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公司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20
企业经济管理作业之福特汽车公司案例分析福特汽车公司案例分析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Company,NYSE:F)是一间生产汽车的跨国企业,于美国密歇根州迪尔伯恩(现公司总部所在地)由亨利〃福特所创立,在1903年公司化。
在其20世纪如日中天的时候,福特、通用与克莱斯勒被认为是底特律的三大汽车生产商。
这三家公司统治着美国汽车市场。
福特汽车的商标是来自创办人亨利福特常用的签名字体。
福特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Company,NYSE:F)是一间生产汽车的跨国企业,于美国密歇根州迪尔伯恩(现公司总部所在地)由亨利〃福特所创立,在1903年公司化。
在其20世纪如日中天的时候,福特、通用与克莱斯勒被认为是底特律的三大汽车生产商。
这三家公司统治着美国汽车市场。
福特汽车的商标是来自创办人亨利福特常用的签名字体。
福特汽车在美国汽车市场连续75年保持销售量第二名,仅次于通用汽车,2007年才因油价高涨大型SUV休旅车与卡车销量减少,被丰田汽车超越成为美国市场销售量第三名。
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HenryFord,1863—1947)是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世界著名的“汽车大王”。
现在,福特汽车公司依然是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和全球财富500强企业之一,该公司推出的“T型车”和第一条流水线带来了世界汽车工业的革命。
其中,“T型车”1500万辆产量的世界纪录至今无人打破,福特也因此被誉为“给世界装上车轮子”的人。
半个世纪之后的1999年,美国《财富》杂志将亨利〃福特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以表彰他为人类工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DaleCamegie,1888—1955)与拿破仑〃希尔(NapoleonHm,1883一1969)毫不吝惜地将他推崇为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企业家。
公司历史1896年6月4日,亨利〃福特将他的第一部汽车——一部手推车车架装在四个自行车车轮上的四轮车开上了底特律大街。
营销观念案例分析:福特公司福特汽车公司位于美国密执安州的迪尔本市,拥有占地1200英亩的钢铁铸件厂、玻璃厂和110英里长的专用铁轨。
自从1896年老亨利·福特的第一号试验车试制成功,汽车就成了人们生活中取代马车的主要交通工具,汽车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当时的汽车制造者么一般都致力于高档汽车的设计生产,推出的都是价格昂贵的豪华车型,只有少数富人有购买能力,一般人根本不敢问津。
作为汽车行业佼佼者的福特公司推出了8种以A、B、C等字母为标志的高档车型,指望这些豪华车能给公司带来更为火爆的行市,谁料事实正好相反,福特汽车的销量大幅度下降,利润仅为前一年的1/3.老福特大为震惊,他意识到汽车业要大发展,必须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而不是仅仅局限与生产高档汽车。
面对市场的选择,他决心来一次汽车制造业革命,让汽车实用化、大众化,走入千家万户。
福特首先想到了农村这一广阔的市场。
他自己便出身于农民家庭,知道农民最需要的是一种便于农用的工具车。
这种车不仅要价格便宜,而且除乘坐外,最好还能拆开来拼成农具。
这一思路完全突破了以往的汽车概念,非常大胆。
福特亲自上阵,精心设计出一种万能农用车-“T型车”。
这种全新的“T型车”造型简单,就像是在四个轮子上安装了一个大黑匣子,各部分可装可拆,可以自由组装成多种实用的农用机械,可用来锯木、抽水、搅拌等。
由于去除了不必要的附件,车身重量减轻了,造价也大大降低。
另外它还有一大优势,那就是适合乡间路况。
当时,美国内陆地区没有多少正规公路,落基山区弯弯的山路、密西西比河谷的狭窄泥路便是典型的路况。
“T型车”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了较高的底盘,可以像踩高跷一样在凹凸不平的路上顺利行驶。
1912年福特公司聘用詹姆斯·库兹恩任总经理。
库兹恩上任后实施了三项决策:第一,对主产品“T型车”做出了降价的决策,将售价从1910年底的950美元,降到850美元以下。
第二,按每辆“T型车”850美元售价的目标,着手改造公司内部的生产线。
案例三福特汽车公司:供应链战略一、福特公司案例简介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Company),是一家生产汽车的跨国企业,在美国密歇根州迪尔伯恩(现公司总部所在地)由亨利·福特所创立,于1903年公司化。
在1913年公司已经发展出一套较完整的装配线和大规模生产技术。
1998 年年底时,福特汽车公司已经积聚了69 亿美元的利润,公司员工享受了创纪录的利润分配,销售利润率(1997 年为3.9%)有稳步的上升趋势。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提高,福特公司也面临着是否需要对其旧的供应链模式变革的困惑。
供应链系统的主管特里·塔凯,其领导的小组成员对是否采用戴尔等公司供应链模式出现了分歧……二、信息科技对现代企业影响(一)管理方式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代企业中,如果一个管理者还遵循着传统的管理方式,不能与时俱进的改变,将会造成决策落后于业务的发展和系统的建设,难以发挥信息技术的前瞻性作用。
此外,通过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将能更加快捷的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业务情况,同时也需要企业管理者具备新的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
(二)产品类型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发展,将促使新的企业类型、产品类型、业务程序、知识渠道等的产生。
随着信息技术对各种业务系统改造的加剧,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型企业将不断涌现。
产品类型将不再是原来的单一的实实在在的物化产品,而是知识技术服务的无形产品与物化产品共同存在的混合型产品类型。
(三)竞争方式在现代企业,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将使得企业间的竞争由原来有形的物化竞争逐渐转变为无形竞争。
无形竞争将比以往的网点、地盘等竞争更为激烈、更为残酷。
在客户问题解决过程中,个性化的技术服务和专家解决方案将是企业竞争的有力祛码,将为企业带来新的卖点和利润。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商业经济中,集合大量信息技术的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方位服务将比原来的单一产品更为客户所钟爱,更能赢得市场的认可。
福特汽车公司案例分析(1)一.福特汽车公司现状福特汽车公司是世界上第四大工业企业和第二大小汽车和卡车生产商,大约在全世界有36万名职工服务于汽车、农业、金融和通信领域。
福特公司的多样化经营范围分别包括电子、玻璃、塑料、汽车零部件、空间技术、卫星通信、国防工程、地基开发、设备租赁和汽车出租。
还对国外进行大量的直接投资。
它的运作通过为三个战略经营单位—汽车集团、多样化产品集团和金融服务公司。
1、汽车集团汽车集团是公司的主营业务单位,有两大部分组成—北美汽车公司和国际汽车公司。
2、多样化产品集团福特公司不只是生产小汽车和卡车,除此之外的领域还包裹多样化产品集团。
它包括以下各部门或公司:(1)气候控制事业部(2)塑料产品事业部(3)Rouge钢铁公司(4)铸造事业部(5)福特玻璃事业部(6)电子事业部(7)电工和燃料处理事业部(8)福特新荷兰分公司(9)福特太空公司(10)福特微电子公司(11)赫兹公司(12)福特汽车地基开发公司3、金融服务公司1987年10月,福特金融服务集团公司成立。
主要负责监督福特汽车信贷公司—福特海外汽车联盟的金融公司、国家第一金融公司和美国国际租赁公司的运营。
二.福特内部环境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用PEST图分析内部环境(政治法律、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政治法律:福特公司在欧洲和澳大利亚有着巨大的市场,在英国、德国、比利时和西班牙拥有组装厂。
拥有马自达汽车公司的25%股份。
从在中国的获利少到目前的更多盈利,都为福特公司更好的拓展中国市场奠定基础。
在2008年时,福特在中国投资580万美元,长安马自达的注册资本将增加350万美元。
经济环境:利率、汽油价格上涨、美元的价值和美国总体的经济大环境。
技术环境:汽车变得更加容易操作;计算机会使发动机和传送系统的远转更加高效,电子悬浮等系统会帮助司机避免车祸。
自动变色玻璃和红外系统可提高夜间的可视度。
运用计算机来设计模型和样车成现在趋势。
福特是美国汽车制造业者和科学管理实践者,流水线大量生产方式的倡导者。
福特汽车公司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盈利能力,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与其创立的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不无关系:员工创新及协同能力的不断提高,大大增强了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实力。
一、福特一世衰落时期:成功:福特公司在汽车工业技术方面不断取得领先地位。
失败:独断专行、刚愎自用。
把人看成是“经济人“,工人是为了追求高工资,资本家是为了追求最大利润,却忽视了人的因素,导致组织不和谐,企业内各层次的员工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难以主动参与企业经营和管理,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抑制。
最终导致管理失败,企业亏损。
二、福特二世衰落时期:把人视为“社会人”,认为从人的行为本质中激发动力才能提高效率。
行为科学理论的出现,弥补了科学管理理论的不足,为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输入了强大的动力。
行为科学强调人的行为,认为人的需要有低级和高级的区别,其目的是为了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
成功:福特二世重视人性要素,研究职工心理需求,采取善意批评的方法,打消员工顾虑,正确引导其改正错误及认识自我,虚心听取员工意见,积极沟通。
采用相互教育的模式,将某人所了解或总结的有关自己业务或通常商业上的成功因素表达出来,并与他们共享的一种学习机制。
这种机制有效的实现了员工之间的沟通,增强其对企业的认同感。
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的信息共享,问题探讨,经验交流,在最大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失败:过于强调人的作用,忽视了经济技术方面的考虑。
福特二世同样刚愎自用、我行我素、在经营决策和经营方式上有所失误,导致“一个拥有无限家庭权利的君王见上帝去”。
三、福特重整旗鼓:福特公司开始了新的、现代的管理时代。
策略:废除“史前时代的哲学”的管理,动员广大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改组高度集权模式,实行职能分工,重视教育培训,从而充分调动各层次员工的积极性,使发挥其最大的潜力。
摆脱福特公司的经营危机。
总结:管理实际上是让组织中所有人朝着同一个目标或者防线努力。
福特公司战略选择案例分析战略选择案例分析福特公司的战略选择福特汽车公司鲜明地证明了一个大公司如何向多个战略方向出击。
(一)集中生产单一产品的早期发展战略在早期,福特公司的发展是通过不断改进它的单一产品——轿车而取得的。
在1908年制造的T型轿车比以前所有的车型有相当大的改进。
在它生产的第一年,就销售了10000多辆。
1927年,T型轿车开始将市场丢给了它的竞争对手。
福特公司又推出了A型轿车,该轿车集中了流行的车体款式和富于变化的颜色。
当A型轿车开始失去市场、输给它的竞争对手的时候,在1932年,福特公司又推出了V-8型汽车。
6年后,在1938年Mercury型车成为福特公司发展中档汽车的突破口。
福特汽车公司也能过扩大地区范围进行发展。
在1904年,它进入加拿大市场的举动就证明了这一点。
也是在它的发展早期,福特公司采用了同心多样化战略,在1917年,开始生产卡车和拖拉机,并且在1922年,收购了林肯汽车公司。
集中化战略:即指企业集中使用资源,以快于过去的增长速度来增加某种产品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
集中化战略使用于以下行业企业:?具有完全不同的用户群;?各个细分市场没有完全开发;?企业资源不允许其追求广泛的细分市场。
(二)纵向一体化战略福特汽车公司的多样化生产集团是后向一体化战略的杰出实例。
下面介绍福特公司在这一集团中几个部门的作用。
1、塑料生产部门——供应福特公司百分之三十的塑料需求量和百分之五十的乙烯需求量。
2.、福特玻璃生产部门——供给福特北美公司的轿车和卡车所需的全部玻璃,同时也向其他汽车制造商供应玻璃。
这个部门也是建筑业、特种玻璃、制镜业和汽车售后市场的主要供应商。
纵向一体化是企业在两个可能的方向上扩展现有经营业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它包括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
前向一体化战略是企业自行对本公司产品做进一步深加工,或者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或公司建立自己的销售组织来销售本公司的产品或服务。
如钢铁企业自己轧制各种型材,并将型材制成各种不同的最终产品既属于前向一体化。
福特公司案例分析报告第1章——福特汽车公司基本概况第2章——福特公司外部环境分析第3章——福特公司内部环境分析第4章——福特公司发展战略愿景与使命第5章——福特公司战略选择组员:董凯莉潘玲玲沈云萍何海琴陈群飞王瑶琪福特公司基本概况美国汽车公司的兴起、衰落和复兴,是一个典型的反映管理重要性的案例。
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有着精明强干的头脑和丰富的技术经验。
福特汽车公司进入汽车工业是在当时汽车公司快速发展快速淘汰的时代,仅1903年在美国就有80多家汽车公司诞生。
福特公司生存了下来,并于美国整个20世纪的企业历史发展非常相似。
自从1889年《科学美国》作了有关德国奔驰汽车的结构和制造的报道,许多美国人从事汽车制造后,于1896年制造出第一辆福特汽车。
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开始生产“A”型到“R”型和“S”型汽车参与几十家汽车公司的竞争,当时并没有什么优势。
但1908年开始生产福特“T”型车就标志着福特垄断局面的开始。
“T”型车的特点是结构紧凑、设计简单、坚固、容易驾驶、价格较低。
1913年福特采用了汽车装配的流水生产线并实行汽车零件的标准化,形成了大量生产体制,当年产量增加到13万辆,1914年增加到26万辆,1923年增加到204万辆。
在美国汽车生产中形成垄断局面。
福特从而建立起一个世界上最大和盈利最多的制造业企业,它从利润中积累了1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
可是,福特坚信企业所需要的只是所有主管企业家和他们的一些“助手”,只需“助手”的汇报并由他发号施令即可运行。
他认为公司组织只是一种“形式”,企业无需管理人员和管理。
随着环境变化,其他竞争者崛起,汽车有着不同档次的需要,科技、产供销、财务、人事等管理日趋复杂,个人管理已难以适应这种要求。
只过了几年,到了1927年,福特已丧失了市场领先的地位,以后的20年,逐年亏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仍无法进行有力的竞争。
当时它的强劲对手通用汽车公司,则从20年代开始走着一条与福特经验相反的路子。
MBA经典案例1:福特汽车公司亨利·福特二世对于职工问题十分重视。
他曾经在大会上发表了有关此项内容的讲演:"我们应该像过去重视机械要素取得成功那样,重视人性要素,这样才能解决战后的工业问题。
而且,劳工契约要像两家公司签订商业合同那样,进行有效率、有良好作风的协商。
"亨利二世说到做到,他启用贝克当总经理,来改变他在接替老亨利时,公司职员消极怠工的局面。
首先贝克以友好的态度来与职工建立联系,使他们消除了怕被"炒鱿鱼"的顾虑,也善意批评他们不应该消极怠工,互相扯皮。
为了共同的利益,劳资双方应当同舟共济。
他同时也虚心听取工人们的意见,并积极耐心地着手解决一个个存在的问题,还和工会主席一道制定了一项《雇员参与计划》,在各车间成立由工人组成的"解决问题小组"。
工人们有了发言权,不但解决了他们生活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工厂的整个生产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兰吉尔载重汽车和布朗Ⅱ型轿车的空前成功就是其中突出的例子。
投产前,公司大胆打破了那种"工人只能按图施工"的常规,而是把设计方案摆出来,请工人们"评头论足",提出意见,工人们提出的各种合理化建议共达749次,经研究,采纳了其中542项,其中有两项意见的效果非常显著。
在以前装配车架和车身时,工人得站在一个槽沟里,手拿沉重的扳手,低着头把螺栓拧上螺母。
由于工作十分吃力,因而往往干得马马虎虎,影响了汽车质量,工人格莱姆说:"为什么不能把螺母先装在车架上,让工人站在地在上就能拧螺母呢?这个建议被采纳,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使质量和效率大为提高,另一位工人建议,在把车身放到底盘上去时,可使装配线先暂停片刻,这样既可以使车身和底盘两部分的工作容易做好,又能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此建议被采纳后果然达到了预期效果,正因为如此,他们自豪地说:"我们的兰吉尔载重汽车和布朗Ⅱ型轿车的质量可以和日本任何一种汽车一比高低了!"为了把《雇员参与计划》辐射开来,福特还经常组织由工人和管理人员组成的代表团到世界各地的协作工厂访问并传经送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