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大曲的制作过程
- 格式:pdf
- 大小:230.33 KB
- 文档页数:2
清香型大曲高粱酒酿造工艺清香型(汾香型)大曲白酒以山西杏花村汾酒厂生产的汾酒为典型代表。
它清香醇厚、绵柔回甜、尾净爽口、回味悠长。
酒的主体香气成分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
一、工艺流程热水冷水大曲粉↓↓高粱→粉碎→润糁→装甑蒸料→出甑加水→扬冷加曲→大渣入缸→发酵→出缸拌糠→装甑→蒸馏→出甑→扬冷加大曲→二渣入缸再发酵↓大渣汾酒二渣汾酒←装甑再蒸馏←出缸拌糠↘↙贮存→勾兑→成品二、工艺操作(一)原料粉碎原料高粱要求籽粒饱满,皮薄壳少。
壳过多,造成酒质苦涩,应进行清洗。
新收获的高粱要先贮存三个月以上方可投产使用。
高粱通过辊式粉碎机破碎成4~8瓣即可,其中能通过1.2毫米筛孔的细粉占25~35%,粗粉占65~75%左右。
整粒高粱不超过0.3%。
同时要根据气候变化调节粉碎细度,冬季稍细,夏季稍粗,以利于发酵升温。
所用的大曲有清茬、红心、后火三种,应按比例混合使用,一般清茬、红心各占30%、后火占40%。
要注意大曲的液化力、糖化力和发酵力等生化特性,还要注意曲的外观质量,要求清茬曲断面茬口呈青灰色或灰黄色,无其他颜色掺杂在内,气味清香。
红心曲断面中间呈一道红,典型的高粱糁红色。
无异圈、杂色,具有曲香味。
后火曲断面呈灰黄色,有单耳、双耳,红心呈五花茬口,具有曲香或炒豌豆香。
大曲粉碎较粗,大渣发酵用的曲,可粉碎成大的如豌豆、小的如绿豆,能通过1.2毫米筛孔的细粉不超过55%;二渣发酵用的大曲粉,要求大的如绿豆,小的如小米,能通过1.2毫米筛孔的细粉不超过70~75%。
大曲粉碎细度会影响发酵升温的快慢,粉碎较粗,发酵时升温较慢,有利于进行低温缓慢发酵;颗粒较细,发酵升温较快。
大曲粉碎的粗细,也要考虑气候的变化,夏季应粗些,冬季可稍细。
1、润糁粉碎后的高粱原料称为红糁。
蒸料前要用较高温的水润料,称作高温润糁。
润糁的目的是让原料预先吸收部分水分,利于蒸煮糊化,而原料的吸水量和吸水速度常与原料的粉碎度和水温的高低有关。
酒曲的制作工艺大曲酒和小曲酒生产中,分别要以大曲和小曲作为糖化发酵剂。
制曲方法各不相同,现在分别以汾酒曲和药小曲为例作一简单介绍。
一、汾酒曲制作方法1.原料粉碎:把大麦60%、豌豆40%按比例配好,混匀粉碎,要求通过20孔筛的细粉占20~30%。
2.踩曲:粉料加水拌匀,在曲模中踩成曲坯,由坯含水量为36~38%,要求踩的平整,饱满。
3.入房排列:曲室温度预先调节在15~20℃,地面铺上稻皮,把曲坯运入房中排列成行,间隔2~3厘米,每层上放置芦苇秆,再在上面放置一层曲块,共放三层。
4.长霉:将曲室封闭,温度会逐渐上升,一天后曲坯表面出现霉菌斑点,经36~37小时,品温升到38~39℃,应控制升温缓慢,使上霉良好。
5. 晾霉:曲坯品温升至38~39℃,打开门窗,揭去保温层,排潮降温,并把曲坯上下翻倒一次,拉开间距,以控制微生物生长,使曲坯表面干燥,固定成形,称为晾霉。
晾霉时,不应在室内产生对流风,防止曲皮干裂。
晾霉2~3天,每天翻曲一次,曲层分别由三层增到四层和五层。
6.起潮火:晾霉后,再封闭门窗进入潮火,品温上至36~38℃,进行翻曲,曲层由五层增到六层,并排列成“人”字形,每1~2天翻曲一次,昼夜门窗两封两启,品温两起两落,经4~5天曲坯38℃逐渐升到45~46℃,进入大火期,曲坯增到七层。
7.大火(高温)期:这时微生物菌丝由表面向里生长,水分和热量由里向外散失,可开启门窗调节品温,保持44~46%的高温7~8天,每天翻曲一次。
大火期结束,有50~70%的曲坯已成熟。
8.后火期:曲坯逐渐干燥,品温下降,由44~46℃降到32~33℃或更低,后火期3~5天。
9.养曲:后火期后,为使曲坯继续蒸发水分,品温控制在28~30℃进行养曲。
10.出房:把曲块出房,堆成间距10厘米的曲堆。
二、药小曲又名酒药或酒曲丸。
它是以生米粉为原料,添加中草药粉和种曲母制成的。
制作方法1.浸米:把大米加水浸泡3~6小时备用。
大曲酒生产工艺一、大曲酒的介绍大曲酒是一种以高粱、小麦等为原料,经过糖化、发酵、蒸馏等工艺制成的传统白酒。
其特点是香气浓郁、口感柔和、回味悠长。
在中国北方地区广受欢迎,尤其是山西省的汾阳地区以及陕西省的延安地区。
二、原料准备1.高粱:选择籽粒完整、色泽黄亮、含水率在13%~15%之间的优质高粱。
2.小麦:选择籽粒完整,色泽金黄,含水率在12%~14%之间的上等小麦。
3.曲:选用优质大曲,经过筛选和烘干处理后使用。
三、糖化工艺1.清洗:将高粱淘洗干净,去除杂质和灰尘。
2.浸泡:将清洗干净的高粱浸泡在水中,浸泡时间为8~10小时。
3.蒸煮:将浸泡后的高粱放入蒸锅中蒸煮2小时左右。
4.晾凉:将蒸煮后的高粱放在晾场上晾凉,使其含水率降至15%~18%。
5.磨碎:将晾凉后的高粱磨碎成粉末。
四、发酵工艺1.制曲:将磨碎后的高粱混合曲菌,制成大曲。
大曲的制作需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一般在25℃左右进行。
2.调配:将小麦和高粱粉混合均匀,加入适量水,调配成糊状物。
3.糖化:将调配好的糊状物加入大曲中进行发酵。
发酵时间为7~10天左右,温度控制在28℃左右。
4.分汁:将发酵好的酒料分汁,得到原酒。
五、蒸馏工艺1.装桶:将原酒倒入蒸馏桶中。
2.加水:加入适量清水稀释原酒。
3.蒸馏:进行两次蒸馏。
第一次蒸出低度白酒,称为“头香”;第二次蒸出高度白酒,称为“尾香”。
4.调和:将头香、尾香和适量的清水按比例调和,得到成品大曲酒。
六、陈放工艺将成品大曲酒装入陶瓷坛或橡木桶中,进行陈放。
陈放时间一般为3年以上,时间越长,酒质越好。
七、总结大曲酒的生产工艺需要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温度、湿度和时间等参数。
只有在科学合理地控制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大曲酒。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酒曲的制作方法配方我国的白酒文化十分悠久,可以说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如今市场上有很多白酒,但大家也知道比较有名的几款,有的价格上千甚至上万元一瓶。
每种品牌的白酒在制作方法各不相同,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密方,所以才能在市场上占领地位。
好的酒一定有好的酒曲制作,而酒曲的制作方法配方是怎样的呢?这一点大家也许并不是很清楚。
大曲酒和小曲酒生产中,分别要以大曲和小曲作为糖化发酵剂。
制曲方法各不相同,现在分别以汾酒曲和药小曲为例作一简单介绍。
一、汾酒曲制作方法1.原料粉碎:把大麦60%、豌豆40%按比例配好,混匀粉碎,要求通过20孔筛的细粉占20~30%。
2.踩曲:粉料加水拌匀,在曲模中踩成曲坯,由坯含水量为36~38%,要求踩的平整,饱满。
3.入房排列:曲室温度预先调节在15~20℃,地面铺上稻皮,把曲坯运入房中排列成行,间隔2~3厘米,每层上放置芦苇秆,再在上面放置一层曲块,共放三层。
4.长霉:将曲室封闭,温度会逐渐上升,一天后曲坯表面出现霉菌斑点,经36~37小时,品温升到38~39℃,应控制升温缓慢,使上霉良好。
5.晾霉:曲坯品温升至38~39℃,打开门窗,揭去保温层,排潮降温,并把曲坯上下翻倒一次,拉开间距,以控制微生物生长,使曲坯表面干燥,固定成形,称为晾霉。
晾霉时,不应在室内产生对流风,防止曲皮干裂。
晾霉2~3天,每天翻曲一次,曲层分别由三层增到四层和五层。
6.起潮火:晾霉后,再封闭门窗进入潮火,品温上至36~38℃,进行翻曲,曲层由五层增到六层,并排列成“人”字形,每1~2天翻曲一次,昼夜门窗两封两启,品温两起两落,经4~5天曲坯38℃逐渐升到45~46℃,进入大火期,曲坯增到七层。
7.大火(高温)期:这时微生物菌丝由表面向里生长,水分和热量由里向外散失,可开启门窗调节品温,保持44~46%的高温7~8天,每天翻曲一次。
大火期结束,有50~70%的曲坯已成熟。
8.后火期:曲坯逐渐干燥,品温下降,由44~46℃降到32~33℃或更低,后火期3~5天。
酒曲最简单的制作方法大曲酒和小曲酒生产中,分别要以大曲和小曲作为糖化发酵剂。
制曲方法各不相同,现在分别以汾酒曲和药小曲为例作一简单介绍一、汾酒曲制作方法:1.原料粉碎:把大麦60%、豌豆40%按比例配好,混匀粉碎,要求通过20孔筛的细粉占20~30%2.踩曲:粉料加水拌匀,在曲模中踩成曲坯,由坯含水量为36~38%,要求踩的平整,饱满3.入房排列:曲室温度预先调节在15~20℃,地面铺上稻皮,把曲坯运入房中排列成行,间隔2~3厘米,每层上放置芦苇秆,再在上面放置一层曲块,共放三层4.长霉:将曲室封闭,温度会逐渐上升,一天后曲坯表面出现霉菌斑点,经36~37小时,品温升到38~39℃,应控制升温缓慢,使上霉良好5.晾霉:曲坯品温升至38~39℃,打开门窗,揭去保温层,排潮降温,并把曲坯上下翻倒一次,拉开间距,以控制微生物生长,使曲坯表面干燥,固定成形,称为晾霉。
晾霉时,不应在室内产生对流风,防止曲皮干裂。
晾霉2~3天,每天翻曲一次,曲层分别由三层增到四层和五层6.起潮火:晾霉后,再封闭门窗进入潮火,品温上至36~38℃,进行翻曲,曲层由五层增到六层,并排列成人字形,每1~2天翻曲一次,昼夜门窗两封两启,品温两起两落,经4~5天曲坯38℃逐渐升到45~46℃,进入大火期,曲坯增到七层7.大火(高温)期:这时微生物菌丝由表面向里生长,水分和热量由里向外散失,可开启门窗调节品温,保持44~46%的高温7~8天,每天翻曲一次。
大火期结束,有50~70%的曲坯已成熟8.后火期:曲坯逐渐干燥,品温下降,由44~46℃降到32~33℃或更低,后火期3~5天9.养曲:后火期后,为使曲坯继续蒸发水分,品温控制在28~30℃进行养曲10.出房:把曲块出房,堆成间距10厘米的曲堆二、药小曲又名酒药或酒曲丸。
它是以生米粉为原料,添加中草药粉和种曲母制成的制作方法:1.浸米:把大米加水浸泡3~6小时备用2.粉碎:浸泡后的大米粉碎成米粉,并用180目的细筛进行过筛3.配料接种:以3/4的米粉用于做坯,余下1/4的米粉用作裹粉,香药草粉用量为酒坯粉量的3%,陈曲粉为2%,水为60%,相混拌匀4.制坯:拌匀后制成酒饼,切成2厘米大小的粒状,并用竹筛筛圆成酒药坯5.裹粉:把曲坯外面滚上一层细米粉,并控制酒坯含水量为46% 6.培曲:室温控制在28~31℃,把酒坯送入曲室,培养20小时后,霉菌菌丝生长旺盛,品温控制在33~34℃,最高不超过37℃,24小时后,为了促使曲坏中酵母繁殖,室温应控制在28~30℃,品温在35℃以下,保持24小时。
酒曲大曲的制作方法大曲制作的主要流程(以浓香型大曲为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润水(2)翻糙堆积(3)磨碎(4)加水搅拌(5)装入曲模(6)踩曲(7)晾汗(8)入室安曲(9)保温培养(10)翻曲(11)打拢(收堆)(12)出曲(13)入室贮藏制曲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控制要点。
要点控制不好,产生的不合格大曲就不能用于酿酒,优质曲才能酿出优质酒。
下面对一些流程的关键点做比较详细的介绍。
1、润水大曲制作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原料的润水。
以小麦为例,在小麦中加2%-3%左右的水进行堆积放置,大概放置2到4小时,一般不超过4小时。
水的温度,根据季节不同,各厂的要求不一样,南方夏天用常温水,北方用60℃左右的水。
润麦主要是为了让水分进去,在下一个环节粉碎的时候,能够合乎“烂心不烂皮”的标准。
润麦完成的标准,不在于掺水放置的时间,而是看最后的效果是否达到“表面收汗,内心带硬,口咬不粘牙,略有干脆的响声”。
如不收汗就说明水温过低;如果口咬没声音,没干脆的响声,说明用水过多或时间过长,即通常所说的发粑了。
2、粉碎润麦完成之后,就进入到第二环节—粉碎。
粉碎小麦,要求是磨成烂心不烂皮的梅花瓣状,就是将小麦皮磨成片状,麦心呈粉状。
原料不同,粉碎度是不一样的,大麦和小麦就不一样,这里讲的是小麦。
粉碎度对于大曲的发酵和质量有很大影响,粉碎的过细,曲粉吸水性强,透气性差,曲粉粘着过紧,发酵时水分就不易挥发,顶点的品温难以达到,曲坯生酸多,霉菌和酵母菌透气(氧分)不足,水分大的在环境中不易代谢,导致细菌占据绝对优势,且在顶点品温达不到时水分难以挥发,容易造成窝水曲。
另一种情况是“粉细水大坯变形”,就是曲坯变形影响入曲房后的摆放和堆积,致曲坯倒伏,造成水毛(毛霉)大量滋生,这种曲的质量也不会高,一般都是二级曲以下,所以粉碎不能太细。
粉碎太粗,曲料吸水差,粘着力不强,曲坯容易掉边缺角,表面粗糙,表层裂缝较多,穿衣不好,发酵时水分挥发快,热曲时间短,中挺不足,后火无力。
大曲酒的工艺流程大曲酒,是一种以高粱为主要原料发酵酿制而成的传统白酒。
它采用了糖化、发酵、蒸馏、陈酿等一系列工艺步骤,整个过程精细繁琐,需要经验丰富的酿酒师傅进行操作。
首先,选择高粱作为酿酒的原料是十分关键的。
高粱所产的大曲需要具备一定的品质条件,包括颗粒饱满、水分适中,并且没有变质、霉变等现象。
选好的高粱经过清理、筛选后,进入后续工艺步骤。
接着,将高粱研磨成粉末,进行糖化处理。
糖化是将淀粉转化为糖的过程,通常通过加热和酶催化来实现。
高粱粉末与热水混合后,经过搅拌、加热,使淀粉分子断裂,释放出糖分。
然后,糖化后的液体进入发酵罐进行发酵。
在发酵罐中添加大曲,大曲是一种混合了微生物和酶的发酵剂。
大曲中的微生物可以将糖分转化为酒精和其他化合物,进一步丰富大曲酒的风味。
发酵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以确保发酵进展顺利。
发酵结束后,发酵液经过蒸馏分离出酒精。
蒸馏是将发酵液加热并蒸发,然后再冷凝成液体的过程。
通过蒸馏,可以获得高度纯净的酒精。
蒸馏时分为头酒、身酒和尾酒三个阶段,头酒和尾酒中含有不良物质和杂质,而身酒中则含有高纯度的酒精。
蒸馏后的酒精将经过陈酿过程,来提升酒的口感和质量。
陈酿是将酒放入陈酿容器中,使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氧化和成熟。
陈酿过程中,酒液中的不良物质逐渐减少,同时风味和口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最后,经过陈酿一定时间后,酒液将进行过滤、调配和灌装等步骤,最终成为市售的大曲酒产品。
这些工艺步骤的细节,包括过滤材料的选择、酒液的保存温度和时间等,都会对酒的品质产生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大曲酒的工艺流程涉及糖化、发酵、蒸馏、陈酿等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经验丰富的酿酒师傅进行操作,以确保酿造出优质的大曲酒产品。
这一传统工艺的繁琐和复杂性,使得大曲酒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
清香型大曲高粱酒酿造工艺清香型(汾香型)大曲白酒以山西杏花村汾酒厂生产的汾酒为典型代表。
它清香醇厚、绵柔回甜、尾净爽口、回味悠长。
酒的主体香气成分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
一、工艺流程热水冷水大曲粉↓↓高粱→粉碎→润糁→装甑蒸料→出甑加水→扬冷加曲→大渣入缸→发酵→出缸拌糠→装甑→蒸馏→出甑→扬冷加大曲→二渣入缸再发酵↓大渣汾酒二渣汾酒←装甑再蒸馏←出缸拌糠↘↙贮存→勾兑→成品二、工艺操作(一)原料粉碎原料高粱要求籽粒饱满,皮薄壳少。
壳过多,造成酒质苦涩,应进行清洗。
新收获的高粱要先贮存三个月以上方可投产使用。
高粱通过辊式粉碎机破碎成4~8瓣即可,其中能通过1.2毫米筛孔的细粉占25~35%,粗粉占65~75%左右。
整粒高粱不超过0.3%。
同时要根据气候变化调节粉碎细度,冬季稍细,夏季稍粗,以利于发酵升温。
所用的大曲有清茬、红心、后火三种,应按比例混合使用,一般清茬、红心各占30%、后火占40%。
要注意大曲的液化力、糖化力和发酵力等生化特性,还要注意曲的外观质量,要求清茬曲断面茬口呈青灰色或灰黄色,无其他颜色掺杂在内,气味清香。
红心曲断面中间呈一道红,典型的高粱糁红色。
无异圈、杂色,具有曲香味。
后火曲断面呈灰黄色,有单耳、双耳,红心呈五花茬口,具有曲香或炒豌豆香。
大曲粉碎较粗,大渣发酵用的曲,可粉碎成大的如豌豆、小的如绿豆,能通过1.2毫米筛孔的细粉不超过55%;二渣发酵用的大曲粉,要求大的如绿豆,小的如小米,能通过1.2毫米筛孔的细粉不超过70~75%。
大曲粉碎细度会影响发酵升温的快慢,粉碎较粗,发酵时升温较慢,有利于进行低温缓慢发酵;颗粒较细,发酵升温较快。
大曲粉碎的粗细,也要考虑气候的变化,夏季应粗些,冬季可稍细。
1、润糁粉碎后的高粱原料称为红糁。
蒸料前要用较高温的水润料,称作高温润糁。
润糁的目的是让原料预先吸收部分水分,利于蒸煮糊化,而原料的吸水量和吸水速度常与原料的粉碎度和水温的高低有关。
大曲酒酿造工艺的制作方法大曲酒是中国传统的发酵酒,具有浓郁的香味和独特的口感。
以下是大曲酒的酿造工艺的一般制作方法:1. 材料准备:-大曲:大曲是一种发酵剂,通常由糯米或小麦制成,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
-高粱或其他谷物:作为主要的酿造原料。
2. 浸泡谷物:-将高粱或其他谷物浸泡在水中,以使其吸收水分、软化和发芽。
-约浸泡12至24小时,直到谷物变软。
3. 蒸煮谷物:-将浸泡过的谷物放入蒸锅中蒸煮,直到谷物完全熟透。
-熟透的谷物应该具有柔软的口感,能够轻松压碎。
4. 混合大曲:-将大曲与熟透的谷物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通常为大曲与谷物的比例为1:10。
-将混合物均匀搅拌,确保大曲充分与谷物混合。
5. 发酵:-将混合物放入发酵容器中进行发酵。
-发酵容器通常是一个高大而宽敞的桶或罐子,可以密封以防止空气进入。
-将混合物放置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一般在20-30摄氏度之间。
-酒曲中的酵母菌会和谷物中的淀粉发酵产生酒精和香味。
6. 搅拌和关注:-每隔一段时间,用长杆搅拌发酵的混合物,以促进氧气和酵母菌的接触,加强发酵过程。
-定期检查发酵的情况,确保酵母菌正常工作并避免异常发酵。
7. 冷却和过滤:-等到发酵结束,即混合物中的酒精浓度适宜时,停止发酵过程。
-将发酵完成的酒液进行冷却,并用滤网过滤掉固体残渣,以获取清澈的酒液。
8. 陈化:-将过滤好的酒液装入陈酒坛中,并进行适当的陈化。
-陈化时间通常在数个月到数年间,以使酒液更加醇厚。
以上是大曲酒酿造工艺的基本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酿造方法可能会因地区和个人习惯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自家酿造时,请务必注意卫生和安全,并严格控制酒精度数,以确保品质和健康。
汾酒的酿造工艺:酒香浓郁的秘密汾酒是中国传统的酒类之一,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
其酿造工艺独特,越传统越好喝。
汾酒的基本原料是高粱、小麦和豌豆,而酿造过程分为八道工序:
第一步,清洗:将硬粮清洗干净。
第二步,磨粉:用传统的石磨将高粱、小麦等粮种磨成粉,这里的石磨使用的是传统的花岗岩磨盘。
第三步,泡曲:将磨好的粉,加水,经过长时间发酵后,再加进特制曲菌。
第四步,烘曲:将发好的曲蒸烘干,制成曲粉,这也是汾酒的特色之一。
第五步,调配:将曲粉、水及糖进行精确配比。
这个步骤相当于提前为酒定义好一个基础调味方案。
第六步,酒化:将调好的原料大块发酵,这样汾酒就由一碗乌漆香晶的专用嫩酒变成了成酒。
第七步,蒸馏:用传统的坑式炭火蒸馏,每次只能蒸50公斤,为了防止酒在蒸的过程中与铁质接触,一些老式的蒸馏锅还是铜锅。
第八步,陈酿:将高度浓缩的酒液入坛存放,不断进行陈酿、混
调与勾兑调整。
陈年五年以上的汾酒中常有规格之分,其中入门级为
10年,再上一级为20年,最高级为30年的仙汾酒。
除了以上八道工序外,汾酒的酿造过程还有一个叫做“藏酒”的
重要步骤。
藏酒是指新酿制成的酒要存放一定的时间,让其自然陈放,形成更浓郁的酒香。
汾酒的酿造工艺,注重传统工艺,尽量减少人工干预,彰显出千
百年来积淀下来的酿制技艺。
如果您想品味正宗的中国传统酒文化,
不妨来一杯香气浓郁的汾酒。
酒曲制作-“清香型大曲”如前所述,酿制不同香型的大曲酒,其大曲的生产工艺有所不同,八匠鼎松仁简要的介绍几种典型大曲的制作工艺和操作特点。
清香型大曲清香型酒曲是中温曲的典型代表,制曲品温不超过50℃,下面以汾酒曲为例简要介绍清香型大曲的工艺流程及特点。
1、工艺流程:2、工艺操作要点①、制曲原料配比采用大麦和豌豆,其比例为6:4或7:3(视季节不同,适当变化)。
②、新碎度要求通过20目筛的细粉,冬季占20%,夏季占30%;通不过的粗粉,冬季占80%,夏季占70%。
③、加水比加水量和水温视原料粗细与季节气候而灵活掌握,一般每100k原料用水量为50~ 55kg。
水温夏季用凉水(14~16℃),春秋季用25~30℃的温水,冬季用30~35℃的温水。
每块曲用料约2.7kg,踩成的曲块重3.7~3.8kg。
曲模的规格是内长27~28cm,内宽18~ 19cm,高5~ 6cm。
④、卧曲曲胚入房后,以干谷糠铺地,上下三层,以苇秆相隔,排列成“品”字形。
曲间距3~4cm,一行接一行,无行间距。
苇秆上沾染着许多大曲中的有益微生物,可起部分接种作用。
⑤、上霉汾酒大曲上霉阶段明显。
曲胚入房后,将曲室调至一定温度,冬季12~15℃,春秋两季15~18℃,夏季也要尽量保持此温度。
曲块表皮风干后,约6~8h,用喷壶少洒一点冷水,覆盖苇席,再喷水,使苇席湿润,令其徐徐升温,缓慢起火。
冬季控制在72~80h,使曲间品温上升至38℃,则可上霉良好。
如曲间品温超过38~40℃,应立即揭开苇席,缓缓散热;品温下降后,为防止散潮,需再覆盖苇席,继续培养至90%以上的曲胚上霉良好。
⑥、晾霉曲胚表皮上霉良好时,揭开苇席,开窗放潮,适时翻曲,增加曲层与曲距,以控制曲胚表面微生物的生长。
勿使菌丛过厚,令其表面干燥,使曲块固定成形,这个操作称为“晾霉”。
晾霉般需2~3天,品温降至28~32℃。
这段时间每天翻曲一次,并增加曲块层次。
“上霉”和“晾霉”是曲胚培养的重要阶段,要特别注意。
清渣法大曲酒生产工艺(一)清渣法大曲酒生产特点采用清渣法工艺生产大曲酒的数量较少,其中汾酒较为典型,汾酒采用传统的“清蒸二次清”,地缸、固态、分离发酵法,所用高梁和辅料都经过清蒸处理,将经蒸煮后的高梁拌曲放入陶瓷缸,缸埋土中,发酵28天,取出蒸溜。
蒸馏后的醅不再配入新抖,只加曲进行第二次发酵,仍发酵28天,糟不打回而直接丢糟。
两次蒸馏得酒,经勾兑成汾酒。
由此可见,原料和酒醅都是单独蒸,酒醅不再加入新料,与前述续渣法工艺是显著不同,汾酒操作在名酒生产上是独具一格。
汾酒的主体香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而己酸乙酯、丁酸乙酯没有或痕迹。
因为它采用了清渣法,设备用陶瓷缸,封口用石扳,场地、晾堂用砖或水泥地,刷洗很干净,这就保证了汾酒具清香、醇净的显明特点。
(二)清渣法大曲酒工艺过程其工艺流程为:1.原料原料主要有高梁、大曲和水。
高梁是应用晋中平原出产的“一把抓”品种,其主要化学成分如下:水分 11.2-12.84%淀粉 62.57-65.74%蛋白质 10.3-12.5%脂肪 3.60-4.38%粗纤维 1.8-2.88%灰分 1.70一2.30%水的质量密切地影响到酒的质量,应选用优质的水。
所用大曲计有清茬、红心和后火三种中温大曲,按比例混合使用。
一般为清茬∶红心∶后火=30%∶30%∶40%。
所用大曲除注意曲质生化指标如糖化力、液化力、蛋白质分解力和发酵力等外,比较注重大曲的外观质量,如清茬曲要求断面茬口为青白色成灰黄色,无其它颜色掺杂在内,气味清香。
后火曲断面呈灰黄色,有单耳、双耳,红心呈五花茬口,具有曲香或炒豌豆香。
红心曲断面中间呈一道红、点心的高梁糁红色,无异圈、杂色,具有曲香味。
所使用的高梁和大曲必须经过粉碎后才投入生产,粉碎度要求随生产工艺而变化。
原料粉碎越细,越有利于蒸煮糊化,也有利于和微生物、酶的接触,但由于大曲酿造一般发酵周期比较长,醅中所含淀粉浓度较高,若粉碎过细会造成升温快,醅子发粘,容易污染杂菌等缺点,故高梁要求粉碎成4-8瓣/粒,细粉不得超过20%。
大曲制作工艺大曲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白酒,具有特殊的香味和口感。
其制作工艺是非常精细的,需要经过多个步骤。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大曲的制作工艺。
1.筛选原料大曲的原料主要是确山高粱、豌豆、小麦,还可以加入少量的大米和小麦面筋。
这些原料经过严格的筛选,只有完整、无病虫害、以及水分含量适中的原料才会被选中。
2.粉碎和清洗通过机器的粉碎将选好的原料磨成细粉,然后再清洗掉杂质和沉淀物。
这个过程是为了给后续的操作提供更好的原料基础。
3.烘干和蒸煮在新的工艺中,烘干和蒸煮多被合并到了一起。
将粉状的原料在烘干设备中进行烘干,然后通过水蒸气的方式进行蒸煮。
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消毒,也可以改善原料的酿制特性。
4.发酵将蒸煮后的原料放入发酵罐中,加入酿酒曲发酵。
这个步骤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推荐温度控制在30-32°之间。
在发酵的过程中,不断地翻搅和通风是必要的。
5.调配经过发酵后的原料称作“酒曲”,需要先进行浸泡,然后进行蒸煮。
浸泡这个步骤是为了提取出更多的酒曲特有的风味和气味,与稍微的损失很少。
蒸煮的目的就是完全地杀死细菌,同时还能提取出更多的香味和芳香物,从而形成最终的大曲调配。
6.存储制作好的大曲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存储,这个过程和葡萄酒存储的过程相似。
大曲可以存储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最好的存储时间通常是3-4年。
以上就是大曲制作的几个主要的工艺步骤。
当然,在整个过程中,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需要严格控制好每一个环节。
只有通过合规的制作工艺才能保证生产出优质的、香味独特的大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