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导电高分子纳米纤维【开题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静电纺丝法制备TiO2纳米纤维及其应用的研究的开
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在光催化、电池、传感器、生物医药等领域。
然而,传统的制备方法往往涉及极高的温度和复
杂的步骤,并且通常需要使用有毒化学试剂。
近年来,静电纺丝法成为
一种新兴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在制备TiO2纳米材料上也受到广泛关注。
静电纺丝法制备的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光学性能,需要较
低的温度和较少的化学试剂。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拟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TiO2纳米材料,探究纺丝参数对
TiO2纳米材料形貌和光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TiO2纳米材料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
三、研究方法:
(1)制备TiO2纳米材料: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TiO2纳米材料,并通过SEM、TEM、XRD、FTIR等测试分析其形貌和结构。
(2)研究纺丝参数对TiO2纳米材料性能的影响:选择不同的纺丝
参数(如纤维溶液浓度、电压、喷嘴距离等),探究其对TiO2纳米材料形貌和光学性能的影响。
(3)研究TiO2纳米材料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将所制备的TiO2纳米材料应用于光催化领域,并通过反应速率测试和可见光催化活性测试
等方法评估其催化性能。
四、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计制备出形貌良好、结构稳定的TiO2纳米材料,并掌握不同纺丝参数对其形貌和光学性能的影响。
同时,预计该TiO2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为其在环境清洁、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静电纺纤维的制备及其应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静电纺织技术是一种将高分子材料直接制备成纳米级或微米级纤维的方法,对于提高纤维的性能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静电纺织技术是一种绿色、简单、经济、高效的纺织方法,与传统纺织技术相比,具有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静电纺织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如生物医药、食品和饮料、环境治理、新能源材料、传感器等领域,在当前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次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制备静电纺织纤维,并对其性能和应用进行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静电纺织纤维的制备方法研究,包括纺丝材料、纺丝条件、纺丝设备等方面的研究。
2. 静电纺织纤维的性能评价,包括纤维直径、表面形貌、物理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等方面的评价。
3. 静电纺织纤维的应用研究,包括生物医药、食品和饮料、环境治理、新能源材料、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实验室制备静电纺织纤维的方法,在静电纺织纤维的制备过程中,采用溶液浓度、电压、喷丝距离、喷嘴内径等参数对纤维形貌进行控制;在静电纺织纤维的性能评价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力学性能测试仪等仪器对纤维直径、表面形貌、物理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进行评价;在静电纺织纤维的应用研究中,采用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模型进行模拟和分析,以分析静电纺织纤维的应用前景和实际应用效果。
四、研究预期结果1. 实验室制备出具有高纤维直径、均匀纤维形貌、物理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的静电纺织纤维。
2. 在生物医药领域中,将静电纺织纤维应用于生物医药敷料、修复组织工程材料等方面;在环境治理领域中,将静电纺织纤维应用于油水分离、过滤污染物等方面;在新能源材料领域中,将静电纺织纤维应用于柔性太阳能电池等方面。
3. 分析静电纺织纤维的应用前景和实际应用效果,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和改进措施。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纺织工程静电纺丝制备醋酸纳米纤维膜研究一、选题的背景、意义如今,对生态的保护和环境的治理工作日益严峻,尤其是淡水水系的污染问题突显,部分地区人们的饮水严重困难,一些曾经淡水资源充沛的地区也因为河流、湖泊、地下水被污染而出现缺水。
人们不禁要问,为何水汽循环往复,源源不断,还为什么会出现缺水。
那是因为很多水源未经处理不能直接作为生活用水使用。
而在水处理领域,膜分离的应用十分广泛,膜分离是借助膜的选择透过作用,对混合物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膜分离可比传统的方法耗能低、过程简单、经济性好而且效率高。
[1]中空纤维膜是目前为止效率最高的分离膜的形式,具有充填密度高,比表面积大,自支撑作用强,可进行高压操作的特点,因此广泛用于污水处理、饮用水净化、海水淡化处理等诸多领域。
中空纤维膜也有一些自身缺陷,如内部多孔结构在增加其通量的同时也降低了纤维的力学性能,膜清洗难度高等。
选择合适的制膜材料是成功制备中空纤维膜的首要前提,从近几年国内外发表的科技文献来看,聚砜类材料如聚醚砜和改性聚醚砜,聚偏氟乙烯,聚丙烯,壳聚糖等成为了主要选择,改性方法主要有共混、共聚和接枝。
周媛等[2]将聚氨酯弹性体作为制备PVDF中空纤维膜的共混添加剂,使其具有良好的抗酸碱性能和抗污染性能。
Tai-Shung等[3]使用硅脂作为密封层,聚4-乙烯基吡啶作为选择性层,聚醚砜作为支持材料,进行共混制备用于气体分离的中空纤维膜,研究了层与中空纤维膜性能之间的联系,发现选择性层对纤维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
肖通虎[4]等制了壳聚糖中空纤维膜,研究采用乙醇和正己烷液—液交换干燥,有效地避免了膜结构的完全致密化,壳聚糖中空纤维膜膜应用于渗透汽化分离碳酸二甲酯/甲醇混合物,可突破恒沸组成的限制,而且渗透通量较大。
聚醚砜树脂(PES)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热塑性高分子材料,是目前得到应用的为数不多的特种工程塑料之一。
它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热变型温度在200~220℃,可耐150~160℃热水或蒸气,在高温下也不受酸、碱的侵蚀。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材料的研究与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材料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医疗、环保、能源等领域,对功能性和高性能材料也越来越迫切。
近年来,纳米材料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因其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强化效应等独特性质,应用前景广阔。
其中,纳米纤维材料具有超细直径、高比表面积等优点,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而静电纺丝技术作为一种简单、快速、低成本的纳米纤维制备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
一、静电纺丝技术简介静电纺丝技术即电纺技术,是在高压下将高分子或其他材料转化为纳米级纤维的加工方法。
传统的制备方法往往需要高温高压、化学处理等复杂过程,而静电纺丝技术不需要外加能量,只需要在适当的实验条件下,通过高电场、溶剂挥发等过程即可制备纳米纤维。
其工艺简单、成本低、制备纳米级纤维材料等优点使得其成为制备纳米级纤维材料的首选方法。
二、静电纺丝技术的应用纳米纤维材料在生物医学、环境工程、能源存储等领域均有重要应用。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材料低成本、制备简单、高效、可控性强、对材料的损伤小,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以下是静电纺丝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举例。
1. 生物医学纳米纤维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静电纺丝技术可制备医用材料,如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天然高分子等,进而制备出纳米级纤维膜、纳米级纤维丝等。
这些纳米级纤维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应用于组织工程、药物传输、细胞培养等领域。
2. 环境工程静电纺丝技术可制备出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吸附、过滤、分离、气净化等领域。
例如,静电纺丝制备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可用于有机气体过滤等领域;静电纺丝制备的聚合物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等领域。
3. 能源存储纳米纤维材料在能源存储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静电纺丝技术可制备出纳米纤维电极材料,如聚合物基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
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电极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可应用于新型能源存储设备。
聚氨酯/明胶静电纺丝的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纳米材料的静电纺丝制备技术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聚氨酯/明胶静电纺丝制备技术,探索其制备参数对纤维形貌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为制备高质量的纳米纤维材料提供技术支持,并进一步提高其应用领域的广度与深度。
【关键词】纳米材料;静电纺丝;聚氨酯;明胶;制备参数一、研究背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新型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
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能源、环境、医药等。
其中,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是关键。
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制备纳米纤维材料的重要方法,该技术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制备速度快等优点,已经成为了制备纳米纤维材料的主流方法。
聚氨酯和明胶是常用的静电纺丝材料,在制备纳米纤维材料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聚氨酯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基团,可进行化学修饰,增强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而明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可吸收等优点。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聚氨酯和明胶静电纺丝技术,探究制备参数对纳米纤维材料形貌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为制备高质量的纳米纤维材料提供技术支持,并进一步推进其应用领域的广度与深度。
三、研究内容1. 综述聚氨酯和明胶对静电纺丝制备的影响;2. 设计实验方案,控制制备参数,制备聚氨酯和明胶纳米纤维材料;3. 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技术对纳米纤维材料形貌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4.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在多个角度评价聚氨酯和明胶静电纺丝制备技术。
四、研究意义1. 拓展聚氨酯和明胶在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材料的应用领域;2. 探究静电纺丝制备参数对纳米纤维材料性质的影响,为制备具有优良性能的纳米纤维材料提供技术依据;3. 丰富静电纺丝技术的研究内容,提高其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
五、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法: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聚氨酯和明胶在静电纺丝领域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2. 实验研究法: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改变静电纺丝制备参数来制备纳米纤维材料,并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技术分析其形貌和物理化学性质。
静电纺丝法制备La1-xCaxMnO3纳米线的磁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La1-xCaxMnO3是一种重要的锰基铁磁氧化物,具有独特的磁性和电学性质,广泛应用于传感器、储能器、磁记录和磁存储等领域。
近年来,研究表明La1-xCaxMnO3材料的磁性能和电学性能受其微观结构的影响很大,纳米结构的La1-xCaxMnO3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因此制备纳米结构的La1-xCaxMnO3材料是目前热点领域之一。
静电纺丝法是一种制备纳米材料的有效方法,具有简单、高效、低成本等优点。
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的La1-xCaxMnO3纳米线具有纳米级别的尺寸,具有特殊的形貌和结构,可以有效控制材料的光学、磁学和电学性能。
因此,本研究将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La1-xCaxMnO3纳米线,并对其磁性能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索纳米结构对La1-xCaxMnO3材料磁性能的影响,为材料的应用和理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实验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案(一)研究内容1.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La1-xCaxMnO3纳米线。
2.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
3.利用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VSM)研究样品的磁学性质。
4.分析纳米结构对样品磁性能的影响。
(二)研究方案1.制备La1-xCaxMnO3溶液,调整浓度和比例,获得合适的电纺丝条件。
2.利用电纺丝仪制备La1-xCaxMnO3纳米线,并控制其直径和长度。
3.使用FE-SEM、T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形貌和结构表征。
4.通过XRD分析样品的物相结构和晶格参数。
5.使用SQUID-VSM研究样品的磁学性质。
6.对磁性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探究纳米结构对样品磁性能的影响。
三、预期研究结果和意义1.成功制备La1-xCaxMnO3纳米线,并获得其形貌和结构特点。
2.研究La1-xCaxMnO3纳米线的磁学性质,得到其磁极化和磁滞回线等基本物理特性。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的实践与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新材料需求的不断增加,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新材料成为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的热点。
其中,纳米纤维是一种常见的新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电子、能源、环保等领域。
静电纺丝技术是制备纳米纤维常用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对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的实践与研究进行介绍。
一、静电纺丝技术概述静电纺丝技术是利用高电场的作用下,将高分子溶液或熔体从给定的毛细孔中顺利流出,在电场的作用下瞬间成为纳米级的连续纤维。
该技术具有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廉、制备出来的纳米纤维分散性好、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和多孔性好等优点,很适合用于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
二、实践应用1.医学领域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如聚乳酸、聚酯等高分子材料,可用于制备修复膜、人工皮肤等医学材料。
同时,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膜还可以作为药物释放系统,以帮助治疗癌症、感染和其他疾病。
此外,静电纺丝技术还可以制备出具有抗菌、抗炎、促进愈合力等特性的纳米纤维材料,可以用于医疗用品的生产。
2.环境保护领域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在环保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高性能纳米纤维可以用于处理污染水和空气等,可制备出高效的吸附材料,如滤纸、空气过滤器、饮水管道等。
此外,纳米纤维材料还可以应用于纳米复合材料、防护材料、热障涂层等方面,降低了环境污染,提升了环保水平。
3.能源领域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在能源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材料可以应用于制备电池、超级电容器、太阳能电池等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
三、静电纺丝技术的研究进展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的研究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领域,许多研究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高性能材料制备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高性能材料。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静电纺丝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
3. 分析不同参数对纳米纤维形态和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静电纺丝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纳米纤维的技术,利用高压电场使高分子溶液或熔体在喷丝头处形成细小的液滴,液滴在电场力、表面张力以及惯性力的共同作用下,拉伸形成纳米纤维。
通过控制实验参数,可以制备出具有不同直径、形态和性能的纳米纤维。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材料:1. 聚乙烯醇(PVA)粉末2. 乙醇3. 纳米氧化锌(ZnO)设备:1. 静电纺丝机2. 电子天平3. 真空干燥箱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5.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6. X射线衍射仪(XRD)四、实验步骤1. 配制PVA溶液:称取一定量的PVA粉末,加入适量乙醇溶解,搅拌均匀。
2. 配制纳米氧化锌溶液:称取一定量的纳米氧化锌,加入适量乙醇溶解,搅拌均匀。
3. 混合溶液:将PVA溶液和纳米氧化锌溶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4. 静电纺丝:将混合溶液注入静电纺丝机,设置合适的电压、喷头与收集器距离等参数,进行静电纺丝。
5. 收集纳米纤维:将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收集在铝箔上,干燥。
6. 纳米纤维表征:利用SEM、TEM、XRD等手段对纳米纤维进行表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SEM分析:从SEM图像可以看出,纳米纤维呈细长条状,直径在100-200nm之间,表面光滑。
2. TEM分析:从TEM图像可以看出,纳米纤维具有明显的纳米级特征,直径在30-50nm之间。
3. XRD分析:从XRD图谱可以看出,纳米纤维具有较好的结晶度,表明纳米氧化锌在纳米纤维中均匀分散。
六、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的纳米纤维具有较好的结晶度和均匀的分散性,表明纳米氧化锌在纳米纤维中均匀分散。
2. 实验过程中,电压、喷头与收集器距离等参数对纳米纤维的直径和形态有较大影响。
适当提高电压和缩短喷头与收集器距离,可以制备出更细、更均匀的纳米纤维。
静电纺射流和纳米纤维形成过程及纤网形态的研究
的开题报告
本文将探讨静电纺射流和纳米纤维形成过程及纤网形态的研究。
静
电纺纳米纤维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可以制备直径在纳米至微米级别的纤维,并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组织工程、过滤材料和纳米传感器等。
首先,介绍静电纺的原理,包括如何产生电荷和产生电荷的机制。
其次,介绍静电纺射流的形成过程,包括液滴的形成和电流的传递。
然后,介绍纳米纤维的形成过程,包括纤维的拉伸和凝固。
最后,讨论纳
米纤维的形态,如直径、密度、形状和结构等参数,以及它们如何被控
制和调节。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了解静电纺和纳米纤维形成过程的机理和
特征,为进一步开发和改进该技术提供基础理论和实验依据。
此外,该
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因此对纳米纤维形态的控制和调节也具有重
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通过对静
电纺的原理和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可以推导出相关的公式和理论模型。
数值模拟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形成过程,以及纤维
形态的调节方式。
实验研究则是验证理论和数值模拟结果的有效性和适
用性的关键手段。
本文的预期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纳米纤维形成过程的理论模型和公式;(2)利用数值模拟工具深入探究纳米纤维形态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3)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纳米纤维形态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前景的探讨。
总之,通过深入研究静电纺射流和纳米纤维形成过程及纤网形态,
将有助于进一步推进该技术的应用及发展,为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提供
重要的理论指导。
静电纺丝法制备PAN/SWNTs纳米纤维初探的开题报告本文将探讨静电纺丝法制备PAN/SWNTs纳米纤维的可行性及其基本性能。
1. 研究背景和意义纳米纤维因其具有高比表面积、较小的直径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然而,由于其制备方法和大规模制备的难度,限制了其应用的发展。
静电纺丝法是一种制备纳米纤维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设备简便等优点。
而PAN(聚丙烯腈)/SWNTs(单壁碳纳米管)复合纳米纤维因具有较高的导电性、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逐渐成为研究者们的关注点,并应用于传感器、导电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
因此,本文将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PAN/SWNTs纳米纤维,并研究其制备工艺及基本性能,探索其在纳米技术领域的应用前景。
2. 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1)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PAN/SWNTs纳米纤维,并确定其最佳制备工艺条件;(2)分析PAN/SWNTs纳米纤维的形貌、结构和化学组成,并探究制备工艺对其性质的影响;(3)研究PAN/SWNTs纳米纤维的导电性、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等基本性能。
具体内容为:(1)文献调研,研究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2)准备PAN/SWNTs复合液体,并进行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3)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多种手段对纳米纤维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测量其化学组成;(4)使用直流四点探针法(DCP)测试纳米纤维的导电性能;(5)使用万能试验机(UTM)测试纳米纤维的机械性能;(6)探究纳米纤维的热稳定性并进行分析。
3. 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预计可得到如下结果:(1)成功制备出PAN/SWNTs纳米纤维,并探明其制备最佳工艺参数;(2)分析其形貌、结构和化学组成,明确制备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因素;(3)确定其基本性能,如导电性、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等;(4)进一步探究PAN/SWNTs纳米纤维在传感器、导电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为纳米技术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静电纺丝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的关联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纳米材料自问世以来,便得到了人类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机械、光学等性质,使其在生物医学、能源、环境、材料等领域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而纳米纤维具有细结构、高比表面积、高孔隙度、高比强度等特点,被广泛用于纳米滤膜、生物组织工程、纺织、声学等领域。
其中,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制备纳米纤维的有效手段。
聚丙烯腈(PAN)作为静电纺丝纤维的材料具有优良的物化特性,如机械强度、耐高温性、化学稳定性和光学性能等,在材料、环境、能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纳米纤维的结构和性质与纤维的制备条件密切相关,包括聚合物特性、聚合物浓度、静电纺丝参数、后处理等。
因此,探究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制备的关键因素,研究其制备过程中的纤维结构和性质变化规律,将对其性能的提升和应用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目的:探究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制备的关键因素和制备过程对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寻找制备高品质纳米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
内容:1、分析聚丙烯腈的物理、化学、结构特点以及其纳米纤维的应用前景;2、介绍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特点和纤维结构控制方法;3、设计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制备实验,研究聚合物浓度、静电纺丝参数、后处理等制备条件对纤维结构和性质的影响;4、利用SEM、TEM、FTIR等手段对纳米纤维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5、对制备高品质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探讨。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以为制备高品质聚丙烯腈纳米纤维提供重要依据和理论指导,为其在材料、环境、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打下基础。
同时,本研究对于推进纳米纤维制备技术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相似材料的制备提供参考和借鉴。
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材料的研究一、引言纳米纤维材料具有突出的性能和应用前景,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领域。
其中,静电纺丝法作为一种制备纳米纤维材料的有效手段,在制备新型功能材料、纳米传感器、高效滤料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从静电纺丝的原理、影响因素、纳米纤维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静电纺丝法的原理静电纺丝法是一种通过静电力将溶液或熔体中的材料拉伸成纤维的方法,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电荷的相互作用。
将电荷量极小的液体通过针口细孔注入一定作用电场的区域,溶液中的分子会受到电场作用而形成直径约为几毫米的液滴。
当液滴越过针尖位置时,电场将液滴内部的电荷分布不均匀地拉伸并发生极化,此时液滴极性变化引发静电力的作用,液滴表面附着上的荷电分子会被电场加速拉伸,从而形成纺丝流。
在纺丝过程中,液滴内部溶液挥发蒸发,纤维逐渐细化,并随风中漂浮而将纤维收集起来即可。
三、静电纺丝法影响因素1. 溶液性质:包括溶液粘度、熔点、表面张力、介电常数、溶解度等。
如:面张力较大的液体易形成不规则形状的纤维;低粘度的液体纺丝时容易出现喷溅等问题。
2. 纺丝电场:静电纺丝中的电场强度与纤维的直径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纤维直径可通过改变电场强度(或与之相关的电压、电流密度等)进行控制,同时还可以对纤维的形态和结构进行微调。
3. 收集器:收集器的类型和形状对制备出的纳米纤维材料的质量和形貌影响显著。
与此同时,收集器对纤维形态的影响还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4. 操作条件:比如通风条件、湿度、温度、气流速度等,也会对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材料产生影响。
四、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材料静电纺丝法制备的纳米纤维材料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在许多领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此处将简要介绍其中几个应用领域。
1. 纳米级滤料:由于静电纺丝法可以将材料拉成直径为数十纳米的纤维,因此用其制备纳米级滤料可以大大提高滤材的表面积和孔隙率,从而提高滤材的过滤效率,并且还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兼容性能。
静电纺丝法制备锂离子电池用PVDF/PU纳米纤维隔
膜的开题报告
【选题背景】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量储存器备受瞩目,其电池的分隔膜是电池的关键组件之一。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为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合物材料,但其
在高温或高电压下容易熔化形成短路,导致电池失效。
纳米纤维隔膜作为一种新型的电池隔膜,其具有高的孔隙率和导电
性能,可以提高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
因此,本研究将采用静电纺丝技
术制备锂离子电池用PVDF/PU纳米纤维隔膜,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和寿命。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锂离子电池用PVDF/PU纳米纤维隔膜,研究其结构特性、物理性能和电池性能,为新型电池隔膜材料的
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研究内容】
1. PVDF/PU纳米纤维隔膜的制备
2. 纳米纤维隔膜的结构分析和物理特性测试
3. 电池性能测试及比较分析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VDF/PU纳米纤维隔膜,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纳米纤维进行结构和物理性质的
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恒流放电和阻抗等测试技术对电池进行性能评估,并与传统隔膜材料进行对比分析。
【预期成果】
本研究预计制备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为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寿命提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同时,本研究将探索静电纺丝在新型电池隔膜材料制备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为绿色能源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化学纤维》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纳米纤维膜实验为止;②静置10分钟,得到稳定的聚乳酸氯仿溶液。
静电纺丝过程: ①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的电纺溶液,保证注射器针尖为锥状;②将高压正极金属夹夹在注射器金属针头上;③在收集滚轴上裹上一层锡纸;④关上电纺仪器门,打开电源;⑤调节仪器参数:负高压(电压表:- 9.99;电流表: -0.05)正高压(电压表: 10. 04;电流表: 0.00)速度设定2mm/min距离设定30mm增量控制1.00;⑥点击仪器开始按钮进行纺丝;⑦得到适量纤维后,关闭仪器,取出覆有纤维的锡纸;干燥处理:将纤维用锡纸包裹起来放入烘箱进行烘干,除去未干燥完的溶剂和水。
纤维电镜观察拍照:取部分纤维进行电镜观察并拍照分析。
数据处理放大倍数:5000倍Area Mean Min Max Angle Length1 0.53 95.873 50.595 194 52.784 10.24放大倍数:2000倍Area Mean Min Max Angle Length1 1.385 92.629 53 197 52.696 10.421 放大倍数:500倍Area Mean Min Max Angle Length1 9.204 103.57 69.979 161.26 61.928 17.4362 9.73 123.619 69 232.167 48.366 18.526放大倍数:500倍Area Mean Min Max Angle Length1 59.172 113.917 87 158 14.036 21.1442 78.895 119.5 60 175 0 28.2053 52.597 117.536 52 176 4.086 17.9944 72.321 128.545 80 192 0 25.641分析结果随着电压的升高,纤维的平均直径减小,这是因为随着纺丝电压的增加,纤维的外观形态变化不大,但是聚合物射流表面聚集了越来越多的电荷,这些电荷在射流表面相互排斥,从而使得电场力对射流有更强的拉伸,最终生成更细的纤维网。
静电纺丝工艺与方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新型材料制备技术,该技术具有成本低、生产
效率高、制备复杂形状的纤维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纺织、包装、环保等领域。
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是利用高电压,使聚合物溶液在电场
作用下变成细纤维,纤维结构紧密而均匀。
静电纺丝技术具有极高的研
究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主要目标
本文旨在研究静电纺丝技术与方法,分析不同聚合物在静电纺丝中
的适用性和优缺点,研究静电纺丝参数对纤维形貌的影响,探究不同制
备工艺对静电纺丝纤维结构的影响,以期优化静电纺丝技术,提高纤维
质量和生产效率。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1.了解静电纺丝技术相关原理和方法;
2.选择聚合物材料,制备聚合物溶液;
3.根据试验需求设计静电纺丝实验参数设计;
4.利用静电纺丝仪进行实验,考察影响聚合物纤维形貌的主要参数;
5.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和比较,探讨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静电纺丝
纤维结构和性能;
6.进一步探究静电纺丝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应用前景。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
本文对静电纺丝技术的研究与探讨,有助于深入理解静电纺丝技术
的原理和应用,为相关领域新材料的设计、开发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
理论支持。
预期成果为:确定最佳静电纺丝实验参数,实现静电纺丝纤维结构的优化,促进静电纺丝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静电纺丝制备功能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在SERS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纳米纤维材料在生物医药、光电子、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静电纺丝技术是制备纳米纤维材料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工艺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在制备纳米纤维材料中得到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光谱分析技术,它可以极大地增强某些材料的拉曼散射信号,可用于分析微量物质和生物分子。
由于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材料通常具有大比表面积和强吸附性,因此它们被广泛应用于SERS领域。
因此,研究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功能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在SERS中的应用,对于推动纳米技术的发展,拓展其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功能纳米纤维材料,并将其应用于SERS领域。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制备功能纳米纤维材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不同功能的纳米纤维材料,如金属纳米颗粒修饰的纳米纤维、氧化物修饰的纳米纤维和有机功能分子修饰的纳米纤维等。
2.表征纳米纤维材料的性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制备的纳米纤维材料进行形态、晶体结构等方面的表征分析。
3.评估纳米纤维材料的SERS性能利用SERS技术对制备的纳米纤维材料进行性能评估,研究其在SERS检测中的灵敏度、稳定性等方面的表现,并与传统的SERS基底进行对比分析。
三、预期研究成果和意义预计本研究可以制备具有不同功能的纳米纤维材料,并对其进行形态、晶体结构等方面的表征分析,评估其在SERS中的性能表现,并与传统的SERS基底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应用于生物医药、光电子、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推动纳米技术的发展,拓展其应用领域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开题报告
应用化学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导电高分子纳米纤维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静电纺丝技术是目前制备纳米纤维最重要的基本方法。
由于能直接、连续制备聚合物纳米纤维,因而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导电聚合物纤维是今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技术,然而由于导电高分子具有不溶,不熔的特点,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导电聚合物纤维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主要的问题在于:第一,导电聚合物刚性结构的特性使得静电纺丝过程难以进行;第二,大多数关于静电纺丝制备导电聚合物纤维的研究和应用仅仅处于实验室阶段,因此,必须通过更加深入的研究来探索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合物纤维的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这将作为一个刺激,来实现在工业中大规模生产可控、可重复利用的静电纺丝聚合体纤维。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综述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导电聚合物纳米纤维的方法及相应的导电聚合物纤维的用途,综合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制备聚2乙烯基吡啶纳米纤维,利用它作为模板制备聚吡咯纳米纤维,尝试新的合成导电聚合物纳米纤维的方法。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合成聚2乙烯基吡啶,将2-乙烯基吡啶在引发剂存在聚合,产生聚2-乙烯基吡啶。
将聚2-乙烯基吡啶同氯金酸混合后,通过静电纺丝直接在高压下纺成纳米纤维。
上述纳米纤维在吡咯蒸汽中进行气相聚合,制备成核壳结构的聚吡咯纳米纤维。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2010.07.08至2010.07.11:翻译文献,熟悉实验流程,设计实验步骤;
2010.07.12至2010.08.10: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导电高分子纳米纤维;2010.11.08至2010.12.25:完成文献综述,文献翻译和开题报告;
2011.04.18至2011.05.08:撰写论文,准备答辩;
2011.05.12至2011.05.19: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Ioannis S. Chronakis , Sven Grapenson , Alexandra Jakob . Science Direct
2006 ,47 ;1597-1603.
[2].Ming Wei , Junseok Lee , Bongwoo Kang , Joey Mead . 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 200500212;1127-1132.
[3].吴佳林. 静电纺丝制备取向纳米纤维的研究进展。
山东纺织科技,2010,51(4);48-50。
[4].苏好,杜晓松,蒋亚东,靖红军。
静电射流技术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材料导报,2009,
23(11);85-89。
[5].山下羲裕,刘辅庭(译),山田(校)。
静电纺丝制造纳米纤维的方法。
合成纤维,2008,
37(2);50-52。
[6].吴佳林,周美凤,张锋。
静电纺纳米纤维的研究历史、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陕西纺织,
2010,3;57-6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