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大附中2015_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46.00 KB
- 文档页数:11
福建省福州市五校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
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
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
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
福建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模块考试卷高二数学选修1-2(文科)(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说明: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请将答案填写在答卷纸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案卷第Ⅰ卷 共60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5分,共60分;在给出的A 、B 、C 、D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已知复数z 满足(1)i 1i z -=+,则=z ( ) A .2i -- B .2i -+ C .2i - D .2i +2. 下列三句话按三段论的模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① 2 012能被2整除;②一切偶数都能被2整除;③ 2 012是偶数;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②③① D .③②①3.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最多只有一个内角是钝角”时,应先假设 ( ) A .没有一个内角是钝角 B .有两个内角是钝角 C .有三个内角是钝角 D .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钝角 4.如图,在复平面内,复数12,z z 对应的向量分别是,OA OB ,则12||z z +=( )A .2B .3 C. D.5. 利用独立性检验的方法调查大学生的性别与爱好某项运动是否有关,通过随机询问110名不同的大学生是否爱好某项运动,利用22⨯列联表,由计算可得参照附表,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 A .有99.5%以上的把握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无关”28.806K ≈B .有99.5%以上的把握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有关”C .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5%的前提下,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有关”D .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5%的前提下,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无关” 6.“2<a ”是“对10,R,∀≠∈+≥x x x a x成立”的 ( ) A .充分必要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必要不充分条件 D .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7.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输出的S =57,则判断框内填 ( ) A . 4k > B . k >5 C . k >6 D . k >78.给出下面四个类比结论: ( ) ①实数b a ,,若0=ab ,则0=a 或0=b ;类比向量,a b ,若0a b ⋅=,则0a =或0b = ②实数b a ,,有222()2a b a ab b +=++;类比向量,a b ,有222()2a b a a b b +=+⋅+③向量a ,有22a a =;类比复数z 有22z z =④实数b a ,,有022=+b a ,则0==b a ;类比复数12,z z ,有22120z z +=,则120z z == 其中类比结论正确的命题个数是 ( ) A .0 B .1 C . 2 D . 39.若函数()ln f x x a x =+不是单调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0,+∞ B .(],0-∞ C . (),0-∞ D . ()0,+∞10.已知函数()()21cos ,4f x x x f x '=+是函数()f x 的导函数,则()f x '的图象大致是( )11.定义:分子为1且分母为正整数的分数称为单位分数.我们可以把1分拆为若干个不同的单位分数之和.如:1111236=++,1111124612=+++,1111112561220=++++,依此类推可得:1111111111111126123042567290110132156m n =++++++++++++,其中*,,N ≤∈m n m n ,则n m ,的值分别为 ( )A .20,13==n mB .20,14==n mC . 20,20==n mD . 30,20==n m 12. 设函数)(x f 的导函数为)(x f ',对任意x R ∈都有)()(x f x f '>成立,则 ( ) A .)3(ln 2)2(ln 3f f < B .)3(ln 2)2(ln 3f f = C . )3(ln 2)2(ln 3f f > D . )2(ln 3f 与)3(ln 2f 的大小不确定第Ⅱ卷 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卷的相应位置 13.若复数22(56)(3)i m m m m -++-(m 为实数,i 为虚数单位)是纯虚数,则=m _____. 14.某种产品的广告费支出x 与销售额y 之间有如下对应数据(单位:百万元).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求出y 关于x 的线性回归方程为5.175.6ˆ+=x y ,则表中=t .15.点P 是函数x x x f ln )(2-=上任意一点,则点P 到直线02=--y x 的最小距离为 . 16.数列()21n a n n +=-∈N 排出如图所示的三角形数阵,设2 015位于数阵中第s 行,第t 列,则=+t s .13 5 79 1113 15 17 19 ……………………三、解答题:本大题有6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某城市理论预测2 020年到2 024年人口总数与年份的关系如下表所示(1)请画出上表数据的散点图;(2)请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求出y 关于x 的线性回归方程; (3)据此估计2 025年该城市人口总数。
绝密★启用前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39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镌(juān )刻 粗犷(kuàng ) 量(liàng )体裁衣 卷帙(zhì)浩繁 B .埋(mán )怨 载(zài )体 暴殄(tiǎn )天物 戛(jiá)然而止 C .宝藏(zàng ) 晕(yūn )车 恪(kè)守不渝 擢(zhuó)发难数 D .熨(yùn )帖 熟稔(rěn ) 相形见绌(chù) 徇(xùn )私枉法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俸禄 切蹉 投桃报李 一笑泯恩仇 B .发轫 枢纽 并行不悖 久旱逢甘露 C .花哨 原委 如雷贯耳 时事造英雄 D .调剂 伸张 促不及防 真人不露相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试卷第2页,共10页A .民警针对每名涉案在逃人员的不同情况,因人而异,因情施策,不胜其烦,上门走访,与逃犯家属深入交流思想,打消其心中的顾虑。
B .走进白色十字架造型的大门,透过阳光能欣赏教堂四周描绘基督教故事的彩绘玻璃,登上教堂两侧的钟楼,酒庄内葡萄园宛然在目。
C .为了“一粒种子”的承诺,李登海38载胼手砥足,劳心焦思,用不断的创新成果,用出色的推广能力和业绩,缔造了一个庞大的玉米王国,使我国拥有了解决粮食安全的农业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
D .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都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区)一中期末联考高中二年语文科试卷答案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1.【答案】B;【解析】B项过于绝对,把可能当作必然,应为“使用过度,必然带来高风险”。
2.【答案】B;【解析】B项张冠李戴,“利息负担较重”应为企业方面的风险。
3.【答案】C;【解析】C项强加因果,去杠杆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无因果关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采取应急措施是加杠杆。
二、古诗文阅读(36分)4. 【答案】D;【解析】根据文意,关联词“故”前要断句,语气词“也”后要断句,选择D项。
5.【答案】A;【解析】本文中是传授经学的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
6.【答案】C;【解析】晁父劝阻儿子的目的是担心儿子安危,更是担心祸及晁氏家族。
7. 【答案】(1)(晁错)多次向汉孝文帝上书,经常说起削弱诸侯国势力的事情,以及那些可以更改重定的法令。
(关键词“数”、“时”、“削”各1分,定语后置1分,疏通句意1分)(2)在这个时候,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袁盎等各个大功臣多不喜欢晁错。
(关键词“当”、“是”、“善”、“好”各1分,疏通句意1分)8. 【参考答案】①作者通过江帆、木叶、清天、坼地等景物描绘了江阔天高的秋天景象(2分);②颈联中运用夸张手法,大地好像裂开,有动态感,气势雄浑;③以声衬静,闻木叶之声,反觉得寂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④衬托(反衬),江面开阔,江帆隐没,衬托出诗人的渺小;⑤视听结合,望江帆,闻木叶,渲染了秋天凄清的氛围;⑥借景抒情,表达出作者凄凉的心情。
(4分)(分析写景,画面特点1分,画面内容1分,能够指出其中的两个意象即可;分析表现手法,能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其中每点表现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
)9.【参考答案】①诗人漂泊他乡,独居荆扉,只能与麋鹿为友(1分);②表达了诗人流落西南、亲朋离散(1分)的孤独(1分);③表达了诗人被朝廷弃置(1分)的失意与无奈(1分)。
福建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分值150分,时间120分钟)命题:陈琳审核:张岚一、默写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6分)(1)《蜀道难》中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2)《登高》中由高到低地描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3)《秋兴八首》中的“,”两句写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象.(4)《咏怀古迹》运用拟人、对比手法,借用山水景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是:“ , 。
”(5)《琵琶行》写音乐由“冷涩”到“凝绝”这样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6)贾谊《过秦论》中“,”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来描写陈涉农民军武器的简陋。
(7)《寡人之于国也》通过“ "(诸侯贵族的奢侈浪费行为)与“”(对待下层百姓没有仁慈之行为)对比,强调要施仁政。
(8)《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二、选择题(24分)2.下列词语中,加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敕.造(chì)威吓.(hè)笑靥.(yè)沸.反盈天(fèi)B.忖.度(cǔn)怯.弱(què)盥.沐(ɡuàn)度长絜.大(qì)C.贾.人(ɡǔ)踌蹰.(chú)形骸.(hái)命途多舛.(chuǎn)D.吞噬.(shì)蹂躏.(lìn)慰藉.(jiè)鞭笞.天下(chī)3.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2分)A.义愤填膺扪心自问曲折莹回楹联B.一夫挡关豺狼之心望帝啼鹃崔嵬C.峥嵘岁月面目狰狞开门辑盗湍急D.敷衍塞责气魄宏伟闻名遐迩咨询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地跟着顾A.有购物经验的人都知道,在德国店员很少会亦步亦趋....客,也不会陪着笑脸去主动地推销.,这种现象成为人们的谈资,武侠小B.武侠小说的销量蒸蒸日上....说也因此进入了文学研究者的视野。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谢亚丽 审核人:林维武 A卷(50分) 一、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二、语言基础(24分,每小题4分) 8.下列加点词的拼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棺椁(chún) 揠苗(yà) 葛(chī) 强恕(qiáng) B、皋陶(yáo) 畏葸(xǐ) 数罟(cù) 舞雩(yú) C、蓍草(qí) 恣睢(suī) 禅让(chán) 畎亩(quǎn) D、巡狩(shòu) 省敛(shěng) 卜筮(zhì) 蹙(è)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B、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非其鬼而祭之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D、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大蔽数千牛 10.下列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为己 学者:求学的人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偷:私下里拿走别人的东西 B、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阶:搭梯子 自矜者不长 长:成长 C、义之与比 比:比较、对比 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盈:充满 D、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间:距离、差别 弟子厌观之 厌:满足 11.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②博我以文 ③常于几成而败之 ④刑于寡妻 ⑤礼人不答 ⑥贤者亦乐此乎 ⑦欲洁其身 ⑧浴乎沂,风乎舞雩 ⑨味无味A、①②\⑤⑥⑦\③④⑧⑨B、①②④⑤\⑥⑦\③⑧\⑨C、①\②③⑦\④⑤⑧\⑥⑨D、①⑧\②③\⑦\④⑤\⑥⑨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B、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福建省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梅格与人格为什么梅花能够与人格如此胶合为一体呢?因为梅花的形象特征与某种道德评价的思想价值完全吻合。
首先是梅花的色淡气清。
清淡是对浓艳的否定。
浓艳为俗,清淡超俗、高雅。
而高雅脱俗,是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质索,所标榜的气度。
宋熊禾《涌翠亭梅花》言:“此花不必相香色,凛凛大节何峥嵘!”梅花之神,在峥嵘之“大节”,而不在表面之“香色”。
放翁《梅》诗也说:“逢时决非桃李辈,得道自保冰雪颜。
”颜色的清淡正与高士之“得道”契合了。
其次是梅姿的疏影瘦身。
戴禺说:“精神全向疏中足,标格端于瘦处真。
”梅花之影疏,显露出人的一种雅趣;而梅花之瘦姿,则凸现了人的一种倔强,因而是人格坚贞不屈的象征。
清恽寿平《梅图》说:“古梅如高士,坚贞骨不媚。
”顽劲的树干,横斜不羁的枝条,历经沧桑而铸就的苍皮,是士人那种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决不向压迫他、摧残他的恶劣环境作丝毫妥协的人格力量和斗争精神的象征。
也正因为梅花具有此种不屈的品格,它才冲寒而发。
为了将美好的春天的信息,尽早报告给人间,梅花心甘情愿被雪礼葬,在所不惜:“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为传春消息,不惜雪埋藏。
”这种伟大的人格力量,真可感天地,泣鬼神!再次是梅花的景物陪衬。
梅花色淡,姿瘦,神韵高雅,而配合其环境的是月光、烟影、竹篱、苍松、清水和寒雪,这就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烘托出梅花的“高标逸韵”,收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宋杨无咎《柳梢青》云:“雪月光中,烟溪影里,松竹梢头。
”这就是梅花的陪衬意象群:寒雪、淡月、清流、薄(疏)雾、劲松、瘦竹。
其清一贯,其骨相通。
张道洽《梅花》诗云:“雅淡久无兰作伴,孤高惟有竹为朋。
”梅品之“雅淡”,梅格之“孤高”,惟有虚心、有节、耐寒、清淡的竹是它的友朋,诠释了陪衬的艺术力量。
唐朱庆余《早梅》诗更是将雪、露、松、竹与梅并在一起写,让人们受到最清幽、最高雅的浑融境界的视觉冲击:“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
福建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半期模块测试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试卷(实验班)(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A卷(50分)一、名句默写(14分,每空1分)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潮涨江阔、诗人扬帆东下的情景。
(2)《春望》一诗中杜甫移情于花鸟,以“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表达了思念家人、感时伤怀的复杂情怀。
(3)《渔家傲·秋思》词中道出将士彻夜无眠的感伤之情的词句是:“____,____。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中表现戍边将士骑术精湛,射技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陋室铭》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文章结尾“孔子云:何陋之有”遥相呼应。
这是全文的主旨句,突出作者的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6)诸葛亮《出师表》谈到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自己的不求扬名显贵的人生追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郦道元《三峡》中正面描写山峦高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潮平两岸阔 (2). 风正一帆悬 (3). 感时花溅泪 (4). 恨别鸟惊心(5). 人不寐 (6). 将军白发征夫泪 (7). 马作的卢飞快 (8). 弓如霹雳弦惊 (9). 斯是陋室 (10). 惟吾德馨 (11). 苟全性命于乱世 (12). 不求闻达于诸侯 (13). 重岩叠嶂(14). 隐天蔽日..................二、基础积累(24分,每题3分)2.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赍.(jī)书骁.(xiāo)骑玉玺.(xǐ) 马羸.(yíng)行迟B. 悚.(sǒnɡ)惧拙.笨(zhuō) 街衢.(qú) 卑处一隅.(ǒu)C. 石碣.(jié) 浚.理(jùn) 长锸.(chā) 亭园楼榭.(xiè)D. 谶.(chèn)语圭臬.(niè) 肄.(sì)业把袂.(mèi)相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辨析。
绝密★启用前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39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知津矣 津:渡口B .更也,人皆仰之 更:改变,改正C .多见其不知量也 多:大多D .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间:距离,差别2、下列加点词的此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如会同,端章甫 B .尧舜其犹病诸 C .范增数目项王 D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3、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 ) A .天子能荐人于天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试卷第2页,共10页C .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D .其待我以横逆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合并后的优酷土豆将拥有最多元化的视频内容、最成熟的视频技术平台和最强大的收入转换功能,并将给用户们带来最高质量的视频体验。
B .其实从我心里看来,大学就是一个小型社会。
大学里面有不少社团活动,我们都可以试一试,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交际能力。
C .在莫迪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的12年里,曾多次访华,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并招商引资。
他领导的古吉拉特邦经济增长率创印度各邦之最,被誉为“印度的广东”。
D .据报道,比起平躺或趴着睡,侧着睡对人的大脑更有帮助,因为侧睡有利于大脑进行自我清理,同时也可以减少阿兹罕默症、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经疾病。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结果却是________,到头来圈住的定会是自己。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期末考语 文 试 卷(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高二集备组 审核人蔡理秦 第Ⅰ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反刍思维也有好处李旭在精神科的门诊中,常有一些患者因为学业压力、工作压力等前来咨询。
尽管抑郁症在临床上是需要治疗的疾病,但是如果能够深究一下人们是如何“患上”抑郁症的,我们就能够找到更好的应对方式。
在心理学中,“反刍思维”被认为是一种古老的精神智慧,但也是人们患上抑郁症的根源。
反刍思维一词源于我们日常会观察到的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评卷人班级 姓名一种现象,即一些动物会把吞咽下去的食物返回到嘴里慢慢咀嚼,然后再缓缓咽下,这种反复咀嚼、不断消化和吸收的现象被称为反刍。
反刍思维则是指个体经历考试失败、工作压力大等负性生活事件时或者事情发生后所产生的自发性的重复思考的倾向.进行反刍思维的人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反复地想某一件事情,试图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不断地思考问题的来由、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权衡这些方法直接的利弊,当这种情况越来越失控,思考者就会像陷入泥潭一样,不可自拔,发展成临床上的抑郁症。
通常情况下,反刍思维会加重或延长负性情绪或抑郁症状,特别是当人们将注意力聚焦在自己的负面感受上,使自己孤立起来,不断沉溺于对所烦恼的问题的思索.但近年来的科学研究也发现了反刍思维的另外一面:尽管这种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发展到极端会给个体带来极大的困扰,但是在适度范围内却能够给我们的认知功能带来益处.也许,反刍思维可以帮助患者去洞察这种思维方式在生存中的意义,并且借助这种思维方式的正面力量走出困境。
2012年发表在《老化、神经心理学和认知》杂志的一篇研究就表明,在完成指向未来的时间记忆任务时,如告知实验参与者在第4分钟的时候停下手头的任务,来做另外一件事情,反而是抑郁程度比较高的被试者成绩较好,他们在3分钟到4分钟的这段时间内检查秒表的次数更多,即他们记得在第4分钟的时候要去完成另外一个任务。
福建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半期选修模块测试高二语文选修二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承畴逮治。
大典贬三秩,可法戴罪自赎。
”议上,帝悉从之。
(节选自《明史·杨嗣昌吴姓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 本藉以剿贼/ 文灿悉以资抚 / 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B.文灿既主抚议/ 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 本藉以剿贼/ 文灿悉以资抚 / 帝既不复诘 / 廷臣亦莫言之C.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 本藉以剿贼/ 文灿悉以资抚/ 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D.文灿既主抚议/ 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 本藉以剿贼/ 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 廷臣亦莫言之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进士:元、明、清时,贡士经乡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以成绩高低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只取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若干名,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若干名。
B.国子监博士: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唐代之后,在国子监中分管教学的官员称作国子监博士及助教。
C.父忧:父丧的婉辞。
根据儒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无论此人官居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天起,必须辞官回祖籍,为父守制27个月,这叫丁忧。
丁忧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德礼仪制度。
D.兵部尚书: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相当于现在各国家部委的部长。
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的其中之一,别称为大司马,是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
相当于现在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嗣昌父亲杨鹤,总督陕西时被逮捕,杨嗣昌三次上疏请求代替父亲受死,他父亲得以免除死刑。
B.中原闹饥荒,到处发生暴乱,杨嗣昌请求开采金银铜锡矿,以解散这些流民暴徒。
又六次上疏陈述边防事务,多有所规划、谋议。
C.杨嗣昌因为一些官员剿灭农民军的期限已过,上疏要求让他们承担过错,并毛遂自荐代替他人,皇帝没有答应。
D.杨嗣昌向皇帝上疏建议曹变蛟、左光先跟祖大弼限期平定盗贼,超过期限连同洪承畴一起逮捕法办。
4.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l)嗣昌以部民故,闻于朝,给事中姚思孝驳之,自是与东林郄。
(3分)译文:(2)熊文灿在事三月,承畴七年不效。
论者绳文灿急,而承畴纵寇莫为言。
(4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送韩汝度还关中①[明]何景明华岳②云台万里情,高秋落日眺秦城。
黄河一线通沧海,身在仙人掌上行。
【注】①韩汝度:作者友人。
因上疏指斥时政,被夺官还乡。
关中:古代指陕西一带,也是韩汝度的家乡所在。
②华岳:即华山,古称西岳,北瞰黄河,南临秦岭。
云台:即云台峰,华山北峰。
下文“仙人掌”在华山朝阳峰。
5.同样写黄河、华山之景,本诗与陆游的“三万里河东如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相比,在景物描写的视角上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5分)答:6.作为一首送别诗,本诗是怎样抒情的?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仙”李白在《行路难》中,用“,”两句,抒发了自己的乐观自信、志向远大;《将进酒》中同样表达诗人乐观自信的诗句是“,”。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夸张的笔墨渲染出气势磅礴、瑰奇壮丽的边塞冬景的名句是“,”。
(3)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回归后的感受的句子是“,”。
(4),,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二、传记文本阅读(25分)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屠呦呦与青蒿素沈斌屠呦呦,l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考大学时,屠呦呦选择药物学专业为第一志愿。
她认为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与工具。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
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
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
从此,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开始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工作伊始,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
l956年,全国掀起防治血吸虫病的高潮,她对有效药物半边莲进行了生药学研究;后来,又完成了品种比较复杂的中药银柴胡的生药学研究。
这两项成果被相继收入《中药志》。
屠呦呦虽身患结核等慢性疾病,但仍坚持工作,无论到野外采集标本,还是在室内进行实验研究,她都积极主动地完成。
由于她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l958年,被评为卫生部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1959年,屠呦呦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知识。
在两年半的学习中,她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参加过临床学习。
通过这次学习,屠呦呦深深感受到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她还根据自己的专业,深入药材公司,向老药工学习中药鉴别及炮制技术,并参加北京市的炮制经验总结,从而对药材的品种真伪和道地质量,以及炮制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以后,屠呦呦参加了卫生部下达的中药炮制研究工作,是《中药炮炙经验集成》一书的主要编著者之一。
通过一段时间的生药和炮制研究,屠呦呦体会到,中药研究还必须重视中药内含物质与药效之间的关系,而有效成分的研究又是掌握中药疗效规律的必然途径。
屠呦呦和同志们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先后发明和研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年,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发明奖。
l984年,青蒿素的研制成功被中华医学会等评为“建国35年以来20项重大医药科技成果”之一。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2亿余人患疟疾,百余万人死于疟疾。
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疟疾的防治重新成为世界各国医药界的研究课题。
60年代以来,美、英、法、德等国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始终没有满意的结果。
中国是从1964年重新开始了对抗疟新药研究,至l967年,又组织全国7大省、市全面开展这项工作。
从中草药中寻找抗疟新药一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初步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
就在中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l969年2月,屠呦呦接受了中草药抗疟研究的艰巨任务。
她首先从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地方药志的单、验方入手,还走访当时中医研究院内老中医专家,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整理了一个从2000余方药中选编的以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方药集,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组织鼠疟筛选。
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
她细细琢磨这段记载,觉得里面大有文章。
屠呦呦根据这条线索,改进了提取方法,采用乙醇冷浸法将温度控制在60℃,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使鼠疟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
后来又进行猴疟实验,取得同样满意的效果。
此后,她又进行了深入的药理、毒理研究,为确保用药安全她还亲自试服。
在临床证实青蒿抗疟有效的基础上,屠呦呦等人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进一步分离提纯青蒿有效单体。
这种新型化合物被命名为“青蒿素”,经大量化学工作、衍生物制备结合四大光谱研究,确定为倍半萜类成分。
1977年3月,首次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撰写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发表于《科学通报》(1977年第3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
青蒿素的发现和研制,是人类防治疟疾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继喹啉类抗疟药后的一次重大突破。
l981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由世界卫生组织等主办的国际青蒿素会议上,屠呦呦以首席发言人的身份作《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报告,引起中外代表们的极大兴趣。
由于青蒿素存在抗疟复发率比较高、用药剂量比较大等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完善这一特效药,屠呦呦等人还对其衍生物进行了研究。
他们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历经6年时间,终于又开发成功抗疟疗效比青蒿素高l0倍,而复发率极低、用药剂量小、使用方便的抗疟新药——双氢青蒿素。
同时,对双氢青蒿素的化学、制剂、毒理、药理、药代动力学、生物利用度、质量规格、临床应用等20余项课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1990年3月,双氢青蒿素通过了技术鉴定,专家们普遍认为该药是国际上比较理想的口服抗疟治疗药,将青蒿素结构中的羰基改为羟基,使临床疗效大幅度提高,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双氢青蒿素的研制成功,在抗疟药的研究领域里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屠呦呦并未因此而满足,她十分清楚,新药系列化研究计划正等着她和同志们去实现。
(选自《生物谷》,有改动)(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中医药的神奇疗效让屠呦呦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成为促使她后来去探索中医药奥秘的主要原因。
B.屠呦呦在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所选的专业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她工作后也只从事了生药学的研究。
C.通过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屠呦呦深深感受到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D.屠呦呦经过自己的努力,先后发明和研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获得了“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等大奖。
E.传记前两段主要讲了屠呦呦学习医药学的经历,后面若干段落讲了发明研制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过程,详略得当。
(2)第四段交代疟疾和抗疟药物研制的什么情况?其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概括。
(6分)答:(3)屠呦呦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分析概括。
(6分)答:(4)屠呦呦对青蒿素的研究历程十分复杂艰难,请概括出来,并说说这些给了你什么启示。
(8分)答:三、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25分)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4分)A. 阖.眼(hé)蜷.缩(quán)睥.睨(pì)囿.于(yòu)田塍.(chéng)B. 啃噬.(niè)裨.益(pì)煽.动(shān)鸱.鸟(chī)醇醪.(láo)C. 鳜.鱼(jué)嬗.变(shàn)犷.野(kuàng)揩.油(kāi)剔.除(tì)D. 剽.悍(biāo)府邸.(dǐ)荆杞.(qǐ)凄恻.(cè)心弦.(xuán)10.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4分)A.霪雨缉捕薪晌粗粝饿莩遍地B.摒弃梦呓诏谕缜密钟鼓馔玉C.痈肿缮写褥暑诙谑渌水荡漾D.擎画拮据绢介赧然饥肠漉漉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4分)很多古典诗词,已成为公众的语句,人们往往能脱口而出,掰开揉碎地解释,几乎到了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