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5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测)
- 格式:doc
- 大小:241.50 KB
- 文档页数:11
专题5.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Ⅱ)。
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知识点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其过程为:P 黄圆×绿皱↓F1黄圆↓⊗F29黄圆∶3黄皱∶3绿圆∶1绿皱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1)配子的产生①假说: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②F1产生的配子a.雄配子种类及比例:YR∶Yr∶yR∶yr=1∶1∶1∶1。
b.雌配子种类及比例:YR∶Yr∶yR∶yr=1∶1∶1∶1。
(2)配子的结合①假说: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②F1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
(3)遗传图解3.设计测交方案及验证——演绎和推理(1)方法:测交实验。
(2)遗传图解4.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1)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如图)(2)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范围:有性生殖的生物,真核细胞的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无性生殖和细胞质基因遗传时不遵循。
知识点二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常规题型 1.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2.n对等位基因(完全显性)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规律3.用“先分解后组合”法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问题(1)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的问题。
(2)分类剖析①配子类型问题a.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数是每对基因产生相应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b.举例:AaBbCCDd产生的配子种类数Aa Bb CC Dd↓ ↓ ↓ ↓2 × 2× 1× 2=8种②求配子间结合方式的规律: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杂交,配子间结合方式种类数等于各亲本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③基因型问题a.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的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单独杂交所产生基因型种类数的乘积。
第15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限时:40分钟)知识点题号及难易度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2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及实质5(中),12(中)3.基因型的推断 34.杂交后代概率计算6(中),11(中)5.两对等位基因遗传中的异常分离比4,7(中),9(中), 13(中),14(中)6.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探究问题8(中),10(中),15(难)A.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后代有9种表现型B.黄色圆粒豌豆(YyRr)产生的精子中,YR和yr的比例为1∶1C.黄色圆粒豌豆(YyRr)产生YR的卵细胞和YR的精子的数量比为1∶1D.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精子和4种卵细胞自由结合解析: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黄色圆粒豌豆(YyRr)产生四种精子,YR∶Yr∶yR∶yr=1∶1∶1∶1;一般来说,生物体产生的精子的数量远远多于卵细胞的数量;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孟德尔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种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 A )A.亲本必须是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B.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C.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F1的雌、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都能发育成新个体解析:亲本既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也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皱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
3.(2016河北保定月考)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 C )A.DdRrB.ddRRC.ddRrD.Ddrr解析:依题意,F1的基因型为DdRr,其与丙杂交,后代高秆与矮秆之比为1∶1,抗病∶易感病=3∶1,可以推测出丙的基因型为ddRr。
第15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组基础题组考点一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析1.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B.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M、N、P分别代表16、9、3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C.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D.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能用于检测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的表述,正确的是()3.有关F1A.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后代有9种表现型产生的精子中,YR和yr的比例为1∶1B.F1C.F产生YR的卵细胞和YR的精子的数量比为1∶11产生的4种精子和4种卵细胞自由结合D.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4.下列关于遗传问题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全为红花,支持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A.红花与白花杂交,F1B.YyRr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一定是YR∶Yr∶yR∶yr=1∶1∶1∶1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占3/8C.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2D.Aa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考点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5.(2018北京东城期末)下图表示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已知A、a和B、b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
从理论上分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是1∶1∶1∶1B.甲、丙植株杂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1∶1∶1∶1C.乙、丁植株杂交可用于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在自然条件下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是乙和丙6.(2017北京海淀期末)雕鸮的羽毛绿色与黄色、条纹和无纹分别由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显性基因纯合会出现致死现象。
绿色条纹与黄色无纹雕鸮交配,F1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雕鸮的比例为1∶1。
15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2022·陕西安康·统考二模)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机制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该事例能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B.若粉花植株的测交子代中出现了白花植株,则亲本粉花植株是杂合子C.若双杂合植株自交,则子代白花植株中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4/13D.若让基因型不同的两株白花植株杂交,子代中出现粉花植株的最小概率是1/4 2.(2023·广东·统考模拟预测)某自花传粉的植物,花色由A/a、B/b两对基因控制,A基因控制花青素的合成,当花瓣中无花青素为白色,B基因能抑制A基因的表达,BB会让花瓣成为淡紫色,Bb会让花瓣成为深紫色,无B时为蓝色。
某深紫色花植株自交,F1中出现蓝色∶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4∶3∶4,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A.A/a、B/b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亲本基因型为AABbB.F1中出现上述表型及比例是由于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C.让F1中的淡紫色花植株相互杂交,子代出现淡紫色∶白色=3∶1D.让F1中的深紫色花与白色花植株杂交,可判断深紫色花植株的基因型3.(2023·山东日照·统考三模)落粒是作物种子成熟后脱落的现象。
落粒性和非落粒性是一对相对性状。
研究者利用荞麦的非落粒性纯合品系与落粒性纯合品系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落粒性与非落粒性的比例约为27:37,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农业生产中,荞麦的非落粒性是优良性状B.落粒性和非落粒性至少由3 对等位基因控制C.F2 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约占1/8D.F2中的非落粒性个体基因型至少有19 种4.(2023·湖北·襄阳四中校考模拟预测)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翅有纹和无纹受M、m基因控制,深色纹和浅色纹受B、b基因控制,纯合无纹雌昆虫与纯合深色纹雄昆虫杂交,F1都为无纹,F1雌雄相互交配,F2的表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控制翅有纹、无纹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无纹为显性性状B.亲本是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C.F2昆虫自由交配获得的F3中无纹昆虫占比为3/5D.F2中深色纹雄昆虫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25.(2023·湖北武汉·校联考模拟预测)蜜蜂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
专题15 自由组合定律1、最新考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Ⅱ)2、最近考情2018·全国卷Ⅰ(32)、2018·全国卷Ⅱ(32)、2018·全国卷Ⅲ(31)、2017·全国卷Ⅰ(32)、2017·全国卷Ⅱ(6)、2017·全国卷Ⅲ(32)、2016·全国卷Ⅰ(32)、2016·全国卷Ⅱ(32)生命观念基因自由组合的细胞学基础,建立进化与适应的观念科学思维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规律和方法科学探究探究个体的基因型、验证自由组合定律考点一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及应用【科学思维】【基础知识梳理】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1)实验过程(2)结果及结论(3)问题提出①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呢?②这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3∶1的数量比有联系吗?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1)理论解释(提出假设)①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②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③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且数量比相等。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棋盘格式)3.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演绎推理、验证假说(1)演绎推理图解(2)实施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与演绎结果相符,则假说成立。
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测交实验结果如下:4.自由组合定律(1)实质与各种比例的关系(2)细胞学基础(3)研究对象: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4)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5)适用范围5.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1)指导杂交育种:把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
不同优良性状亲本――→杂交F 1――→自交F 2选育符合要求个体――→连续自交纯合子 (2)指导医学实践: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分析两种或两种以上遗传病的传递规律,推测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及群体发病率。
6.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核心考点突破】孟德尔两大定律的验证方法整合验证方法结论自交法F 1自交后代的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F 1自交后代的分离比为9∶3∶3∶1(或其变式),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测交法F 1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1∶1,则符合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F 1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1∶1∶1∶1,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粉鉴定法F 1若有两种花粉,比例为1∶1,则符合分离定律F 1若有四种花粉,比例为1∶1∶1∶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例题精讲:(2019·金山区一模)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
【2019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5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讲)讲考纲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理解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并在学习该部分内容及解题中加以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用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分析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生物的遗传问题,能够进行遗传实验设计。
讲考情讲基础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孟德尔的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配子的产生①假说: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②F1产生的配子a.雄配子种类及比例:YR∶Yr∶yR∶yr=1∶1∶1∶1。
b.雌配子种类及比例:YR∶Yr∶yR∶yr=1∶1∶1∶1。
(2)配子的结合①假说: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②F1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
(3)遗传图解(4)假说验证①方法:测交实验。
②遗传图解2.自由组合定律(1)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范围:有性生殖的生物,真核细胞的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无性生殖和细胞质基因遗传时不遵循。
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1.自由组合定律9∶3∶3∶1的变式分析F1(AaBb)自交原因分析后代比例当双显性基因同时出现时为一种表现型,其余的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9∶7存在aa(或bb)时表现为隐性性状,其余正常表现9∶3∶4或9∶6∶1单显性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15∶1 有显性基因就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表现另一种性状双显性和一种单显性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12∶3∶1或双显性、双隐性和一种单显性表现为一种性状,另一种单显性表现为另一种性状13∶3或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强1(AABB)∶4(AaBB+AABb)∶6(AaBb 1∶4∶6∶4∶1+AAbb+aaBB)∶4(Aabb+aaBb)∶1(aabb)2.某些致死基因或基因型导致性状的分离比改变设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专题15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选择题(10小题,共50分)1.已知某植物籽粒的颜色分为红色和白色两种。
现将一红色籽粒的植株A进行测交,子代出现红色籽粒与白色籽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合理的是()A.红、白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B.子代植株中白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两种C.植株A产生的两种配子比例一定为1:3D.若子代红色籽粒植株自交出现9:7的性状分离比【答案】D因此若子代红色籽粒植株自交出现9:7的性状分离比,D正确。
2.研究表明,染色体上位置相距比较远的两个基因(如图甲)因为发生交换重组的概率很高,所以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如图乙)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很接近,难以区分。
已知雌果蝇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能发生交叉互换,雄果蝇却不能。
若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下列能证明果蝇的基因A和B的位置是如图甲而不是如图乙的杂交组合是()A.AaBb(♀)×aabb(♂)B.aabb(♀)×AaBb(♂)C.aabb(♂)×AABB(♀)D.AaBb(♂)×AaBb(♀)【答案】D【解析】假设果蝇的基因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且距离比较远,根据题干信息已知,雌果蝇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能发生交叉互换,而雄果蝇却不能,则AaBb(♀)与aabb(♂)杂交后代的情况与按因此该组合可以证明果蝇的基因A和B的位置是如图甲而不是如图乙,D正确。
3.基因型AaBb个体的某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基因型AB、aB、Ab、ab4个精子(仅考虑一处变异),下列关于这两对非等位基因的位置及变异情况的分析成立的是()A.遵循分离定律,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基因突变C.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基因突变D.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交叉互换【答案】D【解析】正常情况下,1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能产生两种4个细胞,现在根据题意1个精原细胞产生4种细胞,说明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都发生了交叉互换,两对基因位于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均可,D正确;如果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既遵循分离定律,也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如果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即使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只能产生2种精子,B错误;如果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可能产生3种精子,C错误。
4.人的直发和卷发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d),DD、Dd、dd个体的头发表现分别为非常卷曲、中等卷曲、直发;高胆固醇血症由另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HH个体为正常人,Hh个体血液胆固醇含量中等,30岁左右易得心脏病,每500人中有一个Hh个体。
hh个体血液含高胆固醇,在两岁时死亡。
控制以上性状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有双方都是卷发的夫妇,生下一直发、血液含高胆固醇的孩子。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该夫妇再生一个头发非常卷曲、血液正常的孩子的概率是1/16B.没有亲缘关系的两个人婚配,其后代患高胆固醇的概率为1/1000000C.预测人群中h的基因频率将逐渐降低D.若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其可能的表现型有4种,基因型有9种【答案】D错误。
5.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
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两亲本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香味性状一旦出现即能稳定遗传B.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C.两亲本杂交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0D.两亲本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1/32【答案】D【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所以香味性状(aa)一旦出现即能稳定遗传,A 正确;两亲本为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图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后代中,抗病和感病的比为50∶50=1∶1,说明亲本相关基因型是Bb与bb;无香味和有香味的比为75∶25=3∶1,说明亲本相关基因型是Aa与Aa,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与AaBb,B正确;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与AaBb,其后代不可能出现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aaBB,C正确;亲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子代香味相关的基因型为1/4AA、1/2Aa、1/4aa,分别自交得到aa的概率为3/8,子代抗病性相关的基因型为1/2Bb和1/2bb,自交得到BB的概率为1/8,所以得到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的比例为(3/8)×(1/8)=3/64,D错误。
6.某二倍体植物有高茎与矮茎、红花与白花两对相对性状,且均各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现有一高茎红花亲本,其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5:3:3: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出现5:3:3:1的原因是可能存在某种基因型植株(合子)致死现象C.出现5:3:3:1的原因是可能存在某种基因型配子致死现象D.自交后代中高茎红花均为杂合子【答案】B则有高茎∶矮茎=2∶1,红花∶白花=2∶1,说明在后代中不存在AA和BB的个体,进而推知:出现5∶3∶3∶1的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B错误,C正确;综上分析可推知:在自交后代中,高茎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均为杂合子,D正确。
7.大鼠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控制大鼠体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F2中米色的雌雄大鼠交配产生的后代仍然是米色大鼠C.亲本中的黄色和黑色大鼠都是纯合子D.F2中的灰色个体大部分是纯合子【答案】D现型及比例可知,F1灰色大鼠的基因型是AaBb,所以亲本中的黄色和黑色大鼠都是纯合子(AAbb、aaBB),C正确;F2中灰色个体中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其中纯合子只占1/9,D错误。
8.已知某异花受粉的野生植物,其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紫花(B)对白花(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对这一野生植物种群进行研究发现,其表现型及所占比例分别是高茎紫花占2/3,高茎白花占1/12,矮茎紫花占2/9,矮茎白花占1/36(已知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等于相应基因频率的乘积)。
根据相关信息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只考虑茎的高度,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该野生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为50%C.该野生种群中,高茎紫花植株中的纯合子的概率为1/9D.若让所有高茎紫花植株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出现矮茎白花的概率为1/144【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已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a的基因频率都是1/2,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a的基因频率都是1/2,b 的基因频率=1/3,A的基因频率=2/3,则AA=1/2×1/2=1/4,Aa=2×1/2×1/2=2/4,BB=2/3×2/3=4/9,Bb=2×2/3×1/3=4/9,即AA:Aa=1:2,BB:Bb=1:1,因此高茎紫花植株中的纯合子的概率为1/3×1/2=1/6,C 错误;若让所有高茎紫花植株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出现矮茎白花(aabb)的概率=(2/3×2/3×1/4)×(1/2×1/2×1/4)=1/144,D正确。
9.某哺乳动物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3对等位基因控制,其控制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发生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一个基因型为ddAaBb的精原细胞可产生4种精子B.基因型为ddAaBb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褐色=13:3C.图示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该生物的所有性状D.图示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答案】A【解析】由于某哺乳动物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3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其遗传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一个基因型为ddAaBb的精原细胞如果不发生交叉互换可产生dAB、dab(或daB、dAb)两种类型的精子,如果发生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会产生dAB、dAb、daB、dab四种类型的精子,A正确;由控制色素合成的图解可知,体色为黄色的个体的基因型为D_、ddaaB_、ddaabb,体色为褐色的个体的基因型为ddA_bb,体色为黑色的个体的基因型为ddA_B_。
基因型为ddAaBb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其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A_B_:ddA_bb:ddaaB_:ddaabb=9:3:3:1,其中基因型为ddA_B_的个体表现为黑色,基因型为aaA_bb表现为褐色,基因型为ddaaB_、ddaabb的个体均表现为黄色,因此基因型为ddAaBb 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褐色:黄色=9:3:4;B错误;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包括: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图示只是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之一,并不能控制生物的所有性状,C错误;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图示说明动物的体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D错误。
10.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已知Ⅰ1基因型为AaBB,且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
根据以下系谱图分析,正确的推断是()A.Ⅰ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B.Ⅱ2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C.Ⅲ1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D.Ⅲ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3/16【答案】B因型为A_Bb,A项错误。
Ⅲ1的基因型只能是AaBb,C项错误。
Ⅲ2基因型也为AaBb,与AaBb的女性婚配,若aabb为患者,则后代患病的概率为7/16,若aabb不为患者,则后代患病的概率为6/16,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0分)11.某种野生植物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紫花形成的生化途径如图所示。
现有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F1植株中紫花:白花=1:1,若将F1中的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中紫花:白花=9:7。
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其数目在A基因和a基因中__________(填“相同”、“不同”或“相同或不同”)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