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状物品推送机的机构综合
- 格式:doc
- 大小:264.50 KB
- 文档页数:14
物流设施与设备之推块式分拣机
推块式分拣机由滚筒式输送机和具有独立动力滑块推出机构等组成。
滑块推出机构装在输送机一侧,根据货物携带的分拣信息将其推入相应的分拣岔道而完成分拣工作,如图7-33所示。
推块式分拣系统是由推块式分拣机、供件机、分流机、信息采集系统、控制系统、网络系统等组成。
其优点如下。
(1)可适应不同大小、质量、形状的各种不同物品。
(2)分拣时轻柔、准确。
(3)可向左、右两侧分拣,占地空间小。
(4)分拣时所需物品间隙小,分拣能力高达18000件小时。
(5)机身长,最长达110米,出口多。
【关键字】精品《包装工艺与设备》思考题1、何谓充填机?主要型式有哪几种?其主要构造如何?2、充填包装常用计量方式有哪几种?如何选用?3、简述螺杆式充填机、量杯式充填机、柱塞式充填机、计量泵式充填机的工作原理。
4、简述灌装工艺中的几种液料和包装容器。
5、简述常用的灌装方法及其液料定量方法。
6、简述分件供送螺杆的组成及其作用。
7、简述控制液位定量法灌装、定量杯定量法灌装、机械压力式灌装的工作原理,并说明其定量调节和保护方法。
8、封口形式的定义、密封条件及应用9、简述常用的封口机械及其分类10、简述二重卷边及二重卷边封口的工艺过程。
11、简述卷边滚轮的运动方式。
12、简述常见的裹包材料、裹包工序、裹包形式13、简述间歇双端扭结式糖果包装机的包装工艺流程。
14、简述贴体包装机及收缩包装机的工作原理。
15、简述间歇供送定位切断、连续供送定位切断装置的工作原理。
16、简述常见的标签种类。
17、简述贴标的基本工艺过程。
18、简述贴标机的主要机构。
19、简述捆扎机的分类。
20、简述常用捆扎形式及捆扎材料。
21、简述捆扎机的捆扎工艺过程。
22、简述捆结机打结工艺过程。
23、常用打印机有几种?24、简述重量选别机检测与选别的工作过程。
25、简述重量选别机分选装置的种类及其适用范围。
26、简述金属夹杂物检测装置的原理。
27、简述包装自动生产线的分类及其特征。
28、简述组成时应考虑的问题及其设计原则。
29、简述包装自动生产线常见的辅助装置。
30、简述影响包装自动生产线生产率的因素及提高生产率的途径。
31、常用的袋成型器有哪几种、每种由哪几部分组成?试推导三角型、U型成型器的设计安装条件?32、计算题:A灌装时间B真空泵的选用33、如图所示,已知容器灌装到H2高度时的容积为350ml,Z1=1m,P1=150000 Pa,Po=120000Pa,液料密度ρ=1000Kg/m H1保持恒定,管口截面积Ao=0.25cm求灌装时间Tl(C=0.5)1.有一台灌装机,工作时贮液箱液面至出流阀口距离为490mm,现该厂用常压法灌装白酒。
专利名称:一种能够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的物料推送装置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刘宗阳,苏建良,杨文涛,谈士力,沈俊杰,杨灏泉
申请号:CN201620116481.7
申请日:20160205
公开号:CN205526552U
公开日:
2016083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的物料推送装置,包括驱动机构、推板、传动轴、推送机构,所述的驱动机构通过传动轴与推送机构连接,所述的推板设置于推送机构上。
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巧、空间利用率高,能够装配到空间狭小的平台上,适合不同物流环境使用;链条导向结构能够使柔性链条转换成直线驱动力,从而有效提高链条的传动效率,增强推板推动物料的效率。
申请人:云南克来众诚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650106 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新城基地标准工业厂房1号中心大楼4层办公室403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前言在自动包裹机的包装作业中,经常需要将物品从前一个工序推送到下一个工序,块状物品推送机已经广泛运用到了物品包装工序以及各种其它机构中,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图为块状物品自动包装机TDB---450型,此机构即用到了块状物品推送机构。
目录1.设计题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设计数据和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1设计数据2.2设计要求3.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及最终方案构件尺寸. . . . . . . . . . . . . . . . 33.1方案设计13.2方案设计23.3方案设计33.4最终确定方案的构件尺寸4.机械运动和动力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4.1推杆运动规律分析4.2电动机的功率及满载转速分析4.3飞轮的转动惯量分析5.所选方案的机构运动学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95.1推杆位移变化曲线5.2推杆速度变化曲线5.3推杆加速度变化曲线6.所选方案的运动循环图. . . . . . . . . . . . . . . ... . …. ..… .. . 117.小组总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8.参考资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一.设计题目:块状物品推送机的机构综合与机构设计二.设计数据和要求:1. 推送的距离H=120mm,生产率为每分钟推送物品120件。
引言 (2)关键字:机构运动分析机构结构设计曲柄滑块 (2)一、设计题目:包装机推包机构运动方案设计 (3)1、设计题目 (3)2、设计数据与要求 (3)3、设计任务 (3)二、执行机构运动方案设计 (3)方案一 (3)方案二 (5)方案三 (6)三、传动方案的选择 (7)电机的的选择 (7)执行构件运动分析 (9)凸轮设计 (13)四、心得体会 (16)引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巩固和加深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原理方法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此次设计,学生可以学习机构运动方案的确定,培养分析向设计机械能力,以及开发创新的能力。
以机械系统方案设计与拟定为结合点,进一步巩固和另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
明确课程设计目的、步骤,根据自己的设计题目对设计内容进行分析,确定输入,输出件运动型式(即功能原理分析)。
包装机推包机是一种包装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推送物品到达指定包装工作台,该机构取代了传统的人工移动物品,工作效率底的缺点,我所设计的推包机构推包,回程一体的全自动化功能其主要设计思路来自于对传统工艺分解然后按照相应功能的机构部件进行设计对比选定以及优化组合,综合利用凸轮的往复运动齿轮的传动运动,以及减速器的定植调速比的设定,利用A u t o C a d、m a t l a b等软件强大绘图功能和的编辑功能,把设计做得更加精准,更加可靠。
.关键字:机构运动分析机构结构设计曲柄滑块一、设计题目:包装机推包机构运动方案设计1、设计题目现需设计某一包装机的推包机构,要求待包装的工件1(见附图33)先由输送带送到推包机构的推头2的前方,然后由该推头2将工件由a 处推至b 处(包装工作台),再进行包装。
为了提高生产率,希望在推头2结束回程(由b 至a )时,下一个工件已送到推头2的前方。
这样推头2就可以马上再开始推送工件。
这就要求推头2在回程时先退出包装工作台,然后再低头,即从台面的下面回程。
因而就要求推头 2 按图示的abcdea 线路运动。
设计题目在自动包裹机的包装作业过程中,经常需要将物品从前一工序转送到下一工序。
现要求设计一用于糖果、香皂等包裹机中的物品推送机,将块状物品从一位置向上推送到所需的另一位置,如下图所示。
二、设计数据与要求1. 向上推送距离H=80mm,生产率为每分钟推送物品100件;2. 推送机的原动机为同步转速为3000转/分的三相交流电动机,通过减速装置带动执行机构主动件等速转动;3. 由物品处于最低位置时开始,当执行机构主动件转过1500时,推杆从最低位置运动到最高位置;当主动件再转过1200时,推杆从最高位置又回到最低位置;最后当主动件再转过900时,推杆在最低位置停留不动;4.设推杆在上升运动过程中,推杆所受的物品重力和摩擦力为常数,其值为500N;设推杆在下降运动过程中,推杆所受的摩擦力为常数,其值为100N;5. 使用寿命10年,每年300工作日,每日工作16小时;6. 在满足行程的条件下,要求推送机的效率高(推程最大压力角小于350),结构紧凑,振动噪声小。
三、设计任务1. 至少提出二种运动方案,然后进行方案分析评比,选出一种运动方案进行机构综合;2. 确定电动机的功率与满载转速;3. 设计传动系统中各机构的运动尺寸,绘制推送机的机构运动简图;4. 在假设电动机等速运动的条件下,绘制推杆在一个运动周期中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变化曲线;5. 如果希望执行机构主动件的速度波动系数小于3%,求应在执行机构主动件轴上加多大转动惯量的飞轮;6. 进行推送机减速系统的结构设计,绘制其装配图和两张零件图;7. 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方案一:连杆机构图1所示的连杆机构由曲柄摇杆机构ABCD与曲柄滑块机构GHK通过连杆EF相联组合而成。
连杆BC上E点的轨迹,在部分近似呈以F点为圆心的圆弧形,因此,杆FG在图示位置有一段时间实现近似停歇。
图1方案二:凸轮机构图2所示的凸轮机构,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个基本构件组成,能使从动件获得较复杂的动动规律,因为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取决于凸轮轮廓曲线,所以在应用时只根据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来设计轮廓曲线就可以了。
推块式分拣系统操作方法推块式分拣系统是一种自动化的货物分拣设备,常用于仓库、物流中心等场所。
该系统通过运动推动货物盒,实现分拣的功能,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并且具有可靠性高、适应性强等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推块式分拣系统的操作方法。
首先,推块式分拣系统需要进行系统的启动和初始化,首先需要将系统的电源连接好,并确保设备的供电稳定。
然后,操作人员需要打开系统的控制主机,并进行系统的自检和初始化。
在系统初始化完成后,操作人员进入分拣预处理界面。
分拣预处理界面是推块式分拣系统的操作界面,操作人员可以在此界面上进行货物盒的信息录入、任务分派等操作。
在录入货物盒信息时,操作人员需要输入货物的相关信息,如货物类型、尺寸、重量等。
这些信息将用于系统分拣时的判断依据。
当收到货物分拣任务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分拣预处理界面将任务分派给推块式分拣系统。
在分派任务时,需要选择要分拣的货物盒及其目的地,并设置相应的分拣优先级。
系统将根据优先级进行分拣操作,优先分拣高优先级的货物。
分派任务后,操作人员需要将货物盒放置在系统的接入口处,接入口通常位于操作人员工作区的一侧。
接入口是系统与操作人员进行交互的重要区域,在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人员的安全。
当推块式分拣系统收到分拣任务后,系统将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分拣操作。
分拣过程中,推块式分拣系统首先通过传感器检测货物盒的尺寸和重量,并根据之前录入的信息对货物进行识别。
然后,系统将货物盒推送到相应的分拣通道。
通常情况下,一个货物盒只分拣到一个目的地,系统将确保货物准确且高效地分拣到指定位置。
在分拣过程中,推块式分拣系统会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货物盒的位置和状态,并及时反馈给操作人员。
操作人员可以在分拣预处理界面上查看货物的分拣状态,并在需要时进行相应的操作和调整。
同时,操作人员还需要密切关注系统的运行状态,如传动装置、传感器的工作情况等,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当分拣任务完成后,推块式分拣系统会将分拣完成的货物盒推送到出口处。
包装机推包机构运动方案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包装机在各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然而,为了满足各种不同的包装需求,我们需要对包装机的推包机构进行深入的设计和研究。
本文将重点探讨包装机推包机构的运动方案设计。
推包机构是包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将包装物推向包装机的下一个环节。
通常情况下,推包机构由推头、推送轨道、推送电机以及相关的机械部件组成。
其中,推头是推包机构的核心部分,它能够精确控制包装物的位置和速度。
推送轨道则为推头提供了导向,使推头能够准确地将包装物推向下一个环节。
推送电机则是提供动力的来源,通过调控电机的转速和转矩,可以控制推头的运动速度和力量。
推包机构的运动方案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运动平稳性:为了确保包装物的完整性和避免由于剧烈冲击引起的破损,推包机构的运动应当平稳。
在设计中,可以通过优化推送电机的控制算法来实现这一目标。
定位精度:推包机构需要精确地将包装物定位到包装机的下一个环节。
因此,在设计推包机构时,需要考虑到定位精度的问题。
例如,可以通过使用高精度的传感器和优化机械部件的制造精度来提高定位精度。
适应性:为了满足不同包装物的要求,推包机构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例如,可以通过设计可调节的推送轨道和可更换的推头来适应不同的包装物形状和尺寸。
维护方便性:推包机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因此,在设计推包机构时,应考虑到维护方便性的问题。
例如,可以设计易于拆卸的机械部件和便于观察的指示灯来提高维护方便性。
包装机推包机构的运动方案设计是包装机设计的关键部分。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运动平稳性、定位精度、适应性和维护方便性等多个方面。
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可以提高包装机的性能和效率,降低包装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还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技术手段和应用领域,以推动包装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包装机械需求的增长,茶叶包装机成为了茶叶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块状物品推送机班级:2012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班 组员:胡鑫亮(组长) 刘润华 张鹏飞 郭日哲李东杰 黄玉指导教师: 康辉梅工程与设计学院2014年6月12日目录分工明细 (3)一.设计任务书 (4)1.设计题目 (4)2. 设计条件及要求 (4)3。
设计任务 (4)二.方案选择 (5)方案一 (5)方案二 (6)方案三 (6)三。
基本参数 (7)1.凸轮设计 (7)2.带传动 (8)3.蜗轮蜗杆 (9)4.减速系统设计 (9)5.电动机性能要求 (10)6.电动机的功率及满载转速分析 (10)四.滚子从动件各个阶段相关方程 (10)位移速度及加速度变化曲线 (12)编程结果 (15)三维模型 (18)五.心得体会 (20)六.参考文献 (2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2分工明细:组长:胡鑫亮方案设计:胡鑫亮,张鹏飞,刘润华,郭日哲,李东杰,黄玉数据计算:胡鑫亮,张鹏飞,刘润华,郭日哲,李东杰,黄玉三维模型制作:张鹏飞,刘润华,胡鑫亮仿真分析:胡鑫亮设计说明书:郭日哲PPT制作:黄玉数据核对:郭日哲,李东杰,黄玉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3一.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块状物品推送机2.设计条件及要求:1。
向上推送距离:120mm。
生产率:120件/min2.原动机为同步转速为3000r/min的三相交流电动机。
通过减速装置带动执行机构主动件等速转动。
3。
由物品处于最低位置时开始,当执行机构主动件转过150°时,推杆从最低位置运动到最高位置;当主动件在转过120°时,推杆从最高位置又回到最低位置;最后当主动件再转过90°时,推杆在最低位置停留不动。
4.设推杆上升过程中所受的物品重力和摩擦力为常数,其值为500N;设推杆下降过程中所受摩擦力为常数,其值为100N。
5. 在满足行程的条件下,要求推送机的效率高(推程最大压力角小于35°),结构紧凑,振动噪声小.3.设计任务1.至少提出三种运动方案,然后进行方案分析评比,选出一种运动方案进行机构综合;2.确定电动机的功率与满载转速;3.设计传动系统中各机构的运动尺寸,绘制推送机的机构运动简图;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44.在假设电动机等速运动的条件下,绘制推杆在一个运动周期中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变化曲线;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块状物品推送机的机械结构学院:工程机械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25040909
学号:**********
设计者:李伟
指导教师:***
2012.1.5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1)
1.1设计题目:块状物品推送机的机构综合与结构设计 (1)
1.2设计数据与要求 (1)
1.3 设计任务 (1)
2 实现推送机推送要求的执行机构方案选定 (2)
2.1实现推送机推送要求的执行机构设计方案 (2)
2.2设计方案选定 (5)
3凸轮机构的参数设计 (7)
3.1减速系统设计 (7)
3.2绘制推杆位移曲线 (7)
3.3确定基圆半径,确定凸轮理论廓线 (7)
3.4 确定基圆半径,确定凸轮理论廓线 (7)
3.5 选择合适的推杆尺寸 (7)
4 电动机等速运动的条件下,绘制推杆在一个运动周期中位移、速度和
加速度变化曲线 (8)
5 传动装置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9)
5.1 减速系统设计 (9)
5.2 动力参数计算 (9)
6 运动分析 (10)
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1设计任务
1.1设计题目:块状物品推送机的机构综合与结构设计
在自动包裹机的包装作业过程中,经常需要将物品从前一工序转送到下一工序。
现要求设计一用于糖果、香皂等包裹机中的物品推送机,将块状物品从一位置向上推送到所需的另一位置。
1.2设计数据与要求
(1) 向上推送距离S=120mm,生产率为每分钟推送物品120件;
(2) 推送机的原动机为同步转速为3000r/min的三相交流电动机,通过减速装置带动执行机构主动件等速转动;
(3) 由物品处于最低位置时开始,当执行机构主动件转过1500时,推杆从最低位置运动到最高位置;当主动件再转过1200时,推杆从最高位置又回到最低位置;最后当主动件再转过900时,推杆在最低位置停留不动;
(4) 设推杆在上升运动过程中,推杆所受的物品重力和摩擦力为常数,其值为500N;设推杆在下降运动过程中,推杆所受的摩擦力为常数,其值为100N;
(5) 在满足行程的条件下,要求推送机的效率高(推程最大压力角小于350),结构紧凑,振动噪声小;
1.3 设计任务
(1) 至少提出三种运动方案,然后进行方案分析评比,选出一种运动方案进行机构综合;
(2)确定电动机的功率与满载转速;
(3) 设计传动系统中各机构的运动尺寸,绘制推送机的机构运动简图;
(4) 在假设电动机等速运动的条件下,绘制推杆在一个运动周期中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变化曲线;
(5) 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2 实现推送机推送要求的执行机构方案选定
2.1实现推送机推送要求的执行机构设计方案
方案一
图2-1
凸轮-齿轮组合机构图2-1所示的凸轮-齿轮组合机构,可以将摆动从动件的摆动转化为齿轮齿条机构的齿条直线往复运动。
当扇形齿轮的分度圆半径大于摆杆长度时,可以加大齿条的位移量。
方案二
连杆机构图2-3所示的连杆机构由曲柄摇杆机构ABCD与曲柄滑块机构GHK通过连杆EF相联组合而成。
连杆BC上E点的轨迹,在部分近似呈以F点为圆心的圆弧形,因此,杆FG在图示位置有一段时间实现近似停歇。
图2-3 连杆机构
方案三
图2-4
凸轮-连杆组合机构图2-4所示的凸轮-连杆组合机构也可以实现行程放大功能,但效率较低。
方案四
图2-5 固定凸轮-连杆组合机构
固定凸轮-连杆组合机构图2-5所示的固定凸轮-连杆组合机构,可视为连杆长度BD可变的曲柄滑块机构,改变固定凸轮的轮廓形状,滑块可实现预期的运动规律。
方案五
图2-2
凸轮机构是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个基本构件组成的高副机构。
凸轮是一个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一般为主动件,作等速回转运动或往复直线运动。
与凸轮轮廓接触,并传递动力和实现预定的运动规律的构件,一般做往复直线运动或摆动,称为从动件。
凸轮机构在应用中的基本特点在于能使从动件获得较复杂的运动规律。
因为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取决于凸轮轮廓曲线,所以在应用时,只要根据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来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就可以了。
凸轮机构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机械、仪器和操纵控制装置。
凸轮机构之所以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主要是由于凸轮机构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运动要求,而且结构简单、紧凑。
是机械中的一种常用机构,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机械中应用非常广泛。
图2-2所示的凸轮机构,凸轮以等角速度回转,它的轮廓驱使从动件,可使推杆实现任意的运动规律。
2.2设计方案选定
经比较,方案五,其结构简单、紧凑,并且传动平稳,运动精确,由于该设计采用正弦加速度曲线运动规律,没有冲击。
用Excel处理结果
3 凸轮机构的参数设计
运动简图
3.1 运动简图
3.2 绘制推杆位移曲线
3.3 确定基圆半径,确定凸轮理论廓线3.4 确定滚子半径,确定凸轮实际廓线3.5 选择合适的推杆尺寸
4 电动机等速运动的条件下,绘制推杆在一个运动周期中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变化曲线。
5 传动装置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5.1 减速系统设计
本机构原动件为一高速电机,其转速为3000r/min,但我们所需要的
转速是120r/min,所以要减速。
对于减速装置我们采用皮带加齿轮的方
法。
第一级降速是用皮带减速,减为240r/min。
第二级是用涡轮减为
120r/min。
皮带传动机构设计分析如下:
带传动的优点:(1)适用于中心距较大的传动;(2)带具有良好的
挠性,可缓和冲击,吸收振动;(3)过载时带与带轮间会出现打滑,打
滑虽然使传动失效,但可防止损坏其他零件;(4)机构简单、成本低廉。
带传动的缺点:(1)传动的外廓尺寸较大;(2)需要张紧装置;(3)
由于带的滑动,不能保证固定不变的传动比;(4)带的寿命较短;(5)
传动效率较低。
通常,带传动适用于中小功率的传动。
目前V带传动应用最广,一
般带速为V=5≈25m/s,传动比i≦7,传动效率0.9至0.95.
涡轮蜗杆的优缺点:与齿轮传动相比,蜗杆传动的主要优点是传动
比大、结构紧凑,传动平稳,无噪声;在一定条件下,蜗杆传动可以自
锁,有完全保护作用。
缺点是:摩擦发热大、效率低,成本较高。
5.2 动力参数计算
皮带传动设计主要是采用两个半径不一的皮带轮来实现。
由于皮带
上的线速度相等,由r1*v1=r2*v2有
3000
r=2402r,即251r=22r,由此可见算出电机上皮带轮直径大小
1
r=24mm;另一端皮带轮半径大小2r=300mm.传动比i=4/1。
1
该皮带传动为一平带传动,传递功率P=0.8KW,带在小轮上的包角a=170度(2.97rad),带的厚度δ=4.8mm,带与轮面间的摩擦系数f=0.3。
6 运动分析
启动电机,通过传送带传动涡轮蜗杆带动土伦转动,土伦推动推杆运动。
当凸轮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作推程运动时,推杆推送物品作上升运动,同时压缩弹簧。
凸轮从最高点作回程运动时,推杆在自身重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作下降运动。
电动机不断地提供电能带动整个装置
的传动,完成构件上下往复运动,把一个物品从一个位置推送到另一个位置。
总结
通过这次设计,使我认识到上课时的内容虽然已经很很丰富,但如果没有实践的话,学习再多的理论也只是纸上谈兵,就像用到的各种符号,往往就同其它的一些符号相混,结果往往是张冠李戴。
通过这次设计,我查找资料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我们初步尝试了去独立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并且设计的是一个整体,所以考虑问题的方向也全面了,不单单是去解一道题目,而是去解决一系列相关联的题目链,大大地提高了我们在这方面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的培养恰恰是在学校学习阶段很难得接触到的,但却在以后踏上工作岗位中常常会遇到的。
在大学三年的学习中也始终感受着导师的精心指导和无私的关怀,我受益匪浅。
在此向夏纯达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课程设计规定的时间内,我收集了很多技术资料。
阅读了大量的专业文献,并将它们应用到了课程设计当中,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比较充分的运用到实践中,增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比较全面的掌握。
在综合训练中验证了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从而把理性的认识与感性的认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进一步认识。
参考文献
[1]《机械设计基础(第5版)》程光蕴李仲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
社 07年11月
[2]《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简明设计手册(上册)》叶伟昌主编机械
工业出版社 08年2月
[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第3版)》吴宗泽罗圣国主编高等
教育出版社. 2006.3
[4]《连杆机构》伏尔默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5]《机械原理》曹龙华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1987.
[6]《机构组成原理》曹惟庆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7]《机械制造工艺学》王先逵主编机械工程出版社. 2006.
[8]《金属工艺学》郑文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9]《材料力学》单辉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