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0课《诗五首》《己亥杂诗》
- 格式:ppt
- 大小:713.50 KB
- 文档页数:5
科目课题
学习目标1.积累古诗词。
2.探究赏析古诗词的方法。
3.能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叙写诗句主要内容。
4.学习古诗词通过勾勒意象抒发喜怒哀乐和人生感悟的写法。
学习
重点
5.积累古诗词。
学习
难点
5.赏析古诗词。
环节
安排学案学法指导
课前复习1、准确、快速默写名句。
锁定篇目
《饮酒》
《行路
难》
《茅屋为
秋风所破
歌》
《白雪歌
送武判官
归京》
内容探究2、概叙《己亥杂诗》的主要内容。
1.同时运
用四中表
达方式。
2.在不改
变原意的
基础上发
挥想象。
写法探究、情感探究究究3、诗中勾勒了哪些意象?分析这些意象的作用。
1. 列举
文中出现
的意象。
2.分析重
点意象的
表达效
果。
3.积累关
于某些意
象的古诗
词。
主题探究4、多角度感悟主题。
1.结合背
景。
2.人生哲
理角度。
3.作者情
感和抱负
角度。
即兴练笔5、写一首小诗。
1.选择一
个生活片
断。
2.运用几
个意象。
3.表达一
种情感。
学习收获。
30.诗五首己亥杂诗课题 30.诗五首己亥杂诗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法及教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新课导入作者简介: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
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二、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对诗句的理解: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学生介绍,师生交流。
学生记录、积累文学常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生小组讨论四、古诗赏析此诗前两句写景。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
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
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
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30 《诗五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1.多媒体: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
2.范读带:有关五首诗的录音。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的卡片。
设计思路学习这五首诗词,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可注意引导学生从掌握欣赏古诗词的方法(例如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品、不同流派的作品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人手,理解本课中的五首作品。
那些表现诗词主旨的优秀诗句,应能默写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
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
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探讨。
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送别诗较为常见,这节课我们赏析一首唐代的送别诗。
二、鉴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解题。
读标题,介绍唐代边塞诗的特点、作者及背景。
2.研习课文。
(1)听录音朗读,辨别节奏。
(2)师生朗读,明确节奏。
(3)研读:以4人为一小组,相互交流,记下疑难之处。
(4)师生共同解读,讨论纠正,扫除词语障碍。
(5)品味鉴赏。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
“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
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
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
2023年江南水乡写景作文江南水乡写景作文1江南水乡,梦中的水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千年古刹寒山寺里,我敲起了一座古老的钟,“当当当”,声音悠远而许久,仿佛飘到了古老的岁月,我已然是一个过客,拿起手中的文房四宝,为寒山寺题词:“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那天,下着蒙蒙细雨,一切都笼翠在朦胧之中。
我坐上了巡游枫桥镇的客船。
耳听着老船工娓娓道来的古老故事,眼望着载满世事的乌篷船,如同走进了淡墨轻绘的古老时间,仿佛有谁檀口一嗓,吹落了往昔的尘埃,把一卷发黄的岁月静静地为我绽开……在水乡的小巷里,撑着伞,眼前是一座座古老的房屋;脚下是轻缓的小河流水;抬眼望去,便是跨水而过的斑驳小桥。
恍惚中,突然有种“风景旧曾谙”的感觉,真不知今夕是何夕。
我这才明白为何江南多才子,为何“能不忆江南?”——江南好啊!江南水乡写景作文2在千年古刹寒山寺中,我敲起一座古老的钟,“当当当”,声音悠远而许久,仿佛飘到了古老的岁月。
在这儿,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道一首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那天,下着蒙蒙细雨,一切覆盖在朦胧之中。
我坐上巡游枫桥镇的客船。
耳听着老船工娓娓道来的古老故事,眼看着载满世事的乌篷船,如同走进了淡墨轻绘的古老时间,仿佛有谁轻轻地吹了一口气,吹落了往昔的尘埃,把一卷发黄的岁月静静地为我绽开……在水乡的小巷里,撑着伞,眼前是一座座古老的房子;脚下是轻缓的小河流水;抬眼望去,便是跨水而过的斑驳小桥。
恍惚中,突然有一种“风景旧曾谙”的感觉,真不知今夕是何夕。
我这才明白为何江南才子多,为何“能不忆江南”——江南好啊!江南水乡写景作文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人杜牧用一首诗将江南的美描绘得淋漓尽致。
古色古香的小桥流水和精雕细琢的亭台楼阁勾画出一个如画的江南。
己亥杂诗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2、在品读中感悟诗词名句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探讨、品读教学过程一、导入:讨论回顾——诗里落花知多少?回忆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跟“落花”有关的诗句,并说出该诗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教师归纳:落花——凝聚了诗人伤春惜时之情,感慨悲凉之意。
二、朗读诗歌1、自由诵读,教师明确朗读要求:字音节奏轻重语气语调感情2、展示朗读,教师指导诵读。
3、再读全诗,读出诗情诗味二、赏析诗歌1、小组合作交流,结合课下注释粗知诗意。
(小组内合作:找出重点字词,理解诗意;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全班讨论解决)2、从“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两句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浩荡离愁,辞官南归——离别忧伤回归喜悦)3、诗歌的一二句和三四句的情感有何不同?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
(展示写作背景)明确:一二句写诗人辞官离京,心情郁闷、失落;三四句展现了诗人的奋起胸怀和执著信念。
(自比落红,不甘沉沦——为国效力无私奉献)三、归纳总结解说意象这一概念;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有其相对固定的内涵。
主观之情融于客观之物(意象)四、课外拓展(作业)从下列诗句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两句,初步感知诗句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然后借助网络搜索全诗,进一步理解诗文,体会诗词中落花这一意象传达的情感。
1、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2、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4、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5、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30《诗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己亥杂诗教学内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己亥杂诗》课型:新授课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⑴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⑵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教材分析古诗文专项训练篇目是以课标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为主。
34首古诗词有些是必讲课,有些出现在课外古诗词里,八年级占18篇。
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晚年时期的作品,写出了身处漏屋而心系天下的情怀。
《己亥杂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
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3、中招考点从近几年的河南省中招考试语文试卷分析中得知:以课标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为考查内容,注重写景抒情、爱国言志等,试题以简答题为主之外,还考查古诗文的默写。
4、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虽然对古诗文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和初步认识及基本鉴赏能力,但是在鉴赏品味诗歌方面还缺少深度和方法。
三、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课下注释和资料,学生能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通过听读诗文,学生熟读背诵,翻译诗文,能说出诗歌所写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品读诗句,学生会赏析诗句。
四、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查阅课下注释和资料,学生能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听读诗文,学生熟读背诵,翻译诗文,能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诗句,学生会赏析诗句。
四、教学过程导入:一、导语同学们背诵《望岳》后由主旨句的解读导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所表现出来的雄心壮志和本文对比。
当堂训练:1、说出这两首诗的思想感情。
2、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根据要求用原文填空:①体现作者崇高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表现杜甫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写风声宏大,读者如闻秋风咆哮的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写诗人无可奈何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此诗选自《》,题目中的“____”字代表了诗的体裁,诗中流露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答案:3.诗人直抒胸臆,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