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0课诗五首

30课诗五首

30课诗五首
30课诗五首

30诗五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韵味。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热身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金樽( ) 珍馐( ) 投箸( ) 挂罥( )塘坳

( )

庇护( ) 阑干( ) 风掣( ) 突兀( )狐裘

( )

(一)作者、作品简介

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他是东晋(朝代)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二)整体感知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1).怎样理解陶诗中的“而无车马喧”与“心远地自偏”?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2).“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

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3).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小结: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理觉得非常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俗尘的牵绊。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现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三.学习《行路难》

(一)作者、作品简介

1.李白,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唐代(朝代)诗人,有“诗

仙”之称。少年抱负宏大。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天宝(742年)由友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与权贵不和,被

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王李幕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逝于当途。著有《李太白集》 。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 ,收诗九百多首。

2.《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 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整体感知

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明确: 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第

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

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

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

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

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

受的?

明确:“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这两

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

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

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

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

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

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小结: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表现了一种积

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

四.课堂练习

1.选出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C )

A.珍羞(xiū) 金樽(zūn) 羌(jiāng)笛 B.投著

(zhù) 塘坳(ào) 大庇(bǐ)

C.突兀(wù) 瀚海(hàn) 挂罥(juàn) D风掣

(chè) 狐裘(qiú) 岑参(cēn)

2.下列赏析《饮酒》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路喻指自己出仕。

B.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宁静和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

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D.诗中写飞鸟,喻指自己归隐,悟出了人生的真正意义。

3.下列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设宴为之饯行。

B.诗的前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作者

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变化,反映作者积极处世。

C.诗中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作者的苦闷,反映作者消

极处世。

D.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第二课时

一.背诵前两首诗,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作者、作品简介

1.解题: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歌:一种文体,指铺叙,记述。

2.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朝代)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河南巩县人,世称杜工部,其诗有“诗史 ”之称,与李白交好,诗风沉郁顿挫。杜甫生逢安史之乱前的全盛时期,又经历唐皇朝衰落的开始。他饱经忧患的一生,是与这历史大转折时期的治乱盛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的诗歌真实、深刻地再现了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社会现实,有着丰富的政治内容和浓郁的时代气息。

(二).整体感知

1.全诗段意。

(1)秋风破屋——惨 (2)群童抱茅——悲

(3)长夜难眠——哀 (4)广厦庇寒—一愿

2.思想内容。

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博大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

3.赏析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怒号”写风势之大 ,“卷”“三重”写受害之重 。“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下面“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 ,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 的心情。

第二节五句,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南村群童欺侮我年老体衰,竟然忍心在我面前做盗贼!公开地抱着茅草钻进竹林离开,直至喊得唇焦口燥仍不奏效,只好归来倚仗自叹息”。“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人气喘吁吁 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 的心情。此五句写儿童由心理到行

动,写自己又从行动到心理,寥寥数语,使人物形象形神俱备。

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俄顷”二句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 ,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 。“布衾”二句,写布被使用多年,已变得“冷似铁”了,又被娇儿踏破。“床头”二句,写大雨给诗人全家造成的灾难。“自经”二句,表明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因忧国忧民,早已难以入眠,更何况“长夜沾湿”,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诗人彻夜难眠,浮想联翩,由此时联想到丧乱以来,由风雨飘摇的茅屋联想到国家和人民,为下文作好铺垫。 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 。诗人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己及人、由近及远、由小及大,一想到饱经丧乱、颠沛流离的“天下寒士”,在此风雨如磐的困苦中煎熬,他便泯灭了“小我”,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强音。“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等粗犷有力的笔锋,何等壮阔深达的形象,何等铿锵雄壮的声音。三句蝉联而下,形成奔腾汹涌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殷切的渴望以及博大的胸怀 。诗人至此意犹未尽,又于回环往复中递进一层,把由己及人升华到舍己救人:“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多么深切的期望!它把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全诗主旨所在,也是最动人,感召力最强之处。

三.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作者、作品简介

1.岑参(715-770),唐代(朝代)诗人,南阳人。天宝三年进士,初为小官,后做过嘉州刺史等官,世称"岑嘉州"。诗以写边塞生活著称,与高适齐名,合称"高岑 "。

2.写作背景: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并体验到边塞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和新奇独特的自然风光,形成了盛唐边塞诗派,岑参就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也成为边塞诗的名篇佳作。

(二)整体感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明确:“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

头。“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达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 。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

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

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

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2.“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

明确: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

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

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 。而那白

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暖色反衬 (作用)得

整个境界更清白,更寒冷。可见一切都显示这里是冰天雪地的边塞。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地特

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

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四.学习《 己亥杂诗》

(一)作者、作品简介

1.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 ,号定庵 ,浙江仁和(今杭州)

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道光九年(1829)进士。由于力主改革弊政,

受当局排挤,48 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

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

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 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2.写作背景:《己

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 即道光十九年(1839)。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

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日《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

(二)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

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往天涯

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

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

现。后两句抒情运用比喻,把落红比作辞官,春泥比作平民百姓,花

比作朝廷,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五.课堂作业

1.请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远渡沧

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突出了诗人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自己愿

望的信心。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理想?

答: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理想。

3.下面是对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的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前两句诗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诗以“落红”为喻,隐含着诗人对渺茫前途的幽怨。

C、这首诗将政治抱负与个人志向融为一体,通过抒情、叙事、议论表

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为振兴国家而奉献自己毕生精力乃至生命的豪

情。

30 诗五首 同步练习

一.按要求填空。

(1)《饮酒》中体现诗人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名句

是:

_____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

山__________

(2)《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2)《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和坚定自信的名句是:

___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

海_____________ (3) 《行路难》中用典故表达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句子是: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4)写出《行路难》中表达李白内心苦闷的句子: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5)《行路难》中表现诗人欲行无路,心绪茫然的句子是: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能体现诗人推已及人的博爱情怀的句

子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比喻新奇的句子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过渡句是:

_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_____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

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__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___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11)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2)《已亥杂诗》中“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句常用来比喻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1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30诗五首[下学期]-初中二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语文试卷

30诗五首[下学期]-初中二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初中语文 试卷-试卷下载 30 诗五首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金樽( )投箸( )突兀( )大庇( ) 岑参()狐袭( )布衾( )己亥( )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结庐在人境 ②问君何能尔 ③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秋天漠漠向昏黑 ⑤瀚海阑干百丈冰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 3.默写。 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 ⑤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从诗中找出描写的诗句,并对其分析。 5.从诗中找出叙事的诗句,并对其进行分析。 6.从诗中找出抒情的诗句,并对其分析。 7.诗人杜甫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解释词语。 ①铁衣:____________ ②锦衾:____________ 9.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它译成白话。 10.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_____。(填2字) 1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3.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限40字) 14.下边一段文字是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看看人家是怎样进行赏析的。请就“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写一点赏析文字。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梨花盛开比拟雪压枝头,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写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二) 旅夜书怀 杜甫

人教版八年级下诗五首赏析

30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五言古诗) 这一首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或寄身庙宇不食人间烟火。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也就会有闹市,人来车往,喧嚣不绝于耳,可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这是为什么呢?三四句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问君何能尔”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体客体化,颇富情趣。“心远地自偏”极为精练的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诗的前四句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以下几句主体隐去,进入“写景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辞”,浑然天成,不工而工,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抒情主体又渐渐浮出,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最后两句,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暗用《庄子·外物篇》的说法:“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 行路难(其一)李白 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对偶),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世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伊尹那样,有为于当世。但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的痛苦交织于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抒情)境界顿开,高昂乐观,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歌行体古诗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记叙描写秋风破茅屋的过程,反映诗人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记叙描写群童抢草。(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蹋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比喻)记叙描写屋破雨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议论抒情)表现了作者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抒发了诗人的理想和希望,这是全诗最重要的部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歌行体送别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突出西北边疆环境气候的特点:风雪来得早、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这个春意盎然梨花满树的春天景象,是他的想像和主观感受,可是却把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揭示出来了,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侧面描写漫天大雪所造成的酷冷气候和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对偶夸张)承上启下,由咏雪过渡到送别。“愁云”既写景也写情,自然引出送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选出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珍羞(xiū)金樽(zūn)宗悫(kè) B.投著(zhù)塘坳(ào)大庇(bǐ) C.突兀(wù)瀚海(hàn)挂罥(juàn) D.风掣(chè)狐裘(qiú)岑参(cēn)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A.问君何能尔(你)欲辨已忘言(辨识) B.结庐在人境(庐山)直挂云帆济沧海(渡) C.多歧路,今安在(哪里)瀚海阑干百丈冰(沧海) D.吟鞭东指即天涯(马鞭)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 3.默写或理解性。 (1)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3)《饮酒》中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5)《己亥杂诗》中,被后人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 4.下列赏析《饮酒》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路喻指自己出仕。 B.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宁静和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 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D.诗中写飞鸟,喻指自己归隐,悟出了人生的真正意义。 5.下列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设宴为之饯行。 B.诗的前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变化,反映作者积极处世。 C.诗中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作者的苦闷,反映作者消极处世。 D.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6.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 B.第一节五句,诗人寓情于客观之中,表现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 C.第二节五句,是对第一节的补充,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D.“忍能对面为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 7.关于诗词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体诗的句数有严格的规定,计有三类:律诗、绝句、排律。 B.在诗歌发展史上,把唐代以前的诗歌和唐代讲求格律创作的诗叫“古体诗”。

30.诗五首导学案新

邢台市第十中学导学案 年级:初二年级科目:语文使用人: 周 学习目标: 1.阅读背诵,体悟诗的情感和意境。 2.研读品味,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3.反复阅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5分钟) 默写课后古诗词《登飞来峰》 1.每组7、8号学生上板,其他在练习本上默写。 2.板上学生互查,其他对子互查,老师抽查。 二、探究导航(1分钟) 齐读学习目标。 三、自主互动(30分钟) 组织方式:各组组长课前抽签决定讲解题目,带领组员进行小展示,讨论交流确定讲解要点,然后指派1—3名组员展示讲解,力求脱稿展示,其他组员准备补充或解决质疑问题。每组讲完,由下一组组长点评评价项目得分,老师板写分数。 (一)研读第一首诗词《饮酒》理解 1.背诵古诗,理解填空: (1) 《饮酒》中表达诗人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和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句子: ,。 (2) 《饮酒》中描绘傍晚时节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 (3) 《饮酒》中蕴含禅机,表达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之意的句子: ,。 2.赏析《饮酒》: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写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达诗人超然物

外的思想情趣。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的美丽景色。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看似作者忘记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田园生活的真正意义,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生活的真义,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这两句蕴含禅机,表达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 3. 思想情感: 通过描写自己弃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抒发了诗人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和厌恶。 (二)研读第五首古诗《己亥杂诗》 1. 背诵古诗,理解填空 (1) 《己亥杂诗》中表现诗人誓死不忘报国的豪情的句子: ,。 (2) 《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融入议论,表明诗人心志的句子: ,。 (3) 《己亥杂诗》中写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 ,。 2.赏析名句,理解词义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这两句抒情叙事,在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以落花为喻,融入议论,表明诗人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誓死不忘报国的豪情壮志(或:表现诗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3.内容和情感: 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达了诗人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誓死不忘报国的豪情壮志。 四、聚焦点拨(5分钟) 1.根据讲解情况,在学生展示中间或完毕后,老师及时进行点拨。 2.预设点拨问题: (1)《饮酒》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他共写《饮酒》诗20首,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这里选的是其中

2017年春《名校课堂》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习题 30 诗五首

30 诗五首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珍羞.(xiū) 金樽.(zūn) 布衾.(qīn) 投箸.(zhù) 塘坳.(ào) 大庇.(bì) 突兀.(wù) 瀚.海(hàn) 挂罥.(juàn) 风掣.(cha) 狐裘.(qiú) 岑.参(c?n)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问君何能尔.这样 (2)多歧路,今安.在哪里 (3)高者挂罥长.林梢高 (4)玉盘珍羞.直万钱同“馐”,美味的食物 (5)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 (6)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出现 (7)愁云惨淡 ..万里凝阴暗 (8)瀚海阑干 ..百丈冰纵横交错的样子 3.默写或理解性填空。 (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3)《饮酒(其五)》中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言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6)《己亥杂诗》中被后人用来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翻译下列句子。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屋东的篱下采摘野菊,悠然间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如何能得到宽敞的大屋千万间,掩护贫寒的士人,使他们都有欢快的容颜!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像一夜间忽然春风吹来,千万树梨花顿时盛开。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不是无情的东西,化作春泥培育更多新花。 5.下面诗句中的四句可以组成两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特点完成组合,并把答案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只填写序号)。 ①松间鸣好鸟②鸟鸣山更幽③泉和万籁声 ④风定花犹落⑤窗外见南山 (1)上联:__①__ 下联:__⑤__ (2)上联:④__ 下联:②__ 6.根据所给的例句仿写句子。

30、诗五首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2. 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 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 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 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 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 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 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

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 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3)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4)打出课件,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 (5)指导背诵。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 “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地背出。 2.课文研讨。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 诗五首每课一练pdf新版语文版【含答案】

每课一练 1.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音有误的一项。 ( ) A.岱.(dài)宗 夫.(fú)如何 B.决眦.(zì) 碣.(jié)石 C.澹.澹(dàn) 竦.(sǒng)峙.(chí) D.萧.(xiāo)瑟.(sè) 青未了. (liǎo) 2.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左迁:贬谪 B.会当凌.绝顶 凌:登 C.阴.阳割昏晓 阴:山的北面 D.造化钟.神秀 钟:钟爱 3.选出下列各句停顿有误的一项。( ) A.多少/楼台/烟雨中 B.会当/凌绝项 C.不畏/浮云/遮望/眼 D.闻道/龙标/过五溪 4.对下列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五溪以外的龙标县。 B.千里莺啼绿映红。 辽阔的江南,到处一派绿树红花莺啼燕舞的景象。 C.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水波为什么(这样)动荡啊,山岛(是这样的)高耸突兀。 D.一览众山小。 (那时)远眺,群山定会显得极为渺小。 5.选出对下列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不幸遭遇的急切关照和安慰之情。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是实写,借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宽阔,意在显示作者的宏大抱负和博大的胸襟。 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景、情、理三者交融,表现诗人的伟大抱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饱含生活哲理:只有不畏艰险地去攀登,才能达到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 6.选出下列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 )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朝 B.《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朝 C.《登飞来峰》—王安石—唐朝 D.《观沧海》—曹操—三国 E.《望岳》—杜甫—唐朝 课内巩固阅读 阅读古诗,完成7~9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7.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首句写景兼点时令。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和“不如归去”的子规入诗,含飘零、离别之恨在内,渲染出凄苦哀愁的意境。 B.次句直抒胸臆。“闻道”表示惊慌惋惜之意;“五溪”,用以指出迁谪地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在叙事中抒情,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C.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飘向老友所去的遥远的龙标。 D.后两句诗所表现的艺术境界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句相似。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5诗词五首

初中语文试卷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烂柯.人()自将.磨洗() 干戈.()低绮.户()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自将.磨洗认前朝() (3)留取丹心 ..()() ..照汗青 (4)把酒 ..问青天() (5)高处不胜 ..寒() (6)千里共婵娟 ..() 3.按要求写句子。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表现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准确的一项是()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B.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只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

30课诗五首

30诗五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韵味。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热身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金樽( ) 珍馐( ) 投箸( ) 挂罥( )塘坳 ( ) 庇护( ) 阑干( ) 风掣( ) 突兀( )狐裘 ( ) (一)作者、作品简介 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他是东晋(朝代)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二)整体感知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1).怎样理解陶诗中的“而无车马喧”与“心远地自偏”?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2).“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 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3).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小结: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理觉得非常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俗尘的牵绊。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现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三.学习《行路难》 (一)作者、作品简介 1.李白,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唐代(朝代)诗人,有“诗 仙”之称。少年抱负宏大。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天宝(742年)由友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与权贵不和,被 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王李幕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逝于当途。著有《李太白集》 。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 ,收诗九百多首。 2.《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 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整体感知 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30课复习限时训练

《诗五首》复习限时训练 《行路难(其一)》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一句中用一连串的动作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2、谈谈你对“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中“黄河”“太行”“冰”“雪”的理解。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分别引用了哪两个典故,诗人引用这两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 4、请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作简要赏析。 5、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请任意写出两句能体现他浪漫主义风格的诗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时间发展的具体并渲染了特定的;二是烘托出诗人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 的伟大胸襟蓄势。 2、诗的第一节(“八月秋高风怒号……下者飘转沉江坳”)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描绘? 3、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4、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诗人要表达的深沉含义。 5、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很理想? 6、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 7、初三毕业会上,同学们欢聚一堂,有的在依依话别,难舍难分;有的在憧憬未来,畅谈人生。这时,请你从中国古诗词中任选两句表现离情别意合思想抱负诗(含词曲)句,作为临别赠言献给他们。 示例:⑴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临别赠言:第①句:(离别情意) 第②句:(思想抱负) 《行路难》1、内心难以排解的愁苦和无所适从之感。2、黄河、太行喻指理想抱负,冰雪,喻指人生道路上的坎坷。3、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的典故,二是引用了商朝伊尹

八年级语文下册 30《诗五首》限时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

30诗五首限时训练 一、理解性默写: 《饮酒》——陶渊明 1、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表现诗人悠闲自得、恬淡心境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诗人面对美景而神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明诗人从回归自然的生活中,领悟到人生哲理(或: 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路难》 1、表现诗人内心极度苦闷、无所适从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2、象征前途渺茫,表现诗人欲行无路,心绪茫然、痛苦万分(或:正面写行路难,并喻指人生道路多艰险,远大理想难实现)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3、引用典故,写诗人想到历史人物,又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4、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充满信心,有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诗中“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可见诗人在草堂的生活十分困窘。 2、表现诗人忧国忧民宽大胸襟(或:诗人的美好愿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3、表现诗人只要理想成为现实,甘愿牺牲个人的思想境界(或: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写出边塞风狂雪早(或:突出边塞的气候特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3、从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非常残酷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4、运用夸张、对偶修辞手法,描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5、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6、诗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精品】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同步练习1

30 《诗五首》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金樽.()投箸.()突兀.()大庇.() 岑参 ..()狐袭.()布衾.()己亥.()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结庐 ..在人境 ②问君何能尔. ③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秋天漠漠向.昏黑 ⑤瀚海 ..阑干百丈冰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 3.默写。 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 ⑤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从诗中找出描写的诗句,并对其分析。 5.从诗中找出叙事的诗句,并对其进行分析。 6.从诗中找出抒情的诗句,并对其分析。 7.诗人杜甫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解释词语。 ①铁衣:____________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30课 诗五首》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

《第30课诗五首》 一、填空题 1.填空。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抒发托月相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登飞来峰》中蕴涵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2.对杜甫《望岳》的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下,以抒雄心壮志. B.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雄跨齐鲁两地的壮伟. C.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 D. 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同时由于细看甚久, 以致眼眶都要破裂了. E. 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顶峰的愿望,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 一切的雄心壮志. 三、语言表达 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语文,就是我的精神家园。②我在其中享受自然,体验人生,步入思想高地,领 略无限风光。③我从事语文教育工作。④那种快乐,那种情怀,那种在母语家园里边遨游边吮吸雨露甘醇的自由自在难以言表。⑤我与它朝夕为伴--交往,对话,倾听,诉说。 顺序:______。 四、其他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临碣.石______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______ 决眦.入归鸟______ 岱宗夫.如何______ 5.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水何澹澹 ..______ 造化钟.神秀______ 会当凌.绝顶______ 只缘.身在最高层______ 五、诗歌鉴赏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1)《登飞来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朝人。 (2)此诗中借景抒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3)全诗构思奇特,选择角度新颖,试作分析。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八年级下册30课诗五首

八年级下册30课诗五首中考试题集锦 (2011-05-14 19:57:39) 标签:分类: 30诗五首(及课外古诗词背诵后五篇)饮酒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007年枣庄市)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 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 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答案】1.B;2.B。 2009云南省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饮酒 (1)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1分) (2)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案(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2)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言之成理即可) 2010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4分) 饮酒(其五) 2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 2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2分) 2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2分) 2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意思对即可。2分) 行路难 (2007年荆州市)读李白《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采用“ ————————”和“————————”(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2.诗中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出诗人的性格。【答案】1.垂钓碧溪;乘舟梦日。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信(答“积极”“豁达”“倔强”“乐观”等也可)。)

第30课 诗五首

第30课诗五首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饮酒(其五)》 一、导入 二、诵读理解 1、反复诵读《饮酒》,注意读出诗人清高、自得的感情。 2、介绍作家作品: 3、解读诗歌:(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 ⑴这首诗还有没有不能理解的字词了? ⑵“结庐在人境”和“而无车马喧”不是矛盾了吗? ⑶“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作者什么样的意? ⑷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⑸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 明确:⑴:①喧:吵闹的声音。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④辨:说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⑵:不矛盾,因为“车马”是达官贵人奔走于仕途的喧嚣,而诗人归隐田园,虽没离开“人境”,但心情舒适,志趣高远自然不受搅扰。 ⑶:人的自然本性。 ⑷: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的虚伪、黑暗,从自然中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的思想感情。 ⑸:各抒己见 三、小结、当堂背诵。 《行路难》 一、导入 二、朗读 1、指名朗读。 2、全班齐读。 三、思考探究

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3、作者为什么提到吕尚、伊尹的故事? 4、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1、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比喻和象征。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3、借吕尚、伊尹的故事来说明贤臣在明君治下倍受重用,而自己也希望得到君主的器重发挥自己的才干。 4、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凉处境,同时在悲愤中又不失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抽背。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已亥杂诗》 一、导入 二、朗读 1、男生、女生互读互查缺漏 2、教师范读 三、探究 1、前两句诗抒情叙事,叙了什么事?抒了什么情? 2、这首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哪两句?你是怎样理解的?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1、记叙自己满怀离愁地离开京城的事,抒发了自己仍系心国事,为国尽忠的感情。

2020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30诗五首基础篇新版新人教版20202008135

30.诗五首基础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岑.参(cén) 庇.护(pì) 突兀.(wù) 卷我屋上三重.茅(chóng) B.狐裘.(qiú) 风掣.(chè) 挂罥.(juàn) 金樽清酒斗.十千(dǒu) C.投箸.(zhù) 丧.乱(sàng) 瀚.海(hàn) 浩荡离愁白日斜.(xiá) D.辕.门(yuán) 塘坳.(ào) 遐.思(xiá) 都护铁衣冷难着.(zháo)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问君何能尔.(这样) 欲辨.已忘言(辨识) B.直挂云帆济.沧海(渡) 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 C.将军角弓不得控.(拉开) 瀚海阑干 ..百丈冰(纵横交错的样子) D.何时眼前突兀 ..不是无情物(落花) ..见此屋(突然) 落红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默写 (1)《饮酒(其五)》一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行路难(其一)》中表现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袒露诗人“忘我为人”的博大胸襟和恤民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关于作者、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 B.李白和杜甫,分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浪漫主义诗人,分别有“诗仙”和“诗圣”之称。 C.岑参,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龚自珍的著名诗集《己亥杂诗》共有315首诗歌,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路难(其一)》写于天宝初年,诗人人京为官而遭到权贵排挤谗谄的时候,全诗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变化。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运用想象,描绘了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并以此反衬诗人的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