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 心系疾病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6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心衰【定义】心衰是以心悸、气喘、肢体水肿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为多种慢性心系疾病反复发展,迁延不愈的最终归宿。
临床上,轻者可仅表现为气短、不耐劳累,重者可见喘息心悸,不能平卧,或伴咳吐痰涎,尿少肢肿,或口唇发绀,胁下痞块,颈脉显露,甚至出现端坐呼吸,喘悸不休,汗出肢冷等厥脱危象。
西医学中的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肥厚型或扩张型心肌病、心瓣膜病、肺心病等导致的急、慢性心力衰竭均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心衰的发生,多因久患心痹、真心痛或先天心脏疾患,日久不复,引起心气内虚,而因复感外邪、情志刺激或劳倦过度更伤心体,心之阳气亏虚,血行无力,瘀滞在心,血脉不通,内而气血郁阻,迫使血津外泄,抑制水津回流。
【病位】在心,涉及肺、肝、脾、肾等脏。
慢性心衰的最根本病机为心气不足、心阳亏虚。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有慢性心系疾患病史多年,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经久难愈。
多见于中老年人。
2.临床轻者可仅表现为气短和运动耐量下降,重者可见喘促,心悸,不能平卧,或伴咳痰,尿少肢肿,或口唇发绀,胁下痞块,颈脉显露,甚至出现端坐呼吸,喘悸不休,汗出肢冷等厥脱危象。
3.常因外感、劳倦、情志等刺激诱发。
超声心动图、血清B型尿钠肽(BNP)或其前体NT-proBNP浓度测定有助于心衰的明确诊断。
(二)鉴别诊断1.喘证心衰常见喘促短气之症,需与喘证鉴别。
《素问·逆调论》云:“若心气虚衰,可见喘息持续不已”,心衰一般存在心系基础病,发作时除喘促外,尚可伴见心悸、浮肿、尿少等水饮内停表现;而喘证多是由外感诱发或加重的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实者起病急,多有表证,虚者常反复发作,遇劳尤甚,平素亦可见气怯声低、脉弱等肺肾气虚之证,多伴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受限。
2.鼓胀、水肿心衰后期出现阳虚水泛时可见浮肿、尿少,或胁下痞块坚硬,或颈脉显露等水饮内停、瘀血阻滞之证,易与鼓胀、水肿混淆。
鼓胀是气、血、水结于腹中,以腹大、肢细、腹壁脉络显露为主,病在肝脾,晚期方伴肢体浮肿和尿少等症,类似《金匮要略》“五脏水”之“肝水”,其云:“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小便继通”。
中医内科心系病证~心悸心悸心悸是因外感或内伤,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引起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心悸因惊恐、劳累而发,时作时止,不发时如常人,病情较轻者为惊悸;若终日悸动,稍劳尤甚,全身情况差,病情较重者为怔忡。
怔忡多伴惊悸,惊悸日久不愈者亦可转为怔.,冲。
心悸是心脏常见病证,为临床多见,除可由心本身的病变引起外,也可由它脏病变波及于心而致。
《内经》虽无心悸或惊悸、怔忡之病名,但有类似症状记载,如《素问·举痛论》:“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并认为其病因有宗气外泄,心脉不通,突受惊恐,复感外邪等,并对心悸脉象的变化有深刻认识。
《素问·三部九候论》说:“参伍不调者病。
”最早记载脉律不齐是疾病的表现。
《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日死。
”最早认识到心悸时严重脉律失常与疾病预后的关系。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以惊悸、心动悸、心下悸等为病证名,认为其主要病因有惊扰、水饮、虚损及汗后受邪等,记载了心悸时表现的结、代、促脉及其区别,提出了基本治则及炙甘草汤等治疗心悸的常用方剂。
宋代《济生方·惊悸怔仲健忘门》率先提出怔忡病名,对惊悸、怔仲的病因病机、变证、治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述。
《丹溪心法·惊悸怔忡》中提出心悸当“责之虚与痰”的理论。
明代《医学正传·惊悸怔忡健忘证》对惊悸、怔忡的区别与联系有详尽的描述。
《景岳全书·怔忡惊恐》认为怔忡由阴虚劳损所致,且“虚微动亦微,虚甚动亦甚”,·在治疗与护理上主张“速宜节欲节劳,切戒酒色”;“速宜养气养精,滋培根本”。
清代《医林改错》论述了瘀血内阻导致心悸怔忡,记载了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心悸每多获效。
心悸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也可作为临床多种病证的症状表现之一,如胸痹心痛、失眠、健忘、眩晕、水肿、喘证等出现心悸时,应主要针对原发病进行辨证治疗。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练习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1.胸痹闷重而痛轻,兼胸胁胀痛,善太息属于A.血瘀B.气滞C.痰浊D.寒凝E.心气不足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心系病证2.狂病早期为痰火上扰,久则易致A.心脾两虚B.肝肾阴虚C.脾肺气虚D.肝阳上亢E.火盛阴伤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心系病证3.以下何项不是真心痛的表现A.心痛剧烈持久B.休息或用药后可以缓解C.伴汗出肢冷,面白唇紫D.常出现脉结代、促E.严重者危急生命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心系病证4.胸痹涉及脏腑为A.肺与大肠B.心与小肠C.肝与胆D.肝、脾、肾E.肝、肺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心系病证5.“胃不和则卧不安”是何书提出A.《内经》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D.《玉机微义》E.《证治要诀》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心系病证6.长期顽固性不寐,多方治疗效果不佳,伴舌质偏暗可选用A.血府逐瘀汤B.通窍活血汤C.膈下逐瘀汤D.少腹逐瘀汤E.桃红四物汤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心系病证7.某男,68岁,近一年来出现善忘,不喜欢与人交往,对家人缺乏感情,逐渐出现表情呆滞,沉默寡言,言则词不达意,伴腰膝酸软、纳呆气短、五更泄、四肢不温,舌淡舌体胖大,苔白,脉沉细。
宜选何方为主治疗A.四神丸加减B.附子理中汤加减C.七福饮加减D.还少丹加减E.补中益气汤加减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心系病证8.心进行生理活动的基础是A.肾阴、肾阳B.心阴、心阳C.心气、心血D.心的阴阳气血E.心气、心血、心阴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心系病证9.各种痫病共同的特点是A.突然意识丧失B.强直抽搐C.两目上视D.发作时怪叫声E.发作后一如常人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心系病证10.提出以虚实论治厥证的医家是A.朱丹溪B.张子和C.李时珍D.张景岳E.王清任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心系病证11.患者,25岁,记忆力明显减退,伴心悸失眠、神疲乏力、纳呆腹胀,舌淡,脉细弱,应辨证为A.心气不足B.脾气不足C.心脾不足D.肾精亏耗E.痰浊扰心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心系病证12.血厥虚证急用独参汤的主要目的是A.补气以生血B.补气摄血C.大补元气D.补益脾肺E.补气宁神益智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心系病证13.某女,18岁,吃饭时,突然进食停止,两眼直视,筷子落地,历时4~5秒钟,症状消失,一如常人。
心系疾病一、心悸1. 心虚胆怯安神定志丸6:人参菖蒲二茯(茯苓、茯神)姜远志龙齿。
2. 心血不足归脾汤12:归脾四君黄芪枣生姜,酸枣仁远志当归龙眼肉木香。
(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3. 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14:天王补心酸枣仁,人参天冬増液茯苓,丹参五味子远志当归,朱砂桔梗柏子仁。
(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朱砂安神丸5:当归生地炙甘草朱砂黄连。
4. 心阳不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4:桂枝、炙甘草、龙骨、牡蛎参附汤2:人参、炮附子5. 水饮凌心苓桂术甘汤4:茯苓、桂枝、白术、甘草6. 瘀阻心脉桃仁红花煎11:四物青皮丹参乳香香附延胡索。
(桃红四物汤6:四物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桃仁红花煎中为赤芍)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4:桂枝、炙甘草、龙骨、牡蛎7. 痰火扰心黄连温胆汤9:温胆汤6(温胆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甘草竹茹)+黄连、生姜、大枣二、胸痹1. 心血瘀阻血府逐瘀汤11:血府逐瘀,桃红四物,牛膝桔梗枳壳,甘草柴胡。
2. 气滞心胸柴胡疏肝散7:柴胡疏肝枳壳炙甘草,香附陈皮川芎芍药。
3. 痰浊闭阻瓜蒌薤白半夏汤4:瓜蒌、薤白、半夏、白酒涤痰汤11:涤痰制南星菖蒲制半夏陈皮甘草,人参茯苓竹茹枳实生姜枣。
4. 寒凝心脉枳实薤白桂枝汤5:枳实薤白桂枝+厚朴、瓜蒌当归四逆汤7:当归四逆细辛通草当归,桂枝芍药炙甘草枣。
5. 气阴两虚生脉散3: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养荣汤12:四君4(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四物4(四物熟地当归白芍川芎)+黄芪、肉桂、陈皮、五味子、炒远志-川芎6. 心肾阴虚天王补心丹14:天王补心酸枣仁,人参天冬増液茯苓,丹参五味子远志当归,朱砂桔梗柏子仁。
(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炙甘草汤9:炙甘草汤,火麻仁枣生姜,桂枝生地人参阿胶,麦冬合方。
7. 心肾阳虚参附汤3:人参、炮附子、生姜右归饮8:肾气丸[金匮肾气丸8:六味地黄丸6(地黄八山药山萸肉四,丹皮泽泻茯苓三)+附子、肉桂]去三泻(茯苓、泽泻、牡丹皮)加杜仲、枸杞、甘草三、不寐1. 肝火扰心龙胆泻肝汤10:龙胆草泻肝黄芩柴胡当归,生地栀子木通生甘草车前子泽泻推。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1.心悸的病名首见于A.《素问》B.《景岳全书》C.《医学正传》D.《丹溪心法》E.《伤寒论》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心系疾病2.首位提出惊悸病名的医家是A.张仲景B.巢元方C.张景岳D.朱丹溪E.孙思邈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心系疾病3.《丹溪心法》认为怔忡的根本原因为A.心血不足B.血虚与痰火C.心阳不足D.肝火上扰E.瘀血阻络正确答案:B解析:《丹溪心法》认为心悸的发病应责之虚与痰,其有云“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时,血少者多,有思虑便动属虚,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
知识模块:心系疾病4.下列各项,不属心悸病因的是A.药物中毒B.饮食、外邪C.七情所伤D.心阳衰弱E.体虚劳倦正确答案:D解析:心悸的发生多因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及药食不当等,以致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心主不安,或痰、饮、火、瘀阻滞心脉,扰乱心神。
知识模块:心系疾病5.痹证引起的心悸病机当为A.水饮凌心B.痰热扰心C.瘀血阻络D.阴虚火旺E.心阳不足正确答案:C解析:痹证引起心悸,主要是由于风寒湿或风湿热之邪,由经络而病及脏腑,而导致心痹的结果。
此病理变化是邪恋经络,气血痹阻不通,因此瘀血阻络是心痹最主要的病理所在。
故标准答案为C。
而A、B、D、E所列病机虽在心痹病程的某个阶段中出现,但往往不能贯穿始终,故均可以排除。
知识模块:心系疾病6.下列各项,不属心血不足型心悸主症的是A.心悸头晕B.心悸易惊C.面色无华D.倦怠乏力E.健忘少寐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心系疾病7.心阳不振型心悸的主症之一是A.心烦失眠B.食少纳呆C.浮肿尿少D.胸脘痞闷E.形寒肢冷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心系疾病8.心悸之阴虚而火不旺者首选方剂为A.生脉散B.保元汤C.六味地黄丸D.天王补心丹E.沙参麦冬汤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心系疾病9.下列各项,阴虚火旺型心悸的主症是A.胸脘痞闷B.善惊易恐C.心烦少寐D.形寒肢冷E.倦怠无力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心系疾病10.阴虚火旺之心悸,若兼见五心烦热、梦遗腰酸者,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天王补心丹B.六味地黄丸C.麦味地黄丸D.知柏地黄丸E.金锁固精丸正确答案:D解析:阴虚火旺之心悸,若兼见五心烦热,梦遗腰酸者,是在阴液亏虚基础上以相火妄动更为显著,治疗应在滋养阴液的同时,重用清泻相火之品,故以知柏地黄丸最为贴切,正确答案为D。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11(总分60, 做题时间90分钟)1. A1型题1.不寐病位在心,可累及脏腑是SSS_SINGLE_SELA 脾、肝、肾B 肝、脾、肾、胃C 胆、肝、脾、肾D 肺、脾、肾E 肺、胃、肾分值: 2答案:A2.下列各项,不属不寐病机的是SSS_SINGLE_SELA 胃中不和,痰热内扰B 思虑劳倦,内伤心脾C 心虚胆怯,心神不安D 阴虚火旺,肝阳扰动E 气郁痰结,阻闭神明分值: 2答案:E解析:不寐每因食饮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年迈体虚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神不守舍。
或胃中不和,痰热内扰;或思虑劳倦,内伤心脾;或心虚胆怯,心神不安;或阴虚火旺,肝阳扰动;或肾水亏虚,心肾不交等都可出现不寐。
而气郁痰结,阻闭神明则多导致癫证发生。
3.下列各项,不属实证不寐的病理因素是SSS_SINGLE_SELA 肝郁化火B 心肾不交C 饮食积滞D 痰浊郁滞E 胃腑不和分值: 2答案:B4.老年人夜寐早醒而无虚烦之证的,多属气血不足,治宜SSS_SINGLE_SELA 交泰丸B 酸枣仁汤C 安神定志丸D 归脾汤E 养心汤分值: 2答案:D5.下列各项,不属心脾两虚所致不寐的证候是SSS_SINGLE_SELA 多梦易惊B 心悸胆怯C 气短倦怠D 苔腻而黄E 小便清长分值: 2答案:D6.下列各项,不属不寐治法的是SSS_SINGLE_SELA 疏肝泄热B 化痰清热C 凉血清热D 滋阴降火E 消导和中分值: 2答案:C解析:不寐治疗当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实证泻其有余,如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消导和中;虚证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滋阴降火、健脾补肝益肾等,在此基础上安神定志。
7.下列各项,不属不寐特征的是SSS_SINGLE_SELA 入睡困难B 寐而不酣C 时寐时醒D 醒后不能再寐E 睡后不醒分值: 2答案:E8.不寐的病位在SSS_SINGLE_SEL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分值: 2答案:B9.不寐的治疗原则是SSS_SINGLE_SELA 疏肝泻火,镇心安神B 清化痰热,和中安神C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D 补虚泻实,调整阴阳E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分值: 2答案:D解析:不寐的治疗原则是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2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心悸时发时止,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者,其治法是( )(2010年第61题)A.清热泻火,安神定悸B.清热化湿,养心安神C.清肝泻胃,安神定志D.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心悸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
从题干所述主症心悸时发时止,同时伴有胸闷烦躁,口干口苦,失眠多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并结合舌脉象可诊断为痰火扰心之心悸,治当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故选D。
2.患者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下肢水肿,小便短少,形寒肢冷,恶心欲吐,舌淡胖,苔白滑,脉弦滑。
治疗宜首选( )(2008年第59题) A.苓桂术甘汤B.参附汤C.五苓散D.实脾饮正确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心悸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
从题干所述主症心悸眩晕,同时伴有胸闷痞满,恶心欲吐,下肢水肿,形寒肢冷等脾肾阳虚,水饮凌心之症,可以诊断为水饮凌心之心悸,治当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方用苓桂术甘汤。
选项中参附汤用于治疗心阳不振之心悸,五苓散用于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实脾饮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
故选A。
3.患者平素体健,三日前突受惊吓,现心悸易惊,坐卧不宁,少寐多梦,舌苔薄白,脉弦。
治疗宜用( )(2005年第61;2006年第67题) A.朱砂安神丸B.归脾汤C.安神定志丸D.天王补心丹E.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心悸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
题干所述主症心悸,伴有坐卧不宁,易惊,并结合舌脉象可以诊断为心虚胆怯之心悸,治当镇惊定志,养心安神,方选安神定志丸。
选项中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之心悸,归脾汤用于治疗心血不足之心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用于治疗心阳不振之心悸。
故选C。
4.心血瘀阻所致之心悸,治宜选用( )(2001年第59题)A.丹参饮B.桃仁红花煎C.血府逐瘀汤D.桃红四物汤E.通幽汤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心悸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
试卷2092--网上考试单位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一、A1题型(共20题,共50.0分)1.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证机概要为A.脾肾阳虚,水饮内停,凌于心,扰乱心神B.血瘀气滞,心脉瘀阻,心阳被遏,心失所养C.痰浊停聚,郁久化火,痰火扰心,心神不安D.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E.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神摇不安2.《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治疗心悸的常用方剂为A.小青龙汤B.炙甘草汤C.桂枝汤D.归脾汤E.天王补心丹3.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阐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证机概要为A.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神摇不安B.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C.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D.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E.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4.心悸心虚胆怯证的代表方是A.安神定志丸B.归脾汤C.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D.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E.黄连温胆汤5.心悸心血不足证的治法为A.镇惊定志,养心安神B.补血养心,益气安神C.滋阴清火,养心安神D.温补心阳,安神定悸E.振奋心阳,宁心安神6.心悸瘀阻心脉证的代表方是A.苓桂术甘汤B.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C.黄连温胆汤D.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E.安神定志丸7.心悸痰火扰心证的代表方是A.莓桂术甘汤B.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C.黄连温胆汤D.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E.安神定志丸8.“胸痹”病名最早见于A.《内经》B.《五十二病方》C.《金匮要略》D.《世医得效方》E.《证治准绳》9.患者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紫暗,脉弦涩。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2(总分66,考试时间90分钟)1.A1型题1.患者张某,女性,50岁。
虚烦不寐,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质淡,脉象弦细。
其治法是A.补益心脾,养血安神B.温补阳气,振奋心阳C.益气镇惊,安神定志D.清化痰热,和中安神E.滋阴降火,交通心肾2.患者赵某,女性,45岁。
脑力工作者。
来诊时症见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苔薄白,略少,脉象细弱。
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天王补心丹B.安神定志丸C.苓桂术甘汤D.归脾汤E.健脾丸3.患者于某,男性,46岁。
症见胸痛彻背,胸闷气短,心悸不宁,神疲肢冷,舌质淡黯,舌苔白腻,脉沉无力。
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当归四逆汤B.枳实戴白桂枝汤C.瓜篓戴白半夏汤D.参附汤E.乌头赤石脂丸4.患者徐某,男性,65岁。
心胸刺痛,胸部闷窒,动则加重,伴短气乏力,汗出心悸,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黯淡,有瘀斑,舌苔薄白,脉弦细无力。
其治疗首选方剂是A.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B.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C.参附汤合右归饮D.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E.柴胡疏肝散合人参养荣汤5.患者周某,女,30岁。
平素性情急躁易怒,突然胡乱叫骂,打人毁物,不食不眠,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大滑数,其治法是A.理气解郁,化痰醒神B.健脾益气,养心安神C.清心泻火,涤痰醒神D.豁痰化痰,调畅气血E.育阴潜阳,交通心肾6.患者于某,男,20岁。
失恋后精神抑郁,近几天出现性情急躁,精神亢奋,常无缘两目怒视,骂詈,首先考虑属于病证是A.郁证B.厥证C.狂证D.癫证E.痴呆7.患者李某,女,26岁。
患精神病”日久,神志恍惚,魂梦颠倒,常心悸,体倦乏力,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其辨证分型是A.心脾两虚证B.肾阴不足证C.气阴两虚证D.火盛伤阴证E.心火扰动证8 .患者王某,女性,50岁。
神志恍惚,魂梦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饮食 锐减,言语无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其治法是A.理气解郁,化痰醒神B.健脾益气,养心安神C.清心泻火,涤痰醒神D.豁痰化痰,调畅气血E.育阴潜阳,交通心肾9 .患者李某,男性,18岁。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10(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A2型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栝蒌薤白汤治疗胸痹出自(分数:2.00)A.《内经》B.《五十二病方》C.《金匮要略》√D.《世医得效方》E.《证治准绳》解析:2.下列各项,不属胸痹治疗法则的是(分数:2.00)A.活血化瘀B.辛温通阳C.泄浊豁痰D.温补阳气E.滋阴润肺√解析:解析:胸痹的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标,后治其本,从祛邪入手,然后再予扶正,必要时根据虚实标本主次,兼顾同治。
标实当泻,针对气滞、血瘀、寒凝、痰浊而疏利气机,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泻浊豁痰,尤重活血通脉治法;本虚宜补,根据相关脏腑亏虚,或补气温阳,或滋阴益肾,以纠正脏腑之偏衰。
3.对于不寐的辨证应首先辨别(分数:2.00)A.病位B.寒热C.虚实√D.表里E.阴阳解析:4.下列各项,不属胸痹病因的是(分数:2.00)A.寒邪内侵B.心虚胆怯√C.饮食失调D.情志失节E.年迈体虚解析:5.下列各项,不属胸痹标实主要病机的为(分数:2.00)A.血瘀B.痰浊C.寒凝D.水湿√E.气滞解析:6.下列各项,不属痰浊壅塞型胸痹心痛的主症的是(分数:2.00)A.胸闷重而心痛轻B.肥胖体沉C.痰多气短D.遇阴雨天易发或加重E.痛有定处,如刺如绞√解析:解析:痰浊壅塞型胸痹多胸闷重而心痛轻,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易发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等症。
而痛有定处、如刺如绞是心血瘀阻型胸痹的主症。
7.将胸痹的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的著作是(分数:2.00)A.《黄帝内经》B.《难经》C.《中藏经》D.《金匮要略》√E.《伤寒论》解析:解析: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之名,并把其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认为乃本虚标实之证。
8.胸痹虚证的病位是(分数:2.00)A.心、脾、肾B.心、脾、肺C.心、肝、肾、肺D.心、肺、脾、肝、肾√E.心、脾、肾、肺解析:9.胸痹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其本虚为(分数:2.00)A.气虚B.血虚C.阴虚D.阳虚E.气血阴阳亏虚√解析:10.胸痹之疼痛以胸骨后或心前区发作性闷痛为主,一般不会呈现(分数:2.00)A.灼痛B.跳痛√C.绞痛D.刺痛E.隐痛解析:11.下列各项,不属胸痹与胃脘痛主要区别的是(分数:2.00)A.疼痛病位不同√B.病机不同C.诱因不同D.疼痛性质不同E.持续时间不同解析:12.最先提出“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著作是(分数:2.00)A.《伤寒论》B.《金匮要略》C.《黄帝内经》√D.《景岳全书》E.《类证治裁》解析:解析:《素问.逆调论》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
【定义】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
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西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症等以不寐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均属本病范畴,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年迈体虚【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
3.本病证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病史。
多导睡眠图、脑电图等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二)鉴别诊断1.一过性失眠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可因一时性情志不舒、生活环境改变,或因饮用浓茶、咖啡和服用药物等引起。
一般有明显诱因,且病程不长。
一过性失眠不属病态,也不需任何治疗,可通过身体自然调节而复常。
2.生理性少寐多见于老年人,虽少寐早醒,而无明显痛苦,属生理现象。
【辨证论治】1.肝火扰心临床表现: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
2.痰热扰心临床表现: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代表方:黄连温胆汤。
3.心脾两虚临床表现: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面色少华,四肢倦怠,腹胀便溏;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代表方:归脾汤。
4.心肾不交临床表现: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合用交泰丸。
5.心胆气虚临床表现:虚烦不寐,胆怯心悸,触事易惊,终日惕惕,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3(总分60, 做题时间90分钟)1. A1型题1.患者张某,女性,50岁。
症见心悸气短,面色少华,倦怠乏力,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胸闷心烦,舌淡红少津,边有齿痕,苔少或无,脉结代。
其治法是SSS_SINGLE_SELA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B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C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D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E 益气养血,滋阴安神2.患者李某,男性,33岁。
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遗精滑泄,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
其治疗首选方剂是六味地黄丸合用SSS_SINGLE_SELA 黄连温胆汤B 安神定志丸C 龙胆泻肝汤D 交泰丸E 归脾汤3.患者李某,男性,40岁。
症见心悸不宁,胆小易惊,恶闻声响,稍惊即发,遇劳则重,伴有食少纳呆,舌苔薄白,脉细略数。
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SSS_SINGLE_SELA 归脾汤B 人参养荣汤C 安神定志丸D 天王补心丹E 生脉散4.患者李某,男性,65岁。
心胸满闷,胀痛时作,善太息,数日前与人争吵后,心胸疼痛憋闷等症状加重,兼见脘腹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舌苔薄白,脉象细弦。
其诊断为胸痹SSS_SINGLE_SELA 心血瘀阻证B 痰浊闭阻证D 气滞心胸证E 气阴两虚证5.患者于某,男性,38岁。
症见猝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喘不得卧,伴有手足欠温,冷汗自出,面色苍白,舌苔薄白,脉沉细。
其治疗首选方剂是当归四逆汤合用SSS_SINGLE_SELA 血府逐瘀汤B 柴胡疏肝散C 右归饮D 栝蒌薤自半夏汤E 枳实薤白桂枝汤6.患者方某,女性,60岁。
因近日不易入睡,心悸健忘,神疲食少来诊,伴见头晕目眩,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其诊断为SSS_SINGLE_SELA 心胆气虚证B 脾气亏虚证C 心阳不振证D 心脾两虚证E 痰浊中阻证7.患者吴某,男性,45岁。
来诊时症见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寐,面红目赤,语声高亢,情绪激动,口干苦而渴,不思饮食,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而数。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8(总分62, 做题时间90分钟)1. A3/A4型题患者朱某,女,28岁。
症见人寐困难,胸闷胁胀,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口干口苦,纳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SSS_SINGLE_SEL1.该患者辨证为不寐A 阴虚火旺证B 肝郁化火证C 心脾两虚证D 痰热内扰证E 心胆气虚证分值: 2答案:BSSS_SINGLE_SEL2.其治法是A 清肝泻火,佐以安神B 清心泻火,安神宁心C 滋阴降火,养心安神D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E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分值: 2答案:ASSS_SINGLE_SEL3.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 泻心汤B 滋水清肝饮C 礞石滚痰丸D 当归龙荟丸E 龙胆泻肝汤分值: 2答案:E患者李某,女性,17岁。
半年来因学习紧张,思想压力较大,晚上经常难以入睡,或多梦易醒,伴心悸健忘,四肢倦怠,饮食乏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脉细弱。
SSS_SINGLE_SEL4.其患者辨证为不寐A 心胆气虚证B 心脾两虚证C 阴虚火旺证D 忧郁伤神证E 痰气郁结证分值: 2答案:BSSS_SINGLE_SEL5.其治法是A 清肝泻火,佐以安神B 清心泻火,安神宁心C 滋阴降火,养心安神D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E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分值: 2答案:DSSS_SINGLE_SEL6.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 黄连阿胶汤B 天王补心丹C 安神定志丸D 归脾汤E 柴胡疏肝散分值: 2答案:D患者何某,女性,54岁。
由于暴怒,突然晕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赤唇紫,舌红,脉沉弦。
SSS_SINGLE_SEL7.其辨证为A 气厥实证B 气厥虚证C 血厥实证D 血厥虚证E 痰厥分值: 2答案:CSSS_SINGLE_SEL8.其治法是A 补气回阳B 顺气开郁C 活血顺气D 补养气血E 行气豁痰分值: 2答案:CSSS_SINGLE_SEL9.其首选治疗方剂是A 五磨饮子B 通瘀煎C 四味回阳饮D 人参养荣汤E 导痰汤分值: 2答案:B患者王某,男性,38岁。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单选题]1.心悸心虚胆怯证的治法为A.镇惊定志,养心安神B.补血养心,益气安神C.滋阴清火,养心安神D.温补心阳,安神(江南博哥)定悸E.振奋心阳,宁心安神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心悸之心虚胆怯证证候主症: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掌握“心悸-辨证论治、转归预后”知识点。
[单选题]3.心悸心血不足证的治法为A.镇惊定志,养心安神B.补血养心,益气安神C.滋阴清火,养心安神D.温补心阳,安神定悸E.振奋心阳,宁心安神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心悸之心血不足证证候主症: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掌握“心悸-辨证论治、转归预后”知识点。
[单选题]4.治疗心悸心血不足证,应首选A.天王补心丹B.安神定志丸C.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D.归脾汤E.朱砂安神丸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心悸之心血不足证证候主症: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掌握“心悸-辨证论治、转归预后”知识点。
[单选题]5.治疗心悸瘀阻心脉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B.黄连温胆汤合炙甘草汤C.通窍活血汤合甘麦大枣汤D.半夏泻心汤合当归活血饮E.桃仁红花煎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心悸之瘀阻心脉证证候主症: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代表方:桃仁红花煎。
掌握“心悸-辨证论治、转归预后”知识点。
[单选题]6.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心悸的病机A.心神不宁B.胃失和降C.心失所养D.阴阳亏虚E.邪扰心神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心悸的基本病机是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5(总分60, 做题时间90分钟)1. A1型题1.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有异常叫声,移时可自行苏醒,缓解期平如常人,并反复发作者见于SSS_SINGLE_SELA 厥证B 郁证C 痴呆D 痫病E 痉病分值: 2答案:D2.痫病与中风的共同点是SSS_SINGLE_SELA 突然仆倒,昏不知人B 四肢抽搐,有怪叫声C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D 口吐涎沫,两目上视E 言语謇涩,偏身麻木分值: 2答案:A3.痫病,猝倒啼叫,面赤身热,平素或发作后有大便秘结,口臭苔黄,病性属SSS_SINGLE_SELA 风B 痰C 热D 瘀E 燥分值: 2答案:C4.痫病,来势急骤,神昏猝倒,不省人事,口噤牙紧,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病性属SSS_SINGLE_SELA 风B 痰C 热D 瘀E 燥分值: 2答案:A5.痫病,发作时口吐涎沫,气粗痰鸣,呆木无知,发作后或有情志错乱,幻听,错觉,病性属SSS_SINGLE_SELA 风B 痰C 热D 瘀E 燥分值: 2答案:B6.痫病,发作时面色潮红、紫红,继则青紫,口唇发绀,或有颅脑外伤、产伤等病史,病性属SSS_SINGLE_SELA 风B 痰C 热D 瘀E 燥分值: 2答案:D7.各型痫病在用药时均应适当加入SSS_SINGLE_SELA 重镇潜阳、平肝化痰之品B 清泻肝火、豁痰息风之品C 益气养血、健脾化痰之品D 滋补肝肾、宁心安神之品E 开窍定痫、涤痰息风之品分值: 2答案:A8.痫病在发作时应SSS_SINGLE_SELA 立即鼻饲给药B 可灌服安宫牛黄丸C 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D 针刺或搐鼻以促苏醒,再投他药E 宜补虚以治其本分值: 2答案:D解析:痫病急性发作时应立即抢救,豁痰、开窍、醒神、止抽搐,迅速针刺人中、内关等穴并用搐鼻散搐鼻。
9.“痴呆”的辨证论治范围不包括SSS_SINGLE_SELA 老年性痴呆B 脑血管性痴呆C 中老年性痴呆D 混合痴呆E 小儿先天性痴呆分值: 2答案:E解析:痴呆辨证论治范围以成年人痴呆为主,小儿先天性痴呆不在讨论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