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管理评审流程
- 格式:pptx
- 大小:2.46 MB
- 文档页数:23
内部审核程序文件编号: 1 .目的为验证服务管理是否持续符合标准和本公司体系文件的规定,确保体系正常运行,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与客户服务管理体系运行相关的所有工作、场所、部门和岗位。
3 .职责3.1 管理者代表1)批准年度内审计划;2)批准内审实施计划。
3.2 最高管理者1)批准内审报告。
3.3 相关部门1)对内审不合格项进行整改。
4.工作流程4.1 制定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公司每年制定《年度内审计划》,内部审核计划可以按照部门进行审核,也可以按照标准要求的条款进行审核。
可以集中审核,也可以分散审核,原则上根据工作的需要和体系运行情况做出年度审核计划,决定内部审核的频次,但年度计划内的审核应该覆盖服务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
审核计划由管理者代表审批后方可生效。
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时间审核哪些部门4.2 内审的准备4.2.1 计划编制根据年度内审计划的安排,每次内审之前,指定内审组长,由内审组长提名内审组成员并征得部门经理的同意,内审组长编制本次内审的《内审实施计戈IJ》,报部门经理批准后,在内审前一周将《内审实施计划》发至各个相关部门和各位内审员。
4.2.2 《内审实施计划》一般包括1)审核的目的;2)审核的范围;3)审核的依据;4)审核组长和审核组其他成员名单;5)受审核部门及与该部门相关的质量要素;6)审核实施日期和具体日程安排;7)审核报告的完成时间。
4.2.3 内审组成员1)内审组成员必须与被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关系。
2)审核组成员必须经过培训且具有内审员资格。
4.2.4 编制《内审检查表》1)在内审活动实施现场审核之前,内审组长组织内审组成员根据审核任务的分工不同于内审实施前一天完成《内审检查表》的编制工作。
2)内审检查表应简单列出需要检查的对象、需要被审核部门口头回答的问题、需要证实的一些过程、需要提交的记录、需要察看的环境、需要验证的结果等等,可以根据IS020000标准条款开展审核,也可以根据公司内部《IT服务管理手册》相关程序文件开展审核。
1.目的为了进行定期验证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体系运行的充分性、适宜性和运行的有效性,特制订本制度。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活动的实施和管理。
3.职责3.1.质量安全负责人3.1.1.组织策划并批准《内部审核计划表》。
3.1.2.任命审核组组长和审核员,对审核组与受审核单位的相关事宜进行协调和沟通。
3.1.3.批准审核报告。
3.2.审核组组长3.2.1.负责组织编制内审计划,负责体系内部审核报告的编制和内审工作的管理。
3.2.2.合理分配审核任务,指导并协调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
3.2.3.协助质量安全负责人选择审核组的其他成员,确保内部审核员具有与审核任务相适应的能力,包括基本素质和知识技能满足要求,对所审核的产品、过程(活动)及相关标准和法规较熟悉,从而确保内部审核的有效性。
3.3.审核员3.3.1.遵守、传达和阐明审核要求。
3.3.2.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实施现场审核,收集审核证据、开具不符合项、报告审核发现问题。
对发现的问题发出《内审不符合项报告》,对所发出的不符合项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验证。
3.3.3.配合并支持审核组长和其他审核员的工作。
3.4.质量管理部3.4.1.负责制定内审计划报质量安全负责人审批后实施。
3.4.2.负责组织实施内部审核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跟踪检查并督促落实与验证,收集和保存审核过程记录和审核报告。
3.4.3.负责公司内审员的日常管理、考核和培训。
3.5.各部门接受和配合内部审核,负责准备并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审核所需资料,负责对审核中涉及本部门责任的不符合项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确保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4.内容4.1.内部审核的策划4.1.1.质量管理部于每年特定时间编制《年度内审计划表》报质量安全负责人审批后发至各有关单位。
制定的年度审核计划覆盖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的全部产品、过程和区域、场所。
制定审核计划时考虑以下情况,对以下情况和部门状况差、问题多、重要程度高的过程和区域应加大审核力度。
文件制修订记录1.0 目的本程序规定了公司内部审核的基本控制要求,以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策划的要求,是否符合标准及公司规定的要求,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和改进措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持续、有效地运行。
2.0 范围适用于我公司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控制。
3.0 引用文件和标准管理评审程序4.0 职责4.1 最高管理层分管质量体系工作的公司领导负责领导内部审核,批准内部审核实施计划,负责成立审核组,任命审核组长,审批审核报告。
4.2 XXX部XXX部是内部审核资料的归口管理部门。
质量经理负责制定内部审核年度计划(审核方案),组织实施和协调,并监督整改。
4.3 XXX部XXX部负责内部审核员的培训、能力确认和能力维持与改进。
人事协调员负责保持合格内部审核员名单,并按照审核计划的安排向XXX部指派内部审核员,负责内部审核员的管理。
4.4 受审核单位受审核单位第一责任人负责接受审核,并积极配合,协助审核组工作,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见证材料,制定并采取纠正措施,组织进行整改。
4.5 审核组审核组长负责按照内部审核年度方案的要求制定审核实施计划,对审核过程进行控制,收集审核记录,提交审核报告,核查整改证据。
审核组组员负责按审核实施计划的要求实施审核,做好审核记录,开据不符合项报告,并监督、验证整改,收集整改证据,并提交审核组长。
5.0定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采用过程方法,审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以验证GJB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符合性,审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是否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在有效实施,确保体系的有效性。
6.0流程及要求(流程见后页)6.1制定内部审核年度方案每年年初,分管质量体系工作的公司领导组织质量经理、体系工程师和质量工程师根据上年度内部和外部绩效趋势、内部审核结果和管理评审的输出,识别风险和过程的关键程度,确定审核方案的优先级,结合上年度的内部审核要素制定《内部审核年度方案》,明确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内容、频次和节点,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制发。
质量体系内审流程及现场审核技巧内审,是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审核的对象是组织自己的管理体系,验证组织的管理体系是否持续的满足规定的要求并且正在运行。
它为有效的管理评审和纠正、预防措施提供信息,其目的是证实组织的管理体系运行是否有效,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
是对所策划的体系、过程及其运行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的、定期的审核,保证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的过程。
01 .年度内审策划按照内审程序规定,制定年度审核计划,确定内审的实施月份。
内审应覆盖质量管理体系所有过程、部门和场所,每年至少一次。
如下特殊情况时可增加内审频次:a) 当合同要求或客户需要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时;b) 当机构和职能有所重大变更时;c) 发现严重不合格而需要审查时;d) 第三方审核认证或监督审核前;e) 最高管理者提出要求时。
02 .成立内审小组根据内审活动目的、范围、部门、过程及日程安排,最高管理者授权成立内审小组。
内审人员资格条件:a) 内审人员应是所在部门负责人或主要骨干;b) 内审人员应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内审课程培训并考试合格;合格内审员应有符合内审员资格的相关说明文件。
内审组长职责:a) 协商并制定审核活动计划,准备工作文件,布置审核组成员工作;b) 主持审核会议,控制现场审核实施,使审核按计划和要求进行;c) 确认内审员审核发现的不合格项报告。
内审员职责:a) 根据审核要求编制检查表(通常是体系部门制作);b) 按审核计划完成审核任务;c) 将审核发现形成书面资料,编制不合格项报告;d) 协助受审核方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跟踪审核。
03 .编制内审实施计划按照年度内审计划安排的月份,编制内审日程计划,在编制内审实施计划时,编制人应与各内审员及被审核部门负责人确认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如有问题,及时调整计划。
审核实施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a) 内审的目的、范围、起止日期;b) 依据的文件;c) 本次审核的主要内容和时间安排;d) 内审员分工。
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基础知识及流程目录contents132内部审核4管理评审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体系审核概论PART ONE管理体系审核概论什么是审核?◆审核:即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为获得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以确定满足质量管理体系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审核机构合作,共同审核同一个受审核方时,这种情况称为“联合审核”。
1.1过程是否被识别并适当规定;职责是否已经被分配; 程序是否得到实施和保持;在实施所要求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
审核的特点:被审核的质量管理体系必须是正规的。
是一种正式有序的活动(系统性)是一种独立的活动(独立性)是形成文件的过程是一种抽样过程1.2即第一方审核: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
目的:1、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来评价组织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
2、验证组织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满足规定的要求并正在运行;3、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和自我改进的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纠正或预防,使体系不断改进、不断完善;4、在第二、三方审核前作好准备内部审核外部审核包含: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相关方或由其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进行。
目的:1、当有建立合同关系的意向时,对供方进行初步评价。
2、作为制定或调整合格供方的依据之一。
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组织进行,这类组织提供符合要求的认证或注册。
目的:1、决定受审核方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可以注册/认证。
2、提高受审核组织的声誉,增强竞争力。
1.3体系覆盖的所有产品、过程和场所。
申请的产品范围及其涉及的过程和场所。
限制于顾客所购的产品范围、及其所涉及的过程和场所 。
内部审核PART TWO2.1现场审核实施阶段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踪和验证阶段审核策划和准备阶段10审核组长管理者代表审核组长审核组长审核组审核组长审核员质管部门负责部门/人提出内审制定审核计划编制检查表首次会议现场审核末次会议编制审核报告跟踪审核步骤内审的阶段准备阶段P现场审核阶段D总结阶段C 跟踪验证阶段A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流程图2.2审核的策划与准备:•组成审核组•审核范围的确定•文件审查•初访(必要时)•制定审核计划•编制检查表第一阶段审核策划:即一个组织对其内部在一年内应进行的所有审核活动作出安排,审核策划的结果形成文件就是审核方案。
公司内审流程一、内部审核的策划与准备1. 编制年度审核计划一般每年年初,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制年度审核计划,审核方式分为管理体系全过程审核及管理体系要素审核,管理体系全过程审核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制定的年度计划应覆盖管理体系涉及全要素和所有部门。
当出现以下特殊情况时应增加审核频次:a. 管理体系有重大变更或机构和职能发生重大变更时;b. 内部监督员发现某质量要素存在严重不符合项;c. 出现质量事故,或客户对某一环节连续申诉、投诉;d. 认证认可机构安排现场评审或监督评审前;年度审核计划经审批后,组织实施。
2. 审核前准备:①成立内审组:质量负责人依据管理体系审核年度计划的审核内容和审核对象组建内审组,内审组成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且内审员与被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关系。
质量负责人召开内审组组员会议,任命内审组组长和宣读内审员守则,并依据内审年度计划提出本次评审目的、范围内容和要求。
②内审实施计划的制定:内审组长制定内审实施计划,要依据本机构的职能分配表编制各受审核部门的审查内容,由质量负责人审批后实施。
实施计划应在正式审核前一周由内审组长发至各有关部门和人员。
③审核组预备会:内审实施计划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审核组长召开审核组预备会议,研究有关体系文件并应决定是否需要补充文件,明确分工和要求,确保每位内审员都清楚了解审核任务,全部完成审核前的准备工作。
④编制检查表:审核前,内审员应根据分工编制检查表,内审检查表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内审实施的质量,因此在整个内审中至关重要。
内审检查表中审核内容要依据受审部门的职能编制,要突出审核区域的主要职能;采取的审核方式和方法(查、问、听、看)要恰当;审核时需要抽样的数量要合理。
要选择典型关键质量问题作为重点进行编制(如上次审核的有关信息、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客户的反馈、发生过的质量问题等)。
所有内审员的检查表合在一起应覆盖管理体系的全部职能,包括本实验室和客户的一些特殊要求。
“质量年”方案三:质量和环境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计划嘿,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质量年”方案三,也就是质量和环境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计划。
这可是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环境绩效的关键一步哦!咱们就直接进入主题吧。
内审和管理评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内审是检查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和环境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管理评审则是评价质量管理和环境体系运行效果,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咱们就详细说说这个计划的实施步骤。
一、内审计划1.内审范围:全面覆盖企业质量管理和环境体系的所有要素,包括产品设计、生产过程、售后服务等。
3.内审人员:内审员需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确保内审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4.内审流程:(1)内审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制定内审计划,明确内审目的、范围和方法。
(2)内审实施:按照内审计划,对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现场检查,记录发现问题。
(3)内审报告:整理内审记录,形成内审报告,报告需包括问题分析、改进措施和建议。
(4)内审跟进:对内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二、管理评审计划1.管理评审范围:涉及企业质量管理和环境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战略规划、组织结构、资源配置等。
3.管理评审人员:企业高层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关键岗位人员参与。
4.管理评审流程:(1)管理评审准备: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制定管理评审计划。
(2)管理评审实施:召开管理评审会议,对质量管理和环境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3)管理评审报告:整理会议内容,形成管理评审报告,报告需包括体系运行情况、问题分析、改进措施等。
(4)管理评审跟进:对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三、内审和管理评审的融合1.内审和管理评审相结合,形成闭环管理,确保质量管理和环境体系持续改进。
2.内审为管理评审提供数据支持,管理评审为内审提供改进方向。
3.建立内审和管理评审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四、实施注意事项1.提高内审和管理评审的权威性,确保参与者具备相应资质。
企业内审全流程内部审核有时也称为第一方审核,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审核的对象是组织自己的管理体系,验证组织的管理体系是否持续的满足规定的要求并且正在运行。
它为有效的管理评审和纠正、预防措施提供信息,其目的是证实组织的管理体系运行是否有效,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
在许多情况下,尤其在小型组织内,可以由与受审核活动无责任关系的人员进行,以证实独立性。
今天给大家分享如何能快速弄懂内审全流程!01内部审核的策划与准备一、编制年度审核计划每年年初,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制年度审核计划,审核方式分为管理体系全过程审核及管理体系要素审核,管理体系全过程审核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制定的年度计划应覆盖管理体系涉及全要素和所有部门。
当出现以下特殊情况时应增加审核频次:a. 管理体系有重大变更或机构和职能发生重大变更时;b.内部监督员发现某质量要素存在严重不符合项;c.出现质量事故,或客户对某一环节连续申诉、投诉;d.认证认可机构安排现场评审或监督评审前;年度审核计划经审批后,组织实施。
二、审核前准备成立内审组:质量负责人依据管理体系审核年度计划的审核内容和审核对象组建内审组,内审组成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且内审员与被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关系。
质量负责人召开内审组组员会议,任命内审组组长和宣读内审员守则,并依据内审年度计划提出本次评审目的、范围内容和要求。
内审实施计划的制定:内审组长制定内审实施计划,要依据本机构的职能分配表编制各受审核部门的审查内容,由质量负责人审批后实施。
实施计划应在正式审核前一周由内审组长发至各有关部门和人员。
审核组预备会:内审实施计划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审核组长召开审核组预备会议,研究有关体系文件并应决定是否需要补充文件,明确分工和要求,确保每位内审员都清楚了解审核任务,全部完成审核前的准备工作。
编制检查表:审核前,内审员应根据分工编制检查表,内审检查表编制的01自由选购好坏直接影响内审实施的质量,因此在整个内审中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