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西北康保
- 格式:pdf
- 大小:480.86 KB
- 文档页数:9
康保概况:康保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是我省最西北的边缘县。
东、北、西三面分别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太仆寺旗、正镶白旗、化德县、商都县接壤,南部同我省张北、沽源、尚义三县毗邻,距省会石家庄420公里。
县域广80公里、袤62公里,总面积3365平方公里(折合504.8万亩),其中耕地166万亩,林地97万亩、草场140万亩。
全县辖7镇8乡、327个行政村、585个自然村。
总人口2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万人。
康保县境由东北向西南缓缓倾斜,阴山余脉横贯全境,北部、东部为丘陵区,南部为波状平原区,全境平均海拔1450米,最高处为东北部的镶黄旗山,标高1784米,构成本区主峰。
最低处为西南部的盐淖岸,标高为1282米,为本地地势最为低洼之年。
从地貌类型分,全境可分为低山丘陵区(包括照阳河、满德堂、芦家营3个乡镇,占总面积的27%),东部缓坡丘陵区(包括屯垦、闫油坊、丹清河、康保镇及哈必嘎乡的东南部,占总面积的31%),南部为波状平原区(包括县城南部和西南部的广大地区,占总面积的42%)。
本县境内气候为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属中温带亚干旱区,由于地势高亢,全年多受内蒙古高压所控制,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爽短促,年均气温1.2℃,无霜期92天,大风日数60多天,日照时数3100小时,年均降水量为350毫米,蒸发量1772毫米,境肉无常年性河流,是全省唯一的无河县。
灾害性天气以干旱、风沙、冰雹、霜冻为主,尤以干旱为最,素有“十年九旱”之称。
本县具有多种矿产资源有待开发利用。
除已探明的煤炭、花岗岩、萤石、石英石、硅砂、芒硝等外,还有矿泉水、铬、钨、铅锌、钾长石、水晶石、石墨、硫铁、黄金、白银等多种矿藏。
目前重点开发的有煤炭、花岗岩、萤石和铅锌矿,其中煤炭属低硫环保型,准入京津市场;花岗岩储量459万平方米,已注册的“康保红”花岗岩室内外装饰石材远销日、韩等国;萤石储量9.2万吨,开发潜力较大。
本县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
据勘测,全县年地表水径流量为3800万立方米,地下水补给量为7735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084万立方米,合计可利用水资源量为5682万立方米。
河北省钨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分析杨欣超【摘要】河北省目前发现的钨矿较少,矿床类型主要有接触交代型和侵入岩浆热液型,次为硅化破碎带型钨矿;钨矿在区域上成群成带分布,明显受东西向深、大断裂控制;赋矿围岩主要为岩体外接触带的石英脉,围岩蚀变发育.在成矿规律分析的基础上圈定了兴隆、青龙、康保3个预测工作区,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8(000)020【总页数】2页(P86,88)【关键词】成矿规律;找矿潜力;钨矿;河北省【作者】杨欣超【作者单位】河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河北唐山 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9.14河北省的钨矿勘查始于1955年,止于1977年,已有勘查成果显示河北省钨矿分布稀少,有接触交代型和侵入岩浆热液型。
前者为白钨矿,无独立矿床。
后者,目前仅有一处上表矿产地-兴隆大苇塘,资源量WO3为816吨[1]。
为小型热液石英细脉矿床。
在2010年的储量利用调查中对康保炭头山钨矿进行了核查。
另有矿点11处。
河北省钨矿主要分布于康保、兴隆、青龙等地。
本文在综合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简要分析河北省钨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以期对今后找矿提提出建议。
1 成矿规律分析(1)钨矿成矿区带划分。
根据河北省钨矿的分布特点及其成矿规律划分为3个Ⅴ级成矿区:Ⅲ-50突泉-翁牛特Pb-Zn-Ag成矿带包括1个Ⅴ级区;燕山坳陷Au-Cu-Mo-Pb-Zn-Fe-Mn-煤成矿亚带包括1个Ⅴ级区;Ⅲ-57-3马兰峪Fe-Au成矿亚带划分1个Ⅴ级区。
(2)钨矿床类型。
接触交代型白钨矿尚未发现独立矿床,分别为接触交代型铜矿、铜铁矿的伴生组分,无工业储量。
侵入岩浆热液型钨矿主要分布于康保-围场深断裂带西段南北两侧及燕山台褶带中部密云-喜峰口大断裂带两侧。
与成矿作用有联系的岩浆岩为海西期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斑状花岗岩)及燕山期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及闪长岩等,岩体一般规模较大,为中深成相的岩基、岩株和浅成相的斑岩类。
·210·农业技术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年第12期燕麦新品种“远杂2号”轻简种植技术——以康保县示范种植为例刘齐光1,赵彦敏2,郑 博2,薛木易3(1.张家口种子管理站,河北省张家口 075000; 2.张家口广播电视大学,河北张家口 075000; 3.张家口经济开发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河北张家口 075000)摘要:燕麦作为冀西北寒旱区人民的主要食粮和大牲畜的主要饲草。
围绕当地燕麦产业发展科技需求,依照当地农业绿色发展要求,推进燕麦品种更新及配套轻简栽培技术的应用,最大程度发挥“远杂2号”品种潜力,以促进燕麦增产和农民增收。
关键词:冀西北寒旱区;绿色农业;轻简种植0 引言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农业大市,张家口正在加快推进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
《张家口市实施绿色农业全域提升改造和开展质量兴农行动实施方案》也指出,要坚持树立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理念,以强调产地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开展农业“三减”(减化肥、化药、化学除草剂)专项行动,要求到2021年全市农业用水较2019年减少1亿m 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88提升至0.61;要扩大有机肥替代应用范围,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由38%提升到41%;要促进精准高效施药,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由38%提升到41%。
因此,轻简种植,高效利用已成为当前我市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燕麦,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分为带稃型燕麦(也称皮燕麦)和裸粒型燕麦(也称裸燕麦)两大类。
冀西北农牧交错带作为裸燕麦重要种植区域之一,2019年张家口市种植面积8.52万hm 2,是冀西北寒旱区人民的主要食粮和大牲畜的主要饲草、饲料,在产区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畜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当前我市燕麦品种落后,现仍以2001年审定的坝莜1号和花早2号为主要栽培品种,其种植面积占全市燕麦品种种植面积75%以上,品种老化加之历经多年自留种繁育导致的品种退化,使当前品种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
冀西北高寒区白萝卜反季节栽培技术冀西北高寒区俗称张家口坝上地区,包括康保、沽源、张北和尚义4县,位于内蒙古牧区与华北农区交错地带,处于北纬410左右,海拔1400~1500m,无霜期90~110天,年降雨量350~420mm。
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长季节气候凉爽,雨热同季,适合喜冷凉作物的生长,有利于反季节蔬菜优质高产。
喜冷凉的白萝卜,在长城以南的平原地区7~9月出现明显的生产与市场供应淡季。
白萝卜可在当地5月下旬至6月播种,进行反季节栽培,满足夏秋淡季供应。
该栽培方式在冀西北高寒区成功推广应用,目前推广面积已超过1000公顷,平均667平方米产优质白萝卜5000kg以上,产值4000~6000元。
现将关键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反季节栽培的白萝卜应选择冬性强、抽薹迟、品质好、产量高的品种。
如从日本引进的春雷,从韩国引进的汉白玉等。
2施底肥、整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砂壤土或壤土地块。
贫瘠、低洼、粘重的土地会使萝卜变短变小,表面产生黑斑,歧根增多,降低产量和商品性。
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3年轮作。
667平方米施腐熟的有机肥3000~4000kg、三元复合肥30kg、硼肥1kg,耕地前全部撒施。
4月下旬土壤解冻后及时深耕约25cm,多次耙耱,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筑畦,畦面作成龟背形,连沟畦宽0.8m,种2行,畦高20~30cm。
每20m左右开1条腰沟,以利排灌。
3适期播种①播期反季节萝卜应严格控制播种期,切不可过早播种,否则在低温条件下易通过春化作用,造成植株先期抽薹。
总的原则是保证10cm地温稳定在10°C以上时播种。
当地萝卜从播种到收获需70~75天。
因此,反季节萝卜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下旬至6月。
在播期内采用分期播种,有利于产品陆续供应市场,降低市场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②合理密植目前市场对萝卜产品大小有一定要求,单根重为0.75~1kg,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销售。
为实现高产高效,应合理密植,使叶片封行,促使萝卜表皮颜色变白而光滑,提高商品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年1月 第17卷 第1期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Jan. 2009, 17(1): 169−173* 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005018)资助** 通讯作者: 沈彦俊(1971~), 男, 汉族, 博士, 研究员。
E-mail: yjshen@ 裴宏伟(1987~),男,汉族,本科生。
E-mail: phw1987@DOI: 10.3724/SP.J.1011.2009.00169城市化背景下农牧交错带农村聚落过疏化问题研究*——以冀西北康保县为例裴宏伟1 常春平1 贺文慧1 沈彦军1 沈彦俊2**(1.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石家庄 050016;2.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石家庄 050021)摘 要 为了解我国城市化背景下, 农村普遍存在的过疏化现状及其驱动因子, 本文对处于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区的河北省康保县19个自然村进行实地调查, 定量分析了住宅的闲置和破坏程度。
结果显示:闲置砖房、闲置土房的比例分别为0.360、0.254, 村庄内残破房屋的比例平均达到0.350。
进一步分析表明,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村聚落过疏化发展有以下特点:区内人口流失程度与农民收入水平大致呈正相关, 经济水平长期在低水平上缓慢发展是地区人口过疏的根本原因, 人去房空导致的村容景观破败影响新农村建设并导致大量资源的浪费, 大量精壮劳动力的流失冲击了农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生态脆弱区 人口过疏化 农村聚落 房屋闲置 人口流失 聚落景观 中国北方 中图分类号: K90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990(2009)01-0169-05Depopulation of rural areas under the backdrop of urba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Kangbao County, Northwest of Hebei ProvincePEI Hong-Wei 1, CHANG Chun-Ping 1, HE Wen-Hui 1, SHEN Yan-Jun 1, SHEN Yan-Jun 2(1.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16, China; 2.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ijiazhuang 050021, China)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issue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rural depopulation (a universal phenomenon in the rural areas of every nation under the backdrop of urbanization), we surveyed 19 villages in Kangbao County, Hebei Province. The villages are in the farming pastoral interlocks of North China where the ecology is fragile and the economic backward. The number of idle houses and the degree of damaged house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survey shows that the proportion of idle brick houses to total brick houses is 0.360, and that of earthen houses to total usable earthen house is 0.254. That for dilapidated houses to total houses is 0.350. Depopulation of the rural villages in the farming pastoral interlocks of North China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The extent of depopulation is in direct correlation with farmer income level. Low and slow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fundamental cause of depopulation in the area. Labor loss has resulted in severe dilapidation of village landscape and resource waste. Depopulation has severely retarded normal orders of rural production and life.Key words Farming pastoral interlock area, Fragile ecology area, Depopulation, Rural settlement, Idled house, Population loss, Rural landscape, North China(Received Dec. 13, 2007; accepted April 23, 2008)伴随我国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和规模日益扩大, 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
边远地区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摘要:加强边远地区农业农村人才的培养,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客观要求,既要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又要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提供劳动力资源。
结合康保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广校对农村人才培养的初步实践,就农业农村人才培养课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边远地区农村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151-011 边远地区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现状1.1 农村后备劳动力逐年减少康保县地处冀西北张家口坝上地区,位于蒙古高原南缘。
全县15个乡镇,326个行政村,总人口2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8万人,现有劳动力4.8万人。
现有耕地145万亩,是传统的农业大县。
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不足30%。
且呈逐年下降趋势。
将来“谁来种地”靠谁建设现代农业,已经成为我们面对和破解的重大现实问题。
1.2 农广阵地已成为农技推广及农民中等职业教育的主渠道农民社会地位低,收入少是农村劳动力离开农业的重要原因,因此,不仅要给农民充分的社会尊重和应有的社会地位,而且农民应该接受全面的农业教育,而不是片面的农业教育。
农广人在几十年的人才培养实践中,创造出非凡的业绩,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康保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是一所经国家教委、财政部、组织部等11个部委办联合批准的多功能、多层次的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创办于1981年,办学三十多年来,为提高全县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速农业科技知识传播和技术成果转化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农广校的事业由小到大,办公教学设施从无到有、教学队伍逐步壮大、教学质量日益提高、教学管理逐步走向正规化。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教师队伍建设强势推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轮流选派教师参加各类师资培训班,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业务水平和政策服务水平,培养合格教师11名,从农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和专业协会等机构中选聘了32名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兼职教师,专兼职教师达42名,80%的培训教师具有大学专科以上的学历及农艺师以上职称,师资力量雄厚。
来稿日期:20131223 基金项目: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资金补贴项目(2009-2011) 作者简介:刘建平(1965 ),女,河北蔚县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研究。
冀西北半干旱区农田土壤养分现状、变化与评价———以蔚县为例刘建平1,李龙江2,刘建晔1,田志远3(1 河北省蔚县农牧局,河北蔚县075700;2 河北省张家口市土壤肥料工作站,河北张家口075000;3 河北省康保县土壤肥料工作站,河北康保076650) 摘要:对冀西北半干旱区蔚县农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蔚县土壤pH值为839,有机质含量为17 39g·kg 1,土壤全氮为0 80g·kg 1,土壤碱解氮含量为38 44mg·kg,土壤速效磷含量为7 73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为134 48mg·kg。
与20世纪80年代农田土壤养分含量相比,土壤全氮含量略有提高,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略有下降。
综合来看,蔚县土壤养分仍需进一步提高。
因此,应建立长期的土壤养分综合管理系统,为科学、合理施肥提供长效服务。
关键词:土壤养分;现状分析;评价中图分类号:S158 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 1492.2014.01.011土壤养分状况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科学施肥的重要依据[1]。
20世纪80年代,国内曾开展了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摸清了土壤类型、数量和分布情况及养分状况,初步建立了土壤养分丰缺状况评价体系[2],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近30年,由于种植制度、耕作措施、施肥水平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全国土壤养分状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壤普查工作,分析土壤养分状况以及变化规律对指导配方施肥工作有重要意义。
河北省蔚县位于东经114°13′~115°04′,北纬39°34′~40°10′,是河北省西北部张家口坝下西南的一个农业大县,属冀西北山间盆地,地貌类型分为南部深山区、中部河川区、北部丘陵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年平均降水量400mm左右,旱年机率高达80%;平均海拔920m,海拔间差距大,最低835m,最高2882m,年均日照时数为2917h,≥10℃有效积温2946℃,无霜期从南到北85~130d之间,年均120d。
冀西北康保、沽源一带新构造运动特征王行军,王德强,班长勇,专少鹏,吴连亨(河北省地质调查院,廊坊065000)摘 要:冀西北坝上高原是河北省的三大地貌单元之一,新构造活动强烈,间歇性断块升降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多级层状地貌、强烈的火山活动、盆地迁移、断裂活动及地震等。
区内发育北台期及唐县期两期夷平面,其海拔高度分别为1700m 、1500m 左右,其形成时代分别为晚白垩纪—始新世初和中新世未—上新世初。
区内发育Ⅰ~Ⅲ级阶地,Ⅰ级阶地河拔高度为1~2m,形成于晚全新世早期;Ⅱ级阶地河拔高度为6~12m,形成于早全新世初期;Ⅲ级阶地河拔高度为25~30m,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
关键词:冀西北;新构造运动;夷平面;阶地中图分类号:P5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135(2006)01-0038-09收稿日期:2005-09-15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1:5万任志祥幅、公会幅、张北牧场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冀地勘([1998]70)与河北省冀北地区1:20万区域重力调查项目(20021400010)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王行军(1970-),男,工程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矿产勘查专业,从事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第四纪地质与环境;E -mail:wxj1861@ 。
冀西北的坝上高原(内蒙古高原南部)是河北省的三大地貌单元之一,它的隆升就是新构造运动的结果。
坝上地区新生代地层发育、厚度大,是研究新构造运动的理想地区之一。
研究区位于坝上高原的北部,新构造运动强烈,主要表现为多级层状地貌、强烈的火山活动、盆地迁移、断裂活动以及地震等方面。
先后有多位研究者对冀西北地区新构造运动的各种表现方式进行了研究。
如闫永福[1]重点研究了坝上地区夷平面、阶地,康晓林[2]重点研究了坝缘地区的断裂及坝下盆地的变迁。
作者在综合最新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钻孔资料,以及在对1∶20万康保幅、沽源幅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内的新构造运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 多级层状地貌1.1 夷平面本区山地由白垩纪末至始新世初和中新世末到上新世初两次较大的间歇性抬升形成了区内存在着两期夷平面,后期自上新世末至全新世断块活动节奏性加强,则形成明显的层状地貌。
1.1.1 北台期夷平面白垩纪末至始新世初,华北广大地区普遍上隆,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夷平面—北台期夷平面[3~6],由一系列海拔1700m 左右的山地平顶面组成,东南部表现为由海拔1750~1620m 组成的、向北缓倾的一个山地平顶面,北部表现为海拔1700~1600m 组成的、向南缓倾的一个山地平顶面,南北相向,构成一个向形状(图1)。
由于长期的侵蚀改造,组成该期夷平面的原始地形保存较好,山顶面小而平坦,残留面分布密集。
在该期夷平面之上没有发现新生代沉积物,但从区域地层分布情况分析,在坝沿地带发育有白垩纪南天门组(K 1-2n ),开地坊组直接覆于其上,缺失古新世沉积[7,8],这反映了该期夷平面形成于白垩纪末至始新世初。
1.1.2 唐县期夷平面该期夷平面由一系列海拔1550~1440m 的山地顶面构成(图1)。
该期夷平面与北台期夷平面一样,在研究区北部山地区表现为一系列向南缓倾的山顶平面,斜率为5‰左右;在东南部山地区表现为一系列向北缓倾的山顶平面,斜率可达7‰。
组成该夷平面的原始地形保存较好山顶比较宽阔平坦,多呈浑圆状,局部仍保存原始桌状山顶,部分山顶之上还残留有上新世石匣组绛红色含砂砾粘土、粘土质砂砾石(如东瓦窑南山、二台南山等)。
该夷平面虽然经历了后期剥蚀改造,但基本上还能清晰可见。
根据夷平面之上残留有上新世石匣组沉积物,确定该夷平面形成于中新世末至上新世初,这与坝上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上新世的构造环境吻合[3~6]。
第29卷第1期2006年3月地质调查与研究GEOLOGI CAL S URVEY AND RESEARCHVol .29No .1Mar .2006图1 研究区新构造图F i g .1 The Neotecton i c map of kangbao ˉGuyuan reg i on1.始新世—渐新世地层分布区;2.中新世地层分布区;3.上新世地层分布区;4.更新世地层分布区;5.中新世火山岩分布区;6.推测断层;7.构造剖面位置;8.北台期夷平面山峰;9.唐县期夷平面山峰;10.居民地;11.县城;12.钻孔1.2 阶地区内发育有三级阶地,基本属于河流—湖泊混合类型(图2)。
Ⅰ级阶地:河拔、湖拔高度1~2m,主要分布于现代湖淖周围和河谷两侧,呈环状和带状展布,面积几~几十平方公里。
阶面以1°微向湖淖及河谷倾斜;阶坡近河谷处陡立,近现代淖处为斜坡。
该级阶地组成物质为中全新世湖沼积的灰绿、灰、土黄、灰褐色粘土、亚粘土,为上叠阶地。
Ⅱ级阶地:高于Ⅰ级阶地5~10m,阶坡倾角一般15°左右,少数较陡,可达20°~25°。
阶面平坦,倾角1~3°左右。
该级阶地由晚更新世晚期石柱梁坡洪积层①(相当于迁安组顶部层位),主要岩性为含砾亚砂土组成,主要分布于第四纪断陷盆地的边缘部位,为上叠阶地。
图2 叠不齐山—二台构造剖面图F i g .2 The tecton i c prof ile of D i ebujishan ˉErt a i1.早元古代变质二长花岗岩(Pt 1mηγ);2.晚侏罗世潜流纺质熔结凝灰岩(q λit J 3);3.中新世汉诺组泥岩(N 1h );4.晚更新世迁安组砂砾石(Qp 3q );5.晚更新世石柱梁坡洪积层(Qp 3s );6.早—中全新世湖沼积粘土、亚粘土(Qh 1-2fl );7.阶地93 第1期 王行军等:冀西北康保、沽源一带新构造运动特征①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1:5万任志祥幅、公会幅、张北牧场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1. Ⅲ级阶地:主要分布于Ⅱ级阶地的后缘部位,高出Ⅱ级阶地20~25m。
阶坡较陡,为20°~30°,部分为10°左右的缓坡。
阶面因受后期剥蚀作用的改造,大部分为2°~5°的斜坡。
沉积物绝大部分由晚更新世迁安组冲积砂、砂砾石、含砾砂构成,局部由上新世石匣组绛红色含角砾粘土、砂砾石或基岩组成,为侵蚀阶地或基座阶地。
2 火山活动坝上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较为强烈,有中新世和中更新世两次火山喷发活动,尤其是中新世火山喷发活动强烈[3,7]。
中新世火山喷发形成了汉诺坝玄武岩,主要分布于张家口以北的张北盆地中、南部,形成了数百平方公里雄伟壮观的熔岩台地。
主要由橄榄玄武岩、气孔—杏仁状玄武岩、辉石玄武岩及少量玄武岩集块岩、角砾岩等组成,并夹4~11层沉积夹层,厚达454m;由南向北火山岩层数减少、厚度变薄[7,8]。
玄武岩的间歇性喷发十分明显,喷发次数各地不等,一般在10次左右,多者可达20次以上[3]。
汉诺坝组延伸至研究区大贲红—二台一带逐渐由沉积岩代替,主要为一套湖相灰、灰绿、黄色泥岩、页岩夹砂岩、砂砾岩及炭质页岩和不稳定的褐煤层,底部普遍发育一层紫红色砂砾岩,厚度大于194m;火山岩层仅出现于公会、二泉井一线以南,火山岩层最多有3层,厚度可达87.2m①(图1)。
中更新世时期火山活动较弱,形成了乌良台玄武岩,仅出露于坝沿地区的尚义县乌良台、宣付窑、长条沟、小蒜沟一带,呈北西向的串珠状平顶山分布[7、9]。
乌良台玄武岩主要由具有块状、气孔—杏仁状石英拉斑玄武岩、橄榄拉斑玄武岩和碱性橄榄玄武岩组成,并夹砂砾石和亚砂土、亚粘土薄层,厚90余m,其中火山岩层由十三个喷发韵律组成,洞上村一带厚度可达65m②。
乌良台玄武岩在研究区内没有出露。
3 盆地的迁移研究区内盆地由老到新自西向东迁移,先后沉积了开地坊组、汉诺坝组、石匣组、泥河湾组、赤城组、迁安组、马兰组以及全新世湖相沉积(图1)。
坝上地区缺失古新世地层,始新世开始在研究区西部的化德县、大营盘、十五号等地形成盆地接受沉积,形成了开地坊组河湖相沉积,由南西向北东沉积物厚度变大,盆地中心位于忠义村、十五号一带,厚度大于166m。
中新世时盆地向南东方向迁移,在研究区的南部十五号、土城子、二泉井、二台一线形成盆地接受汉诺组沉积,汉诺组在研究区内相变为一套细碎屑的湖相沉积物,厚度194m;火山岩层仅出现在公会附近,自公会一线向北火山岩层减薄尖灭。
中新世时期全区处于稳定夷平时期,形成了石匣组红层沉积,其岩性、岩相及厚度变化巨大;石匣组在研究区内分布广泛,除东南部山区由于后期剥蚀而缺失外,其余地区均有分布。
早更新世时期,盆地继续向东迁移,在沽源、骆驼山一带形成新的盆地,盆地内接受了泥河湾组湖相沉积;中更新世时期盆地继承早更新世盆地继续活动,形成赤城组冲洪积沉积,二者总厚度在沽源北东的十五号附近可达270m。
晚更新世盆地继承早、中更新世盆地继续活动,形成了迁安组、石柱梁坡洪积层,马兰组分布于山地区的沟谷中。
全新世时期研究区垂直升降运动的节奏加快,形成了两级阶地,同时形成了许多小的盆地,湖积物广泛分布,分布于盆地的低洼之处。
4 断裂研究区内新构造运动所形成的断裂多为隐伏断裂。
本次研究利用最新区调成果、物探成果、航卫片解译成果③④⑤,结合区内水系特征、水体(淖)、山体和盆地的展布及错位,解译出四04地质调查与研究 第29卷 ①②③④⑤河北省地质局第二区调大队.1:20万康保幅、太仆寺旗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8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区域地质调查所.1:5万土木路幅、乌良台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94.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1:5万任志祥幅、公会幅、张北牧场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1.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1:20万太仆寺旗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91.河北省地质调查院.1:25万张北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3.组断裂,分别为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
近东西向和近南北断裂新生代以来活动较弱,而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新生代以来活动较为强烈,控制了新近纪以来的地貌分异、盆地形态及水体(淖)的分布,常造成水系、山体错位。
地球物理特征明显,一般断裂在布格重力图和剩余重力异常图表现为重力梯级带,上延2km 、5km 高度后布格重力异常仍有明显的重力梯级带,ΔT 航磁异常平面图上为梯级带;深大断裂在布格重力异常图和剩余重力异常图上均表现为明显的重力梯级带,上延2km 、5km 、10km 及20km 的布格重力异常后仍表现为明显的重力梯级带,重力梯级带规模大,宽数公里至十公里左右;在△T 航磁异常图上表现为明显的磁异常,同时也是不同特征磁场区分界线。
本次工作共解译出断裂17条(图1,图3),现择新生代以来活动较强、对新生代盆地控制作用较为明显的三条大断裂(F11、16、F17)描述如下,其它断裂的地质特征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