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维生素或致重金属中毒
- 格式:docx
- 大小:16.68 KB
- 文档页数:7
对人有害的元素组成导语:本文将介绍一些对人有害的元素,这些元素可能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物、环境、产品等方面。
了解这些元素的危害有助于我们保护自己的健康。
一、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是一类具有高密度和高原子质量的金属元素,包括铅、汞、镉等,它们容易积累在生物体内,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例如,长期摄入含铅食物会导致铅中毒,引起神经系统、肾脏和血液等多个器官的损伤。
汞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毒性,易导致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镉可积累在肝脏和肾脏中,长期摄入可引起肝肾功能异常。
二、塑料微粒塑料微粒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常见于塑料制品的生产和废弃物处理过程中。
这些微粒容易进入环境和食物链,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研究表明,摄入塑料微粒可能会导致肠道炎症、肠道菌群失调等问题,并可能与某些慢性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
三、农药残留农药是用于农业生产中控制害虫、病原体和杂草的化学物质。
然而,农药的滥用和不当使用会导致农产品中残留农药超标。
长期摄入农药残留的食物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神经系统损伤、内分泌干扰等。
因此,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应选择有机食品,并注意洗净农产品表面的农药残留。
四、空气污染物空气中存在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害。
例如,细颗粒物(PM2.5)是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可悬浮在空气中并进入呼吸系统,引起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等空气污染物也会对人体的肺部和呼吸系统产生刺激和损害。
五、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无线电、电视、手机等电子设备发出的辐射。
长期暴露在电磁辐射中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睡眠障碍、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
因此,在使用电子设备时,我们应尽量减少接触时间,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
六、化学添加剂食品和日用品中常使用化学添加剂,如防腐剂、增稠剂、食品色素等。
长期摄入过量的化学添加剂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例如,某些人工合成色素被认为与过敏、肿瘤等疾病有关。
任何保健品都不能长期服用.长期服用就会产生药物依赖.长期服用螺旋藻容易重金属中毒保健品适当服用,可以防病治病,盲目补充,摄入过量,不但对身体无益,还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维生素不必天天补充,有需要时再吃;有些保健品与药物同服,很可能干扰药效.维生素的服用要在大夫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E是脂溶性的,服用过量会造成中毒维生素食用过量维生素A:是抵抗皮肤衰老及女性正常妊娠期胎儿必不可少的维生素。
电脑操作员、文字工作者、驾驶员等用眼多的人员应适量多服用维生素A。
但维生素A日需要量只需750ug。
摄入过量会产生过敏、发烧、腹泻、头昏等中毒症状。
维生素B族:可帮助人体更有效地利用营养物质,对皮肤干裂、精力不济有一定帮助。
摄入过量反而会使人昏昏欲睡。
维生素B1可确保神经和肌肉的健康,是保持精神饱满和头脑清醒的良药。
维生素B1日需要量:1.2mg。
维生素C:能保护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身体抵抗力,可防治坏血症,特别是在身心压力大或在体力消耗大如运动时提高人体抵抗力,加强结缔组织功能。
维生素C日需要量:30mg。
摄入过量会导致腹泻,还可能导致继发性草酸代谢障碍,引起肾结石。
维生素D:有强健骨骼等多重功效。
摄入过量会引起心律不齐、血压升高、抽搐、恶心、呕吐,甚至肾功能衰竭。
维生素D日需要量:2.5ug。
维生素E:是心脏循环系统的捍卫者。
维生素E还有抗氧化和延缓衰老,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侵害,可用于抗皱纹和淡化老年斑。
维生素E日需要量:12毫克。
摄入过量会导致恶心、腹泻、腹痛、头昏和青少年早熟。
自购滥服维生素现象严重在不少人的观念中,维生素就像蔬菜水果一样,是健康有益的物品,自己到药店里顺便买些来补充就可以了。
其实不只是春季,一年四季,工作繁忙、饮食无定时的不少白领一族都会经常把维生素带在身边,他们认为服用维生素片比吃水果蔬菜更省事。
而且,名为维生素,多吃一点似乎应该只有好处不会有坏处。
有些热衷减肥的时尚白领甚至中午不吃饭或吃得特别少,以多吃几颗各种类型的维生素来安慰自己,以为这样就能够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延缓衰老、降低胆固醇、减肥、美容、排毒、预防慢性病……但到头来不但精力越来越不济,还出现各种各样令人担忧的病症。
补充维生素C要少吃3类食物等作者: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2年第05期补充维生素C要少吃3类食物维生素C能够提高免疫力,在临床治病及养生保健领域用得很普遍,在服用维生素C 时,为了保证疗效,下列三种食物要少吃:虾类在河虾、海虾、龙虾等甲壳类食物中,含有五价砷化合物,而且浓度很高,这种物质本身没有毒性,对人体无害,但在服用维生素C,特别是剂量较大时,二者可发生化学反应,“五价砷”转化成“三价砷”,“三价砷”就是人们常说的砒霜,可引起中毒,甚至能危及人的生命。
同理,其他贝类水产品也要少吃。
猪肝维生素C如果遇到金属离子,特别是铜离子,就会被氧化破坏。
猪肝是含微量元素铜最丰富的食物,如果二者同食,维生素C会被氧化成为去氢抗坏血酸,失去维生素C的药理作用。
同理,羊肝、牛肝也要少吃。
牛奶维生素C具有一定的酸性和还原性,极易被氧化,牛奶中含有较多具有氧化性的维生素B2,如同时服用,二者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失去药效。
5种能吸异味的好植物建筑材料、家具等散发的化学物质会增加室内空气的毒性。
曾在美国宇航局任职的科学家沃尔佛顿博士表示,室内植物可释放氧气,消除甲醛等有害气体。
美国《健康》杂志推荐了几种易活又能吸除异味的植物。
白鹤芋俗称“一帆风顺”,能净化丙酮、苯、醇类和氨等有毒物质,适合摆放在洗衣机旁,能去除洗涤剂挥发的有害成分。
其花朵漂亮,但需要经常在叶面喷水。
棕榈树可以去除空气中的氨气。
耐寒性强,稍耐阴,而且不容易患病虫害,相对比较容易养活,但是需要经常修剪叶尖。
适于生长在湿润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中。
棕竹因茎细如竹而得名,释放氧气的同时,可以吸收80%以上的多种有害气体,同时还能消除重金属污染。
放在有光的地方,定期浇水即可。
橡皮树橡皮树是去除有害物的“多面手”,对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一定的抗性,还能消除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具有良好的滞尘作用,耐低温,只需浇水充足即可。
常春藤可以吸收由地毯、家具及装修建材散发出的苯、甲醛等有害气体。
重金属的危害及预防重金属是指相对于生命体而言具有毒性的金属元素,如铅、汞、镉、铬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重金属开始积累在环境和生物体中,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从重金属的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详细讨论重金属的问题。
首先,重金属的来源多种多样。
工业活动、燃煤排放、废弃物处理、农业施用农药和化肥等都是重金属进入环境的主要途径。
工业活动中的废水、废气和废固体往往含有重金属物质,如果没有经过适当的处理和排放,在进入环境后就会造成污染。
此外,农业中的化肥和农药中也含有部分重金属成分,过量使用和不当处理都会导致重金属在土壤和水体中积累,进而进入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
重金属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首先,重金属会通过空气、水和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
一些重金属如铅、汞等在体内积累会破坏人体的神经系统,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引起头痛、晕眩、昏迷等症状。
另外,铅和镉等重金属会影响身体的骨骼系统,使骨骼变脆,易骨折。
此外,重金属还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造成损害,引发各种疾病。
为了减少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
首先,工业和农业生产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重金属的排放。
工业废水、废气和废固体要经过适当的处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排放。
农业使用化肥和农药时要量力施用,合理使用肥料和农药,避免过度使用和过量排放。
其次,要加强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定期对空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进行监测,发现超标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对食品进行抽检,确保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在安全范围内。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引导人们正确对待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
总之,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减少其影响。
工业、农业和个人都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重金属的排放和积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健康小常识维C有六大天敌你知道吗
导语:如果我们嘴里有溃疡的时候,总被劝说都补充点含有维生素C 的食物,维C在很多的食物中都普遍存在的,但是它的作用却是非常大的。
不过,大家知
如果我们嘴里有溃疡的时候,总被劝说都补充点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维C在很多的食物中都普遍存在的,但是它的作用却是非常大的。
不过,大家知道吗,维生素C它也是有害怕的东西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维C有哪些天敌吧。
维C有六大天敌
维生素c是我们身体所需的最大的营养素,它有着非常多的作用,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改善体内铁、钙和叶酸的利用等。
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也是很多的,大部分都存在于蔬果以及薯类食物中。
不过,它也是非常的脆弱的,在面对下面几大天敌的时候,更容易流失。
第一个天敌是“水”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的维生素,处于水溶液状态时,更易流失。
比如,清洗蔬菜时,维生素C会从切口随水流失;焯烫蔬菜时,会溶解于水中造成损失等。
为了避免维C的过多损失,建议在烹调蔬菜时先洗后切,切后马上烹调,焯烫时尽量保持蔬菜完整。
第二个天敌是“碱”
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下稳定,而遇到碱特别不稳定,容易被破坏。
说到碱,很多人想到了烹调中人为添加的小苏打,而实际上我们烹调所用的自来水通常也是碱性的。
这些“碱”都会影响到食物中的维生素C。
烹调菜肴时适当加点醋,不但使菜脆嫩好吃,而且可以防止维生素C 遭到破坏,如炒土豆丝和炒豆芽时最好加点醋。
生活常识分享。
不能盲目吃维生素?提醒:这4种维生素过量服用,或会引起中毒维生素是我们身体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营养物质,是维持生理循环和调节身体的重要物质,也是人与动物身体当中必须存在的。
当我们身体当中缺乏维生素时,很容易使各种慢性疾病找上门,比如缺乏维生素a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出现夜盲症或干眼症,如果缺乏维生素B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还会导致皮肤粗糙等等。
如今很多人将维生素当成保健品经常服用,尤其是现在家长越来越关注小孩子的健康问题,所以很多父母会给孩子购买各种各样的保健品,比如维生素,有些小孩子偏食挑食,不爱吃饭,父母就会给他们购买这些保健品来增强抵抗力,让他们长得更高更壮。
然而维生素不管是作为药品还是保健品,都是不可以过量服用的,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引起中毒。
01【案例分析】来自浙江的王小姐,由于是一家外企公司的主管,薪资水平比较高,在平时特别注重保养,今年只有28岁,但是她却每天服用大量的保健品,光维生素片就要吃5颗。
除此之外,她还会服用美白片,葡萄籽,胶原蛋白等等保健品。
看到王小姐每天大把药物往嘴里按,同事担心地问:“吃这么多保健品,你不怕吃坏身体吗?”小王还不屑的说:“维生素可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必需品,吃维生素能增强抵抗力,还能抗癌呢!”当时同事本来想要反驳王小姐,不过看到她一脸骄傲的样子,也就止住了,不想打击她的自尊心。
然而王小姐过了两个星期之后却出现了恶心呕吐肚子痛头痛的现象,去医院做检查之后,医生告诉她就是因为乱吃维生素所导致的。
医生表示维生素虽然可以作为保健品,但是不能随便乱吃,像王小姐这样每天吃5粒,过量服用很容易引起中毒的现象,王小姐这时候才后悔,也自嘲自己的无知。
提醒:这4种维生素过量服用,或会引起中毒维生素A维生素A又名视黄醇,能够影响视神经、皮肤、免疫系统。
如果一次性摄入超剂量的维生素A就会出现急性维生素A中毒,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每日应该按公斤体重1500国际单位服用,否则服用几日就会出现中毒的症状。
1.中毒症状。
磷化铝中毒的主要表现有:轻度中毒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失眠、腹痛、口渴及心动过缓;中度中毒者除以上症状加重外,还会出现嗜睡、抽搐、呼吸困难、心电图显示有缺血改变;重度中毒,如昏迷、抽搐、严重呼吸困难、血压下降、休克、心动过速、气短、肝肿大、肾脏明显受损(如出现血尿、蛋白尿)等。
2.救治措施。
发生磷化铝中毒事故后,轻度中毒患者应立即脱离现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更换被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清洗皮肤,卧床休息;中度及重度中毒者在采取上述处理措施后,应迅速送往就近的医院救治,并至少在医院观察24-48小时。
对缺氧患者,可应用氨茶碱、氟美松、细胞色素C等药物,纠正呼吸困难,对腹痛剧烈的中毒患者,可使用阿托品1毫克,作肌肉注射。
“磷化铝”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磷中毒症状,可对骨骼及牙齿造成损伤,患者会出现贫血、头晕及神经衰弱等症状。
慢性中毒者一经确诊,应脱离原作业,并围绕因慢性中毒而引发的贫血、牙病、失眠等病状作系统的康复治疗,以有效化解患者体内残留的磷化铝毒素。
人体内蓄积的铝过多,会引起铝中毒,使用铝制品必须采取正确操作方法,使铝元素混入食物中的含量控制在最低限度。
①用铝制炊具应避免与其他硬物摩擦,以防铝粉铲落。
炒菜不宜用铝制炊具。
②铝锅使用前略加热,使氧化层破损处再氧化,可减少铝渗出。
③铝制盛器不宜久放调味品和饮料。
④铝锅烧煮食物的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
⑤铝制炊具用完洗净后用火烤干,保持氧化膜完整。
⑥用铝勺、铝铲刮下的食物多含铝屑,不宜食用铜的生理功能铜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与人体的造血功能密切相关一般认为造血功能主要与微量元素铁有关,但在铁参与形成血红蛋白过程中,铜起着关键性作用,即在二价铁转变为三价铁时,必须依赖血浆铜蓝蛋白的氧化作用。
如果体内缺铜,血浆铜蓝蛋白的氧化活性降低,必然导致铁的价位转变发生困难而引起贫血。
临床上也经常可以发现有些缺铁性贫血的病人在单纯补充铁剂时效果并不明显,而加用含铜制剂后,贫血很快得到纠正。
第一章食品的生物性危害第二节食品的化学性危害及天然有毒物质浙江大学陈卫1.2.1什么是食品的化学性危害?食品化学性危害是指有害的化学物质污染食物从而引起的危害。
那么,食品中化学性危害主要有哪些呢?根据食物有毒有害物质的来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天然毒素:比如苦杏仁中的氰苷、发芽马铃薯中的龙葵碱、河豚鱼的河豚毒素等2、农药残留:主要是有机氯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多菌灵杀虫剂等农药使用后的残留3、兽药残留:包括抗生素、磺胺类、呋喃类等药物残留4、重金属:比如镉、铅、汞、砷等元素超标5、滥用食品添加剂:主要是食品添加剂的超量、超范围使用6、食品包装材料、容器与设备的卫生安全性:比如使用未经清洗、消毒的容器或使用化学性质不稳定的材料制作的工具、管道等。
7、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包括各种放射性同位素污染食品原料等造成的危害8、其他污染:主要是一些化合物的污染,包括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族化合物、多氯联苯等上述介绍的各种食品化学性危害,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天然食物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是环境有害物质造成了食品的污染。
1.2.2含天然有毒物质的植物源性食品首先,我们来看看天然食物引起中毒的原因有哪些呢?一般可以将食物中毒的原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误食含有天然毒素的食物比如误食有毒蘑菇2.遗传原因某些人因遗传原因患有先天性疾病,比如苯丙酮尿症(患者无法代谢蛋白质)、乳糖不耐症3.过敏反应一些人对海鲜、花生中的某些蛋白质会产生过敏反应,引起皮肤瘙痒、呕吐等症状,甚至休克;4.食用量过大如连续多日食用荔枝会引起低血糖症状。
在植物源性食品中,有些植物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非营养性天然物质成分,可引起食物中毒。
植物源性食品引起中毒的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本身含有毒物质,容易引起误食比如毒蘑菇。
一般而言,凡色彩鲜艳、形态奇特的野生蘑菇皆不能食用。
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毒蘑菇(白毒伞等)与可食用蘑菇外观极为相似,如果人们误食这些蘑菇,容易引起中毒,严重者可能引起死亡。
有害添加剂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但许多人却对食品添加剂“一窍不通”。
近日,本报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很多食品都添加了“有毒”添加剂,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都是盲听盲,尤其是“买的不会吃”的人更是大有人在,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有很多食品添加了各种添加剂:如调味料,肉类食品添加剂等。
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影响;而且危害是长期的。
因此要谨慎购买和食用“有毒”食品。
而且不少食品中均含有有害添加剂:常见的有防腐剂、增色剂等常用的有食品增白剂、甜味剂等。
添加剂不能吃?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加工有关吗?它们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1、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各种添加剂有一定的保质期,在这个保质期内,没有食用价值。
如果经常食用这类食物,对人体健康很不利。
因为添加剂往往有“保质期”,在这个“保质期”内,可以放心食用。
因为许多添加剂是无毒、无害,只要不超过标准剂量,其安全性完全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然而,有一些食品添加剂就可能在这个“保质期”内被使用。
例如,在制作面包时加入适量的淀粉就可能被微生物污染,可能导致面包发霉变质;在一些饮料中使用防腐剂会加速食品变质;在一些腌制类食品中加入腌制类食品化学成分会导致有害微生物在食品中大量繁殖。
2、有的食品含有防腐剂,但防腐剂吃得越多,出现病症和死亡的风险也越大。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6年发布的《人体健康科学》杂志上,曾发表过一项研究,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动物实验基础上发现,在食用含有强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水果、蔬菜,或含有大量脂肪的肥肉)的同时,摄入防腐剂,可导致人类出现某些症状,如心悸和疲劳等,这些症状就是长期过量食用含有化学防腐剂食物所导致人死亡的潜在原因之一。
对此,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表明:经常食用防腐剂食物也会导致心脏病发作或其他疾病。
这些情况都提示,过量食用有化学防腐剂的食物(如水果中含有的酚类物质)将会增加心脏病的发病风险或死亡风险。
服用维生素C不能过量
许怀珊
【期刊名称】《中国校医》
【年(卷),期】1990(0)4
【摘要】维生系C临床上主要用于防治坏血病、重金属慢性中毒、贫血、过敏性皮肤病等,近年有报道对感冒、高血脂病、抗衰老等有一定作用,故应用渐广泛。
但经临床观察证明,倘长期而又超量服用VC,会产生不良后果,见诸于报道的例证有:1.人体每日口服VC4g—12g,一周后,尿中排出草酸盐的量骤增,促使尿酸盐和胱氨酸沉淀,会导致草酸盐结石或胱氨酸尿症。
2.
【总页数】1页(P53-53)
【关键词】过敏性皮肤病;胱氨酸尿症;尿酸盐;抗衰老;慢性中毒;临床观察;草酸盐;酸尿;肠蠕动;假阳性反应
【作者】许怀珊
【作者单位】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
【相关文献】
1.服用维生素B过量可致肺癌 [J], 无;
2.过量服用维生素有害? [J], 克劳迪娅·沃利斯; 贾明月(翻译)
3.维生素C过量服用会弓发尿频、尿急 [J], 吕若琦
4.维生素C服用过量易引发尿频尿急 [J], 李承鄞
5.过量服用维生素或增加死亡风险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然维生素?安全性不如人工合成,当心重金属中毒
精选针叶樱桃提取、天然深海鱼油提取……记者在市场上发现,一些天然维生素产品是春节保健品市场上的“宠儿”,广告词颇让人心动。
它们的价格比普通的维生素贵出几十甚至上百倍,商家竭力宣称天然维生素产品吸收好、无副作用,令消费者趋之若鹜。
“其实天然维生素与普通维生素的化学结构完全一样。
二者只不过是提取方式不同,导致生产成本不同。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风险管理处副处长严忠屏介绍,食药监部门规定,标注为天然维生素或矿物质保健食品,厂家必须提供证明材料,证明其产品是“以食物可食部分提取”的工艺流程。
天然维生素,就是从食物中提取的维生素;人工合成的维生素,利用人工合成的方法来制造出的具有相同成分的维生素,多作为维生素药物。
由于天然维生素在提取过程中,加入了其他天然成分,有很多提炼的程序,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价格往往比较贵。
记者在市场上看到,有“国药准字”批号的维生素C、B等产品,每瓶仅售数元钱。
但是导购人员告诉记者,这是药品维生素,“是药三分毒”,而作为保健食品的天然维生素吸收更好,没有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
业内人士称,“国药准字”比保健食品的标准更加严格,但是商家却
着力宣传保健食品天然维生素更加健康、安全,误导消费者“只选贵的、不买对的。
”
天然维生素未必就比合成维生素吸收要好,不同种类的维生素,合成的与天然的吸收率会有不同。
例如,对来自于食物中的天然维生素B12,人体的吸收率约为50%,而人工合成的吸收率可达到80%以上;但天然维生素中的维生素E就刚好相反,研究显示,天然维生素E 的吸收率是人工合成的3.5倍,而且能产生更大的生理效应。
而鱼肝油和鱼油因为富含对婴幼儿健康成长有益的维生素A、D,以及对中老年人心血管系统有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一直是天然维生素中的畅销品。
但是,天然的鱼肝油和鱼油产品主要原料是海洋鱼类的内脏。
专家表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使得大量近海甚至部分深海的鱼类受重金属(如汞)的污染。
这些污染物极易积聚在鱼类的内脏之中,使其重金属含量超过了人体安全摄入量上限的数百倍甚至数千倍。
如果在鱼肝油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没有去除这些污染物,消费者长期服用天然鱼肝油,很容易出现重金属中毒的情况。
相反,人工合成的维生素A、D多为单纯的化合物,采用严格的药品制造流程生产,安全性远高于天然的鱼肝油制剂。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的专家称,即使是原料来自于天然食材,也需要用化学方法提取维生素。
从其成品的成分上看,昂贵的
天然维生素与廉价的人工合成维生素没有差别。
只是作为保健品的维生素从口味上、外观上要比药品更适合消费者食用。
专家称,天然维生素纯度不足以治疗维生素缺乏症,化学合成的维生素都是作为药品销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有保障。
如果有维生素缺乏的症状,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有“国药准字”批号的维生素;正常人保持日常正常均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就可摄取充足的维生素,无需额外补充保健品。
如果长期服用保健品、摄入过量的维生素,还容易对身体产生损害。
褪黑素助眠?其实是过量吃激素
春节期间,保健品成为人们馈赠亲友,尤其是看望长辈的首选礼品之一。
尤其是一款号称能够明显改善睡眠的保健品“脑x金”,虽然价格不菲,却深受消费者青睐,被称为过年期间的送礼“神器”。
然而,这款号称有改善睡眠、润肠通便功效的保健食品,其广告宣称的助眠成分其实是褪黑素。
专家指出,失眠的原因非常复杂,仅有极少数患者是由于缺乏褪黑素导致睡眠状况不佳的。
因此很多消费者盲目服用,并无效果。
记者采访了解到,褪黑素是一种原本用于调整时差的激素,近年来却充斥着保健品市场。
不少广告宣传其改善睡眠、抗衰老、降血压血脂、提高免疫、促进记忆且没有任何副作用。
但对绝大多数失眠患者来说,
褪黑素不仅无法改善睡眠,长期大剂量服用还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
业内人士称,近年来不少有助眠功能的保健食品都会添加褪黑素,而褪黑素的生产和使用管理却十分混乱。
目前在市场上能找到的“褪黑素”原料几乎都是化工厂生产的,没有食品卫生许可证,没有药品生产许可证,没有原料药的批文;其次,作为一种激素,应该是有剂量限制的,但是褪黑素现在还没有安全量标准,因此不少厂家滥用、随意添加,有的甚至还是未经药监部门批准的非法添加。
虽然褪黑素产品市场混乱,但是丝毫不影响大众对其的信赖。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实体药店,网络售卖的褪黑素产品更是火爆。
如某电商平台销售第一的美国进口褪黑素片,仅一个月的成交量就达到2538笔,该产品介绍称这是“来自美国的脑白金”,从天然核桃中提取,每片含量约3mg,适用于多种睡眠质量欠佳人群;而另外一款号称原产自加拿大的Jamieson褪黑素,微信上直接宣称其“替代‘安定’无副作用,是不上瘾的保健食品”,含量高达每片10mg。
“褪黑素仅适用于极少睡眠不佳者,而它的副作用一定不比安定类药物少。
”安徽省精神医学研究中心睡眠障碍科主任朱道民医生说。
朱道民在临床上收治了不少服用这类保健品的患者,效果均不理想,有患者甚至连续服用了9个月时间,睡眠质量丝毫没有好转。
专家称,服用褪黑素的不良反应众多,包括皮肤痰痒、皮疹、腹泻、腹痛、嗜睡、头痛等,然而上述不良反应在有关褪黑素保健品说明
书中几乎看不到警示。
这些产品不仅剂量大,如在商店卖的褪黑素一般是3毫克片剂,相当于正常体内水平的10倍之多,而且还误导消费者长期服用,最后产生依赖性。
专家认为,随意长期使用该激素,有可能导致整个内分泌系统紊乱而引发其他疾病。
尤其是孕妇、哺乳妇女、过敏体质、自身免疫疾病、精神、神经疾病、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须慎用或禁用。
抗癌保健品?监管部门查无此物
“买点虫草吧,抗癌!”“买点灵芝吧!抗癌!”记者在合肥市多家大型超市和药房走访时,推销员们都热情兜售各种号称“有抗癌防癌功效”的保健食品,价格均在数百元以上。
某品牌破壁灵芝孢子粉,售价高达288元一盒,而另外一款虫草精,更是要卖到535元。
记者调查了解到,商家抓住了近年来人们对癌症的恐惧心理,纷纷推出各种号称“有防癌抗癌功效”的保健食品,有些保健品甚至打出“抗癌有效率可达90%以上”“能精确杀伤癌细胞、提高免疫水平”“有效缩小肿瘤防止复发和转移”等宣传字眼。
久病难愈的癌症患者,往往把这些保健品当成救命良药。
然而,这些销售异常火爆的产品,真有抗癌防癌功效吗?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我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认可的27种保健功能中,并没有“防癌抗癌”这一项。
早在
1996年、1997年,当时卫生部确实批准了部分可标有“卫健字”的防癌抗癌保健食品。
当年的“卫健字”批号没有使用年限,导致目前还有少量的有“卫健字”批号的抗癌保健品。
但到2000年,这些就被取消了,因此现在根本不可能有所谓新研发出来的抗癌保健品。
药监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05年7月1日,《保健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行,自从那时起审批保健品的准字号都有期限,五年之后必须重新审批。
但是该规定对此前批准过的保健品没有效力,造成了保健品市场上产品良莠不齐。
因此,他们一直在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法律法规,推进保健品“卫准字”批号的清证换证工作。
“如果这些保健品的功效真如宣传一样,早就做成临床药物了。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称,从临床上看,服用这些抗癌保健品的肿瘤病人,与从未服用的患者相比,病情发展状况没有明显差别。
很多人由于化疗痛苦或其他原因,服用一些保健品后确实有一些心理安慰。
“这些保健品不仅不靠谱,还经常有病人服用保健品后就不好好吃药了,造成病情延误或加重。
”多位三甲医院肿瘤科医生告诉记者,由于抗癌药物的副作用较强,一些病人特别是老年人难以忍受痛苦,加上听信广告和推销人员的说辞,花费重金购买大量抗癌保健品服用。
专家提醒,对于癌症这样的重大疾病,患者必须严格遵循医嘱服用抗癌药物,切不可听信广告“忽悠”,用所谓抗癌功效显著的保健品代替药物。
而健康人就更没有必要服用这些保健品了。
特别是一些连健字号都没有的所谓“保健品”,其成分、生产工艺都说不清,甚
至会给人体带来损害。
防癌更主要的是应该合理膳食,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戒烟、不酗酒,少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品等。
康康在线-国内首个移动健康档案管理平台。
随时随地查体检报告,拍照上传和自由录入化验单、检验单和电子病历,图文并茂的体检指标秀,帮你轻松看懂体检报告,个性化的轻健康方案,家庭健康档案管理,让你健康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