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超声医学讲义》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
- 格式:doc
- 大小:650.00 KB
- 文档页数:11
核医学讲义一、核医学概述概述*核医学又称核子医学或原子医学,旧称"同位素",在我国属于一门独立医学学科。
*核素显像是影像医学的一部分。
*核医学就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的化合物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一门学科。
分类*实验核医学*临床核医学*核药学*核仪器和核电子学核医学的发展史*1934年Enrico Fermi发明核反应堆,生产第一个碘的放射性同位素。
*1936年John Lawrence 首先用32P治疗白血病,这是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治疗疾病的开始。
*1937年Herz首先在兔进行碘[128I]半衰期(半衰期T1/2 25分)的甲状腺试验,以后被131I(8.4天)替代。
*1942年Joseph Hamilton首先应用131I测定甲状腺功能和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943年至1946年用131I治疗甲状腺癌转移*1946年7月14日,美国宣布放射性同位素可以进行临床应用,开创了核医学的新纪元*1951年Benedict Cassen 发明线性扫描机*1958年Hal O.Anger发明Anger照相机*1959年Solomon A.Berson 和Rosalyn S. Yalow发明放射免疫分析等对影像核医学和体外测定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50年代,钼[99Mo]-锝[99mTc] (99Mo-99mTc)发生器的出现*70年代单光子断层仪的应用和80年代后期正电子断层仪进入临床应用,使影像核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有了显著提高反应堆最早的扫描机最早的伽玛相机最早的摄碘试验钼[99Mo]-锝[99mTc] (99Mo-99mTc)发生器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特点*功能性显像*定量显像*化学或代谢显像放射性核素的生产方式*核反应堆生产*加速器生产*核素发生器生产二、核物理基础基本概念构成元素的最基本单位*原子核Nucleus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核素Nuclide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与核能态,而且其平均寿命长得足以被观测的一类原子称为"核素"*同位素Isotope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核素称为"同位素"*同质异能素Isomer具有相同质量数和原子序数,但处于不同核能态的一类核素称同质异能数核衰变方式*α衰变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从核内放出α粒子的过程为α衰变*β衰变核衰变时放射出β粒子或俘获轨道电子的衰变称为β衰变β-衰变、β﹢衰变、电子俘获(EC)又称K俘获*γ辐射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通过放出γ光子而回到基态这个过程称γ辐射放射性衰变规律与半衰期(T1/2)*通常以物理半衰期(T1/2)来表示放射性核素的衰变速率,物理半衰期是指在单一的衰变方式中,放射性强度减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生物半衰期(Tb)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生物代谢过程,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有效半衰期(Teff)指放射性核素由于放射性衰变和生物代谢过程共同的作用,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常用的放射性核素的T1/2放射性强度、能量单位*放射性活度*国际制单位的专门名称为贝可勒尔(Becquerel),简称为贝可,符号为Bq*其定义是1 Bq等于每秒发生1次核衰变。
2001年版
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
成果名称超声诊断学教程
成果完成人周永昌等
成果完成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申请等级
学校名称及盖章
申请时间2004 年 6 月30 日
成果科类
代码
序号
编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制
一、成果简介
二、成果内容
三、主要完成人情况
主要完成人情况
主要完成人情况
主要完成人情况
主要完成人情况
主要完成人情况
主要完成人情况
主要完成人情况
主要完成人情况
主要完成人情况
主要完成人情况
四、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主 要 完 成
单 位 情 况
五、推荐、评审意见
六、附件目录
1、反映成果的科学总结或在省部级以上新闻出版部门批准的报刊上发表的论文(一式三
份);教材样书三本(成果如为教材的提供)
2、反映成果的录象材料(推荐国家级特等和一等奖的提供)
3、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鉴定书(推荐国家级特等和一等奖的提供)。
一、单项选择题〔1分/题〕1.有关X线的特性,以下哪一项为哪一项错误的A.射频作用B.荧光作用C.摄影作用D.电离作用E.穿透性2.以下哪项技术不能减少X线的曝光量A.高千伏技术B.高电流技术C.影像增强技术D.增感屏技术E.快速感光技术3.CR摄影和常规X线摄影相比A.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俱佳B.时间分辨力好,空间分辨力缺乏C.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均缺乏D.时间分辨力缺乏,空间分辨力好E.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均一样4.关于CT与X线成像比较,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CT与X线成像都需要X线管B.X线图像所显示的是二维重叠图像C.CT所显示的是断面解剖图像D.CT的空间分辨力高于X线图像E.CT是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展扫描,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重建图像5.调节窗宽和窗位不会影响CT图像的A.灰度B.比照度C.清晰度D.可观察组织的CT值X围E.各种组织的CT值6.目前常用的普通CT扫描装置,其X线束为A.扇形束B.圆锥束C.圆柱束D.方形束E.矩形束7.CT重叠扫描时A.层距大于层厚B.层距小于层厚C.层距等于层厚D.层距等于零E.层距等于2倍层厚8.检查软组织病变的最正确方法是A.常规X线B.CT C.MRI D.DSA E.核素显像9.以下哪种肿瘤与肿瘤样病变X线平片缺乏明显的反响性硬化环A.动脉瘤样骨囊肿B.骨样骨瘤C.非骨化性纤维瘤D.骨巨细胞瘤E.骨囊肿10.急性骨髓炎X线平片上骨骼改变出现于A.病症出现后立即出现B.病症出现后12小时以后C.病症出现后24小时以后D.病症出现后1周以后E.病症出现后2周以后11.脆骨症需与以下各病进展鉴别诊断,除外哪一种A.软骨发育不全症B.干骺发育不良症C.成骨不全症D.坏血病E.佝偻病12.长管状骨骨折后对位、对线良好,但变短,这最可能发生13.下述骨骼疾患,除哪一种疾病外均可引起腰椎旁软组织肿胀A.腰椎结核B.嗜酸性肉芽种C.强直性脊柱炎D.腰椎肿瘤E.化脓性脊柱炎14.以下关于转移性骨肿瘤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成骨性骨转移血清硷性磷酸酶常增高B.溶骨型病灶较广泛可伴软组织块影C.溶骨性骨转移骨体可略增大伴骨膜反响D.脊柱是骨转移好发部位之一E.膝、肘关节以下骨骼极少发生转移15.以下哪种肿瘤最易发生成骨性转移A.肺癌B.乳腺癌C.前列腺癌D.鼻咽癌E.甲状腺癌16.成人的椎体结核和椎体肿瘤在X线片上的主要鉴别点是A.椎体破坏程度B.是否有死骨形成C.椎旁软组织阴影D.椎间隙是否变窄或消失E.是否有钙化17.以下哪一项不是骨折的X线征象A.嵌入性致密增高影B.骨皮质凹陷与隆凸C.骨小梁中断与扭曲D.边缘硬化线形成,密度减低影E.异物致骨缺损,颅缝别离18.外伤性椎间盘突出最常见的突出方向是A.前突B.前侧突C.后突D.后侧突E.前方中央19.根据以下哪一项将脊柱裂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A.染色体遗传类型B.临床上有无神经病症C.X线平片显示脊柱裂与否D.椎管内容物有无疝出E.棘突缺如与否20.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常见发生的部位是A.肱骨和桡骨B.桡骨和尺骨C.髂骨和脊椎D.胫骨和股骨E.股骨和肱骨21.正常支气管隆突处的分叉角度为A.50°~ 80° B.60°~ 85° C.70°~ 90° D.80°~ 95° E.90°~ 100°22.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最常见组织类型为A.腺癌B.鳞癌C.未分化癌D.混合癌E.肺泡细胞癌23.正常成人右下肺动脉主干直径一般为A.≤5mm B.≤10mm C.≤15mm D.≤20mm E.≤25mm24.周围型肺癌的瘤体内部CT表现中,以下哪一项不正确A.鳞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和腺癌可出现"空泡征"B.支气管充气征多见于小肺癌C.可出现癌性空洞,表现为厚壁或厚薄不均,呈结节状D.瘤内的钙化多见于鳞癌和腺癌,多表现为包膜下钙化E.增强扫描后,瘤体可呈均匀性或不均匀性强化25.异物吸入最易进入A.左肺上叶支气管B.左肺下叶支气管C.右肺上叶支气管D.右肺中叶支气管E.右肺下叶支气管26.以下哪一项不是阻塞性肺气肿的X线表现A.肺野透亮度增高B.肋间隙增宽C.横膈低平D.肺血管纹理稀疏E.纵隔影增宽27..以下哪一种肿瘤最多好发于中纵隔A.胸腺瘤B.畸胎瘤C.淋巴管瘤D.神经鞘瘤E.前肠囊肿28.对恶性淋巴瘤的CT表现描述,以下哪一项不正确A.增大的淋巴结呈结节状无构造的软组织块影B.增大的淋巴结多位于气管旁、脊椎旁、腔静脉周围、主动脉和胸骨后C.肿瘤呈边界不清的软组织肿块D.肿瘤内一般无钙化E.因肿瘤血供丰富,故增强明显29.先天性心脏病法乐氏四联症包括A.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狭窄,右心室肥大B.肺动脉扩X,室间隔缺损,主动脉扩X,右心室肥大C.肺动脉狭窄,房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大D.肺动脉扩X,房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左心室肥大E.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大30.以下哪一种疾病不适合作MRI检查A.主动脉夹层B.先天性心脏病C.冠状动脉钙化D.心包积液E.心脏肿瘤31.以下哪一项不是左心房增大的X线征象A.后前位胸片表现为左心缘"四个弓"B.后前位胸片出现左主支气管影抬高C.后前位胸片出现心底部双心房影D.心右缘出现增大的左心房右缘形成的弓影E.左侧位胸片出现食管下段向左前方移位32.胸片上出现肋膈角变钝时,积液量一般约为A.50ml B.100ml C.200ml D.300ml E.500ml33. 正常成人横膈位置一般位于哪个水平?A.第4前肋间隙B.第5前肋间隙C.第6前肋间隙D.第7前肋间隙E.第8前肋间隙34.以下哪种X线征象可作为食管静脉曲X与食管癌的鉴别要点A.充盈缺损B.管腔边缘凹凸不平C.钡剂通过缓慢D.管壁仍见扩X与收缩现象E.纵行粘膜皱襞消失35.临床疑心肝癌需进展影像学方面检查,首选是A.肝动脉造影B.B超C.CT D.MRI E.核素扫描36.肝脏的增强CT三期扫描是指A.动脉前期、动脉期、门脉期B.动脉早期、实质期、延迟期C.动脉期、肝静脉期、门脉期D.动脉期、肝静脉期、实质期E.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37.早期胃癌是指癌肿尚未侵及A.粘膜层B.肌层C.粘膜下层D.浆膜层E.粘膜下层,且大小不超过5m 38.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改变以下描述哪一项为哪一项错误的A.以星状纤维疤痕组织为核心B.纤维组织分隔呈辐射状,形成分房状构造C.纤维分隔内有血管腔及增生的胆管D.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E.有包膜39.十二指肠溃疡的直接X线征象是A.畸形B.龛影加畸形C.球部激惹征D.放射状粘膜纠集E.龛影40.X线平片确诊小肠梗阻的关键是A.胃扩X B.近端小肠扩X C.远端小肠扩X D.结肠扩X E.结肠呈闭塞状态41.以下有关胰腺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胰腺是腹膜间位器官,分头、颈、体、尾四局部B.胰头最大,被十二指肠降部和横部包绕C.胰腺钩突位于肠系膜上静脉的前方D.胰腺体部位于小网膜的前方E.胰管位于实质内,又分主胰管与副胰管42.肾结石的X线检查,不透光性结石占A.10% B.30% C.50% D.70% E.90%43.关于髓质海绵肾的描述中,以下哪一项为哪一项错误的A.成人髓质海绵肾对XX影响较大B.病变常累及双肾多数锥体和乳头C.由于肾乳头先天性扩大所致D.逆行肾盂造影可以无阳性发现E.可在肾内形成许多数毫米大小的囊腔,便肾髓质呈海绵状44.以下哪一项不是肾上腺髓质病变A.嗜铬细胞瘤B.神经母细胞瘤C.节细胞神经瘤D.醛固酮瘤E.髓样脂肪瘤45.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标准A.小于3mm B.小于5mm C.小于8mm D.小于10mm E.小于15mm46. 桥小脑角区肿瘤多为A.听神经瘤B.髓母细胞瘤C.室管膜瘤D.胆脂瘤E.脑膜瘤47.以下哪一类脑肿瘤常见钙化A.脑内转移瘤B.垂体腺瘤C.室管膜瘤D.血管母细胞瘤E.淋巴瘤48.鼻咽侧位片上正常鼻咽部顶后壁软组织厚度不应超过A.4mm B.5mm C.8mm D.10mm E.15mm49.慢性中耳炎引起颅内感染多累及的部位是A.额叶B.顶叶C.枕叶D.颞叶E.脑干50.肾动脉狭窄经皮穿刺动脉成形术的禁忌证是A.造影发现肾动脉中度狭窄,有临床病症者B.造影发现肾动脉狭窄,无临床病症者C.造影发现肾动脉重度狭窄;有临床病症者D.造影发现副肾动脉重度狭窄,有临床病症者E.系列影像检查发现肾体积逐渐缩小者二、名词解释〔5分/题〕1.介入放射学二、单项选择题〔1分/题〕1.有关X线的特性,以下哪一项为哪一项错误的参考答案:AA.射频作用B.荧光作用C.摄影作用D.电离作用E.穿透性2.以下哪项技术不能减少X线的曝光量标准答案:BA.高千伏技术B.高电流技术C.影像增强技术D.增感屏技术E.快速感光技术3.CR摄影和常规X线摄影相比参考答案CA.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俱佳B.时间分辨力好,空间分辨力缺乏C.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均缺乏D.时间分辨力缺乏,空间分辨力好E.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均一样4.关于CT与X线成像比较,以下哪项是错误的参考答案:DA.CT与X线成像都需要X线管B.X线图像所显示的是二维重叠图像C.CT所显示的是断面解剖图像D.CT的空间分辨力高于X线图像E.CT是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展扫描,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重建图像5.调节窗宽和窗位不会影响CT图像的标准答案:EA.灰度B.比照度C.清晰度D.可观察组织的CT值X围E.各种组织的CT值6.目前常用的普通CT扫描装置,其X线束为标准答案:AA.扇形束B.圆锥束C.圆柱束D.方形束E.矩形束7.CT重叠扫描时标准答案:BA.层距大于层厚B.层距小于层厚C.层距等于层厚D.层距等于零E.层距等于2倍层厚8.检查软组织病变的最正确方法是标准答案:CA.常规X线B.CT C.MRI D.DSA E.核素显像9.以下哪种肿瘤与肿瘤样病变X线平片缺乏明显的反响性硬化环标准答案:D A.动脉瘤样骨囊肿B.骨样骨瘤C.非骨化性纤维瘤D.骨巨细胞瘤E.骨囊肿10.急性骨髓炎X线平片上骨骼改变出现于标准答案:EA.病症出现后立即出现B.病症出现后12小时以后C.病症出现后24小时以后D.病症出现后1周以后E.病症出现后2周以后11.脆骨症需与以下各病进展鉴别诊断,除外哪一种标准答案:CA.软骨发育不全症B.干骺发育不良症C.成骨不全症D.坏血病E.佝偻病12.长管状骨骨折后对位、对线良好,但变短,这最可能发生标准答案:CA.青枝骨折B.螺旋骨折C.嵌顿骨折D.横型骨折E.斜型骨折13.下述骨骼疾患,除哪一种疾病外均可引起腰椎旁软组织肿胀标准答案:C A.腰椎结核B.嗜酸性肉芽种C.强直性脊柱炎D.腰椎肿瘤E.化脓性脊柱炎14.以下关于转移性骨肿瘤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标准答案:CA.成骨性骨转移血清硷性磷酸酶常增高B.溶骨型病灶较广泛可伴软组织块影C.溶骨性骨转移骨体可略增大伴骨膜反响D.脊柱是骨转移好发部位之一E.膝、肘关节以下骨骼极少发生转移15.以下哪种肿瘤最易发生成骨性转移标准答案:CA.肺癌B.乳腺癌C.前列腺癌D.鼻咽癌E.甲状腺癌16.成人的椎体结核和椎体肿瘤在X线片上的主要鉴别点是标准答案:DA.椎体破坏程度B.是否有死骨形成C.椎旁软组织阴影D.椎间隙是否变窄或消失E.是否有钙化17.以下哪一项不是骨折的X线征象标准答案:DA.嵌入性致密增高影B.骨皮质凹陷与隆凸C.骨小梁中断与扭曲D.边缘硬化线形成,密度减低影E.异物致骨缺损,颅缝别离18.外伤性椎间盘突出最常见的突出方向是标准答案:DA.前突B.前侧突C.后突D.后侧突E.前方中央19.根据以下哪一项将脊柱裂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标准答案:DA.染色体遗传类型B.临床上有无神经病症C.X线平片显示脊柱裂与否D.椎管内容物有无疝出E.棘突缺如与否20.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常见发生的部位是标准答案:DA.肱骨和桡骨B.桡骨和尺骨C.髂骨和脊椎D.胫骨和股骨E.股骨和肱骨21.正常支气管隆突处的分叉角度为标准答案:BA.50°~ 80° B.60°~ 85° C.70°~ 90° D.80°~ 95° E.90°~ 100°22.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最常见组织类型为标准答案:BA.腺癌B.鳞癌C.未分化癌D.混合癌E.肺泡细胞癌23.正常成人右下肺动脉主干直径一般为标准答案:CA.≤5mm B.≤10mm C.≤15mm D.≤20mm E.≤25mm24.周围型肺癌的瘤体内部CT表现中,以下哪一项不正确标准答案:DA.鳞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和腺癌可出现"空泡征" B.支气管充气征多见于小肺癌C.可出现癌性空洞,表现为厚壁或厚薄不均,呈结节状D.瘤内的钙化多见于鳞癌和腺癌,多表现为包膜下钙化E.增强扫描后,瘤体可呈均匀性或不均匀性强化25.异物吸入最易进入标准答案:EA.左肺上叶支气管B.左肺下叶支气管C.右肺上叶支气管D.右肺中叶支气管E.右肺下叶支气管26.以下哪一项不是阻塞性肺气肿的X线表现标准答案:EA.肺野透亮度增高B.肋间隙增宽C.横膈低平D.肺血管纹理稀疏E.纵隔影增宽27..以下哪一种肿瘤最多好发于中纵隔标准答案:EA.胸腺瘤B.畸胎瘤C.淋巴管瘤D.神经鞘瘤E.前肠囊肿28.对恶性淋巴瘤的CT表现描述,以下哪一项不正确标准答案:EA.增大的淋巴结呈结节状无构造的软组织块影B.增大的淋巴结多位于气管旁、脊椎旁、腔静脉周围、主动脉和胸骨后C.肿瘤呈边界不清的软组织肿块D.肿瘤内一般无钙化E.因肿瘤血供丰富,故增强明显29.先天性心脏病法乐氏四联症包括标准答案:EA.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狭窄,右心室肥大B.肺动脉扩X,室间隔缺损,主动脉扩X,右心室肥大C.肺动脉狭窄,房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大D.肺动脉扩X,房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左心室肥大E.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大30.以下哪一种疾病不适合作MRI检查标准答案:CA.主动脉夹层B.先天性心脏病C.冠状动脉钙化D.心包积液E.心脏肿瘤31.以下哪一项不是左心房增大的X线征象标准答案:EA.后前位胸片表现为左心缘"四个弓" B.后前位胸片出现左主支气管影抬高C.后前位胸片出现心底部双心房影D.心右缘出现增大的左心房右缘形成的弓影E.左侧位胸片出现食管下段向左前方移位32.胸片上出现肋膈角变钝时,积液量一般约为标准答案:DA.50ml B.100ml C.200ml D.300ml E.500ml33. 正常成人横膈位置一般位于哪个水平?标准答案:CA.第4前肋间隙B.第5前肋间隙C.第6前肋间隙D.第7前肋间隙E.第8前肋间隙34.以下哪种X线征象可作为食管静脉曲X与食管癌的鉴别要点标准答案:DA.充盈缺损B.管腔边缘凹凸不平C.钡剂通过缓慢D.管壁仍见扩X与收缩现象E.纵行粘膜皱襞消失35.临床疑心肝癌需进展影像学方面检查,首选是标准答案:BA.肝动脉造影B.B超C.CT D.MRI E.核素扫描36.肝脏的增强CT三期扫描是指标准答案:EA.动脉前期、动脉期、门脉期B.动脉早期、实质期、延迟期C.动脉期、肝静脉期、门脉期D.动脉期、肝静脉期、实质期E.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37.早期胃癌是指癌肿尚未侵及标准答案:BA.粘膜层B.肌层C.粘膜下层D.浆膜层E.粘膜下层,且大小不超过5m 38.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改变以下描述哪一项为哪一项错误的标准答案:EA.以星状纤维疤痕组织为核心B.纤维组织分隔呈辐射状,形成分房状构造C.纤维分隔内有血管腔及增生的胆管D.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E.有包膜39.十二指肠溃疡的直接X线征象是标准答案:EA.畸形B.龛影加畸形C.球部激惹征D.放射状粘膜纠集E.龛影30.X线平片确诊小肠梗阻的关键是参考答案:EA.胃扩X B.近端小肠扩X C.远端小肠扩X D.结肠扩X E.结肠呈闭塞状态31.以下有关胰腺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标准答案:AA.胰腺是腹膜间位器官,分头、颈、体、尾四局部B.胰头最大,被十二指肠降部和横部包绕C.胰腺钩突位于肠系膜上静脉的前方D.胰腺体部位于小网膜的前方E.胰管位于实质内,又分主胰管与副胰管32.肾结石的X线检查,不透光性结石占标准答案:EA.10% B.30% C.50% D.70% E.90%43.关于髓质海绵肾的描述中,以下哪一项为哪一项错误的标准答案:CA.成人髓质海绵肾对XX影响较大B.病变常累及双肾多数锥体和乳头C.由于肾乳头先天性扩大所致D.逆行肾盂造影可以无阳性发现E.可在肾内形成许多数毫米大小的囊腔,便肾髓质呈海绵状44.以下哪一项不是肾上腺髓质病变参考答案:DA.嗜铬细胞瘤B.神经母细胞瘤C.节细胞神经瘤D.醛固酮瘤E.髓样脂肪瘤45.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标准标准答案:DA.小于3mm B.小于5mm C.小于8mm D.小于10mm E.小于15mm46. 桥小脑角区肿瘤多为标准答案:AA.听神经瘤B.髓母细胞瘤C.室管膜瘤D.胆脂瘤E.脑膜瘤47.以下哪一类脑肿瘤常见钙化标准答案:CA.脑内转移瘤B.垂体腺瘤C.室管膜瘤D.血管母细胞瘤E.淋巴瘤48.鼻咽侧位片上正常鼻咽部顶后壁软组织厚度不应超过标准答案:CA.4mm B.5mm C.8mm D.10mm E.15mm49.慢性中耳炎引起颅内感染多累及的部位是参考答案DA.额叶B.顶叶C.枕叶D.颞叶E.脑干50.肾动脉狭窄经皮穿刺动脉成形术的禁忌证是标准答案:BA.造影发现肾动脉中度狭窄,有临床病症者B.造影发现肾动脉狭窄,无临床病症者C.造影发现肾动脉重度狭窄;有临床病症者D.造影发现副肾动脉重度狭窄,有临床病症者E.系列影像检查发现肾体积逐渐缩小者。
2023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考研书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考研书目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读的教材,另一部分是可选的参考书。
必读的教材:1. 《医学影像学》(第三版),作者:赵江涛,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该教材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基础教材,主要介绍了影像检查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包括放射学、超声学、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等。
适合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影像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
2. 《影像诊断与治疗学》(第二版),作者:徐志伟,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13年。
该教材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影像学检查与鉴别诊断方法,如CT、MRI、DSA等,以及介入性治疗方法,如支架置入、射频消融等。
适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研究生使用,也可供医生和影像学工作者参考。
3. 《医用放射学》(第二版),作者:石海涛,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该教材主要介绍了医用放射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包括放射线生物效应、放射线安全防护、医用放射线设备和图像处理等。
适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
可选的参考书:1. 《放射学教程》(第二版),作者:赵江涛,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该书主要介绍了放射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基础知识、影像鉴别诊断、影像评价、影像导向下的诊断和治疗等。
适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
2. 《磁共振成像技术》(第二版),作者:赵江涛,丁方,出版社:国防医学出版社,2012年。
该书主要介绍了磁共振成像的原理、技术和应用,包括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原理、脑部、胸部、腹部等各个部位的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
适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研究生和影像医师使用。
3. 《医学影像技术:模拟题和解析》(第二版),作者:李占勇,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该书主要包括医学影像学的模拟题和解析,适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研究生和考研学生使用。
医学超声影像学课件一、引言医学超声影像学是医学影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特性,以图像的形式显示人体内部结构,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本课件旨在介绍医学超声影像学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临床应用及其最新进展。
二、基本原理1.超声波的产生与传播超声波是一种频率超过人耳听觉范围(20kHz)的声波。
在医学超声影像学中,超声波的产生通常采用压电晶片,通过逆压电效应将电能转换为声能。
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遵循波动方程,其传播速度受介质密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
2.超声波的反射与衰减当超声波遇到不同声阻抗的组织界面时,会发生反射。
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被探头接收,通过正压电效应转换为电信号。
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散射和吸收的影响,导致其强度逐渐衰减。
3.超声图像的形成超声图像的形成基于脉冲回波原理。
探头发出一系列超声波脉冲,脉冲在组织内传播并遇到界面时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脉冲被探头接收。
根据超声波的传播时间和强度,可以计算出反射界面的位置和性质,从而形成超声图像。
三、技术方法1.超声成像模式(1)A型超声成像:以幅度调制的方式显示超声波的反射强度,适用于检测器官的径线和距离。
(2)B型超声成像:以亮度调制的方式显示超声波的反射强度,适用于观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3)M型超声成像:以时间序列的方式显示超声波的反射强度,适用于观察器官的运动功能。
2.超声成像技术(1)二维超声成像:显示器官的横断面图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2)三维超声成像:显示器官的三维结构,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器官形态。
(3)超声造影成像:利用超声造影剂增强血液等组织的回声信号,提高图像质量。
四、临床应用1.心脏超声: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诊断心脏疾病。
2.腹部超声:检查肝脏、胆囊、胰腺、肾脏等腹部器官,诊断相关疾病。
3.妇科超声:评估子宫、卵巢等生殖器官,诊断妇科疾病。
4.产科超声:监测胎儿生长发育,诊断胎儿畸形。
《医学影像诊断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第三章,主要讲述影像学的基本技术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X射线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成像等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影像学的基本技术及其原理;2. 培养学生对影像学技术的临床应用有深入的理解;3. 提高学生对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像学基本技术的原理及临床应用;难点:各种影像学技术之间的区别和优缺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模型;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临床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引发学生对影像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各种影像学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 演示:播放一些影像学技术的操作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影像学技术的操作过程。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各种影像学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5. 练习:安排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影像学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影像学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以及各种技术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X射线成像的原理。
2. 列举CT、MRI和超声成像的优缺点。
3. 描述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操作过程。
答案:1. X射线成像的原理是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通过人体后形成影像,经过显影处理后,形成X射线片。
2. CT的优点是成像速度快,对软组织分辨率高;缺点是对钙化灶不敏感,有放射线暴露。
MRI的优点是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无放射线暴露;缺点是设备成本高,成像速度慢。
超声成像的优点是无放射线暴露,实时动态成像;缺点是对骨骼和气体不敏感,对深度分辨率有限。
3. CT的操作过程包括:患者准备、CT机准备、扫描参数设置、扫描、图像重建和图像分析等步骤。
第一节超声基础图1-1-1 声波的产生超声波的定义物体的机械性振动在具有质点和弹性的媒介中的传播现象称为波动,而引起人耳听觉器官有声音感觉的波动则称为声波(Sonic wave, sound wave)(图1-1-1)。
人耳的听阈范围,其振动频率为16赫(Hertz;Hz)~20千赫(KHz)。
超过人耳听阈上限的声波,即大于20千赫的称超声波(Ultrasonic wave)简称超声,临床常用的超声频率在2~10 MHz之间。
第一节超声的物理基础一、超声波基本物理量图1-1-2 频率和周期(一)超声波有三个基本物理量,即频率(f),波长(λ),声速(c)。
频率(Frequency)就是在每秒钟内,介质所振动的次数,以f表示,单位为赫(Hz);声速(Speed of sound)指声波在传播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用c表示;波长(Wavelength为完成一次完全振动的时间内所传播的距离,以λ表示(图1-1-2)。
三者的关系是:c=f·λ或λ=c/f,传播超声波的媒介物质叫做介质。
(二)相同频率的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声速不相同。
人体组织可分3类,即:软组织(包括血液、体液),骨与软骨,及含气脏器(如肺、胃肠道)。
软组织平均声速为1547m/s,骨骼声速约为软组织中的2.5倍。
由于不同的软组织中声速有所差异,因此目前医用超声仪一般将软组织声速的平均值定为1541m/s(图1-1-3)。
通过该声速可测量软组织的厚度,公式为:(三)声阻抗(Acoustic impedance)是用来表示介质传播超声波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其数值的大小由介质密度ρ与声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C的乘积所决定,即:Z=ρ·C ,单位为Kg/m2·s。
图1-1-3 不同组织中声速有所差异二、超声波的物理性能(一)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遇到不同声阻抗的分界面且界面厚度远大于波长,会产生反射(Reflection)(图1-1-4)。
人体软组织声阻抗差异很小,只要有1‰的声阻抗差,便可产生反射。
由于人体软组织的声阻抗比空气的声阻抗大得多,超声波在该交界处几乎全部被反射,故超声的进行检查需用耦合剂,同样原因,超声一般不适合于检查肺、骨等与周围软组织声阻抗差别极大的脏器。
超声诊断仪就是利用人体组织对超声波的反射作用,从声反射波中提取医学诊断信息的。
(二)当分界面两边的声速不同时,超声波透入第二种介质后,其传播方向将发生改变即产生折射(Refraction)(图1-1-4)。
声波从一种小声速介质向大声速介质入射时,声波经过这两种介质的界面后出现折射波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入射角超过临界角(90°)时,相应的折射波消失,出现全反射。
我们在进行超声检查时,需要尽可能地将声束垂直于界面,避免入射角过大,否则将会引起反射体的实际位置与显示位置发生错位,甚至出现全反射,从而导致超声无法检查该界面以下的组织器官。
图1-1-4 声波在界面上的反射与折射(三)当障碍物的直径等于或小于λ/2,超声波将绕过该障碍物而继续前进,这种现象称为绕射(Diffraction)(图1-1-5),故超声波波长越短(即频率越高),能发现障碍物越小,也就是说分辨力越好,超声图象也越清晰,不过对组织的穿透力较差。
所以临床上高频探头多应用于儿童和浅表器官的检查。
图1-1-5 声波的绕射(四)超声波在传播中遇到粗糙面或极小的障碍物(或一组小障碍物形式)时,将有一部分能量被散射(Scattering)(图1-1-6)。
红细胞的直径比超声波要小得多,红细胞是一种散射体,声束内红细胞数量越多,背向散射强度就越大。
红细胞的背向散射是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基础。
图1-1-6 声波的散射(五)超声波在介质内的传播过程中,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声波的能量逐渐减少,这一现象称为声波衰减(Acoustic attenuation )。
声波衰减与介质对声波的吸收(Acoustic absorption)、散射以及声束扩散等原因有关,其中吸收是衰减的主要因素。
(六)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 ) 为声源与接收器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导致声波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图1-1-7)。
当声源与接收器作相向运动时,接收器所接收到的声波频率高于声源所发出的频率,如两者的运动方向相反时,则接收频率低于声源所发出的频率,两者的频率差为频移(Frequency shift )。
超声多普勒仪器的超声源和接收器均安装在探头(换能器)中,探头工作时,换能器发出超声波,由运动着的红细胞发出散射回波,再由接收换能器接收此回波。
因此接收换能器所收到的超声回波的频率经过了两次多普勒效应过程,所以收发超声频率之差与血流相对于换能器运动速度的两倍成正比,多普勒频移的表达式为:式中fd 为多普勒频移,f0为入射频率,fR 为反射频率,V 为反射物体运动速度,C 为声速,θ为运动方向与人射波间的夹角。
图1-1-7 多普勒效应 第二节 超声仪器一、 超声诊断仪的基本组成及构造超声诊断仪均由三个组成部分组成:超声换能器(Ultrasonic transducer)部分、基本电路部分和显示部分(图1-2-1)。
(一)超声换能器医用超声换能器是将电能转换成超声能,同时也可将声能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器件,它是超声仪器中的重要部件。
图1-2-1 超声诊断仪的基本组成图1-2-2 正压电效应图1-2-3 逆压电效应1、换能器的构成换能器的核心是晶片,由它完成机械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
当在晶片上加一机械振动时,晶片材料将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正压电效应Piezoelectric effect)(图1-2-2,当在晶片上加一交变电信号,则此材料将产生与交变信号同样频率的电能转变为机械能(逆压电效应Inverse Piezoelectric effect)(图1-2-3)。
产生超声波就是晶体的逆压电效应。
2、换能器的类型与临床应用线阵探头、凸阵探头:这类探头主要用于腹部、妇产、外围血管;机械扇形扫描探头:主要用于心脏(图1-2-4);高频探头:当频率在40~100MHz范围时,称之为高频探头,主要用于皮肤成像,冠状动脉内成像及眼部成像,如:超声生物显微镜。
(二)基本电路(Basic Circuit)超声诊断仪的基本结构大致相同,通常由主控电路、发射电路、高频信号放大电路、视频信号放大和扫描发生器组成。
(三)显示器(Diplayer)从人体反射回来的超声信息最终是从显示器或记录仪上显示的图象中提取的。
常见的显示器是阴极射线管,它由电子枪、偏转系统和荧光屏组成(图1-2-5)。
图1-2-5 显示器的组成二、超声诊断仪的类型(一)A型超声诊断仪在A型超声诊断仪的显示器上,以探头接收到的反射超声脉冲信号的幅度为纵坐标,而以超声脉冲的传播时间为横坐标的一种显示方式(图1-2-6)。
(二)B型超声诊断仪图1-2-6 A型超声诊断仪图1-2-7 B型超声诊断仪在B型超声诊断仪以局部亮度或光强代表回波的幅度的一种显示方式。
在超声诊断仪显示屏上,以声束扫查移动位置(或转动角度)为横坐标,以超声脉冲的传播时间纵坐标,并以回波幅度调制显示器辉度来表示探测结果,可得到探头声束扫查经过的平面内的图像(图1-2-7)。
这种超声诊断仪目前应用最为广泛。
图1-2-6 A型超声图图1-2-7 B型超声切面图(三)M型超声诊断仪M型超声诊断仪也是一种以光点亮度来表示反射声信号强弱的仪器。
它是将沿声束方向各反射点位移随时间变化来显示的一种超声诊断仪(图1-2-8),因此静止目标的显示像是一条水平亮迹,摆动着的目标显像为一正弦曲线,通常将心脏的M型显示图像称为M型超声心动图。
图表1-2-8 M型超声诊断仪(四)频谱多普勒仪在频谱多普勒仪上,探头接收到的多普勒正负频移以信号波在基线的上下(正负)来表示的(图1-2-9),它有连续和脉冲两种形式。
1、连续式多普勒:使用双晶片探头,一个晶片连续地发射脉冲波,返回的声波由另一个晶体片连续地接收(图1-2-10)。
它可测量高速血流,缺点是不能提供距离信息,缺乏空间分辨能力,故不能进行定位诊断。
图1-2-9 频谱多普勒仪正负频移的显示图1-2-10 频谱多普勒仪2、脉冲式多普勒:其探头作为声源发射出一组超声脉冲后,又作为接收器接受反射的回声(图1-2-10)。
它具有距离分辨能力,增加了血流定位探查的准确性,主要缺点是不能测量深部血管的高速血流,高速血流可能错误地显示为低速血流(倒错现象)。
(五)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目前大多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设备由脉冲多普勒系统、自相关器和彩色编码及显示器等主要部分组成。
人体和血流的反射信号经结构分析和血流分析处理后,可在显示屏上显现黑白的实时二维声像图上叠加彩色的实时血流显像。
频移伪彩色编码,该技术是由红、篮、绿三种基本颜色组成(图1-2-11)。
它主要以速度方式显示,速度的方向以红蓝两色的区别来表示,红色的流速代表正向频移,蓝色的流速代表负向频移,两者之间为零线,零线无流速因而不显色。
速度的大小以不同的色调即色泽的亮度来表示,流速越高,色调越高,即色彩越亮;反之,流速越低,色调越低,即色泽越暗。
图1-2-11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技术Array三、超声图像质量(一)灰阶(Gray scale)灰阶是将声信号的幅度调制光点亮度,以一定的灰阶级来表示探测结果的显示方式(图1-2-12),超声诊断仪的断面显示就是灰阶显示,它能反映出富有层次的人体软组织图象,有助于识别病变结构。
显示屏上的最黑到最亮的灰度等级差,取决于声信号的强度。
图1-2-12 超声灰阶显示(二)彩色编码显示(Color code display)虽然灰阶可区分出不同强度的超声信号,但人眼对灰阶的分辨力较差,而对彩色和色调具有相当高的分辨力。
彩色编码就是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声信号的幅度的一种显示方式,它将不同的幅度的回声划分为许多彩色域,用一种颜色表示一定范围的声信号幅度,这样相邻的回波幅度的信号有了明显不同的色彩,加强了对比度,有效地提高了对比分辨力。
(三)分辨力(Resolution)超声检测成像系统的分辨力是指能够分辨有一定间距Array的两个界面(或质点)的能力,通常用可分辨的两个界面间的最小距离来表示。
也可用在单位距离内可分辩的点数来表示,后者是前者的倒数,称为"分辨率"。
简言之,分辨力指超声区别或鉴别人体内某一结构的变化或不同于另一结构的能力。
分辨力又可分为轴向分辨力、横向分辨力和厚度分辨力。
1、轴向分辨力(Axial resolution)指沿超声波声束轴方向上不同深度超声仪可区分的两个点目标的最小距离(图1-2-13),它受超声频率和脉冲长度的影响,超声频率越高,脉冲越窄,分辨力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