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初中地理 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50.00 KB
- 文档页数:13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1.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点所处半球位置,描述正确的是()A. 东半球、北半球B. 东半球、南半球C. 西半球、北半球D. 西半球、南半球(2)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经纬度位置,错误的是()A. 甲(15°S,50°W)B. 乙(35°N,25°W)C. 丙(10°S,25°E)D. 丁(35°N,50°E)【答案】(1)D(2)C【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由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知,甲点的经纬度是15°S,50°W,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由经度可以看出甲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故答案选D。
(2)读图可知,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由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知,甲点的经纬度是15°S,50°W,乙点的经纬度是(35°N,25°W),丙点的经纬度是(10°N,25°E),丁点的经纬度是(35°N,50°E)。
【点评】(1)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1.人们常说“天衣无缝”,假如真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大约是()A. 4万平方千米B. 6371平方千米C. 5.1亿平方千米D. 960万平方千米【答案】 C【解析】【分析】解:地球的半径分为赤道半径和极半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6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表面积不仅包括陆地还包括巨大的海洋,所以要给地球做一件外衣,所需的布料大约是5.1亿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C。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2.2019年6月28~29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系列会议在日本大阪市召开。
图1中城市都曾经主办过G20会议。
读下图,回答下列两题。
(1)上图中城市()A.都在北半球B.都位于中纬度C.①纬度最低D.③在西半球(2)在上图中,距离宜宾(104°E,28°N)最远的地点是()A.①地B.②地D.④地【答案】(1)C(2)A【解析】【分析】(1)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为分界线.从西经20°经线上看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从东经160°经线上看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0°纬线)为界,纬度区的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读图可知,图中④点位于南半球,①④点位于低纬度,①点的纬度最低,③点10°E位于东半球;故答案为: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1.下列纬线圈中最长的是()A. 80°NB. 20°NC. 0°D. 40°S【答案】 C【解析】【分析】解:纬线的长度不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越接近赤道的纬线就越长,即纬度度数就越小。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其纬度是0°。
故答案为:C【点评】重要的经纬线:180°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20°W、160°E,东西半球分界线。
纬线:赤道(零度纬线,世界最长的纬线)。
南北纬90°纬线,南北极的极点。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23°26′)、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北端和最南端,南北极圈(南北纬66°34′),极昼极夜到达的最北端和最南端。
2.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1)如在野外宿营,一般不能选择图中①处的主要原因()A. 位于陡崖,地形坡度大B. 位于山脊,风力强大C. 位于鞍部,地形复杂D. 位于河谷,山势陡峻,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大(2)图中②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主要来自③处采石场。
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1)D(2)A【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知,①等高线向高值凸出是山谷,山势陡峻,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大,不适合野外宿营;D符合题意。
(2)受地形条件影响,山谷中,修公路应避开陡坡,沿等高线修建,图中甲是沿等高线修建,虽然路途远,但是坡度小,安全,施工难度低;A符合题意。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修建的限制较少,在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修建的原则主要是少占耕地,可以以高架路的形式减少对耕地的侵占;山地地区对交通线路修建限制较大,一般沿等高线修建,陡坡上呈之字形修建,可以减小车辆爬坡难度。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1.假如要建造一座四面都朝北的房子,位置应选在()A. 赤道B. 极圈C. 北极点D. 南极点【答案】 D【解析】【分析】解: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在北极点上判定方向,其四周都是南方;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在南极点上判定方向,其四周都是北方。
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在南极点上判定方向,其四周都是北方。
因此有一位建筑设计师,想要建设一所房子,房子四面的窗户都朝北,这样的房子应该建在南极点上。
故答案为:D【点评】考查地球的方向,地球上任何一点往北方走最终都能到达北极,北极点周围都是南方;往南方走最终都能到达南极,南极点周围都是北方;往东方和往西方走最终都能回到原点。
2.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景区()A.流水潺潺,奇峰耸立B.青山飞瀑,云雾缭绕C.山林茂密,空气清新D.湖光山色,翠竹参天(2)若估算景区实际面积,需在图中增加()A.图例B.比例尺C.指向标D.注记(3)图示区域若发展农业,可()A.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B.大力砍伐树木,发展林业C.开挖人工湖,增加水产养殖D.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旅游业【答案】(1)C(2)B(3)D【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景区的等高距为25米,该处最高海拔300~325米之间,为丘陵;该风景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沛,热量充足,这里森林茂密,空气清新;图示内没有奇峰,没有高山和湖泊。
故答案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就是图例,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就是注记,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若估算景区实际面积,需在图中增加比例尺。
故答案为:B。
(3)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该区域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如果滥伐森林、修建梯田,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从题干得知,该区域为南岭以南某区域,地处我国南方地区丘陵地区,应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旅游业。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1.读我国某古村落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文化古庙所处的地形部位是()A. 山谷B. 鞍部C. 山顶D. 山脊(2)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文明生态村。
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A. 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B. 将文化古庙迁到村庄附近C. 保护森林,发展生态旅游D. 严禁秸秆、垃圾露天焚烧【答案】(1)D(2)B【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文化古庙所处的地形部位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应为山脊。
依据题意;故选:D。
(2)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文明生态村,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保护森林,发展生态旅游;严禁秸秆、垃圾露天焚烧。
文化古庙属于文化遗产,不能随便迁动;故选:B。
【点评】(1)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
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区域B点与乙村的温差可能为()A. 3.6℃B. 5.4℃C. 6℃D. 7.2℃(2)下列地点位于③处可视范围的是()A.②镇、乙村B.甲村、A山山顶C.⑤镇、B山山顶D.甲村、④镇(3)为了将①地的铁矿运到②镇附近加工出口,图中M、N、P、Q四条公路线设计合理的是()A.M线B.N线C.P线D.Q线【答案】(1)A(2)B(3)B【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200米,图示区域B点与乙村的海拔高度分别为800米-1000米,200米-400米;高差大约为600米左右,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图示区域B点与乙村的温差可能为3.6 ℃左右,故答案为:A。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1.下图为联合国缴章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联合国徽章图案()A. 是从南极上空俯视的世界B. 经纬线由8条直线和五个同心圆组成C. 所示区域为北半球D. 纬度范围为60°S~60°N(2)联合国徽章所示()A. 地球上陆地面积与海洋面积相当B.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C. 热带地区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D. 四大洋之间没有相互连通【答案】(1)B(2)C【解析】【分析】(1)通过海陆分布可知,A.图中是从北极上空俯视的世界,故A错误;B. 图中经纬线由8条直线和5个同心圆组成,故B正确;C. 图中所示区域跨南北半球,故C错误;D. 图中纬度范围为60°S~90°N,故D错误。
故答案为:B(2)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无论怎么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热带地区陆地少,海洋面积大;地球上的四个大洋,彼此连在一起;故答案为:C。
【点评】(1)为了避免将同一国家划分在不同半球,人们习惯上将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以东、160°E以西的地区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2)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
世界大洋水体相互连通,共有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甲骨文是我国古老的象形文字,最早发现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年”字的写法见图,其本义是:年成,五谷成熟。
引申为一年的收成。
古人用五谷成熟表示“一年”,这是因为()①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年②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周期为一年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周期为一年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答案】 D【解析】【分析】解:古人用五谷成熟表示“一年”,这是因为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周期为一年,表现出了四季的变化;结合题意。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1.下图是经纬网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M区域位于:()①北半球②南半球③东半球④西半球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2)下列关于图中a、b、c、d四点间的经纬线实际长度,说法正确的是:()A. ab<cdB. ab>cdC. ac<bdD. ac>bd【答案】(1)C(2)A【解析】【分析】(1)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M点的经度范围是0°-20°W,纬度范围是0°-20°N,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由此可知,M区域位于东半球、北半球.(2)纬度差相同,其间经线的长度相同;故ac与bd段经线长相等;而经度差相同,其间纬线的长度不同,纬度越高,纬线长度越短;故cd>ab;而图示经线的跨纬度数明显大于纬线上跨经度数,故ac=bd=cd>ab.故答案为:(1)C ;(2)A【点评】(1)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反之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反之为南纬,用符号S表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考查半球的划分,东西半球以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为界,西经20度以西到东经160度为西半球,西经20度以东到东经160度为东半球。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
以南为南半球。
2.北京时间2019年1月19日10时47分,我国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在(69°59.9’S,94°04.2'W)位置与冰山碰撞,致使船桅杆及部分舷墙受损。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1.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为()A. 自西南向东北B. 自东北向西南(2)甲村庄的规模不断扩大,据图分析其有利条件是()①地形平坦②矿产资源丰富③交通便利④水源充足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1)B(2)D【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图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但没有给出经纬网或指向标,只能采用一般定向法来判断方向。
根据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可以判断出河流干流的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流,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2)读图可知,甲村庄位于河流沿岸和公路沿岸,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有利于甲村庄的规模不断扩大;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有三种方法,①一般方法,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②带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方向,箭头指的方向为北方;③带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线来判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当太阳直射B地时,北京市学生正午的身影一年中最短B. A、B均在北半球、西半球C. B地的经纬度为(23.5°N,126°W)D. 甲、乙两图中,比例尺较小的是图乙【答案】 A【解析】【分析】从图中可知,当太阳直射B地时,北京市学生正午的身影一年中最短;A在南半球,西半球,B在北半球、东半球;B地的经纬度为(23.5°N,126°E);甲、乙两图中,比例尺较小的是图甲;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
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1.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为()A. 自西南向东北B. 自东北向西南(2)甲村庄的规模不断扩大,据图分析其有利条件是()①地形平坦②矿产资源丰富③交通便利④水源充足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1)B(2)D【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图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但没有给出经纬网或指向标,只能采用一般定向法来判断方向。
根据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可以判断出河流干流的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流,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2)读图可知,甲村庄位于河流沿岸和公路沿岸,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有利于甲村庄的规模不断扩大;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有三种方法,①一般方法,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②带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方向,箭头指的方向为北方;③带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线来判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关于图示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A. 河流由南向北流B. 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C.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D. 村庄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答案】 B【解析】【分析】解:由图可知,图中所示河流既有自北向南流,也有自西向东流;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是北高南低,村庄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故答案为:B。
【点评】常见的五种基本地形为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和高原,平原是陆地上海拔高度相对比较小的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高原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丘陵海拔一般大于200米小于500米;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3.地球的形状是()A. 正球体B. 不规则球体C. 圆形D. 椭圆形【答案】 B【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答案为:B。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1.下图是我国两个省级行政区略图,两图的图幅大小相等,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两幅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小B. ①图的内容比②图详细C. 比例尺相同D. 实际面积相等(2)在中国政区图上,①图位于②图的方向是()A. 西北B. 东南C. 东北D. 西南【答案】(1)B(2)B【解析】【分析】(1)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读图可得,①图的范围小,比例尺大,内容详细,②图的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略.(2)结合中国政区地图,通过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可知,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南方向.故答案为:(1)B ;(2)B;【点评】(1)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
(2)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
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实际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地图的图幅越大,反之越小。
2.读某区域经纬网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地位于B地的正西方向,而B地更早迎来日出B.甲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60°S,20°W)C.当太阳直射C地时,家住海南的玲玲发现自己正午时的影子在一年中最短D.当地球公转到②位置时,此时我国人民正欢度春节。
(2)十三届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分别于2019年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召开。
两会召开期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在()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 之间D.④①之间【答案】(1)A(2)D【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A地是位于B地的正西方向,位于东边的B地先看到日出;甲图中A点的经度位于向东增大上,地理坐标(60°S,20°E);当太阳直射C地时,是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各地进入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冬季,北半球各地的影子会达到一年中最长;当地球公转到②位置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我国正进入一年中的夏季,故答案为:A。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1.下列纬线圈中最长的是()A. 80°NB. 20°NC. 0°D. 40°S【答案】 C【解析】【分析】解:纬线的长度不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越接近赤道的纬线就越长,即纬度度数就越小。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其纬度是0°。
故答案为:C【点评】重要的经纬线:180°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20°W、160°E,东西半球分界线。
纬线:赤道(零度纬线,世界最长的纬线)。
南北纬90°纬线,南北极的极点。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23°26′)、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北端和最南端,南北极圈(南北纬66°34′),极昼极夜到达的最北端和最南端。
2.一天中竹竿影子的长度变化与天空中太阳的位置密切相关,家住40°N的小明同学在春分日当天,测量竹竿影子的变化,并在地面做好记录。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判读正确的是()A.这一天竹竿的影子先变长再变短B.图中丙箭头指向正北方向C.这一天 14 点太阳升的最高D.当地这一天太阳能直射头顶(2)次日,地球运行在下图公转轨道上的那段?()A.①B.②C.③D.④【答案】(1)B(2)A【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这一天中竹竿的影子先变短再变长。
图中箭头乙指西方,丁指东方,丙指北方,甲指南方;这一天12点太阳升得最高;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太阳不能直射家住40°N的小明头顶。
(2)读图可知,①段为地球处于春分和夏至之间,②段为地球处于夏至和秋分至之间,④段为地球处于秋分和冬至之间,③段为地球处于冬至和次年春分之间;次日为春分日后一天,太阳直射北半球,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①段。
【点评】(1)正值日出和日落的时刻,太阳位于地平线上,我们说此时太阳高度角为零度。
日出以后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一直到中午时达到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刻。
在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
过了正午以后太阳高度角又逐渐减小。
(2)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一直到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移动到最北界限,即北回归线;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一直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时直射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移动到南回归线时,直射点便到达了最南界线,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此日后,直射点又开始北移。
3.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地理坐标(50°N,60°E)的地点是()A.甲点B.乙点C.丙点D.丁点(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位于中纬度B.乙地位于高纬度C.丙地位于五带中的热带D.丁地位于五带中的南寒带【答案】(1)C(2)A【解析】【分析】(1)纬度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所以地理坐标(50°N,60°E)的地点是丙点,故答案为:C。
(2)由图可知,甲地和乙地的纬度都是50°,是位于30-60°之间的中纬度;丙地是50°N,是五带中的北温带,丁地是南纬50度,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南温带,故答案为:A。
【点评】(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
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2)根据地球上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人们将地球上分为五带。
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4.下图是微信启动画面,图中的地球照片是宇航员1972年12月7日在太空中拍摄的。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照片中正对我们的大洲是(),拍摄时该大洲南部处于()季。
A. 亚洲,冬B. 北美洲,夏C. 非洲,夏D. 亚洲,秋(2)照片中云的颜色越白表示()①云层越薄②云层越厚③可能是晴朗天气④可能是阴雨天气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1)C(2)D【解析】【分析】(1)依据大洲轮廓及位置,读图分析可知,照片中正对我们的大洲是非洲。
拍摄时(12月7日)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因此,拍摄时非洲洲南部处于夏季。
依据题意。
故答案为:C。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照片中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可能是阴雨天气。
故答案为:D。
【点评】(1)亚洲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非洲位于南北半球和东半球;大洋洲主要在东半球和南半球,是面积最小的大洲;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和北半球;南美洲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南极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半球,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
(2)如果地球表面是一片晴空区,卫星观测到的是从地面发射到太空的红外辐射信息,卫星云图上表现为绿色。
绿色越深,表示地面辐射越强,天气越晴好。
当某地上空为云、雨覆盖,卫星观测到的则是从云顶发向太空的红外辐射,表现为白色或灰白色。
白色表示地面辐射很弱,气温很低,云系很厚密,降雨强度也就很大。
晴空区与云雨区之间的过渡带通常为深灰、灰、浅灰色云系覆盖,表示有不同厚度的云而无明显降水。
5.下列关于地球自转运动与公转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 D【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中,自转方向是北逆南顺,即北极是逆时针方向,南极是顺时针方向;地球公转图中,公转方向表现为逆时针。
故答案为:D【点评】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
在侧视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一般是在地轴北端或沿赤道用一个自左向右的箭头表示。
在极地俯视图上,如果是在北极点俯视,地球为逆时针方向自转;如果是在南极点俯视,地球为顺时针方向自转。
6.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为()A. 自西南向东北B. 自东北向西南(2)甲村庄的规模不断扩大,据图分析其有利条件是()①地形平坦②矿产资源丰富③交通便利④水源充足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1)B(2)D【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图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但没有给出经纬网或指向标,只能采用一般定向法来判断方向。
根据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可以判断出河流干流的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流,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2)读图可知,甲村庄位于河流沿岸和公路沿岸,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有利于甲村庄的规模不断扩大;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有三种方法,①一般方法,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②带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方向,箭头指的方向为北方;③带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线来判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7.铁路工程师为修建某高速铁路进行地形测绘时,绘制了该地的等高线地形图。
读该路段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地位于鞍部,乙地位于陡崖B. 测绘时,沿②线上山比①线更省力C. 铁路桥AB段的桥面海拔为900米D. B和C两隧道口间的实际长度约40千米【答案】 D【解析】【分析】由图中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甲地位于鞍部、乙地位于陡崖;测绘时,沿②线上山比①线更省力,因为②线坡度更缓;铁路桥AB段的桥面海拔为900米;图中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千米,B和C两隧道口间的实际长度约为4千米,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8. 2019年2月18日,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纲要》,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大湾区都位于( )A. 北半球B. 南半球C. 东半球D. 西半球(2)下列对四大湾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东京湾区位于关东平原,优良港湾众多,经济发达B. 纽约湾区位于美国东北部,濒临大西洋,交通便利C. 粤港澳湾区有“一国两制独特优势和丰富的矿产资源D. 旧金山湾区科技力量雄厚,是“世界硅谷“所在地【答案】(1)A(2)C【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四大湾区分别是美国的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日本的东京湾区,中国的粤港澳湾区,均位于北半球。
故选A。
(2)粤港澳湾区拥有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但是该地矿产资源不足,故选C。
【点评】(1)为了避免将同一国家划分在不同半球,人们习惯上将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以东、160°E以西的地区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2)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珠三角)九个地市组成,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9.2016年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①②③④为两分两至日),完成下列小题。
(1)6月16日地理中考时,地球公转位置接近()A.①B.②C.③D.④(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地球公转到①位置时,湘潭一年中正午时刻影子最短B.当地球公转到②位置时,湘潭春暖花开C.当地球公转到③位置时,巴西高原草木枯黄D.当地球公转到④位置时,南极昆仑科考站(80°25′S,77°07′E)出现极昼【答案】(1)A(2)A【解析】【分析】(1)6月16日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①点(6月22日前后)。
(2)图中①位置为夏至,此时位于北温带的湘潭太阳高度最高,因此正午时刻影子最短;②位置是秋分,湘潭春暖花开时应为春分前后:③位置是冬至,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此时处于湿季草木茂盛;④位置是春分,此时全球昼夜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