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33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3.70 MB
- 文档页数:33
家庭社会学第一章绪论3.社会——基本的社会组织单位:人口生产和再生产,儿童社会化,基本生活保障、安全感(稳定社会);降低社会组织、控制、管理的成本和难度。
个人——物质、精神方面支持,休闲、精神放松(避风港)。
迪尔凯姆——没有家庭的人自杀率高4、特征家庭是初级社会群体——成员扮演多种角色,经济、感情投入;互动频繁,直接性、面对面。
家庭是一个靠某种纽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系统——婚姻,血缘,收养,爱情或性为基础的同居。
家庭成员间有着比较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经济上具有某种程度的共有、共享——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
家庭有足够的韧性和稳定性——矛盾、纷争、困难、挑战时倾向尽量维系家庭存在。
家庭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家庭的具体形态会产生、变迁、消亡。
5.传统婚姻:两个家庭为了经济政治等目的的结合与当事人无关更与爱情无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指腹为婚现代婚姻:两个人为了□□○○★★等目的的结合与当事人有关与爱情有关爱情在婚姻目的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6.关于当代家庭定义的讨论家庭:强调两个或多个独立个体之间的支持程度,而不管其性别特征、生物联系以及婚姻形式。
结构性定义→功能性定义家庭是由谁组成的→家庭是干什么的7.对家庭定义讨论的必要性家庭生活→多样性、复杂化家庭的定义越来越宽泛,法律和社会规范对于家庭形式越来越宽容。
对家庭进行单一解释不可取,创造研究家庭的一般性理论体系不可能。
8.变化规律:合力(政治、经济和文化)作用下,家庭的变动合乎一定的规律:家庭结构松散家庭功能外移家庭形式多元针对多元化的趋势,家庭的研究主要涉及:1. 家庭本身结构与功能的变化2. 与家庭相关的社会关系和人伦道德的改变3. 家庭对现代化的适应程度4. 家庭对各种社会危机及家庭危机的反应机制5.影响家庭建立与瓦解的各种因素6. 出现的新的家庭结构形式小结:家庭社会学对家庭的研究,并不能驾驭和支配家庭问题的发展变化,而只能认识规律、因势利导。
婚姻家庭咨询师三级理论第5章,家庭社会学第5章家庭社会学第1节家庭社会学概述一、家庭社会学的定义1、家庭是由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及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或单身形式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它最明显的标志是经济一体化。
2、单身家庭也归入家庭的行列。
3、家庭社会学: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家庭的起源、演变、功能和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家庭形式以及家庭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关系的一门社会分支学科。
4、家庭社会学形成于19世纪末,伯吉斯,帕森斯。
5、社会学家对家庭的研究,侧重于它的社会属性。
二、家庭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问题1、家庭结构和家庭规模变迁的研究2、家庭关系变迁的研究3、婚姻问题研究4、代际关系问题研究5、性别问题研究6、老龄问题研究7、家庭制度的比较研究三、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1、功能分析论(1)帕森斯、默顿: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重点要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们强调功能的协调一致性、关联性,而很少提及矛盾、冲突和变革。
(2)帕森斯、贝尔斯:家庭最不可缺少的功能,1是儿童的早期社会化,2是成年人人格的形成(3)帕森斯,核心家庭适用于工业社会的家庭形式,原因是①现代设计需要人力流动,以利于经济发展,而结构独立的核心家庭正好适合这种流动性②在核心家庭中,男人起主要作用,是全家的经济支柱,这必然促使社会上所有成年男子都出去就业③家庭可满足个人情感的需要,从而为应付各种社会问题提供一块保护性地带(4)古德,对工业制度是否适合夫妇式家庭表示怀疑①存在着分居和离婚,家庭是脆弱的,工业制度提供不了帮助②工业制度在解雇或临时解雇职工、或要求他们作地区性迁移时,并不考虑这些做法会给家庭带来什么压力③工业制度的运转只靠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劳动,而没有减少家务劳动时间④妇女劳动力越来越多,其负担更为沉重,且只有少数公司订有帮助她们照顾孩子或促使男子分担家务的计划⑤子女和父母分开生活,社会又强调个人就业,因此,老人缺乏应有的照顾和社会经济保障(5)家庭功能是在不断变化的,不同地区间也不相同2、社会冲突论:家庭本来就具有引起冲突的特性,尤其是现代家庭成员个性的拓展更易使彼此之间发生冲突。
第三章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它从一个一般性水平较高的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某种现象的存在与变化,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
理论来自实践,同时反过来指导实践。
就家庭社会工作而言,家庭社会学理论对家庭社会工作实务有直接指导作用,它是评估家庭和提出解决方案的依据。
借用美国社会学家特纳的观点,理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理论可以提供解释的能力,藉此来预测介入的结果;②有理论的引导,使得社会工作在介入过程中有比较明确的介入方向;③因为理论具有推论的意义,藉此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④社会工作者可以因此而积累经验,并评估其他的理论,以便寻找出其他更为有效的理论,借以运用到社会工作实务中。
家庭社会学的理论建构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的各种不同的概念框架以及观察婚姻家庭的视角。
在一个个框架中,我们将看到一幅幅特定的有关婚姻家庭的不同画面,每个画面都强调了不同的东西,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
但从总体来看,每个框架都有助于我们从某个侧面理解婚姻和家庭的本质,从而有助于社会成员调整其婚姻及家庭生活。
根据国外多位家庭社会学家编辑出版的《家庭理论与方法资源丛书》(1993年),按照时间序列,家庭理论或家庭实务中的应用模式包括: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符号互动理论,30—40年代的结构功能理论,40—60年代的家庭发展理论,60-80年代的系统理论、社会冲突理论、资源理论、社会交换理论、人类生态理论、生命周期理论,以及80年代之后的沟通理论、女性主义理论等。
根据一些西方学者的观点,有系统的家庭理论建构是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而在此之前则是用社会学的理论观点来解释家庭,至于家庭理论系统研究整合则是在60年代之后。
下面本章将重点介绍几种比较有影响的家庭理论。
第一节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一、涵义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是向我们展示家庭变迁的动态过程,帮助我们从时间角度理解家庭的研究框架,因此又称为家庭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