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30课 诗五首》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9.04 KB
- 文档页数: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自主预习:解题,作者及作品介绍“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
判官,官名,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
这首诗是岑参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写的。
武某可能是其前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
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岑参中年两度出塞,因为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很擅长写边塞诗。
他的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
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擅长于写七言歌行。
其诗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
”)齐名,并称“高岑”。
整体感知(一)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尝试口头翻译。
1.指名学生朗读2.正字音(写出下列字的注音):裘()衾()薄()着()瀚()阑()饮()羌()掣()3.明节奏: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两种。
音调的节奏,常以两个字音为一拍,注意声音上的整齐。
七言诗一般为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意义的节奏是按诗句的语义来划分,它比音调的节奏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划分节奏时,一般以意义的节奏为依据。
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4.教师范读5.学生齐读(二).再读:学生默读,理思路讨论〖明确〗:全诗共18句,根据文题可分为咏雪和送别两个层次。
前10句为一层:从不同侧面咏雪。
后8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3.学生默读,找线索。
本诗以“雪”这一景物为抒情发展的线索。
“雪”共出现四次,组成四个画面:第一次——送别前的“飞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八月飞雪苦寒图”;第二次——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军营饯别奇寒图”;第三次——临别时“雪满天山路”,在读者面前呈现“东门惜别惆怅图”;第四次——送别后,“雪上空留马行处”,在读者面前呈现“雪地伫立思乡图”。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30课诗五首》同步练习卷一、基础知识1.(3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临碣.石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决眦.入归鸟岱宗夫.如何2.(3分)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水何澹澹..造化钟.神秀会当凌.绝顶只缘.身在最高层3.(3分)填空。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抒发托月相送的句子是,。
(2)《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
(3)《登飞来峰》中蕴涵哲理的句子是,。
4.(3分)对杜甫《望岳》的评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下,以抒雄心壮志。
B.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雄跨齐鲁两地的壮伟。
C.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
D.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同时由于细看甚久,以致眼眶都要破裂了。
E.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顶峰的愿望,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二、阅读理解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登飞来峰》的作者是,朝人。
(2)此诗中借景抒情的一句是,。
(3)全诗构思奇特,选择角度新颖,试作分析。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下列词语。
①故人②下③尽④惟(2)首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地点是。
(3)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中只字未提送别,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
(4)古人写送别的诗很多,请你再写出两句来。
三、语言运用7.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语文,就是我的精神家园。
②我在其中享受自然,体验人生,步入思想高地,领略无限风光。
③我从事语文教育工作。
④那种快乐,那种情怀,那种在母语家园里边遨游边吮吸雨露甘醇的自由自在难以言表。
2016 秋语文版语文七上第30 课《诗五首》 word 练习题30、诗五首一、字音字形后禅院(.dài____ 宗)万l ài____决 zì____钟磬 (.碣石(.))澹澹()竦峙()...二、重要词语1、自缘身在最高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齐鲁青未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造化钟神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会当凌绝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体在线古体诗 : 产生较早 , 唐从前无此诗名, 唐朝出现律诗,始称律诗为近体诗, 非律诗为古体诗。
古体诗每篇句式不拘,不求对仗, 平仄与用韵比较自由。
近体诗 : 唐朝律诗、绝句的通称,亦称今体诗。
律诗: 八句一首 , 包含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
两句为一联,分四联,第一联称首联, 第二联称颔联 , 第三联称颈联,第四联称尾联或末联。
绝句:亦称截句, 四句一首,格律甚严,分五绝、七绝。
答案:一、字音字形chán籁qìng 岱眦ji édàn sǒng zh ì二、重要词语1、由于。
2、未尽 , 没完。
3、造化,天地,大自然。
钟,集中,齐集4、会当 , 定要 . 凌, 登。
.1、李白就是浪漫主义诗人,她的诗常以想象奇异见长。
请说说您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两句的理解.点拨:这两句有三层意思: 一就是自己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倾吐, 无人理解 , 只能将这类愁思托之于明月;二就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与朋友都能瞧到; 三就是说只有依赖明月才能将这愁心寄托,别无她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五首复习语文版望岳练习题1这首诗的字眼是_____2这首诗围绕一个“望”字来写。
但“望”的角度却不断发生变化。
结合全诗说说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望岳的。
1这首诗的字眼是__望___2.诗人从远望,近望,细望,神望,几个角度来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远望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近望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细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神望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
夫如何()决眦()钟qing水何dandan山岛ongzhi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荡胸生层云()造化钟神秀()自缘身在最高层()决眦()水何dandan2、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抒写诗人远大抱负的诗句是:,(2诗以言志,杜甫在《望岳》中的“,”。
就表达了诗人勇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
二、诗歌赏析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个意象的寓意是什么?眼前的困难挫折、障碍、困难(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睛前的困难吓倒望岳唐杜甫专心爱心用心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表明诗人并未登上泰山之顶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标题中的“望”字,二是诗句中的“会当”一词。
(2)这首诗中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割”“钟”两字,历来被人称道。
请你选择其中一字分析好在何处?喜爱之情。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诗的首联:“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这是如实的记事写景。
天刚蒙蒙亮,诗人便登上破山,来到了兴福寺。
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阳光铺洒在寺内外郁郁葱葱的林木上,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语文版初一七年级下册第30课《诗词五首》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语文版初一七年级下册第30课《诗词五首》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课内阅读阅读以下诗词,回答下列问题(一)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成天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迢迢”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皎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事实上牛郎星也一样“皎皎”,织女星也一样“迢迢”,从那个意义上来讲两词的位置能够调换。
这种方式在修辞上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纤纤擢素手”一句是为了照顾下一句的押韵,调整了语序。
请写出正常的语序,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3.以下叠字,用来表达情态的是()A.皎皎 B.脉脉 C.盈盈 D.纤纤4.“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在这两句诗中前一句提到“牵牛星”,后一句什么缘故不直接说“织女星”?除音节和谐之外,说一说称“织女星”为“河汉女”在表达上的优势。
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间”,读作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它的情感内涵。
6.农历七月初七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是传奇中的牛郎织女相会之日,请查找资料,简要描述“鹊桥相会”的情景。
(二)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渡荆门送别》的文体是________,题中“送别”实际上是_______之意,这在诗句________,________中表现得极为明显。
2.说明以下词义。
平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大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写出《渡荆门送别》的韵脚______________,押的______________韵。
《诗五首》随堂训练与积累【基础存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zhē()蔽(2)天lài()(3)决zì()(4)钟磬.()(5)碣.()石(6)竦.()峙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自缘.()(2)万籁.()(3)沉寂.()(4)五岳.()(5)钟.神秀()(6)凌.绝顶()(7)阴阳..割昏晓()(8)水何.澹澹()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得到王昌龄被贬谪的消息后,正在江南漫游的李白写了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B.《登飞来峰》表达了作者当时踌躇满志的情怀。
C.《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常建所作的一首诗。
D.读了《望岳》一诗,我们感受到了泰山的雄伟和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的气概。
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5.将下列文学常识连线。
人名字号作品李白少陵野老《望岳》王安石孟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杜甫青莲居士《登飞来峰》曹操半山《观沧海》6.根据语境,默写名句。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写景兼写时令的句子是。
(2)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3)曹操在《观沧海》中表现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4)《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
(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借助鸟儿抒写内心感受,以及看到幽谷清潭令人摒弃了世俗杂念的诗句是,。
【阅读经纬】(一)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的小题。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8.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时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
诗五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据《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由于他“不顾细行”,而不是由于他犯了什么大错误。
王昌龄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无辜,在其《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写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中的最后两句,用的是鲍照在《白头吟》中的“清如白玉冰”的比喻,表明了自己清白无辜的心境,说明自己对得起亲朋好友。
得到王昌龄被贬谪的消息后,正在江南漫游的李白写了这首诗,远道相寄,表达自己的关切和同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首句写景兼写时令。
写景则专取杨花,寓意为“漂泊无定”;而子规鸣叫,是用其“不如归去”的谐音。
这种写法,既合事理,又能表现出李白当时的心情:对王昌龄被贬谪一事的悲哀和同情。
于是第二句便直书原因——“闻道龙标过五溪”。
五溪,即雄溪、樠溪、酉溪、沅溪和辰溪,均在湖南境内。
这两句虽然未写悲痛之情,而悲痛之情自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里的夜郎,不是指贵州省桐梓县的古夜郎国,而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
一去久别,论朋友情意本当相送,奈相隔千山万水,无以为力,只好相托与高悬穹宇的明月伴送,一直送你到被贬谪之地。
这两句是抒情,写得深切而动人心脾。
这种托月相送的意境,此前已有运用。
如曹植的《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如谢庄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
”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此处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这些意境,都是寄情与明月,托明月以达情。
比较而言,李白的意境更有动感,一时间分不出谁是李白谁是明月,明月已成李白的化身,一直在形影相随地送老朋友流徙于贬谪地。
通过诗人的想象,使明月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行为动作,是这首诗在写作上的一大特点。
登飞来峰这首诗作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时当王安石29岁。
三年前,即仁宗庆历七年(1047),他被调充鄞县(今属浙江)知县。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8)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1.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竦 shǒng 峙萧瑟 sè白沙堤díB.忽见 jiàn 啄zhuó春泥惊鹊quèC.沧 cāng海茅檐yán 碣jié石D.澹澹zhàn 鸣蝉chán 枯藤téng2.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鸣蝉。
B.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C.枯滕老枝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D.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3.下列诗句不是对仗的一项是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4.将下面诗句,作者及出处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王湾《观沧海》②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辛弃疾《次北固山下》③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曹操《钱塘湖春行》④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马致远《西江月》⑤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白居易《天净沙秋思》5.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含义,回答句后括号中问题。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点将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是________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________诗,内容上属________之作。
2.解释加粗词语。
次北固山下次:________________。
客路青山下客路:________________。
乡书何处达乡书:________________。
第30课诗词五首一、字音字形迢.迢(tiáo)皎.皎(jiǎo)纤.纤(xiān)札.札(zhá)泣涕.(tì)风掣.(chè)都.护(dū)琵.琶(pí)羌.笛(qiāng)擢.(zhuó)搔.(sāo)簪.(zān)机zhù(杼)jīng(荆)门hàn(瀚)海狐qiú(裘)锦qīn(衾)yuán(辕)门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理解(1)迢迢..牵牛星:遥远。
(2)纤纤擢.素手:伸出。
(3)脉脉..不得语:含情凝视的样子。
(4)家书抵.万金:值,相当。
(5)白头搔更短.:稀疏。
(6)将军角弓不得控.:拉,拉开。
(7)瀚海阑干..百丈冰:纵横。
(8)明月别.枝惊鹊:另,另外。
2.词类活用解释浑欲不胜簪活用词语:簪解释:名词活用作动词,插簪子3.古今异义区分(1)相去.复几许古义:距离。
今义:到,往。
(2)仍怜.故乡水古义:爱。
今义:怜悯。
(3)国.破山河在古义:国都。
今义:国家。
三、作家作品《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李白,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因其诗成就斐然,被称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大胆的夸张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形成豪迈爽朗的风格,是屈原之后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
长传不衰的诗作有《月下独酌》《静夜思》《蜀道难》《将进酒》等。
《春望》的作者是被后人誉为“诗圣”的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杜甫字子美,诗中曾自称“少陵野老”,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同情人民的疾苦,因此他的诗歌深广地反映了唐代的现实生活。
著名的诗文有“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长传不衰的诗作还有《望岳》《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他的诗雄浑瑰丽,气势豪放,色彩鲜明,风格多样。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一)语段点将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
2.“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发现敌情,常烧柴禾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___。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迁移过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
2.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____3.这首诗将早春细雨下的景色与烟柳满街的景色作________,突出了_______。
4.最能表现这首诗的意境的一项是()A.清新自然B.壮阔雄奇C.含蓄蕴藉D.慷慨悲凉参考答案:1.kān yù shuāi zàn zì 2.①杜工部集杜甫泰山华山衡山②五言叙事 3.C 4.B (一)1.唐杜甫 2.战争 3.残破凄凉 4.见“要点详析”(二)1.七言绝句 2.草色遥看近却无 3.对比早春郊野景色的美丽迷人4.A小编寄语:欢迎来查字典语文网,为了方便您寻找资料,信息,请将本页加入收藏!。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30课《诗五首》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30课《诗五首》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第一部分: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5分)竦峙()萧瑟()岱宗()决眦()水何澹澹()2.将下列对应内容连线:(5分)《观沧海》王安石《李太白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曹操《杜少陵集》《望岳》李白《樊川诗集》《江南春》杜甫《王临川集》《登飞来峰》杜牧《乐府诗集》3.原文填写:(5分)⑴《观沧海》一诗中虚写的句子是。
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对友人宽慰的一句是。
⑶《望岳》一诗的名句是。
⑷《江南春》写景的两句是。
⑸《登飞来峰》一诗的哲理句是。
4.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6分)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⑵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4分)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⑵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6分)7.在五首诗词中:(7分)A、《观沧海》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C、《望岳》D、《登飞来峰》E、《江南春》(只填序号)属五言律诗的是:属七言绝句的是:属唐代作家的作品有:即景生情、饱含哲理的是:寄情明月、赠送友人的是: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作品是:寄予作者伟大抱负的作品是: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托月送友”的情怀。
读读下面的诗句,分别谈谈它们抒发了什么情怀。
(6分)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⑵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把酒问月》)⑶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9.用行楷将《江南春》抄写在下面方格内。
(4分)第二部分:(一)读《观沧海》,回答问题: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五首古诗》阅读讲解和训练及答案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七单元的五首古诗阅读讲解和训练名家事迹文章要旨《观沧海》1.主旨:写作者登上碣石观赏沧海,2.特色: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先写所见的各种静态景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释题:左迁:古代以〝左〞为低一级,降级的意思,此指降职贬官.2.主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与同情.3.特色: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一片〝愁心〞托付〝明月〞,安慰远去的朋友.感情真挚深沉,意境深远优美.《望岳》1.释题:岳:指东岳泰山.2.主旨:以登山所见来表达诗人敢于攀登,实现人生远大抱负的凌云壮志.3.特色:首联设问,以〝青未了〞写出了望泰山的感受,视野广阔.〝钟〞字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对泰山的喜爱;〝割〞字传神地刻划出泰山奇异的特点——高.诗句工整,诗风凝练,意境深邃优美.《题破山寺后禅院》(换江南春杜牧)1.释题:破山寺:即兴福寺,位于江苏省常熟县.2.主旨:以游历来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超然物外的闲情逸致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3.特色:语言质朴明净.清新淡雅,注重字词锤炼,〝悦〞.〝空〞两个动词使静景富于动态之美,富有生命力.全诗意境清悠隽永,浑然天成.《登飞来峰》1.释题:飞来峰:又名灵鹫峰,位于浙江杭州.2.主旨: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3.特色:叙事与议论相结合,语句浅显易懂却富含人生哲理.〝不畏〞.〝自缘〞鲜明表达了作者的创作主旨与政治改革的决心.篇章导读《观沧海》美言佳句《观沧海》原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旨:既突出海的浩然气魄,也比喻作者驰骋中原,一统天下的宏图抱负.想象瑰丽.激荡人心,引发人无限的遐想.《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名:我寄愁心与明白,随风直到夜郎西.句旨:委婉曲折地表达出作者的深情,言尽而意无穷.《题破山寺后禅院》原名: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句旨:诗意表面写后禅院的景致,渲染了其幽深静寂,却饱含至理玄机.《望岳》原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句旨:登高才能望远,视野才能开阔.人站在山峰之上才能领略到不同景致,也寄寓了作者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修辞讲堂比喻: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拟人:我寄愁心与明白,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设问: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对偶: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望岳》)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成语集锦有关〝人生哲理〞的成语1. 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暗喻只有经历曲折才能获得成功.2. 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3. 枯木逢春:枯树遇上春天又有了生机.比喻经历挫折又获得生机.4. 豁然开朗: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比试殿堂一. 选择题1.选出下列字音.字形正确的一项( )A.碣(ji__233;)石岱(da__236;)宗自缘星汉B.竦(sǒng)峙决眦(zh__236;) 万籁禅房C.澹澹(d__224;n)不畏曲径(jīng)愁(ch__243;u)心D.萧瑟(s__232;) 造(za__242;)化钟罄(q__236;ng)寂静2.下列诗句朗读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下列诗句运用了对偶修辞的一项是( )A.水何澹淆,山岛竦峙.B.我寄愁心与明白,随风直到夜郎西.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4.下列诗句没有体现诗人政治情怀的是( )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B.我寄愁心与明白,随风直到夜郎西.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D.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二.填空题2.从格律诗分类来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属于 .其中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之情,成为流传至今的名句.3.《望岳》全诗紧扣文题的字来写的,极度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的景色,因而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4.当玉树地震.西南旱灾发生时,灾区人民和全国人民为抗灾救灾排队万难,众志成城,树立起重建家园的信心.这种不畏艰险的精神可说是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 ,.真实写照.这与杜甫《望岳》的 , .也有异曲同工之妙.5.〝真理源于实践〞, 相信大家都明白,只有不断地实践,不断探索才能发现真理.这正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中所写的那样 , .三.简答题1.2.《登飞来峰》中的〝浮云〞暗指什么?联系作者生平与历史知识,谈谈它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四.发挥你的想象,将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扩写成散文.答案:一.1.选A.解析:B项眦应读(z__236;).C项径应读(j__236;ng)D项造应读(zha__242;).罄应为磬.2.选C.解析:A.东/临碣石应是东临/碣石.B.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应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应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选D.解析:A项没有修辞,B项是拟人,C项比喻.D是对偶. 4.选B.解析:A.C.D都与作者政治生涯有关,寄寓了作者内心的政治抱负.只有B表达的是对友人的牵挂与怀念. 二.2.(七言)绝句,我寄愁心与明白,随风直到夜郎西.3.望,高大雄伟,神奇秀丽.4.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三.2.〝浮云〞暗指各种困难.挫折与阻碍等.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他所推行的变法使北宋经济得以发展,可是也遭到权贵的反对.然而他并未放弃,决然实施下去.他的精神深受后人鼓舞,让我们明白做任何事都不要轻言放弃,而应迎难而上,这样才可能获得成功.四.提示:从对事物观察的感知角度(视.听觉等),并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行构思,力求语言优美生动.。
诗五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真,感悟哲理的蕴义深。
3、改写诗句,抒情写意。
[活动形式]查找资料、知识竞赛、讨论、改写诗句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巅峰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五千年博大精深文化的积淀。
她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
她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学习古诗词,可以穿越时空和古代圣贤对话,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
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歌,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借景阐理写意人生的手法。
二、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真,感悟哲理的蕴义深。
3、改写诗句,抒情写意。
三、各显其能猜作者请大家根据幻灯片上的图象和提示语猜出本文五首诗歌的作者。
1. 他是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想像丰富,构思新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诗仙”。
曾给幼小时的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的《静夜思》。
2.他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沉郁顿挫,后人称之为“诗圣”。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他的诗《春夜喜雨》中的名句。
3. 他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和诗人。
在他们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4. 他是唐代晚期著名诗人,被后人称为"小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是他的诗《清明》的句子。
5. 他是江西临川人,宋朝的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时积极推行改革,后遭保守派的攻击而失败。
四、七嘴八舌话背景请大家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说出五首诗歌的写作背景。
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据《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第30课诗五首》
一、填空题
1.填空。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抒发托月相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登飞来峰》中蕴涵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2.对杜甫《望岳》的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下,以抒雄心壮志.
B.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雄跨齐鲁两地的壮伟.
C.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
D. 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同时由于细看甚久,
以致眼眶都要破裂了.
E. 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顶峰的愿望,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
一切的雄心壮志.
三、语言表达
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语文,就是我的精神家园。
②我在其中享受自然,体验人生,步入思想高地,领
略无限风光。
③我从事语文教育工作。
④那种快乐,那种情怀,那种在母语家园里边遨游边吮吸雨露甘醇的自由自在难以言表。
⑤我与它朝夕为伴--交往,对话,倾听,诉说。
顺序:______。
四、其他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临碣.石______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______
决眦.入归鸟______ 岱宗夫.如何______
5.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水何澹澹
..______ 造化钟.神秀______
会当凌.绝顶______ 只缘.身在最高层______
五、诗歌鉴赏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登飞来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朝人。
(2)此诗中借景抒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3)全诗构思奇特,选择角度新颖,试作分析。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下列词语。
①故人______ ②下______
③尽______ ④惟______
(2)首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______,地点是______。
(3)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中只字未提送别,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古人写送别的诗很多,请你再写出两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