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铁武汉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两方案高清原图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4
武汉筹划部分颁布2013-2049版武汉轨道交通线网筹划的两个初步筹划,2013年8月28日两套筹划表态市平易近之家.之马矢奏春创作(这是最新版,内含两幅高清原图,下载另存桌面即可)《武汉2049年远景计策成长筹划》【初步计整齐】【初步筹划二】轨道线网计整齐技能指标表线路名称起点止点线路长度(km)底子网1号线径河汉口北 402号线金银潭佛祖岭 373号线文岭三金潭 324号线新汉阳火车站武汉火车站 365号线青山郑店 466号线体育中央吴家山 457号线前川、机场纸坊 858号线盘龙城大桥新区 43机场线金银潭河汉机场 209号线磨山左岭 3910号线常福阳逻 7811号线蔡甸葛店 7012号线武汉火车站武汉火车站 57 13号线金银潭左岭 5614号线走马岭后湖 4315号线武汉火车站阳逻北 2916号线径河龙泉山 6817号线径河豹澥 5718号线阳逻邾城 2619号线阳逻双柳 1620号线青菱金口 2221号线国博中央纱帽 36合计 981为打造“国家分化交通枢纽”示范城市,助力“拔擢国家中央城市”,武汉市开始第三轮轨道交通线网筹划修编,筹划到2049年,建成“一环串三镇,十射联新城”的轨道交通.昨日,两套筹划在市平易近之家表态,广征平易近意.■ 深远意义助力“拔擢国家中央城市”打造“国家分化交通枢纽”第三次修编筹划到2049年近年来,武汉经济社会迟缓成长,轨道交通拔擢也进入了高速成长时期.为拔擢成为国家中央城市,武汉要求进一步强化主城区城市成效,实施“三镇三城”成长计策,周全构建“1+6”城市成长新格局,出力打造“国家分化交通枢纽”示范城市.在此布景下,武汉市国土筹划局会同市发改委、交委、地铁集团等部分,开展了第三轮《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筹划修编》义务.按照《武汉2049年远景计策成长筹划》,到2049年,武汉人口到2020年将达到1150万-1200万,到2030年将达到1300万-1400万,到2049年将达到1600万-1800万.届时,武汉将形成“大临港经济区”、“大临空经济区”、“大车都经济区”、“大光谷经济区”四大财产集群.所以,第三轮修编义务参照以上两大方面展开,将有效避免城市重蹈“摊大饼”的成长模式,引导武汉新城区的成长标的目标,促进城市中止健康成长.筹划的时间结点也是2049年.为了让这一轮筹划尽量完善,武汉市成立了由武汉市交通成长计策研究院、法国赛思达(SYSTRA)、喷鼻香港弘达(MVA)、铁四院、北京城建院等多个单位组成的技能专班,于本年正式启动修编义务.经由5个多月的努力,今朝已经形成初步筹划.另据理解,武汉市已经明确,到2020年建成的轨道交通有11条,辨别是1、2、3、4、5、6、7、8、机场线、11号线东段、11号线西段.■ 交通影响中央城区内所有地铁线被大环线串联此轮线网筹划修编,武汉市国土筹划局交通筹划院提出,拔擢一条地铁环线串起武汉主城区,并供应了两个初步筹划供市平易近参考.一种是“小地铁环线”筹划.该筹划长48千米,环线底子笼盖中间活动区,串起了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武汉火车站、王家墩CBD、四新城市副中央、沙湖中间文化旅游区等城市重点成效区.另一种是“大地铁环线”筹划.该筹划长达60千米,比“小地铁环线”筹划笼盖范围更大,串起了汉口火车站、古田组团、四新城市副中央、南湖组团、省级行政中央和东湖风景区等城市重点成效区.武汉市国土筹划局交通筹划院专家介绍,地铁环线的主要传染感动是将城市市区各个片区慎密地连在一路,削减市平易近换乘次数,别离换乘客流,缓解换乘压力.六大新城区轨道交通半小时直达市中央在这一轮轨道交通筹划修编中,不但筹划了一条地铁环线,还筹划了其他的轨道交通线路.其他的轨道交通线大部分与地铁环线订交.是以受地铁环线大小的影响,两种初步筹划中的线路总数、线路总长度以及站点总数也响应不合.“小地铁环线”筹划总共有22条线路(详见计整齐),总长度981千米,站定总数567座,个中主城区占495千米,设站365座.“大地铁环线”筹划总共有23条线路(详见筹划二),总长度1009千米,站点总数571座,个中主城区占521千米,设站370座.但是,无论是拔擢“小地铁环线”,照样拔擢“大地铁环线”,武汉都筹划拔擢10条放射性的轨道交通与六大新城组群联系.武汉市国土筹划局交通筹划院专家介绍,这10条放射性轨道交通辨别通往江夏、新洲、黄陂、蔡甸、汉南、器械湖六大新城区.建成后,新城区的居平易近到达主城区只需要半个小时.。
背景资料武汉地铁即“武汉轨道交通”,于2004年9月建成轻轨1号线一期工程——轻轨1号线(U1)(黄浦路-宗关)。
按规划,武汉轨道交通将由3条市域快线和9条市区线路构成,共设站309座。
主城区线网规模将达到333公里,共有7条长江通道,其中6条位于主城区。
今后,武汉市66%的人口在600米的步行范围内,就能找到地铁站。
运营线路2006年6月28日上午9时,武汉首个地铁站在武昌火车站动建,地铁站将建设在地下。
它也是与武昌火车站改造配套的项目,二者同步进行。
规划线路近期规划现在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和四号线一期工程正在施工中。
按规划,到2012年将建成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一期和四号线一期三条线路,形成约70公里的线网骨架,届时武汉三镇,七个主城区以及东西湖区(远城区)将实现轨道交通互联。
2017年前,我市将建成7条轨道交通(含轻轨、地铁)线,总规模将达到215.3公里,基本覆盖全市。
其中,地铁7号线属首次提及,具体站点尚在研究之中。
这7条线分别为:在延伸现有轻轨和地铁2号线、4号线运行里程的基础上,新增地铁3号线、6号线、7号线和8号线四条线路。
其中,轻轨连通堤角到东西湖;地铁2号线连通常青花园至光谷广场;地铁3号线起于三金潭,终点沌阳大道;地铁4号线起点汉阳永安堂,终点武汉火车站;地铁6号线连通沌口和东方马城;地铁7号线起于金银湖,终点南湖;地铁8号线连通东西湖金银潭至南湖。
目前,轻轨二期已投入全线运营;地铁2、4号线已全面开建;地铁3号线、6号线、8号线部分站点已启动前期招标,2010年内将陆续开工。
武汉地铁集团称,我市将在2017年前完成市内城市轨道交通覆盖,可分担武汉公共交通客流量的35%,过江交通的80%,基本形成覆盖武汉三镇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逐渐缓解和改善江城交通拥堵的状况,引导和促进新城区开发建设。
武汉地铁2号线标识色:梅花红轨道交通二号线(地铁)全线位于地下,行驶西北—东南方向,将从地下穿越长江,连接汉口与武昌地区,沿途经过汉口的江汉区和江岸区以及武昌的武昌区和洪山区。
附件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一、线网规划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远景(2049年)线网总长约1100公里,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导、与土地集约开发相协调,多元复合、衔接高效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实现“60/60客运目标”,即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60%、轨道出行占公共交通出行的60%。
二、建设规划(一)建设方案建设12号线、6号线二期、8号线三期、11号线三期(武昌段首开段、新汉阳火车站段和葛店段)、7号线北延线、16号线、19号线、新港线项目,总长198.4公里,其中:地铁项目4个(含延伸线)、总长81.7公里;市域快线项目4个、总长116.7公里。
到2024年,形成14条线路运营、总长606公里的轨道网。
12号线工程自武昌火车站至武昌火车站(环线),线路长59.9公里,设车站37座,投资583.87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
6号线二期工程自金银湖至富民南路,线路长7公里,设车站5座,投资45.58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3年。
8号线三期工程自野芷湖至黄家湖,线路长4.9公里,设车站2座,投资25.97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2年。
11号线三期工程分为三段实施,其中武昌段首开段自武昌火车站至白沙洲,线路长4公里,设车站2座,投资79.89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新汉阳火车站段自黄金口至新汉阳火车站,线路长2.2公里,设车站2座,投资39.01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葛店段自左岭至葛店南,线路长3.7公里,设车站1座,投资16.25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2年。
7号线北延线工程(前川线)自马池路至黄陂广场,线路长33.6公里,设车站9座,投资175.59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16号线工程自国博中心至周家河,线路长32.3公里,设车站12座,投资154.2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3年。
19号线工程自武汉火车站至高新二路,线路长20.6公里,设车站6座,投资171.9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4年。
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三金潭站(一期起点),井南路站(换乘武汉轨道交通12号线),后湖大道站,兴业路站,二七路站(换乘武汉轨道交通10号线),科技馆前站,赵家条站(换乘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惠济二路站,香港路站(换乘武汉轨道交通6、7号线),天门墩站,范湖站(换乘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王家墩北站,王家墩中心站(换乘武汉轨道交通7、10号线),双墩站,宗关站(换乘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王家湾站(换乘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蔡家湾站,王家畈站,龙阳湖南路站(换乘武汉轨道交通11号线),客运中心站,新民河街站,太子湖路站(换乘武汉轨道交通10号线),车城南路站(换乘武汉轨道交通10号线),沌阳大道站(换乘武汉轨道交通10号线),沌口站(换乘武汉轨道交通10号线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U3,过汉江地铁,建设中)标识色:鹦鹉绿线路走向:三金潭—沌口(一期工程),沌口—文岭(二期工程)线路长度:一期工程28公里,二期工程约10公里站点个数:一期工程23个(地下站)开工时间:一期工程2009年底大规模开工时间:一期工程2011年底预计通车时间:一期工程2015年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2006年9月开工。
全线规划的15座车站分别是武昌火车站、梅苑小区、中南路(连接二号线)、洪山广场(连接二号线)、周家大湾、青鱼嘴、东亭、岳家嘴站、铁机路、罗家港、园林路、工业大道、工业四路、建设十路站、武汉火车站武汉轨道交通五号线标识色:扬子蓝走向:武汉火车站——红钢城——徐东——积玉桥——小东门——武昌火车站——武泰闸——黄家湖,沿线都是武昌青山人口最密集的地方,贯穿整个武昌核心地区“2017年前,武汉市将建成7条地铁线,虽然5号线将经过青山,但在2017年前不会动工。
”2011年2月14日,市人大代表王爱国建议,全面提速地铁5号线建设,尽早列入开工计划。
武汉轨道交通6号线6号线一期工程从沌口开发区的体育中心到东西湖的环湖西路,全长35.95公里,全部为地下线,设站27座,是武汉轨道交通网中最长的地铁线路,工程总投资272.36亿元,正线每公里造价约7.576亿元,计划2013年第一季度开工,2016年建成通车。
武汉市地铁规划线路图轨道交通1号线(轻轨):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位于汉口地区,东西方向横穿汉口,西起吴家山,东至堤角。
线路从吴家山沿解放大道经舵落口、古田地区、宗关,再转向京汉大道,沿京汉大道经江汉路、大智路到黄浦路,下穿长江二桥引桥后再转向解放大道,沿解放大道经二七路最后转向汉黄路至终点堤角。
轨道交通 1 号线全线高架,全长 28.9km ,沿线设 26 座车站,是武汉市已规划的七条轨道交通线中唯一的一条轻轨线路(余均为地铁)。
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黄浦路—宗关段于2004年7月28日开始观光试运营,09月2 8日正式开通运营。
该段长10.234公里,总投资21.99亿元。
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轨道交通一号线二期工程由在建的一期工程(宗关至黄浦路)向东、西两端延伸,其中,东线由黄浦路东延至堤角,西线自宗关西延至吴家山,二期工程线路总长19公里。
线路基本与规划道路走向一致,无需另控制轨道交通线路用地,局部在道路外的轨道交通线路用地按30米宽控制。
预计2010年建成通车。
具体走向为:东线:自黄浦路站穿过长江二桥、沿解放大道南侧过渡到解放大道中间后跨过京广铁路、在汉黄路路口向北沿汉黄路东侧北行至堤角,在二七路处与规划的7号线(汉口古田-武昌新武南)相交、在汉黄路与规划的6号线(汉口堤角-汉阳老关村)衔接,东线全长7.5K M,设站6座。
西线:线路在舵落口转向解放大道北侧、跨过汉丹铁路、从中环线额头湾立交北侧跨过、顺着107国道北侧机非隔离带向西至新城五路后北上、沿新城五路中央过渡至西侧机非隔离带、并跨过金山大道到达终点金山大道站,长11.5Km,设站10座。
洪山广场站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地下一层为商业和非付费区通道;地下二层含括站厅和站台双重功能;地下三层为站台层。
车站总建筑面积为2.6万平方米,采用明挖法施工,将在两年内建成。
该地铁站建成后,乘客可在该站实现“同站台换乘”。
武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特点-关键词武汉,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1 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1 线网规划特点(1) 线网布局与武汉三镇8 个主要发展方向相吻合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延续了长江两岸三镇鼎立、均衡发展的城市格局。
受湖泊、山体的自然阻隔,汉口、汉阳、武昌三镇形成了比较明确的城市发展主方向。
见图2 。
从图2 中可以看出,武汉三镇的发展主方向是:·汉口地区———沿解放大道上延的吴家山、古田方向;沿解放大道下延的堤角、后湖方向;沿常青路向北的常青花园、天河机场方向。
·汉阳地区———沿汉沙公路向西的蔡甸方向; 沿318 国道向南的四新、沌口方向。
·武昌地区———沿珞喻路向东的东湖、关山方向;沿武咸公路向南的青菱、白沙方向;沿和平大道向北的青山方向。
在上述的城市8 个主要发展轴向上,集中了武汉市目前和未来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最具发展前景的城市新区、新城。
根据统计分析, 至2020 年,在城市发展轴向上分布的人口和岗位数量占主要规划总数的80 % 。
基于对这一城市布局形态的研究,规划方案与城市用地布局紧密结合,其线网布局覆盖了全部的8 个发展轴向。
(2) 线路走向与城市客流主要流向一致未来客流主要流向的分析主要是在客流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
运用加拿大交通规划专业软件, 根据1998~1999 年城市综合交通调查资料,建立武汉市客流交通预测模型。
通过客流预测分析,掌握未来城市公交客流需求和空间分布形态(见图3) 。
通过客流主要流向的研究,确定了轨道交通的走廊。
图2 城市主要发展方向示意图(3) 线网规模与总体控制的合理规模相吻合按交通需求及线网覆盖率,类比国内外相关大城市的一些基本参数,并结合武汉市地域广阔的特点,推算出网络合理规模。
通过线网合理规模的研究,掌握了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合理的控制指标。
各预测年的控制指标如下:图 3 武汉市公交客流主要流向(4) 线网布局能满足过江客流武汉三镇鼎立,长江两岸均衡发展的城市格局导致越江交通成为城市交通的首要问题。
附件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5~2021年)一、线网规划依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25条线路组成,总长约1045公里,设车站603座,其中换乘车站123座。
规划2020年,武汉市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量比例达到62.5%,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的比例达到53%。
二、近期建设规划(一)基本原则以线网规划为基础,加密中心城区网络,扩大对外部新城组团的覆盖,改善交通状况,支持城市重点发展区域。
坚持量力而行、稳步发展的方针,力求近期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交通方式发展密切配合与衔接,形成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网络。
(二)近期建设方案建设1号线延伸工程,2号线北延、南延工程,4号线西延工程,5号线,7号线南段,8号线二期工程,11号线东、西段,21号线。
到2021年,形成10条运营线路、总长4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1号线延伸工程自金山大道至径河站,线路长4公里,设站2座,投资17.43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9~2020年。
2号线北延工程自宏图大道至天河机场站,线路长15公里,设站5座,投资75.97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18年。
南延工程自流芳至藏龙岛站,线路长7.8公里,设站5座,投资68.69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19年。
4号线西延工程自黄金口至新汉阳火车站,线路长4公里,设站2座,投资26.34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6~2018年。
5号线自武汉火车站至青菱站,线路长31.9公里,设站27座,投资249.64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7~2021年。
7号线南段自野芷湖至纸坊青龙山站,线路长14.2公里,设站7座,投资96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6~2020年。
8号线二期工程自梨园至野芷湖站,线路长16.7公里,设站12座,投资137.72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8~2021年。
11号线东段自武昌火车站至左岭站,线路长32.1公里,设站20座,投资246.2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20年。
武汉规划部门公布2013-2049版武汉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两个初步方案,2013年8月28日两套方案亮相市民之家。
(这是最新版,内含两幅高清原图,下载另存桌面即可)
《武汉2049年远景战略发展规划》
【初步方案一】
【初步方案二】
轨道线网方案一技术指标表
线路名称起点止点线路长度(km)
基本网
1号线径河汉口北40
2号线金银潭佛祖岭37
3号线文岭三金潭32
4号线新汉阳火车站武汉火车站36
5号线青山郑店46
6号线体育中心吴家山45
7号线前川、机场纸坊85
8号线盘龙城大桥新区43
机场线金银潭天河机场20
9号线磨山左岭39
10号线常福阳逻78
11号线蔡甸葛店70
12号线武汉火车站武汉火车站57
13号线金银潭左岭56
14号线走马岭后湖43
15号线武汉火车站阳逻北29
16号线径河龙泉山68
17号线径河豹澥57
18号线阳逻邾城26
19号线阳逻双柳16
20号线青菱金口22
21号线国博中心纱帽36
合计981
为打造“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助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市开始第三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规划到2049年,建成“一环串三镇,十射联新城”的轨道交通。
昨日,两套方案在市民之家亮相,广征民意。
■ 深远意义
助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第三次修编规划到2049年
近年来,武汉经济社会迅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为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武汉要求进一步强化主城区城市功能,实施“三镇三城”发展战略,全面构建“1+6”城市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造“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
在此背景下,武汉市国土规划局会同市发改委、交委、地铁集团等部门,开展了第三轮《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工作。
根据《武汉2049年远景战略发展规划》,到2049年,武汉人口到2020年将达到1150万-1200万,到2030年将达到1300万-1400万,到2049年将达到1600万-1800万。
届时,武汉将形成“大临港经济区”、“大临空经济区”、“大车都经济区”、“大光谷经济区”四大产业集群。
所以,
第三轮修编工作参照以上两大方面展开,将有效避免城市重蹈“摊大饼”的发展模式,引导武汉新城区的发展方向,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
规划的时间结点也是2049年。
为了让这一轮规划尽量完善,武汉市成立了由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法国赛思达(SYSTRA)、香港弘达(MVA)、铁四院、北京城建院等多个单位组成的技术专班,于今年正式启动修编工作。
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目前已经形成初步方案。
另据了解,武汉市已经明确,到2020年建成的轨道交通有11条,分别是1、2、3、4、5、6、7、8、机场线、11号线东段、11号线西段。
■ 交通影响
中心城区内所有地铁线被大环线串联
此轮线网规划修编,武汉市国土规划局交通规划院提出,建设一条地铁环线串起武汉主城区,并提供了两个初步方案供市民参考。
一种是“小地铁环线”方案。
该方案长48公里,环线基本覆盖中央活动区,串起了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武汉火车站、王家墩CBD、四新城市副中心、沙湖中央文化旅游区等城市重点功能区。
另一种是“大地铁环线”方案。
该方案长达60公里,比“小地铁环线”方案覆盖范围更大,串起了汉口火车站、古田组团、四新城市副中心、南湖组团、省级行政中心和东湖风景区等城市重点功能区。
武汉市国土规划局交通规划院专家介绍,地铁环线的主要作用是将城市市区各个片区紧密地连在一起,减少市民换乘次数,分散换乘客流,缓解换乘压力。
六大新城区轨道交通半小时直达市中心
在这一轮轨道交通规划修编中,不仅规划了一条地铁环线,还规划了其他的轨道交通线路。
其他的轨道交通线大部分与地铁环线相交。
因此受地铁环线大小的影响,两种初步方案中的线路总数、线路总长度以及站点总数也相应不同。
“小地铁环线”方案总共有22条线路(详见方案一),总长度981公里,站定总数567座,其中主城区占495公里,设站365座。
“大地铁环线”方案总共有23条线路(详见方案二),总长度1009公里,站点总数571座,其中主城区占521公里,设站370座。
但是,无论是建设“小地铁环线”,还是建设“大地铁环线”,武汉都规划建设10条放射性的轨道交通与六大新城组群联系。
武汉市国土规划局交通规划院专家介绍,这10条放射性轨道交通分别通往江夏、新洲、黄陂、蔡甸、汉南、东西湖六大新城区。
建成后,新城区的居民到达主城区只需要半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