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利政策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5.13 KB
- 文档页数:6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证分析》篇一一、引言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公司的财务结构、投资者回报及资本市场运作效率。
合理的股利政策不仅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
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证分析。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逐渐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股利政策不仅体现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也反映了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经营理念。
同时,它还是影响企业价值和投资者决策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进行实证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数据来源于公开的财务报告、相关研究报告以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官方数据。
四、实证分析1. 股利政策现状根据我们的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呈现多元化趋势。
多数公司选择派发现金股利,也有部分公司选择股票回购或者混合方式进行股利分配。
同时,我们发现不同行业的股利政策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各行业的经营特性和市场环境有关。
2. 影响因素分析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因素主要包括公司盈利、现金流、财务结构、股东利益、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环境等。
通过对样本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公司盈利和现金流是决定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而财务结构和股东利益则对股利政策的制定产生直接影响。
此外,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市场环境也对股利政策产生一定影响。
3. 实证结果通过对样本公司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与公司的财务状况、股东利益及市场环境密切相关。
合理的股利政策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在股利政策上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各行业的经营特性和市场环境有关。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实证分析,我们认为上市公司应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以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利益的双重目标。
股利政策简要分析通常企业面临的重要财务决策有两个,一个是投资决策,另一个是筹资决策,但是在投资与筹资决策拟定以后,公司的经营阶层还要决定股利政策。
所谓股利政策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赚取的利润,应该在什么时候、按那种比率、以那种支付工具分配股利的决策。
股利的发放,不但显示企业经营的绩效,也是投资者(股东)获取投资报酬的具体表现。
股利发放的时间在美国,每季发放股利。
在其它地区(比如台湾),每年年底结算,需等次年股东会议通过之后,于上半年发放现金股利,另于下半年发放股票股利。
股利发放的四个步骤(1). 宣告发放。
那一天称之宣告日(Declaration Date)(2). 完成股东名册登记。
那一天称之登记基准日(Holder-of-record Date)(3). 除息。
股利权利与股票脱钩的那一天称之除息日(Ex-dividend Date),通常规定应比登记基准日倒推早几天(3-4天左右)。
(4). 支付股利。
那一天称之发放日(Payment Date)6.1 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公司制定股利政策时有下列常见的因素影响或者限制其股利的发放:6.1.a 因素A: 法律上的规定法律上常限制股利的支付必需在某些条件之内,比如台湾的公司法中规定,公司不能将股本以股利方式发放给股东,只能在公司过去或者现在存有盈余时,才可发放现金股利,以保障债权人的利益。
此外,当公司的净值为负,即总负债大于总资产而面临倒闭时,法律规定公司不得发放股利,以防止股东非法收回其股本,而使债权人的利益受损。
换言之,发放股利必需符合净利润原则、防治资本损害原则、防治破产原则。
6.1.b因素B: 债务契约的限制债务契约中常限制盈余中股利的发放。
债务契约中,债权人常限制在贷款给予之后,有关盈余中股利发放的部份。
同时,债务契约通常规定除非流淌比率、利息保障倍数及其它安全比率超过设定的最低值外,不得发放股利。
因此,由于债务契约的规定,常使公司股利的制定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
股利政策简要分析第第 6 讲: 股利政策一般企业面临的重要财务决策有两个,一个是投资决策,另一个是筹资决策,但是在投资与筹资决策拟定以后,公司的经营阶层还要决定股利政策。
所谓股利政策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赚取的利润,应该在什么时候、按那种比率、以那种支付工具分配股利的决策。
股利的发放,不但显示企业经营的绩效,也是投资者所提出他们主张公司的价值只决定于公司创造盈余的能力与本身的企业风险;换句话说,他们认为公司价值仅取决于公司产生的所得多寡,而非所得如何在股利和保留盈余之间分配。
MM 股利无关论主要的论点认为股东可以自己架构本身所喜欢的股利政策。
举例来说,如果一家公司不发放股利,而股东希望有 5%的股利收入,那么他可以出售他所拥有股票的 5%来创造相同的效果。
相对地,如果一家公司发放的股利比股东所期望的还要多,那么该股东可将他多余的股利拿来增购股票。
如果股东不需任何成本,就可以买卖股票来建构自己的股利政策,那么股利政策就会是无关的。
然而,真实状况是,对那些需要额外股利的投资者而言,他们必须支付交易费用才能出售持股;而对于不需要那么多股利的投资者而言,他们一方面因为收到股利必须支付所得税,另一方面也要支付交易费以增购股票。
在税赋及交易成本确实存在的情形下,股利政策极可能会影响公司的价值。
MM的理论建立在一些假设之上,其中最重要的假设就是没有税赋与交易成本。
6.4.1.b 一鸟在手理论 MM 股利无关论的一个重要论点是股利政策并不影响投资人的权益报酬率股利发放率所得税偏好理论股利发放率所得税偏好理论(Tax Preference Theory)MM股利无关论 (Dividend Irrelevance Theory)一鸟在手理论(Bird-in-the-hand Theory)但是 MM 却认为:影响股价的乃是预期的未来盈余,股利不过只是盈余的反映而已,其并不能决定股价的高低。
因此股价的变动,其原因主要来自于未来盈余的预期变化,而不应是股利政策本身。
股利政策案例分析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根据其盈利状况、资本需求以及股东利益等因素制定的一种分红政策。
股利政策的制定对于公司及其股东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公司而言,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来吸引和留住投资者,提升公司的声誉和市场地位;对于股东而言,可以通过分红获取现金收益并分享公司的盈利成果。
以下将以某上市公司为例,分析其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情况。
该公司是一家盈利稳定、发展良好的企业,在行业中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该公司的股利政策主要考虑到公司的盈利状况、市场需求以及股东利益最大化等因素。
经过分析评估,该公司制定了以下股利政策:1. 稳定分红:该公司每年会进行盈余分配,稳定分红成为其股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会根据当年的盈利情况确定分红比例,并向股东发放现金股利。
稳定分红可以为股东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入,增加股东的收益。
2. 弹性分红:除了稳定分红外,该公司还会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弹性分红。
当公司盈利较好时,会适当提高分红比例,进一步分享盈利成果;而当公司面临资本需求较大时,可能会减少分红甚至暂停分红,将资金用于企业的发展。
3. 股票股利:除了现金股利外,该公司还会采取股票股利的方式进行分红。
股票股利是指将公司的一部分利润转换为股票,发放给股东作为分红。
这种方式可以降低公司的现金流出,同时也可以鼓励股东长期持有公司股票。
该公司的股利政策实施情况良好,得到了股东的认可和赞赏。
通过稳定分红和弹性分红的方式,公司能够根据盈利情况和资本需求进行合理的利润分配,既满足了股东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本支持。
总之,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公司和股东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的盈利情况和需求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既能够分配利润给股东,又能够为公司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实现公司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论文一、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1、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和短期性。
股利政策的决策中,股利支付率和支付的稳定性是两个重要的内容。
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中未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使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较多地倾向于满足大股东的意愿,而没有把中小股东的利益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因而在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没有把股利政策放在公司长远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决策,没有明确的股利政策目标,股利分配随意性强、短期性重,进而导致股票价格经常波动。
这实际上不仅对公司信誉造成了直接影响,而且由于股票价格代表了上市公司的价值,也因此阻碍了公司最佳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实现。
2、既派又配现象普遍。
“风险与收益对等”,因此,作为公司风险的最大承担者——股东理应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有权利要求公司在有盈利的前提下分配利润。
然而,从1995年到1999年,不分配利润的上市公司数在逐年上升,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中相当一部分仅仅只是微利,而同时现金流动性较差,如要派现,将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经营;二是有些上市公司虽业绩尚可,但总股本和流通股规模已相当大,使得这些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减弱,送股也不可能。
但自2000年以来,派现送股的上市公司数却有所上升,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大部分上市公司已扭亏为盈或者是公司已开始为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考虑,而是上市公司通过派现可以达到配股融资的目的,因为证监会就公司配股资格有如下规定: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连续三年超过10%,一些公司就采取了发放现金股利以降低净资产额、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作法。
3、股利分配行为极不规范。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些公司的董事会经常修改股利分配方案,使得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也造成了股票二级市场的异常波动;二是一家上市公司却多种分配方案并存,这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往往同时拥有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等多种股票,为满足这些不同投资主体对股利分配不同的喜好,不少公司就会同时制定多个分配方案,尽管这些方案可能会使不同投资主体的利益相互损害。
股利政策案例分析在进行股利政策案例分析时,我们通常会关注公司如何决定其股利分配策略,以及这种策略如何影响公司的长期财务健康和股东价值。
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案例分析,展示了某公司股利政策的决策过程及其对公司和股东的影响。
案例背景:假设我们分析的是一家名为“创新科技”的公司,该公司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快速增长,并且拥有稳定的现金流。
公司管理层正在考虑是否应该增加股利支付,以回报股东并维持市场竞争力。
1. 股利政策的决策因素:- 盈利能力:公司必须确保有足够的盈利来支持股利支付。
- 现金流状况:稳定的现金流是支付股利的关键。
- 投资需求:公司需要评估未来的资本支出需求,以确保股利支付不会影响公司的长期增长。
- 股东期望:了解股东对股利支付的期望和偏好。
- 市场环境:考虑行业趋势和市场条件对股利政策的影响。
2. 股利政策的类型:- 稳定股利政策:公司每年支付相同或逐渐增长的股利。
- 弹性股利政策:公司根据盈利和现金流状况调整股利支付。
- 储备股利政策:公司在盈利好时积累现金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3. “创新科技”公司的股利政策分析:- 盈利能力:公司过去三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5%,20%和25%,显示出强劲的盈利能力。
- 现金流状况: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在过去一年中为正,且逐年增长。
- 投资需求:公司计划在未来两年内进行大规模的研发投资,以保持技术领先。
- 股东期望:根据股东调查,大多数股东支持增加股利支付。
- 市场环境:同行业公司普遍实行稳定股利政策,市场对此有正面反应。
4. 股利政策的决策:考虑到上述因素,“创新科技”公司决定实施稳定股利政策,每年支付相同或逐渐增长的股利。
公司预计,通过维持稳定的股利支付,可以增强股东信心,同时保持足够的现金流以支持未来的投资需求。
5. 股利政策的影响:- 对公司的影响:稳定的股利支付有助于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建立良好的声誉,吸引长期投资者。
- 对股东的影响:股东可以获得定期的现金流,增加投资回报。
一、引言股利政策常被称为“股利之谜”,既是现代公司财务的难点之一,也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
股利政策制定的合理与否,是关系上市公司和股东双方利益以及我国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的一件大事。
虽然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良好,资本市场也日益完善,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不合理的股利分配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而股利政策与融资决策、投资决策并称为上市公司的三大财务决策,在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合理地制定股利政策尤为重要。
二、股利政策的基本内涵股利政策是建立在公司发展目标和平衡企业内外部相关集团利益的基础之上,是公司融资决策和投资决策的逻辑延续,也是公司在利润的再投资与回报投资者两者之间的一种权衡。
从宏观角度讲,股利政策是以公司发展为目标,以股价稳定为核心,在平衡企业内外部相关集团利益的基础上,对于净利润在剔除了各种公积金后如何分配采取的基本态度和方针政策;从微观角度看,股利政策主要反映的是公司、股东、债权人及公司管理者等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具体地说,股利政策是指公司如何确定分配给股东的股利占净利润的比率(即股利支付比率),即对净利润在提取了各种公积金后在股东和留存收益之间分配所采取的基本态度,以及选择和确定股利分派的时间、方式、程序等方面的方针和对策。
总之,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何时发放股利、怎样发放股利等方面的方针与策略。
不同的股东对股利的期望不同,股东与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关系上也会存在一定的矛盾。
正确的处理这种经济利益分配的矛盾,协调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是制定合理股利政策的出发点。
总结相关的在股利政策上的财务理论与实践,可以归纳出如下不同类型常见的股利分配政策:剩余股利政策、固定或持续增长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这几种特殊的股利分配方式。
三、上市公司主要股利政策的比较与选择(一)剩余股利政策所谓剩余股利政策,就是在公司确定的最佳资本结构下,使得税后净利润首先要满足项目投资所需要的权益资本,然后将剩余的盈余用于分配现金股利。
股利政策案例分析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公司的股东权益、股价表现、公司发展战略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分析不同股利政策对公司和股东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A公司。
A公司是一家成长性较好的公司,管理层希望能够通过高股利政策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股价表现。
因此,A公司决定将大部分利润用于派发股利,以满足投资者对高回报的预期。
然而,由于高额的股利支付,A公司的内部留存资金不足,导致公司在未来的发展和扩张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影响了公司的长期发展。
接下来,我们来看B公司。
B公司是一家稳健型的公司,管理层更注重公司的稳定性和未来发展。
因此,B公司采取了保守的股利政策,将大部分利润留存用于公司的内部发展和扩张。
虽然股东在短期内无法获得高额的现金回报,但是B公司通过持续的内部投资和发展,为股东创造了更大的长期价值,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最后,我们来看C公司。
C公司是一家高成长性的公司,管理层希望能够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为股东带来可观的回报。
因此,C公司采取了灵活的股利政策,根据公司的盈利状况和未来发展需求,灵活调整股利支付比例。
通过这种方式,C公司既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又能够为股东提供稳定和可观的股利回报,取得了良好的市场表现和股东认可。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股利政策对公司和股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公司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发展阶段、盈利状况和未来发展需求,以及股东的预期和利益诉求,灵活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股利政策,为公司和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回报。
股利分配是现代公司理财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当前上市公司和财务管理领域的一个敏感的热点问题,一直受到各方面的极大关注,是公司筹资、投资活动的逻辑延续,其理财活动的必然结果。
好的股利政策不仅可以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而且能增加广大投资者对公司信心及激发其持续追加投资的热情,从而使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
这就使得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股利分配政策对公司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像中国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期经济的国家,股市还是个不十分成熟的市场,规模较小,结构单一,市场效率性还较弱,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规范。
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是具有深远的理论和显示意义的。
本文以股利分配理论为基础,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根源做了剖析。
最后,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提出了对策建议,用有关知识分析了用友软件的股利分配政策。
关键词:股利分配,股利政策,上市公司3.通货膨胀因素当发生通货膨胀时,购买力下降,企业维持现有的经营规模则需要更大量的资金,一旦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则必然要将更多的税后利润用于内部积累,这种情况下必然要实施较低的股利发放政策。
同样,在发生通货紧缩时,同样数额的资金,购买力则更高,但人们的消费意愿会下降,这时企业往往也会实施较低的股利发放政策。
4.股东因素稳定的收入和避税。
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成熟的资本市场中,由于股权分散,公司经理层由于外部的压力往往满足股东对某一股利形式的偏好。
而我国由于特殊的股权结构使权利不对称的情况比较明显,上市公司经理层则有利用某种股利形式满足自身效用的内在动机;另外,一些高股利收入的股东又出于避税的考虑(股利收入的所得税高于股票交易的资本利得税)往往反对公司发放较多的股利。
控制权的稀释和争夺,一方面,当支付较高的股利时,往往会导致公司留存收益的减少和将来发行新股的可能性加大,如果公司的控股股东没有或者不能认购增发的新股,发行新股会导致其控制权被稀释,控股股东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可能采取低支付率的股利政策。
虽然这种股利政策不可能使全部股东的财富最大化但却对具有控制权的股东有最大的利益。
另一方面,当一个公司面临被其他公司或投资者收购的危险时,低股利支付率可能有助于“外来者”取得控制权,外来者可以游说公司的股东相信目前公司不能使股东财富最大化,而他们(外来者)却可以做得更好,这就会导致面临被收购的公司不得不支付较高的股利来取悦其股东。
三、中美股利分配政策的差异分析(一)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特点我国的股票市场已经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上市公司的数目已由过去的十几家,增长到2011年3月底的1548家,总市值达到190187万元。
随着股票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日益健全,市场运作日渐规范、投资者日趋理性,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中,股票市场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我国的证券市场还属于新兴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诸多问题。
因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也就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一些鲜明的特点。
1.不分配少分配现象普遍表1 1992年—2010年未分配股利和未分配现金股利公司统计年度未分配股利公司未分配现金股利公司公司个数所占比例(%)公司个数所占比例(%)199247.692344.231993158.573318.861994269.226421.9919956019.6110534.31199614227.933064.83199733346.5749268.81199843052.3855867.97199951956.5461166.56200035233.44 0639.52200142137.1648041.83200254645.3958948.96200361348.3466552.44200460244.016 7749.49200533933.0162150.92200628224.7269849.82200767042.5179750.67200855534.776 246.92200968739.9974243.19数据来源:1992—2009数据来源于张孝梅、王勇.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会计之友.2010(2)上市公司不分配现象严重。
截至2007年4月30日,深市主板490家上市公司均如期披露了2006年年度报告。
深交所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共有198家公司在2006年年报中提出了股利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预案,占公司总数的40%,比2005年家数增加了20家,提高约4个百分点。
这已经是我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上市公司分配状况最为乐观的一年,但即便如此,这样的水平仍远远低于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上三十余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
根据道琼斯公司的统计,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平均股息收益率为2.81% ,而我国证券市场在1994年至2003年10年间流通股股东获得的年平均股息收益率才0.89%,低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利率。
1997年有200家不分红派息的公司,占总数的35%,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据。
而香港股市1996年不分配利润的公司占总数的13%。
这反映了即使在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时期微观上仍有相当部分企业资金困乏,留存收益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改制名不副实,虽然通过上市募集了一批资金,但本身仍处于亏损状态,收益分配更无从谈起。
在近10年中,美国每年宣布实行股票分割或股票股利的公司约占总数的10-15%,香港股市1996年送现金的公司占总数的 61%,送红股、配股的公司占总数的19%。
而我国沪深股市1997 年送红股的公司为187家,占总数的 33 %,送现金的公司为129 家,占总数的23%。
这种现象是与这一时期国内企业普遍缺少资金密切相关的,因为筹资渠道相对较少,企业愿意少派现金多送红股。
具体的近十年上市公司分配股利情况如表1所示。
2000年以后,现金股利比例有所增长,这主要是因为证监会出台相关规定,把分红派息作为上市公司再筹资的必要条件。
但由于并未具体规定现金分配比例,大部分上市公司只是象征性地分红以达到再融资的目的。
这样一来,现金分红只是比原来略有增加而已。
2.股利分配政策受大股东意愿支配由于历史原因,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国家股股东或发起人股东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中的话语权很大。
这就使得公司股东大会最终的决定可能并不是公司整体股东权益最大化,而是大股东利益最大化。
而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国家股其实仍是直飞公司的重大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小股东无力给董事会形成压力,大股东也不用担心不发放现金股利导致股票价格下跌而影响公司控制权问题。
所以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就呈现出不派现或低派现的特点。
3.股利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差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经常是一年几变,由于不注重投资者的利益,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缺乏远见,目的不明确且具有随意性。
即使是一些连续派现的公司,派现数额在各年度的分配也很不均衡。
有的年度畸高,有的年度甚至不分配。
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随意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与成熟上市公司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
4.利用股市“圈钱”是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现象近年来,中国证监会注意到上市公司利用股利分配政策进行“圈钱”活动,2006年发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发行新股需符合“最近三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平均可分配利润的20%。
”但是,这一法规却成了一些净资产数额较高的公司制定股利分配政策的标准。
证监会于2008年10月9日发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规定“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积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三十”。
其主要内容包括在年度报告中详细披露公司的现金分红政策,使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具有明确预期,在公司章程中列明进行现金分红的长期制度安排、条件、比例、种类等内容,并强调严格执行。
这些带有强制性的法规措施,保护了外在股东的利益。
(二)美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特点1.高股利政策的现金股利形式据统计,美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股利支付率较高,也就是说净利润的大部分都分配给了股东。
原因主要有:第一,美国上市公司的自有资本率比较高,股东的力量相对比较强大,使得经营者在经营方向和利益分配方面必须按照股东的价值最大化安排;第二,美国的资本市场相对比较完善,此外美国上市公司外部直接融资能力很强,当一个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张时公司间的兼并收购则是不能避免的,所以公司必须采取高股利政策。
这样既可以稳定股东的情绪,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又能够达到保护自己、抵御恶意收购的目的。
股利支付的形式主要有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美国公司回报股东的一般方式是现金股利形式,较少采用股票股利的方式。
股利支付率一般在50%以上,占公司现金流量的20%左右;而采取股票股利分配形式的上市公司所占比重还不到15%.此外,上市公司通常是按季度分配,每年发放四次股利,按年度或半年度分配的则比较少。
多年来,美国绝大多数公司都坚持高比率的现金股利分配形式,这也成为美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一个突出特点。
2.股利政策具有相对稳定性美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相信信号传递理论,即他们认为公司的股利政策是在向投资者传递信息,稳定的股利政策会传递给投资者公司经营情况乐观的信息,从而吸收更多的投资。
所以不会轻易削减股利。
一方面有些上市公司在某一年度出现股利分配困难时,甚至会采取举债发放股利;另一方面在事先确定了股利分配率,但当期盈利出现出乎意料的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上市公司也不会立即大幅增发股利,而是在以后年度中逐渐提高股利支付水平。
因此股利政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股票回购也被经常使用美国是英美法系国家,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的现象很普遍。
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现在,股票回购已经成为公司向股东分配利润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回购方式向股东支付现金的比例与现金股利几乎达到了一样的水平。
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的主要动机是将其作为股利的一种替代方式,但由于回购不会稀释每股的价值,所以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其用作管理层认股股权计划,并制定相应的股票期权来激励管理层。
通过回购股票向股东分配利润,同时还提高了上市公司的权益负债率,优化了公司的资本结构,因而它很受股票价值低估的上市公司的欢迎,而且美国的资本利得税税率低于股利所得税税率,所以股票回购也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
(三)中美鼓励分配政策的差异1.股权结构差异美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比较分散,50%以上的个人股,比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