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三角形复习资料(上课)
- 格式:doc
- 大小:515.50 KB
- 文档页数:7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模板以下内容、形式均只供参考,参评者可自行设计。
教学过程既可以采用表格式描述,也可以采取叙事的方式。
如教学设计已经过实施,则应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将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以及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如教学设计尚未经过实施,则应着重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描述清楚。
表格中所列项目及格式仅供参考,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问题,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提升学生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的数学核心素养。
重点: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面积公式,并能正确应用定理解三角形难点:能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测量与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第一课时,正弦定理及可以解决的问题第二课时,余弦定理及可以解决的问题第三课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选择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正弦定理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解三角形复习课的起始课,由实际问题出发引起学生对定理及变形的回忆,提升学生数学建模、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由几个典型的例题,归纳出正弦定理可以解决的类型,再由定理本身出发再次分析定理可以解决的类型,提升学生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对数学符号解读的能力。
再析定理,进而推出“三角形面积公式”,提升学生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3、你还有哪些收获?活动意图说明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提问,既检测又强化重点。
“你还有哪些收获”,希望学生能够答出:三角形面积公式、SSA 的情况可能出现两解、取舍的方法、方程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等。
环节六:课堂检测教的活动61、 在中,已知 45,30,10A C c cm ︒︒===,求a 边. 2、 在△ABC 中,π32,6,2===B b c ,求∠A 。
高考数学(解三角形)第一轮复习资料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sin sin sin a b cR C===A B .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②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C R=;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C C++===A +B +A B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C S bc ab C ac ∆AB =A ==B .4、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2cos c a b ab C =+-.5、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 bc +-A =,222cos 2a c b ac+-B =,222cos 2a b c C ab +-=.6、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①若222a b c +=,则90C =; ②若222a b c +>,则90C <;③若222a b c +<,则90C >.第一节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1.(2008·陕西理,3)△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 =2,b =6,B =120°,则 a 等于 ( ) A.6 B.2 C.3 D.2答案 D2.(2008·福建理,10)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2+c 2-b 2)tan B =3ac ,则角B 的值为( ) A.6πB.3π C.6π或65π D.3π或32π答案 D3.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ABC 中,a =7,b =14,A =30°,有两解B .△ABC 中,a =30,b =25,A =150°,有一解C .△ABC 中,a =6,b =9,A =45°,有两解D .△ABC 中,b =9,c =10,B =60°,无解 答案 B4. 在△ABC 中,若2cos B sin A =sin C ,则△ABC 一定是( )A.等腰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答案 B5. 在△ABC 中,A =120°,AB =5,BC =7,则CBsin sin 的值为( )A.58 B.85C.35D.53答案 D6.△ABC 中,若a 4+b 4+c 4=2c 2(a 2+b 2),则∠C 的度数是 ( ) A.60° B.45°或135° C.120°D.30°答案 B7.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1,b =7,c =3,则B = . 答案65π 8. 在△ABC 中,A =60°,AB =5,BC =7,则△ABC 的面积为 . 答案 3109. (2008·浙江理,13)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3b -c )cos A =a cos C ,则cos A = . 答案33 10. 在△ABC 中,已知a =3,b =2,B =45°,求A 、C 和c . 解 ∵B =45°<90°且a sin B <b <a ,∴△ABC 有两解. 由正弦定理得sin A =b B a sin =245sin 3︒=23, 则A 为60°或120°.①当A =60°时,C =180°-(A +B )=75°, c =B C b sin sin =︒︒45sin 75sin 2=︒︒+︒45sin )3045sin(2=226+.②当A =120°时,C =180°-(A +B )=15°, c =B C b sin sin =︒︒45sin 15sin 2=︒︒-︒45sin )3045sin(2=226-.故在△ABC 中,A =60°,C =75°,c =226+或A =120°,C =15°,c =226-.11. 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且C B cos cos =-ca b+2.(1)求角B 的大小;(2)若b =13,a +c =4,求△ABC 的面积.解 (1)由余弦定理知:cos B =ac b c a 2222-+,cos C =ab c b a 2222-+.将上式代入C Bcos cos =-c a b +2得:ac b c a 2222-+·2222c b a ab -+=-ca b +2整理得:a 2+c 2-b 2=-ac ∴cos B =acb c a 2222-+=ac ac 2- =-21∵B 为三角形的内角,∴B =32π. (2)将b =13,a +c =4,B =32π代入b 2=a 2+c 2-2ac cos B ,得b 2=(a +c )2-2ac -2ac cos B ∴b 2=16-2ac ⎪⎭⎫⎝⎛-211,∴ac =3.∴S △ABC =21ac sin B =433. 12. 在△ABC 中,a 、b 、c 分别表示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如果(a 2+b 2)sin (A -B )=(a 2-b 2)sin (A +B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解 方法一 已知等式可化为a 2[sin (A -B )-sin (A +B )]=b 2[-sin (A +B )-sin(A -B )]∴2a 2cos A sin B =2b 2cos B sin A由正弦定理可知上式可化为:sin 2A cos A sin B =sin 2B cos B sin A∴sin A sin B (sin A cos A -sin B cos B )=0∴sin2A =sin2B ,由0<2A ,2B <2π 得2A =2B 或2A =π-2B ,即A =B 或A =2π-B ,∴△ABC 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方法二 同方法一可得2a 2cos A sin B =2b 2sin A cos B由正、余弦定理,可得a 2b bc a c b 2222-+= b 2a acb c a 2222-+ ∴a 2(b 2+c 2-a 2)=b 2(a 2+c 2-b 2)即(a 2-b 2)(a 2+b 2-c 2)=0∴a =b 或a 2+b 2=c 2∴△ABC 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13. 已知△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BC 的面积为S ,且2S =(a +b )2-c 2,求tan C 的值.解 依题意得ab sin C =a 2+b 2-c 2+2ab ,由余弦定理知,a 2+b 2-c 2=2ab cos C . 所以,ab sin C =2ab (1+cos C ),即sin C =2+2cos C ,所以2sin2C cos 2C =4cos 22C 化简得:tan 2C =2.从而tan C =2tan 12tan22C C-=-34. 14. 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b 、c 成等差数列,且2cos2B -8cos B +5=0,求角B 的大小并判断△ABC 的形状.解 方法一 ∵2cos2B -8cos B +5=0,∴2(2cos 2B -1)-8cos B +5=0.∴4cos 2B -8cos B +3=0, 即(2cos B -1)(2cos B -3)=0. 解得cos B =21或cos B =23(舍去).∴cos B =21.∵0<B <π,∴B =3π. ∵a ,b ,c 成等差数列,∴a +c =2b .∴cos B =acbc a 2222-+=acc a c a 2)2(222+-+=21,化简得a 2+c 2-2ac =0,解得a =c .又∵B =3π,∴△ABC 是等边三角形. 方法二 ∵2cos2B -8cos B +5=0,∴2(2cos 2B -1)-8cos B +5=0.∴4cos 2B -8cos B +3=0,即(2cos B -1)(2cos B -3)=0.解得cos B =21或cos B =23(舍去).∴cos B =21,∵0<B <π,∴B =3π, ∵a ,b ,c 成等差数列,∴a +c =2b .由正弦定理得sin A +sin C =2sin B =2sin 3π=3. ∴sin A +sin ⎪⎭⎫⎝⎛-A 32π=3,∴sin A +sin A cos 32π-cos A sin 32π=3. 化简得23sin A +23cos A =3,∴sin ⎪⎭⎫⎝⎛+6πA =1. ∴A +6π=2π,∴A =3π,∴C =3π,∴△ABC 为等边三角形. 15. (2008·广东五校联考)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b =5,c =7,且4sin22B A +-cos2C =27. (1)求角C 的大小;(2)求△ABC 的面积. 解 (1)∵A +B +C =180°,由4sin 22B A +-cos2C =27,得4cos 22C-cos2C =27,∴4·2cos 1C +-(2cos 2C -1)=27,整理,得4cos 2C -4cos C +1=0,解得cos C =21, ∵0°<C <180°,∴C =60°.(2)由余弦定理得c 2=a 2+b 2-2ab cos C ,即7=a 2+b 2-ab ,∴7=(a +b )2-3ab , 由条件a +b =5,得7=25-3ab ,ab =6,∴S △ABC =21ab sin C =21×6×23=233. 第二节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1.从A 处望B 处的仰角为α,从B 处望A 处的俯角为β,则βα、的关系为( ) A.α>βB.α=βC.α+β=90°D.α+β=180°答案 B2.已知A 、B 两地的距离为10 km,B 、C 两地的距离为20 km,现测得∠ABC =120°,则A 、C 两地的距离为 ( ) A.10 km B.3 km C.510 km D.107 km答案 D3. 为测量某塔AB 的高度,在一幢与塔AB 相距20 m 的楼顶处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30°,测得塔基B 的俯角为45°,那么塔AB 的高度是 ( )A.)331(20+m B.)231(20+ m C.)31(20+ m D.30 m答案 A4.如图,位于港口O 正东20海里B 处的渔船回港时出现故障.位于港口南偏西30°,距港口10海里C 处的拖轮接到海事部门营救信息后以30海里/小时的速度沿直线CB 去营救渔船,则拖轮到达B 处需要________小时.解析:由余弦定理得BC =202+102-2×10×20cos120°=107,从而需73小时到达B 处.答案:735.(2010年南京市高中联考)如图,海岸线上有相距5海里的两座灯塔A ,B ,灯塔B 位于灯塔A 的正南方向.海上停泊着两艘轮船,甲船位于灯塔A 的北偏西75°,与A 相距32海里的D 处;乙船位于灯塔B 的北偏西60°方向,与B 相距5海里的C 处.则两艘轮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海里.解析:连结AC .则AC =5,在△ACD 中,AD =32,AC =5,∠DAC =45°,由余弦定理得CD =13.答案:136.(2010年宁波十校联考)一船向正北方向匀速行驶,看见正西方向两座相距10海里的灯塔恰好与该船在同一直线上,继续航行半小时后,看见其中一座灯塔在南偏西60°方向上,另一灯塔在南偏西75°方向上,则该船的速度是________海里/小时.解析:假设该船从A 处航行到了D 处,两座灯塔分别在B 、C 位置,如图,设AD 长为x ,则AB =x tan60°,AC =x tan75°,所以BC =x tan75°-x tan60°=10,解得x =5,所以该船的速度v =50.5=10(海里/小时).答案:107.如图,某住宅小区的平面图呈圆心角为120°的扇形AOB ,C 是该小区的一个出入口,且小区里有一条平行于AO 的小路CD .已知某人从O 沿OD 走到D 用了2分钟,从D 沿着DC 走到C 用了3分钟.若此人步行的速度为每分钟50米,则该扇形的半径为________米.解析:连结OC ,在三角形OCD 中,OD =100,CD =150,∠CDO =60°,由余弦定理可得OC 2=1002+1502-2×100×150×12=17500,∴OC =507.答案:5078.(原创题)在Rt △ABC 中,斜边AB =2,内切圆的半径为r ,则r 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r =a +b -c 2=a +b 2-1,∵4=a 2+b 2≥(a +b )22,∴(a +b )2≤8,∴a +b ≤22,∴r ≤2-1.答案:2-19.(2009年高考辽宁卷)如图,A 、B 、C 、D 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内,B 、D 为两岛上的两座灯塔的塔顶,测量船于水面A 处测得B 点和D 点的仰角分别为75°、30°,于水面C 处测得B 点和D 点的仰角均为60°,AC =0.1 km.试探究图中B 、D 间距离与另外哪两点间距离相等,然后求B 、D 的距离(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km ,2≈1.414,6≈2.449).解:在△ACD 中,∠DAC =30°, ∠ADC =60°-∠DAC =30°,所以CD =AC =0.1.又∠BCD =180°-60°-60°=60°, 故CB 是△CAD 底边AD 的中垂线,所以BD =BA .在△ABC 中,AB sin ∠BCA =AC sin ∠ABC,所以AB =AC sin60°sin15°=32+620. 同理,BD =32+620≈0.33(km),故B 、D 的距离约为0.33 km.。
《解直角三角形》专题复习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几何表示:【∵∠C=90°∴∠A+∠B=90°】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几何表示:【∵∠C=90°∠A=30°∴BC=21AB 】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几何表示:【∵∠ACB=90° D 为AB 的中点 ∴ CD=21AB=BD=AD 】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几何表示:【在Rt △ABC 中∵∠ACB=90° ∴222c b a =+】5、射影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即:【∵∠ACB=90°CD ⊥AB ∴ BD AD CD •=2AB AD AC •=2 AB BD BC •=2】6、等积法: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之积等于斜边乘以斜边上的高。
(a b c h •=•)由上图可得:AB •CD=AC •BC二、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如图,在△ABC 中,∠C=90°c asin =∠=斜边的对边A Ac bcos =∠=斜边的邻边A Ab atan =∠∠=的邻边的对边A A Aab cot =∠∠=的对边的邻边A A A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0≤sin α≤1,0≤cos α≤1,tan α≥0,cot α≥0.三、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平方关系(同一锐角的正弦和余弦值的平方和等于1) 1cos sin 22=+A A(2)倒数关系(互为余角的两个角,它们的切函数互为倒数) tanA •tan(90°—A)=1; cotA •cot(90°—A)=1; (3)弦切关系tanA=A Acos sin cotA=AA sin cos(4)互余关系(互为余角的两个角,它们相反函数名的值相等) sinA=cos(90°—A),cosA=sin(90°—A) tanA=cot(90°—A),cotA=tan(90°—A)AC BDsin A sin c A ,cos b c A 12S ab =)结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测底部不可到达物体的高度BP=xcot α 东 西 2八、基本图形(组合型)翻折平移九、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的应用问题:(1)测量物体高度.(2)有关航行问题.(3)计算坝体或边路的坡度等问题十、解题思路与数学思想方法图形、条件单个直角三角形直接求解实际问题数学问题辅助线构造抽象转化不是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方程求解常用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方程、数形结合、分类、应用【聚焦中考考点】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特殊角三角函数值3、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经典测试题(1——10题每题5分,11——12每题10分,13——16每题20分,共150分) 1、在△ABC 中,若22cos =A ,3tan =B ,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 2、sin65°与cos26°之间的关系为( )A. sin65°< cos26°B. sin65°> cos26°C. sin65°= cos26°D. sin65°+ cos26°=1 3、如图1所示,铁路路基横断面为一个等腰梯形,若腰的坡度为i=2∶3,顶宽是3米,路基高是4米,则路基的下底宽是( )A. 7米B. 9米C. 12米D. 15米4、如图2,两条宽度都为1的纸条,交叉重叠放在一起,且它们的交角为α,则它们重叠部分(图中阻影部分)的面积为( )A. αsin 1B. αcos 1C. αsinD. 1图15、把直角三角形中缩小5倍,那么锐角∠A 的正弦值 ( ) A. 扩大5倍 B. 缩小5倍 C. 没有变化 D. 不能确定6、如图3,在Rt △ABC 中,∠C=90°,D 为BC 上的一点,AD=BD=2,AB=23,则: AC 的长为( ).A .3B .22C .3D .3227、如果∠A 是锐角,且3sin 4B =,那么( ). A .030A ︒<∠<︒ B .3045A ︒<∠<︒C .4560A ︒<∠<︒D .6090A ︒<∠<︒8、已知1cos 3α=,则3sin tan 4sin 2tan αααα-+的值等于( )A.47B.12C .13D .09、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cm 和6cm ,则底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cm ,底角的余弦值为______。
解直角三角形一、知识点讲解:1.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如果∠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那么(1)三边之间的关系为(勾股定理)(2)锐角之间的关系为∠A+∠B=90°(3)边角之间的关系为2.其他有关公式面积公式:(hc为c边上的高)3.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在除直角C外的五个元素中,只要已知其中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三个元素。
4.解直角三角形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关系式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是勾通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结合部,只要题目中已知加未知的三个元素中有边,有角,则一定使用锐角三角函数,应如何从三角函数的八个公式中迅速而准确地优选出所需要的公式呢?(1)若求边:一般用未知边比已知边,去寻找已知角的某三角函数(2)若求角:一般用已知边比已知边(斜边放在分母),去寻找未知角的某三角函数。
(3)在优选公式时,尽量利用已知数据,避免“一错再错”和“累积误差”。
5.解直角三角形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在解直角三角形时,是用三角知识,通过数值计算,去求出图形中的某些边的长度或角的大小,这是数形结合为一种形式,所以在分析问题时,一般先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它的平面或截面示意图,按照图中边角之间的关系去进行计算,这样可以帮助思考,防止出错。
(2)有些图形虽然不是直角三角形,但可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把它们分割成一些直角三角形和矩形,从而把它们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
(3)按照题目中已知数据的精确度进行近似计算二、例题解析:例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和是16cm,另一条直角边为8cm,求它的面积,解:设斜边为c,一条直角边为a,另一条直角边b=8cm,由勾股定理可得,由题意,有c+a=16 ,b=8例2、在△ABC中,求:a、b、c的值及∠A。
解:,由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得,即又∵a+b=3+例3、已知△ABC中,∠C=90°,若△ABC的周长为30,它的面积等于30,求三边长。
专题09 解三角形(一) 三角形中的求值问题1.例题【例1】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2,c =23,cos A =32,且b <c ,则b =( )A . 3B .2C .2 2D .3【例2】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1a =,cos )cos 0A C C b A ++=,则角A =( )A .23π B .3π C .6π D .56π 【例3】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4a =,b =cos (2)cos c B a b C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例4】(2017·全国高考真题(理))△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已知△ABC 的面积为23sin a A.(1)求sin sin B C ;(2)若6cos cos 1,3,B C a ==求△ABC 的周长.【例5】如图,在△ABC 中,∠B =π3,AB =8,点D 在BC 边上,且CD =2,cos ∠ADC =17.(1)求sin ∠BAD ; (2)求BD ,AC 的长.2.巩固提升综合练习【练习1】(2019·全国高考真题)△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sin A -b sin B =4c sin C ,cos A =-14,则bc =( )A .6B .5C .4D .3【练习2】(2018·全国高考真题)△ABC 的内角A , B , C 的对边分别为a , b , c ,已知bsinC +csinB =4asinBsinC ,b 2+c 2−a 2=8,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 【练习3】 在ABC ∆中,已知AB 边上的中线1CM =,且1tan A ,1tan C ,1tan B成等差数列,则AB 的长为________.【练习4】在△ABC 中,已知AB =2,AC =5,tan ∠BAC =-3,则BC 边上的高等于( ) A .1 B .2 C . 3 D .2【练习5】已知圆内接四边形ABCD 的边长AB =2,BC =6,CD =DA =4,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S .【练习6】 △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c cos B =(3a -b )cos C . (1)求sin C 的值;(2)若c =26,b -a =2,求△ABC 的面积.(二)三角形中的最值或范围问题1.例题【例1】在△ABC中,已知c=2,若sin2A+sin2B-sin A sin B=sin2C,则a+b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例2】已知在锐角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2cos cosb Cc B=,则111tan tan tanA B C++的最小值为()A B C D.【例3】已知△ABC的外接圆半径为R,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 sin B cos C +32c sin C=2R,则△ABC面积的最大值为( )A.25B.45C.255D.125【例4】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cos Ccos cos cos2ab Ac A B+=,ABC∆,则ABC∆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2.巩固提升综合练习【练习1】 设锐角三角形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2,2a B A ==,则b 的取值范围为( )A .(0,4)B .(2,C .D .4)【练习2】 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bc =1,b +2c cos A =0,则当角B 取得最大值时,△ABC 的周长为( ) A .2+3 B .2+2 C .3D .3+2【练习3】已知ABC ∆1,且满足431tan tan A B+=,则边AC 的最小值为_______.【练习4】在ABC ∆中,23BAC π∠=,已知BC 边上的中线3AD =,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三)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必备知识:实际测量中的有关名称、术语南偏西60°指以正南方向为始边,转向目标方向线形成的角1.例题【例1】在海岸A处,发现北偏东45°方向,距离A处(3-1)n mile的B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处北偏西75°的方向,距离A 2 n mile的C处的缉私船奉命以10 3 n mile的速度追截走私船.此时,走私船正以10 n mile/h的速度从B处向北偏东30°方向逃窜,问缉私船沿什么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例2】如图,A,B两点在河的同侧,且A,B两点均不可到达,测出A,B的距离,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D,测得CD=a,同时在C,D两点分别测得∠BCA=α,∠ACD=β,∠CDB=γ,∠BDA=δ.在△ADC和△BDC中,由正弦定理分别计算出AC和BC,再在△ABC中,应用余弦定理计算出AB.若测得CD=32km,∠ADB=∠CDB=30°,∠ACD=60°,∠ACB=45°,求A,B两点间的距离.【例3】某人在点C测得塔顶A在南偏西80°,仰角为45°,此人沿南偏东40°方向前进100米到D,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30°,则塔高为____________米.2.巩固提升综合练习【练习1】甲船在A处,乙船在甲船正南方向距甲船20海里的B处,乙船以每小时10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行驶,而甲船同时以每小时8海里的速度由A处向北偏西60°方向行驶,问经过多少小时后,甲、乙两船相距最近?【练习2】如图,一艘船自西向东匀速航行,上午10时到达一座灯塔P 的南偏西75°距塔68海里的M 处,下午2时到达这座灯塔的东南方向的N 处,则这艘船航行的速度为( )A.1762海里/时B .346海里/时 C.1722海里/时D .342海里/时【练习3】某气象仪器研究所按以下方案测试一种“弹射型”气象观测仪器的垂直弹射高度:A 、B 、C 三地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C 处进行该仪器的垂直弹射,观测点A 、B 两地相距100米,∠BAC =60°,在A 地听到弹射声音的时间比在B 地晚217秒.在A 地测得该仪器弹至最高点H 时的仰角为30°,求该仪器的垂直弹射高度CH .(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1.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a ,b ,c 成等比数列,且a 2=c 2+ac -bc ,则cb sin B =( )A .32B .233C .33D .32.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a =3,c =23,b sin A =a cos ⎪⎭⎫⎝⎛+6πB 则b =( ) A .1 B.2 C.3D.53.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2,c =32,tan B =2tan A ,则△ABC 的面积为( ) A .2 B .3 C .32D .423.如图,在△ABC 中,∠C =π3,BC =4,点D 在边AC 上,AD =DB ,DE ⊥AB ,E 为垂足.若DE =22,则cos A 等于( ) A .223B .24C .64D .634.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B =2A ,则2ba的取值范围是( ) A .(2,2) B .(2,6) C .(2,3)D .(6,4)5.在Δ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a =2,B =45°,若三角形有两解,则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6.已知a ,b ,c 是△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a =4,b ∈(4,6),sin 2A =sin C ,则c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7.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a ,b ,c 成等比数列,cos(A -C )-cos B =12,延长BC至点D ,若BD =2,则△ACD 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8.(2019·高考全国卷Ⅱ)△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b =6,a =2c ,B =π3,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 9.若满足3ABC π∠=, AC =3, ,BC m ABC =恰有一解,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0.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外接圆的半径为1,且tan A tan B =2c -bb ,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11.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2+c 2-b 2=ab cos A +a 2cos B . (1)求角B ;(2)若b =27,tan C =32,求△ABC 的面积.12.已知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os sin a b C c B =+(Ⅰ)求B ;(Ⅰ)若2b = ,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
解三角形专题复习解三角形基本知识一、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2.变形:①C B A c b a sin :sin :sin ::=②角化边 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③边化角 RcC R b B R a A 2sin 2sin 2sin === 如:△ABC 中,①B b A a cos cos =②B a A b cos cos =3.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如图△ABC 中,AD 是A ∠4.△ABC 中,已知锐角A ,边b ,则 ①A b a sin <时,a 无解;②A b a sin =或b a ≥时,a 有一个解; ③b a A b <<sin 时,a 有两个解。
二、三角形面积 1.B ac A bc C ab S ABC sin 21sin 21sin 21===∆ 2. r c b a S ABC)(21++=∆,其中r 是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注:由面积公式求角时注意解的个数三、余弦定理1.余弦定理:)cos 1(2)(cos 22222A bc c b A bc c b a +-+=-+= )cos 1(2)(cos 22222B ac c a B ac c a b +-+=-+= )cos 1(2)(cos 22222C ab b a C ab b a c +-+=-+= 注:后面的变形常与韦达定理结合使用。
2.变形:bc a c b A 2cos 222-+= ac b c a B 2cos 222-+= abc b a C 2cos 222-+=注意整体代入,如:21cos 222=⇒=-+B ac b c a3.三角形中线:△ABC 中, D 是BC 的中点,则222221BC AC AB AD -+= 4.三角形的形状①若222c b a >+时,角C 是锐角 ②若222c b a =+时,角C 是直角③若222c b a <+时,角C 是钝角如:锐角三角形的三边为x ,2,1,求x 的取值范围; 钝角三角形的三边为x ,2,1,求x 的取值范围; 5.应用①用余弦定理求角时只有一个解 ②已知32,2,60===O b a A ,求边c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在ABC ∆中,6=a , 30=B ,120=C ,则ABC ∆的面积是( )A .9B .18C .39D .3182.在ABC ∆中,若bBa A cos sin =,则B 的值为( ) A . 30 B . 45 C . 60 D .903.在ABC ∆中,若B a b sin 2=,则这个三角形中角A 的值是( )A . 30或 60B . 45或 60C . 60或 120D .30或 150 4.在ABC ∆中,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其中有两个解的是( )A .10=b , 45=A , 70=CB .60=a ,48=c ,60=BC .7=a ,5=b , 80=AD .14=a ,16=b ,45=A5.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5,它们夹角的余弦是方程02322=-+x x 的根,则第三边长是( )A .20B .21C .22D .61 6.在ABC ∆中,如果bc a c b c b a 3))((=-+++,那么角A 等于( )A .30 B .60 C .120 D .1507.在ABC ∆中,若60=A ,16=b ,此三角形面积3220=S ,则a 的值是( )A .620B .75C .51D .49 8.在△ABC 中,AB=3,BC=13,AC=4,则边AC 上的高为( )A .223B .233 C .23 D .339.在ABC ∆中,若12+=+c b , 45=C ,30=B ,则( )A .2,1==c bB .1,2==c bC .221,22+==c bD .22,221=+=c b 10.如果满足60=∠ABC ,12=AC ,k BC =的△ABC 恰有一个,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A .38=kB .120≤<kC .12≥kD .120≤<k 或38=k11.在ABC ∆中,若6:2:1::=c b a ,则最大角的余弦值等于_________________.12.在ABC ∆中,5=a , 105=B ,15=C ,则此三角形的最大边的长为_________. 13.在ABC ∆中,已知3=b ,33=c ,30=B ,则=a __________________. 14.在ABC ∆中,12=+b a , 60=A ,45=B ,则=a _________,=b _________.15、已知△ABC 中,22(sin 2A -sin 2C )=(a -b )sin B ,△ABC 外接圆半径为2. (1)求∠C ; (2)若2=b ,求△ABC 的面积.17、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c b a ,,,已知22sin 2sin 22c A b B a =+。
第1节 任意角和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考纲·了然于胸◆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2.了解弧度制的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3.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要点梳理]1.角的概念(1)角的分类(按旋转的方向):角⎩⎪⎨⎪⎧正角: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旋转.(2)象限角与轴线角:(3)终边相同的角所有与α终边相同的角,包括α本身构成一个集合,这个集合可记为S ={β|β=α+k·360°,k ∈Z }. 质疑探究1:(1)第二象限角一定是钝角吗?(2)终边相同的角一定相等吗?提示:(1)钝角是第二象限角,但第二象限角不一定是钝角;(2)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 2.弧度制(1)定义: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弧度记作rad. (2)公式(3)规定: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x ,y )时,sin α=y ,cos α=x ,tan α=yx(x ≠0).三个三角函数的初步性质如下表:如下图,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过P 作PM ⊥x 轴,垂足为M ,过A (1,0)作单位圆的切线与α的终边或终边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点T .质疑探究[小题查验]1.-870°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 )A .一B .二C .三D .四2.(2016·龙岩质检)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sin α=45,则tan α的值为( )A.34 B .-34 C.43 D .-433.(2016·洛阳一模)已知△ABC 为锐角三角形,且A 为最小角,则点P (sin A -cos B,3cos A -1)位于(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4.已知扇形的周长是6 cm ,面积是2 cm 2,则扇形的圆心角的弧度数是________. 5.给出下列命题:①三角形的内角必是第一、二象限角.②第一象限角必是锐角.③不相等的角终边一定不相同.④若β=α+k ·720°(k ∈Z ),则α和β终边相同.⑤点P (tan α,cos α)在第三象限,则角α的终边在第二象限.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考点一 象限角及终边相同的角(基础型考点——自主练透)[方法链接]1.利用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可以求适合某些条件的角,方法是先写出与这个角的终边相同的所有角的集合,然后通过对集合中的参数k 赋值来求得所需角. 2.表示区间角的三个步骤:(1)先按逆时针方向找到区域的起始和终止边界.(2)按由小到大分别标出起始和终止边界对应的-360°~360°范围内的角α和β,写出最简区间. (3)起始、终止边界对应角α,β再加上360°的整数倍,即得区间角集合.3.已知角α终边所在的象限,求2α、α2、π-α等角的终边所在象限问题,可由条件先写出α的范围,解不等式得出角2α、α2、π-α等的范围,再根据范围确定象限.[题组集训]1.若角θ的终边与6π7角的终边相同,则在[0,2π)内终边与θ3角的终边相同的角为________.2.终边在直线y =3x 上的角的集合为________. 3.已知角α的终边落在阴影所表示的范围内(包括边界),则角α的集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角-α的终边所在位置是____________,角2α的终边所在位置是________,角α3终边所在的位置是________.考点二 三角函数的定义(深化型考点——引申发散)[一题多变]【例1】 设角α终边上一点P (-4a,3a )(a <0),求sin α的值. [发散1] 若本例中“a <0”,改为“a ≠0”,求sin α的值.[发散2] 若本例中条件变为:已知角α的终边在直线3x +4y =0上,求sin α,cos α,tan α的值. 活学活用 若本例中条件变为: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P (-3,m )(m ≠0), 且sin α=2m4,求cos α,tan α的值. [类题通法]用定义法求三角函数值的两种情况(1)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P 的坐标,则可先求出点P 到原点的距离r ,然后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2)已知角α的终边所在的直线方程,则可先设出终边上一点的坐标,求出此点到原点的距离,然后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来求解.考点三 三角函数线、三角函数值的符号(重点型考点——师生共研) 【例2】 (1)若sin αtan α<0,且cos αtan α<0,则角α是( )A .第一象限角B .第二象限角C .第三象限角D .第四象限角 (2)已知cos α≤-12,则角α的集合为________.【名师说“法”】(1)熟练掌握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2)利用单位圆解三角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①用边界值定出角的终边位置;②根据不等式(组)定出角的范围;③求交集,找单位圆中公共的部分;④写出角的表达式.跟踪训练(1)y=sin x-32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2)已知sin 2θ<0,且|cos θ|=-cos θ,则点P(tan θ,cos θ)在第________象限.考点四扇形的弧长、面积公式的应用(深化型考点——引申发散)【例3】已知扇形周长为10,面积是4,求扇形的圆心角.[发散1]去掉本例条件“面积是4”,问当它的半径和圆心角取何值时,才使扇形面积最大?[发散2]若本例中条件变为:圆弧长度等于该圆内接正方形的边长,则其圆心角的弧度数是________.[发散3]若本例条件变为:扇形的圆心角是α=120°,弦长AB=12 cm,求弧长l.[类题通法]应用弧度制解决问题的方法(1)利用扇形的弧长和面积公式解题时,要注意角的单位必须是弧度.(2)求扇形面积最大值的问题时,常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利用配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3)在解决弧长问题和扇形面积问题时,要合理地利用圆心角所在的三角形.易错警示3错用三角函数的定义(2016·天津模拟)已知角θ的终边上一点P(3a,4a)(a≠0),则sin θ=________.成功破障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3,m),且sin α=34m(m≠0),则tan α的值为________.[课堂小结]【方法与技巧】1.在利用三角函数定义时,点P可取终边上任一点,如有可能则取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OP|=r一定是正值.2.三角函数符号是重点,也是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可借助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3.在解简单的三角不等式时,利用单位圆及三角函数线是一个小技巧.【失误与防范】1.注意易混概念的区别:象限角、锐角、小于90°的角是概念不同的三类角.第一类是象限角,第二、第三类是区间角.2.角度制与弧度制可利用180°=π rad进行互化,在同一个式子中,采用的度量制度必须一致,不可混用.3.已知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确定角的终边位置不要遗漏终边在坐标轴上的情况.课时活页作业(十七)[基础训练组]1.(2016·南平质检)喜洋洋从家步行到学校,一般需要10分钟,则10分钟时间钟表的分针走过的角度是() A.30°B.-30°C.60°D-60°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若tan α>0,则( )A .sin α>0B .cos α>0C .sin 2α>0D .cos 2α>03.(2016·乌鲁木齐模拟)设函数f (x )满足f (sin α+cos α)=sin α cos α,则f (0)=( )A .-12B .0 C.12 D .14.(2016·潍坊模拟)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射线OP 交单位圆O 于点P ,若∠AOP =θ,则点P 的坐标是( ) A .(cos θ,sin θ) B .(-cos θ,sin θ) C .(sin θ,cos θ) D .(-sin θ,cos θ) 5.点P 从(1,0)出发,沿单位圆逆时针方向运动2π3弧长到达Q 点,则Q 点的坐标为( )A.⎝⎛⎭⎫-12,32B.⎝⎛⎭⎫-32,-12C.⎝⎛⎭⎫-12,-32D.⎝⎛⎭⎫-32,126.在与2010°终边相同的角中,绝对值最小的角的弧度数为________. 7.已知角β的终边在直线y =3x 上,则sin β=________.8.(2016·玉溪模拟)设α是第二象限角,P (x,4)为其终边上的一点,且cos α=15x ,则tan α=________.9.已知角θ的终边上有一点P (x ,-1)(x ≠0),且tan θ=-x ,求sin θ+cos θ的值. 10.已知扇形AOB 的周长为8.(1)若这个扇形的面积为3,求圆心角的大小;(2)求这个扇形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时圆心角的大小和弦长AB .[能力提升组]11.(2016·海淀模拟)若α=k ·360°+θ,β=m ·360°-θ(k ,m ∈Z ),则角α与β的终边的位置关系是( )A .重合B .关于原点对称C .关于x 轴对称D .关于y 轴对称12.已知角α=2k π-π5(k ∈Z ),若角θ与角α的终边相同,则y =sin θ|sin θ|+cos θ|cos θ|+tan θ|tan θ|的值为( )A .1B .-1C .3D .-313.(2016·太原模拟)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3a -9,a +2),且cos α≤0,sin α>0,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2,3]B .(-2,3)C .[-2,3)D .[-2,3] 14.(2016·合肥调研)函数y =lg(3-4sin 2x )的定义域为________. 15.已知sin α<0,tan α>0.(1)求α角的集合;(2)求α2终边所在的象限;(3)试判断tan α2 sin α2 cos α2的符号.第2节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考纲·了然于胸◆1.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 2α+cos 2α=1,sin αcos α=tan α.2.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π2±α,π±α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要点梳理]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平方关系:sin 2α+cos 2α=1. (2)商数关系:sin αcos α=tan α.2.下列各角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的关系31.给出下列命题:①sin 2θ+cos 2φ=1.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中角α可以是任意角.③六组诱导公式中的角α可以是任意角. ④诱导公式的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中的“符号”与α的大小无关. ⑤若sin(k π-α)=13(k ∈Z ),则sin α=13.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B .④C .②⑤D .④⑤2.(2015·高考福建卷)若sin α=-513,且α为第四象限角,则tan α的值等于( )A.125 B .-125 C.512 D .-512 3.sin 585°的值为( )A .-22 B.22 C .-32 D.324.若cos α=-35,且α∈(π,3π2),则tan α=________.5.(2015·高考四川卷)已知sin α+2cos α=0,则2sin αcos α-cos 2 α的值是________.考点一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的应用(深化型考点——引申发散)[一题多变]【例1】 已知α是三角形的内角,且sin α+cos α=15.(1)求tan α的值;(2)把1cos 2α-sin 2α用tan α表示出来,并求其值.[发散1] 若本例中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已知α是三角形的内角,且tan α=-13,求sin α+cos α的值.[发散2] 保持本例条件不变,求:(1)sin α-4cos α5sin α+2cos α;(2)sin 2α+2sin αcos α的值.[发散3] 若本例条件变为:sin α+3cos α3cos α-sin α=5,求tan α的值.[类题通法]1.利用sin 2α+cos 2α=1可以实现角α的正弦、余弦的互化,利用sin αcos α=tan α可以实现角α的弦切互化.2.应用公式时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对于sin α+cos α,sin αcos α,sin α-cos α这三个式子,利用(sin α±cos α)2=1±2sin αcos α,可以知一求二.3.注意公式逆用及变形应用:1=sin 2α+cos 2α,sin 2α=1-cos 2α,cos 2α=1-sin 2α. 考点二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应用(基础型考点——自主练透)[方法链接](1)给角求值的原则和步骤①原则:负化正、大化小、化到锐角为终了.②步骤:利用诱导公式可以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0~π4之间角的三角函数,然后求值,其步骤为:(2)给值求值的原则:寻求所求角与已知角之间的联系,通过相加或相减建立联系,若出现π2的倍数,则通过诱导公式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然后求解.常见的互余与互补关系①常见的互余关系有:π3-α与π6+α;π3+α与π6-α;π4+α与π4-α等.②常见的互补关系有:π3+θ与2π3-θ;π4+θ与3π4-θ等.遇到此类问题,不妨考虑两个角的和,要善于利用角的变换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题组集训]1.sin(-1 200°)·cos 1 290°+cos (-1 020°)·sin(-1 050°)+tan 945°=________. 2.已知cos(π6-α)=23,则sin(α-2π3)=________.3.设f (α)=2sin (π+α)cos (π-α)-cos (π+α)1+sin 2α+cos (3π2+α)-sin 2(π2+α)(1+2sin α≠0),则f (-23π6)=________.4.已知sin α是方程5x 2-7x -6=0的根,α是第三象限角,则sin (-α-32π)cos (32π-α)cos (π2-α)sin (π2+α)·tan 2(π-α)=________.考点三 同角关系式、诱导公式在三角形中的应用(重点型考点——师生共研)【例2】 在△ABC 中,若sin(3π-A )=2sin(π-B ),cos(3π2-A )=2cos(π-B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名师说“法”】(1)在△ABC 中常用到以下结论:sin(A +B )=sin(π-C )=sin C ,cos(A +B )=cos(π-C )=-cos C ,tan(A +B )=tan(π-C )=-tan C , sin(A 2+B 2)=sin(π2-C 2)=cos C 2,cos(A 2+B 2)=cos(π2-C 2)=sin C 2.(2)求角时,一般先求出该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如正弦值,余弦值或正切值,再确定该角的范围,最后求角. 跟踪训练在△ABC 中,若sin(2π-A )=-2sin(π-B ),3cos A =-2cos (π-B ),求△ABC 的三个内角.思想方法11 分类讨论思想在三角函数化简中的应用 典例 化简:sin(4n -14π-α)+cos(4n +14π-α)(n ∈Z ).即时突破 已知A =sin (kπ+α)sin α+cos (kπ+α)cos α(k ∈Z ),则A 的值构成的集合是( )A .{1,-1,2,-2}B .{-1,1}C .{2,-2}D .{1,-1,0,2,-2}[课堂小结]【方法与技巧】同角三角恒等变形是三角恒等变形的基础,主要是变名、变式.1.同角关系及诱导公式要注意象限角对三角函数符号的影响,尤其是利用平方关系在求三角函数值时,进行开方时要根据角的象限或范围,判断符号后,正确取舍.2.三角求值、化简是三角函数的基础,在求值与化简时,常用方法有:(1)弦切互化法:主要利用公式tan x =sin xcos x化成正弦、余弦函数;(2)和积转换法:如利用(sin θ±cos θ)2=1±2sin θcos θ的关系进行变形、转化;(3)巧用“1”的变换:1=sin 2θ+cos 2θ=cos 2θ(1+tan 2θ)=sin 2θ(1+1tan 2θ)=tan π4=….【失误与防范】利用诱导公式进行化简求值时,先利用公式化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为锐角三角函数,其步骤:去负—脱周—化锐.特别注意函数名称和符号的确定.课时活页作业(十八)[基础训练组]1.已知α和β的终边关于直线y =x 对称,且β=-π3,则sin α等于( )A .-32 B.32 C .-12 D.122.(2016·济南质检)α∈(-π2,π2),sin α=-35,则cos(-α)的值为( )A .-45 B.45 C.35 D .-353.已知f (α)=sin (π-α)·cos (2π-α)cos (-π-α)·tan (π-α),则f (-25π3)的值为( )A.12 B .-12 C.32 D .-324.(2016·皖北模拟)若sin(π6+α)=35,则cos(π3-α)=( )A .-35 B.35 C.45 D .-455.(2016·石家庄模拟)已知α为锐角,且2tan(π-α)-3cos(π2+β)+5=0,tan(π+α)+6sin(π+β)=1,则sin α的值是( )A.355 B.377 C.31010 D.136.(2016·成都一模)已知sin(π-α)=log 814 ,且α∈(-π2,0),则tan(2π-α)的值为________.7.(2015·辽宁五校第二次联考)已知sin x =m -3m +5,cos x =4-2m m +5,且x ∈(3π2,2π),则tan x =________.8.已知cos(π6-θ)=a (|a |≤1),则cos(5π6+θ)+sin(2π3-θ)的值是________.9.已知sin(3π+α)=2sin(3π2+α),求下列各式的值:(1)sin α-4cos α5sin α+2cos α;(2)sin 2α+sin 2α.10.设0≤θ≤π,P =sin 2θ+sin θ-cos θ.(1)若t =sin θ-cos θ,用含t 的式子表示P ; (2)确定t 的取值范围,并求出P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能力提升组]11.(2016·厦门模拟)已知cos 31°=a ,则sin 239°·tan 149°的值是( )A.1-a 2aB.1-a 2C.a 2-1aD .-1-a 212.(2016·太原二模)已知sin α+cos α=2,α∈(-π2,π2),则tan α=( )A .-1B .-22 C.22D .1 13.(2016·海淀模拟)已知sin 2θ+4cos θ+1=2,那么(cos θ+3)(sin θ+1)的值为( )A .6B .4C .2D .014.(2016·新疆阿勒泰二模)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则cos α1+tan 2α+sin α1+1tan 2α=________. 15.已知A 、B 、C 是三角形的内角,3sin A ,-cos A 是方程x 2-x +2a =0的两根.(1)求角A ;(2)若1+2sin B cos Bcos 2B -sin 2B=-3,求tanB.第3节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考纲·了然于胸◆1.能画出y =sin x ,y =cos x ,y =tan x 的图象,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2.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0,2π]上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图象与x 轴的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区间(-π2,π2)内的单调性.[要点梳理]1.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简图:正弦函数y =sin x ,x ∈[0,2π]的图象中,五个关键点是:(0,0),(π2,1),(π,0),(3π2,-1),(2π,0).余弦函数y =cos x ,x ∈[0,2π]的图象中,五个关键点是:(0,1),(π2,0),(π,-1),(3π2,0),(2π,1).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函数y =cos x 在第一象限内是减函数B .函数y =tan x 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C .函数y =sin x cos x 是R 上的奇函数D .所有周期函数都有最小正周期2.(2015·新课标卷Ⅰ)函数f (x )=cos(ωx +φ)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A .(k π-14,k π+34),k ∈ZB .(k -14,k +34),k ∈ZC .(2k π-14,2k π+34),k ∈ZD .(2k -14,2k +34),k ∈Z3.(2016·三明模拟)已知函数f (x )=2sin(ωx +φ)对任意x 都有f (π6+x )=f (π6-x ),则f (π6)等于( )A .2或0B .-2或2C .0D .-2或0 4.函数y =tan (2x +π4)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坐标是________.5.(2015·江苏高考)已知函数y =cos x 与y =sin(2x +φ)(0≤φ<π),它们的图象有一个横坐标为π3的交点,则φ的值是__.考点一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问题(基础型考点——自主练透)[方法链接](1)求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实际上是解简单的三角不等式,常借助三角函数线或三角函数图象来求解. (2)求解三角函数的值域(最值)常见到以下几种类型的题目:①形如y =a sin x +b cos x +c 的三角函数化为y =A sin(ωx +φ)+k 的形式,再求最值(值域); ②形如y =a sin 2x +b sin x +c 的三角函数,可先设sin x =t ,化为关于t 的二次函数求值域(最值);③形如y =a sin x cos x +b (sin x ±cos x )+c 的三角函数,可先设t =sin x ±cos x ,化为关于t 的二次函数求值域(最值).[题组集训]1.函数y =sin x -cos x 的定义域为________.2.函数f (x )=3sin(2x -π6)在区间[0,π2]上的值域为________.3.当x ∈[π6,7π6]时,函数y =3-sin x -2cos 2x 的最小值是________,最大值是________.考点二 三角函数的单调性(重点型考点——师生共研) 【例】 (1) y =sin(π3-2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________.(2)(2016·洛阳模拟)若f (x )=2sin ωx +1(ω>0)在区间[-π2,2π3] 上是增函数,则ω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互动探究 在本例(1)中函数不变,求函数在[-π,0]上的单调递减区间. 【名师说“法”】求三角函数单调区间的两种方法](1)代换法:就是将比较复杂的三角函数处理后的整体当作一个角u (或t ),利用基本三角函数的单调性来求所要求的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2)图象法:函数的单调性表现在图象上是:从左到右,图象上升趋势的区间为单调递增区间,图象下降趋势的区间为单调递减区间,画出三角函数的图象,结合图象易求它的单调区间.提醒:]求解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时若x 的系数为负应先化为正,同时切莫漏掉考虑函数自身的定义域. 跟踪训练(1)y =tan(2x -π3)的单调递增区间为________.(2)已知函数f (x )=sin x +3cos x ,设a =f (π7),b =f (π6),c =f (π3),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A .a <b <cB .c <a <bC .b <a <cD .b <c <a 考点三 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和对称性(高频型考点——全面发掘)[考情聚焦]正、余弦函数的图象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正切函数的图象只是中心对称图形,应把三角函数的对称性与奇偶性结合,体会二者的统一.归纳起来常见的命题角度有:(1)三角函数的周期;(2)求三角函数的对称轴或对称中心;(3)三角函数对称性的应用. 角度一 三角函数的周期1.函数y =-2cos 2(π4+x )+1是( )A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B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C .最小正周期为π2的奇函数D .最小正周期为π2的非奇非偶函数2.(2016·长沙一模)若函数f (x )=2tan(kx +π3)的最小正周期T 满足1<T <2,则自然数k 的值为________.角度二 求三角函数的对称轴或对称中心3.(2016·揭阳一模)当x =π4时,函数f (x )=sin(x +φ)取得最小值,则函数y =f (3π4-x )( )A .是奇函数且图象关于点(π2,0)对称 B .是偶函数且图象关于点(π,0)对称C .是奇函数且图象关于直线x =π2对称 D .是偶函数且图象关于直线x =π对称角度三 三角函数对称性的应用 4.(2016·辽宁五校联考)设偶函数f (x )=A sin(ωx +φ)(A >0,ω>0,0<φ<π)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KLM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KML =90°,KL =1,则f (16)的值为( )A .-34 B .-14 C .-12 D.345.函数y =cos(3x +φ)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则φ=________.[通关锦囊](1)求三角函数周期的方法: ①利用周期函数的定义;②利用公式:y =A sin(ωx +φ)和y =A cos(ωx +φ)的最小正周期为2π|ω|,y =tan(ωx +φ)的最小正周期为π|ω|;③利用图象:对含绝对值的三角函数的周期问题,通常要画出图象,结合图象进行判断. (2)三角函数的对称性、奇偶性①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正切函数图象只是中心对称图形,应熟记它们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②若f (x )=A sin(ωx +φ)为偶函数,则φ=π2+k π(k ∈Z );若f (x )=A sin(ωx +φ)为奇函数,则φ=k π(k ∈Z ).③若求f (x )=A sin(ωx +φ)的对称轴,只需令ωx +φ=π2+k π(k ∈Z ),求x ;若求f (x )=A sin(ωx +φ)的对称中心的横坐标,只需令ωx +φ=k π(k ∈Z ),求x 即可.[题组集训]1.(2016·泉州模拟)已知f (x )=cos(3x +φ)-3sin(3x +φ)为偶函数,则φ可以取的一个值为( )A.π6B.π3 C .-π6 D .-π32.(2016·湖南六校联考)若函数f (x )=a sin ωx +b cos ωx (0<ω<5,ab ≠0)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方程是x =π4ω,函数f ′(x )的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是(π8,0),则f (x )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___.易错警示4 三角函数单调性忽视x 的系数致错 典例 求函数y =12sin(π4-2x3)的单调区间为________.提醒:](1)对于其它形式的三角函数,首先要变换到y =A sin(ωx +φ)或y =A cos(ωx +φ),y =A tan(ωx +φ)(ω>0)才可.(2)求单调区间要注意定义域.即时突破 函数y =cos(2x +π6)的单调递增区间为________.[课堂小结]【方法与技巧】1.讨论三角函数性质,应先把函数式化成y =A sin(ωx +φ)(ω>0)的形式.2.函数y =A sin(ωx +φ)和y =A cos(ωx +φ)的最小正周期为2π|ω|,y =tan(ωx +φ)的最小正周期为π|ω|.3.对于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对称性、最值等)可以通过换元的方法令t =ωx +φ,将其转化为研究y =sin t 的性质. 【失误与防范】1.闭区间上最值或值域问题,首先要在定义域基础上分析单调性,含参数的最值问题,要讨论参数对最值的影响. 2.要注意求函数y =A sin(ωx +φ)的单调区间时ω的符号,尽量化成ω>0时情况.课时活页作业(十九)[基础训练组]1.函数y =cos x -32的定义域为( ) A .[-π6,π6] B .[k π-π6,k π+π6],k ∈Z C .[2k π-π6,2k π+π6],k ∈Z D .R2.(2016·南昌联考)已知函数f (x )=sin (ωx +π6)-1(ω>0)的最小正周期为2π3,则f (x )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方程( )A .x =π9B .x =π6C .x =π3D .x =π23.(2016·广州测试)若函数y =cos(ωx +π6)(ω∈N *)的一个对称中心是(π6,0),则ω的最小值为( )A .1B .2C .4D .8 4.(2016·九江模拟)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sin 11°<cos 10°<sin 168°B .sin 168°<sin 11°<cos 10°C .sin 11°<sin 168°<cos 10°D .sin 168°<cos 10°<sin 11° 5.将函数f (x )=3sin 2x -cos 2x 的图象向左平移|m |个单位,若所得的图象关于直线x =π6对称,则|m |的最小值为( )A.π3 B.π6 C .0 D.π126.已知函数f (x )=A cos(ωx +φ)(A >0,ω>0,φ∈R ),则“f (x )是奇函数”是“φ=π2”的________条件.7.(2016·大庆模拟)若f (x )=2sin ωx (0<ω<1)在区间[0,π3]上的最大值是2,则ω=________.8.(2016·荆州质检)函数y =sin(ωx +φ)(ω>0,0<φ<π)的最小正周期为π,且函数图象关于点(-3π8,0)对称,则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9.设函数f (x )=cos ⎝⎛⎭⎫2x -π3+2sin 2⎝⎛⎭⎫x +π2.(1)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和对称轴方程;(2)当x ∈⎣⎡⎦⎤-π3,π4时,求f (x )的值域. 10.设函数f (x )=sin(πx 3-π6)-2cos 2πx6.(1)求y =f (x )的最小正周期及单调递增区间;(2)若函数y =g (x )与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2对称,当x ∈[0,1]时,求函数y =g (x )的最大值.[能力提升组]11.(2014·课标全国Ⅰ)在函数①y =cos |2x |,②y =|cos x |,③y =cos(2x +π6),④y =tan(2x -π4)中,最小正周期为π的所有函数为( )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12.(2016·济南调研)已知f (x )=sin 2 x +sin x cos x ,则f (x )的最小正周期和一个单调增区间分别为( )A .π,[0,π]B .2π,[π4,3π4]C .π,[-π8,3π8]D .2π,[-π4,π4]13.(2016·豫北六校联考)若函数f (x )=cos(2x +φ)的图象关于点(4π3,0)成中心对称,且-π2<φ<π2,则函数y =f (x +π3)为( )A .奇函数且在(0,π4)上单调递增B .偶函数且在(0,π2)上单调递增C .偶函数且在(0,π2)上单调递减D .奇函数且在(0,π4)上单调递减14.(2015·安阳模拟)已知函数y =A cos(π2x +φ)(A >0)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P ,Q 分别是这段图象的最高点和最低点,M ,N 是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且∠PMQ =90°,则A 的值为________. 15.(2016·荆门调研)已知函数f (x )=a (2cos 2x 2+sin x )+b .(1)若a =-1,求函数f (x )的单调增区间;(2)若x ∈[0,π]时,函数f (x )的值域是[5,8],求a ,b 的值.第4节 函数y =A sin(ωx +φ)的图象及应用◆考纲·了然于胸◆1.了解函数y =A sin(ωx +φ)的物理意义,能画出函数y =A sin(ωx +φ)的图象,了解参数A ,ω,φ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2.了解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点梳理]1.用五点法画y =A sin(ωx +φ)一个周期内的简图时,要找五个特征点.如下表所示.2.函数y3.图象的对称性:函数y =A sin(ωx +φ) (A >0,ω>0)的图象是轴对称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具体如下:(1)函数y =A sin(ωx +φ)的图象关于直线x =x k (其中ωx k +φ=k π+π2,k ∈Z )成轴对称图形.(2)函数y =A sin(ωx +φ)的图象关于点(x k,0)(其中ωx k +φ=k π,k ∈Z )成中心对称图形.[小题查验]1.函数y =sin(2x -π3)在区间[-π2,π]上的简图是( )2.(2015·高考山东卷)要得到函数y =sin(4x -π3)的图象,只需将函数y =sin 4x 的图象( )A .向左平移π12个单位B .向右平移π12个单位C .向左平移π3个单位D .向右平移π3个单位3.函数y =tan(π4x -π2)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OB →-OA →)·OB →=( )A .-4B .2C .-2D .44.已知函数f (x )=sin(ωx +φ)(ω>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ω=________.5.把函数y =sin(5x -π2)的图象向右平移π4个单位,再把所得函数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12,所得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考点一 求函数y =A sin(ωx +φ)的解析式(基础型考点——自主练透)确定y =A sin(ωx +φ)+b (A >0,ω>0)的步骤和方法(1)求A ,b :确定函数的最大值M 和最小值m ,则A =M -m 2,b =M +m2;(2)求ω:确定函数的周期T ,则可得ω=2πT ;(3)求φ:常用的方法有:①代入法:把图象上的一个已知点代入(此时A ,ω,b 已知)或代入图象与直线y =b 的交点求解(此时要注意交点在上升区间上还是在下降区间上).②五点法:确定φ值时,往往以寻找“五点法”中的某一个点为突破口.具体如下:“第一点”(即图象上升时与x 轴的交点)时ωx +φ=0;“第二点”(即图象的“峰点”)时ωx +φ=π2;“第三点”(即图象下降时与x 轴的交点)时ωx +φ=π;“第四点”(即图象的“谷点”)时ωx +φ=3π2;“第五点”时ωx +φ=2π.[题组集训]1.(2016·山西四校联考)已知函数f (x )=sin(ωx +φ)(ω>0,|φ|<π2)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y =f (x +π6)取得最小值时x 的集合为( )A .{x |x =k π-π6,k ∈Z }B .{x |x =k π-π3,k ∈Z }C .{x |x =2k π-π6,k ∈Z }D .{x |x =2k π-π3,k ∈Z }2.(2016·东北三校联考)已知函数y =A sin(ωx +φ)+b (A >0,ω>0)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0,最小正周期为π2,直线x =π3是其图象的一条对称轴,则下面各式中符合条件的解析式为( ) A .y =4sin(4x +π6) B .y =2sin(2x +π3)+2 C .y =2sin(4x +π3)+2 D .y =2sin(4x +π6)+23.已知函数f (x )=A tan(ωx +φ)(ω>0,|φ|<π2),y =f (x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f (π24)等于( )A .2+3 B.3 C.33D .2- 3 考点二 函数y =A sin(ωx +φ)的图象(题点多变型考点——全面发掘)【例1】 (2014·重庆高考)将函数f (x )=sin(ωx +φ)(ω>0,-π2≤φ<π2)图象上每一点的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一半,纵坐标不变,再向右平移π6个单位长度得到y =sin x 的图象,则f (π6)=________.[发散1] 将本例变为:由函数y =sin x 的图象作怎样的变换可得到y =2sin(2x -π3)的图象?[发散2] 将本例中函数f (x )的图象向左平移m (m >0)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则m 的最小值为. [发散3] 将本例变为:若将函数y =tan(ωx +π4)(ω>0)的图象向右平移π6个单位长度后,与函数y =tan(ωx +π6)的图象重合,则ω的最小值为________.[类题通法]函数y =A sin(ωx +φ)(A >0,ω>0)的图象的两种作法(1)五点法:用“五点法”作y =A sin(ωx +φ)的简图,主要是通过变量代换,设z =ωx +φ,由z 取0,π2,π,3π2,2π来求出相应的x ,通过列表,计算得出五点坐标,描点后得出图象.(2)图象变换法:由函数y =sin x 的图象通过变换得到y =A sin(ωx +φ)的图象,有两种主要途径“先平移后伸缩”与“先伸缩后平移”.[提醒] ]平移变换和伸缩变换都是针对x 而言,即x 本身加减多少值,而不是依赖于ωx 加减多少值. 考点三 三角函数模型的应用(重点型考点——师生共研)【例2】 (2014·湖北高考)某实验室一天的温度(单位:℃)随时间t (单位:h)的变化近似满足函数关系:f (t )=10-3cosπ12t -sin π12t ,t ∈[0,24). (1)求实验室这一天的最大温差.(2)若要求实验室温度不高于11℃,则在哪段时间实验室需要降温? 【名师说“法”】本题属三角函数模型的应用,通常的解决方法:转化为y =sin x ,y =cos x 等函数解决图象、最值、单调性等问题,体现了化归的思想方法;用三角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已知的模型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另一种是需要建立精确的或者数据拟合的模型去解决问题,尤其是利用数据建立拟合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数学建模”的本质. 跟踪训练如图所示,某地夏天从8~14时用电量变化曲线近似满足函数y =A sin(ωx +φ)+b ,φ∈(0,π).(1)求这一天的最大用电量及最小用电量;(2)写出这段曲线的函数解析式.规范答题3 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的综合问题典例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 (x )=23sin(x 2+π4)·cos (x 2+π4)-sin(x +π).(1)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2)若将f (x )的图象向右平移π6个单位,得到函数g (x )的图象,求函数g (x )在区间[0,π]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时突破 (2016·湖北八校联考)已知函数f (x )=2cos 2x +23sin x cos x ,x ∈R .(1)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2)求函数f (x )在区间[-π6,π4]上的值域.[课堂小结]【方法与技巧】1.五点法作图及图象变换问题(1)五点法作简图要取好五个关键点,注意曲线凸凹方向;(2)图象变换时的伸缩、平移总是针对自变量x 而言,而不是看角ωx +φ的变化. 2.由图象确定函数解析式由函数y =A sin(ωx +φ)的图象确定A 、ω、φ的题型,常常以“五点法”中的第一个零点(-φω,0)作为突破口,要从图象的升降情况找准第一个零点的位置.要善于抓住特殊量和特殊点. 3.对称问题函数y =A sin(ωx +φ)的图象与x 轴的每一个交点均为其对称中心,经过该图象上坐标为(x ,±A )的点与x 轴垂直的每一条直线均为其图象的对称轴,这样的最近两点间横坐标的差的绝对值是半个周期(或两个相邻平衡点间的距离) 【失误与防范】1.由函数y =sin x 的图象经过变换得到y =A sin(ωx +φ)的图象,如先伸缩,则平移时要把x 前面的系数提出来. 2.复合形式的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的求法.函数y =A sin(ωx +φ)(A >0,ω>0)的单调区间的确定,基本思想是把ωx +φ看做一个整体.若ω<0,要先根据诱导公式进行转化.课时活页作业(二十)[基础训练组]1.(2016·深圳二模)如果函数f (x )=sin(πx +θ)(0<θ<2π)的最小正周期为T ,且当x =2时,f (x )取得最大值,那么( )A .T =2,θ=π2B .T =1,θ=πC .T =2,θ=πD .T =1,θ=π22.已知ω>0,函数f (x )=sin(ωx +π4)在(π2,π)上单调递减,则ω的取值范围是( )A .[12,54]B .[12,34]C .(0,12] D .(0,2]3.(2016·长沙一模)定义⎪⎪⎪⎪⎪⎪a 1 a 2a 3 a 4=a 1a 4-a 2a 3,若函数f (x )=⎪⎪⎪⎪⎪⎪sin2x cos 2x 1 3,则将f (x )的图象向右平移π3个单位所得曲线的一条对称轴的方程是( )A .x =π6B .x =π4C .x =π2D .x =π4.(2016·长春模拟)函数f (x )=sin(2x +φ)(|φ|<π2)向左平移π6个单位后是奇函数,则函数f (x )在[0,π2]上的最小值为( )A .-32 B .-12 C.12 D.32。
解三角形专题复习解三角形基本知识一.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2.变形:①C B A c b a sin :sin :sin ::=②角化边 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③边化角 RcC R b B R a A 2sin 2sin 2sin ===如:△ABC 中,①B b A a cos cos =②B a A b cos cos =3.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如图△ABC 中,AD 是A ∠4.△ABC 中,已知锐角A ,边b ,则 ①A b a sin <时,a 无解;②A b a sin =或b a ≥时,a 有一个解; ③b a A b <<sin 时,a 有两个解。
如:①已知32,2,60===O b a A ,求(有一个解)②已知32,2,60===O a b A ,求B (有两个解) 注意:由正弦定理求角时,注意解的个数。
二.三角形面积 1.B ac A bc C ab S ABC sin 21sin 21sin 21===∆ 2. r c b a S ABC)(21++=∆,其中r 是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注:由面积公式求角时注意解的个数 三.余弦定理1.余弦定理:)cos 1(2)(cos 22222A bc c b A bc c b a +-+=-+= )cos 1(2)(cos 22222B ac c a B ac c a b +-+=-+= )cos 1(2)(cos 22222C ab b a C ab b a c +-+=-+= 注:后面的变形常与韦达定理结合使用。
2.变形:bc a c b A 2cos 222-+=ac b c a B 2cos 222-+=abc b a C 2cos 222-+=注意整体代入,如:21cos 222=⇒=-+B ac b c a 3.三角形中线:△ABC 中, D 是BC 的中点,则222221BC AC AB AD -+= 4.三角形的形状①若222c b a >+时,角C 是锐角 ②若222c b a =+时,角C 是直角 ③若222c b a <+时,角C 是钝角如:锐角三角形的三边为x ,2,1,求x 的取值范围; 钝角三角形的三边为x ,2,1,求x 的取值范围; 5.应用①用余弦定理求角时只有一个解 ②已知32,2,60===O b a A ,求边c四.应用题1.步骤:①由已知条件作出图形,②在图上标出已知量和要求的量;③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④答2.注意方位角;俯角;仰角;张角;张角等如:方位角是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角。
(3)在△ABC 中,熟记并会证明:1)∠A ,∠B ,∠C 成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B=60°;2)△ABC 是正三角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B ,∠C 成等差数列且a ,b ,c 成等比数列。
二、典例解析题型1:正、余弦定理(2009岳阳一中第四次月考).已知△ABC 中,AB a = ,AC b = ,0a b ⋅< ,154ABC S ∆=,3,5a b == ,则BAC ∠=( )A.. 30B .150-C .0150 D . 30或0150 答案 C1、在△ABC 中,由已知条件解三角形,其中有两解的是( ) A .b =20,A =45°,C =80° B .a =30,c =28,B =60° C .a =14,b =16,A =45°D .a =12,c =15,A =1202、301205,, 在中,已知,解三角形。
ABC A B b ∆===3、已知122tan ,tan ,ABC B C ∆==-面积为1,求ABC ∆的边长以及外接圆的面积。
1、在ABC ∆中,若其面积222S =,则C ∠=_______。
2、边长为5,7,8的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和是( ) A .090 B .0120 C .0135 D .01503、在ABC ∆中,32104,,cos ,.C A a c A b =+==求例2.(1)在∆ABC中,已知=ac 060=B ,求b 及A ;∴=b ∴060.=A题型2:三角形面积例3.在∆ABC 中,sin cos A A +=22,AC =2,AB =3,求A tan 的值和∆ABC 的面积。
tan tan(4560)2A ∴=+==- S AC AB A ABC ∆=⨯=⨯⨯⨯+=+1212232643426sin ()。
例4.(2009湖南卷文)在锐角ABC ∆中,1,2,BC B A ==则cos ACA的值等于 , AC 的取值范围为 .答案 2)3,2(例5.(2009浙江理)(本题满分14分)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cos 2A =,3AB AC ⋅=. (I )求ABC ∆的面积; (II )若6b c +=,求a 的值.1sin 22ABC S bc A ∆∴== a ∴=例6.(2009全国卷Ⅰ理)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 ,已知222a c b -=,且sin cos 3cos sin ,A C A C = 求b4b =.题型3:三角形中求值问题例7.ABC ∆的三个内角为A B C 、、,求当A 为何值时,cos 2cos 2B CA ++取得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最大值为32。
例8.(2009浙江文)(本题满分14分)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cos 2A =,3AB AC ⋅=. (I )求ABC ∆的面积; (II )若1c =,求a 的值.ABC ∆的面积为:254521sin 21=⨯⨯=A bc所以5232125cos 222=⨯-+=-+=A bc c b a题型4:三角形中的三角恒等变换问题例9.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长,已知a 、b 、c 成等比数列,且a 2-c 2=ac -bc ,求∠A 的大小及cBb sin 的值。
∠A =60°,∴ac b c B b ︒=60sin sin 2=sin60°=23。
例10.在△ABC 中,已知A 、B 、C 成等差数列,求2tan 2tan 32tan 2tanCA C A ++的值。
题型5: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例11.在△ABC 中,若2cos B sin A =sinC ,则△ABC 的形状一定是( ) A.等腰直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答案:C1、在△ABC 中,若)sin()()sin()(2222B A b a B A b a +-=-+,请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2、在△ABC 中,面积2224,a b c S +-=且2sin sin sin ,B C A =判定三角形形状。
3、在△ABC 中,4221235cos ,()::()::A a b c =-+=,判断三角形形状。
综合应用例12.(2009四川卷文)在ABC ∆中,A B 、为锐角,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sin 510A B ==(I )求A B +的值; (II)若1a b -=,求a b c 、、的值。
题型6:正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例13.(2009辽宁卷理)如图,A,B,C,D 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内,B ,D 为两岛上的两座灯塔的塔顶。
测量船于水面A 处测得B 点和D 点的仰角分别为075,030,于水面C 处测得B 点和D 点的仰角均为060,AC=0.1km 。
试探究图中B ,D 间距离与另外哪两点间距离相等,然后求B ,D 的距离(计算结果精确到0.01km≈1.414≈2.449)。
(2)((2009宁夏海南卷理)(本小题满分12分)为了测量两山顶M ,N 间的距离,飞机沿水平方向在A ,B 两点进行测量,A ,B ,M ,N 在同一个铅垂平面内(如示意图),飞机能够测量的数据有俯角和A ,B 间的距离,请设计一个方案,包括:①指出需要测量的数据(用字母表示,并在图中标出);②用文字和公式写出计算M ,N 间的距离的步骤北2010 A B••C21.(2009四川卷文)在ABC ∆中,A B 、为锐角,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sin 510A B ==(I )求A B +的值;(II )若1a b -=,求a b c 、、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