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 格式:ppt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15
一、背景经皮气管切开术是一种紧急医疗措施,用于解除患者呼吸道阻塞,保障患者呼吸通畅。
由于手术操作复杂,风险较高,为确保手术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经皮气管切开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急性呼吸道阻塞;2. 重度喉头水肿;3. 喉部肿瘤;4. 重度烧伤;5. 重度昏迷;6. 呼吸机依赖患者。
三、组织架构1. 成立经皮气管切开术应急小组,由麻醉科、呼吸科、急诊科、ICU等相关科室专家组成。
2. 应急小组组长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3. 各部门设立应急联系人,负责本部门应急工作的组织实施。
四、应急预案1. 术前准备(1)评估患者病情,明确手术指征。
(2)备齐手术器械、药品及耗材。
(3)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生命体征监测。
(4)对患者进行术前谈话,告知手术风险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2. 手术过程(1)患者取仰卧位,肩部垫高,头后仰,充分暴露颈部。
(2)术者位于患者右侧,助手位于患者左侧,进行皮肤消毒、铺巾。
(3)局部麻醉,注射含1:100000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
(4)穿刺点位于第2、3气管环处,垂直向下作1cm长皮肤切口。
(5)将气管插管撤至顶端位于声带下。
(6)将气管穿刺针以45度角斜向尾端刺入气管前壁,直至抽出大量气体。
(7)将尖端呈J形的导丝及导管插入气管,引导扩张器扩张气管开口。
(8)将气管插管通过扩张器及导丝和导管插入气管。
(9)撤出扩张器、导丝及导管,将插管缝于皮肤上。
3. 术后处理(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2)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进行吸痰。
(3)观察切口情况,如有出血、感染等,及时处理。
(4)做好术后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五、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经皮气管切开术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处理等环节。
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查找不足,及时改进。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紧急人工气道建立中的临床应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根据气管切开方式不同随机分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组38例和常规开放式气管切开术(OT) 组38例,观察两组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伤口愈合时间、感染发生率以及导管破损情况。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快速、愈合快及创伤小的优点,利于急危重患者的抢救。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人工气道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快速的床边气管切开的方法,能迅速建立人工气道,与常规开放式气管切开术(open tracheostomy,OT)相比更加简便,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我院ICU 自2004年7月~2007年10月间,对38例患者开展了PDT,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我院ICU收治的76例危重病患者均因病情需要行气管切开,无明显禁忌证。
其中,男性52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2.36岁。
气管切开前气管插管者67例,紧急气管切开9例。
随机分为两组,38例采用PDT(PDT组),38例采用OT(OT组)。
两组患者的手术由一组医师完成。
术前常规检查血小板及凝血象,两组一般资料相仿。
2 方法采用英国Portex公司经皮气管切开产品套装。
患者仰卧,垫枕抬肩。
常规穿刺部位消毒后,于气管2~3软骨环间皮肤局麻后切一约1.5cm大小横行切口,钝性分离至皮下组织,穿刺套管针抽取2ml液体后沿切口中心垂直刺人气管,抽出气泡后退穿刺针留套管外鞘于气管内,放导引钢丝进入气管内约15~20cm,拔出套管外鞘。
扩张钳沿导丝扩张皮下至气管前壁,继续扩张气管间隙后经导丝置入气管导管。
3 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重症医学科中的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重症医学科是近年来新增加的诊疗科目,目的就是在于抢救病危患者,为其提供延续生命的支持,并为存在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支持,避免出现异常情况,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该科收治的患者一般是病危患者、大手术后患者、大面积烧伤患者,或者是需要持续观察生命体征,保障生命特征延续的患者。
在重症医学科内,大多数患者都存在一定呼吸障碍情况,发生这一情况,必须尽快采取措施,改善呼吸状态。
气管切开术是在此过程中常用的方案,能够较为有效的改善呼吸状态,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但是传统切开术切口较大,会导致较为严重的损伤,甚至出现大出血情况,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较高,加之患者本就病情凶险,身体情况不佳,难以承受手术带来的损伤。
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属于微创手术方案,极大程度上弥补传统手术方案存在的不足,其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更利于对呼吸道的管理,能够尽可能的避免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但是在应用阶段还是需要注意一些情况。
首先是要明确患者身体状态,该手术属于微创,但是毕竟是手术范畴,还是需要考虑适应证,一般而言,只要能够准确确认患者器官部位,且身体骨骼状态正常,并且没有既往手术史,内脏功能、凝血功能可以正常运行,都可以采取该手术方式,其主要适应证有喉阻塞、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呼吸困难、气管存在异物。
但是需要注意。
若是患者存在其他疾病,或是呼吸道已经感染,会增加手术风险。
因此,在手术实施之前,一定要明确患者身体状态,以及既往病史,并且对呼吸道情况进行检测,观察是否有异常情况。
确认患者符合手术标准之后,即可执行手术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在不会对患者病情造成影响的前提下,充分暴露颈部,可以适当加个垫肩,助手妥善固定头部保持正中位,随后执行消毒、麻醉、镇静、镇痛,选取适当的穿刺点,一般在2、3气管软骨环之间,穿刺定位横切口1.5~2cm,将穿刺针置入气管,随后用气切钳切开皮下组织,置入气切套管,然后扩张气管前壁,吸出气管内异物,使之能够保持通气。
经皮扩长气管切开术PDT在ICU危重病人的效果分析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和传统气管切开术(ot)在icu的应用及护理差异。
主要采取的方法是临床选择60例患者(分pdt试验组30例及ot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比较。
发现对照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明显高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切口大小明显大于试验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多于试验组,且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可见,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更适合在icu危重患者抢救中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皮扩长气管切开术传统气管切开术操作优势 icu 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tracheostomy)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
目前,气管切开有4种方法:气管切开术;经皮气管切开术;环甲膜切开术;微创气管切开术(minitracheotomy)。
经皮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 surgery,pdt))是由toye和weinstein于1969年首次介绍,并在1986年再次提出。
1985年以后专用器械被投放市场(shiley lnc,cook,inc.)。
资料显示经皮气管切开术能将病人的机体损害降低,有利于病人的后期恢复,能减少医务人操作时间等[1]。
由于其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广泛[2]。
我院从2008年开始引进经皮气管切开手术,效果较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行气管切开病人60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对照分析,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19-87岁。
0t组(2008年1月—2009年12月)和pdt组(2010年1月—2011年6月)。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是一种借鉴Seldinger血管穿刺法发展的微创气管切开术,由Ciaglia于1985年首次报道应用于临床,具有耗时短、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伤口感染率低、切口小、瘢痕小不影响美观等优点。
2017年,我院ICU在五官科医师的协助下,成功开展两例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填补了我院在此方面的空白。
一、目的:由于重症医学科接收的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患者很容易出现无法自主呼吸的症状,必须借助呼吸设备辅助呼吸。
当前常见的辅助呼吸方式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主要起到降低患者呼吸道阻力,增强患者自主护理能力等作用。
传统气管切开术在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其手术时间较长,且很容易致使附近组织损伤。
为了有效改善传统气管切开术存在的弊端,如今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其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其利于患者更早脱离呼吸机,避免患者及家属对病情的过度担心,提高治疗满意度。
二:适应症与禁忌症1.PDT的适应症:(1)需长期机械通气(2)需引流气道分泌物(3)解除上呼吸道梗阻(4)有利于脱机(5)减少与气管插管相关的喉损伤(6)提高机械通气病人的舒适度(7)便于交流与发声2.绝对禁忌症:(1)紧急情况下建立人工气道(2)婴儿(3)临床情况不稳定(4)需要高水平peep或者高浓度吸氧3.相对禁忌症:(1)解剖异常(2)甲状腺肿大或颈部其它包块(3)凝血功能障碍(4)有颈部手术史(5)肥胖三、手术方法1.预备气切套管组(1)膨胀套管气囊,检测气囊是否漏气。
确定套管管心(obturator)可自由移动。
确定无误后,将气囊完全消气,避免套管插入时损伤。
再将套管固定翼扣好.(2)检测导引钢丝可否自由通过扩张钳和套管管心。
2.预备手术病患(1)病患仰卧。
用枕头支撑颈部和肩部,头后仰,让颈部完全伸展,下颏、喉结、胸骨上切迹三点一线。
(2)用拇指和食指标出甲状软骨位置,并标示下列生理解剖位置。
经皮气管切开术操作步骤经皮气管切开术啊,这可是个挺重要的操作呢!咱先说说准备工作吧,就像要去打仗得先把武器弹药准备好一样。
得把各种器械都摆好,什么扩张钳啊、气管套管啊,都得乖乖在那等着。
然后呢,就是确定好切开的位置,这可得看准了,不能有偏差呀,不然那可就麻烦大了。
就好像射箭得瞄得准准的,才能射中靶心嘛。
接下来,就该动手啦!先在皮肤上切个小口,这就像是打开一扇小窗户。
然后呢,用专门的工具慢慢把组织分开,一层一层地,就跟剥洋葱似的,得小心翼翼的。
再之后,就是关键的一步啦,把气管暴露出来。
这时候可得特别小心,不能伤到气管呀,气管可是很重要的呢,就像家里的水管一样,不能随便弄破。
接着就是扩张气管啦,把通道扩大一些,好让气管套管能顺利进去。
这就好比给路拓宽一点,让车能更顺畅地通过。
然后把气管套管放进去,这就像给气管安了个新家一样。
一定要放得稳稳的,不能摇摇晃晃的。
最后呢,固定好气管套管,可不能让它乱跑呀。
这就像给东西打个结,让它稳稳地在那。
哎呀,你说这经皮气管切开术是不是很神奇呀?每一步都得特别仔细,不能有一点马虎。
就好像走钢丝一样,得稳稳当当的,不然一不小心就会出问题呢。
医生们在做这个的时候,那可真是全神贯注,一点都不能分心。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病人的生命安全呢。
所以呀,做这个操作的人都得是高手,技术得过硬。
你想想,如果操作不当,那后果得多严重啊!所以呀,这真的是个很严肃很重要的事情呢。
大家可别小看了这个经皮气管切开术,它可是能在关键时刻救人性命的呀!就像一个隐藏的英雄,平时不显眼,关键时候能发挥大作用。
总之呢,经皮气管切开术是个很专业很精细的操作,每一步都得特别小心谨慎,不能有丝毫差错。
这可真是一门技术活呀!。
经皮气管切开组套工作原理经皮气管切开(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是一种通过皮肤和软组织穿刺,将导管插入气管以建立通气途径的外科手术技术。
它通常用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以便更好地管理呼吸道,并方便气管护理和撤除。
下面将介绍经皮气管切开组套的工作原理。
经皮气管切开组套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导管、穿刺套装、镜头、气囊和适应器。
首先,穿刺套装包含一个切口刀和扩张器。
通过穿刺套装,医生可以在患者的颈部找到最佳的穿刺点,然后使用切口刀进行皮肤和软组织的切口。
接下来,医生将扩张器插入切口,用来扩大切口的尺寸,以便能够插入导管。
一旦切口被充分扩大,医生便可以将导管插入至气管。
导管是经皮气管切开组套中最关键的组件。
它具有足够的长度,以穿过皮肤和软组织,并嵌入气管内,从而形成一个稳固的通气通道。
导管的顶部有适应器,可以与呼吸机或其他通气设备连接,以提供气流。
导管的底部通常装有一颗气囊,用于固定导管并防止气体泄漏。
一旦导管插入气管,医生会注入适当的气体(通常为空气或生理盐水)来充气气囊,使其充实并固定导管。
在气管切开过程中,医生通常会使用镜头来引导导管的插入位置,并确保准确无误地进入气管。
镜头可以通过内窥镜或纤维支气管镜插入导管中,并通过显微镜或摄像装置传输图像,以帮助医生进行操作。
经皮气管切开组套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以上步骤,成功地建立一个稳定和可靠的气管通气通道,以满足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的呼吸需求。
这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和呼吸治疗领域,并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气管切开方法。
它为需要气管插管的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呼吸管理和护理选择。
经皮气管切开术步骤经皮气管切开术是一种紧急的气道管理方法,用于确保气道通畅并允许呼吸。
以下是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一般步骤:1. 患者定位:将患者仰卧,并确保头部处于中性位置。
2. 局部麻醉:使用局部麻醉剂(如利多卡因)将患者的皮肤和软组织麻醉。
3. 确定切开点:在患者的气管上,确定切口的位置。
通常,在甲状软骨上方约1-2cm处进行切口。
4. 剥离组织:在切开点处,用手指或其他工具剥离皮肤和软组织,直到露出气管。
5. 穿刺气管:使用一枚锋利的针头或切开器,将气管刺破,插入气管内。
6. 插入导管:通过针头或切开器的通道,将气管插管插入气管内。
7. 固定导管:用固定带或其他方法固定气管插管,以确保其稳固。
8. 连接呼吸机:连接气囊和呼吸机,确保患者能够呼吸。
9. 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和氧合情况,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支持。
请注意,经皮气管切开术属于高度技术性的操作,除非您是经过相关培训和资质认证的医疗专业人士,否则不应尝试进行此类操作。
此外,术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10. 支持呼吸:在患者的气管插管后,使用呼吸机提供机械通气支持,以确保患者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11. 检查固定:确认气管插管和固定带的位置是否正确,定期检查固定带是否松动或需要调整。
12. 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和病情变化,及时识别并处理任何并发症,如气胸、误吸等。
13. 配备备用装置:确保备有备用的气管插管和相关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14. 进一步处理:经皮气管切开术通常作为暂时的紧急措施使用,一旦患者状况稳定,应考虑进一步处理,如气管切开术或其他气道管理方法。
请注意,由于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以上步骤仅为一般性指导。
在进行经皮气管切开术之前,请随时遵循您所在机构的特定操作指南和协议,并在有需要时寻求专业医疗人士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