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画面造型语言
- 格式:ppt
- 大小:35.69 MB
- 文档页数:179
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第一节视听语言概述。
1、视听语言最小单位——镜头2、镜头的三个概念:A、物理——光学透镜B、拍摄——开关机之间拍摄的画面C、剪辑——两个剪辑点之间的画面3、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1895年12月28日为电影诞生日代表作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禁锢的摄影机:由一个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而成。
4、影视声音包括:音乐、音响、人声(对白、独白、旁白)5、影视声音发展:无声电影——现场乐队伴奏——胶片同步记录——后期配乐——有声电影6、视听语言:它是影视特有的一种语言,同时依托视觉、听觉两种感觉器官,以画面和声音的综合形态进行表达,并形成思想、感情的交流与传播。
第二节景别1、景别概念:画面所展示的主体形象,如人物或景物称为“景”,摄影机与被摄主体的空间距离为景别。
2、景别大小变化方法:A、由摄影机与拍摄对象间的距离决定B、通过光学镜头的变焦来改变取景框范围,改变景别。
3、景别的划分标准:A、以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大小为标准,凡拍摄主体全貌均为全景,凡拍摄其局部则为中景和近景;B、以成年人在画面中所占位置大小为标准,将景别划分为:大远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4、景别分类:A、【大远景】以空间景物为拍摄对象,表现其范围和广度,是用来交待空间关系的功能性景别。
常用于片头或片尾。
表现功能:适于展示大的空间、环境、交待背景,展示事件的规模和气氛,表现多层次的景物,给观众留下自由的想象空间。
B、【远景】被摄主体只占画面很小面积,画幅大面积为景物,主要被摄人或物处于画面远处或深处。
能看清基本形状,但看不清细节。
表现功能:相比大远景,远景更为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在其中的位置感。
C、【全景】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全貌,画幅中人物占据主体。
实际拍摄中,这类景别又被称为“人物全景”。
表现功能:客观展示被摄主体全貌,交代空间环境,是主观镜头;可以制约一场戏的总角度。
D、【中景】对画面主体人物为膝盖以上。
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目录(一)景别 (3)1.大远景: (3)2.远景: (3)3.全景: (3)4.中景: (3)5.中近景: (4)6.近景: (4)7.特写: (4)8.大特写: (5)(二)景深与焦距 (5)1.短焦镜头: (5)2.中焦镜头: (5)3.长焦镜头: (5)4.大景深镜头(全景焦点镜头) (6)(三)角度 (6)1.平角: (6)2.俯拍、大俯角: (6)3.仰拍、大仰角: (7)(四)视点 (7)1.客观视点: (7)2.主观视点: (7)3.导演视点: (8)4.间接主观视点: (8)5.试点缝合: (8)6.正反打镜头: (8)(五)构图 (8)1.画格: (8)2.几何中心: (9)3.视觉中心: (9)4.对比的优势引导: (9)5.视觉重量: (9)(六)光效 (10)1.正面光: (10)2.侧面光: (10)3.逆光: (10)4.侧逆光: (10)5.侧顺光: (10)6.顶光: (10)7.脚光: (10)8.自然光源: (10)9.人工光源: (11)10.影调: (11)(七)色彩色调 (11)1.消色: (11)2.互补色: (11)3.色彩情绪作用: (12)4.主题色: (12)5.色彩对比: (12)(一)景别1.大远景:extreme long shot。
人物在画幅顶端,所占面积非常小,画面包含内容丰富,属于远景系列镜头。
是以空间景物为拍摄对象,表现其范围和广度,是用来交代和展示空间的功能性景别。
由于大远景镜头以表现环境空间为目的,不以清晰呈现人物为画面构图任务,因此,特别对于场景发生在自然环境中的影片,是功能性很强的景别,能起到明确地理概念、交代情节的作用。
(《桂河大桥》用大远景交代大桥位置、炸桥小队位置的地理关系。
)且大远景不仅在视觉上可感觉到空间距离的遥远,还可以在观众心理上产生空间的远离和旁观感、不介入感以及超脱与超然感,从而使画面在整体上显得较为客观和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