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预测模型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2
灰⾊理论预测模型灰⾊理论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处理挖掘系统变动规律,建⽴相应微分⽅程,从⽽预测事物未来发展状况。
优点:对于不确定因素的复杂系统预测效果较好,且所需样本数据较⼩;缺点:基于指数率的预测没有考虑系统的随机性,中长期预测精度较差。
灰⾊预测模型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且内部因素难以全部划定,因素间关系复杂隐蔽,可利⽤的数据情况少下可⽤,⼀般会加上修正因⼦使结果更准确。
灰⾊系统是指“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样本“,”贫信息“的不确定系统,以灰⾊模型(G,M)为核⼼的模型体系。
灰⾊预测模型建模机理灰⾊系统理论是基于关联空间、光滑离散函数等概念,定义灰导数与会微分⽅程,进⽽⽤离散数据列建⽴微分⽅程形式的动态模型。
灰⾊预测模型实验以sin(pi*x/20)函数为例,以单调性为区间检验灰⾊模型预测的精度通过实验可以明显地看出,灰⾊预测对于单调变化的序列预测精度较⾼,但是对波动变化明显的序列⽽⾔,灰⾊预测的误差相对⽐较⼤。
究其原因,灰⾊预测模型通过AGO累加⽣成序列,在这个过程中会将不规则变动视为⼲扰,在累加运算中会过滤掉⼀部分变动,⽽且由累加⽣成灰指数律定理可知,当序列⾜够⼤时,存在级⽐为0.5的指数律,这就决定了灰⾊预测对单调变化预测具有很强的惯性,使得波动变化趋势不敏感。
本⽂所⽤测试代码:1 clc2 clear all3 % 本程序主要⽤来计算根据灰⾊理论建⽴的模型的预测值。
4 % 应⽤的数学模型是 GM(1,1)。
5 % 原始数据的处理⽅法是⼀次累加法。
6 x=[0:1:10];7 x1=[10:1:20];8 x2=[0:1:20];9 y=sin(pi*x/20);10 n=length(y);11 yy=ones(n,1);12 yy(1)=y(1);13 for i=2:n14 yy(i)=yy(i-1)+y(i);15 end16 B=ones(n-1,2);17 for i=1:(n-1)18 B(i,1)=-(yy(i)+yy(i+1))/2;19 B(i,2)=1;20 end21 BT=B';22 for j=1:n-123 YN(j)=y(j+1);24 end25 YN=YN';26 A=inv(BT*B)*BT*YN;27 a=A(1);28 u=A(2);29 t=u/a;30 t_test=5; %需要预测个数31 i=1:t_test+n;32 yys(i+1)=(y(1)-t).*exp(-a.*i)+t;33 yys(1)=y(1);34 for j=n+t_test:-1:235 ys(j)=yys(j)-yys(j-1);36 end37 x=1:n;38 xs=2:n+t_test;39 yn=ys(2:n+t_test);40 det=0;41 for i=2:n42 det=det+abs(yn(i)-y(i));43 end44 det=det/(n-1);4546 subplot(2,2,1),plot(x,y,'^r-',xs,yn,'b-o'),title('单调递增' ),legend('实测值','预测值');47 disp(['百分绝对误差为:',num2str(det),'%']);48 disp(['预测值为: ',num2str(ys(n+1:n+t_test))]);495051 %递减52 y1=sin(pi*x1/20);53 n1=length(y1);54 yy1=ones(n1,1);55 yy1(1)=y1(1);56 for i=2:n157 yy1(i)=yy1(i-1)+y1(i);58 end59 B1=ones(n1-1,2);60 for i=1:(n1-1)61 B1(i,1)=-(yy1(i)+yy1(i+1))/2;62 B1(i,2)=1;63 end64 BT1=B1';65 for j=1:n1-166 YN1(j)=y1(j+1);67 end68 YN1=YN1';69 A1=inv(BT1*B1)*BT1*YN1;70 a1=A1(1);71 u1=A1(2);72 t1=u1/a1;73 t_test1=5; %需要预测个数74 i=1:t_test1+n1;75 yys1(i+1)=(y1(1)-t1).*exp(-a1.*i)+t1;76 yys1(1)=y1(1);77 for j=n1+t_test1:-1:278 ys1(j)=yys1(j)-yys1(j-1);79 end80 x21=1:n1;81 xs1=2:n1+t_test1;82 yn1=ys1(2:n1+t_test1);83 det1=0;84 for i=2:n185 det1=det1+abs(yn1(i)-y1(i));86 end87 det1=det1/(n1-1);8889 subplot(2,2,2),plot(x1,y1,'^r-',xs1,yn1,'b-o'),title('单调递增' ),legend('实测值','预测值');90 disp(['百分绝对误差为:',num2str(det1),'%']);91 disp(['预测值为: ',num2str(ys1(n1+1:n1+t_test1))]);9293 %整个区间93 %整个区间94 y2=sin(pi*x2/20);95 n2=length(y2);96 yy2=ones(n2,1);97 yy2(1)=y2(1);98 for i=2:n299 yy2(i)=yy2(i-1)+y2(i);100 end101 B2=ones(n2-1,2);102 for i=1:(n2-1)103 B2(i,1)=-(yy2(i)+yy2(i+1))/2;104 B2(i,2)=1;105 end106 BT2=B2';107 for j=1:n2-1108 YN2(j)=y2(j+1);109 end110 YN2=YN2';111 A2=inv(BT2*B2)*BT2*YN2;112 a2=A2(1);113 u2=A2(2);114 t2=u2/a2;115 t_test2=5; %需要预测个数116 i=1:t_test2+n2;117 yys2(i+1)=(y2(1)-t2).*exp(-a2.*i)+t2;118 yys2(1)=y2(1);119 for j=n2+t_test2:-1:2120 ys2(j)=yys2(j)-yys2(j-1);121 end122 x22=1:n2;123 xs2=2:n2+t_test2;124 yn2=ys2(2:n2+t_test2);125 det2=0;126 for i=2:n2127 det2=det2+abs(yn2(i)-y2(i));128 end129 det2=det2/(n2-1);130131 subplot(2,1,2),plot(x2,y2,'^r-',xs2,yn2,'b-o'),title('全区间' ),legend('实测值','预测值'); 132 disp(['百分绝对误差为:',num2str(det2),'%']);133 disp(['预测值为: ',num2str(ys2(n2+1:n2+t_test2))]);。
什么是灰色预测法?灰色预测是就灰色系统所做的预测。
所谓灰色系统是介于白色系统和黑箱系统之间的过渡系统,其具体的含义是:如果某一系统的全部信息已知为白色系统,全部信息未知为黑箱系统,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那么这一系统就是灰色系统。
一般地说,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都是灰色系统。
例如物价系统,导致物价上涨的因素很多,但已知的却不多,因此对物价这一灰色系统的预测可以用灰色预测方法。
灰色系统理论认为对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或非确定信息的系统进行预测,就是对在一定方位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的预测。
尽管过程中所显示的现象是随机的、杂乱无章的,但毕竟是有序的、有界的,因此这一数据集合具备潜在的规律,灰色预测就是利用这种规律建立灰色模型对灰色系统进行预测。
灰色预测通过鉴别系统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异程度,即进行关联分析,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生成处理来寻找系统变动的规律,生成有较强规律性的数据序列,然后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从而预测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状况。
其用等时距观测到的反应预测对象特征的一系列数量值构造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来某一时刻的特征量,或达到某一特征量的时间。
简言之,灰色预测模型是通过少量的、不完全的信息,建立灰色微分预测模型,对事物发展规律作出模糊性的长期描述(模糊预测领域中理论、方法较为完善的预测学分支)。
灰色系统的概念是由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提出的,它描述部分信急己知,部分未知介于黑白系统之间的系统。
GM(1,1)模型是灰色理论中较常用的预测方法,它以定性分析为先导,定量与定性结合,对离散序列建立微分方程以及白化方程,一般要经历思想开发、因素分析、量化、动态化、优化五个步骤。
灰色系统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整理来寻求其变化规律,这是一种就数据寻找数据的现实规律的途径,称为灰色序列的生成。
生成数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整理寻找数的规律,分为三类:a、累加生成:通过数列间各时刻数据的依个累加得到新的数据与数列。
灰色预测模型原理灰色预测模型(Grey Prediction Model)是一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数学建模方法的预测模型。
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学者黄金云教授于1982年提出的一种系统理论,它是研究非确定性和不完备信息系统的一种新方法,可用于研究多变量、小样本和非线性系统。
灰色预测模型主要基于灰色数学建模方法,通过对已知的部分序列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来推测未知的序列数据趋势。
它适用于研究数据量小、信息不完备、非线性关系复杂的系统。
下面将简要介绍灰色预测模型的原理、模型建立过程以及一些应用案例。
1. 灰色预测模型的原理灰色预测模型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已知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度的度量,从而建立出合适的数学模型,进行未来数据的预测。
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步骤:(1)建立灰色微分方程:根据原始数据的特点,确定合适的灰色微分方程,通常使用一阶或高阶灰色微分方程。
(2)求解灰色微分方程:根据所选择的灰色微分方程,求解其参数,得到模型的特征参数。
(3)模型检验:检验所建立的灰色预测模型的拟合程度和误差是否符合要求。
(4)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根据已知数据的变化规律,计算各个因素的灰色关联度,确定相关因素的重要性。
(5)进行预测:利用建立好的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的数据进行预测和分析,得出预测值。
2. 模型建立过程灰色预测模型的建立过程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的建立与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预处理和归一化处理,以满足模型的要求。
(2)建立灰色微分方程:从已知数据中提取主要特征,并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灰色微分方程。
(3)求解灰色微分方程:根据所选的灰色微分方程,通过累加生成序列、求解参数等方法,得到模型的特征参数。
(4)模型的检验:根据已知数据的拟合程度和误差范围,评估所建立的灰色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模型的应用与预测:利用已建立的模型进行未来数据的预测和分析,得出预测结果。
3. 应用案例灰色预测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案例:(1)经济领域:用于对经济指标、市场需求、价格变动等进行预测,为经济决策提供参考。
灰色模型白化方程一、引言灰色模型理论是一种非线性灰色系统建模分析工具,可以对非线性系统进行建模和预测。
而灰色模型白化方程是在灰色模型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模型的白化进行了研究。
本文将详细介绍灰色模型白化方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二、灰色模型概述灰色模型是一种基于少量、不完整数据进行分析预测的方法。
相比于传统的统计模型,它具有数据要求低、计算简单、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灰色模型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建立灰色微分方程来描述和预测系统的行为。
灰色模型包括GM(1,1)模型、GM(0,N)模型等。
三、灰色模型白化方程的基本原理灰色模型白化方程是针对灰色模型中存在的高次方程的问题进行研究的。
在传统的灰色模型中,常常只考虑一阶微分方程,而实际问题中往往需要考虑更高次的方程。
这时,就需要对原始的高次方程进行白化处理,使其转化为一阶方程,从而简化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四、灰色模型白化方程的方法4.1 高阶累加生成白化方程通过对高阶累加灰色模型进行白化处理,将高阶方程转化为一阶方程,从而简化原始模型的求解过程。
具体方法是对累加发展系数进行递推运算,直至得到一阶方程为止。
4.2 指数生成白化方程指数生成白化方程是另一种常用的白化方法。
它通过引入指数项,将高阶方程转化为一阶方程。
具体方法是将原始模型进行指数运算,使高阶方程转化为新的一阶方程。
4.3 灰色关联度生成白化方程灰色关联度是灰色模型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
通过计算数据序列之间的相似度,可以确定白化方程的形式和参数。
具体方法是计算数据序列的关联系数,并将其转化为白化方程。
4.4 灰色累积生成白化方程灰色累积生成白化方程是对累加生成白化方程的改进和扩展。
它引入累积项,考虑了灰色模型中动态变化的特性。
具体方法是在累加生成白化方程的基础上,加入累积项进行修正。
五、灰色模型白化方程的应用灰色模型白化方程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预测:通过灰色模型白化方程可以对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和分析,提供决策支持。
python实现灰⾊预测GM(1,1)模型灰⾊系统预测灰⾊预测公式推导来源公式推导连接关键词:灰⾊预测 python 实现灰⾊预测 GM(1,1)模型灰⾊系统预测灰⾊预测公式推导⼀、前⾔ 本⽂的⽬的是⽤Python和类对灰⾊预测进⾏封装⼆、原理简述1.灰⾊预测概述 灰⾊预测是⽤灰⾊模型GM(1,1)来进⾏定量分析的,通常分为以下⼏类: (1) 灰⾊时间序列预测。
⽤等时距观测到的反映预测对象特征的⼀系列数量(如产量、销量、⼈⼝数量、存款数量、利率等)构造灰⾊预测模型,预测未来某⼀时刻的特征量,或者达到某特征量的时间。
(2) 畸变预测(灾变预测)。
通过模型预测异常值出现的时刻,预测异常值什么时候出现在特定时区内。
(3) 波形预测,或称为拓扑预测,它是通过灰⾊模型预测事物未来变动的轨迹。
(4) 系统预测,对系统⾏为特征指标建⽴⼀族相互关联的灰⾊预测理论模型,在预测系统整体变化的同时,预测系统各个环节的变化。
上述灰⾊预测⽅法的共同特点是: (1)允许少数据预测; (2)允许对灰因果律事件进⾏预测,例如: 灰因⽩果律事件:在粮⾷⽣产预测中,影响粮⾷⽣产的因⼦很多,多到⽆法枚举,故为灰因,然⽽粮⾷产量却是具体的,故为⽩果。
粮⾷预测即为灰因⽩果律事件预测。
⽩因灰果律事件:在开发项⽬前景预测时,开发项⽬的投⼊是具体的,为⽩因,⽽项⽬的效益暂时不很清楚,为灰果。
项⽬前景预测即为灰因⽩果律事件预测。
(3)具有可检验性,包括:建模可⾏性的级⽐检验(事前检验),建模精度检验(模型检验),预测的滚动检验(预测检验)。
2.GM(1,1)模型理论 GM(1,1)模型适合具有较强的指数规律的数列,只能描述单调的变化过程。
已知元素序列数据:做⼀次累加⽣成(1-AGO)序列:其中,令为的紧邻均值⽣成序列:其中,建⽴GM(1,1)的灰微分⽅程模型为:其中,为发展系数,为灰⾊作⽤量。
设为待估参数向量,即,则灰微分⽅程的最⼩⼆乘估计参数列满⾜其中再建⽴灰⾊微分⽅程的⽩化⽅程(也叫影⼦⽅程):⽩化⽅程的解(也叫时间响应函数)为那么相应的GM(1,1)灰⾊微分⽅程的时间响应序列为:取,则再做累减还原可得即为预测⽅程。
《灰色GM(1,1)模型的优化及其应用》篇一一、引言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研究信息不完全、数据不精确的系统的理论。
其中,灰色GM(1,1)模型是灰色系统理论中最为重要和常用的预测模型之一。
该模型通过累加生成序列和一次微分方程进行建模,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实用性。
然而,传统的灰色GM(1,1)模型在某些情况下仍存在模型参数不够准确、预测精度不高等问题。
因此,对灰色GM(1,1)模型进行优化及其应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首先介绍灰色GM(1,1)模型的基本原理,然后探讨其优化方法,并最后分析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二、灰色GM(1,1)模型的基本原理灰色GM(1,1)模型是一种基于微分方程的预测模型,主要用于处理小样本、不完全信息的数据。
该模型通过累加生成序列和一次微分方程进行建模,将原始数据序列转化为微分方程的形式,从而进行预测。
其基本步骤包括:数据累加、建立微分方程、求解微分方程、模型检验等。
三、灰色GM(1,1)模型的优化针对传统灰色GM(1,1)模型的不足,学者们提出了多种优化方法。
其中,基于数据预处理、模型参数优化和预测结果修正的优化方法较为常见。
1. 数据预处理: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如去趋势、归一化等,以提高模型的适应性和预测精度。
2. 模型参数优化:通过引入其他因素或变量,如时间序列的波动性、随机性等,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3. 预测结果修正:通过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如引入专家知识、其他预测方法的结果等,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
四、灰色GM(1,1)模型的应用灰色GM(1,1)模型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以几个典型领域为例,介绍其应用。
1. 经济学领域:灰色GM(1,1)模型可以用于预测经济增长、股市走势等经济指标,为经济决策提供参考。
2. 农业领域:灰色GM(1,1)模型可以用于预测农作物产量、农业气候等指标,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
3. 医学领域:灰色GM(1,1)模型可以用于预测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等指标,为医学研究和卫生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灰色预测模型1.模型建立灰色系统是指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
灰色系统的理论实质是将无规律的原始数据进行累加生成数列,再重新建模。
由于生成的模型得到的数据通过累加生成的逆运算――累减生成得到还原模型,再有还原模型作为预测模型。
预测模型,是拟合参数模型,通过原始数据累加生成,得到规律性较强的序列,用函数曲线去拟合得到预测值。
灰色预测模型建立过程如下:1) 设原始数据序列()0X 有n 个观察值,()()()()()()(){}n X X X X 0000,...,2,1=,通过累加生成新序列 ()()()()()()(){}n X X X X 1111,...,2,1=,利用新生成的序列()1X 去拟和函数曲线。
2) 利用拟合出来的函数,求出新生序列()1X 的预测值序列(1)X 3) 利用(0)(1)(1)()()(1)X k X k X k =--累减还原:得到灰色预测值序列: ()()(){}00001,2,...,X X X X n m =+ (共n +m 个,m 个为未来的预测值)。
将序列()0X 分为0Y 和0Z ,其中0Y 反映()0X 的确定性增长趋势,0Z 反映()0X 的平稳周期变化趋势。
利用灰色GM (1,1)模型对()0X 序列的确定增长趋势进行预测 2 模型求解根据2006全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得到全国历年年度人口统计表如表1.根据上述数据,建立含有20个观察值原始数据序列()0X :()[]09625998705105851112704127627128453129988130756X =利用Matlab 软件对原是数列()0X 进行一次累加,得到新数列为()1X ,如表2:表2:新数列()1X 误差和误差率1、利用表2,拟合函数,如下:0.011624(1)92800439183784t x t e +=-2、精度检验值c =0.3067 (很好) P =0.9474 (好)3、得到未来20年的预测值:。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一、灰色系统理论概述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研究不确定性问题的方法。
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学者邓聚龙教授提出。
灰色系统理论认为,现实世界中的许多问题并非非黑即白,而是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
这种理论为我们处理复杂、模糊、不确定性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灰色系统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挖掘和加工,实现对整个系统行为的合理预测和控制。
它将系统分为白色系统、黑色系统和灰色系统。
白色系统是指信息完全已知的系统,黑色系统是指信息完全未知的系统,而灰色系统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系统,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
二、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1. 灰灰是灰色系统理论的基础,它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具有规律性的序列。
常见的灰方法有累加(AGO)、累减(IGO)和均值等。
2. 灰关联分析灰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理论的重要方法,用于分析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
通过对系统各因素发展变化的相似度进行比较,揭示系统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
3. 灰预测灰预测是灰色系统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挖掘,建立灰色模型,对系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三、灰色系统理论的应用领域1. 经济管理灰色系统理论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企业竞争力分析、市场预测、投资决策等。
通过灰关联分析,可以找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2. 工程技术在工程技术领域,灰色系统理论可用于设备故障预测、质量控制、能源消耗分析等。
例如,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建立灰色预测模型,提前发现潜在故障,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 社会科学4. 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领域,灰色系统理论可以用于水资源评价、环境污染预测、生态平衡分析等。
通过对生态环境数据的挖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生态环境的发展态势。
四、灰色系统理论的优势与局限性优势:1. 对小样本数据的适用性:灰色系统理论不需要大量数据即可进行建模和分析,这对于样本量有限的情况尤其有价值。
灰色预测模型原理
综合预测模型( 灰色预测模型 (1,1)GM ) 为了是更准确的反映市场实际需求情况,我们建立综合预测模型,利用灰色模型 (1,1)GM 对平均销量做确定性增长趋势进行预测。
我们将时间序列2001—2005的实际销量值 (0)t X 累加处理生成新序列(1)t X ,则GM (1,1)模型相应的微分方程为:
(1)(1)t t dX X dt αμ+= (20012005t =年
其中 α 为发展灰数 μ 为内生控制灰数
同时通过αˆ待估参数向量,ˆααμ
⎛⎫= ⎪⎝⎭
,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
解得:
()1ˆT T B B B Y α-= 矩阵B 为
(1)t X 取累加平均值所得 矩阵Y 为 (0)t X 转置矩阵
求解微分方程,即可得预测模型:
()()1011ˆt t X X e αμμαα-+⎡⎤=-+⎢⎥⎣⎦ ,(20012005)t =年
灰色模型算法描述:
Step1. 累加处理生成新序列(1)t X
Step2. 迭代计算出矩阵B
迭代计算 (1)(1)12t t t X X V ++= (20012004)t =年
得到
11,2111t t V B V --⎡⎤⎢⎥=⎢⎥⎢⎥⎣⎦
Step3. 生成矩阵Y (0)1t t V X += (
20012004t =年 T t t Y V =
Step4. 计算系数矩阵α
ˆ ()1
ˆT T B B B Y α-= 解得,αμ
Step5. 由得到的灰数,αμ 解微分方程
()()1011ˆt t X X e αμμαα-+⎡⎤=-+⎢⎥⎣
⎦ 即 预测出2006年的书号的平均销售量 Step6. 灰色模型残差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