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香教堂平立剖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2
朗香教堂建筑结构的美感特征研究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廉明恒高宁摘要:法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作品朗香教堂被视为是建筑史上的“怪咖”,本文通过对朗香教堂的设计作品陈述,从美的角度来解析朗香教堂,并对朗香教堂中的建筑设计的相关特征展开探究,分析解释柯布西耶如何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美的概念,并挖掘出所蕴含的建筑设计与美的价值,最后提炼出在建筑设计中美的体现。
关键词:柯布西耶建筑设计朗香教堂空间一、教堂建设背景勒·柯布西耶被后人公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现代主义建筑是指20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
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朗香教堂是坐落于法国东部距瑞士边界几英里的浮日山区,是由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于1950-1953年设计并于1955年落成,是柯布西耶在二战后的重要作品,是他粗野主义的代表作,也被视为是他作品当中“反传统”的建筑代表。
在功能定位上,教堂是用于信徒朝圣的场所,教堂前有一开阔场地可容纳万人,供宗教节日时来此朝拜的教徒使用。
在风格造型上,由于过于前卫的外部造型与内部空间设计,颠覆了人们对于过去传统教堂建筑风格的认知,这种一改往常的设计风格,在当时那个时期引起了巨大反响,直至今日对于朗香教堂的褒贬仍不绝于耳。
二、总体设计规划(一)设计构思柯布西耶是学术界公认的四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同时是现代主义设计流派的代表人物,一生也创作了许多现代主义的作品,如马赛公寓、萨伏伊别墅等,但是朗香教堂却不属于现代主义所代表的典型的功能至上、形式服从功能的设计理念,反而成为现代主义中的“异类”。
专家学者根据柯布西耶生前口头或书面上的陈述,整理出了不少关于朗香教堂的资料,但关于朗香教堂的设计构思,却没有得到直接的依据,可能柯布西耶连自己都无法完整的叙述出来,他也曾感叹地问自己:“可是,我是从哪里想出这一切来的呢?”也或许是建筑大师的思想依靠纸和笔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理解,而教堂的诞生好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般,当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时候就已经拔地而起。
朗香教堂浅析学院:建筑学院班级:1002班姓名:张宇辉学号:100230227指导教师:王晓健关于朗香教堂的一些想法和分析一、首先介绍朗香教堂朗香教堂位于法国东部,是一座位于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几千年来天主教堂的所有形制,超长变形,怪诞神秘,如岩石般稳重的几立在群山环绕的一处被视为圣地的山丘之上,朗香教堂建成之时,即获得世界建筑界的广泛赞誉,它表现了柯布西耶后期对建筑艺术的独特理解、娴熟的驾驭体形的技艺和对光的处理能力。
我对于柯布这样的现代建筑大师虽然没有去过多的深入了解,但是听闻太多的人对于柯布建出了这样一个陌生而又神秘的建筑感到不可思议,就算柯布本人也认为自己描述不清楚确切的创作过程。
于是自己也愿意尝试的去探索一下柯布的想法。
二、朗香教堂基地位置几历史背景对朗香教堂了解甚少,所以只能从资料里照搬了。
朗香座落于一处战略要地。
古罗马人连接朗格勒城与莱茵河的古老道路就曾穿过位于山崖下的贝尔福山峡。
如今这条路则将巴黎和瑞士的巴塞尔连接在一起。
在高卢人占领期间,据说罗马人曾将此地作为他们的防御要地之一,而“朗香”这一名字可能就有“战场”的意思。
大约在这一时期布勒芒山上建起了一座非基督教的神殿。
稍后,在公元4世纪,在同一片土地上建起了一座圣殿,以示对圣母玛利亚的敬意。
由此,此处成为了宗教崇拜场所。
在布勒芒上建教堂的首次记录是13世纪。
此时这里已经变成了一方朝圣之地。
传说还在此处发生过神迹。
18世纪,山谷修建了一座礼拜堂,地点在今天的朗香村庄。
山上的教堂因而被命名为高地圣母教堂,好让它与教区的礼拜堂区分开。
这里的朝圣集会在法国人和德国人终止彼此的敌对行为后很快达到鼎盛;1873年9月8日,3万名朝圣者从法国和德国聚集到这一教堂。
三、平面分析朗香教堂的平面设计确实就像一只人的耳朵一样,这当然离不开这里的历史文化和多年来的朝拜习俗,之所以这样,柯布认为是教堂是人与上帝交流的地方,做成这样便于上帝能够听到信徒的祈祷。
一、朗香教堂之叙事朗香教堂于1950-1953年由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设计,坐落于法国东部索恩地区的浮日山区群山之中,落成于1955年,对现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朗香教堂诞生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层积着历史和时间的洗礼,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和喜爱,人们不断对其进行研究。
它就像是一个谜,牵引着人们去揭开包裹着它的一层又一层面纱。
它就像晨光照耀之下,呈现出的玫瑰花色一般,令人欣羡。
那么,是什么铸就了它此般气质与魅力?柯布西耶进行创作之前,一方面与教会人员进行了谈话,这让他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天主教会仪式活动情况以及相关历史传统。
另一方面,还查找了大量和朗香有关的书籍文献资料,细心研读,做了很多摘录,输入头脑大量的背景信息。
在第一次去到现场时,柯布西耶画了一些速写,记录下对这个场所的认识和感受。
他还写下这样一句话:“朗香?与场所连成一气,置身于场所之中。
对场所的修辞,对场所说话。
”或许此时,在他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某种想法。
现在能搜集到柯布西耶关于朗香教堂的最早的一张草图作于1950年6月6日,草图上画有一条朝南的凹曲线和一条朝东的凸曲线,在北面和西面是两条直线,与南面和东面的弧线一起围合成了教堂的内部空间。
另一幅草图勾勒出了教堂的东立面以及一个上圆下方的窗子轮廓。
在东立面显示,顶部是一个微微向上翻卷的屋檐,屋檐下面的空间位置是露天仪式中唱诗班的位置,右边的柱子上面有神父的讲经台。
此外,其他一些草图让我们进一步明确教堂的平面形状:东南两面的透视效果,西北两道直墙的顶端部分向内部空间卷进,形成三个半分隔的小祷告室,并且,在垂直方向上凸出屋顶部分,成为朗香教堂部分的三个高塔(图1、2、3、4)。
二、朗香教堂之形式分析古往今来,大艺术家们在自己的艺术生涯中往往会进行艺术上的变法。
柯布西耶也不例外,朗香教堂(图5)的设计建造正处于他艺术创作后期的变法阶段。
这一时期,柯布西耶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他此时的思想偏向非理性和悲观主义。
柯布西耶建筑作品分析
1.朗香教堂
勒•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坐落在法国东部上索恩地区距瑞士边界
几英里的一座小山上,其白色幻想盘旋在欧圣母院朗香村之上。
勒?
柯布西耶将朗香教堂构思为可以从各个角度观赏的三维雕塑作品,并打算让参观者沿他所描述的“建筑散步道”行进,以使人们在靠近建筑和进入其空间时可以获得一系列的“造型体验”。
在了解他的的生平和经历之后你会发现,柯布西耶关于沿建筑行进的概念明显受到古希腊建筑的影响,特别是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的驿车旅行的影响。
我想的确,这贯穿于他的建筑宣言《走向新建筑》柯布西耶将帕特农神庙是为建筑的典范。
除了行进概念之外,勒•柯布西耶还从希腊建筑
中吸收了以黄金分割为基础的古典比例系统,他经常用其限定和平衡自己的设计。
从一开始,柯布西耶的意图就是玄奥多于宗教,他希望创造一个诗意的,雕塑般的空间作为“一个强烈的集中精神和共冥想的容器”。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建筑由喷涂后用一层石膏刷白以形成粗糙表面的素混凝土墙面构成。
教堂大面积的具有东方色彩的屋顶,是由一对互相平行的6cm厚的混凝土壳体组成。
在色彩肌理上与粗糙的亮白色的墙体形成对比。
屋顶的形状将比作从修女的帽子到舰船的船头等各种东西,它是依照柯布脑海中的蟹壳有意设计出来的。
就像柯布西耶其他作品中的围护结构一样,荷载不是由墙体自己承载,而正如你所看到的那样,是由16根陷入在北侧和南侧墙体中的柱子来承载的。
文章编号:100926825(2010)2120016203谈勒・柯布西耶之朗香教堂的非理性成分收稿日期:2010203223作者简介:赵有良(19822),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上海 200092赵有良摘 要: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勒・柯布西耶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朗香教堂从平面、形体、空间三个方面进行了辩证分析,阐明了朗香教F 堂其多变、新奇的非理性成分,指出将其称为存在主义的建筑或建筑艺术更为恰当。
关键词:非理性,平面,形体,空间中图分类号:TU 286文献标识码:A 朗香教堂又译为洪尚教堂,位于法国东部浮日山区的一个小山顶上(见图1),1950年由勒・柯布西耶设计。
它是勒・柯布西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要作品,代表了勒・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朗香教堂的设计中,勒・柯布西耶的创作风格脱离了理性主义,转到了浪漫主义和神秘主义。
朗香教堂规模不大,仅能容纳200余人,教堂前有一可容万人的场地,供宗教节日时来此朝拜的教徒使用。
在这个教堂的设计中,勒・柯布西耶把重点放在建筑造型上和建筑形体给人的感受上(见图2)。
他摒弃了传统教堂的模式和现代建筑的一般手法,把它当作一件混凝土雕塑作品加以塑造。
朗香教堂造型奇异,平面不规则,墙体几乎全是弯曲的,有的还倾斜,塔楼式的祈祷室的外形像座粮仓,沉重的屋顶向上翻卷着,它与墙体之间留有一条40cm 高的带形空隙,粗糙的白色墙面上开着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形的窗洞(见图3)。
上面嵌着彩色玻璃;入口在卷曲墙面与塔楼交接的夹缝处;室内主要空间也不规则,墙面呈弧线形,光线透过屋顶与墙面之间的缝隙和镶着彩色玻璃的大大小小的窗洞投射下来,使室内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气氛。
1 平面1.1 总平面勒・柯布西耶关于沿建筑行进的概念明显地受到古希腊建筑的影响,特别是雅典卫城帕提农神庙的驿车旅行的影响———这座典型的帕提农神庙圣所就坐落在山顶上,建筑师以其作为朗香教堂的原形。
朗香教堂平立剖分析
平面
1.教堂大厅:利用光影打造神秘感和敬畏感
2.门厅入口:非对称的设计给人以灵活的感觉,而窄长入口的形状,给人以庄严神秘的感觉.
3.平面组合以大厅式组合为主,贯穿以流畅的线条感.面积不大的教堂,只能同时容纳200人,但也能自然的组织人员的进入.
立面
教堂的4个立面的形式和装饰都相差很大,但是相连接却十分和谐.另外,由于教堂内部的空间较小,对教堂外部空间的使用也是十分的频繁.因此,教堂外立面也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东立面的布局主要是为了给朝拜的教徒提供休息的地方,所以装饰简单.北立面是教堂的入口所在,所以设计也相对复杂,以不对称无规则的窗口排列,打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南立面主要起排水作用,散水位置非常明显,但是与其周围的装饰物浑然一体,一点也不突兀.
剖面
朗香教堂屋顶和墙体的衔接并不是无缝的,而是巧妙地利用了屋顶和墙体之间的缝隙打
造出非常梦幻神秘的光影效果.与一般的Array教堂一样,朗香教堂也有十分宏伟的大厅.
虽然朗香教堂的占地面积小,外观看上去
也不是很雄伟,但是其内部的朝拜大厅却
与外观有非常大的反差,利用错落的窗户
打造出层次感,让教堂内部大厅看上去十
分宏伟.。
解读朗香教堂摘要:结合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朗香教堂的平面、立面、剖面等,进一步理解朗香教堂的设计构思以及布局结构等。
从而,更好地理解建筑设计原理这一门课程。
关键字:朗香教堂公共建筑朗香教堂坐落在法国东部上索恩地区距瑞士边界几英里的一座小山上,从13世纪以来这里就是朝圣的地方。
它是由现代建筑里程碑式的人物,法国已故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于1950—1953年设计建造的郎香教堂被誉为20世纪最为震撼、最具有表现力的建筑。
从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来看,设计方法有三种:一种是“由外向内”,另一种是“由内向外”,还有一种是“内外结合”。
柯布选择的是“由外向内”的设计方法,也就是说从场地分析和功能模型分析入手进行设计。
所以,我们首先要分析地形,并且要了解当地的人文环境。
柯布在设计朗香教堂之前,同教会人员谈过话,深入了了解天主教的传统习俗。
朗香教堂位于一座小山上,山周边铺展开的是一大片广袤的绿色地貌,其地形微微起伏,往西是朗格勒高原,往北是延绵的孚日山麓丘陵,往东是贝尔福山峡,往南和西南可以主要分辨出侏罗、索恩平原小山高500m,两侧有很多树,两条上山的通道从中大通,一直到山顶终结,圆形的山头形成了一块高地平台。
建筑的基地位于小山的顶部。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柯布选择的人流路线是从南北两个方向的路线。
“建筑的性质是场地布局和功能分析的基础,场地特征是影响建筑的形态及空间组合的主要因素。
”既然是教堂,它的功能主要是给朝圣者提供朝圣的地方。
柯布第一次去布勒芒山现场时,就确定了自己建筑的立意。
他有意把建筑设计成一个接收器,就像是圣母的听觉器官,旨在圣母聆听朝圣者的祷告。
空间的类型有:目的空间、辅助空间以及交通空间。
而交通空间是一种积极空间,它有明确的目的与组织原则。
目的空间主要在一层内部,辅助空间主要是在通过斜梯上去的二层。
从草图中可以看出,柯布设计了两条向外张开凹曲线,一条朝南象是接纳信徒,教堂大门即在这一面,另一条朝东,面对在空场上参加露天仪式的信众。
朗香教堂平立剖分析
平面
1.教堂大厅:利用光影打造神秘感和敬畏感
2.门厅入口:非对称的设计给人以灵活的感觉,而窄长入口的形状,给人以庄严神秘的感觉.
3.平面组合以大厅式组合为主,贯穿以流畅的线条感.面积不大的教堂,只能同时容纳200人,但也能自然的组织人员的进入.
立面
教堂的4个立面的形式和装饰都相差很大,但是相连接却十分和谐.另外,由于教堂内部的空间较小,对教堂外部空间的使用也是十分的频繁.因此,教堂外立面也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东立面的布局主要是为了给朝拜的教徒提供休息的地方,所以装饰简单.北立面是教堂的入口所在,所以设计也相对复杂,以不对称无规则的窗口排列,打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南立面主要起排水作用,散水位置非常明显,但是与其周围的装饰物浑然一体,一点也不突兀.
剖面
朗香教堂屋顶和墙体的衔接并不是无缝的,而是巧妙地利用了屋顶和墙体之间的缝隙打
造出非常梦幻神秘的光影效果.与一般的Array教堂一样,朗香教堂也有十分宏伟的大厅.
虽然朗香教堂的占地面积小,外观看上去
也不是很雄伟,但是其内部的朝拜大厅却
与外观有非常大的反差,利用错落的窗户
打造出层次感,让教堂内部大厅看上去十
分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