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年级上册 数学 教案 4.6 用尺规作线段与角
- 格式:docx
- 大小:79.81 KB
- 文档页数:5
4.6 用尺规作线段与角【学习目标】1.了解尺规作图的概念和意义.2.会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并了解它们在尺规作图中的简单应用.【学习重点】会用尺规作线段与角.【学习难点】作线段与角的和、差、倍数.行为提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行为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学互研”中的题目.自主的完成有关的练习,并在练习中发现规律,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知识.提示:先作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连续作出三条线段都等于a即可.方法指导:作图痕迹是尺规作图必不可少的部分,不可擦去.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旧知回顾:1.什么是角的平分线?答:在角的内部、以角的顶点为端点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2.什么样的两个角互补?什么样的两个角互余?答:两个角的和为一个平角,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两个角的和为一个直角,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3.补(余)角的性质是什么?答: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尺规作图阅读教材P153~P154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什么是尺规作图?答:几何中,通常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来画图,这种画图方法叫做尺规作图.典例1:已知线段a,如图:.求作:线段AB,使AB=3a.解:作法:(1)作射线AE;(2)在射线AE上顺次截取AC=CD=DB=a,则线段AB即为所求作的线段.典例2:如图,已知∠α和∠β(∠α>∠β),求作∠AOB,使∠AOB=∠α-∠β.解:(1)作射线OA;(2)以射线OA为一边作∠AOC=∠α;(3)以O为顶点,以射线OC为一边,在∠AOC的内部作∠BOC=∠β,则∠AOB就是所求作的角.仿例1:如图,已知线段a、b、c,用圆规和直尺画线段,使它等于2a+b-c.解:作法:(1)作射线AF;(2)在射线AF上顺次截取AB=BC=a,CD=b;(3)在线段AD上截取DE=c.所以线段AE即为所求.说明:对于比较复杂的尺规作图,可先画出草图,找到正确作图方法.知识链接:仿例3在直线AB上找一点C,要注意点C在AB之间或AB延长线上两种情况.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仿例2:已知:如图,锐角∠AOB,求作:∠β,使得∠β=180°-2∠AOB.解:作法:(1)作∠A′O′B′=∠AOB;(2)以O′B′为始边作∠B′O′C′=∠AOB;(3)反向延长射线O′A′到D′,∠β为图中所示的∠C′O′D′.仿例3:如图,在直线AB上找出一点C,使AC=2CB,则C点应在( D)A.点A、B之间B.点A的左边C.点B的右边D.点A、B之间或点B的右边仿例4:已知线段a,b(a>b),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b.画法:(1)画射线AE;(2)在射线AE上顺次截取AB=BD=a;(3)在线段AD上截取CD=b,线段AC即为所求作的线段.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尺规作图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作线段与角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利用基本作图进行简单的尺规作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加强口头表达能力和“已知、求作、作法”的书写要求。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在图案设计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尺规作图的用法,提高学习欲望和兴趣,享受成功。
并通过构造美丽图案,渗透数学的美,让学生感受美,体会美的价值所在,激发学生去发现美、创造美.二、教学重点:用尺规作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三、教学难点:线段的和、差、倍的作法四、教学方法:讲练相结合法五、教学用具:直尺、圆规五、教学过程设计: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美丽的图案,如下列图案图案(1)、(2)、(3)是我们曾经画过的.想一想,这些图案是利用哪些作图工具画出的?直尺、圆规和三角尺是常用的作图工具,利用这些工具可以作出很多的几何图形.在以后的作图中,我们运用最多的作图工具是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 我们把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的作图称为尺规作图.[我们把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的作图称为尺规作图.教师提出要求:1.能口头表达作法,2.能正确作出图形(保留作图痕迹(三)讲授新课用尺规作图具有以下四个步骤:(1)已知,即:已知的条件是什么.(2)求作,即:所要作的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满足什么条件.(3)分析,即:分析如何作出所要求作的图形,一般不用写出来.(4)作法,这是作图的主要步骤,在这里要写清作图的过程.今后的作图中,要注意作图步骤的书写.就现在来说,只要求大家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 ′B ′,使A ′B ′=AB.作法:(1)作射线A ′C ′.(2)以点A ′为圆心,以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 ′C ′于点B ′.A ′B ′就是所求的线段.(四)做一做,如图,已知线段a 和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AB 、CD.(1)利用圆规,在射线OA 、OB 、OC 、OD 上作线段OA ′、OB ′、OC ′、OD ′,使它们分(二)旧知回顾:在上册中,我们曾介绍了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大家回忆一下作图过程和方法.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六节“用尺规作线段与角”是学生在掌握了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之后,进一步学习尺规作线段和角的方法。
本节内容让学生通过尺规作线段和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线段和角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对于尺规作线段和角,他们可能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没有系统地学习和练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尺规作线段和角的方法,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尺规作线段和角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能够运用尺规作线段和角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尺规作线段和角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尺规作线段和角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尺规作线段和角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示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掌握尺规作线段和角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尺规作图的工具,如直尺、圆规等。
2.准备一些线段和角的实际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解决。
3.准备一些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例如,如何用尺规作出两条相等的线段,如何用尺规作出一个特定大小的角。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教学,向学生展示如何用尺规作线段和角的方法。
在示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讲解清楚每一步的操作方法,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注意操作的准确性。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尺规作线段和角的练习题。
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
【教学目标】
1 •会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 角,会利用基本作图进行简单的尺规作图.
2•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加强口头表达能力和 “已知、求作、作法”的书写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用尺规作线段和角等于已知线段和已知角
难点:线段的和、差、倍的作法及角的和差的作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美丽的
图案•如下列图案,你能画出它们吗? 师:直尺、圆规和三角尺是常用的作图工具, 利用这些工具可以作出很多的几何图形•在以后的作 图中,我们运用最多的作图工具是没有刻度的直尺 和圆规•我们把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来画图的 方法称为尺规作图
设计意图
生:小组讨论.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4.6 用尺规作线段与角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六节“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线段和角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用尺规作线段和角,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尺规作图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尺规作图基础,对线段和角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一些细节问题把握不准,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纠正。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用尺规作线段和角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尺规作图任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尺规作线段和角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地用尺规作出线段和角。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尺规作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示范教学法:教师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模仿和实践。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规、直尺、圆规、黑板、粉笔。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尺规、直尺、圆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尺规作图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尺规作线段与角”。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用尺规作线段和角的方法,并进行示范。
学生认真观察,理解并掌握作图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尺规作图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自我巩固。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个综合性的尺规作图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6 用尺规作线段与角-教案亳州市谯城区华佗中心中学颜廷楷一、教学背景(一)教材分析《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六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内容是用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它是两个最基本、最简单的作图,是“图形与几何”部分作图内容第一次出现已知、求作、作法等补角规范的几何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通过创设与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基本作图的方法,寻求解决基本作图这类数学问题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由于学生过去没有认识点与线、线与线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更没有从距离和角度这两方面来研究图形的大小、形状、和相互关系,因此教学中要有步骤地进行。
教学中要始终遵循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则,低起点、多铺垫、给足时间思考、动手操作,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获得与应用过程,学习几何策略方法,同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初步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规范性。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会利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尺规作线段和角,初步了解尺规作图的基本要求,体会尺规作图的简洁性和准确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尺规作图,可作出许多美妙的图形,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三、教学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尺规作图的意义与两个基本作图。
难点:理解作图步骤中的语言描述,并根据画图要求画出图形。
四、教学方法分析及学习方法指导(一)教学方法分析:正确地识图和画图是几何入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学生过去没有认识点与线、线与线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更没有从距离和角度这两方面来研究图形的大小、形状、和相互关系。
因此教学中要有步骤地进行识图和画图的训练。
在画图教学时应使用画图工具画图,给学生以正确的示范,并要求学生正确地使用画图工具,掌握正确的画图方法,同时加强画图语言的口头叙述训练,对一些画图范句,如“连接AB”“画线段AB=CD”“在射线OM上顺次截取……”等要即是归纳,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
4.6 用尺规作线段与角-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知识点概述本节课主要涉及到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的知识点。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尺规作线段、正交平分线段和等分角。
二、教学目标1.掌握使用尺规作线段的方法;2.能够使用尺规作出正交平分线段;3.能够使用尺规将角等分。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如何使用尺规作线段、正交平分线段和等分角的方法;难点在于如何将所学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四、教学步骤及内容1. 预习(5分钟)师生共同检查上节课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讲解其中的难题。
2. 课堂讲解(20分钟)1.尺规的使用方法教师介绍尺规的使用方法,并现场演示,让学生跟着做一遍。
2.用尺规作线段(1)使用尺规作线段的定义教师讲解使用尺规作线段英文单词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2)案例分析教师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使用尺规作出相应的线段,并检查答案。
(3)练习让学生自己练习使用尺规作线段。
3.正交平分线段(1)正交平分线段的定义及性质教师讲解正交平分线段的概念,并介绍其性质。
(2)案例分析教师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使用尺规和直尺作出正交平分线段,并检查答案。
(3)练习让学生练习使用尺规和直尺作出正交平分线段。
4.将角等分(1)将角等分的定义及方法教师讲解如何使用尺规将角等分,并介绍其方法。
(2)案例分析教师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使用尺规将角等分,并检查答案。
(3)练习让学生自己练习使用尺规将角等分。
3. 课堂综合练习(30分钟)让学生自己练习以上三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并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答案。
4. 课堂小结(5分钟)讲解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并概括所学的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关于尺规作线段、正交平分线段和将角等分的各项练习;2.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点;3.如有疑问,可以在下节课上询问老师。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尺规作线段、正交平分线段和将角等分的方法。
整节课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涵盖了基础、中等和高级的应用,让学生逐步掌握了尺规作线段、正交平分线段和将角等分的方法。
4.6 用尺规作线段与角教学目标:1.会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并了解它们在尺规作图中的简单应用。
教学过程:1.如图,要在长方形木板上截一个平行的四边形,使它的一组对边在长方形木板的边缘上,另一组对边中的一条边为AB。
(1)请过C点画出与AB平行的另一边。
(2)如果你只有一个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你能解决问题吗?2.画图形、设计图案,时常要画线段和角.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可以先用刻度尺量出已知线段的长度,再画出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可以利用量角器量出已知角的度数,再画一个等于这个度数的角.几何中,通常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来画图,这种画图的方法叫做尺规作图.下面介绍如何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做一做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已知:线段a.求作:线段AB,使AB=a.作法:(1)作一条直线l .(2)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A,以点A为圆心,以线段a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交直线l于点B线段AB,就是所求作的线段.利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已知:∠AOB求作:∠A′O′B′,使∠A′O′B′=∠AOB作法与示范:(1)作射线O′A′.(2)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交OB于点D.(3)以点O′为圆心,以OC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4)以点C′为圆心,以CD长为半径画弧,交前面的弧于点D′.(5)过点D′作射线O′B′.∠A′O′B′就是所求作的角.4. 利用尺规完成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图如下5.随堂练习1.用尺规作图,已知三边作三角形,用到的基本作图是()A.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B.作已知直线的垂线C.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D.作角的平分线【答案】C2.尺规作图是指()A.用量角器和刻度尺作图B.用圆规和有刻度的直尺作图C.用圆规和无刻度的直尺作图D.用量角器和无刻度的直尺作图【答案】C3.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答案】6.课堂小结有什么收获?7.布置作业教材练习题。
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第1课时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会利用直尺和圆规作线段等于已知线段.【过程与方法】领会尺规作图的简短性和正确性.【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尺规作图, 可使学生作出很多美好的图形, 培育学生的着手、动脑能力.教课重难点【要点】尺规作图的意义、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难点】让学生理解作图步骤中的语言描绘, 并会依据绘图要求画出图形.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 , 引入新课尺规作图有着悠长的历史 , 直尺的功能是在两点之间连结一条线段 , 将线段向两个方向延伸 . 圆规的功能是以随意一点为圆心、随意长为半径作一个圆 ; 以随意一点为圆心、随意长为半径画一段弧 . 利用尺规能够作出很多漂亮的图案 , 在“数学王子”高斯的纪念碑上 , 就刻着一个正十七边形, 它的尺规作图方法是高斯在青年时代发现的. 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可以作出好多几何图形.师 : 你能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吗?学生操作、议论沟通.教师示范 :已知 : 线段 AB, 求作 : 线段 A'B',使A'B'=AB.作法 :1. 作射线 A'C'.2.以点 A' 为圆心 , 以 AB的长为半径画弧 , 交射线 A'C' 于点 B'.线段 A'B' 就是所求作的线段.师 : 用尺规作图应拥有以下四个步骤:已知 : 即已知的条件是什么?求作 : 即所要作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剖析 : 即剖析如何作出所要求作的图形, 一般不写出来 .作法 : 即写清楚作图的过程.二、新课解说如图 , 已知线段 a和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AB、 CD.1.利用圆规在射线 OA、 OB、 OC、 OD上作线段 OA'、 OB'、 OC'、 OD', 使它们分别与线段 a 相等 .2. 挨次连结 A' 、C' 、 B' 、D' 、 A', 你获得了一个如何的图形?与伙伴沟通 .师 : 已知线段 a、b, 你能作线段 AC=a+b吗 ?学生议论剖析, 绘图 :教师指导 , 先画草图剖析, 再确立作图步骤.教师示范 : 作法 :(1) 在射线 AM上截取 AB=a;(2) 在射线 BM上截取 BC=b,则线段 AC就是所求作的线段.(也就是使量得的长度保持不变)注 : 用圆规量取线段的长度后, 圆规两角间的距离不可以变,师 : 你能作线段 A'C'=a-b 吗 ?学生独立达成, 教师巡视指导.三、讲堂小结1. 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看似简单 , 倒是最基本的几何作图的方法.2. 课外还要增强基本作图工具的使用, 特别是圆规的使用要领与技巧要勤加演练.3.练习中还要注意几何语言表述的规范, 书写格式的规范的训练 . 第 2课时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会利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过程与方法】领会尺规作图的简短性和正确性.【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尺规作图, 可使学生作出很多美好的图形, 培育学生着手、动脑的能力.教课重难点【要点】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难点】让学生理解作图步骤中的语言, 并能依据作图要求画出图形.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 , 引入新课师 :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请同学们达成下边的作图:已知线段 a、 b, 试作以 a为底、以 b为腰的等腰△ ABC.学生独立达成.教师巡视指导.师 : 如何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呢?学生议论、沟通.师:( 示范 ) 已知 : ∠AOB.求作 : ∠ A'O'B',使∠ A'O'B'=∠ AOB.作法 :1. 作射线 O'A'.2. 以 O点为圆心、以随意长为半径画弧, 交 OA于点 C, 交OB于点 D.3. 以 O'为圆心、以 OC长为半径画弧交 O'A' 于点 C'.4. 以点 C' 为圆心、以 CD长为半径画弧交前方的弧于点D'.5.过点 D' 作射线 O'B', 则∠ A'O'B' 就是所求作的角 .师 : 如何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几个已知角的和或差呢?二、例题解说【例】如图 , 已知α , β.求作 : ∠ AOB,使∠ AOB=α +β .学生研究、议论.作法 :1. 作∠ AOC=α .2.以点 O为极点、 OC为一边在∠ AOC的外面作∠ COB=β, 则∠ AOB即为所求作的角 .注 : 写作法时 , 不用重复作图的详尽过程, 只用一句话归纳表达即可, 但一定保存作图痕迹.三、变式训练你会作吗 ?如图 , 已知α , β( α <β ).求作 : ∠ AOB,使∠ AOB=β - α .学生独立达成.教师指导 , 先画草图剖析, 再确立作图步骤.四、讲堂小结师 :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 你学会了吗 ?作图中 , 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学生议论并总结.。
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继小学用直尺或三角板作线段和角内容之后的延续,也是对后续学习作图的铺垫。
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最基本的两个图形:线段和角,因此本节也是最基本的尺规作图,学生通过学习能够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对线段和角的深层次理解。
在学习基本的尺规作图以后,在此基础上作出更复杂和美观的图案,也能提高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小学学习已经具有一些基本的作图能力,区别在于初中阶段的作图工具只可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又比小学要稍微复杂一些,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尺规作图的基本知识和步骤,了解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通过用尺规作基本图形,体会认识尺规作图,培养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数学活动经验;
3、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动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尺规作图的意义和两个基本作图
难点:理解作图步骤中的语言,并根据语言画出图形
【教学方法】
精讲示范——自主尝试——合作探究——总结提高
【教学过程预设】
一、复习导入
小学我们学过用刻度尺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用量角器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同学们动手在《学案》上画一画。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入新知,能更好的理解知识。
二、新课学习
1、几何中,通常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来画图,这种画图的方法叫做尺规作图。
注意:直尺是没有刻度的
知识链接:《尺规作图的起源》
古希腊人在文明史上首屈一指,在数学史上至高无上。
他们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用数学来了解宇宙是怎样运转着的,而且把重点放在抽象推理方面,并以使理性统治遍及整个自然界和人类为宗旨。
古希腊人认为直线和圆是基本图形,而直尺和圆规是其具体化,因此用这两种工具作图比较好。
而其他机械工具过于依赖感觉境界而不甚依赖思想境界,这与他们崇尚理性的风格背道而驰。
因此,他们立下规矩:几何作图只能用直尺和圆规。
设计意图:直接给出定义,简洁明了。
通过介绍尺规作图的起源,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的内容,了解为何要学习尺规作图。
2、如何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呢?
(1)画出图形
(2)写出已知,求作
(3)写出作法
(4)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已知:如图,线段a.
求作:线段AB,使AB=a.
作法:
(1)作一条直线l;
(2)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A;
(3)以点A为圆心,以线段a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交直线l于点B
线段AB就是所求作的线段.
探究活动一:
已知:如图,线段a,b.
求作:线段AB,使AB=a+b.
(学生自主完成,并合作交流。
)
设计意图:先由教师示范作图的操作过程,同时由学生动手尝试画法,再由学生独立完成探究活动,在不能完成的情况下再合作完成,这样循序渐进能不断加深对作法的理解,从而达到真正熟练的掌握作法。
3、如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呢?
已知:如图,∠AOB.
求作:∠DEF,使∠DEF=∠AOB.
作法:
(1)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P,交OB于点Q;
(2)作射线EG;
(3)以点E为圆心,OP长为半径画弧,交EG于点D;
(4)以点D为圆心,PQ长为半径画弧,交第(3)步中
所画弧于点F;
(5)作射线EF.
∠DEF即为所求作的角.
探究活动二:
已知:如图,∠α和∠β.
求作:∠ABC,使∠ABC=∠α+∠β.
4、随堂练习
用直尺和圆规按下列步骤作图:
(1)作线段AB;
(2)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
(3)以点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与第(2)步所画的弧交于点C和点D;
(4)作直线CD,与线段AB交于点O.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过基本操作后,通过练习能巩固所学的操作技能。
5、数学史内容
著名的尺规作图三大难题是指如下三个问题:
(1)立方倍积:求作一立方体,使其体积是已知立方体体积的两倍;
(2)三等分任意角;
(3)化圆为方:求作一正方形,使其面积等于一已知圆的面积。
对尺规作图应有以下几点认识:
(1)限定用直尺和圆规作图是人为的;
(2)规定只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初衷是对理性思维的追求,我们应该“不忘初心”;
(3)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尺规作图的意义不大(特别是在作图工具丰富的今天!)
设计意图:相关数学史内容的呈现,了解学习本节内容的必要性,也可以拓宽视野,激发兴趣。
不仅有利于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有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6、总结提升
(1)什么是尺规作图?
(2)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3)作线段的和差。
(4)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5)作角的和差。
7、作业设计
思考:
1、为什么如此使用尺规作出的线段和角等于已知线段和角呢?
2、查资料了解尺规作图的相关数学史料。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