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10.96 KB
- 文档页数:1
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者:吴杰来源:《卷宗》2016年第11期摘要:《文学理论》是美国著名学者雷·韦勒克和奥·沃伦共同撰写的一部名著。
自出版以来,大量发行,受到多个国家的追捧,广泛流传。
是近三十余年来西方文艺学中最具代表和权威的著作,至今仍被很多世界高校所研究和学习。
近年来,很多学者对中国的现当代文学进行了研究和考察,发现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学理论》之间存在着一些联系,《文学理论》中的一些观点和理念给予当时的五四运动和文学作品很大的启发和灵感。
本文对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进行了研究,指出《文学理论》对我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文学的发展。
关键字:《文学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影响1 前言被人称为“批评家的批评家”的韦勒克与奥斯汀·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把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理论和文学研究方法融为一体,为文学新批评的观点进行了一个系统全新的总结。
自出版以来,被多个国家所追捧,翻译成多种语言,广泛流传。
韦勒克的文学史观在《文学理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表面上看《文学理论》主要作为西方研究文学的理论依据,与中国没多大关联,但是近年来学者发现,我国的现当代文学与其存在着很多联系。
2 《文学理论》中的文学观《文学理论》是美国著名学家韦勒克和沃伦共同撰写的关于文学研究的著作,也是两人的代表作。
其对西方甚至世界的文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在《文学理论》一书中,韦勒克提出了自己对于文学史的认识与理解。
提出将文学研究分为“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
“外部”指的是对文学的社会背景,环境等的研究,而“内部”指的是对文学自身进行研究。
认为研究文学史的主要任务有两个,分别是描述作品批评史和作品类型史。
所以,在进行这两项任务前,首先一定要确定好这一作品的文学传统地位,其次,要描述文学类型的发展历史。
韦勒克和沃伦认为大多数学者对文学史的分期都是根据政治的变化来划分的,但他两觉得文学史的分期应该以作为文学的文学发展史为出发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人类的活动和发展以及人类的主观意识来划分。
浅谈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者:李博文来源:《神州·中旬刊》2018年第02期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畅销书,由美国学者雷·韦勒克和奥·沃伦合写,出版以后大量发行,先后产生多种语言的译本,1984年刘象愚、邢培明等翻译的中文本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自此这部专门讨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著作开始对国内现当代文学产生极大影响,其中的“外部研究”、“内部研究”等观点对于当时国内的文学研究者有很大的启发。
本文旨在对这本书对国内文学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20世纪五十年代,是我国近当代文学的逐渐产生,直至八十年代,真正的“文学史研究”得以展开,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八十年代的文学研究十分鲜明地体现了受西方文艺理论影响之后文学研究的变化,更加趋于理性。
而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正是这些西方文艺理论之一。
作为高中生的我们,认为《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之间,其实有着许多的关联。
为了有效的提高我们对文学史的了解,老师让我们学习韦勒克、沃伦对文学的研究的整个过程,尤其是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以及文学史三者加以区别,并且对其中的关联与区别做了讨论。
他们主张在文学研究中,淡化作家对于作品创作意图的强调,要求在研究一件艺术品时,不仅要理解该艺术品在它自身所处年代的价值,也要能够指出对于之后的文学发展的促进价值。
通过对《文学理论》的阅读,班里面学生意见产生了不统一,我认为《文学理论》与我国当代文学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管将来人们改用什么名称,或者把它包含在一个更广泛的时间概念中,作为我们高中生任务它在中国文学历史上,有着相对独立的阶段性和独立研究的意义。
所以说,《文学理论》与“当代”这个称谓不很恰当,但在更科学的新名称出现之前,还是可以沿用这个约定俗成的名称。
另一部分学生认为,《文学理论》当代文学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关联的,比如:在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学史家所讨论的很多问题在《文学理论》中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对照,例如在历史实践层面上的文学历史意识,除此之外,唐弢在《当代文学不宜写史》一文中写道:“我以为当代文学是不宜写史的”,虽然后来的文学史编写过程中对于“时间距离”这一概念的有无并未严格限定,但是唐弢这种观念与《文学理论》当中对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进行界定的理论要求不谋而合,反映了当时国内现当代文学自觉的文学史意识,这对于之后较为成熟的“现代文学史”这一学科的建立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是一门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的学科。
它涵盖了中国作家在20世纪以来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进展,展示了中国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的风格。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与发展。
中国现代文学起源于20世纪初,经历了鸿蒙时期、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革等时期的洗礼与磨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点。
研究者通过对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追踪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探讨其中的文学思潮和创作特点。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及其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致力于研究和评价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创作成就和作品质量。
研究者通过对作家的生平、创作经历和作品的分析,揭示作家的创作风格、思想倾向和艺术追求,以及作品与社会和时代的关系。
第三,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文学理论。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也关注文学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研究者通过对不同文学理论流派的分析和比较,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批评范式和批评方法,以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和影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还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其他文学体系的交流与对比。
研究者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与外国文学作品的比较,探讨不同文学体系之间的异同和互补,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领域。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对于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国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还可以促进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与交流,丰富人们的文化视野和审美体验。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是一门宝贵的学科,它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的研究,揭示了中国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和发展,呈现了中国作家在20世纪以来的创作风貌和思想成果。
通过学习和研究这门学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为我们拓展了文化视野和思维方式,提升了个人的综合素养。
咱们比较常见的:小说评论、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文学评论。
其他见的少的,《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研究、还有很多啊,
文学理论
1.文学评论
2.文艺研究
3.文学遗产
4.文艺理论研究
5.鲁迅研究月刊
6.当代作家评论
7.文艺争鸣8.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9.小说评论10.新文学史料11.中国比较文学
12.明清小说研究13.文艺理论与批评14.文艺评论15.红楼梦学刊16.南方文坛
17.中国文学研究18.名作欣赏
I21/29 文学作品
1.人民文学
2.收获
3.十月
4.当代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清明
9.山花
10.北京文学11.解放军文艺12.时代文学13.青年文学14.长江文学15.长城
16.天涯17.大家18.作家杂志19.散文20.民族文学21.山东文学22.诗刊23.花城
如果想考现当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以上提到的期刊,多少都得了解啊。
那没办法。
谁叫我们喜欢呢。
主要还是以平时的积累为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是一门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的学科。
它涵盖了中国文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一、学科概述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是文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
它的研究对象是中国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涵盖了上百年来的文学发展历程和文学思潮。
通过对作品的鉴赏和分析,以及对文学理论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内涵和特点,揭示作品背后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涵。
二、研究内容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内容丰富多样。
首先是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究,如鲁迅、茅盾、老舍等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是对新时期文学现象的研究,如新诗、新小说、新散文等,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文学的创新。
此外,还可以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理论问题,如文学批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等,这些理论研究可以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提供更深层次的思考。
三、学科特点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有以下几个学科特点。
首先,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融合了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其次,它是一门实践性学科,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写作能力。
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最后,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及对文学现象和文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能力。
四、就业前景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
毕业生可以从事教育、研究、编辑、出版等多个领域的工作。
在教育领域,毕业生可以从事高中、大学的文学教学工作,或者从事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工作。
在编辑和出版领域,毕业生可以从事文学类杂志、报纸、出版社的编辑工作,或者从事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推广工作。
此外,还可以选择从事文化传媒、艺术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工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是一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摭谈作者:张相宽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35期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人文学科的重镇之一,其丰厚复杂与纷纭变化对研究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要想独具只眼,在乱花迷眼的文学表象下探索其本质就需要具有广阔的视野与科学的方法。
深潜文学传统,汲取民族营养,开拓世界眼光,借鉴世界经验,着眼当下,了解前沿,同时认准方向,聚焦深入是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立根之本与必由之路。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研究方法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人文学科的重镇之一,作为在古老深厚的传统文学基础上成长起来又有了百年历史的复杂而丰富的文学样态,作为深受世界文学特别是西方文学影响而由传统向现代嬗变的文学样态,它的丰厚与变化对研究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要想独具只眼,在乱花迷眼的复杂的文学表象下探索其本质就不能忘了传统,这是我们文化、文学的根。
世界越来越小,中国现代文学受世界文学思想、艺术技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甚至随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成熟和强大,它对世界文学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受人瞩目,所以,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也需要有世界眼光,掌握世界特别是西方文学理论,熟悉其文学现象。
当然,作为一个学者,着眼当下,了解前沿是必不可少的意识和基本素养。
同时,更要掌握基本的学术要求,认准自己的方向,聚焦深入,小题大做,口子可以开得小一些,但要作深作透。
一、深潜文学传统,汲取民族营养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紧接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这些文学先驱者们更是在1919年借着“五四运动”的大势将文学革命推向高潮,而中国文学也由此迈上了现代化的征程。
“时人争论五四文学革命的功过得失,有责其‘断裂’,有赞其‘再生’,主要依据都是五四作家激烈的反传统言论。
但运动的实际进程跟发起运动者的宣言乃至演讲有很大距离,没有理由在这两者之间划等号。
如果说‘断裂’,那也是一种‘脐带式的断裂’,如果说‘再生’,那也是一种‘凤凰式的再生’。
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及其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科,是文学研究的基础和支撑。
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则是对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的学科,包括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文艺心理学等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现当代文学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
这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结合尤为重要。
文学理论提供了一系列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和理念,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西方文学理论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影响尤为明显。
西方文学理论的兴起,不仅使中国学者对文学理论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为他们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学说的引入,使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更加多元化和深入化。
中国自身的文学理论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
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和鲁迅的文艺理论不仅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文学理论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方面。
通过运用不同的文学理论,研究者可以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揭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时代特征。
通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可以分析女性作家的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和女性话语权的追求;通过运用后现代主义理论,可以探究作家在表现方式、叙事结构和文本风格方面的创新和突破。
文学理论还可以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文学史研究提供指导和支持。
通过运用文学理论对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分类和归纳,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趋势。
通过运用结构主义理论,可以分析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的叙事结构特点和意义;通过运用意识流理论,可以解读中国现当代诗歌中的感悟和自我反思。
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文学理论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使研究者更加深入地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揭示出其时代特征和意义。
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关系。
在介绍了这一研究领域的背景和意义。
接着分析了文学理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影响以及研究历程。
在详细讨论了文学理论视角下的研究方法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联,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在结论中总结了文学理论对研究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文学理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文学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影响、发展、历程、方法、关联、问题、挑战、启示、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背景文学理论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它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学理论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为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中国文学史上,文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古代经典文学理论到现代文学批评理论,每个时期都形成了独特的研究思想和方法论。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当代文学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文学理论在这一时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文学批评的发展,拓展了研究的领域。
现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已经成为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通过对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背景进行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研究的发展轨迹,把握研究的重要方向,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指导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意义与内涵,揭示作品背后的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从而增进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
通过文学理论的研究,可以揭示作家创作的意图和技巧,了解作品与文学传统的关系,探讨文学的本质和意义。
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变迁与发展,把握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从文学作品中发现中国人民的追求和思考。
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当提到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时,我们不得不对文学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
文学理论是文学研究的基础,它主要包括文学批评理论、文学美学理论、文学史学理论、文学社会学理论等。
通过文学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与形式,探索文学的意义与价值。
而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还可以借此了解中国社会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
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文学理论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文学理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文学理论是文学研究的基础,它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内涵与形式。
通过运用不同的文学理论,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文学作品,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文学理论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创作也有着指导意义。
作家们可以通过对不同的文学理论进行学习,从中吸取营养,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使自己的作品更加丰富和深刻。
文学理论还可以帮助我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批评与评价。
通过文学理论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进行评价,了解其优点与不足。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阶段,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与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文献很丰富。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相关文献已经积累了很多,这些文献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学术界拥有较高的地位。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有不少学者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推动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地涌现出来。
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30神州文化浅谈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李博文宜宾市第一中学校2015级6班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畅销书,由美国学者雷•韦勒克和奥•沃伦合写,出版以后大量发行,先后产生多种语言的译本,1984年刘象愚、邢培明等翻译的中文本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自此这部专门讨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著作开始对国内现当代文学产生极大影响,其中的“外部研究”、“内部研究”等观点对于当时国内的文学研究者有很大的启发。
本文旨在对这本书对国内文学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20世纪五十年代,是我国近当代文学的逐渐产生,直至八十年代,真正的“文学史研究”得以展开,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八十年代的文学研究十分鲜明地体现了受西方文艺理论影响之后文学研究的变化,更加趋于理性。
而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正是这些西方文艺理论之一。
作为高中生的我们,认为《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之间,其实有着许多的关联。
为了有效的提高我们对文学史的了解,老师让我们学习韦勒克、沃伦对文学的研究的整个过程,尤其是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以及文学史三者加以区别,并且对其中的关联与区别做了讨论。
他们主张在文学研究中,淡化作家对于作品创作意图的强调,要求在研究一件艺术品时,不仅要理解该艺术品在它自身所处年代的价值,也要能够指出对于之后的文学发展的促进价值。
通过对《文学理论》的阅读,班里面学生意见产生了不统一,我认为《文学理论》与我国当代文学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管将来人们改用什么名称,或者把它包含在一个更广泛的时间概念中,作为我们高中生任务它在中国文学历史上,有着相对独立的阶段性和独立研究的意义。
所以说,《文学理论》与“当代”这个称谓不很恰当,但在更科学的新名称出现之前,还是可以沿用这个约定俗成的名称。
另一部分学生认为,《文学理论》当代文学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关联的,比如:在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学史家所讨论的很多问题在《文学理论》中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对照,例如在历史实践层面上的文学历史意识,除此之外,唐弢在《当代文学不宜写史》一文中写道:“我以为当代文学是不宜写史的”,虽然后来的文学史编写过程中对于“时间距离”这一概念的有无并未严格限定,但是唐弢这种观念与《文学理论》当中对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进行界定的理论要求不谋而合,反映了当时国内现当代文学自觉的文学史意识,这对于之后较为成熟的“现代文学史”这一学科的建立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参考著作或论文目录(描黑字体为专著,其余为论文,共33本书、39篇文章)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起源1、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2、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3、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4、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二、“新中国”与“新文学”:从王瑶到唐弢1、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2、毛泽东:《论鲁迅》》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4、周扬:《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5、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80重版序和原版序)6、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导论)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重写文学史”1、黄子平等:《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2、钱理群:《矛盾与困惑中的写作》3、王晓明:《从万寿寺到镜泊湖》4、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5、贺桂梅:《20世纪·中国·文学——“重写文学史”思潮》四、“当代文学”的概念与(如何转到——)“新时期文学”的起源1、洪子诚:《“当代文学”的概念》2、蔡翔:《社会主义危机以及克服危机的努力》《沉沦的圣殿》、《持灯的使者》、《七十年代》五、重绘百年中国文学地图:“晚清”、“鸳蝴”与“左翼”及其他1、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2、唐小兵:《蝶魂花影惜分飞》3、陈建华:《“乳房”的都市与革命乌托邦想像》4、李欧梵:《上海摩登》六、鲁迅形象的当代建构:作家研究与社会思想的变迁1、汪晖:《鲁迅研究的历史批判》2、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3、竹内好:《鲁迅》、《何谓近代——以日本与中国为例》4、王富仁:《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5、汪晖:《死火重温》6、钱理群:《与鲁迅相遇》7、邵建:《中国自由主义的“胡冠鲁戴” 》8、钱理群:《鲁迅远行之后……》七、文学生产方式的转型:1980’VS.1990’1、蔡翔、韩少功等回忆杭州会议的文章2、王尧(李陀等口述):《1985 年“小说革命”前后的时空》3、王晓明《面对新的文学生产机制》4、戴锦华:《隐形书写》八、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1、李陀:《开心果女郎》2、王晓明、蔡翔:《美和诗意如何产生——有关一个栏目的设想和对话》3、罗岗、倪文尖《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九、杂志研究的兴起:以《学衡》与《新青年》为例1、王晓明:《一份杂志和一个社团》2、陈平原:《〈新青年〉研究》3、罗岗:《历史中的〈学衡〉》十、文学与城市:以张爱玲为例1、孟悦:《中国文学现代性与张爱玲》2、韩毓海:《大悲》3、杨照:《在惘惘的威胁中》十一、社会性别理论与文学研究:以丁玲、萧红为中心1、刘禾:《重返〈生死场〉》2、黄子平:《病的隐喻与文学生产》十二、文学与教育:教科书、教学法及其他藤井省三:《鲁迅〈故乡〉阅读史》十三、文学与公共空间:以《申报自由谈》为例1、李欧梵:《批评公共空间的开创》2、陈建华:《〈申报·自由谈话会〉:民初政治与文学批评功能》十四、文学与影像:从“幻灯片事件”说起1、安敏成:《现实主义的限制》2、周蕾:《视觉性、现代性与原始的激情》3、张历君:《时间的政治》十五、其他专著和论文1、戴燕:《文学史的权利》2、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3、刘禾:《跨语际实践》4、周蕾:《妇女与中国现代性》5、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6、竹内好:《近代的超克》7、张旭东:《批评的踪迹》8、洪子诚:《问题与方法》9、黄子平:《灰阑中的叙述》10、孟悦:《人·历史·家园:文化批评三调》11、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12、(英)斯图尔特·霍尔编:《表征》13、蔡翔:《革命/叙述》14、张旭东:《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15、査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16、陈思和:《民间的还原:文革后文学史某种走向的解释》17、陈思和:《民间的沉浮: 从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解释》18、旷新年《民族国家想象与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课程是一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和创作的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中国文学的历史演变,深入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作品,并探讨其在社会和人文背景下的意义和影响力。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课程的内容和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中国当代文学概述、作家文化研究、文学批评方法、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读等。
首先,中国当代文学概述一般会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演变进行概述,包括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等。
其次,作家文化研究会深入研究中国当代作家及其作品,分析作品中的主题、风格和意义,了解作家的生平背景和思想,以及作品与时代和社会的关系。
文学批评方法将介绍不同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
最后,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读通过选取一些重要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帮助学生深入研究作品的艺术特点、文化内涵以及对社会的反映和批判。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课程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和创作。
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作家们在这个时期创作了很多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风格的作品,反映了社会变革、思想和文化的多样性。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脉络和文学思潮,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变化有一个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此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课程还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学研究和批评能力。
通过分析作家的作品和文学批评方法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眼光,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同时,学生还能够通过论文写作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思辨和表达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研究和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术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和思考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和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学研究和批评能力。
这门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文学和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课程一、引言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课程是一门以培养高层次文学研究人才为目标的课程。
该课程立足于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全面梳理与深入分析,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文学史知识、理论方法与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把握文学创作的时代特色与审美趋势,成为具备学术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文学研究人才。
二、课程内容与结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史概述、代表性作家与作品分析、文学流派与思潮、跨学科研究方法与应用等四个方面。
1.文学史概述:本部分主要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发展阶段进行梳理,让学生全面了解文学史的演变过程。
2.代表性作家与作品分析:本部分通过对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的深入分析,探讨文学创作的艺术特点与审美价值。
3.文学流派与思潮:本部分以文学流派与思潮为线索,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论主张及文学史地位。
4.跨学科研究方法与应用:本部分主要介绍文学研究中的跨学科方法,如文化研究、性别研究、心理分析等,并探讨其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实践。
三、课程模块划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课程分为基础理论模块、专题研究模块和实践与应用模块三个部分。
1.基础理论模块:主要包括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等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扎实的文学基础。
2.专题研究模块:主要包括现代文学思潮、当代文学现象、作家作品研究等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
3.实践与应用模块:主要包括文学创作、文学评论、学术研究方法等课程内容,锻炼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课程采用讲授、讨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与创新思维。
课程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表现、论文撰写和实践成果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学术能力与综合素质。
五、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与研究能力,培养具备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考的文学研究人才。
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是一个既有深厚理论基础又有广泛实证研究的领域。
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文学形式的多样化,文学理论也不断发展并适应新的研究对象和研
究方法,为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研究思路。
在文学理论方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常借鉴西方文学理论的成果,同时也深度融合
中国传统文论的思想,通常可以细分为三个层面。
首先是批评理论的层面,包括形式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后现代批评等。
这些理论从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和意义等角度进行分析
和解读,揭示作品的独特之处和其所承载的社会文化意义。
其次是文化理论的层面,包括
文化批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关系等。
这些理论关注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历史
文化的联系与互动,探讨文学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最后是个体理论的层面,包括作者研究、女性主义批评、身体研究等。
这些理论关注文学作品中的个体主体性
和性别身份,以及作者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表达。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面,主要有三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首先是文学史研究,这是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基础。
通过对文学史的梳理和整理,可以了解文学发展的历程和文
学作品的背景与特点。
其次是作家研究,这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
对作家的生平、作品和创作思想进行探究,可以深入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最
后是题材研究,这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兴领域。
随着社会变革和文学形式的丰富多
样化,研究者开始重视对特定题材、特定文学流派或特定文学形式的研究,探讨其中的独
特意义和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