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作文批改中人文性的尺度
- 格式:pdf
- 大小:197.95 KB
- 文档页数:2
论“人文关怀”在初中语文作文批改中的实现人文关怀即是对每一个具体的人的关怀。
不管这个人是怎样的人、他来自哪里、家庭地位如何等等,都应该给予应有的人文关怀。
它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享受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充分尊重人、理解人、丰富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建设与全面发展为内在价值尺度。
总之,人文关怀就是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培养人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在作文批改中真正实现“人文关怀”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各种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能让学生体验到人类各种深刻的思想、情感,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心灵和语言一起丰富、成长。
一、初中作文批改中实施“人文关怀”的原则(一)尊重个体的原则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所以在面对学生所写的多元化作文时,给予的评语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写作水平,不同的作文又各有各的特色,批改时应联系学生的写作实际,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优秀的作文,批语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要尖锐而深刻,多用砥砺之语。
有些文章言之无物,批改时要着重引导学生选择能说明中心的材料,使之逐步写得具体。
总之,作文教学中的批语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一定要灵活掌握原则和方法,尊重不同学生,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实现师生互进,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促进发展的原则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人生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之一,教师应该对学生现在的成长与行为负责任,并担当好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
因此,教师在作文批改中,不必对学生的语言、结构、内容等方面作过多的“精批细改”,而应侧重阅读后的感受,发挥评语的引导促进作用,让学生读评语时,不仅能在知识上得到提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也同样能有所收获。
总之,教师在作文批改中,应以人为本,具有长远目标,真正传授给学生知识与方法,促进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初中语文作文批改中实施“人文关怀”的具体方法(一)多类型评语激励法首先,鼓励为主。
让习作评价充满人文关怀摘要:在小学语文作文评价中应刻意加强人文关怀意识,教师可以通过评鉴欣赏的方式,培养学生勇于表达的自信心,并可通过有针对性且形式多样的习作评价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结合作文教学实践,提出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人文关怀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一种认定,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深化,所以其目的也应在于“唤醒和激励”,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应注重习作评价中的人文内涵,使评中含情,评中生情,把真情注入学生心田,把人文精神注入习作评价中,来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拨亮他们希望的火花,品尝成功的喜悦。
一、评鉴欣赏,注重兴趣性《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动笔,应指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他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 写作是一种受情感影响和控制的语言文字表达活动。
小学生的情感丰富、多元、外露,只要稍稍触碰,必将荡起阵阵涟漪。
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绝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效应,应该重视进行“写作情感诱导”,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每次作文,笔者总要花很长时间去点评,选出一些较佳习作,在班上让学生自己念,并张贴在学习园地中。
同时笔者总是细心地去挖掘较差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如一个好的开头、很自然的结尾,一个好的句子,哪怕是一个精彩的词语,都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成功”。
请别吝啬我们的宽容,别停住我们的赞扬。
抓住学生细小的闪光点大夸特夸,在夸奖的时候一定要夸得十分具体,让学生能明白好在何处。
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又对全班的学生做了一次有效的指导。
让作文评语多些人文关怀“外面世界真精彩,同学好无奈,苍白无力常徘徊,灵气文采皆不在。
”可能每一位老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不免会有这样的感概。
的确,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并没有从根本上让学生作文生动起来,从许多孩子的作文中,我们几乎感受不到孩子的灵性与活力,体会不到少年特有的稚气与眼光,看不到敏感的情思和丰富的想象力,读不到鲜活灵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作文中没有孩子,没有灵魂,没有个性和个体,有的是千人一面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有的是急功近利和文字游戏。
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还得从改革现有的学生作文的写法入手。
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给学生下作文评语,则是这一环节的点睛之笔。
然而,传统的作文评语大多公式化、模式化,诸如:中心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层次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等。
这类评语往往可以放在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篇作文中,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价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或问题所在,但严重忽视了培养人、发展人的要求,僵化教条的语言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发扬优点和修正错误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对学生健康的写作心态的引导和高尚人格的培养。
“做人——作文”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作文评语必须改革,朝着“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的方向改革,并以此为契机教育学生边作文边做人。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为学生的作文写评语呢?先学做人,后学作文,文如其人都是对作文做人关系的很好阐述。
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忽视了作文的育人功能。
其实,不管是成人的文章还是学生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他们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的一种流露。
通过情感式的评语,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
例如:有位学生因为偏远的农村,生活较困难,使她在新的城区学校里十分自卑。
有一次在写作文《我》时,她写到:我是一只不起眼的丑小鸭,与城里的同学比起来,自己显得太丢人了,总觉得自己抬不起头来……老师触很大,为了使她能很快自强起来,于是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一只不起眼的丑小鸭,飞进了我的丛林,我怜爱她的自卑和娇弱,我欣赏她的诚实和坦率,我更珍爱并抚慰她洒满露珠的羽翼。
做好作文批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文批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作文进行评定、指导和辅导的一种重要方式,作文批改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习作水平。
做好作文批改对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至关重要。
一、建立规范的批改制度规范的批改制度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基础。
教师应当有明确的批改标准和规范,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及时、认真、详细的批改。
要求教师在作文批改中全面把握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逻辑、文采表达等方面的问题,给予学生具体的批改意见和建议。
要求学生在接受批改后,及时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和改正,从而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
二、注重精细的批改过程作文批改的过程应当注重细致入微,不能草率从事。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认真看待每一篇学生的作文,耐心阅读,细致揣摩,找出作文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并进行详细的批改和评价。
教师在批改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写作风格和个性,鼓励学生在思维方式和表达风格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做到针对性的批改和指导,使学生受益匪浅。
三、注重个性化的批改方法学生的写作水平各不相同,因此在批改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个性化的批改方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
对于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出其作文的亮点和特色,鼓励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拓展。
对于一般学生,要针对其作文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指导,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改正错误,完善作文。
对于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耐心细致地指导,寻找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习作水平。
四、注重激励和引导学生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励和引导学生,树立学生自信心。
教师要积极发现和鼓励学生优秀的作品,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愿意多写、多练,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还要耐心地给学生提出改进建议,指出作文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指导学生如何改进,使学生在批改过程中不断进步。
摭谈作文批改的人文关怀尽管一线的教学工作者在作文教学方面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但笔者认为学生仍旧在“作文厌倦圈”里举步维艰。
关键的问题出在哪儿呢?我觉得在于作文批改这一环节。
这正如我国的教育一样,素质教育的口号震天动地,应试教育的实质却丝毫不改甚至变本加厉。
问题在哪儿?在高考制度。
现在很多教师,在应试作文教学的影响下,已形成了一套作文评语模式,诸如“句子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这种千篇一律的评语,字字句句紧扣“文章”、“文采”,丝毫不关心“人”的情感、意志品质、价值取向。
一、落实人文关怀,是语文新课标的明确要求。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人文性的核心就是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侧重文学熏陶,涉及情意态度、气质性格、意志、思想修养、审美情趣、心理品质等多方面。
因此,在作文批改当中,我们不能只见表面之“文”而不见内里之“人”,否则是与新课标精神相违背的。
二、赞赏真实情感,塑造诚真人格。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与做人》一文中强调指出“作文,就是做人”、“作好文,首先要做好人”,足见作文教学对学生人格培养所起的作用之大。
现在,作文“假、大、空”的现象相当普遍,为了骗取高考的分数,甚至可以编造自己母亲身患绝症的“故事”。
写作文就只知胡编乱造,或寻章摘句、无病呻吟,或套话连篇、千篇一律,学生在作文中完全丢失了“自我”,作文也就丧失了灵魂。
一篇失真的作文,即使文辞华美绝伦,也是一篇“病文”。
作文如做人,做人贵在真诚,作文贵在真实。
三、倡导个性表达,彰显个人魅力。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与众不同,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色彩。
而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它的个性特征也应该是最明显的。
由于生活阅历、思想认识、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应该不同。
作文最忌讳千人一面、众口一词。
作文应张扬个性:思想的个性,情感的个性,体验的个性,语言的个性……现实的状况却是共性十足、人人相似:写记叙文,不是爷爷村口送我远行的动人场面,就是妈妈灯下为我细细缝衣的忧伤情景;写议论文,不是张海迪、爱迪生,就是李白、杜甫,让人烦不胜烦。
作文教学要体现人文关怀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反映了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与低,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作文教学。
现在,我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谈一下我对作文教学的认识。
一、作文教学问题多。
(一)作文模式古板、老套。
1、内容要求古板。
学生为了贴近主题,不是“歌颂赞美”就是揭露批判。
学生不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从而对写作失去兴趣。
2、训练形式呆板。
作文教学围绕大纲,没有让学生表达真心的契机。
3、评改方式老套。
老师辛苦写的评语太格式化,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没有良好的写作环境。
1、作文教学程序不完整。
很多老师不知道怎么样进行作文教学,也没有把作文教学纳入自己研究的对象,可有可无。
2、应试作文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很多学生和老师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达到各环节的要求,却没要能真正体现学生情感的材料。
3、教师教改意识差。
很多教师为了保住成绩总是不能放开手脚,还没有把课改精神很好的领会。
二、新形势下作文也要有新方法。
(一)转变思想是关键。
教师们要转变自己落后的思想,要在作文教学中真正的放开手脚,让学生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阅读教学是帮手阅读是提高语言表达的有效手段,只有读得多了,才能在语言表达和分析理解等方面有所进步。
教材中的作品在各方面都具有典型意义,如果教师在分析作品的时候,能够始终坚持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那么学生会在语文成绩上有很大的进步。
如:学习《苏州园林》,我就抓住了中心句的使用,教给学生用中心句来引领写作内容的方法。
教学小说《故乡》一文,我抓住了人物的描写方法来学习,这样教会了学生怎样用人物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三)知识积累利思维。
你有什么样的知识储备就会写出什么水平的文章,知识积累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能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时时积累,处处积累。
(四)自我学习是手段。
这里所谓的自我学习是指我们要自己学着快速成文,并且从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仔细的批改,这样才能仔细的去推敲词句的运用。
作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作者:王素梅来源:《江西教育·综合版》2008年第06期作文教学,既体现“工具性”的一面,又体现“人文性”的一面。
小学生处于未成年阶段,一切都在被塑造,包括知识与技能、意志和理想、生活态度与价值观……可以说,悟性、灵性、情怀、思想和人格是作文教学由低到高的五个境界,它们构成了作文教学素质发展的五个阶梯,这五个方面的合理构建,正是作文教学以人为本、“人”“文”合璧的要义所在。
一、感悟人生真谛感悟是人对客观世界本身的感受与体悟,是一种情与理的升华。
学生一旦产生感悟,就能在风光旖旎、山峦险峻的地方,看到山势的奇伟,触摸到流水的清凉,嗅到野花的芬芳,尝到山果的酸甜,同时沉淀出人生的“质地”,悟透人生的真谛。
如,竞赛作文《春意融融》,某学生以独特的视角,描述了公共汽车站内外的见闻:陆续到站的汽车、蜂拥的人群、呼唤孩子的母亲和期待妈妈的孩子……然而就在这时,一位断臂的军人正竭力维持秩序,于是站内安静了。
人们排着队有秩序地上车,在车厢内互相谦让座位。
结尾写道:“不知是车里人多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车窗上的冰屑化了,一股股往下淌……”这里,用了喻意式启发联想结尾。
作者把复杂抽象的思想感情寄托在冰屑融化这一细节上,从而使冰屑融化隐含着深刻的寓意:人们内心的“冰屑”——陌生、漠然、隔阂“融化”了,人与人之间变得熟悉而亲近。
作者把这种思想感情寄托在具体可感的细节之中,朦胧模糊而又含蓄隽永,激发人们无尽的思考,达到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
“世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其实,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一山一水、一事一物,都可成为我们感悟的对象。
如果能把这些充满生命智慧的独特感悟表现于作文之中,那么不仅能体现人们的个性与才智,而且能给人以丰富而深邃的哲理美。
二、感受人性之美历史上,无论是孟子的“性善论”,还是荀子的“性恶论”,虽然他们对人之初的“性”的认识相悖,但追求人性真、善、美的目标是一致的。
初中作文评语要注意人文性
初中作文评语在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水平的同时,也需要注重人文性,注重对学生个人特点和情感的关注。
以下是几点注意事项:
1. 尊重学生个性和表达方式:初中生在写作时,有些可能表达不够清晰或者方式比较个性化,这时候评语应该尊重学生的表达方式,尽量不批评他们的个性和习惯,而是建议他们如何更好地呈现自己的思想和意见。
2. 肯定正面积极的作品:有些学生写作时充满正能量,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这时候评语可以适当表扬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认可。
3. 引导批评负面作品:有些学生写作时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逻辑混乱、表达语句不够准确等,这时候评语需要毫不掩饰地指出问题所在,但是需要以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表达,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改进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4. 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初中生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评语应该关注他们的情感和心理状况,尊重他们的情感表达,理解和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认真关注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