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练习四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7
1《老子》四章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1《老子》四章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龙洞山记[元]张养浩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
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
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
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
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
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②及其半。
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
世兵,逃乱者多此焉。
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
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
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磬折③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
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
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
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
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
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
如是,仅里所。
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
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为殆。
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
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
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尝疑许事未必有。
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
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④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⑤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
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
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注】①〔胜国〕前朝。
②〔劣〕仅仅,才。
③〔磬折〕弯腰。
④〔较然〕明显的样子。
⑤〔吊〕悲伤。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3分)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
玠大叹服。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督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
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
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注释】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
②休舍:休息。
③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
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飞事亲至孝事:(2)饰名姝遗之遗:(3)皆铠以习之铠:(4)秋毫无犯犯: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1)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2)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12.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
(3分)答案:9.(4分)(1)伺候(侍奉照顾服侍)(2)赠送(给予馈赠)(3)穿上铠甲(4)侵占(侵犯)10.(2分)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11.(4分)(1)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2)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12.(3分)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岳飞关爱体恤下属、百姓;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岳家军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答出三点即可)参考译文:岳飞伺候父母极为孝顺,家里没有侍女(自己亲自伺候父母)。
文言文练习(四)1、拷打羊皮定案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任息树阴下。
少时,将行,二人争一羊皮,各言藉背(垫肩)之物。
久未果,遂讼于官。
时雍州刺史李慧,谓其郡下,曰:“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
慧遣争者出,慧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1、解说以下加点字。
遂讼于官()群下咸无答者()..慧遣争者出()以杖击之()..2、以下各句加点的词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人有负盐负薪者负:背B. 同释重任息树阴下释:解说C. 遂讼于官讼:起诉D. 慧令人置羊皮席上置:放在3、翻译句子: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
”2、杨靖与猴弈西蕃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因得其巧。
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隐)去,猴即下树与人弈,遍国中莫能胜。
国人奇之,献于朝。
上诏(皇帝下的文书)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敌。
或言杨靖善弈,时杨靖以事系于狱,诏释出之。
靖请以盘盛桃,置于猴前,猴心牵于桃,没心弈,遂败。
1、解说以下加点字。
日窥其运子之法()杨靖善弈()..时杨靖以事系于狱()置于猴前()..2、以下各句加点的词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日窥其运子之法窥:偷看。
B. 因得其巧巧:技巧。
C. 或言杨靖善弈或:有时。
D. 以事系于狱系:拘囚,关押。
3、翻译句子:猴即下树与人弈,遍国中莫能胜。
国人奇之,献于朝。
4、“上诏征能弈者与之较”中的“上”指5、理解:猴子的失败,能够用一个成语来归纳:3、原谷谏父原谷有祖 ,年迈 ,谷父亲母亲厌憎,欲捐之。
谷年十有五,谏(劝说)父曰:“祖育儿生女,节俭终生,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手推的小车),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不吉利)具?”谷曰:“改日父亲母亲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1、解说以下加点字。
谷年十有五()改日父亲母亲老()...是以收之()乃载祖归养()...2、翻译句子: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课外文言文练习与阅读41西番①有二仙,弈②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因得其巧。
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去,猴即与人弈,遍国中莫之胜。
国人奇之,献于朝。
上诏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敌。
或言杨靖善弈,时杨靖以事系于狱,诏释出之。
靖请以盘贮桃,置于猴前,猴心牵于桃,无心弈,遂败。
【注】①西番:古代地名。
②弈:下棋。
1.解释加点字词(4分)(1)仙者遁去.()(2)或.言杨靖善弈()2.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3分)国人奇之,献于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猴遂败”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砚眼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
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
既还邸,使仆往,以一金易归。
仆持砚归,公讶其不类。
门人坚称其是。
公曰:“前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
”公大惋惜。
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①眼也。
【注】①鸲鹆:鸟名,俗称“八哥”1.解释加点词语(4分)(1)以一金易.归()(2)路值.石工()2.翻译文中画线句(3分)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门人把砚拿回来了,“公讶其不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文中门人的所作所为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伊犁凿井伊犁①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
一佐领②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③汲水须修绠④耳。
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⑤不谬也。
1.信将兵【原文】上①尝从容②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③。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选自《史记·侯列传》)【注释】①上:指邦。
②从容:不慌不忙,此处指随意。
③差:等级,此处指高低。
2.南辕北辙【原文】王欲攻,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①,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
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②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③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矣。
”今王动④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以广地尊名⑤。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⑥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衣焦不申:申,通“伸”。
衣服皱巴巴的不平直。
②用:资金,盘费。
③御者:驾车的。
④动:每每,常常;下文“举”与此同义。
⑤广地尊名:使地盘扩大,使威望抬高。
⑥王:称王。
名词作动词用。
3.陆贾说汉高祖【原文】陆生①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②骂之曰:“乃公③居马上而得之,安事④《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⑤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乡使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⑥,陛下安得而有之⑦!”高帝不怿⑧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⑨为我著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⑩,凡著十二篇。
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注释】①陆生:陆贾。
②高帝:汉高祖邦。
③乃公:你老子。
这是邦高傲的自称。
④安事:哪用得着。
⑤逆取而以顺守:用武力夺取天下而后用仁义治理天下。
⑥法先圣:效法古代的圣贤君主。
《种树郭橐驼传》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节选)7.下面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寿,长寿,活得长B.不抑耗其实而已实,果实C.根拳而土易拳:拳曲、伸展不开D.则又爱之太恩恩:恩情8.郭橐驼种树和其他人相比,最根本的不同在于()A.郭橐驼“本舒”,“土故”;其他人“根拳而土易”。
B.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其他人“虽曰爱之、忧之,其实害之、仇之”。
C.郭橐驼“培平”,“筑密”,其他人培土“若不过焉则不及”。
D.郭橐驼“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他人“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答案:7.D8.B【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爱之太恩”意思是“爱它太情深”。
所以“恩”,有情义。
这里可引申为“深”的意思。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能力。
郭橐驼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
他植者则不然,他们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他们“莫能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标不学本。
他植者不明此理,思想上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
六年级文言文练习题(一)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
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
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
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
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G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
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
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2.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
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
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
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
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
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
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
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例(1)妇抚儿乳。
孚L,本义是“奶”,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喂奶”。
文言文虚词积累和课外短篇练习(四)一. 虚词5.【其】(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第三人称代词。
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他的。
)②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他的。
)③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
(《勾践灭吴》,她的。
)2.第三人称代词。
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
(《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壁"作宾语。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其闻道"作主语。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赤壁之战》, "我的")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 "我(自己)")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你")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
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赤壁之战》)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④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愚溪诗序》)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文言文复习练习(必修四)第二单元复习题一、本单元基础知识梳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翠幕.( )堤.沙( ) 天堑.( )珠玑.( ) 应.笑我( )罗绮.( ) 叠巘.( ) 钓叟.( ) 凝噎.( ) 一蓑.烟雨()故垒.( ) 纶.巾( ) 樯.橹( ) 还酹.( ) 遥岑.远目()料峭.()吟啸..()萧瑟.()玉簪.()脍.炙人口()鲈.鱼()揾.()薄.雾()舞榭.歌台()封狼居胥.()纱橱.()憔悴..()暮霭.( ) 经.年( ) 参.( )差.( )2、文学常识:(1)《望海潮》《雨霖铃》的作者是()词人()。
(2)《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的作者是()词人()。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古亭》的作者是()词人()。
(4)《醉花阴》《声声慢》的作者是()词人()。
3、默写重点归纳。
《赤壁怀古》(1)大江东去, , 。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4)故国神游,,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定风)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休说鲈鱼堪脍,,?(6)求田问舍,,。
(7),,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永遇乐》(1)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2),,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
(3)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3)东篱把酒黄昏后,。
(4)莫道不销魂,,。
《声声慢》(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2)雁过也,正伤心,。
(3)满地黄花堆积,,如今有谁堪摘?(4)梧桐更兼细雨,,。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补充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珠玑婉约烟柳画桥良霄晓风残月B.骤雨羌管繁花似锦樯橹金戈铁马C.苍陌吴钩千里清秋嬴取斜阳草树D.梧桐憔悴暗香盈袖消魂凄凄惨惨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斟酌.(zhuó)袅.(niǎo)娜屋椽.(chuán)羽扇纶.(ɡuān)巾B.游说.(shuō)倩.(qiàn)影佳肴.( yáo)清沁.( xīn)肺腑C.浸渍.( zì)酣.(hān)畅岑.(cén)寂殒.( yǔn)身不恤D.峥嵘.(rónɡ)榫.(sǔn)头国粹.( cuì)咬文嚼.(jiáo)字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点缀克隆叱咤风云安然无恙B.酝酿炒作冰雪消融家喻户晓C.斑斓蜷缩兴高采烈锦上添花D.寥廓和霭礼上往来急不暇择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
赵简子元日放生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
简子大悦,厚赏之。
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
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
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
”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
②正月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
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文言知识】词类的活用。
上文“君如欲生之”中的“生”,为动词,解释为“活命”,但若把整个句子理解为“您如果想活命它们”就不通了,因为“生”在这句话中要作“使动词”用,即“使……生(活命)”,句意为“您如果想使它们活命”就正确了。
又如“人欲死之”,应理解为“人们想要使他死。
”这是词类的一种活用方法。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以②竞③然2、翻译:①示有恩也②恩过不相补矣3、理解:“死者众矣”前省略了主语4、上文有“不若禁民勿捕”,其中“禁”解释为“禁止”,那么成语“弱不禁风”中“禁”解释为什么呢?邓攸弃儿保侄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
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
邓攸挈妻子亡。
食尽,贼又迫,谓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
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
”妻涕如雨。
攸慰之曰:“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
”妻从之。
【注释】:①胡人:匈奴人。
②京师:京城。
③挈:带着。
④毋:不要。
【文言知识】“涕”及其他。
“涕”现代汉语作“鼻涕”解释,而在文言中指“泪”,而“鼻涕”在文言中则用“泗”表示。
上文“妻涕如雨”,意为妻子的眼泪像雨一样掉下。
这就是古今词义的不同。
又,上文“怀遗民走”中的“走”,不是慢步而行,而是“奔”,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
成语“走马看花”中的“走”,是指“奔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那花当然看不清楚李,所以它用来形容大略地观察一下。
又,上文说到“挈妻子亡”,其中“妻子”是指“妻”与“子”。
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的一例。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惟②值③迫④但⑤担⑥莫若⑦从2、翻译:①怀遗民走②吾辈尚壮3、比较:上文有三个“亡”,依次分别解释为:①②③张之万之马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
文言文阅读(四)先妣事略归有光先妣周孺人①,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
年十六来归。
逾年生女淑静。
淑静者,大姊也。
期而生有光。
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
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
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
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
”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
”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
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
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
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
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
世居吴家桥②,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
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直,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
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
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
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
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
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
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
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
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
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
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注】①孺人: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
②吴家桥:作者外祖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十六来归来归:出嫁,嫁过来 B.室靡弃物靡:没有C.每至夜分夜分:半夜 D.遇僮奴遇:遇到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二子肖母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B.抚爱之,益念孺人先妣抚之甚厚C.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十六年而有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
”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
B.“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从侧面道出了母亲的为人宽厚。
C.“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
”这一笔道出了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
D.“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中“馀则茫然矣”道出了自己当时因年幼,对母亲事迹记忆不多,所以感情也有点模糊。
7.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
(5分)(2)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杜暹,濮阳人也。
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以孝闻。
初举明经,补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之。
时州僚别者,见而叹曰:“昔清吏受一大钱,复何异也!”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寻而孚迁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开元四年,迁监察御史,仍往碛西覆屯。
会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叶,更相执奏,诏暹按其事实。
时暹已回至凉州,承诏复往碛西,因入突骑施,以究虔瓘等犯状。
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
左右曰:“公远使绝域,不可先蕃人情。
”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
蕃人大惊,度碛追之,不及而止。
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
十二年,安西都扩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明年,于阗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蕃国图为叛乱,暹密知其谋,发兵捕而斩之,并诛其党与五十余人,更立君长,于阗遂安。
暹在安西四年,绥抚将士,不惮勤苦,甚得夷夏之心。
二十年,为户部尚书。
上行幸东都,诏暹为京留守。
暹因抽当番卫士,缮修三宫,增峻城隍,躬自巡检,未尝休懈。
上闻而嘉之曰:“卿素以清直,兼之勤干。
自委居守,每事多能,政肃官僚,惠及黎庶。
慰朕怀也。
”二十八年,病卒,谥曰“贞孝”。
暹在家孝友,爱抚异母弟昱甚厚。
常以公清勤俭为己任,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终其身。
及卒,上甚悼惜之,遣中使就家视其丧事,内出绢三百匹以赐之。
尚书省及故吏赙赠者,其子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不受。
(《旧唐书·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诏暹按其事实按:依照。
B.蕃人赍金以遗赍:送物给人。
C.暹累迁给事中累:多次。
D.卿素以清直,兼之勤干素:向来,一向。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杜暹“清直”的一组是(3分)()①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②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③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④躬自巡检,未尝休懈⑤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终其身⑥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不受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暹孝顺友爱。
自高祖到杜暹,五代同居,他在家里不仅特别恭敬谨慎地侍奉继母,而且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在任给事中时,还因继母去世而辞去官职,回家守丧。
B.杜暹为官清廉。
在他进入突骑施营帐查究蕃人与郭虔瓘等人的冲突时,不得已接受了蕃人赠送的黄金,但他把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蕃境以后,才传书让蕃人去收取。
C.杜暹行事果敢有方。
在他出使碛西期间,于阗王尉迟跳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其党羽,重新选任君长,使于阗得以安定。
D.杜暹勤干多能。
他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深得蕃汉人民拥戴;皇上巡幸东都,作为京城留守的杜暹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受到了皇上的称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分)(1)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2)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兖州刺史、阿阳侯。
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
叔略时在髫龀①,遂被腐刑,给使殿省。
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
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周太祖见而器之,引臵左右。
寻授都督,袭爵为侯。
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
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信之,兼督内外。
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
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
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
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
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
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功未就而帝崩。
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
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
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
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
在州数年,甚有声誉。
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
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
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
”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
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
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
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
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
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
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隋书〃循吏》)[注]①髫龀(tiáo chèn),儿童时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遂被.腐刑,给使殿省遭受B.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授予官职C.邺都俗薄,号曰难化.造化D.高颗、杨素亦礼.遇之用礼节来……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的一组是()(3分)①身长九尺,志气不凡②叔略部率精悦,每战身先士卒③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④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⑤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⑥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A.②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樊叔略在孩童时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
C.樊叔略为官清明果决,奉命营建宫殿,规划设计都出于他的精巧构思,因而百姓称赞他智慧无穷,品行端正。
D.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入思考,所以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
7.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10分)①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
(5分)②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5分)参考答案一)、4.D (D项中的“遇”应解释为“对待”。
)5.B(B项中的“之”都是代词,她。
A项中的“以”,前一句,介词,因为;后一句,介词,凭,根据。
C项中的“则”都是连词,前一句表承接,就;后一句表转折,可是,却。
D项中的“而”都是连词,前一句表承接,不译;后一句表递进,而且。
) 6.D(D项中“记忆不多”,但不是使作者感情模糊。
)7.⑴于是她常常皱着眉头(愁眉不展)看着几个女佣说:“我因为这么多孩子苦死了。
”⑵(先母)对待佣人有恩惠,(佣仆)虽然被责打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
(3分)译文:先母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
十六岁嫁到我家。
第二年,生下女儿淑静。
淑静,就是我的大姊。
过一年,生下我,又一年生下一男一女,一个生下就死了,另一个也只活了一年。
又过了一年,生下有尚,怀孕十二个月。
第二年生淑顺,过一年生有功。
有功生下以后,先母哺养他比前几个儿女更费力。
于是她常常皱着眉头对几个女佣说:“孩子这样多,我真苦死了。
”有一个老婆子用一杯水盛着两个田螺送上来,说:“把这杯水喝了,以后就不会常怀孕了。
”先母举起杯,把水一气喝完,从此失声变哑,不能说话。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病故。
儿女都还小,看见家里大人哭,也跟着哭,但是还以为娘是睡着了。
真是伤心啊!接着,家里请来画工为先母画遗像,把两个孩子带到画工眼前,对他说:“遗像鼻子以上照有光画,鼻子以下照淑静画。
”因为这两个孩子面容象母亲。
先母名桂。
外曾祖父名明;外祖父名行,是太学生;外祖母姓何。
外祖父世世辈辈住吴家桥。
吴家桥在昆山县城东南,离城三十里,经过千墩浦,到南直桥,沿着小河往东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