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试 专题1-2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00.00 KB
- 文档页数:11
单元综合测评(二) 号角,为你长鸣(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创新的行为要在脚踏实地中稳中求进。
创新的想象可以海阔天空,____①____一旦付诸实践,就要脚踏实地、严肃认真,____②____稍有不慎,就可能带来较大损失,____③____在战场上严重失利。
____④____创新要坚持稳中求进,要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全面考虑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稳”是前提,“进”是目的。
保持稳妥是为了更好地进取。
____⑤____只求稳不求进,就成了“空想家”。
【解析】个句子的内容,从“可以海阔天空”到“一旦付诸实践,就要脚踏实地、严肃认真”应该是转折关系,可以确定第①空应填“而”这一关联词语。
第②空前后是因果关系,后面是原因,可以确定第②空应填“因为”。
“可能带来较大损失”与“战场上严重失利”构成递进关系,可以确定第③空应填“甚至”。
第④空后面的句子是一个结论句,可以确定第④空应填“因此”。
“只求稳不求进”到“就成了‘空想家’”构成假设关系,可以确定第⑤空应填“若”。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导学号:76722047】A.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代送,车费减倍。
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倍收费。
B.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气候科学家早前宣布,因厄尔尼诺事件再次来临,2015年气候可能成为有气候记录以来最炎热的一年。
C.从全国来看,市、县级不动产登记职责和机构整合工作严重滞后,已成为当前制约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推进《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的最大难题和障碍。
D.今年将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指导下,启动“江苏读书节”“书香荆楚”“书香八闽”“书香岭南”“三湘读书月”“南国书香节”等一系列全民阅读活动。
【解析】A项,搭配不当,减少不能用倍数,应将“减倍”改为“减半”。
B项,搭配不当,“气候”与“成为……一年”不搭配。
单元综合测评( 三 )文明的对话( 时间: 100 分钟,分值:120 分)一、基础稳固(12 分,每题 3 分 )1.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为将事故的危害减到最小,有关领导应付快速,新来乍到便仔细查察详细状况,指挥....调动,博得了民众和媒体的广泛好评。
② 2016 年的里约奥运会,主办方踊跃筹备,严阵以待,在办妥“节约奥运”的同时,....也办出了一场出色奥运。
③当前各大媒体鼎力宣传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真切鲜活的案例、动人至深的典型、鞭.辟入里的议论吸引了大量受众。
...④中央宣布的八项规定,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诚为清规劝律,不容违反,它是使我们....的党风、政风日渐好转的重要保证。
⑤ 3 月 16 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礼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他的讲话幽默新奇,趣话如珠,博得了出席记者的掌声。
....⑥在刚才举行的第35 届香港金像奖颁奖晚会上,初次担当主持人的刘青云没有出现怯场的状况,他娓娓而谈,显得特别镇定冷静,让人印象深刻。
....A.①②③B.①④⑤C.③⑤⑥D.②④⑤【分析】此题从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误用褒贬等角度设误考察成语的使用。
①下车伊始:旧时指官吏初就任所,现指刚到一个新地方或新工作岗位。
此处望文生义。
②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容,等候来犯的仇敌。
此处用错对象。
③入木三分:鞭打涉及到了衣服的最里层。
形容作学识确实。
也形容剖析透辟,切中要害。
形容“议论”正确。
④清规劝律:僧尼、道士一定恪守的规则和制度,借指约束人的呆板的规章制度。
此处误用褒贬。
⑤趣话如珠:奇妙幽默的出色话语一个接一个,仿佛珠子串在一同。
此处使用正确。
⑥娓娓而谈:形容人健谈有风采,多指义正词严、冷静自在地说话。
此处使用正确。
【答案】C2.填入下边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高考作文要有读者意识。
平常作文,_____ ① _____是写作者自赏, ____② _____是小范围挚友传阅,______③ _____是经过发布让民众认识,文章都是经过阅读获取生命力的,____④ ____读者关于一篇文章来说很重要。
综合测试(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市场拒绝深层的文化,而只要外表光怪陆离的一层。
文化化是市场化的必然。
此外,市场还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原有文化进行再造。
这也是各个旅游景点充斥着的“伪民间故事”的真正。
再有,就是假造的景点和重建的“古迹”。
这儿添加一个花里胡哨的牌坊,那儿立起来一个钢筋水泥的“老庙”。
A.浅薄信手拈来缘故B.淡薄信手拈来理由C.浅薄信口雌黄缘故D.淡薄信口雌黄理由解析:浅薄:缺乏学识或修养;轻浮,不淳朴。
淡薄:(感情、兴趣等)不浓厚;(印象)因淡忘而模糊。
根据语境,第一空应选“浅薄”。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信口雌黄: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由“伪民间故事”可知,第二空应选“信口雌黄”。
缘故:原因。
理由:事情为什么这样做或那样做的道理。
根据语境,第三空应选“缘故”。
答案:C2.九江琵琶亭有一副对联,上联:一弹流水一弹月。
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3分)A.半入江风半入云B.一味清凉上月时C.二分明月万梅花D.三月细雨春妩媚解析:按照对联“对仗”的规则可知:“江风”对“流水”,“云”对“月”。
答案:A3.根据各种文体对语言的要求,下列表述语言得体的一项是()(3分)A.自从云南大姚地区发生地震灾害以来,我市各界对灾区人民生活甚是关心,积极开展赈灾活动,捐款(包括实物折款)累计已逾百万元之巨。
(——广播稿)B.9月14日,该犯与两个哥儿们一同到博物馆踩点,回来合计好行动步骤,当晚乘月黑风高之机,潜入博物馆,盗窃有价值文物多件。
(——法院布告)C.梅: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
叶子卵形,早春开花,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味香。
果实球形,青色,成熟的黄色,都可以吃,味酸。
(——工具书)D.我校教室一共八间,有五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东倒西歪,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保夕,迫切希望教委伸出援助之手,拨款修整为盼。
单元综合测评(一) 语言,存在的家园(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31周岁,对于任何一名游泳运动员而言,都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年纪,而菲尔普斯克服了这一切,在里约奥运会上仍拿下了5枚金牌。
②小李是我最要好的朋友,经常对我耳提面命....,使我在日常的学习与工作中能少犯错误,我非常感激他。
③我跟他认识也有几年了,但除了见面点头,几句寒暄,就没有别的,因此至今还是白.头如新...。
④今年暑假,我和几个小伙伴几经艰辛,终于登上了西岳华山绝顶。
立于巅峰,放目远眺,天无涯际,我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⑤泛舟在美丽的漓江上,只见江水浩浩荡荡,两岸丛山叠峰,各具神态,令人目不交睫....,身在其中,倍感奇趣横生。
⑥最高人民法院微信负责人赵晓菲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在标题拟定上字斟句酌....,在内容上,传递法院的法治正能量。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⑥D.②④⑤【解析】①望而生畏:表示看见了就害怕。
符合语境。
②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
多指(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恳切地教导,而不能用于同辈之间。
③白头如新: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符合语境。
④登高自卑:登山要从低处开始。
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做事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
不能误以为看见高山而觉得自己很渺小。
⑤目不交睫:指没有合上眼皮。
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
望文生义。
⑥字斟句酌:指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斟酌、推敲。
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十分慎重。
符合语境。
【答案】 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最近,教育部正式向社会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似乎深受广大学子们所欢迎,因为它即将消除高考“唯分数论”和“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B.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苹果产品在华的销售每况愈下;同样,《苹果财报》中显示,上季度该公司在大中华区的营收也减少了三分之一。
单元综合测评(二) 号角,为你长鸣(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创新的行为要在脚踏实地中稳中求进。
创新的想象可以海阔天空,____①____一旦付诸实践,就要脚踏实地、严肃认真,____②____稍有不慎,就可能带来较大损失,____③____在战场上严重失利。
____④____创新要坚持稳中求进,要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全面考虑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稳”是前提,“进”是目的。
保持稳妥是为了更好地进取。
____⑤____只求稳不求进,就成了“空想家”。
【解析】二个句子的内容,从“可以海阔天空”到“一旦付诸实践,就要脚踏实地、严肃认真”应该是转折关系,可以确定第①空应填“而”这一关联词语。
第②空前后是因果关系,后面是原因,可以确定第②空应填“因为”。
“可能带来较大损失”与“战场上严重失利”构成递进关系,可以确定第③空应填“甚至”。
第④空后面的句子是一个结论句,可以确定第④空应填“因此”。
“只求稳不求进”到“就成了‘空想家’”构成假设关系,可以确定第⑤空应填“若”。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代送,车费减倍。
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倍收费。
B.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气候科学家早前宣布,因厄尔尼诺事件再次来临,2015年气候可能成为有气候记录以来最炎热的一年。
C.从全国来看,市、县级不动产登记职责和机构整合工作严重滞后,已成为当前制约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推进《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的最大难题和障碍。
D.今年将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指导下,启动“江苏读书节”“书香荆楚”“书香八闽”“书香岭南”“三湘读书月”“南国书香节”等一系列全民阅读活动。
【解析】A项,搭配不当,减少不能用倍数,应将“减倍”改为“减半”。
B项,搭配不当,“气候”与“成为……一年”不搭配。
第三单元测评(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演练(21分)1.下列对通假字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答案:A解析:“无”通“毋”,不要。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树之以桑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天下云集响应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答案:C解析:C项,名词用作状语;A、B、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3.下列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七十者可以食肉矣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闻道有先后答案:D解析:A项“可以”,古义为可以凭借,是两个词;今义是一个词,表示可能、能够、认可、同意之意。
B项“寄托”,古义为安身;今义为托付,或者指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些人或事物上。
C项“博学”,古义为广泛地学习;今义指学识渊博,学问丰富。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答案:C解析:A项“而”,前者为连词,表转折;后者为连词,表递进。
B项“于”,前者为介词,比;后者为介词,表示引进动作的对象。
C项“之”均为结构助词,的。
D项“其”,前者为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后者为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
5.下列句式属定语后置的一项是(3分)()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A解析:B项为宾语前置句;C项为被动句;D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6.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6分)(1)不违农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______________,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专题二综合检测题及答案想学好高一语文,除了背诵之外,还有哪些途径呢?别走开,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份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专题二综合检测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专题二综合检测题及答案第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 )A.骐骥(jì) 逡(qūn)巡赊(shē)账时不我与(yù)B.号(hào)角缇骑(qí) 詈(lì)骂投缳(huán)道路C.逮(dǎi)捕谥(shì)号缙(jìn)绅湮(yān)没无闻D.户牖(yǒu) 蹙(cù)额阴翳(yì) 一暴(pù)十寒答案:D A“与”应读yǔ;B“骑”应读jì;C“逮”应读dà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
B.大自然的巧夺天工,造就了如诗如画的美景,置身在这里可以观赏到峥嵘的群峰、莽莽森林、高峡平湖和瀑布的壮美。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
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仿制古画还有一种情形,就是不署姓名,以假乱真,鱼龙混杂,骗取黑钱。
答案:A A句“天马行空”,天马:神马。
天马奔腾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
比喻诗文气势豪放。
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B句“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不能用于“大自然”,应改为“鬼斧神工”。
C句是说摊前人很多,产品供不应求,说明人们均争着购买鲜花,而“车水马龙”是说车多得像流水,马多得像游龙,常用表示人车往来不绝或形容繁华的情景,这同购买物品没有任何联系。
因此用“车水马龙”显然是不合对象。
D句“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应改为“鱼目混珠”。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1_word版有答案学业分层测评(一) 语言的演变[语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解析】本题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
①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
这里属望文生义。
②厝火积薪: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
这里误用为“事先做准备”了。
③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使用正确。
④讳莫如深:形容紧紧隐瞒。
使用正确。
⑤安步当车:指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与句中“跑”的意思相矛盾。
⑥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
使用正确。
【答案】 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必修三综合测试题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汲.(jí)水潜.(qiǎn)藏咯.(kē)血垂涎.(xián)三尺B.誉.(téng)写吝.(lìn)啬(jǐ)予茕茕孑.(jié)立C.庇.(bì)护掣.(zhì)肘愧作.(zuà)昙.(tán)花一现D.媲.(pì)美蹩(biē)进自诩.(xǔ)取缔.(tì)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是()A.浪费簇新荟粹墨守陈规B.瞋目永诀脉膊层峦叠嶂C.跋涉稀疏慰籍按步就班D.慌乱雅座攻讦绵里藏针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我市大型杂技“水秀”因为经过旷日持久的精心准备,所以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
B.高二年级篮球赛各班水平良莠不齐,但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很高。
C.由于兄弟单位的鼎力相助,我校的软环境建设有了质的飞跃。
D.这次考试他的作文写得不好,让人不忍卒读,被判为跑题作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B.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C.几天前,他刚接待过包括省教育厅副厅长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来到我校,专门调研新课标落实的问题。
D.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科学无禁区,不过并非没有科学伦理的规范。
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这个时候,我喜欢登上老房子,,面对隐约的地平线,,我就会听到房子里有人走动的声音,我就会感受到幸福,幸福真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①面对温暖的炊烟,面对鳞次栉比的屋脊②面对鳞次栉比的屋脊,面对温暖的炊烟③还有散布在空气里的恬淡的麦香④还有散布在空气里的麦香的恬淡A. 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综合测试(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学者认为,清明节成型于大唐盛世,是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三者而成的节日。
查阅典籍可以发现,唐代的正史、野史、诗歌文论中关于清明的记载比比皆是,向我们展示了时人过清明的真实图景。
②唐诗和宋诗孰优孰劣,在后代引起了的争论。
对唐宋诗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
其实两个朝代的诗歌各有千秋,不应该用一种固化的标准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
A.融合旷日持久大相径庭B.融合经年累月南辕北辙C.融汇旷日持久南辕北辙D.融汇经年累月大相径庭解析: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为一体。
融汇:融合汇集。
根据语境,清明节是由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三者合而为一,应用“融合”。
旷日持久:多费时日,拖延很久。
经年累月:经历很多年月,形容时间很长。
根据语境,强调“争论”拖延时间长,应用“旷日持久”。
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
语境强调“个人爱好的不同”,应用“大相径庭”。
答案:A2.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B.柳梢听得黄鹂语C.春山一路鸟空啼D.楼阁新成花欲语解析:本诗第一句,写初春自然景象:京城冬雪刚刚消融,荠菜破土,崭露生机。
第二句写诗人所居僻巷寂静落寞的环境,暗含失意情怀。
由第四句“此是春来第一声”推测,第三句应写诗人听到响亮的报春之声,感受到生命的欢欣与希望。
A项表现的是暮春景象,C项写的是空寂幽僻之景,皆不符合语境。
D项“花欲语”则显得委婉含蓄,不够响亮。
只有B项,写清新之柳与婉转莺啼,符合语境。
答案:B3.下列选项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作为公司的一名新员工,我很荣幸能莅临这个颁奖台。
得知自己获奖,既意外又惊喜,心潮澎湃,过去一年的工作场景又浮现在眼前。
专题一~二综合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
第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A.盎.(ànɡ)然哺.(bǔ)育捕.(pǔ)捉瞭.(liào)望B.烙.(luò)印缱绻.(quǎn)罡.(ɡānɡ)风深邃.(suì)C.庇.(bì)护负载.(zǎi)夙.(sù)愿涟漪.(yī)D.氛.(fēn)围隧.(suì)道伛.(yǔ)偻颓垣.(yuán)答案:D A“捕”应读bǔ;B“烙”应读lào;C“载”应读zài。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闻一多,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作品有《死水》《红烛》。
B.舒婷,福建泉州人,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作品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C.高尔斯华绥,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和《现代喜剧》。
D.普希金,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作品有《叶甫盖尼·奥涅金》《上尉的女儿》等。
答案:B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3.(2010·济宁检测)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结合文意,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分句句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
(5分)因为每个人的个性、志趣、爱好、修养不尽相同,对书的喜爱也就千差万别了。
有人偏爱小桥流水般的即情小品,有人钟情跌宕起伏的悬疑剧本,情深意浓的言情小说有人迷恋,江河澎湃似的骁勇檄文有人喜欢……不同读者,有人倾心静水深流,有人选择大开大合。
答:答案:有人喜欢江河澎湃似的骁勇檄文,有人迷恋情深意浓的言情小说,有人钟情跌宕起伏的悬疑剧本。
4.请以“流水”为写作对象,仿照下面示例的格式,写一组句子。
(4分)飞鸟并不是所有的飞鸟都可以飞越大海,也并不是所有的飞鸟都能飞过高山,但它们在天空掠过的,是生命中最美的痕迹。
流水答案:(示例)并不是所有的流水都能够跃过礁石,也并不是所有的流水都能最终流向海洋,但它们在大地上流过的,是施泽万物的无私。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徐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
十岁能属文,不妄游处。
仕吴为校书郎,又仕南唐李昪父子,试知制诰,与宰相宋齐丘不协。
时有得军中书檄者,铉及弟锴评其援引不当。
檄乃汤悦所作,悦与齐丘诬铉、锴泄机事,铉坐贬泰州司户掾,锴贬为乌江尉,俄复旧官。
时景命内臣车延规、傅宏营屯田于常、楚州,处事苛细,人不堪命,致盗贼群起。
命铉乘传巡抚。
铉至楚州,奏罢屯田,延规等惧,逃罪,铉捕之急,权近侧目。
及捕得贼首,即斩之不俟报,坐专杀流舒州。
周世宗南征,景徙铉饶州,俄召为太子右谕德。
景死,事其子煜为礼部侍郎,通署中书省事。
宋师围金陵,煜遣铉求缓兵。
时煜将朱令赟将兵十余万自上江来援,煜以铉既行,欲止令赟勿令东下。
铉曰:“此行未保必能济难,江南所恃者援兵尔,奈何止之!”煜曰:“方求和解而复决战,岂利于汝乎?”铉曰:“要以社稷为计,岂顾一介之使,置之度外可也。
”煜泣而遣之。
及至,虽不能缓兵,而入见辞归,礼遇皆与常时同。
及随煜入觐,太祖责之,声甚厉。
铉对曰:“臣为江南大臣,国亡罪当死,不当问其他。
”太祖叹曰:“忠臣也!事我当如李氏。
”命为太子率更令。
太平兴国初,李昉独直翰林,铉直学士院。
从征太原,军中书诏填委,铉援笔无滞,辞理精当,时论能之。
师还,加给事中。
淳化二年,庐州女僧道安诬铉奸私事,道安坐不实抵罪,铉亦贬静难行军司马。
初,铉至京师,见被毛褐者辄哂之,邠州苦寒,终不御毛褐,致冷疾。
一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
书讫而卒,年七十六。
铉性简淡寡欲,质直无矫饰。
铉有文集三十卷,《质疑论》若干卷。
(节选自《宋史·徐铉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岁能属文,不妄游.处游:游玩,游览B.通署.中书省事署:代理C.辞理精当,时论能.之能:认为……有才能D.见被.毛褐者辄哂之被:披,穿答案:A 游:交往,来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檄乃.汤悦所作至于鞭箠之间,乃.令人欲引节,斯亦不远乎B.煜以.铉既行久之,能以.足音辨人C.方求和解而.复决战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D.礼遇皆与.常时同失其所与.,不知答案:C 两个“而”都表转折。
A前为“是”,后为“才”;B前为“因为”,后为“凭”;D 前为介词,“和、跟”,后为动词,结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徐铉十岁时便能写文章,在南唐为官时因与宰相宋齐丘关系不好,又批评汤悦所写文书援引不当,遭两人诬陷而被贬谪。
B.徐铉奉李景之命巡察,到楚州时,上书请求停止屯田,车延规等畏罪潜逃,徐铉追捕很急,令权贵对他刮目相看。
C.徐铉为解金陵之围,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后随李煜朝见宋太祖受到斥责时刚正不阿,宋太祖赞之为忠臣,并希望他忠于大宋。
D.徐铉跟随军队出征太原时,军中需要撰写的诏书很多,但徐铉执笔写来,言辞十分流畅,内容精当,受到当时人的称赞。
答案:B “侧目”应理解为“畏惧”。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即斩之不俟报,坐专杀流舒州。
(3分)译文:(2)此行未保必能济难,江南所恃者援兵尔,奈何止之!(4分)译文:(3)一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
(3分)译文:答案:(1)徐铉不等朝廷批复就(当即)斩杀(“就当即斩杀而不等朝廷批复”亦可),因犯专擅生杀之罪被流放到舒州。
(2)这次前往不一定能够保证解救危难,江南所依靠的是援兵,为什么要让他停止呢?(3)一天,徐铉早晨起身,正装束打扮(戴帽子束腰带),突然急着要来纸笔,亲笔写下(遗言),交代后事。
参考译文:徐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
徐铉十岁时就善写文章,不乱交往。
出仕吴任校书郎,又在南唐李昪父子手下做官,主管草拟诏命,与宰相宋齐丘不和。
有时候看到军中的文书,徐铉与他的弟弟徐锴就议论(评论)文书引证不当。
文书是汤悦写的,汤悦就同宋齐丘一同诬陷徐铉、徐锴泄露军中机密之事,徐铉获罪被贬为泰州司户掾,徐锴被贬为乌江尉,不久官复原职。
当时李景任命自己身边的车延规、傅宏在常、楚州管理屯田,办事苛求细枝末节(严格而琐碎),百姓忍受不了,导致盗贼纷起。
李景命徐铉奉命巡察。
徐铉到楚州后,上书请求停止屯田,车延规等人害怕,畏罪而逃,徐铉追捕很急,权贵都很害怕。
等到捕得盗贼头子,徐铉不等朝廷批复就(当即)斩杀,因犯专擅生杀之罪被流放到舒州。
周世宗南征,李景将徐铉贬谪(调)到饶州,不久召任太子右谕德。
李景死后,侍奉他的儿子李煜做礼部侍郎,代理中书省的事务。
宋军围困金陵,李煜派徐铉请求宋军退兵。
当时李煜的部将朱令赟率领十多万士兵从上江(长江上游地区)来救援,李煜因为徐铉已经确定前往,想要阻止朱令赟让他不要东下(向东进军)。
徐铉说:“这次前往不一定能够保证解救危难,江南所依靠的是援兵,为什么要让他停止呢?”李煜说:“刚求和解却又要决战,难道对你有好处吗?”徐铉说:“要以国家安危为大计,难道能顾虑(顾及)一个使者的安危吗?可以置之度外(不必考虑)。
”李煜哭着送他出发。
等到了宋营,徐铉虽然不能让宋退兵,但入见辞归,受到的礼遇都跟平时一样。
到跟随李煜朝见宋太祖,太祖斥责徐铉,十分严厉。
徐铉回答说:“我是江南大臣,国家灭亡按罪该死,不应当考虑其他。
”太祖感叹地说:“真是忠臣啊!侍奉我要同侍奉李氏一样。
”任命做太子率更令。
太平兴国初,李昉独主翰林院,徐铉主学士院。
徐铉跟随出征太原,军中文书很多,徐铉提笔即写,言辞流畅,内容精当,当时人们都夸赞他有才干。
出师归来,加封给事中。
淳化二年,庐州女尼道安诬告徐铉奸诈营私(或“通奸”),道安因为不实诬告获罪受到处罚,徐铉也被贬为静难行军司马。
徐铉初到京师,看见穿兽毛短衣的人就讥笑,邠州极寒冷,但徐铉始终不穿兽毛短衣,因寒冷而得病。
一天,徐铉早晨起身,正装束打扮(戴帽子束腰带),突然急着要来纸笔,亲笔写下(遗言),交代后事。
写完就死了,享年七十六岁。
徐铉生性简朴淡泊,少私欲,朴实正直不造作。
徐铉著有文集三十卷,《质疑论》若干。
三、诗歌鉴赏(10分)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这首小词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期,于元丰五年(1082)三月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
(1)上阕三句,写游清泉寺时所见风光和环境,词人抓取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述之。
(5分)答:(2)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
下阕三句是否表达了词人这种“悲吟”呢?请简析词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5分)答:答案:(1)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山下小溪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幼芽。
林间沙路一尘不染。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声。
一派画意的光景,荡去官场的恶浊。
它优美、洁净……充满诗的情趣,春的生机。
(2)不是。
词人用“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又用“休将”一词将“白发”“黄鸡”的比喻义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词人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是不服衰老的宣言;也是苏轼执着生活、旷达乐观性格的体现。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将进酒》)(2)静以修身,。
(诸葛亮《诫子书》)(3),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4)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5)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6)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屈原《离骚》)(7)死生,昼夜事也。
死而死矣,,,非人世所堪。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答案:(1)千金散尽还复来(2)俭以养德(3)乘骐骥以驰骋兮(4)留取丹心照汗青(5)虽九死其犹未悔(6)又重之以修能(7)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
无法不对你残酷安宁①弟弟考上北京的大学时,与我当年一样大,17岁。
母亲要我回去接他上学,我想起这么多年一个人走过的路,便坚决地拒绝了。
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②弟弟不善言语,略显羞涩,普通话又说得蹩脚,扫一下眉眼,便知道是乡村里走出来的。
在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旅程之后,弟弟终于站在了学校门口,我笑脸迎上来,他的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眼前这个瘦弱青涩的少年,头发蓬松,满脸汗水,嘴唇干裂,额头上有一道轻微的伤痕,看着他我有一刹那的心疼,抬手给他温暖的一掌,说:“祝贺你,终于一个人闯到北京来了!”③临走的时候,只给他留了两个月的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