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例题及练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37.52 KB
- 文档页数:2
平均数问题及解析1、小宏参考了数学竞赛夏令营。
他五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8.5分,每次测验的满分是100分,为了使平均成绩尽快达到92分以上,那么小宏至少要再连续考多少次满分?解:每再考一次满分可以比92分多100-92=8(分),而前5次的成绩总共比预期的平均分92分少(92-88.5)×5=17.5(分),所以,至少要再考17.5÷8=2.1875≈3(次)满分。
答:至少要再考3次满分。
2、一次考试,某小组10人的平均成绩是87分,前八位的平均成绩是90分,第九位比第十位多2分。
第十位同学得了多少分?解:第九位同学与第十同学成绩的差已经知道,如果再能知道第九位同学与第十位同学成绩的和,就可以用“和差法”求出第十位同学的成绩。
因为十位同学成绩的和是87×10=870(分),而前八位同学成绩的和是90×8=720(分),所以第九位同学与第十位同学成绩的和是870-720=150(分),由此得到第十位同学的成绩是(150-2)÷2=74(分)。
答:第十位同学的成绩是74分。
3、五年级甲班有52人,乙班有48人。
某次考试,两班全体学生的平均分为78分,乙班的平均分比甲班的平均分高5分。
问两班的平均分各是多少?解:两班的人数为52+48=100(人),他们的总分是78×100=7800(分)。
如果乙班的平均分下降5分,总共减少5×48=240(分),乙班的平均分就和甲班一样,所以甲班的平均分是(7800-240)÷100=75.6(分),乙班的平均分是75.6+5=80.6(分)。
答:甲班的平均分是75.6分,乙班的平均分是80.6分。
4、小华第一次和第二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2分,第三次测验后,三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比前两次的平均成绩提高了3分,他第三次测验得了多少分?解:由题目可知,三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2+3=85(分)。
四年级奥数专题训练(1)平均数应用题平均数概念: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就是它们的平均数。
平均数比最大的数要小,而比最小的数要大,计算平均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事物的总量,(2)总份数。
数量关系必须牢记:平均数 = 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 = 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 = 总数量÷平均数(1)李庄小学三年级四个班,一班、二班两个班各有学生42人,三班、四班两个班共有学生88人,三年级平均每班有多少人?(2)李明在一个星期里面,前4天平均每天做口算题28题,后3天平均每天做42道,这星期李明平均每天做多少道?(3)赵明同学买了6本故事书和2本科技书,故事书平均每本8元,科技书平均每本16元,这些书平均每本多少元?(4)甲书架有书76本,乙书架有书44本,甲书架给乙书架多少本书才能使两个书架的书同样多?(5)四个数的平均数是60,若去掉一个数,剩下的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6,去掉的数是多少?(6)图书馆第一个书架上有248本科技书,如果从第一书架上拿8本科技书放入第二个书架。
两个书架上的书同样多,如果把这些书平均放在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应放几本书?(7)有50个数,其平均数是38,若去掉两个数后其平均数是37,去掉的两个数的和是多少?(8)小丽看一本故事书,前三天平均每天读11页,后四天平均每天读18页,这7天平均每天读多少页?(9)甲乙两数的和是176,如果加上丙数,这时三个数的平均数比甲乙两数的平均数多3,丙数是多少?(10)幼儿园有两2个班,每班的学生人数相等,其中一个班的平均身高是92厘米,另一个班平均身高是98厘米,那么这两个班学生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11)一次登山比赛中,小华上山时每分钟走40米,30分钟到达山顶,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钟走60米,小华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每分钟走多少米?(12)小红前四个单元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5分,她想使前五个单元的平均成绩上升到87分,第五个单元至少要得分?(13)从甲地到乙地的全程式60千米,小明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15千米,从乙地返回甲地每小时行10千米,求这个往返行程中的平均速度。
平均数问题1、在一次登山比赛中,小刚上山时每分走40米,18分到达山顶;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走60米;小刚上、下山平均每分走多少米40×18÷60=12分40×18×2÷18+12=48米2、某班有4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有两名同学因故缺考,这时班级平均分为89分,缺考的同学补考各得99分,这个班期中考试平均分是多少分99―89×2÷40+89=3、有八个数字排成一列,它们的平均数是;已知前五个数的平均数是,后四个数的平均数是;问:第五个数是多少×5+×4-×8=4、王新同学期末考试成绩如下:语文和数学平均成绩是94分;数学和外语平均成绩是88分;语文和外语平均成绩是86分;王新语文、数学、外语各得多少分94+88+86=268 268-88×2=92 268-86×2=96 268-94×2=805、芳芳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语文87分,数学96分,地理93分,思想品德94分,外语考试成绩比五科平均成绩低2分,求外语成绩及五科平均成绩;87+96+93+94÷4= -2÷4-2=906、某班统计数学考试成绩,得平均成绩分;事后复查,发现将张小云的成绩87分误作78分计算;经重新计算后,该班的平均成绩是分;这个班有多少学生87-78÷-=507、数学考试的满分是100分,六位同学的平均分数是91分,这六个人的分数各不相同,其中有一位同学仅得65分;那么,居第三位的同学至少得了多少分91×6―65―100―99=282 282÷3+1=948、小华爬山,上山的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到达山顶后立即下山,下山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小华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1×2÷1÷2+1÷6=39、六1班42名同学进行毕业合影留念;拍6寸合影照片可附送两张照片,费用为元;如果需加印,每张加收元;现在每人各得一张照片,平均每人需付多少元+×42-2÷42= -×2÷42+=10、甲、乙、丙三个乡各出相等的钱购买若干辆相同的汽车,买好后,由于丙乡需要量少,结果丙乡比甲、乙两乡各少要15辆;因此,甲、乙两乡各偿还给丙乡9万元;问:每辆汽车的价格是多少元9÷15―15×2÷3=11、用1、8、8、4四张数字卡片可以组成若干个不同的四位数,所有这些四位数的平均值是多少3×1111+3×4444+6×8888÷12=有更好的方法吗12、有几位同学一起计算他们语文考试的平均分;赵峰的得分如果再提高13分,他们的平均分就达到90分;如果赵峰的得分降低5分,他们的平均分只有87分;那么这些同学共有多少人13+5÷90-87=613、用6元1千克的甲级糖,元1千克的乙级糖,3元1千克的丙级糖,混合成为每千克4元的什锦糖;如果甲级糖1千克,丙级糖1千克,应放入乙级糖多少千克6―4―4―3÷4―=214、老师在黑板上写了13个自然数,让小明计算平均数保留两位小数,小明计算出的答案是;老师说最后一位数字错了,其他的数字都对;正确的答案应是多少×13= ×13= 162÷13≈15、有两组数,第一组数的平均数是,第二组数的平均数是,而这两组数总的平均数是,那么第一组数的个数和第二组数个数的比值是多少-÷-=7/316、某班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平均成绩是78分,男、女生各自的平均成绩是分和81分;这个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81-78÷78-=17、会场里有两个座位和四个座位的长椅若干把;某年级学生不足70人来开会,一部分学生一人坐一把两座长椅,其余的人三人坐一把四座长椅;结果平均每个学生坐个座位;问:有多少个学生来开会2-÷-4/3=39 39+1=4018、五位裁判员给一名体操运动员评分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得分;只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得分;只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得分;这个运动员的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多少分-×3= -×3= -++=19、六个人围成一圈,每人心里想一个数,并把这个数告诉左右两个相邻的两个人;然后每个人把左右两个相邻人告诉自己的数的平均数亮出来;问亮出来数11的人原来心中想的数是多少2×9-2×4=10 10×2=20 20+10÷2=1520、一次象棋比赛共有10名选手参加,他们分别来自甲、乙、丙三个队;每个人都与其余九名选手各赛一盘,每盘棋的胜者得1分,负者得0分,平局各得分;结果,甲队选手平均得分,乙队选手平均得分,丙队选手平均得9分;那么,甲、乙、丙三队参赛选手的人数各是多少人总分:45分平均分:45÷10=分丙1人乙:9-÷-=5人甲:10―1―5=4人21、奥林匹克业余体校篮球班的同学进行一次投篮测试,每人投10次,按每人的进球数统计,得到下表中间部分数据已被擦去;已知至少投进3个球的人平均每人投进6个球,进球少于8个的人平均每人投进3个球;篮球班参加测试的同学有多少人6x―7―5―4+1×5+10×1X=43。
寒假奥数专题:平均数问题(试题)一.选择题(共5小题)1.有7个数排成一列,它们的平均数是20,前5个数的平均数是15,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30,那么第5个数是()A.15B.20C.25D.302.在一次跳绳比赛中,小华前两次跳绳的平均成绩120个,要使三次跳绳的平均成绩是123个,小华第三次应跳()个。
A.123B.129C.134D.1393.为了让人感受丢弃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某班环保小组的六名同学记录了自己家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的数量,结果如下(单位:个)33,25,28,26,25,31.如果班级有45名学生,那么根据提供的数据估计,本周全班同学各家共丢弃塑料袋的数量约为()A.900个B.1080个C.1260个D.1800个4.植树节时,某班平均每人植树6棵.如果只由女生完成,每人应植树15棵;如果由男同学完成,每人应植树()棵.A.9B.10C.12D.145.洪磊期中考试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目平均分是92分,其中语文是90分,数学是96分,那么英语是()分.A.90B.96C.92D.93二.填空题(共7小题)6.有七个排成一列的数,它们的平均数是30,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8,后五个数的平均数是33。
那么第三个数是,后四个数的平均数是。
7.四个数的平均数是60,若把其中一个数改为60,这四个数的平均数变为66,被改的数是。
8.五位同学组队参加科学实验操作比赛,其中四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9分,另一位同学的成绩是94分,他们这个小队的平均成绩是分。
9.一次数学竞赛中,全体选手的平均成绩为75分,其中有七成半的选手均及格,他们的平均成绩为82分,那么,不及格选手的平均成绩是分。
10.四年级参赛选手有若干名,其中男生参加的人数是女生的3倍。
比赛结果出来后发现,男生的平均成绩是90分,女生的平均成绩是94分。
那么该校学生的平均成绩是分。
11.如果四个数的平均数是30,其中前三个数是23、25、29,那么最后一个数是。
平均数问题例1:一次考试,李明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2分,其中语文、数学两科平均成绩是94分,外语得多少分?例2:小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两科的平均成绩为94分,后来英语考了100分,他三科的平均分是多少分?例3:有5个数,他们的平均数是43,如果把这5个数从小到大排列,那么前3个数的平均数是35,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50,则中间的那个数是多少?例4:小明参加了四次语文测验,平均成绩是68分,他想通过一次语文测验,将五次的平均成绩提高到最少70分,那么,在下次测验中,他至少要得多少分?例5:在一次爬山活动中,小刘上山时每分钟走50米,30分钟到达山顶,又从原路返回,下山时每分钟走75米,求小刘在上山、下山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例6:气象小组的同学统计了若干天的平均温度是17°,事后复查发现,计算温度时将某一天的气温31°误作13°计算了,经重新计算后,这几天的平均温度是20°。
气象小组的同学统计了几天的温度?例7:四(二)班的女同学的人数是男同学人数的2倍,女同学的平均身高150厘米,男同学的身高147厘米,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多少厘米?例8:有一栋居民楼里原来有四户安装空调,后来又增加了两户,这6部空调全部运行时就会烧断保险丝,因此最多能同时使用4台空调,这样,在24小时内平均每户最多可以使用空调多长时间?(假设一户一台空调)1.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20,加上多少后,则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50?2.在期末五科考试中,小华除数学外的四科平均分是91分,把数学分加进去,五科的平均分是92分。
小华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分?3.学校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得100分的有4人:得99分的有3人;的97分有3人:得96分的有4人,这次数学竞赛中,学校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平均分为多少分?4.甲乙两地相距32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用了6小时,返回时用了4小时,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5.王亮在一次学科检测中语文、常识平均分为89分,加上数学三科平均分为91分,王亮数学考了多少分?6.已知9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之后,余下的数平均数是78,去掉的数是多少?7.小明第一单元英语测验的成绩是90,比第二、三单元成绩的和少96分。
例1:小丽画了一幅画,她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给她打分,已知爸爸、妈妈、爷爷打分的平均分是93,妈妈、爷爷、奶奶打分的平均分是96分,已知奶奶打分是100,求爸爸打了多少分?分析:通过对比两种平均分的打分者,“爸爸、妈妈、爷爷”,“妈妈、爷爷、奶奶”,我们发现“妈妈和爷爷”是共有的,两者总分的差就是爸爸和奶奶打分的差,奶奶比爸爸多打了:96×3-93×3=9分,爸爸打分是:100-9=91分。
例2:实验小学有90名同学参加数学比赛,平均分为72分,其中男生为65分,女生平均分为80,则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分析:这类问题有不同的解题办法,采用假设法相对简单点,孩子容易理解,我们假设90名同学全是女生,则有90×80=7200分,但实际上只有90×72=6480分,为什么会有7200-6480=720分这个差额呢?因为假设的全是女生,而实际上男生也有,一个男生可以补回80-65=15分的差额,要几个男生才能补回720分的差额呢?要:720÷15=48个,所以男生比女生多48-(90-48)=6人。
假设法是一种重要的奥数解题方法,广泛用于鸡兔同笼问题,工程问题等。
例3:小明读某一本名著,第一天读83页,第二天读65页,第三天读60页,第四天读84页,第五天读的页数比这五天的平均数还多8页。
求小明第五天读了多少页?分析:这道题采用移多补少法容易理解。
前四天读的页数平均是(83+65+60+84)÷4=73页,第五天读的要比五天读的平均数多8页,把这8页分给前4天,前4天每天都分得:8÷4=2页,这时,5天读的平均页数是73+2=75页,第五天就是:75+8=83页。
这道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第五天读的页数比这五天的平均数还多8页”。
例4:小军期中考试中,语文、电脑、英语的平均成绩是81分。
数学成绩公布后,他的平均成绩提高了3分,小军的数学考了多少分?分析:平均成绩提高了3分,加上数学就是4科,于是一共提高了(3+1)×3=12分,这12分是高分的数学补回来的,因此,数学考了:81+12=93分。
平均数问题姓名:平均数应用题特点把几个大小不等的数量,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成为相同的几份,求其中的一份是多少,解题的关键确定“总数”以及与“总数量”相对应的“总份数”,然后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求出平均数。
基本数量关系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经典例题]例1、某小学“六一”儿童节举行班级书画比赛,十位评委对四(1)班打分如下:85,90,88,78,82,86,80,81,87,83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是多少?例2、梦梦用10天时间读完一本故事书,她前5天每天读6页,后5天每天读20页,梦梦这10天平均每天读多少页?例3、四(2)班在上学学期期末考试第一组同学的数学得分情况为:100分1名,98分1名,95分2名,92分3名,88分2名,76分2名,68分1名。
这个小组平均成绩是多少?例4、四(3)班原有女生22人,平均体重为39千克,后来转走两名女生,这两名女生的体重分别为36千克和42千克。
问现在这个班女生的平均体重为多少千克?例5、有甲、乙、丙3个数,甲、乙两数的和是90,甲、丙两数的和是82,乙、丙两数的和是86,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例6:王芳期中考试语文、外语、科学的平均成绩是83分,数学成绩公布后,她的平均成绩提高了3分,王芳的数学考了多少分?例7、小阳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为85分,他只有这次考到100分,才能使他的平均分提高到88分的成绩。
到这次为止一共测验了多少次?例8、小泽、小江、小涛三人进行跳绳比赛,小泽和小江每分钟平均跳150下,小江和小涛每分钟平均跳143下,小泽和小涛每分钟平均跳149下,问小泽、小江和小涛三人每分钟各跳多少下?例9、有一条山路,一辆汽车上山时每小时行驶30千米,从原路返回下山时每小时行50千米,求汽车上下山的平均速度。
例10、有9个数排成一列,它们的平均数是32,前5个数的平均数是28,后5个数的平均数是33,求第五个数。
第十四讲平均数的应用(必做与选做)1. 四年级每班人数情况如下表,四年级平均每个班有()个人。
班级一二三四五六七人数(人)43 53 49 48 55 44 51A. 47B. 48C. 49D. 50解析: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求出总人数为43+53+49+48+55+44+51=343(人),然后来利用平均数公式:总人数÷份数=平均数计算得出平均每班有343÷7=49(人)。
所以选C。
2. 欧拉去少年宫上美术课。
从家到少年宫有2100米,下午他从家出发到少年宫用了25分钟,上完课,他从少年宫到家也用了25分钟,欧拉往返的平均速度是()米/分钟。
A. 50B. 70C. 84D. 90解析:欧拉从家到少年宫的路程是2100米,那么往返总路程就是2100×2=4200(米),而总时间是25×2=50(分钟),然后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到就是往返平均速度,即4200÷50=84(米/分钟)。
所以选C。
3. 在一次跳绳比赛中,第一名跳了149下,最后一名跳了139下,其余5名同学都跳了144下,这次参加比赛的同学平均每人跳了()下。
A. 144B. 168C. 174D. 203解析:根据题意可以知道一共是跳149+139+144×5=1008下,共有1+1+5=7(人)参加跳绳,所以平均每人是跳了1008÷7=144(下)。
所以选A。
4. 在一次猜数游戏时,知道5个数的平均数是75,如果去掉一个数之后,剩下的4个数的平均数就会减少2,则去掉的那个数是()。
A. 73B. 83C. 292D. 375解析: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前5个数的总和75×5=375,去掉一个数后,剩下四个数的平均数就会减少2,即平均数是75-2=73,这时四个数的和是73×4=292,然后用5个数的总和减去4个数的总和得到就是去掉的那个数,即375-292=83,所以选B。
第七讲平均数问题四年级举行了一次数学测验,其中一班总分2000分,二班总分1800分,那一班成绩是不是就比二班的好呢?这显然不一定,一班总分高有可能是因为人多.如果一班总共25人,而二班只有20人的话,哪个班的成绩更好呢?要回答上面这个问题,就必须用到平均数.大家算算两个班的平均分,哪个班的成绩更好呢?下面我们来练一练如何解决最基本的平均数问题.例题1苹果汁的市场价为每千克10元,芒果汁的市场价为每千克30元,桃汁的市场价为每千克20元.某果汁生产商用200千克苹果汁、100千克芒果汁以及200千克桃汁制作成500千克混合果汁,那么这种混合果汁的价钱应该是每千克多少元?「分析」大家仔细想想,本题是求10、30、20这三个价格的平均数吗?练习1萱萱在商场买了3斤水果糖、1斤花生糖和2斤奶糖.已知水果糖每斤8元,花生糖每斤7元,奶糖每斤10元.请问:萱萱买的糖果平均每斤多少元?注意,“平均价格”不是“价格的平均数”.在例题1中的三种果汁,我们就可以这样计算平均价格:()()平均价格价格重量价格重量价格重量重量重量重量.112233123 =⨯+⨯+⨯÷++在整数巧算中,基准数法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巧算方法.在平均数计算中我们仍然可以使用.我们可以由总量与个数求出平均数,反过来也可以由平均数与个数求出总量.例题2求下列10个数的平均数:235,239,233,238,234,236,232,236,237,234.「分析」这10个数的总和怎么计算?大家不妨回忆一下之前学过的基准数法.练习2请求出103,109,105,101,110,102,106,104这8个数的平均数.例题2中如果把235加上10变成245,这时10个数的平均数比原来的平均数变化了多少呢?当个数不变时,平均数与总数的变化有如下关系:例题3四年级某尖子班有20人,平均体重是35千克.小山羊施展了一种魔法,把其中一个同学的体重变成了80千克,全班的平均体重就变成了37千克.请问这个同学原来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分析」平均体重从35变成了37,增加了2千克,那么说明所有人的总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呢?练习3教室里有20名学生,平均身高为1.65米.下课铃响时,一名同学立刻冲出教室,与此同时进来一名1.8米的老师,这时教室里20个人的平均身高变成1.66米.那么冲出教室的这名同学身高多少米?当个数发生变化时,我们仍然可以由平均数与个数求出总量.同学们再思考一下,个数发生变化后,前后两次平均数的差与个数的变化有什么关系.例题4教室里有8名学生,他们的平均体重是48千克.后来教室里走进来一个老师,这时9个人的平均体重是50千克,请问老师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分析」8个人的总体重比9个人的总体重多多少千克?这个差与进来的老师有什么关系?练习4四年级一班有6名女学生,她们的平均身高是150厘米.后来有一名女生走进教室,这时7人的平均身高就变成148厘米.请问:进来的女生身高是多少厘米?当所谓平均,从操作上讲就是一个“移多补少”的过程:将较多的拿出一些来,补给较少的,最后大家都一样了,就平均了.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利用“移多补少”的思想解决较复杂的多组对象的平均数问题.在“移多补少”的过程中,总量是不变的,这是解题的关键.如上图所示,我们用左边高度相同的粗线表示甲组的平均数,右边高度相同的粗线表示乙组的平均数,粗线数就代表个数.那么所有粗线的高度之和就等于总量.根据总量不变,我们把乙组比总平均数多的那部分(红色粗线)拿出来,就可以恰好平均分给甲组(红色虚线),就有: ()()-⨯=-⨯红色虚线总高度红色粗线总高度总平均数甲组平均数甲组个数乙组平均数总平均数乙组个数如果把乙组比甲组多的部分(彩色粗线)拿出来,就可以恰好平均分给两组所有个体,得到总平均值,就有:()()-⨯=-⨯总平均数甲组平均数总个数乙组平均数甲组平均数乙组个数例题5甲、乙两个班参加了一次考试,甲班有64人,乙班有48人.已知乙班的平均分是289分,甲班和乙班的总平均分是285分,求甲班的平均分.「分析」两组平均数之间的关系,大家试着画出移多补少图进行分析.例题6魔界有两类人,分别是精灵人和矮人.精灵人有25人,矮人有75人.精灵人和矮人的总平均身高是60厘米,如果精灵人的平均身高比矮人的平均身高高20厘米,那么矮人的平8…… ……甲组乙组 8甲组平均数 乙组平均数 总平均数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分析」两组平均数之间的关系,大家试着画出移多补少图进行分析.课堂内外骗人的平均数刘木头开了一家小工厂,生产一种儿童玩具.工厂里的管理人员由刘木头、他的弟弟及其他六个亲戚组成.工作人员由5个领工和10个工人组成.工厂经营得很顺利,现在需要一个新工人.现在,刘木头来到了人才市场,正与一个叫小齐的年青人谈工作问题.刘木头说:“我们这里报酬不错.平均薪金是每周300元.你在学徒期间每周得75元,不过很快就可以加工资.”小齐上了几天班以后,要求和厂长刘木头谈谈.小齐说:“你骗我!我已经找其他工人核对过了,没有一个人的工资超过每周100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一周300元呢?”刘木头皮笑肉不笑地回答:“小齐,不要激动嘛.平均工资确实是300元,不信你可以自己算一算.”刘木头拿出了一张表,说道:“这是我每周付出的酬金.我得2400元,我弟弟得1000元,我的六个亲戚每人得250元,五个领工每人得200元,10个工人每人100元.总共是每周6900元,付给23个人,对吧?”“对,对,对!你是对的,平均工资是每周300元.可你还是骗了我.”小齐生气地说.刘木头说:“这我可不同意!你自己算的结果也表明我没骗你呀.”接着,刘木头得意洋洋地拍着小齐的肩膀说:“小兄弟,你的问题是出在你根本不懂平均数的含义.怪不得别人呦.”小齐气得说不出话来,最后,他一跺脚,说:“好,现在我可懂了,我不干了!”在这个故事里,狡猾的刘木头利用小齐对统计数字的误解,骗了他.小齐产生误解的根源在于,他不了解平均数的确切含义。
小学四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例题及练习题
例题:假如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3岁,四个人中没有小于18岁的。
那么年龄的人可能是多少岁?
分析与解答:因为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3岁,那么四个人的年
龄和是23×4=92岁;又知道四个人中没有小于18岁的,假如四个人
中三个人的年龄都是18岁,就可去求另一个人的年龄可能是92-
18×3=38岁。
练习题:
1、假如三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2岁,且没有小于18岁的,那么
三个人中年龄的可能是多少岁?
2、假如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8岁,且没有大于30岁的。
那么
最小的人的年龄可能是多少岁?
3、假如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5岁,四个人中没有小于16岁的,且这四个人的年龄互不相等。
那么年龄的可能是多少岁?
【篇二】
例题:二(1)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第一组有8人,共植树80棵;第二组有6人,共植树66棵;第三组有6人,共植树54棵。
平均每
人植树多少棵?
分析与解答:因为二(1)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由问题可知“平
均范围”是三个组,是按人数平均,因此所需条件是三个组植树的总
棵数和三个组的总人数。
三个组植树的总棵数为:80+66+54=200棵,
总人数为:8+6+6=20人,所以平均每人植树200÷20=10棵。
练习题:
1、电视机厂四月份前10天共生产电视机3300台,后20天共生
产电视机6300台。
这个月平均每天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2、小明参加数学考试,前两次的平均分是85分,后三次的总分
是270分。
求小明这五次考试的平均分数是多少。
3、二(1)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第一组有8人,平均每人植树10棵;第二组有6人,平均每人植树11棵;第三组有6人,平均每人植
树9棵。
二(1)班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篇三】
例题:从山顶到山足的路长36千米,一辆汽车上山,需要4小时
到达山顶,下山沿原路返回,只用2小时到达山足。
求这辆汽车往返
的平均速度。
分析与解答:求往返的平均速度,要用往返的路程除以往返的时间,往返的路程是36×2=72千米,往返的时间是4+2=6小时。
所以,
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行72÷6=12千米。
练习题:
1、小强家离学校有1200米,早上上学,他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从学校到家用了10分钟。
求小强往返的平均速度。
2、李大伯上山采药,上山时他每分钟走50米,18分钟到达山顶;下山时,他沿原路返回,每分钟走75米。
求李大伯上下山的平均速度。
3、小亮上山时的速度是每小时走2千米,下山时的速度是每小
时走6千米。
那么,他在上、下山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