程;3、过程系统工程。
四、课程学习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公共素质类课程1学分,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8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其中,“列入个人学习计划的二选一课程”,要求直博生修读全英文课程,建议其他学生选择修读全英文课程。
五、培养环节要求:1、读书报告要求: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或seminar 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1次。
研究生申请答辩以前,需完成4次读书报告并上交文字材料。
2、开题报告要求:在硕士阶段提交开题报告一篇,开题报告最迟应在入学后的一年内完成。
3、发表论文要求:按照浙江大学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
课程设置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制药工程专业(代码:081721)(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培养目标:了解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领域的新进展,系统掌握制药工程研究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学制:2.5 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药物合成技术;2、天然药物(中药)制药;3、生物制药;4、药物制剂技术;5、绿色制药技术。
四、课程学习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公共素质类课程1学分,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8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其中,“列入个人学习计划的二选一课程”,要求直博生修读全英文课程,建议其他学生选择修读全英文课程。
五、培养环节要求:1、读书报告要求: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或seminar 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1次。
研究生申请答辩以前,需完成4次读书报告并上交文字材料。
2、开题报告要求:在硕士阶段提交开题报告一篇,开题报告最迟应在入学后的一年内完成。
3、发表论文要求:按照浙江大学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
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