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香教堂案例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2.60 MB
- 文档页数:12
朗香教堂建筑结构的美感特征研究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廉明恒高宁摘要:法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作品朗香教堂被视为是建筑史上的“怪咖”,本文通过对朗香教堂的设计作品陈述,从美的角度来解析朗香教堂,并对朗香教堂中的建筑设计的相关特征展开探究,分析解释柯布西耶如何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美的概念,并挖掘出所蕴含的建筑设计与美的价值,最后提炼出在建筑设计中美的体现。
关键词:柯布西耶建筑设计朗香教堂空间一、教堂建设背景勒·柯布西耶被后人公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现代主义建筑是指20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
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朗香教堂是坐落于法国东部距瑞士边界几英里的浮日山区,是由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于1950-1953年设计并于1955年落成,是柯布西耶在二战后的重要作品,是他粗野主义的代表作,也被视为是他作品当中“反传统”的建筑代表。
在功能定位上,教堂是用于信徒朝圣的场所,教堂前有一开阔场地可容纳万人,供宗教节日时来此朝拜的教徒使用。
在风格造型上,由于过于前卫的外部造型与内部空间设计,颠覆了人们对于过去传统教堂建筑风格的认知,这种一改往常的设计风格,在当时那个时期引起了巨大反响,直至今日对于朗香教堂的褒贬仍不绝于耳。
二、总体设计规划(一)设计构思柯布西耶是学术界公认的四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同时是现代主义设计流派的代表人物,一生也创作了许多现代主义的作品,如马赛公寓、萨伏伊别墅等,但是朗香教堂却不属于现代主义所代表的典型的功能至上、形式服从功能的设计理念,反而成为现代主义中的“异类”。
专家学者根据柯布西耶生前口头或书面上的陈述,整理出了不少关于朗香教堂的资料,但关于朗香教堂的设计构思,却没有得到直接的依据,可能柯布西耶连自己都无法完整的叙述出来,他也曾感叹地问自己:“可是,我是从哪里想出这一切来的呢?”也或许是建筑大师的思想依靠纸和笔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理解,而教堂的诞生好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般,当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时候就已经拔地而起。
一、朗香教堂之叙事朗香教堂于1950-1953年由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设计,坐落于法国东部索恩地区的浮日山区群山之中,落成于1955年,对现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朗香教堂诞生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层积着历史和时间的洗礼,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和喜爱,人们不断对其进行研究。
它就像是一个谜,牵引着人们去揭开包裹着它的一层又一层面纱。
它就像晨光照耀之下,呈现出的玫瑰花色一般,令人欣羡。
那么,是什么铸就了它此般气质与魅力?柯布西耶进行创作之前,一方面与教会人员进行了谈话,这让他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天主教会仪式活动情况以及相关历史传统。
另一方面,还查找了大量和朗香有关的书籍文献资料,细心研读,做了很多摘录,输入头脑大量的背景信息。
在第一次去到现场时,柯布西耶画了一些速写,记录下对这个场所的认识和感受。
他还写下这样一句话:“朗香?与场所连成一气,置身于场所之中。
对场所的修辞,对场所说话。
”或许此时,在他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某种想法。
现在能搜集到柯布西耶关于朗香教堂的最早的一张草图作于1950年6月6日,草图上画有一条朝南的凹曲线和一条朝东的凸曲线,在北面和西面是两条直线,与南面和东面的弧线一起围合成了教堂的内部空间。
另一幅草图勾勒出了教堂的东立面以及一个上圆下方的窗子轮廓。
在东立面显示,顶部是一个微微向上翻卷的屋檐,屋檐下面的空间位置是露天仪式中唱诗班的位置,右边的柱子上面有神父的讲经台。
此外,其他一些草图让我们进一步明确教堂的平面形状:东南两面的透视效果,西北两道直墙的顶端部分向内部空间卷进,形成三个半分隔的小祷告室,并且,在垂直方向上凸出屋顶部分,成为朗香教堂部分的三个高塔(图1、2、3、4)。
二、朗香教堂之形式分析古往今来,大艺术家们在自己的艺术生涯中往往会进行艺术上的变法。
柯布西耶也不例外,朗香教堂(图5)的设计建造正处于他艺术创作后期的变法阶段。
这一时期,柯布西耶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他此时的思想偏向非理性和悲观主义。
论朗香教堂题要:一、朗香教堂何以令人产生强烈印象二、朗香教堂是如何构思出来的三、从走向新建筑到走向朗香四、再领风骚1955年,勒柯布西耶设计创作的朗香教堂(The Pilgrimage Chapel of Notre Dame du Haut at Ron-champ)落成,它立即在全世界建筑界引起轰动。
几十年过去了,时至今日,我每次向我们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询问他们的看法时,仍然听到大量热烈的赞叹。
几位研究生告诉我,在他们的心目中,朗香教堂的建筑形象在当今世界建筑艺术作品中排名不是第一也是第二。
这是令人惊讶的。
在世界建筑史上,基督教教堂何止千万,著名杰作也不在少数,何以这个山中的小小教堂竟如此引人注目,令许多人赞赏不迭,连与基督教丝毫沾不上边的人都为之心折,这是什么原故呢?再说,勒柯布西耶是大家知道的现代主义建筑的旗手,当年他大声号召建筑师向工程师学习,要从汽车、轮船、飞机的设计制造中获取启示。
他的名言:“房屋是居住的机器”言犹在耳,人们记得他是很主张理性的。
那么,这么一位建筑师怎么又创作出朗香这样怪里怪气的建筑来了呢?难道我们可以说朗香教堂还是理性的产物么!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呢?是什么样的背景和思想促成了那个朗香教堂?大家都说建筑创作要有灵感,勒柯布西耶创作朗香时从那儿来的灵感呢?我想这些都是有兴趣的问题。
朗香教堂诞生至今已经过去了37年,37年在建筑通史书上不算长,在当代建筑史上又不算太短。
许多建筑物和世间许多事物一样,距离太近不容易看得清楚,不容易评论恰当。
间隔一段时间倒好一点。
朗香落成37年,勒氏过世27年。
现在更多的资料、文献、手迹、档案被收集,被整理、被研究了;研究者们发表了许多研究报告,帮助我们了解得多一些,使我们可以再作一番思考。
看法自然仍是此时此地的一孔之见。
一、朗香教堂何以令人产生强烈印象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不管你信教还是不信教,也不论你见到了实物还是只看到照片或影片,朗香教堂的形象都会令你产生强烈的、深刻的、从而是难忘的印象。
朗香教堂平立剖分析
平面
1.教堂大厅:利用光影打造神秘感和敬畏感
2.门厅入口:非对称的设计给人以灵活的感觉,而窄长入口的形状,给人以庄严神秘的感觉.
3.平面组合以大厅式组合为主,贯穿以流畅的线条感.面积不大的教堂,只能同时容纳200人,但也能自然的组织人员的进入.
立面
教堂的4个立面的形式和装饰都相差很大,但是相连接却十分和谐.另外,由于教堂内部的空间较小,对教堂外部空间的使用也是十分的频繁.因此,教堂外立面也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东立面的布局主要是为了给朝拜的教徒提供休息的地方,所以装饰简单.北立面是教堂的入口所在,所以设计也相对复杂,以不对称无规则的窗口排列,打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南立面主要起排水作用,散水位置非常明显,但是与其周围的装饰物浑然一体,一点也不突兀.
剖面
朗香教堂屋顶和墙体的衔接并不是无缝的,而是巧妙地利用了屋顶和墙体之间的缝隙打
造出非常梦幻神秘的光影效果.与一般的Array教堂一样,朗香教堂也有十分宏伟的大厅.
虽然朗香教堂的占地面积小,外观看上去
也不是很雄伟,但是其内部的朝拜大厅却
与外观有非常大的反差,利用错落的窗户
打造出层次感,让教堂内部大厅看上去十
分宏伟.。
论朗香教堂的设计凡是对勒·柯布惜耶有点认识的人,当看到朗香教堂时,是无法想象出这一教堂竟然出自柯布惜耶的手。
于是就会产生一个疑问,朗香教堂时如何产生的?“我们的现代生活,曾创造了自己的动:衣服、铅笔、电话办公家具等”柯布西耶不仅看到机器和机器产品的优越性能,,而是将机器提升到道德、情感和美学的的高度。
他写道:“每个现代人都有机器观念,对机器的感受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被我们日常所证明,它是一种赞赏一种感激”对工业化时代的兴奋与满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是无法想象如此一个现代建筑的旗手,会设计出这样一个建筑,因为二战的柯布西耶对工业化、信息化、理性主义抱有的信念,对西方社会的未来持有乐观态度,然而二战时期,柯布西耶目睹战祸之惨烈,朝夕与乡民工业者和其他下层人士为伍,无数建筑物化为灰烬,文明的欧洲中心地带,相隔20年掀起了两次空前屠杀,人性在哪里?理性在哪里?工业,科学、技术进步有什么用?人类的希望在哪里?柯布西耶目睹惨祸,无法逃脱,无法逍遥,过去的信念不得不破碎。
任何科学都是由哲学指导,哲学起到的是大方向指导,而任何一个科学家,他向那个方向走,能走多远,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与其经历密不可分,战争前柯布西经历了机器时代所带来的喜悦,于是他为机器时代而感到无限的喜悦,他崇拜机器美,并主张向飞机、汽车等机器学习,颂扬理性,所设计的建筑都充满了理性。
然而,战后他经历了机器时代带来的战乱,他对机器时代的信念不得不破碎了,有原来的确信变成怀疑。
“哪扇窗子开向未来?它还没有别设计出来呢。
谁也打不开这扇窗子。
现代天边乌云翻滚,谁也说不清明天将带来什么。
一百多年来,游戏的材料具备吗?这游戏是什么?游戏的规则又在哪里?”柯布西的战乱经历改变了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不再称颂理性,相反,更多地显露出非理性,反理性的倾向。
人的经历塑造出人的世界观,这些指导着人的行为。
风景建筑设计——————朗香教堂之光影分析指导老师:***班级:城市规划09-3******学号:**********朗香教堂——建筑光影之心理环境分析光影作为建筑设计的一大要素,一直以来都受到设计师的青睐。
从古埃及的阿索斯神庙,到现代主义大师勒·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 再到日本当代建筑师西泽立卫与妹岛和世的森林别墅,无一不是通过光影向人们表达着他们的设计理念。
建筑不仅仅通过光影显示形与色,而且,人们在审视和触摸它的同时, 也经受着心理环境的不断塑造。
正是光与影的变幻莫测,让人们体察到诸如庄严、神秘、轻快、奇幻等各种各样不同的建筑心理、空间情感。
本文从视知觉及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光影效果直接影响人心理体验的过程, 并引入时间的概念, 最终得出关于光影的心理塑造设计的若干结论。
自然界中客观实在的一切物质,因为有了光线而呈现它们的色彩、体态, 蓝色的建筑物之所以呈现蓝色, 是由于它吸收了除蓝色之外的其它光谱能量,而只把蓝色光谱反射出来。
不同实体材料呈现不同的色彩、肌理和造型,是因为它们各自“消耗”了不同的光。
光和影通过自身的物理性质,使万物得以在人的视网膜上成像。
不同的形状以及色彩都会经过人的视知觉过程对大脑产生不同的刺激,从而生成这种刺激引发的心理情感。
我们这里将客观实在的事物物化为光影的存在,那么环境对视知觉的影响就可以转化为光与影作为刺激源对视知觉的影响。
一、视知觉与光影1 . 视知觉的过程视知觉的过程分成三个部分: 分类、预测及情感。
当人们的视网膜上呈现某种事物时, 获得的信息进入大脑, 然后大脑就会根据先前的经验对其进行分类。
如果是被人们所熟悉的事物, 人就会感到安全、舒适; 相反若环境是陌生的,人们就认为它是危险或具有神秘色彩的。
预测所起的作用是在输入的资料被整理和分类后,对瞬时的刺激产生的对一系列事件的联想。
感情则涉及了每一个刺激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情绪或估计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这三个部分是密切联系,不可分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