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教务处长联席会议在中山大学召开
- 格式:pdf
- 大小:330.56 KB
- 文档页数:1
院史讲解稿泱泱中华,几千年的进程中,孕育了辉煌的医学历史,而湘雅就是其中一颗闪耀的明珠。
湘雅医学教育从1914年开办以来,已经度过了九十八载春秋,这么多年来,通过无数湘雅人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拼搏,造就了湘雅熠熠生辉的品牌,也培养出了张孝谦、汤非凡、李振翩等一大批现代医学宗师,数以千计的知名学者、专家和数以万计的医学人才。
但是,保剑锋从磨砺出,湘雅的发展也是历经了很多挫折的。
接下来,请让我为大家细细道来。
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协和养病时,应湘雅第五届毕业生的请求,为湘雅题写了“学成致用”四个大字,学成是褒奖湘雅学子基础扎实,医学知识丰富,致用则是说湘雅人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
所以,这是孙中山先生对湘雅极大地赞扬。
同时,据考证,这四个字也是孙中山先生一生的绝笔,具有十分珍贵的纪念意义。
这是1963年,在全国医学工作会议上,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了湘雅第三任校长张孝谦教授。
接下来是1956年1月毛主席接见并宴请了湘雅首任校长颜福庆博士。
雅礼医院和护校不为人所知的是,湘雅医院其实比湘雅医学院要早创立。
在19世纪末,现代医学教育开始兴起,中国处在吸收西方文明的萌芽时期,鉴于此,耶鲁大学的部分毕业校友决意到中国兴医办学。
几经酝酿,于1901年2月10日,正式成立了雅礼会。
1903年,以雅礼会为首的10个团体代表议决邀请雅礼会以长沙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重心。
湖南当时有2000多万人口,又位处华中腹地,民风淳朴,便于教化,可影响全国,所以,雅礼会最终选定了长沙,并邀请了当时正在印度孟买行医的胡美博士来华。
1905年夏,年仅29岁的胡美,携妻儿幼子,漂洋过海,来到了长沙,于1906年11月18日,正式开办了湖南省第一所西医医院——雅礼医院。
由于长沙当时十分闭塞,很多民众不接受西医,而雅礼医院的第一个病人甚至是大街上拉来的乞丐。
就像照片上看到的,医院周围围了一圈栅栏,大家可以想象到当时医院的困境。
同时感觉到这些先辈们当时的不易和为了自己理想的坚持与努力。
●专题—不同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浙江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办学的探索与实践赵丽娜1,2,徐凌霄1,韩 魏1,沈思思1,2,李晓明1,俞 方1,刘志红1,罗建红1,徐 骁1,3*(1.浙江大学医学院;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310000)[摘要] 浙江大学于2005年创办了浙大特色的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实行“八年一贯、两段完整”的“4+4”培养模式。
回顾浙江大学八年制14年办学历程,阐述“以多学科背景为基石,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特色,总结人才培养成效,谋划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临床医学八年制;人才培养模式;模块课程体系DOI:10.3969/j.issn.1002-1701.2020.01.001[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1701(2020)01-0001-03 随着科技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国家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医学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
国际多元化医学教育模式冲击着我国传统医学教育,对我国的医学教育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001年,国家卫生部与教育部共同组织制定并颁布了《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了未来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目标,拉开了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大幕。
推行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精英医学人才已成为21世纪高层次大学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1]。
一、浙江大学创办临床医学八年制的时代背景21世纪初,国际主流高等医学教育模式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医学博士(MD)培养模式,定位于本科后教育,招生对象是取得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
学生通过入学考试进入医学院,完成4年的医学课程后即获得MD学位。
MD培养模式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完善的评价体系,也较其他医学教育模式领先[2]。
第二类是医学学士培养模式,以英国、瑞典、新加坡、中国等为代表,从高中或大学预科毕业生中招收医学生,进入医学院完成5~6年医学课程后获得医学学士学位[3]。
科技日报/2012年/12月/12日/第008版专题让科研领域成为阳光下最纯洁的净土——2012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走向深入本报记者刘莉11月30日,2012年“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希致辞,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主持报告会。
首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6000名研究生新生现场聆听了专家报告。
吴孟超、徐匡迪、姚期智三位院士的精彩报告,将2012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推向高潮。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工程院五部委联合举办,主要宣讲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伦理和科学规范。
2011年开始的这项活动,被很多人看做是中国学术界打响的一场“科学道德保卫战”。
2012年,该项活动按照“两个拓展,两个结合”的思路不断走向深入。
据介绍,按照统一部署,今年12月中旬以前,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完成集中宣讲,共举办省级以上集中宣讲43场,86名院士专家作宣讲报告,近6.5万人参加报告会;12月底前各高校将普遍完成一次宣讲教育。
精彩活动:引来各方关注今年4月,我国科技期刊界的一次科学道德规范集中宣讲活动吸引了国际期刊界的目光。
4月20日《科学》报道认为中国的科学道德集中宣讲教育活动是维护科学道德“保卫战”,4月25日,《自然》则以《中国出版机构决心净化学术出版物》为题进行报道,称宣讲活动在惩治学术不端行为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科学》和《自然》报道的活动是2012年科学道德集中宣讲教育系列活动之一。
近些年个别学术不端事件的曝光让我国科技界的学风道德问题广受关注。
本应是道德“高地”的学术界出现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这让很多人认识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科技界思潮已极为紧迫。
2011年,中国科协与教育部共同开展面向研究生新生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宣讲教育工作。
当年,基本实现了对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各省属高校为主的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新生的全覆盖,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中山大学校长办公室
校办〔2009〕6号
关于召开2009年中山大学本科课堂教学
研讨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稳步提高我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学校决定召开2009年中山大学本科课堂教学研讨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时间:2009年3月25日(星期三)14:30―17:45
地点:中山大学南校区怀士堂
与会代表:学校领导(黄达人校长、陈春声副校长、朱孔军副书记)、各院系党委书记、主管教学领导、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教务处和医教处科级以上干部、设备处有关负责人、房地产有关负责人、总务处有关负责人、网络中心有关负责人、宣传部、人事处、新一届中山大学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本科教学督导组成员。
会议议程:
主持人:陈春声副校长
一、教务处处长邓少芝关于本科教学状况报告
二、医教处处长王庭槐关于医学本科教学状况报告
三、文科教学督导组长关于课堂教学情况的报告
四、理科教学督导组长关于课堂教学教学情况的报告
五、医科教学督导组长关于课堂教学教学情况的报告
六、自由讨论
七、黄达人校长讲话
会议重要,请依时出席,并于3月23日下午5点前将出席人员名单报我处。
附件:会议回执
二〇〇九年三月十七日(联系人:张尚武,联系电话:39332221,传真:39332164,E-mail:zhangshw@)
主题词:教育课程教学△通知
中山大学校长办公室2009年3月17日印发—2—
责任校对:张尚武
附件
会议回执
—3—。
中山大学教师编制核定、职位设置与职务聘任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02]35号)和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人发[2000]59号)有关“改革固定用人制度,破除职务终身制和人才单位所有制”等一系列规定精神,学校全面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度。
第三条制订本规程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以加强人才引进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学与学术研究的人才资源、优化学校内部人员结构、提高学术水平和办学效益为核心,进一步理顺人事管理体制,强化竞争激励机制,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为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具有现代大学制度特质的人事制度方面的保障。
第四条本规程适用于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工作的教师。
第五条作为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长期目标,教师的职位将逐步划分为A、B两个系列。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A系列职位。
关于B系列职位的设置和职务聘任的规定,见附件一。
第六条学校设立教师编制核定与职务聘任委员会,指导有关教师编制核定、职位设置和职务聘任的有关工作,决定有关事宜。
教师编制核定与职务聘任委员会由学校党政负责人和各学科教授组成,校长为该委员会当然主任委员。
教师编制核定与职务聘任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一年,可以连任。
委员会建立例会制度,每三个月举行全体会议一次。
学校人事处为该委员会的办事与执行机构。
有关教师编制核定与职务聘任委员会的运作,由该委员会通过之《中山大学教师编制核定与职务聘任委员会议事规则》(见附件二)予以规定。
第七条学院、实体系(以下简称院系)设立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由学校教师编制核定与职务聘任委员会委派,其成员包括院系党政负责人、本院系教授和相关学科专家,任期一年,可以连任。
中山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我校各级学位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及管理学十一个学科门类及各类专业学位授予。
医学门类的个别学科、专业,可根据研究生所学课程内容、研究课题以及原有的基础,授予理学学位。
第三条各类专业学位的实施细则按照各专业学位试行办法或专业学位全国教学(育)指导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遵守我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学校实际制定的规章制度,在本校学习并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门技术水平者,经我校审查同意,均可按本细则规定向我校申请相应的学位。
第二章学位学术水平的要求第五条学士学位的学术水平本科毕业,或通过法定的其他学习途径本科毕业,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一)较好地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第六条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一)掌握有关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三)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第七条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一)掌握有关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二)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三)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学位论文有独到的见解;(四)能运用第一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撰写专业文章及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1.曾任我校法学、社会学教授,后来受毛泽东委托编译被誉为西方的“孙子兵法”——《战争论》的著名哲学家、法学家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家的著名学者是:答:何思敬2.创造了“圕”(图书馆)这个汉字的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是:答:杜定友3. 与中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刘国钧并称“南杜北刘”的中山大学教授是:答:杜定友(杜国庠)4.创办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和心理学研究所,后来被评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的中山大学教授是:答:汪敬熙5. 曾在中山大学物理系任教,身为中国第一代电子学家、水声工程专家和朱自清弟弟的著名学者是:答:朱物华6. 曾任中山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既著有《中国通史》,又著有《世界通史》的著名史学家是:答:周谷城7. 在中山大学任教44年,1952年院系调整后担任数学系主任的著名数学家是:答:胡金昌8. 曾任中山大学医学院院长和中山医学院副院长,建立全国最完整的病理标本库,使中国鼻咽癌研究走在世界前列的著名病理学家和医学教育家是:答:梁伯强9. 解放前担任中山大学师范学院音乐教授,解放后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著名的小提琴家和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开创者是:答:马思聪10. 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谱曲的中山大学音乐教授、著名小提琴家是:答:马思聪11. 1927年在顾颉刚大力举荐下进入中山大学,并为民俗学研究和《民俗》周刊编辑做了大量工作,后来成为我国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大师、现代散文作家的中山大学教授是:答:钟敬文12. 1948年起先后任岭南大学医学院内科主任、中山医学院教务长、内科教研室主任,并被评为一级教授的著名内科专家、医学教育家是:答:陈国祯13. 1924年参与筹备国立广东大学工作并担任教授,后当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并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起草顾问的著名法学家是:答:周鲠生14. 曾任中山大学法学院代理院长、经济系主任,并因支持学生运动遭到国民党特务逮捕,后来参与民革创建工作的中共秘密党员、著名教授是:答:梅龚彬15. 曾任河南大学校长、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主任,既在数学系讲课,又能为中文系学生讲授骈文,被誉为岭南才子,却于抗战胜利后不幸落水遇难的著名学者是:答:黄际遇16. 1949年底,作为理学院院长和著名化学家,率领师生抵制国民党迁校要求,积极开展护校斗争,使大部分仪器、标本和设备得以完整保存、迎来解放的中山大学教授是:答:徐贤恭17. 曾担任广州中央医院(今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在解放前夕毅然拒绝撤往台湾,坚持留在广州并将医院13万美元全部交给解放军的中山医学院一级教授是:答:钟世藩18. 1888年美国人创办的格致书院后来发展成为:答:岭南大学19. 广东公立法科大学的前身是:答:广东课吏馆20. 广东公立农业专业学校的前身是:答:广东农林试验场附设讲习所21. 孙中山以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名义下令创办国立广东大学的时间是:答:1924年2月4日22. 1924年,孙中山先生下令将广东清末建立的几所高等学校合并改为国立广东大学,当时合并的学校不包括:答: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科大学广东农业专门学校)23. 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国民党一大召开的地点是:答: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24. 国立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的时间是:答:1924年11月11日25. 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直至国民革命军北伐期间,国内先后共有几所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答:10所26. 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将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是在哪一年?答:1926年27. 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各地大学一度纷纷改名中山大学,其中的第二中山大学即后来的:答:武汉大学28. 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各地大学一度纷纷改名中山大学,其中的第三中山大学即后来的:答:浙江大学29. 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各地大学一度纷纷改名中山大学,其中的第四中山大学即后来的:答:南京大学30. 中山大学的十字校训是谁题写的?答:孙中山31.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十字校训出自:答:中庸32. 中山大学校徽中的大钟楼现在位于:答:文明路省博物馆内33. 中山大学校徽中间的弧形巧妙形成的是一朵什么花?答:木棉花34. 中山大学校歌的原作词者是谁的?答:邹鲁35. 中山大学校歌的作曲者是谁?答:陈洪36. 中山大学的校庆日是?答:11月12日37. 中山大学校庆日起源于:答:孙中山生日38. 中山大学校名目前采用的是谁的字体?答:孙中山39. 中山医科大学采用的校名是谁题写的?答:邓小平40. 中山大学孙中山纪念馆馆名是由谁题写的?答:宋庆龄41. 1935年5月,教育部核准中山大学成立研究院,标志着中山大学进入了国内仅有的几所研究型大学的行列:答:3所42. 1935年成立的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不包括以下哪个研究所:答:理科研究所(文科研究所教育研究所农科研究所)43. 抗日战争期间,中山大学曾经几度迁徙办学,以下哪个地方不是中山大学当年的办学地点:答:广西桂林(云南澄江广东坪石粤东北部各县及仁化、连县)44.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岭南大学迁到哪个地方办学:答:香港45.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岭南大学再度迁到哪个地方办学:答:广东曲江46. 1942年,中山大学研究院在原来三所基础上新增的一个研究所是:答:医科研究所47. 1947年,为声援全国学生,中山大学学生在广州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革命运动,后来被称为:答:“五卅一”运动48. 中山大学南校区在解放前是哪个大学的校园?答:岭南大学49. 中山大学北校区在解放前主要是哪个医学院的校园?答: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50. 华南植物园的前身是:答: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51. 解放前在广东享有盛誉的“岭南木瓜”产自:答:岭南大学52. 1952年院系调整后,全国唯一的天文学系从中山大学整体调入:答:南京大学53. 1952年院系调整后,中山大学哲学系在系主任朱谦之带领下整体调入:答:北京大学54. 1952年院系调整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在系主任杨成志带领下整体调入:答:中央民族学院55. 1952年院系调整后,中山大学地质学系在系主任陈国达带领下整体调入:答:中南矿冶学院56. 1954年,全国唯一的语言学系从中山大学整体调入:答:北京大学57. 1952年院系调整后,使中山大学文理学院实力得到有力充实的教授主要来自:答:岭南大学58. 岭南大学的第一任华人校长是:答:钟荣光59. 在任内先后增设医学院、农学院、商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的岭南大学校长是:答:钟荣光60. 一生极富传奇色彩,自称“三十年科举沉迷,自知错悔改以来,革过命,无党功;做过官,无政绩;留过学,无文凭。
南京大学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南大鼓楼校区正门南京大学(简称:南大)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现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其前身系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若干阶段,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
目前拥有鼓楼、浦口、仙林三个校区。
学校主页: 中文名: 南京大学外文名:N anjing University 简称: 南大(NJU) 校训: 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 创办时间: 1902年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综合 主管部门: 教育部 学校属性: 211工程,985工程 现任校长: 陈骏 知名校友: 严济慈 陆孝同 吴健雄 沙祖康所属地区: 江苏南京主要院系: 文学院 天文学系 物理学院 大气科学学院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国家重点学科:21个 硕士点: 213个 博士点: 147个院士: 38人 博士后流动站: 28个 实验室: 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定位: 创“世界一流大学” 顾问教授: 方润华目录历史沿革历史概览历史纪事历史地位精神传统校训校歌传统院系设置社团生活培养理念就业情况校区环境选择南大科研成就排名实验室重点学科学校领导现任领导历任领导杰出校友政界教育学术界工商财经界工程与科技界中科院、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小百合创建关闭复建近年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历史沿革历史概览历史纪事历史地位精神传统校训校歌传统院系设置社团生活培养理念就业情况校区环境选择南大科研成就排名实验室重点学科学校领导现任领导历任领导杰出校友政界教育学术界工商财经界工程与科技界中科院、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小百合创建关闭复建近年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展开编辑本段历史沿革南京大学,简称“南大”,地处中国的南京,是源远流长的高等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