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自由组合定律1
- 格式:pdf
- 大小:5.82 MB
- 文档页数:8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及其在遗传学中的重要性。
o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o理解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其结果。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分析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和逻辑推理过程。
o运用数学统计方法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o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难点:理解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其结果,以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数学解释。
三、教学准备•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相关资料。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动画或图示。
•练习题和案例分析资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通过讲述孟德尔的故事和他对遗传学的贡献,引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
o提问学生:什么是基因的自由组合?为什么基因会自由组合?2.新课讲解o介绍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历史背景和研究过程。
o讲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基因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o通过动画或图示展示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其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和规律。
3.活动与探究o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并尝试解释实验结果。
o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正确性。
4.巩固与提高o通过练习题和案例分析,巩固学生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o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进行交流和讨论。
5.总结与反思o总结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核心内容和意义,强调其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o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6.作业布置o完成相关练习题,加深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o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五、板书设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概念与实质1.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定义2. 实质: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二、孟德尔遗传实验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2. 实验结果:F2中的性状分离比例三、基因自由组合过程1. 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基因分离2. 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四、应用与意义1. 预测遗传现象2. 遗传学研究和应用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第2课时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学习目标] 1.简述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过程,并说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2.说出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3.概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掌握核心概念间的关系。
一、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1.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交配。
(2)遗传图解(3)实验结论①F1是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
②F1产生了YR、Yr、yR、yr四种类型、比例相等的配子。
③F1在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1)发生时间:形成配子时。
(2)遗传因子间的关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3)实质: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归纳整合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2)联系①均适用于真核生物核基因的遗传。
②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规律同时起作用。
③分离定律是最基本的遗传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例1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
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A.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B.黑光×白粗→25黑粗C.黑粗×白粗→15黑粗∶7黑光∶16白粗∶3白光D.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答案D解析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就是论证杂种F1产生配子时,是否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产生四种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配子,最佳方法为测交。
D项符合测交的概念和结果:黑粗(相当于F1的双显)×白光(双隐性纯合子)→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四种类型,比例接近1∶1∶1∶1)。
例2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A.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B.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的组合C.两亲本间的组合D.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答案D解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生物在产生配子时,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自由组合定律的常规解题方法一、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要学会运用分离定律的方法解决自由组合的问题。
请结合下面给出的例子归纳自由组合问题的解题规律。
1.方法:分解组合法。
2.思路: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杂合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 ×Aabb 可分解为Aa ×Aa 、Bb ×bb 。
3.常见题型:推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亲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求相应基因型、表型的比例或概率。
4.根据亲本的基因型推测子代的基因型、表型及比例——正推型 (1)配子类型及配子间结合方式问题求AaBbCc 产生的配子种类,以及配子中ABC 的概率。
产生的配子种类:Aa Bb Cc ↓ ↓ ↓ 2 × 2 × 2=8种 产生ABC 配子的概率为12×12×12=18。
[规律] ①某一基因型的个体所产生配子种类数等于2n 种(n 为等位基因对数)。
②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杂交,配子间结合方式种类数等于各亲本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2)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概率问题如AaBbCc 与AaBBCc 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基因型?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再用乘法原理组合。
⎭⎪⎬⎪⎫Aa ×Aa →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 ∶2Aa ∶1aa )Bb ×BB →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 ∶1Bb )Cc ×Cc →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 ∶2Cc ∶1cc )⇒后代有3×2×3=18(种)基因型 又如该双亲后代中,基因型AaBBCC 出现的概率为12(Aa)×12(BB)×14(CC)=116。
(3)子代表型种类及概率问题如AaBbCc ×AabbCc ,其杂交后代可能有多少种表型?⎭⎪⎬⎪⎫Aa ×Aa →后代有2种表型Bb ×bb →后代有2种表型Cc ×Cc →后代有2种表型⇒后代有2×2×2=8(种)表型 又如该双亲后代中表型A_bbcc 出现的概率为34(A_)×12(bb)×14(cc)=332。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二节孟德尔从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自由组合定律(1)该部分内容是必修二的第一章节,也是整个必修二部分的重点及难点部分,大多数学生不容易掌握该章内容,需要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主要内容包括: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两大主要的遗传定律,在此部分,学生比较难理解孟德尔对遗传现象的解释,是因为浙科版教材安排的顺序是以科学发展的历程为主线,先介绍遗传定律,而后介绍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所以较难理解.但同时该章的教材内容和习题量多,难度大,是整个高中生物学的难点部分.本节主要是在介绍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后,介绍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对此的解释及验证.明确遗传定律的奠基人孟德尔大概了解其做实验背景深入认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说出孟德尔分析纷繁复杂的遗传现象的方法掌握用遗传图谱描述实验过程及现象在此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任何生物(除病毒)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有共同的起源,自然界的生命可以说与我们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当善待生命,保护护生命,维系地球1.教学重点:孟德尔的实验过程,现象、解释及各相关名词概念、遗传图谱2.教学难点: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及遗传图谱PPT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的活动1通过PPT展示:一则有关名人的对话,引出性状之间的自由组合过程学的活动1分析、回答教师活动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在形成子代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定律,那两对相对性状会是什么样?学生活动2 自己可以分析,回答教师活动3PPT演示,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在此过程中,黄色相对于绿色,圆粒相对于皱粒,两者的显隐性关系学的活动3用所学习的知识,回答和记录教的活动4根据F1代自交,哪些子代性状为新组合性状?学的活动4回答为什么出现这样新的性状组合,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吗?教的活动5依照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中,相对性状与等位基因的相互关系,你认为黄色和绿色这一对相对性状用基因的方式,如何表示?圆粒和皱粒呢?学的活动5分析,回答教的活动6那那基因型为这样的两个个体,在产生子代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而产生了上述的实验现象呢?因此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学的活动6观察、回答、记录在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形成RY,Ry, rY, ry 四种基因型配子教的活动7你能用遗传图解的方式写出刚才的实验过程吗?学的活动7回答、记录教的活动8那F1代自交,子代又会是什么基因型呢?学的活动8自己画出过程教的活动9根据F2代的基因型,总结出F2不同基因型所占比例学的活动9 分析回答Y__R__ Y__rr yyR__ yyrr 写出个基因型比例本部分内容是有关细胞水平的遗传内容,在学习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基础上,介绍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相对来说更复杂难懂,需要用层析法渐进的提出问题,一步步的深入,使学生对此有个清晰明了的认识.。
自由组合定律解题方法解决自由组合习题用到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分别是:分枝法、乘法原理具体思路是: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个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在运用乘法原理将各组情况进行组合具体应用一、求配子问题1、求配子的种类例题1:基因型为AaBbDd 的个体能产生()种类型的配子例题2:假定某一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DDEeFf,成对的基因均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此个体能产生配子的类型为()种例题3:一个基因型为YyRr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同样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各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A.2种和1种B.4种和4种C.4种和1种D.2种和2种例题4: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4个精子之一基因型为AB,那么另外3个分别是()A、Ab、aB、ab B、AB、ab、abC、ab、AB、ABD、AB、AB、AB2、求个别配子所占的比例例题5:基因型为AaBbDd 的个体,产生ABD配子的比例是()二、求基因型问题1、求子代基因型:例6: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后代能产生多少种基因型?有哪些种类?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多少?2、求亲本的基因型(1)隐性性状突破法(又称填空法)前提:已知双亲的表现型和子代的表现型及数量,推知双亲的基因型,这是遗传规律习题中常见的类型解题思路:按照基因分离规律单独处理,然后彼此相乘.例7:番茄红果(A)对黄果(a)为显性,二室(B)对多室(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将红果、二室的品种与红果、多室的品种杂交,F1代植株中有3/8为红果二室,3/8为红果多室,1/8为黄果多室,1/8为黄果二室,求两亲本的基因型(2)配偶基因型的推导即已知某一亲本的基因(表现)型和子代的表现(基因)型及比例,求另一亲本的基因(表现)型解题思路:先单独处理再彼此相乘例题8:用黄圆豌豆(AaBb)与六个品种杂交,依次得到如下结果,求各品种的基因型亲本品种子代表现型黄圆黄皱绿圆绿皱A9331B1111C1100D1010E1000F3010例题9:豌豆黄色(Y)对绿色(y)呈显性,圆粒(R)对皱粒(r)呈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高中生物自由组合定律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实质(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适用条件(1)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2)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3)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4.细胞学基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5.应用(l)指导杂交育种,把优良性状重组在一起。
(2)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沦依据。
1、F2共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中双显(黄圆):一显一隐(黄皱):一隐一显(绿圆):双隐(绿皱)=9:3:3:1。
F2中纯合子4种,即YYRR、YYrr、yyRR、yyrr,各占总数的1/16;只有一对基因杂合的杂合子4种,即YyRR、Yyrr、YYRr、VyRr,各占总数的2/16;两对基因都杂合的杂合子1种,即YyRr,占总数的4/16。
2、F2中双亲类型(Y_R_十yyrr)占10/16。
重组类型占6/16(3/16Y_rr+3/16yyR_)。
3、减数分裂时发生自由组合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而不是所有的非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4、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
如AaBb某Aabb可分解为:Aa某Aa,Bb某bb。
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
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自由组合定律高中生物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与应用: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 实质(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适用条件(1)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2)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3)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4.细胞学基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5.应用(l)指导杂交育种,把优良性状重组在一起。
(2)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沦依据。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提出问题——纯合亲本的杂交实验和F1的自交实验(1)发现者:孟德尔。
(2)图解:2.作出假设——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两对相对性状(黄与绿,圆与皱)由两对遗传因子(Y与y,R与r)控制。
(2)两对相对性状都符合分离定律的比,即3:1,黄:绿=3:1,圆:皱=3:1。
(3)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4)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YR:Yr:yR:yr=1:1:1:1。
(5)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6)F2的表现型有4种,其中两种亲本类型(黄圆和绿皱),两种新组合类型(黄皱与绿圆)。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7)F2的基因型有16种组合方式,有9种基因型。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
(2)预测过程:(3)实验结果:正、反交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说明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正确的。
自由组合类遗传中的特例分析9:3:3:1的变形:9:3:3:1是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时出现的表现型比例,题干中如果出现附加条件,则可能出现9:3:4、9:6:1、15:1、9:7等一系列的特殊分离比。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总结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1)实验过程(2)结果分析(3)问题提出①F2中为什么出现新性状组合?②为什么不同类型性状比为9∶3∶3∶1?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1)理论解释(提出假设)①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控制。
②F1产生配子时,彼此分离,可以自由组合。
③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种,且数量比相等。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2)遗传图解(棋盘法)归纳总结3.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演绎推理、验证假说(1)演绎推理图解(2)实施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与演绎结果相符,则假说成立。
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测交实验结果4.自由组合定律(1)定律实质与各种比例的关系(2)细胞学基础(3)研究对象:位于 基因。
(4)发生时间: 。
(5)适用范围5.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1)指导杂交育种:把 结合在一起。
不同优良性状亲本――→杂交F 1――→自交F 2(选育符合要求个体)――→连续自交纯合子 (2)指导医学实践:为遗传病的 提供理论依据。
分析两种或两种以上遗传病的传递规律,推测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及群体发病率。
6.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判断下列有关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和测交实验的叙述(1)F1产生基因型为YR的雌配子和基因型为YR的雄配子数量之比为1∶1()(2)在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的F2中,与F1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个体占1/4()(3)F2的9∶3∶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4)F2的黄色圆粒中,只有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是杂合子,其他的都是纯合子()(5)若F2中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有120株,则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约为60株()(6)若双亲豌豆杂交后子代表现型之比为1∶1∶1∶1,则两个亲本基因型一定为YyRr×yyrr()2.判断下列有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内容及相关适用条件的叙述(1)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雄配子和雌配子可以自由组合()(3)某个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则说明此性状一定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4)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普遍适用于乳酸菌、酵母菌、蓝藻、各种有细胞结构的生物()(5)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具有相同的细胞学基础()(6)能用分离定律的结果证明基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7)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或1∶2∶1,则该遗传可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命题点一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验证1.已知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如图所示,且三对基因分别单独控制三对相对性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基因型为AaDd 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Dd 的个体杂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3∶3∶1∶1C .如果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它只产生4种配子D .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2.已知玉米的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下表为玉米6个纯系的表现型、相应的基因型(字母表示)及所在的染色体,品系②~⑥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的,其他性状均为显性纯合。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关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总结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名词:1、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
语句: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①P: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F1 :黄色圆粒→F2:9黄圆:3绿圆:3黄皱:1绿皱。
②解释:1)每一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分离规律。
2)不同对的性状之间自由组合。
3)黄和绿由等位基因Y和y控制,圆和皱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和r控制。
两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F1的基因型为YyRr。
F1(YyRr)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四种配子YR、Yr、Yr、yr 的数量相同。
4)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试验分析图示解:F1:YyRr→黄圆(1YYRR、2YYRr、2YyRR、4YyRr):3绿圆(1yyRR、2yyRr):黄皱(1Yyrr、2Yyrr):1绿皱(yyrr)。
5)黄圆和绿皱为亲本类型,绿圆和黄皱为重组类型。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 yr→F2:1 YyRr:1Yyrr :1yyRr :1 yyrr。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
2)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3)在实验中注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
4)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
6、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比较:①相对性状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②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③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④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⑤实质:基因的分离规律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自由定律适用的范围
自由定律,通常指的是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其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类别: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的核遗传,而不适用于原核生物及病毒的遗传。
2. 遗传方式:自由组合定律涉及的是细胞核遗传,而非真核生物的细胞质遗传。
3. 发生时间:该定律在有性生殖的生物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起作用。
4. 传递规律: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均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在有性生殖中的传递规律。
总的来说,自由组合定律主要适用于真核生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基因的遗传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