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4 钻孔地质编录与钻孔地质剖面图的编制1
- 格式:pdf
- 大小:818.46 KB
- 文档页数:14
钻孔编录及制图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钻孔地质编录细则《新疆哈密市突出山铁矿普查》项目组二○○五年八月钻孔地质编录细则一、目的、布设原则钻孔施工目的是为查明地表矿(化)体的产状、形态、厚度、矿石组合及品位等地质特征向深部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控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远景,并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
其部署本着由已知到未知,由浅部向深部,对地表出露较好、具有一定规模,且对应有明显激电异常的矿(化)体首先部署此项工作。
本细则根据《地质矿产勘查标准汇编》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汇编》并结合以往钻探工作综合编写。
二、开孔前的准备工作1.编录人员首先应认真学习设计,明确所要施工钻孔的目的、任务及对钻孔的各项要求,熟悉已有地质资料,了解钻孔施工处的地层、构造、矿化蚀变等地质情况,为编录工作打下基础,并认真编制和填写设计勘探线剖面图、《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设计柱状图)》。
2.钻孔开钻前,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提前10—15天到实地根据钻孔设计的孔位用罗盘和皮尺结合GPS、工程后方交汇或者地形图确定钻孔定位。
布孔后孔位用木桩作标记,木桩上用油漆标注钻孔号,以便机台及时平整机场。
孔位后不得擅自移动,在平整机场后再次用后方交汇法验证孔口位置,确保孔位未移动。
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向机台下达《钻孔定位通知书》。
格式见表2。
3.机台将钻塔、钻机安装完毕,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到现场进行安装验收。
验收项目主要有:钻孔位置是否移动、检查和校正钻孔水平程度(罗盘测量)、钻孔立轴、钻孔天顶角及岩心收集装置(岩心箱,岩心牌等)。
验收合格后,签发《钻孔安装验收书》。
4.钻孔安装验收合格后,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填发《钻孔开孔通知书》,并应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钻孔施工目的,地质情况及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严格保证钻孔质量,确保六大指标的实施。
岩心的清洗整理至编号等一整套工作应由钻机各班记录员承担。
ZK××地质设计书表1设计孔深钻孔类别设计方位角施工机号设计倾角钻机类型钻孔定位、安装通知书表2No批准(技术负责、分队长签名)按照地质设计于勘探线(工程具体位置)(或其坐标:X Y H )布置了(工程号)设计孔深米,方位角,倾角(坡度)其它要求:地质组长探矿组长水文地质组长(员)测量组长年月日附注:本通知书一式三份,地质组保存并通知测量组和中安装队。
钻孔工程地质编录内容包括:统计与描述岩芯块度及采取率,绘制岩芯块度柱状图;统计节理裂隙;确定钻孔中流砂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风化带与软弱夹层、岩溶发育带的位置与深度;并可按工程地质岩组用点载荷仪测定岩石力学指标。
RQD=Lp/Lt(Lp某岩组大于10cm完整岩芯长度之和,单位为m)/(Lt 某岩组钻探总进尺,单位为m
1描述裂隙与岩芯的轴夹角、裂隙宽度、充填程度、充填物成分、地下水活动形迹、裂隙面粗糙程度、有无擦痕、
2描述岩芯的孔洞与裂隙、空洞大小、形状、孔洞之间连通情况、洞壁之间有何种沉淀物、统计裂隙率
线裂隙率(条/m)=该段岩芯裂隙条数/该段芯长
岩芯块度、形状划分
长柱状.>20cm短柱状10cm-20cm大块状10cm-5cm碎块状5-2cm碎屑状<2cm
2014年11月29日文水项目部。
钻孔工程地质编录5.4.2.1 钻孔工程地质编录内容包括:统计与描述岩芯块度,绘制岩芯块度柱状图;统计节理裂隙;确定钻孔中流砂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风化带与软弱夹层、岩溶发育带、蚀变带的位置和深度;并可按工程地质岩组用点荷载仪测定岩石力学指标。
5.4.2.2 按钻进回次测定岩石质量指标(只RQD),确定不同岩组RQD 值的范围和平均值。
RQD 值一般按公式(2)计算确定; (2)式中:Lp ——某岩组大于10cm 完整岩芯1)长度之和,m ;Lt ——某岩组钻探总进尺,m 。
注:1)小于10cm 岩芯若为钻进过程中机构破碎,则应上、下对接,其长度大于10cm时应参与计算;当钻头内径小于54.1mm 时,RQD 值作适当降低,根据经验降低20%~50%。
5.4.2.3 根据RQD 值,按附录E 划分岩石质量等级和岩体质量等级。
5.4.3 坑道工程地质编录5.4.3.1 对矿区的勘探坑道应全部进行工程地质编录,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可适当减少,有生产坑道时可选择典型坑道进行。
5.4.3.2 坑道工程地质编录内容包括:对坑道所揭示的岩层划分岩组,重点观察描述软弱夹层、风化带、构造破碎带、蚀变带、岩溶发育带的特征,分布、产状、溶蚀现象;系统采取岩(矿)石物理力学试验样;统计节理裂隙;详细描述地下水活动对井巷围岩稳固性的影响及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位置不稳定地段掘进与支护方法。
坑道变形地段必要时设置工程地质观测点,进行长期观测。
5.4.4 工程地质钻探5.4.4.1 钻探深度:露采矿区宜控制到最终坡脚或坑底以下30—50m ;井下开采矿区控制到矿床主要储量标高以下30—50m 。
5.4.4.2 钻孔孔径以满足采取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样规格为准。
5.4.4.3 要求全部取芯钻进。
岩芯采取率,可根据不同的目的确定。
5.4.4.4 应进行物探测井,结合钻探地质剖面,确定岩石风化带深度、构造破碎带、岩溶发育带及层间软弱夹层的分布部位。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一、目的任务钻探是矿产勘查的重要手段之一,所施工的钻孔主要用于追索和圈定矿体,了解矿体与围岩的埋藏条件及矿石质量等。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是对取自钻孔内的岩矿心(包括岩屑、岩粉)进行观察,并对观察过程及所提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准确、完善的记录。
二、钻孔编录的准备工作㈠业务准备:地质编录人员应了解熟悉矿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如地层及分布、各地层内的岩性特征及组合、矿产种类及矿层(体)赋存、褶皱、断裂、矿带分布及特征、矿区岩矿层划分单元等;了解和熟练掌握原始编录的有关规定、程序、要求、方法等;了解钻孔施工设计。
编录人员一般一台钻机1-2人。
㈡物资准备:编录工作开始前需要准备的物资包括工具、材料、表格及标签。
1、工具:地质锤、罗盘、放大镜、计算器、三角板、量角器、钢卷尺、文具盒(内装铅笔、橡皮擦、铅笔刀、防水墨笔等)、图包、讲义夹、照相机,必要时带录像机、录音机。
2、材料:红油漆、胶卷、白胶布、棉纸(包标本用)、样品袋等。
3、各种表格及标签钻孔地质记录表(附表5-1)钻孔采样记录表(附表5-2)标本登记表(附表5-3)矿石体重记录表(附表5-4)照片记录表(附表5-5)录相记录表(附表5-6)岩矿心分层签(附表5-7)岩矿心采样签(附表5-8)样签(附表5-9)标本签(附表5-10)钻孔回次标签(附表5-11)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附表5-12)钻孔质量验收表(矿区或地质大队自制)钻孔技术指示书(矿区自制)钻孔开孔通知书(矿区自制)钻孔终孔通知书(矿区自制)㈢根据矿区勘查剖面图的设计钻孔,制作钻孔技术指示书,地质设计内容及要求部分由矿区地质部门负责制作,其余由矿区探矿部门根据地质设计和要求编制钻孔结构、钻进方法等。
技术指示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钻孔编号、设计孔深、钻孔方位(斜孔)、钻孔倾角。
岩矿层分层起止井深(由上至下)岩矿层分层柱状图(可用颜色表示)、分层岩石名称、断层、破碎带井深。
地质编录细则!讲的很详细本细则根据《地质矿产勘查标准汇编》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汇编》并结合以往钻探工作综合编写,资料来源于互联网(有修改)。
一、目的、布设原则钻孔施工目的是为查明地表矿(化)体的产状、形态、厚度、矿石组合及品位等地质特征向深部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控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远景,并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
其部署本着由已知到未知,由浅部向深部,对地表出露较好、具有一定规模,且对应有明显激电异常的矿(化)体首先部署此项工作。
二、开孔前的准备工作1.编录人员首先应认真学习设计,明确所要施工钻孔的目的、任务及对钻孔的各项要求,熟悉已有地质资料,了解钻孔施工处的地层、构造、矿化蚀变等地质情况,为编录工作打下基础,并认真编制和填写设计勘探线剖面图、《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设计柱状图)》。
2.钻孔开钻前,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提前10—15天到实地根据钻孔设计的孔位用罗盘和皮尺结合GPS、工程后方交汇或者地形图确定钻孔定位。
布孔后孔位用木桩作标记,木桩上用油漆标注钻孔号,以便机台及时平整机场。
孔位后不得擅自移动,在平整机场后再次用后方交汇法验证孔口位置,确保孔位未移动。
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向机台下达《钻孔定位通知书》。
格式见表2。
3.机台将钻塔、钻机安装完毕,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到现场进行安装验收。
验收项目主要有:钻孔位置是否移动、检查和校正钻孔水平程度(罗盘测量)、钻孔立轴、钻孔天顶角及岩心收集装置(岩心箱,岩心牌等)。
验收合格后,签发《钻孔安装验收书》。
4.钻孔安装验收合格后,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填发《钻孔开孔通知书》,并应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钻孔施工目的,地质情况及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严格保证钻孔质量,确保六大指标的实施。
岩心的清洗整理至编号等一整套工作应由钻机各班记录员承担。
三、钻孔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1.岩心管理(1)岩(矿)心排放入箱岩(矿)心经整理后,按先后次序排好(最后取出的岩(矿)心先装,最早取出来的岩(矿)心后装),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一排排放入岩心箱中。
钻孔编录及制图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表4-3钻孔地质编录标段名称:钻孔编号:钻孔位置:钻孔类型:钻孔坐标:X=,Y=孔口高程:m 钻孔深度:m钻孔测斜:°孔口直径:mm孔底直径:mm 覆盖层厚度:m基岩厚度:全风化m强风化m中风化m 初见水位:m地下水位:m班次:机长:编录员:单位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开孔日期:年月日完工日期:年月日施工单位:第页共页表4-4钻孔下管(套管、井管、滤水管)记录表钻孔编号:孔深:日期:年月日孔、管结构示意图(孔深、直径及材质)自米至米共下入米,共根序号长度(米)累计长度(米)序号长度(米)累计长度(米)套管根,共米井管根,共米滤水管根,共米沉淀管根,共米当班班长:填表:表4-5钻孔填砾、止水记录表钻孔编号:孔深:日期:年月日填砾、止水示意图设计填充处理位置自米~米,孔深实际填充充填物粘土水泥标号体积砾石级配范围体积成井效果钻探:地质:机长:班长:填表:表4-6洗井记录表钻孔编号钻孔位置洗井方法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洗井负责人参加人员洗井记录:(洗井设备及其型号、流程、洗井持续时间、洗井过程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洗井效果填表人审核人日期表4-7抽水试验观测记录表井孔编号:位置:静水位:m 深度(m):地面高程(m):第页共页序时间间隔累计水位埋深水位降深抽水流量气温水温备注号月日时分min min m m读数m3/h℃℃注:水位埋深自固定点起算,固定点以井口为宜,其距地面高度为m。
观测:记录:校核:表4-8水样采集登记表孔编号采样地点水样编号水样体积L 提取方法水源种类物质性质气温(°C)水温(°C)分析项目采样人备注透明度颜色气味采样人:采样日期:表4-9水样标签孔编号样品编号采样地点采样深度m至m水源种类气温水温透明度颜色气味化学处理采样日期分析要求采样人。
工程地质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地质部二○一二年三月钻孔原始编录重点提示1.注意开孔及终孔验收。
2.编录前检查钻探班报表,整理岩矿心并照相。
3.残留岩心处理。
(1)认定:回次岩心长>回次进尺。
(2)处理:该回次采取率按100%计,超出部分岩心依次上推,并重新计算影响到的回次采取率。
(3)砂、粉状及不同岩性的反循环岩心不准上推。
4.观察分层:每一分层界线处都应放入分层隔板。
5.换层井深计算:(1)回次内换层:孔深=上回次孔深+本回次进尺(岩心长÷采取率)。
(2)两回次间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
(3)空回次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空回次进尺的一半。
6.分层采取率分层井深是重要计算、记录数据。
7.布样原则:遵守“五不”原则,即同一件样不跨孔径、不跨不同的矿种、矿层,不跨矿石类型及品级、样品厚度不超过可采厚度,不跨采取率相差大的回次。
8.每件样都应在岩心箱内放入采样隔板,计算样品井深(同于分层井深计算)。
9.注意钻孔六大质量指标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钻进及采心工艺有无造成风氧化矿石的贫化问题。
10.采样质量检查:布、采井深吻合性,重量误差。
11.钻孔柱状图:据编录资料、用计算机成图(非素描图)。
目录1 钻孔布置及编制钻孔设计书 (1)1.1钻孔布置 (1)1.2钻孔设计书编写 (3)2开孔及终孔验收 (3)2.1开钻前检查验收 (3)2.2终孔验收 (3)3.钻孔编录准备工作 (8)3.1业务准备 (8)3.2工具、材料、表格准备 (8)4.检查钻探班报表,整理检查岩矿心 (8)4.1现场指导 (8)4.2检查钻孔班报表 (8)5.检查处理“残留岩心” (10)5.1残留岩心认定 (10)5.2残留岩心处理原则 (10)5.3回次记录 (10)6.观察分层 (11)6.1岩心照像 (11)6.2记录回次数据 (12)6.3地质观察 (12)6.4分层 (13)7.布样 (16)7.1布样原则 (16)7.2夹石及岩脉剔除原则 (17)7.3矿层的顶底板控制样 (18)7.4布置化学样品 (18)8.地质记录描述 (19)8.1描述观察的主要目标层 (19)8.2观察及描述的主要内容 (20)8.3测量轴夹角 (20)8.4钻孔编录用语及代号 (21)9.质量检查及资料整理 (21)9.1质量检查 (21)9.2钻孔资料整理 (22)10.钻孔柱状图的编制 (22)10.1柱状图编制必须的资料 (22)10.2柱状图的格式及内容 (22)11.资料成果 (26)钻孔原始地质编录1 钻孔布置及编制钻孔设计书1.1 钻孔布置1.1.1 不同阶段钻孔布置①预查钻:可以在矿致异常或矿(化)体的有利部位布置个别钻孔,验证、了解矿体的存在、延深、产状、厚度、质量等;②普查钻:按确定的工程间距布置稀疏钻孔,圈定333资源量;1.1.2 矿体产出的形态特征与布钻的关系①矿体形态较简单—适合布钻,反之适合坑探(图1);图1 矿体形态与钻坑工程②矿体有益组分(品位)较稳定—适合布钻,反之适合坑道;③矿体产状的影响:直孔:矿体倾角较缓,适合布置直孔。
11 钻孔的原始地质编录适用于各种地质勘查钻孔,包括冲击钻孔、采样钻孔、各种深度的机械岩石钻孔和中心采样钻孔(CSR)等。
对矿区内专门的水文地质钻孔、工程地质钻孔和物探、化探专用钻孔等,除按各该专业需要按有关标准编录外,应尽可能地按本标准的要求补充原始地质编录。
11.1在钻探施工现场通过对岩心(岩屑、岩粉)的观察研究,对所揭示的地质现象按钻进顺序即孔深进行编录。
编录的重点是各种地质界线,特别是标志层、矿层(体)和构造、断裂界线,矿化(包括主要矿产和伴生、共生矿产)、蚀变现象及其后生变化(包括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划分)等等。
观察、记录的内容见8.2.2。
岩矿心的整理、编号等按DZ/T0032《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进行。
11.2钻孔施工前,根据按设计孔位及勘查线剖面图编制的钻孔地质技术指示书的地质部分,核查孔口坐标、主轴方位、斜度(天顶角)及岩心(粉)收集装置等。
施工中,逐日到现场对岩心(粉)进行观察研究,用规定表格进行编录,并收集声象资料、采集标本、样品;及时按地质情况及钻孔深度、方位和斜度修改钻孔地质技术指标书。
预计将钻进矿层(体)或发现矿化现象时,立即用书面或其它方式通知钻探班长及机长。
每钻进一定深度,见重要标志层、见矿、处理重大孔内事故后和终孔时,都应进行孔深校测。
孔深误差较小时,在最后回次一次校正为校测深度;误差较大时,可在该校测间隔区段,按每回次校正±1cm,将最后回次校正为校测深度,向上配完为止;如误差过大,应由分队主任工程师配合施工方面主管技术人员找出原因后处理。
编录时要随时检查核对岩、矿心摆放顺序及采取率、孔斜、简易水文观测等质量指标,配合施工方面搞好质量管理工作。
岩、矿心采取率可按以下公式计算,也可按各工业主管部(局、公司)规定的方法计算:回次采取率(%)=(本次岩心长—上次残留岩心长)÷本回次进尺×100 或回次采取率(%)=(本次岩粉重÷本回次岩心理论重)× 100分层采取率(%)=(分层岩心总长÷分层总进尺)×100残留岩心处理及换层深度计算方法由大队总工程师根据实际情况在原始地质编录实施细则中规定。
生产实习(探矿工程地质编录)探矿工程地质编录一、探矿工程符号及编号探矿工程的符号是以探矿工程名称的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的汉语拼音的头一个字母(印刷体大写)组合而成,当该字的声母为复合声母时(SH、CH、ZH)则采用其复合声母,详见表IV—1。
常用探矿工程符号表IV—1序号符号名称序号符号名称序号符号名称1 TC 探槽8 YK 样坎15 CHK 冲击钻孔2 BT 剥土9 PD 平硐16 SHK 水文钻孔3 QJ 浅井(含小圆井) 10 YD 沿脉平硐17 CZ 采样钻4 XJ 斜井11 CD 穿脉平硐18 CK 采坑5 SJ 竖井12 LD 老硐19 PX 平巷6 TJ 天井13 ZK 钻孔20 SM 石门7 AJ 暗井14 QZ 浅钻上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958—89),工作中都要按规定严格执行。
当使用上表以外的工程时,按上述规则进行编定。
探矿工程的编号,是由探矿工程符号加上数字而成的。
例如CD15代表 15号穿脉平硐;YD3代表 3号沿脉平硐;YD 3—CD15代表3号沿脉平硐中的15号穿脉平硐。
还有采用探矿工程符号加数字加勘探线号,例如ZK1502表示为ZK 15 勘探线2号钻孔;无论如何在一个单位或一个矿区必须统一。
二、工程素描图比例尺的选择及基本要求素描图的比例尺是根据地质条件和任务需要而定,一般采用1:50—1:200探矿工程。
探矿工程(槽、井、硐)的素描图的比例尺一经选定,要自始至终保持统一。
在素描图上,凡厚度(或宽度)大于1mm的地质体均需表示,矿体或重要地质现象虽不足1mm,但应适当放大表示,并加以说明。
三、探矿工程素描图的基本内容(一)素描图:为了便于作图和装订成册,素描图要绘制在19×27cm的计算纸上(也可另行统一规定),若是硐、井探素描图可按长(深)度逐页素描,若是探槽素描图时长度作法同前,高度不够时可分段垂直上下移动,并注明分段高程见图IV—2。
当一个地区的工作告一段落时(按年度、勘探线或单工程)需按原始资料归档规定进行整理并装订成册,需有下列内容:1、封皮上要写图名和单位,例如:×××矿×××区素描图××队××分队(或工区)2、装订成册的素描图在扉页中绘制统一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