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歌唱方法--意识的能动性研究(原版)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7
科学歌唱方法的理论阐释科学歌唱方法是指在唱歌过程中,根据声学原理、解剖学知识和声乐技巧等科学理论来正确使用声带、呼吸以及共鸣腔来产生美妙的音乐。
科学歌唱方法的理论阐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声带的运用。
声带是我们在唱歌时产生声音的重要器官,它由肺部的气流和声带的震动共同作用而形成。
科学歌唱方法强调正确的声带震动方式,即采用闭气发声法而非力气发声法。
闭气发声法指的是在发声时要使声带闭合,然后在肺部气流的推动下,声带突然打开,产生震动,从而形成音频。
力气发声法则是指用过多的气流来推动声带震动,这种发声方式会使声带过度紧张,容易引起声音嘶哑。
科学唱歌方法还要求在发声时要保持声带的柔韧性,并注意保护声带免受损伤。
其次是呼吸的控制。
科学唱歌方法注重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以保证气息充足且稳定。
腹式呼吸是科学唱歌方法中推荐的呼吸方式之一,它利用腹部肌肉的收缩来控制气流的流动,使呼气时气流稳定和呼吸节奏均匀。
这种呼吸方式有助于保持稳定的声音和较长的音频持续时间。
科学唱歌方法还强调要避免过浅或过深的呼吸,以及过度用力的呼吸,以免对声带和普通呼吸造成不良影响。
共鸣腔的运用也是科学唱歌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共鸣腔是指口腔、鼻腔和咽喉等空腔,在唱歌时通过正确的共鸣腔排列组合产生共鸣效果,使声音更加丰满、明亮。
科学唱歌方法中,要求唱歌者要掌握正确的共鸣腔运用技巧,尤其是在高音区域,通过合理调整共鸣腔的开合程度和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色、音量和投射力度。
科学唱歌方法还强调要保持顺畅的共鸣腔通道,不要有紧绷或阻塞的感觉,使声音能够自由地通过共鸣腔发出。
科学唱歌方法还包括发音、节奏和音准的要求。
在发音方面,要求唱歌者准确而清晰地发出每个音节的发音,尤其是在唱歌时要注意舌位、嘴唇和颚部的协调。
在节奏方面,要求唱歌者能够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感,稳定地控制每个音符和音符之间的时间间隔。
在音准方面,要求唱歌者能够准确地唱出每个音符的音高,避免音偏、西偏或滑音等音准不准确的问题。
怎样在合唱中建立正确的声音状态怎样在合唱中建立正确的声音状态合唱艺术是声乐艺术,正确的声音状态是合唱艺术的需要,更是合唱基础训练的重要内容。
它包括:合唱的呼吸问题,合唱发声问题,合唱音响问题等方面,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怎样在合唱中建立正确的声音状态。
怎样在合唱中建立正确的声音状态1:关于合唱呼吸问题正确的呼吸方法,不仅是歌唱发声技术的需要,而且是合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
对合唱爱好者来讲,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首先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已故前苏联著名声乐教育家梅德尔捷夫斯基在其所著的《论歌唱》一书中重点强调:“歌唱的技巧说到底就是歌唱家运用呼吸器官的技巧”,我国传统的歌唱理念也讲求“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由此来看,在歌唱过程中正确的运用呼吸器官非常重要,它既是歌唱的基本技术,也是歌唱技巧的最高要求,而且,对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呼吸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息是发音的动力,好比琴弓和琴弦的关系。
吸气时声门打开、声带分开而不能发音;发音时声门闭拢,声带受括约肌的影响而闭合,呼出的气息冲击声带造成振动产生声音,这就是发声的生理状况和基本原理。
根据这个原理,人们开始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歌唱中的呼吸技巧问题。
歌唱的呼吸手段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受欧洲十八世纪及早期圣歌演唱发音习惯的影响,采用胸式呼吸;其优点是吸气动作灵活,声音自然。
缺点是由于吸入的气息量少而浅,难以演唱较长的乐句和较强的音量。
第二种是腹式呼吸,既我国传统戏曲发音所讲的“丹田之气”,其优点是气息的爆发力强,缺点是掌握不当的话,容易把小腹涨得鼓鼓的,导致横膈肌失去弹性,难以发出柔和而灵巧的声音。
目前被普遍认可的呼吸方法是意大利美声学派所倡导的胸腹联合式呼吸方法,这种呼吸方法的好处在于保证了横膈膜有足够弹性的同时,可以吸入更多的气息,满足歌唱发音对气息的要求。
胸腹联合式呼吸是建立在自然呼吸基础上的,歌唱者易于掌握。
保持正确歌唱状态的几个重要方面[摘要]歌唱者在歌曲演唱中能否始终保持正确的歌唱状态,对是否能够演唱好歌曲起到至关观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论述如何保持正确歌唱状态的几个重要方面,证明了歌唱状态在歌曲演唱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歌唱状态正确运用声音一个歌唱演员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能不能演绎好歌曲,包含的因素有很多,这其中有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对歌曲二度创作的能力,对于歌曲的表现力和在舞台上的现场发挥等。
更为重要的是,在演唱过程中如果能够始终保持正确的歌唱状态,那么对于歌唱演员演唱好歌曲将会起到一个很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呼吸的方法和气息的正确运用在歌唱过程中,正确的呼吸和正确的气息支持是所有良好歌唱的基础。
歌唱中的呼吸不同于我们平时的呼吸状态,它是一种有意识的强力“主动”呼吸。
歌唱者应该很好地掌握经过长时期实践而形成的所谓“美声唱法”的原则,即把气息饱满、自由地吸进去,用坚实的横膈膜的控制对气息加以支持。
然后,像吸气那样自然地把气息送出来。
呼吸要自然流畅,便易从容,没有声音,排除紧张,不能让人明显看出你是在呼吸。
由于呼吸是歌唱的基础,而姿势又是呼吸的基础。
因此对于呼吸的姿势,应给予足够的注意。
不论是呼气还是吸气,都要适度的抬起胸膛并保持恒定,两肩松垂,颈部放松。
为了充分发挥呼吸器官的功能,气要吸得较深、柔和、适度、肺要全面的扩张。
呼出时胸腔要保持吸气时的自然状态,出气要均匀、集中、稳定、节省、有控制、不漏气。
歌唱中因作品不同,作品的风格和感情基调不同,就是在一首歌当中不同的段落、不同的句子的感情色彩也是千变万化的。
这就是说在呼吸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呼吸还要灵活、机动,特别在个性唱法当中有很多用气的特殊技巧,如偷气、提气、沉气、停气等。
歌唱的呼吸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它和喉、咽以及声门状态相互依存、互为前提。
因此,呼吸状态和喉、咽形态、声门状态以及其他的要素科学、合理的配合才能够唱出优美的歌声。
二、积极兴奋的歌唱状态心理学中讲到,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因此心理状态对歌唱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怎样唱歌》——第四节.歌唱者的心理学学习{德}莉莉•雷曼著对于发声器官主要功能的全部作用,科学家已经做出了解释,许多歌唱方法已经被置于生理学、物理学和语言学基础之上。
对歌唱者来说,一定程度的科学解释是绝对必要的。
要培养唱歌者对现象的理解力,而且要为至今未能解释的声音感觉,如“充满”、“亮”、“鼻音”、“在前面歌唱”等等,描绘出一幅可理解的画面。
如果没有这样一些歌唱家的基于感觉的实际教学,这些表达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这些歌唱家已经用最新的知识去慎重考虑这些表达,而且有能力把它们同科学事实联系起来。
歌唱者通常会受到“生理学”这个词的困扰,这只是因为他没有清楚地了解应该怎样去限定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
但是,他应该而且需要了解必须的那点知识。
了解鼻的肌肉,它们使鼻孔膨胀,使软腭抬高或水平地下落;它们也影响咽门支柱,使它们在不同阶段对着鼻向上拉起自己呈鞍状。
这意味着舌能够采取许多不同的位置;后头利用原因“o”的帮助可以取得一个低的位置,而在元音“a”和“o”的帮助可以取得一个低的位置,而在元音“a”和“e”的帮助下可以取得一个更靠近软腭的高位置,这意味着在活动期间全部肌肉收缩,而在正常的静止期间全部肌肉放松;必须用坚持不懈的声音训练增强肌肉,使它们能够维持连续和长时间工作;要保持肌肉的弹性,并使它们有弹性地运转。
此外,这还意味着横膈膜、胸、喉咙、和面部肌肉活动的精确知识。
这就是全部为发声器官所用的生理学方法。
因为所有这些器官共同运转,所以一个鼓励的器官不可能完成任何任务;即使缺少了最小的器官,歌唱也是完全不可能的或者是彻底失败的。
生理学也设计肌肉、神经、腱、韧带和软骨,全部这些都要在唱歌中运用,但全部这些我们都不能感觉,我们甚至不能感觉声带。
对歌者来说,确实有太多的事情取决于这些器官的适应状态;无论对于发生器官还是对于呼吸调节器官,我们都有充分的理由尽可能地珍惜它们,决不能让它们负担过重。
虽然我们不能感觉声带,不过,我们可以——有控制的呼吸发射中——通过留意声音是否平滑均匀去听声带是否恰当地履行自己的功能。
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有哪些什么是唱歌的发声意识1:为什么要有发声意识发声意识最主要的作用在于歌手能清楚的知道下一个音该怎么唱,每高一音该怎么唱,每低一个音又该怎么唱;想要获得不同的音色要怎么调节,如何做到科学用声喉咙不紧张。
有了这种意识,歌手在唱歌时,可以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心中的内容,不会产生各种担心,担心下一个音能否上得去,下一句话的咬字会否紧张等等。
这样歌手就能自由自在地表达,不用分心顾及如何完成旋律。
某程度上,这是歌手对自己声音自信的来源。
对于那些仍然在学习声乐的人来说,常常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唱谁的歌像谁,总是不自觉模仿原唱的发声和语感。
这对于歌手来说是一个灾难:没有自己的声音。
有了完善的发声意识,歌者完全可以抛弃原唱的影子,用自己的发声系统去完成和处理歌曲。
当然,更不用说拿到一首原创歌曲时,如何把它变成是自己的歌了。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正常的人类,我们的身体状态不会每天都一样,尤其是声音。
在歌手的声音不处于“最佳状态”时(感冒、失眠、烟酒过后、舞台无监听等等),发声意识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让你的声音仍然保持着最好听的质感。
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保持嗓音的健康,不会因为各种变化而导致喉咙的紧张和失去发声的方向。
这是对歌手嗓音保健和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保驾护航技能。
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带病演唱的歌手现场仍然技惊四座,全赖于他们对自己声音的绝对了解和驾驭,拥有完整的发声意识。
Whitney Houston曾经说过:“有时声音有自己的思想,它很傲娇,它对天气、室温、睡眠都很敏感,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个‘系统’,去维持它的状态。
当你把你的声音驾驭得非常好的时候,你甚至会因为你自己嘴里唱出来东西而感到兴奋和爽快。
”什么是唱歌的发声意识2:发声意识如何发挥作用首先,完善的发声意识包含着清晰的“动作指令”,就是做什么动作,就能让声音具备什么样的质感。
例如,收紧小腹能唱高音和面罩共鸣,那么把这个动作记住并且熟练的做出来,就是建立发声意识和运用的过程。
浅析歌唱发声教学中的关注重点和指导要点浅析歌唱发声教学中的关注重点和指导要点导语:歌唱发声教学是培养学生歌唱技巧和艺术表现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歌唱发声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一系列重点和指导要点,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发声技巧、理解歌曲的意境、提升演唱表现力。
本文将从声音产生方式、声音塑造、表演力的培养等方面浅析歌唱发声教学中的关注重点和指导要点。
一、声音产生方式声音是由发声器官产生的振动所产生的。
在歌唱发声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声音产生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呼吸与发声关系,以及明确喉部的作用,使声音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塑造。
1. 呼吸与发声的关系:正确的呼吸是保证声音产生的基础。
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腹式呼吸,通过放松腹部肌肉使腹部自然下沉,并配合着正确的呼气方式,使声音产生的支撑和连贯。
2. 喉部的作用:喉部是声音产生和发声的关键器官,教师要教导学生正确使用喉部,在发声过程中保持喉部的放松和张力的平衡,避免出现声音过度松弛或过度紧张的情况。
二、声音塑造声音塑造是指在歌唱发声过程中,通过对声音的音色、音量、音准等进行调节,使得歌唱表现更具特色和感染力。
教师在歌唱发声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声音塑造能力,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声音处理技巧。
1. 音色的调节:音色是声音的质地和表现力的重要体现。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 不同的声音技巧,如改变喉部的共鸣位置、调整发声器官的张力等,来实现对音色的调控。
2. 音量的掌握:音量是歌唱表现力的基本要素之一。
教师要教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情感和表现要求,合理地掌握音量的大小和变化,并避免声音的过分喧嚣或过于小声。
3. 音准的修正:音准是歌唱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的基本功之一。
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对音的敏感度和准确性,通过耳朵训练、声音对比和实际练习,帮助学生纠正音准问题。
三、表演力的培养歌唱不仅仅是发声技巧的展现,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力的体现。
当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声音发声技巧和塑造方法后,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表演力培养,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境,提高演唱表现力。
试谈音乐的主观性与能动性摘要:音乐是人的听觉器官的主观反映。
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作为听觉艺术,音乐观念的形成自然有着主观认知的客观依据。
也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人是通过感觉器官来反映世界。
音乐作为主观意识。
自古以来就强劲地冲击着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
能动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食粮。
关键词:音乐主观性能动性音乐是人的听觉器官的主观反映。
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它如同人类社会文字的产生、发展一样,同样经历了长期完善、演变、整理、发展的漫长过程。
作为听觉艺术,音乐观念的形成自然有着主观认知的客观依据,也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人是通过感觉器官来反映世界,音乐作为主观意识,自古以来就强劲地冲击着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能动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食粮。
一、音乐的主观性如果说文字是人类视觉器官反映的结果,那么,音乐就是人类听觉器官反映的结果。
人类思维的过程及得出的印象是人类主观认识的过程。
客观世界的运动是事物存在的必然现象。
由于声音源自物体受外力的作用产生振动而出现的声波。
音乐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精神成果,既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发展,同样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音乐最初的反映是以祈祷为目的宗教活动。
表现为人类对自然现象的原始认识为基础的呼喊、敲打等方式的声音活动,表现人类在情感上的变化程度,也是对自然现象洪水、猛兽等的回应方式,简单地表现了人类的情绪变化。
随着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认识不断提高,这种原始的情绪冲动就渐进地发展为后来的宗教音乐。
宗教音乐是人对声音认识的较为系统的反映形式。
既然宗教是人们对世界歪曲的反映,那么此时的宗教音乐所反映的对象也是模糊不清的。
一般地说,音乐符号的产生是在文字的产生之后产生并发展的,文字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开始。
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使音乐从单纯的祈祷仪式中分离出来,出现了宫廷音乐,形成了祈祷仪式音乐与宫廷音乐并存的状况。
浅谈歌唱的基本要素【内容提要】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是歌唱的四个基本要素。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源泉,声带通过气息的冲击产生声音,声音经过共鸣腔体得以扩大和美化,最后通过语言的装饰和深化,融入作者的情感,形成美妙动听的歌声。
四个要素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关键词】歌唱呼吸发声共鸣语言歌唱的基本要素包括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四个部分。
呼吸是动力,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声音经过共鸣腔体得以扩大和美化而形成动听的声音。
在歌唱活动中,呼吸、发声、共鸣这三者是同时存在的有机统一体,如果没有呼吸,没有共鸣,嗓子的运动也不存在。
只有用歌唱所需要的呼吸、共鸣,嗓子才能唱出歌唱所需要的声音。
如果说嗓音是构成歌唱的物质基础,那么语言则构成歌唱的情感基础,它是演唱赖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
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四者紧密相联,不可分割。
一、歌唱的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是声音技巧的能源。
歌唱中,强、弱、快、慢、欢乐和悲伤、幽默和愤怒等音节和情绪的变化,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是与呼吸的正确运用和控制分不开的,呼吸方法的正确与否,决定着歌唱效果的好坏。
但是歌唱的呼吸与生理性的呼吸是大不相同的,生理性的呼吸是本能的,人人都会,歌唱的呼吸变化很多,而且吸的深,用的久,可以说是一种运动。
人的呼吸有两组肌肉带动,一组是管吸气的肌肉群,包括前胸以下(主要是两肋)、腰部周围和后背;另一组是管呼气的肌肉群,生活中感叹的“啊”、“唉”、咳嗽、打喷嚏都是呼气肌肉群的工作,这组肌肉群很强但歌唱时不需要很多,一般呼气肌肉的动作就够用。
歌唱者在吸气时要用鼻子和嘴一起吸,并且吸气时的口腔应当是放松的,那么怎样才算是深呼吸呢?这里有两个方法:一是坐在椅子上,身体放松,两腿分开,两胳膊肘放在膝盖上,这时吸气,会感觉到吸的深度和力量是在腰围、后背、后腰等部位,并都有膨胀的感觉,这就是深呼吸的部位,站着呼吸不易感觉到;另一个方法就是弯腰90度,两臂放松自然下垂,两脚略分开,这时吸气,气息很自然地吸到腰的周围,后背后腰有明显地膨胀感,这是唱高音用气的位置。
2020年高考语文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06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专题) Word版含解析【易错雷区,步步为赢】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了入夏以来的最高值。
B.《新民丛报》虽然名为“报”,其实却是期刊,是梁启超等人于1902年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C.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怎样才能打开产品的销路?D.新鲜大米,手感滑爽,米粒光洁,透明度好,腹白很小(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做出的米饭清香可口。
【答案】B【解析】A、前两个和最后一个顿号改为逗号;C、问号改为句号;D、括号应在“腹白”后面。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滨海航母主题公园风筝节上,各式纸鸢迎风起舞。
其中全国最大、直径30米的巨型软体风筝——滚地龙的放飞成为节日的一大亮点。
B.俗语讲:日久见人心。
心者思想也,常人之心,年月可现,哲人之心,世纪方知。
C.我国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成成的,如《英雄儿女》发(根据巴金《团圆》改编)、《红高梁》(根据莫言《红高粱家庭》改编)……等等。
D.中华文化是尚群的文化,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民族,都是群,而群就是公。
《礼记•礼运》中所说的“天下为公”,已经成为至理名言。
【答案】A【解析】B、第三个逗号改为分号;C、省略号和等等重复,去掉一个;D、第一个顿号改为逗号。
3.下列选项中,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海底两万里》是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
小说讲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利用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鹦鹉螺号在海底旅行的所见所闻,赞美了那深蓝的国度史诗般的海洋。
在我们身边,也有一艘这样的奇妙的潜水船是它发现了冰海沉船,激发大导演卡梅伦拍摄了史上最赚钱的电影是它帮助美国海军在地中海找到了不小心丢失的氢弹,避免了一次灾难。
浅析声乐演唱中的技术方法
声乐演唱中的技术方法包括呼吸、共鸣、发声、音准、情感表达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
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呼吸:声乐演唱的第一步是正确的呼吸,呼吸方法直接关系到歌手身体的状态和
声音质量。
正确的呼吸应该是深呼吸,让肺部和腹部都充满空气,然后用腹部肌肉逐渐将
空气挤出来。
这种呼吸方式可以让气息流畅自然,支撑歌唱。
二、共鸣:共鸣是声乐演唱中很重要的因素,它决定了声音高低,明亮度和音色等因素。
共鸣的位置取决于不同的唱法,但是一般来说,喉头、齿齦、鼻腔和胸腔都可以产生
共鸣。
正确的共鸣位置可以让声音更加通透、有力和感人。
三、发声:发声是指歌手的声带产生声音的过程,良好的发声技巧可以保护歌手的嗓子,同时也可以产生更加柔美、自然和动人的声音。
发声需要掌握正确的唱法和发音,同
时要注意嗓子的保护。
四、音准:音准是指歌唱的音高和节奏是否准确,在声乐演唱中非常重要。
歌唱音准
需要良好的听觉和节奏感,歌手需要多练习通过口型调整音高,并保持恰当的节奏。
五、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声乐演唱的灵魂,它可以让观众对歌曲产生情感共鸣。
情
感表达需要歌手把握好歌曲的篇章结构,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通过声音表现出来。
同时,歌手需要通过音准、节奏、吐字、呼吸等方面技能的练习,来更好地表达情感。
总之,声乐演唱的技术方法是非常多样化的,需要歌手不断练习和摸索。
正确的呼吸、共鸣、发声、音准和情感表达技巧可以让歌手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平,产生更加动人和感染
力的音乐作品。
浅析歌唱发声教学中的关注重点和指导要点歌唱发声教学是一种艺术性与科学性兼备的教学形式。
在音乐艺术教育中,歌唱发声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良好的歌唱发声技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
因此,在歌唱发声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一些重点和指导要点。
一、关注重点1. 声音的自然性歌唱发声教学的关注重点之一是声音的自然性。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强调声音发声的自然状态,不要刻意去模仿或者变换,要平稳、流畅自然。
要让学生通过内心感受和自我调节来寻找自己的的声音特点,相信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发声方式。
2. 呼吸控制歌唱发声的呼吸控制也是教学中的重点之一。
良好的呼吸控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演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演唱的情感更加准确地传达到观众。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指导和辅导学生正确使用腹式呼吸来推动声音。
3. 声音的调整声音的调整也是歌唱发声教学中的重点。
在实践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声音的拔高或者低沉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调整声音并掌握一定的调整技巧。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多采用一些“听-想-做”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和预测声音的走向,从而调整声音。
4. 发音准确性良好的发音准确性可以烘托出学生的音乐才能和艺术魅力,在歌唱发声教学中应该加以重视。
为了提高学生的发音准确性,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模仿发音和拼音的方式来强化发音的训练,从而提高发音的准确性。
二、指导要点1. 热身准备歌唱发声教学的指导要点之一是热身准备。
在开始教学前,我们应该让学生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如拉伸运动、音乐欣赏等活动,以准备身心和声带。
2. 监听评估在歌唱发声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评估和指导,使学生能够准确地发现和矫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同时,教师也应该开放式地接受学生的评估和反馈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3. 实践操作歌唱发声教学的最重要的指导要点之一是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熟悉知识点,进而掌握技能。
一组一目了然的歌唱示意图,让歌唱爱好者,收走弯路!【歌唱训练营】一个歌唱爱好者花费一天的时间,把歌唱发声基本要领,包括胸腹式呼吸、歌唱的声柱、歌唱的共鸣(以字带声)、弱声训练等。
绘成了看得见歌唱原理图。
想让更多的歌唱爱好者少走弯路,只有用心的人,才会有所收获!1、歌唱发声的呼与吸训练(图一)吸气正面图吸气时意念感觉喉咙打开一个大管子往下延伸一直到丹田下3寸处,随着大管子打开空气会自己跑进去,用不着人为去吸气,管子要有弹性又有力量,歌唱发声呼与吸和婴儿啼哭及狗叫的状态很接近,只是歌唱要求更高一些,唱一句可能需要延长10-45秒,因此对吸气保持扩张的肌肉群需要特别的训练。
参看图一讲解更容易理解。
吸气时从胸开始到腹部都往外弹性的扩张,感觉胸腹腔形成大风箱。
(图二)吸气侧面图吸气时从喉咙开始往下延伸打开形成有弹性的大管子,一直延伸到肚脐下三寸丹田处。
吸气时胸腔一直到腹腔都在弹性的往外扩张,吸完气形成管子后继续少量进气略保持几秒钟,要特别注意保持弹性。
以此体会吸气肌肉群的力量。
(图三)练习大管子先伸出舌头保证动作正确性。
开始练习歌唱发声大管子时,为了防止舌头往后往下压,可先往上往前的感觉伸出舌头,再打开喉咙大管子,等到自己确信舌头不会往下往后压迫喉头时,再收回舌头,继续练习大管子,发现有问题可再伸出舌头练习,确保动作正确。
以上图一.图二.图三描述的是歌唱发声吸气肌肉群的运动,打开喉咙形成大管子是歌唱发声意念的感觉,从生理医学角度看是横膈膜下降周围吸气肌肉群扩张,牵拉扩大肺部空间吸进更多空气,并保持空气不一下子泄漏。
(图四)歌唱发声腹部往外扩张的力量更强有力,可用两手掐住腹部两侧,小腹内呼气肌肉群和吸气肌肉群对抗,把气慢慢呼出去。
(图五)呼与吸肌肉群对抗运动侧面图呼气时吸气往外扩张的力量要保持扩张呼气时腹部吸气保持扩张力量更坚强呼气主要动力在小腹呼气肌肉群的力量图四、图五可看出,呼吸时吸气扩张状态要保持,特别是腹部一圈,更要强有力往外,小腹呼气肌肉群运动把气息推压往上,通过大管子通过喉咙口腔往外呼出,这种在吸气肌肉群保持扩张,但呼气肌肉群的力量又略大于吸气肌肉群的力量,气息就会有控制有计划的往外呼出。
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范文篇一:“提高小学生歌唱表现力的探究”结题报告“提高小学生歌唱表现力的探究”结题报告1课题研究综述1.1课题研究的缘起及相关背景唱歌是一门艺术,是人们用歌声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它最能直接抒发感情、愉悦身心,与情感相关联、与心灵相沟通;更能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器乐毕竟只是少数人能够接近的,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音乐文化属于每个人的沃土,美妙的歌声既陶冶人的情操又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因此,唱歌已经成为广大人民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并热烈追寻、悉心研究的一门学问。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学习音乐、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唱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歌词美、旋律美、音质美和意境美,还可以培养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能完美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并在歌唱中受到歌曲的感染与启迪。
《音乐课程标准》对学生演唱的标准要求是:“能够用标准的音凋、节奏和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初步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这里提到的自然声,本人认为其实是我们音乐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对学生的首要要求。
然而,在生活中、学校的歌唱活动中以及小学的音乐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在唱歌时,唱着唱着就越唱越兴奋,越唱越大声,特别是唱高音时,简直是用全身力气扯着嗓子大喊大叫,轻不了低不下,高音喊唱,一片噪音,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喊唱”。
这种“喊唱”现象在小学低年级比较突出,中高年级也会有。
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哈蒂警告说:“这种儿童自然的、带劲的、有生气的歌唱,特别是把全部声音都放出来甚至喊叫的歌唱,如果不加以正确指导,就会将许多孩子的良好嗓音一辈子给毁掉了。
”由此可见,“喊唱”会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发展,除了容易损伤学生稚嫩的声带使童声失去了原有的音色,还会影响乐感的培养不利于学生音高概念的形成;既破坏了声音的美感,还破坏了歌曲的艺术形象,更谈不上美的熏陶、美的享受,音乐教学就无法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表现力的目标。
唱歌的正确发声方法有哪些想要能唱的出好听的歌声就要学会基础的正确发声方法,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唱歌的正确发声方法,一起来看看吧!唱歌的正确发声方法唱歌的发声方法1:歌唱发声器官的组成声音的形成是发声器官协调工作产生的生理现象,这个现象的产生是气息运动和声带振动所形成的物理现象,但歌唱的发声运动又和我们平时说话的发声有所不同,因而歌唱发声又是一个物理的声学、音响学现象。
而进行歌唱艺术实践又是一个复杂丰富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我们的歌唱运动可以说是生理、物理、心理“三位一体”的行为。
歌唱的发声器官是由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四个部分组成,它们是歌唱发声的全部物质基础,是歌唱发声运动中的主要功能系统。
唱歌的发声方法2:呼吸器官呼吸器官,即“源”动力,是由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脏以及胸腔、膈肌(又称横膈膜)、腹肌等组成。
气息从鼻、口吸入,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分布到左右肺叶的肺气泡之中(肺中由两个叶状的海绵组织的风箱构成,它包含了许许多多装气的小气泡);然后经过相反的方向,从肺的出口处分支的气管(支气管)将气息汇集到两面三刀个大气管,最后形成一个气管,再经过咽喉从口、鼻呼出。
与呼吸系统相关的各肌肉群,他们的运动也关系到呼吸的能力,是歌唱“源”的动力和能量的保证。
我们日常的呼吸比较平静,比较浅,用不着使用全部的肺活量,但歌唱时的呼吸运动就不同了,吸气动作很快,呼气动作很慢。
如果遇上较长的乐句,气息就必须坚持住。
而一首歌曲的高、低、强、弱、顿挫、抑扬变化,也全靠吸气、呼气肌肉群的坚强和灵活的运动才能完成。
唱歌的发声方法3:发声器官发声器官,即发出声音的器官。
它包括喉头、声带。
喉头是一个精巧的小室,位于颈前正中部,由软骨、韧带等肌肉组成。
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两片呈水平状左右并列的、对称的又富有弹性的白色韧带,性质非常坚实。
声带的中间又称声门,声带是靠喉头内的软骨和肌肉得到调节的。
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歌唱发声练习要求每个歌唱者首先要了解和熟记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部位及其功能,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其精神实质,通过反复的练声及歌唱实践来消化和验证其歌唱规律。
店铺就为大家介绍唱歌发声的基本原理,仅供参考。
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就是气息由肺部经支气管、气管呼出,振动喉头的声带,发出声音,然后通过各共鸣腔体得到共鸣,使声音扩大,变成优美、悦耳的歌声。
声音的高低是由声带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声音的强弱则取决于振幅的大小。
音色的变化主要是由共鸣腔的不同调节而产生的,歌唱时由于情感表达的需要,在大脑支配下,共鸣腔快速的进行精细的调整就会产生丰富多采的音色。
歌唱器官的主要构成歌唱器官主要由呼吸器官、共鸣器官、喉头声带、咬字、吐字器官及听觉器官构成。
这些器官是受大脑统一支配,共同协作,缺一不可的整体。
(1) 呼吸器官也可称为动力器官。
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两肋和横膈膜。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必经之路;横膈膜、肺、两肋在歌唱发声中是起重要的风箱作用的。
吸气呼气的动作主要是靠膈肌和胸、腹部许多肌肉的协同收缩来完成的。
肺的下面是在呼吸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横膈膜。
它是隔开胸腔和腹腔的一片约两、三分厚的肌肉薄膜。
中心厚,边缘薄,四周边缘与胸、腹腔交界相连接,它随着呼、吸肌肉群的紧张和松弛,两肺的扩张和收缩而升降。
(2) 共鸣器官这是扩大与美化声音的器官。
鼻腔、胸腔、头腔(包括额窦、蝶窦、上中下鼻窦、筛窦等)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改变形状的共鸣腔。
咽腔(分为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
在喉的上面是喉咽腔,在口腔后面的是口咽腔,在软腭后面的是鼻咽腔。
)喉腔、口腔能借助于肌肉的张缩而改变腔体的形状与大小,是可变的共鸣腔。
歌唱技巧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训练对这些共鸣腔体的调节能力。
声带本身发出的声音是很微弱的,只有在各共鸣腔体中得到共振,才能使声音扩大与美化。
(3) 喉头声带这是声源。
正确的歌唱方法-意识的能动性研究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意识对人体有两种指挥方式:直接指挥与间接指挥。
直接指挥的意识称之为直接意识,间接指挥的意识称之为间接意识。
正确的歌唱是意识对人体的直接与间接的指挥艺术。
正确的歌唱需要直接意识与间接意识对人体指挥的协调统一,具体为呼吸、吐字、声区、音色、音高、气息、共鸣等等的协调统一。
歌唱水平提高的关键是意识对人体指挥的熟练性以及相关肌肉的锻炼。
个人修养也是歌唱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意识直接间接指挥协调英文摘要及关键词Abstract: Consciousness has ways of two kinds of conductors to the human body: Command and command indirectly directly. The consciousness commanded directly is calleddirect consciousness, the consciousness commanded indirectly is called indirect consciousness. Correct singing is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command arts to the humanbody of the consciousness. Correct singing needs direct consciousness and indirect consciousness to be unified to the coordination that the human body command, thecoordination in concrete in order to breathe , enunciating , a sound of district ,sound , pitch , breath , sympathetic response ,etc. is unified . The key thatcompetence improves is the exercise of skilled and relevant muscles that theconsciousness commands to the human body to sing. Personal training is to sing the important factor that competence improves too.Key Words: Consciousness Direct Indirect Conductor Coordination引言每个学习声乐的人都在寻找正确的歌唱方法。
古往今来,什么是正确的歌唱方法成了讨论不休的话题。
因为歌唱的无穷魅力与抽象性而使得它更笼罩了神秘的气息,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是非常具有前景的一项课题,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从意识对人体能动性谈起,通过对呼吸、声区、共鸣、音量、音色等等歌唱内容的涉及,力求简洁明了的阐述正确歌唱的内涵,由于语言的局限性,抽象的含义只能用形象的词汇来形容,希望对正确歌唱方法的研究有突破性的帮助。
一、意识对人体的直接指挥与间接指挥人是由意识与人体构成的,人的行为也是由意识指挥人体来完成的。
那么,人的意识对人体的指挥方式是怎样的呢?在此我并不谈及意识具体是如何指挥人体来完成各种行为的,那是人体科学的理论范畴。
我主要阐述的是意识对人体的指挥方式,以便解读后面我在论述中所涉及的相关内容。
1、直接与间接指人走路、跑步、打球、游泳、吃饭等等行为都是由意识指挥人体来完成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意识直接指挥身体各相关部位做各种相关动作来完成各种行为。
我称之为意识对人体的直接指挥(以下简称“直接指挥”)人在悲伤时身体的抽搐、落泪;兴奋时,血液循环的加速,心跳的加快;紧张、愤怒是身体的颤抖;打哈欠,呕吐等行为都是由意识引起的人体行为。
这类行为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意识获得性的得到某种特定的刺激或感觉从而引发的人体的行为。
我称之为意识对人体的间接指挥(以下简称“间接指挥”)。
2、正确的歌唱是由直接指挥与间接指挥共同完成的正确的歌唱方法是什么?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在讨论,在争辩。
人们始终不能象其他直观科学一样完全的表达清楚它的内涵。
为什么呢?因为正确的歌唱并不是单纯的象吃饭、走路那么简单的行为,从根本上说它是由直接指挥与间接指挥共同来完成的。
间接指挥比较抽象和内在,而且人的语言又不能涵括所有人们想要表达的内容,特别是抽象的内容更加无法详尽的用语言来表达出来,只能用各种比喻的手法来形容出来,所以在表达的时候已经和要表达的意思出入极大了,再加上接受信息者理解时难免产生歧义,所以最后导致与原意差之千里甚至相悖,否则便不会有抽象这个词的产生了。
另外一点也是我不得不提起的,就是一些真正理解歌唱真谛的人,并不愿意毫无保留的把自己辛辛苦苦得到的心血与精华轻而易举的告诉别人,关于这点在声乐界早已得到统一的认识。
所以正确的歌唱方法始终不为大多数人所掌握。
正确的歌唱中除了呼吸与吐字是直接指挥外,其他的方面都是间接指挥来完成的。
呼吸在生理活动中是自动完成的,不需要加以控制,而歌唱中的呼吸(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呼,因为目前未涉及相关内容,暂且用呼吸来代替)是由意识直接指挥呼吸系统来完成的。
吐字则是由意识指挥舌、嘴唇、下巴等相关部位与气息以及声带的振动配合来完成的。
歌唱中声带的振动及变化,音色的显现及改变等等这些运动、显现及变化既然不能让直接指挥来完成,那么它也不是条件反射的结果,那么它肯定就是由间接指挥来完成的。
二、正确歌唱所需要的两种意识意识是正确歌唱的灵魂。
1、直接意识与间接意识直接意识是指直接指挥时的意识。
间接意识是指间接指挥时的意识。
在前面对意识以及直接指挥和间接指挥已经有了较详细的论述,在此就不再重复了。
2、正确歌唱所需要的直接意识与间接意识呼吸和吐字是由直接意识来指挥完成的,音色、音高、声区的协调统一、气息、共鸣等等都是间接意识来指挥完成的。
三、正确歌唱中直接意识与间接意识的协调统一1、关于呼吸呼吸是人体的一种生理机能,那么究竟正确的歌唱是怎么呼吸的呢?歌唱理论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眼花缭乱。
作为一个歌唱者,想要从中掌握真正正确的理论实在太难了,许多人相信了一些错误的理论并成为作俑者,使得声乐理论更加错乱迷离。
所以,我尽量用最简白的语言来阐述正确的歌唱方法的关键所在,不与其他华而不实的理论貌似神同,对于容易产生矛盾的引用尽量避之。
正确的歌唱中的呼吸其关键在呼的艺术,而不在与吸。
“我忠告你要极为注意的不是气息的吸入,而是对它的计划使用。
——欧内斯廷•舒曼—汉克” 也就是说关键在直接意识控制气息呼出的艺术,人体的呼吸系统就象个橡皮囊,当挤出空气后松开力量,它自己就会反弹回原状。
那么在歌唱当中就不需要人为的吸气,“吸气的技巧是要象说话一样,是下意识的。
——杜瓦” 人为的吸气会使得气息僵硬,“歌唱时,吸入的太多空气会使喉咙、横膈膜以及身体的其他部位处于紧张状态。
——拜罗” 破坏正确的歌唱。
“当学生过分呼吸——自觉时,他们很少能唱得好。
——威尔逊” 这道理无法再进一步解释了,我是经过亲身反复体会以及对各种呼吸理论进行研究思考,以及从老师那里获得的知识中得出的道理。
另外,在歌唱前,呼吸是处在一种生理的状态,在气由呼转吸的当口,控制住气息使之暂停运动,等到吸气所需时间符合对歌唱的要求是再把力量松开,这时气吸进来再呼的时候正好与歌唱的需要吻合,也就是说在歌唱前要对呼吸有个控制。
在歌唱中间换气的时候也是这个道理,需要控制呼吸,如果松开呼气力量,而自然吸气后不能与音乐所需要的歌唱相吻合,就也要在松开呼气力量前暂停呼吸,等到恰当的时候再松开力量,自然吸气(这也是不加控制的)。
这就是我认为正确的呼吸的理论。
“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艺术,学生也就算走上了可观的文艺高峰第一步。
——P.M.马腊费奥迪”2、关于吐字无论是世界上哪种语言,吐字都是舌头、嘴唇、下巴等部位的运动再加上气息与声音的配合完成的。
“不应该认为嘴张大了喉咙也会同样打开,如果是一位在艺术上造诣较深的人,只须依靠呼吸的一点力度,而不需要使人察觉到张大着嘴。
——P.M.马腊费奥迪” 下巴在吐字中对吐字有重要的影响:在发“a”元音是,如果下巴张的太小,就变成了类似“e”的元音了,再小的话就变成了“i”元音了。
经常有人说要把“i”“e”半元音开口来唱,真不知道开口怎么能唱出来标准的元音来!各种元音的发音都源与自然,发“i”元音是,下巴张的很大,舌头不能远离上颚,然而下巴又是和舌根连接在一起的,这样一来,舌头与下巴之间的拉力很大,必定导致舌头与下巴的紧张从而影响发声。
“把嘴张的太大是最普遍的错误。
——海伍德” 如果舌头远离了上颚,那么虽然紧张的问题解决了,但是音已经不是“i”元音了。
所以,下巴的张开幅度要根据要发的元音来要求,不能一律张大。
嘴唇要始终与下巴配合好,根据发音需要来咬字。
下面重点谈一下舌头的问题,因为它在歌唱时出现的问题比较大,也是声乐界历来争论的重要问题。
首先,舌头有两种运动方式:一种是舌头做伸缩运动;一种是舌头做形状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点类似与捏橡皮泥。
舌头在咬字中是用的它的第二种运动方式也就是做形状的变化来完成咬字的。
在歌唱中舌头咬字是不仅与发音准确性有关,而且也与正确的发音歌唱状态有重大关系。
在日常说话时,喉结一般处于自然的状态,舌头处于一种习惯的咬字位置。
当歌唱时,由于舌根与喉结相连,所以当喉结下沉时,舌头也要随着喉结下沉才能与喉结保持自然松弛的状态,再通过舌头的形状的改变来进行咬字。
但是往往人们已经习惯了喉结在自然状态下舌头在口腔中的咬字位置,一旦喉结下沉,舌头还保持着原来的咬字位置咬字,但是舌头却因喉结的下沉幅度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拉力,这就造成了发声器官的紧张,影响正确发声。
通俗唱法比较贴近说话状态,所以舌头咬字对发声影响不大,但是民族唱法由于喉结的明显下沉,舌头咬字对发声已经构成很大影响了,而美声由于要求喉结做最大幅度的下沉,所以舌头咬字对发声构成的影响最大。
这也是人们说美声难唱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所在。
在正确歌唱中,舌头应该随着喉结运动自由的伸缩(这种伸缩也是不加控制的),舌头之做形状变化来咬字才能配合正确的歌唱。
3、声区的统一人们一般把音域分为:低声区、中声区、高声区。
如果单纯从声音上来划分,我还赞同。
但是如果在唱法上来分为低声区、中声区、高声区,那我就要反对了。
我认为唱法上只有一个声区,“歌唱嗓音在正确发声时是没有声区的,根据自然规律,嗓音——它的整个音域——是只由一个声区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