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论文(仲浩群)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其文化博大精深,历经苍苍,源远流长。
风光秀美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广袤大地上璀璨的文明还在熠熠闪烁,它具有东方神韵的精彩和千古流传的美丽动人的传说,风光旖旎壮丽的河山养育了中华民族。
中国古老的文化典籍不计其数,千变万化,博大精深。
其中最古老的典籍《周易》最为奥秘,在简短的语句中内容却变化无穷,颇有趣味,那是前人留下的精华。
据说周易中的八卦图是由伏羲氏画的,但另一个传说却说不是他是自出心裁的,几千年前有一匹龙马从黄河里出来,背着一幅图,上面便是八卦,于是伏羲按照上面描绘下来,有人说不一定有伏羲氏这个人,不过传说归传说。
八卦图是人们心中的圣物,人们常常把它放在门口或者放在对大门口的墙壁上(我见过我的乡民们也有这样挂八卦的),他也是很好的一个玩具,小时候同学们经常谈八卦,说他能驱鬼除魔,我也挺好奇的,虽然我不迷信但也很向往它,他的名字很好听,外表也很好看,结构、颜色和镜片是我感到他很神奇,不仅仅是我,而且旁边的很多人都很喜欢他,常常听说将它戴在胸前用来保平安。
可想而知,周易里的一些东西是多么令人向往。
《易经》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书籍。
它内容丰富多样和多彩,融合了哲学、历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为一体的书。
周易一开始是人们思考宇宙和人生的产物,是天地人三者的统一,人们所关心的是生老病死,祸福吉凶。
封建统治者利用易经来统治自己的国家,在百姓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思想指导书,人们的很多生活行为都从易经为起点。
人们常常利用易经来算命,看相等等。
《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筮书。
古代用蓍草行筮,需经18次反复演变才能形成一个卦象,所以《易经》最初又称作《易象》。
实际上,《易经》是一部披着神秘的占筮外衣的哲学奇著。
《易经》把天地作为产生万物的总根源,从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抽象出“阴”、“阳”两个基本范畴。
“阳”代表积极、进取、刚强、阳性等特征的事物;“阴“代表消极、退守、柔弱、阴性等特征和具有这些特征的事物。
论《易经》中“天⼈合⼀”的哲学思想及时代意义第⼆届易经哲学论坛于2011年6⽉17⽇在⼴州成功召开,现公布参会学者优秀论⽂⼀篇,与⼤家共勉。
论《易经》中“天⼈合⼀”的哲学思想及时代意义陶卫伟《易经》是世界上最古⽼、最有影响、最著名的经典之⼀。
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她历经种种坎坷和考验,或褒或贬,时衰时兴,却依然默默地为中华⽂化和世界⽂化做出贡献。
作为《易经》哲学中核⼼部分的“天⼈合⼀”思想,更是蕴含着许许多多⾼深哲理和⽆穷智慧。
那么,“天⼈合⼀”思想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我们⼜有何时代意义呢?这历来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由于学者所处的环境与时代不同,政治倾向和学术观点不同,知识构成和个⼈情趣不同,见解⾃然不同。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易经哲学的基本精神,更好地取其精华⽽服务时代。
我们有必要对“天⼈合⼀”思想做⼀番研究。
⼀、“天⼈合⼀”哲学思想形成的原因在现代⽇常⽣活中,“合”字具有多种含义,如:“结合”“合作”“合理”“符合”等等。
这个字已被⼴泛运⽤到⼈类社会各个领域中,并被全⼈类社会接受和认同。
那么,“合”字最远古的意义⼜是什么呢?在原始的古汉字中,“合”是指在太阳系中,当⾏星运⾏到与太阳、地球成⼀直线,并且地球不在太阳与该⾏星之间的位置时,叫做“合”。
由此可知,“合”的含义在古时期并没有运⽤到⼈类社会中来,⽽是单纯讲天道,即讲⽇⽉星晨运⾏的⼀种理想模式。
后来先哲们运⽤易经中兼⾔天道与⼈道的哲学思维模式后,“合”⽂化思想内容才慢慢引⽤到⼈类社会中来。
反映在易经哲学中的世界观有⼀特点,即认为天道和⼈道具有⼀致性或同⼀性。
《易传》有很多地⽅讲易道⽆所不包,认为包含在易经中的原理具有普遍性。
《系辞》中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准的意思是等同,弥纶是遍包的意思。
整句话的意思是说,易经中的道理与天地齐等,普遍包括天地之道。
《说卦》则具体说明了道的含义:“⽴天之道⽈阴与阳,⽴地之道⽈柔与刚,⽴⼈之道⽈仁与义。
论易学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易学文化把艺术创造和现代设计推向颠峰深受易学文化熏陶的中国艺术家和设计师,其作品都在自觉与不自觉、有意与无意之间,打上易学文化的烙印,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
不但太极图和八卦、河图和洛书这样的设计作品为中华民族文化所独有,就是中国书画艺术,也不是外人很容易就揣摩和掌握的。
还有我们现在出土的许许多多青铜器,其文饰,清一色都是易学文化的产物。
中国的民间艺术,更是深受着易学文化的影响,剪纸、年画、蜡染、刺绣、雕刻、陶瓷、彩绘,还有最为称道的中国古典建筑装饰,无一例外。
我们今天许多的设计作品,也都深受着易学文化的影响。
香港设计大师靳埭强和国内著名美术家、雕塑家韩美林,他们都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大家,在他们的诸多作品中,几乎每一件都带有易学文化的影子。
甚至青铜器的文饰符号、太极图和八卦、河图和洛书等等,都直接或者间接地成了他们的设计符号。
还有世界著名建筑师贝聿铭,他在20世纪80年代为北京设计的香山饭店,虽然如今已经很少被人提起,但那却是一件深受易学文化影响的现代设计作品,从总体布局到细部处理,设计者几乎是在不断地、反复地运用易学的象数与符号,以此来强化建筑本身的民族文化与艺术的内涵。
● 风水术导引着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发展在易学文化中,风水术对于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的影响非常之大,上到皇家的宫殿和园林,下至民间百姓的茅舍庭院,都十分讲究风水,因此也就一代又一代地产生了无数的风水术士,同时也流传下来一部又一部的风水著作。
不但对阳宅——活人的住房讲究,对阴宅——死人的陵墓也讲究。
流传了上千年的《葬经》,几乎就成了“阴阳仙”(风水术士的民间称呼)手中的法宝。
晋代的郭璞被后世风水家推为鼻祖,郭璞在《葬书》中对风水解释道:“《易》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家认为,宅地或祖宗墓地的吉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导致住家或葬者一家,以及子孙后代的祸福。
《易经》学习体会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同时,他们也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在文化史上最具推崇的当属《易经》。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国传统生命科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中医文化学会副会长张其成老先生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只有一本书是为儒家和道家共同尊奉的,那就是《周易》;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进程中,只有一本书对人文和科学都产生过重大影响,那就是《周易》;‘易道’是贯通儒家、道家的中华大道,是中国文化的主干,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周易》是华夏文明的总源头,是中华文化的聚焦点。
《易经》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群经之首,万道之源。
《易经》似乎是太难懂了,所以,我们要从根本出发去了了解它。
《易经》之“易”,东汉道学家魏伯阳《周易参同契》认为:“日月之谓易”。
变易-简易-不易是“易”之三原则。
易学的精神有四点:“理”、“象”、“数”;“理”属于哲学思想范畴,乃探讨宇宙人生形而上,形而下的能变、所变、不变的原理;“象”是从现实世界万有现象中寻求变化原则的学问;“数”是由现实世界中形而下的数理演绎推祥变化的规律,由此而知人事与万物的前因后果,同时由数理的归纳方法了解形而上的原始本能。
“理”属于哲学范畴,“象”、“数”属于科学范畴。
所以,《易经》是哲学,但也不仅是哲学,它还包括科学知识。
我们都知道《易经》可以占卜,但是,《易经》的占卜术只是其中一部分,其精髓是一种辩证法思想,体现的是一种普遍的规律性,最重要的不是通过《易经》预测未来,而是学习里面蕴涵的哲理思想,并按照其去行事,这样做事就会比较顺利。
这也就是《易经》里所说的“会易者不占”的境界。
谈到用《易经》占卜,那么我们就得了解易经的卦。
《易经》的表达形式是八卦。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两个这样的符号,组成的八种形式。
周易论文引言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本古老的典籍,周易是玄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周易为中心,探讨其起源、理论和影响,旨在进一步理解和探索这一古代文化的瑰宝。
1. 周易的起源周易是中国古代先贤对自然、人类和宇宙的思考和总结。
据传,周易的作者是伏羲和神农氏,但由于其历史悠久,难以考证。
早在西周时期,周易已经开始流传并被奉为经典。
经过后来的整理和传承,周易成为了一本内容丰富的经典著作。
2. 周易的基本理论周易的核心理论是“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一理论构建了易学的基本框架。
其中,“太极”代表宇宙的起源和无限的变化,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而“两仪”则是太极的二元对立,包括阴阳、动静等概念。
在此基础上,四象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四季和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最后,八卦则是由三个阴阳和四个象组合而成,代表了八个基本的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
3. 周易的影响周易是中国文化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民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被用于预测卜筮和决策,还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建筑、农业等领域。
周易的思想也渗透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礼仪和戏剧中,成为了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当代对周易的研究和应用尽管周易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但其思想和理论仍然对现代人类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代研究者将周易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探索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潜力。
例如,一些人将周易的思想引入到管理学、心理学和领导力开发中,以提升个人和组织的绩效。
另外,周易的卜筮和命理学也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现代人借助周易的理论和工具,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命运和人生发展方向。
这种研究和应用形式多样,包括起名字、择日等。
结论周易作为一本古老而深刻的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与古代的卜筮和领导力开发相关,也与现代科学和个人发展息息相关。
浅谈《易经》内容提要:对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其主要是从哲学的辩证法出发进行阐释,并且分析了易经中所体现的深刻思想内核。
导言:《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书籍。
它内容丰富。
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提到周易,大多数人便把算命、占卜、问卦等概念与之联系起来。
《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
关于《周易》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书,历代学者多有争议,但至少可以肯定,《周易》绝不单单是一本卜筮之书,而是融合了哲学、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书。
正文:{一}易学思想与中国哲学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哲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最高概括,其内涵最小,外延最大。
《易经》中乾卦说明了事物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
初九爻:‚潜龙勿用‛,潜在水里的龙自然是未成气候。
‚飞龙在天‛才是事物发展的成熟时机。
如果过于狂妄自大,必乐极生悲,正是‚亢龙有悔‛。
又如《彖传》中:‚‘师’,众也;‘贞’,正也。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说明了‚得道多助‛的道理,有民心才能王天下。
《周易》以‚神道设教‛,接过一般民众都迷信的筮法,装进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内容。
将卜筮与哲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对哲学不感兴趣的民众也易于接受。
正如《春秋》的‚微言大义‛一样,《易》学中也包括许多看似浅显,但内涵十分丰富与深刻的哲学道理。
二、《大象传》在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周易》之正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精神。
细读这两句话,会发现这其中有可贵的涵义存在。
如今,中华民族的子孙仍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规勉着自己,鞭策着自己。
由此可见,《周易》中的哲学精神对人本身的教化作用之大。
易经之精彩论文易经之精彩论文《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本易书。
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
现在的《易经》一般即《周易》。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易经之精彩论文,欢迎阅读!《易》之体用《易经》似乎是太难懂了,看了许多易学的书,使我们都是愈弄愈糊涂。
现在我们只要先注意先天、后天两个八卦,就能提纲挈领地了解了。
先天八卦所讲的,是宇宙未形成物质世界时之物理法则。
后天八卦所讲的,是物质世界形成后太阳系的物理法则。
先天所讲的是体。
后天所讲的是用。
《易》的体用,是在汉、魏、南北朝以后才发展出来的,道家的哲学,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也是互为体用的道理。
了解了体用之分,我们自然会明了,许多堪舆方面、命理的各种不同八卦,只不过是将先天卦之“象”,搬到后天卦的“数”上,另成一个八卦,或者是将先天卦的“数”,搬到后天卦的“象”上,也另成一个八卦。
这样搬来搬去的应用,他们有他们的理,但是因为原理未见阐明,这门《易经》的学识,就变得更为神秘难懂了。
三家村与来知德孔子说“玩索而有得”,是指研究《易经》的方法。
在研究《易经》时,必须反复玩索卦象,才有心得,有人终生研究《易经》,也不一定达到最高境界,这是一门极有趣味的包罗万象的学问。
劝大家夜晚不要研究,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发觉东方之既白了。
为什么易学书籍那么多,又那么难懂呢?原来与三家村的学者有关。
这些三家村的学者,毕生在古老的环境中研究易学,实在值得钦佩,但可惜的是孤陋寡闻,前人老早已有的心得没有看到,他们仍在独自埋头研究。
明代有名的易学大家来知德,曾隐居二十年,专门研究易学。
不错,“来易”是很有名的,他确有极具价值的见地与发挥,但是,也因末遍阅先贤论《易》之书,使得他浪费了不少光阴,这些都是可佩而又可叹的,也足为我们研究学问的借镜。
后天卦之用“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这是在《说卦传》中,汉易据此以象数次序而解释物理世界的法则,据说是孔子所写,这个次序法则,当然是后天卦所表现的,也应该说,后天卦是根据这个法则而画的。
论易经对中原文化的意义姓名学号班级班级代码指导老师摘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远古《易经》中的卦辞。
流传至今,以其隽永的含义,成为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同样,这两句话的来源——《易经》从被创造开始,就以其博大精深、玄妙深奥的哲理给予人们以深刻启迪,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甚至浸透到我们的血液。
到了现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又从《易经》中发掘到了新的内涵,《易经》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关键字:易经重要内涵意义思想哲学正文:传说中《易经》的创始人是被称作“人文始祖”的伏羲氏。
伏羲氏在河南陈州当选为部落首领后,就开始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探索人世,欲窥天道。
经过年复一年的思考与钻研,最终发明了八卦。
这当然是传说当中的说法,凭一己之力想要创造《易经》是不大可能的。
经过近年来大量的考古发现,这应当是中原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随着《易经》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原地区是《易经》当之无愧的起源地和发展地。
这项发明比黄帝统一炎黄部落,比仓颉造字还要早很多年,为我们展现了更加古老的文明。
接着,中国便开始进入了奴隶社会,经历了夏商两朝,到了周文王时代。
周文王当时作为西伯侯因得罪商纣而被拘于羑。
在狱中,周文王同样也是冥思苦想,把伏羲的八卦演变成了六十四卦,也就是司马迁《报任安书》中记载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周易》的内涵。
又到了孔子时期,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他删《诗》、《书》,订《礼》、《乐》,唯独对于《易经》用的是“赞”。
他也不光是赞美,还亲自作了一本书《十翼》。
《十翼》是对《易经》的注释,就犹如为《易经》添上了翅膀,让《易经》飞起来,易于更多人的理解。
孔子的《易经》,又称《易传》,《易经》和《易传》合起来,也可以称作《周易》。
至此,《易经》的形式便固定下来了,千百年未变。
《易经》是中原文化捧出来的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2-2013年第一学期《易经与中国文化》科目考查卷
专业:建筑学班级:建筑学11-2班任课教师:仲浩群
姓名:学号:11045050220 成绩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经典,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
学习了《易经与中国文化》这门课程,会触发你的一些感想与感悟。
就以下两题,进行答题。
(共100分)
一、听讲《易经与中国文化》课程的散记与感悟。
可根据课堂进程写散记与感悟,也可综合起来聊聊你听讲课程的一些体会与感想。
不要求理论深度,也不要求专业性,只要求写出你真实的内心想法、收获、疑惑及感悟等。
答题应有浓郁个性色彩,文字率真,情感真诚,见解独到。
字数不少于800字。
(50分)
二、从小到大,你可能遇到过或听说过一些有关社会人生或天地自然的,奇特或奇妙的事情或现象,请用较为感性的笔触,将这些事情或现象叙述一下,并运用太极阴阳等易学思想,试着解释你所感兴趣的这些事情或现象;或是结合易学智慧,散记式写下你针对一些社会人生问题或天地自然现象的一些思考或感悟。
字数不少于800字。
(50分)
要求:试题着重考查听课质量与效果,以及运用易学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要写成论文。
答题前,可进行一些相关检索,也可借鉴一些易学成果,但一定要化成自己的文笔风格,文笔要感性化、口语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
卷面相互雷同者,判分皆低。
散记与感悟
一
接触老师您的课是由于宿舍一个同学的缘由,听他‘吹’广石化有个‘高人’在,于是就同他一起来听您的课了。
在下课后的时候第一次听老师您在指点迷津的时候,我还真的不太相信,直到我自己问您关于我自己的问题时,您大概全都算出来的时候,我就佩服了!于是在这个学期就坚决选了老师您的课。
可能这就是缘分的缘故,就好像当初我自己不知道怎样就报了广石化的建筑学一样,在这里我碰到了一个很好的班主任,是他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弟子规,知道了吃素也是可以正常生活,并且是更加健康的!这可能是我父母修的福吧!
二
老师您说过:“看风水时你只要懂得,万物负阴而抱阳,就会看风景了”,其实我自己对这就话很不理解,觉得阴阳说的很虚幻,很难理解。
因为我是学建筑学的,以前我是不相信风水的,觉得它就是迷信的一个东西,是骗人的。
当我逐渐接触我们专业时才知道有的高校它还是一门课程的,而且开始觉得它对于建筑是很重要的!这可能就是从小身边人的影响造成的,所以看事情的时候看表面有时候是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的。
三
老师说了他的一些故事,刚来到学校,血气方刚,跟领导对着干,被贬到图书馆上班,不让他去上课,有十年之久,老师就利用这段在图书馆的时间,大量阅读国学书籍,感悟人生。
知道自己不可能一直在那里,有天肯定会出来的。
这应该就是万物负阴而抱阳的一种吧!当你跌到低谷的时候离翻身就不久了,人遇到不顺时,要懂得变通。
就像阴阳,有阴就有阳,阴极必反。
就好像股市一样,每只股票都逃不离上升下降,盛极而衰的波动规律。
四
在中秋国庆黄金周放假之前,老师您就说过很多人在这期间会有很多人会遇到不测的,但是这个我就不太认同这是老师您实力了。
因为在平常时候就有很多交通事故发生的,就别说是在这个集中放假的时间段,况且今年还是高速免费试行的第一次。
在平时的时候塞车问题就是一件平常事了,所以这也反映了我们国家现在的种种问题,例如制定政策的领导考虑的不周全等等。
五
老师现场展示了占卜技巧,随便叫人报上三个数字,然后老师就根据这些数据分析这个人的情况。
老师还说过这句话,“求什么被什么所伤,无所求,有所得。
你要让老天忘记你,老天就会记得你。
”但是有时候人就是犯贱的动物,明知道结果不可能,但还是会去做的!
遇到的一件事:原始点疗法
不知道老师您还记得我问过您关于这个问题吗?对于您的那个回答,恕我不敢苟同,因为您没有亲眼看过过程,我觉得可以理解。
但是您也不能随便就判它就是一个无用的东西。
以下纯属是我自己的看法。
缘起---基金会的成立,其动力主要来张钊汉医师已往生的太太。
在内人得到癌症之後,虽然想尽各种方法来抑制癌症的蔓延,但终究是徒劳无功,最後转移至全身骨头,那种疼痛简直是万箭穿心难以承受。
面对此种困境,苦苦思索--如何才能减轻他太太的疼痛,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下,张钊汉终於悟到任何一处病痛,都有一处固定的起源点。
只要在起源处适当的处理,那麼疼痛就会消失;而临床应用在患者身上,一样有立竿见影之效。
疼痛原始点疗法特点: 疼痛原始点疗法具备了没有副作用、效果明确、符合经济与环保概念,并能事先预防疾病的发生与有效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只用双手推揉,没有医疗废弃物的产生;不用吃药、不必打针、不须推揉疼痛处,即可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并有效治疗各种难治疾病,且此套疗法相当容易学习与复制。
这套疗法也是用因缘果来阐述的,因——自身的体质,缘——外界的条件,果——身体的健康。
这也是可以用易经来解释的,有什么样的就会有怎样的果,只是看缘分来得得迟早问题罢了!
在茂名这里我自己就亲眼看过这种疗法了,现在可能没有什么人听说过,但是我觉得这种疗法以后会越来越让人接受,就好像原来西医刚传来我国的时候一样。
特别是现在在这个追求快速回报的社会风气下,人们会觉得这种疗法会有效地提高人们自己的健康质量,靠养身体来治病。
在这种疗法下,倡导的是靠喝姜汤来调节人的体质的,把自己的体质从寒性调到中性体质,这样人就不那么容易生病了。
当然还要注重平常的饮食习惯,素食就是一个很好的饮食习惯,我自己现在努力去养成这种习惯,可能这需要一段时间来培养。
对于张钊汉医师的这种疗法,我是十分佩服的。
看完他的视频,我知道他对西医是很反感的,这令我觉得很纠结!我自己相信的是每一种东西存在都有它存在的意义的,只是它的阴阳占的份额不同罢了!
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转化需要缘分这种催化剂。
这就是我自己的粗略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