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的CSR问题和对策的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3
我国企业加快实施CSR的意义和途径企业与社会相互依存、共荣共生。
企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认同,社会的和谐进步离不开企业的有力推进。
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会使自己拥有更好的外部环境并从中受益。
标签:CSR 企业社会责任意义途径“CSR”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英文缩写,它是指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或经营过程中,对社会承担的责任或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它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履行经济职能的基本责任,包括产品、就业以及经济增长等责任;第二层次是对经济职能涉及的社会问题的责任,如环境保护、平等雇用、保护消费者、相关信息提供与披露等;第三层次包括新出现但还不明确的责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在全球生产链条上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发源于西方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我国悄然兴起,在给我国企业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借鉴。
一、实施CSR的意义1.实施CSR,有利于改善企业社会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自身良好形象的树立,形成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而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给企业带来长期的、潜在的利益。
企业的责任感与其市场竞争力相辅相成,共存共生,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不可能拥有竞争力。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是维护企业长远利益,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互利”行为,这一行为对企业来说,不仅仅是付出,更是一种收获。
2.实施CSR,有利于企业加强管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激励机制:它激励企业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设备,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激励企业更加注重员工权益的保障及福利的改善,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满意感;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生产效率,获取更大的利润。
因此,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可靠保证。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制度构建的路径选择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 Responsibility,CSR)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对于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制度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将探讨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路径选择。
首先,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制度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的确立是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的行为,明确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例如,可以制定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明确企业在环境保护、劳动关系、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具体责任和义务。
同时,应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和评估,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惩罚。
其次,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制度需要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意识,主动履行自己应有的责任。
培养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例如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训,加强企业内部的社会责任教育和宣传等。
同时,可以通过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如减税、奖励等措施,促使企业将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再次,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制度需要推动企业与社会公益组织的合作。
社会公益组织在推动社会发展和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与社会公益组织的合作,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
可以建立企业与社会公益组织的合作机制,共同开展社会责任项目,共同解决社会问题。
此外,可以加强企业与政府、学术界等各方面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
最后,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制度需要加强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量。
可以通过加强媒体监督、加强公众参与等方式,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同时,应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估机制,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进行评价和公示,加强对企业的约束和监督。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也越来越重视其在社会、环境和经济三个方面的综合责任。
这种趋势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正逐步从单一的经济实体转变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公民。
因此,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CSR)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企业在社会、环境和经济方面的行为模式,也为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发展历程、现状与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包含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的责任。
接着,我们将回顾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分析企业在不同阶段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实践。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进行全面梳理,揭示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我们将展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促进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一个全面了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窗口,为推动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基础企业社会责任(CS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理论基础源自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等。
这些理论框架不仅提供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而且为企业实践社会责任提供了指导。
经济学理论,特别是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所有利益相关者,如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等负责。
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进而实现长期的经济绩效和可持续发展。
管理学理论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和管理的紧密结合。
企业社会责任被视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能够帮助企业塑造品牌形象,提高员工士气,增强竞争力。
同时,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也需要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体系中,确保责任实践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2008年9月伊始,知名乳制品企业三鹿含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毒”奶粉事件爆发,震惊中国,引发了国家对国内奶制品行业的大规模检查,令人吃惊的是,不少知名品牌均添加有不同分量的三聚氰胺,国内奶制品企业社会责任的集体缺失让广大消费者对国产奶制品失去信心。
由此,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又引起了社会广泛的高度关注。
本文在阐述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缩写为CSR )的基本理论基础上,运用模型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并进行扩展,探讨我国国有企业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一、关于CSR 模型上世纪70年代,卡罗尔提出了著名的CSR 金字塔模型(图1)。
企业社会责任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慈善)的期望。
卡罗尔的CSR 的四个层次可以归并为两类,一是基本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二是慈善责任。
基本责任时任何企业都必须承担的;而后者则是带有自愿性的,取决于其能力和觉悟。
经济责任处于金字塔的最底层,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企业作为经济主体要首先获得利润,这是企业生存的动力,是企业承担其他社会责任的基础。
法律责任是指企业一切活动都必须依法进行,依法经营是基本要求。
伦理责任是在法律条文不完善的条件下,企业行为的道德问题。
慈善责任处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顶端,由企业自主决定是否履行,也是公众对企业的期望。
对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历史赋予国有企业更多的社会责任,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从其所有制性质出发,其社会责任应充分展现政府战略意图、企业创新发展和整个社会利益。
因此除了CSR 包含的四个部分,还包含不同于一般企业所承担的其他社会责任。
二、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分析国有企业是“公共性”与“企业性”的结合。
公共性表现在:所有权的公共性以及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处分及收益权的公共性,国有企业在政府占有与监督下,是政府经济政策的工具,着眼于国民经济福利提高、国民生活质量改善、公共设施提供等,若利润目标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舍弃利润目标;企业性表现在:政府追求社会政策目标外,必须考虑企业经济效益,其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要具备经济头脑和企业家基本素质,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解决方案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是企业对社会、环境和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和义务。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下,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重视CSR,以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品牌竞争力、降低风险、招聘和留住人才等方面带来的利益。
然而,要有效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企业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企业社会责任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挑战:缺乏透明度和问责制度在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时,很多企业存在缺乏透明度和问责制度的问题。
这使得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难以评估,也难以监督和纠正。
解决方案:建立透明的报告机制,公开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和成果,让社会大众和利益相关方了解企业的CSR实践。
同时,建立问责制度,明确企业领导和员工对CSR的责任和义务,确保企业的社会责任得以全面贯彻和执行。
2.挑战:资源匮乏和成本压力很多企业因为资源有限和成本压力而难以履行社会责任,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更是如此。
解决方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其他企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共同实施社会责任项目,分享资源和成本,降低实施CSR的难度和压力。
同时,整合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将其融入企业的战略发展和运营管理之中,以降低实施CSR的成本。
3.挑战: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需求多样化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需求多样化,企业很难满足所有利益相关方的要求。
解决方案:建立有效的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协商,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制定相应的CSR策略和计划。
同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共赢的局面,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4.挑战:社会影响评估和跟踪难度大企业实施社会责任活动后,很难评估和跟踪其社会影响,也难以证明CSR的有效性。
解决方案:建立科学的社会影响评估体系,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进行评估,以了解其影响和效果。
同时,建立长期的社会影响跟踪机制,持续监测和评估CSR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CSR策略和计划。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情况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的概念在我国的商界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CSR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仅要追求经济利润,还应该承担起对社会、环境、员工和消费者的责任。
本文旨在探究我国企业在实践中如何落实社会责任,并从多个角度分析CSR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CSR在我国的发展历程CSR概念的引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CSR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企业发展的热门话题。
其中,美国和欧洲是CSR研究和实践的领头羊,而我国的企业则处于跟随者的地位,开始了长期的学习和试错之旅。
我国企业在实践中遇到的挑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因素,企业往往认为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和盈利存在冲突;二是管理能力的不足,缺乏有效的组织结构和资源投入。
此外,社会对企业追求利润、对员工和消费者的不当行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得企业不得不开始关注CSR的实践。
除了外在的压力,我国政府也开始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管力度。
2007年,国家行政学院拟定了《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求》,为我国制定包括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内的一系列制度,为中国的CSR实践奠定了基础。
随着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逐渐成熟,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了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经济效益CSR实践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过去几年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其盈利水平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同时,CSR倡导的诚信、客户价值、企业形象等也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首先是战略与风险管理。
随着社会对企业行为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必须要广泛参与社区、协调人际关系,并始终保持诚信守信的态度。
这种CSR实践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对于优化企业的商业模式和风险管理非常重要。
其次,CSR的影响越来越多地被竞争对手所认可。
当企业在商业决策中注重社会责任时,可以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和客户支持。
我国企业CSR战略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视角【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CSR战略管理的相关概念和发展历程,主要阐述了我国企业CSR战略管理的现状、几大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最后倡导各行各业积极实践CSR战略管理模式,进行健康、科学、高效的管理,协调经济、社区、人权、环境等的共同发展,真正落实可持续发展观,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企业;CSR战略管理;可持续发展[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SR strategy management related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mainly elaborated our country enterprise CSR strategy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several major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The last, advocate all walks of life practice CSR strategy management mode positively to carry out healthy,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management,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ommunity, human rights and environment . In this way,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 be realised practically and our country'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an development in harmony and stability.[key words]enterprise; CSR strategy manag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1、 CSR(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管理1.1 CSR战略管理涵义CSR战略管理,即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战略管理,强调企业协调各项活动时不仅要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实践与挑战一、引言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是企业应尽的法律、道德和伦理义务,并包括企业对社会和环境的主动回应。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也日渐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国企业在实践社会责任方面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1. 企业道德与企业文化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首先涉及企业的道德观念和文化建设。
一方面,企业需要制定和执行严格的道德准则,遵守法律法规,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
另一方面,企业还需要推动企业文化的转型,注重员工培训和激励机制,以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2. 关注员工权益企业社会责任还包括关注员工的权益和福利。
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许多企业开始关注员工的工作环境、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提供员工培训和福利保障,并建立员工参与决策的机制。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中国企业在实践社会责任方面面临的最重要挑战之一就是环境保护。
许多企业已经加大了对环境的投入,实施减排和清洁生产措施。
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挑战1. 缺乏法律法规支持在中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规范力度还不够强,缺乏明确的实施细则。
这给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带来了困扰。
政府应该加强立法工作,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法律体系中,明确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
2. 企业文化转型的难度中国企业在文化转型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
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影响,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员工观念相对保守。
企业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推动企业文化转型,提高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
3. 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企业在实践社会责任的过程中,需要在满足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和推动社会进步。
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与未来企业社会责任,简称CSR,是企业在营利的同时,关注和履行社会和环境责任的一种商业模式。
CSR旨在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和生态环境贡献,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满足社会对企业的期望,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这种商业模式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CSR现状1.1 CSR概况国际上,CSR已经成为了跨国公司和大公司推广的一项重要战略。
在欧美发达国家,CSR已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念之一。
而在中国,CSR在中国企业中的推广和实施则相对较少。
虽然自2013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多个规范企业社会责任的文件,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很多企业并没有将CSR真正落实到企业的经营中。
1.2 CSR展开方式CSR的实践方式有很多种,例如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
其中,经济责任指企业应支付税费、向股东和债权人支付利息、红利和偿还债务等方面;社会责任则强调企业应关注和满足社会需求,包括责任和道德义务、人力资源、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以及公益等问题;而环境责任强调企业应关注和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影响和污染。
1.3 CSR成效CSR已经成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实践CSR的企业往往更受消费者和资本市场的认可。
调查数据显示,86%的对企业进行投资的机构,在评估企业盈利性和现金流等财务指标时,同样关注CSR的表现。
同时,消费者也会更倾向于购买那些实现社会和环境责任的企业产品和服务。
二、CSR未来2.1 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和好处未来,企业社会责任在商业开展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实践CSR不仅能满足消费者和资本市场对企业的期望,还能增强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吸引人才和客户,制定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增加盈利等。
在这样的商业氛围下,企业社会责任将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2.2 发展趋势未来,与社会责任相关的监管和自愿标准将越来越严格。
同时,也将支持可持续的投资,如绿色债券、社会债券和可持续性投资证券等。
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企业实践中的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企业实践中的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以下简称CSR)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理念和行为方式,越来越受到中国企业的重视和关注。
中国的企业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CSR的问题,如环保、劳工权益、公益慈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需要企业不断积极地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去解决和改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企业实践中的研究进行浅谈,并探讨其如何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CSR在中国企业的实践近年来,中国企业越来越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将CSR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指导原则和基本战略,从各个方面去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其中在环境、劳工权益、公益慈善等方面的实践较多。
如:1、在环境保护方面,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减少污染物和碳排放等环境污染,推动清洁生产,开展可持续发展,在通过EIA、国际环境标准认证、ISO14000等方式实现对环境责任的履行。
2、在劳工权益方面,企业在经营管理、用工制度、工资待遇等方面不断完善,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实现员工的公正待遇。
3、在公益慈善方面,企业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扶贫助残、灾区援助等公共事业,发挥企业社会责任的力量。
综上所述,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企业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实践。
CSR的实践一方面可以带来诸多商业机遇,另一方面也可以同时实现社会效益。
从长期发展角度考虑,CSR是务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行为方式。
二、 CSR的研究现状随着中国企业对CSR的重视和研究的加深,目前大量的研究、调研和分析都集中在CSR实践中的探讨上。
一方面是CSR的实践状况和实践效果研究,另一方面是四个方面的CSR实践分析,如:1、环境责任方面的CSR实践。
研究者从环境保护、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环境监管等方面分析企业对环境责任的发展和实践。
2、劳工权益方面的CSR实践。
研究者从用工制度、工资福利、安全生产等方面对企业的劳动力资源状况进行调研和研究,体现了对员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和契约义务的履行。
关于中国的CSR问题和对策的探讨
作者:梅花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13期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CSR在中国的现状,分析了失败的三大方面原因,并且提出了从根本解决这一问题的多条措施。
【关键词】CSR;中国;企业;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在全球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但企业规模虽然是做大了,竞争力增强了,可相比那些伟大的百年老店的外国公司,我们似乎就显得落后了,能拿得出手的东西更是少之又少。
近几年,企业目无法纪、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恶行不断地被曝光:三鹿奶粉让无数无辜小生命遭受苦难的阴影还没有散去;瘦肉精、地沟油的生产点被查获再次让食品安全成为焦点;环境污染、浪费资源的黑心商家更是数不胜数,影响着人民的健康生活;近来企业财务舞弊欺骗社会大众的真相一个个被揭穿,如银广夏、蓝田、新天地等。
这些都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如此的不堪,中国企业要想做大做强CSR建设更是刻不容缓的重要内容。
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CSR的本质是企业与社会的契约关系,具体地说是企业对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社会契约责任。
下列模型揭示了CSR的三个层次:
模型中经济职能是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必须承担的经济职能;社会影响是指企业在履行经济职能时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责任,如企业必须对它提供的“非社会需要”的副产品负责;社会问题是指企业对社会自身问题的责任,如企业解决贫困、失业、社会不公等社会问题的责任。
内圈是首要责任,中圈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外圈是可选择、应量力而行的责任,但却是企业应该努力的方向。
一、我国企业CSR的主要问题
(一)CSR总体水平较低,与国外差距较大。
我国CSR管理理念起步比国外很多公司都晚,CSR政策法律法规都不完善,再加上国内企业社会责任自愿履行的氛围不好,总体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所占比重仍然较低,国企和央企仍然是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主力军,中小企业依然是缺失的。
(二)CSR的认知程度低,企业家理念有待提高。
一般企业认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才是公司的目标,普遍认为履行社会责任会影响追求利益的步伐,所以总是会忽略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企业对于CSR的本质没有真正把握,只是对照CSR成功的企业案例“依葫芦画瓢”,不能切合企业的实际。
(三)实践有待深入,报告流于形式。
不少公司近来都有搞慈善事业,认为这是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顺便还可以帮助企业大力宣传,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但实质上维护人权、保护环境、造福社会的价值观始终没有发自内心地形成。
(四)缺乏诚信经营,没有对员工、消费者、生态环境负责的态度。
证监会频频曝光相关公司财务舞弊的恶行,一些企业通过虚增利润、隐瞒负债等财务造假手段欺骗投资者和社会民众,损害群众利益。
二、企业CSR失败的原因
(一)企业自身的原因。
1、企业CSR意识淡薄。
我国企业在建立社会责任体制方面还不健全,甚至有些是陌生的。
许多管理者认为只要依法经营依法纳税就是承担了责任,并没有考虑到对利益相关者和社会造成的影响,也不善于协调利益之间的关系。
企业缺乏为社会福利的责任感,伦理感缺失,在他们眼里,产品和利润远高于其他任何东西。
2、生存压力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驱动力。
企业都具有逐利的天性,企业主往往把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放在第一位,
只注重眼前利益,通过各种手段赢得利润。
严峻而现实的生存压力成为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强大推力。
他们把企业营利与社会责任对立起来,认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需要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造成目前企业收入的减少,阻碍企业向前发展。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企业主往往会放弃社会责任的履行。
3、企业CSR管理欠缺,能力薄弱。
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理念在中国起步本来就比西方国家晚大约50年,对于CSR的管理机制掌握的不多,又没有相应的经验,管理起来会有一定得困难。
再加上企业家本身以企业利益为重,很少有人会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所以CSR管理难以真正实行起来。
(二)政府监管力度不够。
很多地方政府对CSR了解很少,对这方面也缺乏研究。
市场机制又不完善,虽然已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但没有完整的CSR法律法规体系,其中还存在着漏洞,给企业有了钻空子的机会。
(三)社会督促的力量不足。
我國CSR的舆论引导比较欠缺,关于CSR的深入研究也相对较少,导致社会大众对CSR的了解甚少,自然没有了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
三、强化企业CSR的对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CSR问题,企业、政府和社会必须正确定位:对企业来说,要提高企业家素质,强化企业社会责任自律意识;对政府来说,要多多引导,加强CSR的规范和监管;对社会来说,要给予企业一定得压力,从多方面进行监督。
我们要建立健全CSR运行机制,使各种CSR机制发挥协同效应,确保政府监管、社会督导和企业自律三者真正落实并相互强化。
强化的重点是要做到以下几点:(1)主体强化:强化政府、媒体和公众的CSR意识,促进利益相关者集团等NGO的形成,开展民营企业伦理培训,提升企业家、管理者与员工的CSR质素。
(2)制度和惩戒强化:制定和完善CSR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尽快出台CSR标准,正确衡量企业的CSR工作。
强化执法力度,对CSR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贷。
(3)导向强化:深化CSR研究,加大社会、媒体对CSR的关注,以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和舆论引导。
(4)评价和信息强化: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指标体系进行CSR认证或审计,全面客观地测量、评价CSR。
参考文献
[1] 沈占波,杜晓静.企业社会责任的背景和边界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6).
[2] 王磊.浅析倡导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J].中国商界,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