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香教堂设计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30
杂志·空间朗香教堂——上帝的神秘之光朗香教堂——上帝的神秘之光
在教堂的光中沐浴信仰感受这洗净铅华之后的美感
光不仅能从外在改变建筑,能赋予建筑以不同的形态,它能使其在白天产生变化,黑夜亦同。
光影使得建筑词汇变得更为充盈丰富。
空间更是光的载体,容纳着万千闪烁,从内影响着建筑本身,使其有了更深层的力量,赋予了它别样的生命力。
光影透过彩绘的玻璃窗带给人以信仰的力量。
而有些教堂建筑的设计更是利用了别样的光影效果,引来直抵人心的神圣之光。
设计师毫不吝啬的把光运用在建筑上,从古埃及的阿索斯神庙,到现代主义大师勒·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 再到日本当代建筑师西泽立卫与妹岛和世的森林别墅,透过光设计师们把自身想要传达的理念表现的淋漓尽致。
光不仅仅能够使建筑的造型以及色彩表现的更为突出,而且,人们在审视和触摸它的同时, 也有着心里的微妙变化,或轻柔,或肃穆,或恬静,或释然。
郎香教堂有着别具一格的风格,
平面看过去不规则;略显厚实的屋顶向上微翻,它与墙体间留着些
许的空隙,不胜光滑的洁白墙面上,镶嵌着大小不一的彩绘玻璃窗,光芒透过玻璃窗缓缓泄下,使室内产生了一种神秘的敬畏感。
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在见到郎香教堂之后有了这样的感慨:“我第
一次看到朗香教堂的时候,就被其内部的从各种色彩斑斓的窗户射入的光线所感动,这是一座以光为主题的成功建筑。
”
柯布用光紧紧“抓住”了教徒的心,郎香教堂承载了每一个前来朝拜参观者的期望。
在教堂中,光拥有了更多层面的意义,不仅是在黑暗中暗涌的蓬勃生命力,还有来自天国,彼此心中无法抵达的神圣光芒。
END。
朗香教堂la chapelle de ronchamp 翻译过来就是朗香教堂是由Le Corbusier1950年设计的,从1950年开始建筑一直到1955年6月25号才完工,总共花了五年时间。
它是Le Corbusier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要作品,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朗香教堂并不像斯特拉斯堡圣母院那么宏伟,他的内部空间和占地面积都不大,仅能容纳200余人,但教堂前的广场有可容上万人,供宗教节日来此朝拜的教徒用。
结构布局:这个教堂的设计中,勒.柯布西耶把重点放在建筑造型上和建筑形体给人的感受上。
他摒弃了传统教堂的模式和现代建筑的一般手法,把它当作一件混凝土雕塑作品加以塑造。
教堂造型奇异,平面不规则;墙体几乎全是弯曲的,有的还倾斜;塔楼式的祁祷室的外形象座粮仓;沉重的屋顶向上翻卷着,它与墙体之间留有一条40厘米高的带形空隙;粗糙的白色墙面上开着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形的窗洞,上面嵌着彩色玻璃;入口在卷曲墙面与塔楼的交接的夹缝处;室内主要空间也不规则,墙面呈弧线形,光线透过屋顶与墙面之间的缝隙和镶着彩色玻璃的大大小小的窗洞投射下来,使室内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气氛。
方案设计:朗香教堂的引人之处又在于它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形象结构。
本世纪初期,勒柯布西耶和他的现代主义同道们提倡建筑形象的简化、净化。
勒氏本人在建筑圈内与美术界的立体主义派呼应,大声赞美方块、圆形、矩形、圆锥体、球体等简单几何形体的审美价值。
20年代和稍后一段时期,勒氏设计的房屋即使内部相当复杂,其外形也总是处理得光光净净、简简单单。
萨伏依别墅即是一例,人们很难找出一个比它更简单光溜的建筑名作了。
然而,在朗香,勒氏放弃了往日的追求,走向简化的反面——复杂。
试看朗香教堂的立面处理,那么一点的小教堂,四个立面竟然那样各个不同,你初次看它如果单看一面,绝想不出其他三面是什么模样,看了两面,也还是想象不出第三面第四面的长相,四个立面,各有千秋,真是极尽变化之能事,与萨伏伊别墅几乎不可同日而语。
神秘的上帝之光——朗香教堂摘要:通过对郎香教堂的光影运用与宗教隐喻等方面的解读,了解朗香教堂的审美特性以及设计师勒·柯布西耶的设计思想。
关键词:朗香教堂造型光影宗教勒·柯布西耶正文:朗香教堂——这座1955年坐落在法国东部浮日山区朗香山顶上的小天主教堂,将具体的现代建筑形式与抽象的宗教内容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是迄今为止最具形式美,又蕴含宗教情感内容的现代风格教堂。
一、刚柔并济的造型设计这个可以容纳百余人的礼拜堂,主礼拜堂位于东面,这是符合基督教义的,如果有大量信徒来教堂,宗教活动就改在室外东面的开阔场地上进行,此时可容纳1万多人。
教堂的内部空问由自由曲面围合而成,而不像其他建筑那样规整的划分,迂回的墙面将建筑空间巧妙划分,使这个小教堂显得并不拥挤。
勒·柯布西耶自己也不知道哪里来的灵感,但这样的设计确实有良好的折声效果,实用第一位是勒·柯布西耶设计的首要宗旨。
朗香教堂喻意着生命的内涵,其曲线与柔和,暗指着潜意识中温暖、柔软的母体;从建筑的形体塑造、墙体与屋顶的连接方式,充分体现钢筋混凝土的柔化特性;而在充满着柔性与优雅的曲线南墙面上,开出了楔形的窗洞,用光线来完成这一尖锐的直与曲的冲击;同样,在东侧的墙面上,优美的弧线以尖锐的折角作为终止符,如同中国书法中的提顿般有神,凸显着建筑的张力,同时也为两面弧墙的连接提供了喘息的空隙。
然而有趣的是,在平面上反应尖锐的楔形窗洞,却在表达光线上有着柔和、神秘的效果;光与影的阴柔相间体味对上帝之光的崇尚和敬畏。
柔与刚的视觉冲击,同样映射在立面设计中。
以南立面为例,西侧的采光塔虽然是向上升腾的趋势,但在造型上圆滑柔和;横向的混凝土屋顶,虽然也是曲线状,但在两端都以较为犀利的方式结束,与采光塔的浑圆形成鲜明对比。
尤其是向上腾飞的屋顶尖角,隐含着灵魂的超脱。
二、迷幻神奇的光影空间当人们从室外进入教堂内部时,立即被室内巨大的黑暗吞噬,接着,弯曲倾斜的深色屋顶似乎正缓缓向下压,扑朔迷离的彩色光线穿过厚厚的墙体洒向中厅,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
空间构成:多个体形组合练习
————朗香教堂
在朗香教堂的设计中,勒·柯布西耶把重点放在建筑造型上和建筑形体给人的感受上。
他摒弃了传统教堂的模式和现代建筑的一般手法,把它当作一件混凝土雕塑作品加以塑造。
教堂造型奇异,平面不规则;墙体几乎全是弯曲的,有的还倾斜;沉重的屋顶向上翻卷着,它与墙体之间留有一条40厘米高的带形空隙;粗糙的白色墙面上开着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形的窗洞,上面嵌着彩色玻璃;入口在卷曲墙面与塔楼的交接的夹缝处;室内主要空间也不规则,墙面呈弧线形,光线透过屋顶与墙面之间的缝隙和镶着彩色玻璃的大大小小的窗洞投射下来,使室内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气氛。
朗香教堂的屋顶,东南最高,向上纵起,其余部分东高西低,造成东南两面的轩昂气势,特别显出东南转角的挺拔冲锋之动态。
尤其是它的立面处理奇特,如此小的教堂四个立面竟然各不相同,教堂的平面,那些曲里拐弯的墙线,和由它们组成的室内空间,也都复杂多变。
朗香教堂复杂的形体结构引人注目,对空间的组合利用也令人惊叹,人们在平面构图上找不出什么规律,立面上也看不出什么章法。
朗香的复杂性在于结构性的复杂,而其细部,无论是墙面还是屋檐,外观还是内里,其实仍然相当简洁。
就外形而言朗香教堂更像是一只浮水的鸭子。
朗香教堂建筑解析
朗香教堂(Chapelle de Ronchamp),又译为洪尚教堂,位于法国东部索恩地区距瑞士边界几英里的浮日山区,坐落于一座小山顶上,1950—1953年由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设计建造,1955年落成。
朗香教堂的设计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20世纪最为震撼、最具有表现力的建筑。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接受这个重建朗香教堂的工程之后,采用了一种雕塑化而且奇特的设计方案。
他突破了历来的天主教堂惯用的模式,用一个曲率复杂的黑色屋顶覆盖在弯曲的墙面上,由于它的曲面卷曲向上,于是好像是飘浮在墙面上一样,南面的墙被称之为“光墙”,这个墙体很厚,上面留有一些不规则的空洞,室外开口小,而室内开口大,比例奇特,靠外墙的部分装上教堂里常用的彩色玻璃,同时,墙体和屋顶的连接并不是无缝的,而是有一定间隙的,同时它的三个弧形塔把屋顶的自然光引入室内,这些做法使室内产生非常奇特的光线效果,而产生了一种神秘感。
朗香教堂的屋顶东南高西北低,显出东南转角挺拔奔昂的气势,这个坡度很大的屋顶有收集雨水的功能,屋顶的雨水全部流向西北水口,经过一个伸出的泻水管注如入地面的水池。
朗香教堂以一种奇特的歪曲的造型隐寓超常的精神,是一个表意性建筑,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勒·柯布西耶设计的一件最引人注意的作品,它代表了勒·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并对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图片为摄影师Ezra Stoller 1955 为Holiday Magazine所拍摄。
摄影师以素描一样的画面感将教堂的立体感与光影表现得淋漓尽致!。
朗香教堂空间构成
空间构成:多个体形组合练习
――――
朗香教堂
在兰厄姆教堂的设计中,勒·柯布西耶注重建筑造型和建筑形式的感觉。
他抛弃了传
统教堂的模型和现代建筑的一般技术,将其塑造成混凝土雕塑。
教堂的形状很奇怪,平面
也不规则;墙壁几乎都是弯曲的,有些是倾斜的;沉重的屋顶卷起,在它和墙壁之间留下40厘米高的带隙;在粗糙的白墙上开有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形窗洞,窗洞内嵌有彩色玻璃;入口位于曲墙和塔楼之间的连接处;室内主要空间也不规则,墙壁呈弧形。
光线通过屋顶
和墙壁之间的缝隙以及镶嵌着彩色玻璃的大大小小的窗户孔投射出来,在房间里营造出一
种特殊的氛围。
廊巷教堂屋顶东南最高,垂直向上,其余东高西低,东南两侧气势凝重,
尤其是东南角直冲的动态。
尤其是它的立面处理很奇怪。
这样一个小教堂的四个正面是不
同的。
教堂的平面、蜿蜒的墙线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室内空间也是复杂多变的。
朗香教堂复杂的形体结构引人注目,对空间的组合利用也令人惊叹,人们在平面构图
上找不出什么规律,立面上也看不出什么章法。
朗香的复杂性在于结构性的复杂,而其细部,无论是墙面还是屋檐,外观还是内里,其实仍然相当简洁。
就外形而言朗香教堂更像
是一只浮水的鸭子。
1955年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设计创作的朗香教堂(Ronchamp chapel )落成,随之在世界建筑界引起巨大轰动。
英国著名建筑师查德·罗杰斯说:“建筑是捕捉光的容器,就如同乐器如何捕捉音乐一样,光需要可以使其展示的建筑。
”许多优秀的建筑都善于为光留出展示的舞台,而光的灵动多变也成就了这些伟大的建筑。
柯布西耶建筑作品朗香教堂就是这样一座完美地用光雕琢出来的神圣空间。
在同时期大量的现代建筑作品中朗香教堂别具一格,突破了以往宗教建筑的建筑模式,建筑的细部设计深刻影响了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思考与发展,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思路,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精神源泉。
一、勒·柯布西耶的建筑理念现代建筑设计史上,柯布西耶是西方现代建筑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奇葩却又富有争议,他不断进行内心的自我否定与自觉的创新。
他丰富多变的建筑作品和充满激情的建筑哲学深刻地影响了城市面貌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
柯布西耶20世纪20年代初出版的《走向新建筑》一书中提到:“建筑成了时代的镜子。
现代的建筑关心住宅,为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
它任凭宫殿倒塌。
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
”柯布西耶对建筑的理解超越时代的步伐,尤其是对光与建筑之间关系的独到理解,不论是从早期的作品萨伏伊别墅建筑、马赛公寓再到朗香教堂,再从《走向新建筑》到《模度》,他的建筑设计思想不断变化与进步,不断突破以往建筑设计的思维模式。
他把教堂建筑视作声学器件,使之与所在场所沟通,信仰者来教堂是为了与上帝沟通,声学器件也象征人与上帝声息相通的渠道。
柯布西耶独特的建筑思想对现代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思想到设计,到精神,再到理念都对后世宗教建筑产生了深刻影响。
朗香教堂(图1)是在二战后(1950—1955年)设计修建的,柯布西耶生平仅仅设计并建成过两个宗教建筑作品,朗香教堂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个是柯布西耶在1960年修建的拉图雷特修道院(La Touret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