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神学政治思想
- 格式:ppt
- 大小:22.68 MB
- 文档页数:45
试论中世纪神学政治学发表时间:2019-07-09T16:51:43.613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9年第1期作者:孙澄澄[导读] 在西方中世纪时候开始神学政治学的出现,基督教中教会教皇日常化,平民大多转变为信教徒,阿奎那在基督教的传播范围内,将基督教的神学自然法通过“法”的改造,形成了理性自然法。
孙澄澄淮北师范大学安徽淮北 235000摘要:在西方中世纪时候开始神学政治学的出现,基督教中教会教皇日常化,平民大多转变为信教徒,阿奎那在基督教的传播范围内,将基督教的神学自然法通过“法”的改造,形成了理性自然法,将自然法同神法区分开来,并以法律理性化取代神学意志论。
关键字:神学政治学;阿奎那;自然法古希腊时期,西方社会一直奉行人学政治学,谈论人性说,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可制造各种工具,同各国推理可以获得必需的知识,还能够懂得个人能力的有限性,人是注定比其他一切动物都适合过合群生活的。
但是,到了中世纪神学政治学开始兴起、发展、高涨。
追其原因:第一,基督教教义所导致,也就是所谓的“原罪”。
人人有罪,所以人人都要救赎,这样的想法一直围绕着人们,而当时的旧教即天主教认为只有上帝才能拯救大家,原罪和救赎感让人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因信得救,所以有更多的人们开始选择相信上帝。
第二,宗教国家化,基督教成为当时的国教,每个人都在信教,而且基督教奉行简朴,人们生时所受的苦楚是为了之后的幸福。
第三,信教生活方式化、日常化,由于它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方方面面,让人们已经将信教形成生活必需品。
所以,到了中世纪神学政治学开始产生。
一.神学政治学的主要内容(一)主要内容在当时关于君权、神权的关系可概述为“神权高于政权、教权高于君权”,建立国家的目的在于:过有德行的生活,最终享受上天的快乐。
国家的设立必须关注基督徒,政治系统的每个成员都必须服从教皇,维护社会安宁。
具体来说,当时的神学政治学主要包括君权神授、注重精神修养、轻视尘世、注重精神之国、教会至上、教会是代行社会意志的上帝代理机构、世俗政权是教会权力的一部分、政权从属于教权、神法至上等。
5简答简述西方政治思想史基本线索:1、西方政治思想史纵向经历自然政治观(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探索宇宙、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基督教神学政治观(西方中世纪,产生于罗马后期的基督教神学到中世纪发展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基督教的经典、信条成为人们观察政治思想的依据,维护教权、俗权的思想都从《圣经》中寻找依据)、3、权利政治观(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从15、16世纪开始,形成于17、18世纪,一直发展到现在。
人天生平等,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权利。
人们为维护这种个人的权利,才组成政治社会,建立公共权力和政治秩序。
政治社会与公共权力的目的是维护和促进个人的权利。
经历了应然、实然、将然三个阶段。
简述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1、了解完整的人类历史2、认识真实的西方社会3、增强政治的分析能力4、掌握先进的思维方式5、提高现代的公民意识6、理解当代的民主进程(1、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开放性和超越性;(2、有利于丰富政治知识(3、有助于提高政治智慧和政治思维能力(4、有助于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防范西方糟粕思想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的特点1、批评雅典民主制,2、知识即美德,推崇人的理性思辨能力,主张公民过理性的生活,追求至善;3、由掌握知识的贤人管理国家,因为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或艺术简述柏拉图理想国的特征:1、理想国家与现实城邦对立;2、城邦合乎正义(个人服从城邦,城邦严格等级);3、整体主义传统(整体为目的、个人为工具,个人消溶于整体之中,城邦的利益高于一切);4、哲学家治国(一元取代多元的取向、将社会进步投注于伟大人格、反民主的极权的);5、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每个人依据质地说划分等级(金、银、铜、铁),然后进行社会分工;6、理想城邦的政治制度是国家强盛、社会和谐、道德优良,废除私有财产和家庭、实行公有;7、倡行教育(体现文化专制主义精神)、净化城邦文化;8、重人治,轻法治。
各阶段西方政治思想的特点及重要人物(超详细版)分类:默认栏目纵览历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可分为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奴隶制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封建社会——中世纪时期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与此相适应,西方政治思想则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观,以及近代以来的权力政治观。
A. 古代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这个时期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初步繁荣时期。
突出表现在古希腊,它的政治思想一经产生就进入繁荣期。
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的主旨是民主共和。
政治思想具有自然特征。
B. 封建社会——中世纪表现为神学特征,政治思想与神学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政治思想完全臣服于神学思想,神学思想统领一切,政治学和其他一切学科都被纳入神学体系,成为神学的婢女。
政治思想具有神学特征。
C. 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近代思想发展演变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是前两个时期无法相比的。
资本主义时期思想直接影响到当代政治思想。
当代政治思想的问题可以溯源到近代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具有权力特征。
各章内容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政治思想影响西方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古代的西方分为古希腊、古罗马两个时期。
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区,100 多个城邦。
古希腊最著名的是雅典城邦,雅典共和国。
雅典民主制度最成熟。
古罗马是一个国家。
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
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
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是政治社会。
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
民主制度使雅典成为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昭示着整个希腊社会民主制度的空前繁荣。
掌握古代希腊思想特点及主要思想家概括为三方面:第一,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
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
因此,城邦是一个有机共同体,个人是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
摘要一、神权统治得以建立的经济与理论基础如果你要问在中世纪的欧洲哪个阶层或者哪个人是最富有的,答案会是贵族,或者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当然不会,答案是基督教教士和教皇。
曾经在历史上的某一段时期,英格兰的教堂所占有的土地和财富占到了国家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或者更多,而在法国教会的财富更是巨大,以至于王室一年的财政收入都没有一个大主教多。
那个时期的教会垄断了整个西欧的经济生产,巨大的财富和独有的特权使上至教皇和红衣主教下至教士都过着奢华糜烂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在后来宗教改革以及资产阶级早期革命中打倒教会教堂的原因了。
在基督教发展的早期,封建政权为了巩固刚刚取得的地位笼络基督教大量的赐予其土地奴隶和财富以至后来各国的教会财富剥削之快例如英格兰,法兰西还有罗马等等,庞大的经济基础使得基督教的统治地位不断巩固,为其建立“上帝之城”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基督教形成对于世俗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方面的理论有两部分,《圣经》和《旧约》等基督教义著作所宣扬的“信仰上帝万能慈爱”“原罪”和“救赎”等理论对世俗社会人类精神方面的的控制起到了主要作用,常年的战乱与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使得民众极度的彷徨和无助,而在、基督教所宣扬的这些理论正好迎合百姓的心里同时也得到了封建政权的信任因而迅速形成了对社会精神控制,另一部分中世纪的欧洲涌现了一大批神学政治家,他们为基督教建立通知世俗社会方面的政治理论做中世纪十字架下的政治思想处理巨大贡献。
奥古斯丁在其著作《上帝之城》《忏悔录》以及《论自由意志》中系统的阐明了基督教在世俗通知方面的理论,其倡导“上帝唯一”“自由顺从”以及“秩序说”等奠定了基督教的政治理论,而后来的托马斯·阿奎那等则更是健全了这一方面的理论。
二、神权政治思想的理论体系及其基本内容早期基督教在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一方面从古典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另一方面它也充当了传承古典文化的不可或缺的载体。
基督教曾吸取古典学说中的斯多葛派思想,如精神自由、自然法思想、人人平等思想等,都给基督教思想带来了文明的曙光。
西⽅中世纪的神学思想在西⽅认识论史上中世纪⼀直被称作哲学史上的⿊暗时代,它⼏乎中断了古希腊罗马开篇的西⽅⽂明史。
中世纪是⼀个以神圣信仰为思想准绳的时代,那个时代⾥,上帝被带进了世界的存在,并成为主宰⼈类思维和⾏为的神灵。
中世纪的神学思想受到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很深,新柏拉图主义认为,世界有两极,⼀端是上帝之光,另⼀端是⿊暗。
但新柏拉图主义也相信,完全的⿊暗并不存在,只是缺乏亮光⽽已。
奥古斯丁和阿奎那都属于中世纪的神学思想家。
奥古斯丁⾃由意志论的影响⼒主要在于它在西⽅思想史上对原罪、⾃由、善和上帝提出新的思考⽅向,最主要的观点有三个,⼀是上帝的存在,⼆是上帝之善的存在,三是⾃由意志之善。
奥古斯丁是新柏拉图学派的追随者,从异教皈依季度后,⼀段时间⾥层专⼼潜修新柏拉图主义理论。
在奥古斯丁看来,异教徒的希腊哲学家中,除了柏拉图以外,其他⼈都完全背离了真理。
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完美均来⾃于上帝,上帝的存在是真实⽆上的存在,他强调⼈的存在⾸先应该成为信仰的前提,上帝是⼀切问题得以展开的起点,也是⼀切思考和⾏动的终点。
奥古斯丁因此被称作教⽗的柏拉图主义者。
之后,安瑟伦继承了奥古斯丁的⾐钵,在证实上帝的存在上从我们所确知的事实开始,推论作为这些事实根据的上帝的存在,以⾄上帝的⾄善⾄⼤乃是⼀种本性。
安瑟伦的证明是从事实出发,⽽寻求事实之根据,主要借⽤的是柏拉图的哲学。
与奥古斯丁和安瑟伦相⽐阿奎那的神学思想依据则是亚⾥⼠多德主义,阿奎那的出现标志着新柏拉图主义的终结。
托马斯证明的五种途径虽然明显不同,却表现出⼀个统⼀的线索。
它们都从⼀个具体的可确认的经验事实出发,以⼀个按等级制的⽅式建构起来的世界为前提条件,然后利⽤因果律和希腊哲学中的不可⽆穷倒退原则来确⽴那终极的实在。
他关于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提出的事物存在的本原观点都是发⼈深思的,⽐如万物的运动性,可能性与必然性,等级存在的差异性等等,阿奎那完善了⼈是灵魂和⾁体为⼆元统⼀体的认识,他强调灵魂与⾁体⽔乳相融,灵魂⾼于⾁体。
政治内涵在西方的演变:1古希腊政治内涵:伦理政治观,城邦学说,公民政治。
2古罗马政治内涵:法律政治观,共和过政治。
3中世纪政治内涵:神学政治观,封建制,宗教和教会在政治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
4现代政治内涵:权力政治观,以现代国家为中心,与现代私有制相适应。
政治内涵在中国的变迁:在中国古代是君主及大臣们同志和管理活动。
充满了到的色彩的行政活动。
现代政治:1、孙中山“政治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是政治”具有公共性和管理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是特定的社会关系是经济关系的集中体现是由规律的社会现象。
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和根本问题。
当代政治:各个视觉下的政治经济学下:是一种功能化的政治观。
政治是一定经济基础、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一定时期内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
社会学下:将政治关系、政治组织看成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演进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维持社会的协调运转。
是一种功能化的政治,成为指向整个社会的社会功能之一。
法学下:是一种法律现象,成了立法、执法和守法的过程。
国家是为执行法律而设置的;国家本身也是法人。
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成为一种特定的仪式、信仰体系、符号和象征活动,是发现、阐述和表达意义的场所。
政治学下的政治:狭义:是国家的活动及其形式和关系。
广义:是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利的活动形式及其关系。
时间:狭义政治是涉及国家的政治现象及其活动,广义的政治包括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
空间:狭义政治涉及国家的政治现象及其活动,广义的政治包括与社会公共权力相关联的各种权力现象和社会政治关系、行为与活动。
政治学研究的范围:狭义,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广义,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去那里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政治的发放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1树立政治观2在分析和研究真正现象时树立诊治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主要有:1历史分析法:任何真正现象的发生都有一定历史条件2经济分析法:政治的产生和变迁都要受到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发生的制约,都由经济原因决定。
《西方政治思想史》思考题归纳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然政治观国家与政治秩序的建立归因于自然,并依据是否合乎自然秩序来评价国家制度与政治生活优良与否。
人和城邦是整个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城邦起源于人过政治生活的需要。
亚里士多德:“人在本性上是一个政治动物”整体主义国家观和伦理政治观。
(二)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基督教会的庞大势力,哲学、政治学、法学等一切学科成为神学的婢女中世纪,上帝在人间的统治:一切社会关系是上帝的创造并由教会批准神学政治观的三个特征:1、一切权威来自上帝,上帝的启示和圣经是唯一的真理,基督教的教义规定了基本的政治价值。
2、教权与王权、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成为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3、以既定的启示和教义为依据,通过形式逻辑的推理得出政治问题的结论。
宗教改革运动(三)近现代西方的权利政治观权利(契约)政治:西方近代、现代的基本政治(天赋权利,立约)权利政治观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人权是国家公共权力(政府)的基础萌发于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创立并兴盛于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经过19世纪的发展变化而延续至今。
权利政治观的基本表述:1 国家产生之前,人处于“自然状态”,享有各种自然权利;2 对抗自然不便,人们通过契约结合成国家,建立政府;3 政府的目的和作用是运用公共权力的强制力量维持秩序,保护个人权利;4 保护个人的权利既是政府的目的,又是政府权力的边界,一旦超出了这个界限,就会侵害个人的权利,政府就会失去合法性,人们就有权反抗它。
近代历史积极意义:从人出发/批判封建制度/保护个人权利/政府合法性局限性:人的抽象/资产阶级内部政治民主与权力制衡/阶级统治的工具2.城邦(一)、什么是城邦:所谓“城邦”就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连同周围不大的一片农村所构成的独立的“城市国家”。
(二)、城邦的特点:1、城邦之间彼此独立2、对内享有完全的自主权3、部分城邦之间出于战争等需要常常结盟4、政治制度丰富多样〔君主制、贵族制、奴隶制等〕5、公民、自由民、奴隶(三)希腊化什么是希腊化:1.时间段:前323年至前30年。
《西方政治思想史》思考题归纳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然政治观国家与政治秩序的建立归因于自然,并依据是否合乎自然秩序来评价国家制度与政治生活优良与否。
人和城邦是整个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城邦起源于人过政治生活的需要。
亚里士多德:“人在本性上是一个政治动物”整体主义国家观和伦理政治观。
(二)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基督教会的庞大势力,哲学、政治学、法学等一切学科成为神学的婢女中世纪,上帝在人间的统治:一切社会关系是上帝的创造并由教会批准神学政治观的三个特征:1、一切权威来自上帝,上帝的启示和圣经是唯一的真理,基督教的教义规定了基本的政治价值。
2、教权与王权、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成为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3、以既定的启示和教义为依据,通过形式逻辑的推理得出政治问题的结论。
宗教改革运动(三)近现代西方的权利政治观权利(契约)政治:西方近代、现代的基本政治(天赋权利,立约)权利政治观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人权是国家公共权力(政府)的基础萌发于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创立并兴盛于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经过19世纪的发展变化而延续至今。
权利政治观的基本表述:1 国家产生之前,人处于“自然状态”,享有各种自然权利;2 对抗自然不便,人们通过契约结合成国家,建立政府;3 政府的目的和作用是运用公共权力的强制力量维持秩序,保护个人权利;4 保护个人的权利既是政府的目的,又是政府权力的边界,一旦超出了这个界限,就会侵害个人的权利,政府就会失去合法性,人们就有权反抗它。
近代历史积极意义:从人出发/批判封建制度/保护个人权利/政府合法性局限性:人的抽象/资产阶级内部政治民主与权力制衡/阶级统治的工具2.城邦(一)、什么是城邦:所谓“城邦”就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连同周围不大的一片农村所构成的独立的“城市国家”。
(二)、城邦的特点:1、城邦之间彼此独立2、对内享有完全的自主权3、部分城邦之间出于战争等需要常常结盟4、政治制度丰富多样〔君主制、贵族制、奴隶制等〕5、公民、自由民、奴隶(三)希腊化什么是希腊化:1.时间段:前323年至前30年。
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政治思想没有任何智慧是可以不经由感觉而获得的——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是欧洲中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家。
他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
其学说在1879年被教皇利奥十三世正式定为天主教的官方神学和哲学,被称为“永恒哲学”,他本人被尊为“天使博士”。
人类不可能用不着统治者而自己成为自己的国王。
为了生存,人类不得不结成社会。
因为神未赋予人类如动物所具有的巨大体力,而只是给人类理性与语言,人类借以彼此交换意见,用理性互助,从而营造社会生活。
而这种社会必然是政治的,因为其中始终贯穿着人们共同遵守的以“自然法”为核心的“法律”,它使人类结成的社会长久存在。
他是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是托马斯哲学学派的创立者,成为天主教长期以来研究哲学的重要根据。
他所撰写的最知名著作是《神学大全》并且被认为是神学和法律部的权威。
阿奎那的政治著作选中政治论文和哲学著作选集,摘录了阿奎那政治思想的主要观点。
阿奎那的政治思想是神权政治论,其核心是上帝高于一切,一切服务于上帝。
他主张政治隶属于宗教,世俗服从于教会,皇帝受命于教皇,其实质是维护封建宗教神学和教会的利益。
阿奎那政治思想的第一个重要来源是圣经。
根据圣经,耶稣当年传教时,就确认神是人类的父亲,在神的面前,一切人都是自然平等的。
这一要旨对阿奎那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除了圣经,阿奎那的政治学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指出“人是政治的动物”,阿奎那将其推而广之,指出人是社会的动物,在阿奎那看来,人天生是社会与政治的动物。
为了生存,人类不得不结成社会。
而这种社会必然是政治的,因为其中始终贯穿着大家共同遵守的以自然法为核心的法。
自然法是接通“神性”与“人性”的桥梁。
国家是据于人性的自然制度。
无论是国家的目的,还是国家的权利,都不能对人性产生疏离。
自然法学说是托马斯·阿奎那讨论政治时所围绕的中心,是其政治思想坚实的基础,也是赖以理解并确保社会政治关系的基础。
奥古斯丁的神学政治在中世纪早期,存在着一个教父时期。
在“米兰赦令”后,基督教获得合法地位,并进入而成为国家宗教,教父理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而奥古斯丁就是这个时期著名的拉丁神父之一,他可以说是同期教父中最有影响的一位,也是惟一系统地阐述了政治哲学的教父。
在当时,基督教成为国教,受到各个异教的攻击;同时又面对着随时被国王控制或利用的境况,在那期间,他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与异教徒和异端进行论战,维护正统的基督教信仰。
在这一系列论战中,他对基督教神学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创造了第一个完整的基督教神学体系。
总体来说,奥古斯丁的神学政治理论包括着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人的原罪与上帝的恩典。
奥古斯丁借用亚当的传说阐述了原罪理论的观点。
认为亚当偷吃禁果后,不仅把上帝对他宣布的死刑,而且把罪本身也遗传给了他的后代。
因为他的罪,整个从他而出的族类都败坏了,要接受死亡的刑罚。
这就是人出生即有的“原罪”。
由于受原罪的污染,人生活于情欲之中,陪伴有无法阻遏的犯罪倾向。
当他达到道德行为当事人年龄时,就会继续犯罪,称“本罪”。
因此,整个人类,包括刚出生的婴孩,都属于“一群堕落者”,注定应该受到上帝严厉的惩罚。
既然是有罪,继而奥古斯丁也提出人如何赎罪。
但这个赎罪人们是不能够主动的。
奥古斯丁认为,人的得救不能指望自己,必须靠上帝的恩典。
这种恩典是上帝无偿赐予,而不是人们行善的回报。
因此,人们怎样努力也没有用。
而且被上帝挑选为可以得救的人也是随意的。
被上帝选中的人,上帝将会将信仰注入他们的心灵,使他们产生对上帝的期盼和爱,他们经过洗涤而成为基督徒,人的原罪和本罪就在入教的洗礼仪式中得到赦免。
在奥古斯丁的概念里,人类显得十分软弱无能,上帝掌握着绝对的主权,人类对其有着绝对的依赖性。
二,“上帝之城”与“世人之城”的双城论。
公元410年,罗马被西哥特军队攻陷,社会动荡不安,异教徒就趁机攻击基督教,说由于基督教背叛传统罗马诸神,而这是诸神的报复。
第二章中世纪西欧神学政治思想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欧洲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政治观念2、理解中世纪欧洲政治思想的民展与特征3、掌握阿奎那政治思想和但丁。
马西略反对教会统治思想和基本内容。
二、重要名词神学政治观日月论两剑论阿奎那永恒法自然法人法神法但丁马西略三、教学方法电脑教学四、教学时数2课时五、教学步骤第一节西欧社会状况与政治思想特征一、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1、欧洲封建社会始于公元5世纪延续一千多年,史称“中世纪”2、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封建庄园。
3、中世纪时期,西欧存在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这种封建等级制是在日耳曼人建立的采邑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
4、5世纪末期,基督教得到了极大发展,体现在一方面各封建小国的统治者纷纷的反基督教,另一方面基督教的主教们也主动投靠日耳曼统治者。
5、在基督教成为维护封建统治工具的同时,基督教会自身的势力也不断增强6、日耳曼人占领西罗马帝国后,改变了西欧的社会政治面貌。
了给西欧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因素。
这些因素主要表现为第一、以私人效忠为基础的人身依附关系。
第二、对法律的尊崇与敬畏。
第三、对拉丁化的基督教的继承。
二、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重点)中世纪的政治思想表现出以下的基本特征:1、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1)、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西欧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突出特征。
(2)、中世纪时期的政治思想也不例外,政治思想以基督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3)、由于西欧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被吸收到基督教神学之中,神学统领一切,政治领域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各门学科包括政治学都没有独立的地们,因此它们在内容上都成为神学的婢女,在形式上被降为神学的不同分支。
(4)、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表现是神学政治观、2、世俗国家观念淡薄世俗国家观念淡薄是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又一特征。
在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的统治降低了国家的作用,教会控制人们生活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世俗国家仅仅负责低等级的事务。
第二章中世纪神学政治思想
基督教一统天下:
●思想上,教义按封建尺度修整,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
●经济上,拥有欧洲1╱3的土地,教皇是最大封建主
●组织上,按照封建等级制建立森严的教阶制度,教会成为以教皇为中心,
遍布欧洲的国际组织
●政治上,拥有自己领土内的特权,司法权独立
●文化上,摧毁了古典文明,罗马传统与日尔曼传统结合
(三)政治思想的特点
☉依附于基督教神学而存在
☉国家角色一降再降
☉关注点由公共权力转向私人契约
☉政治理论的荒原
第一节奥古斯丁的政治学说
⏹一.双城论
⏹世俗之城——自爱
⏹上帝之城——道德、正义
⏹二.教会权威与世俗权威
⏹对国家厌恶
⏹人对人的统治是售价与野心的结果
⏹违背平等原则
⏹三、天上和平与地上和平
⏹天上和平——体现上帝理性
⏹地上和平——人间政治秩序
第二节阿奎那的政治思想
⏹一.哲学基础
⏹二.国家观
⏹国家起源——人的本性:社会性
⏹人性自私
⏹国家的本质
⏹“是那些服从同样的法律并受单一政府的指导以求生活充盈的人”所组成的社会。
⏹国家的目的:在人之间维持与提供一种善的生活所必须的物质,并且根据自然法促进善行。
⏹三.政体学说
⏹权力的划分
⏹君主政体是最优良的政体⏹四.法律观
⏹永恒法
⏹自然法
⏹人法
⏹神法。
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是如何塑造中世纪政治格局与政治思想观念的?答: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
神学政治观保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
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一)、基督教在西欧人的政治观念的影响1.对政治的疏远在城邦时期,虽然人们也相信灵魂不死,相信另一个世界的存在,可是,在那个世界上,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城邦的政治生活。
他们的全数忠诚指向城邦,整个的人和生活都属于城邦。
公民道德使他们将城邦作为精神的支柱或寄托,正是通过优良的城邦生活,一个公民才能达到完美的道德境界和实现自己的本性。
城邦解体以后,斯多葛派开始跳出国家的界限,从整个人类的角度来审视人的地位和人的生活,从而降低了国家在人生中的价值。
基督教则把人的目光引向天国。
耶稣传播的是天国即未来临的福音,由于天国即未来临,人们便应该对人生有新的态度,开始新的生活方式。
“如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
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初期基督徒的观念具有强烈的末世论的色彩,他们等待基督重返人世,等待末日审判和千年王国的到来。
初期教会就是一个期待的集体。
虽然这种期待一再落空,一再推延,但这种期待的心理却根深蒂固。
基督徒们把那个世俗的世界视为他们精神朝圣旅程中的一个短暂的寓所或客栈,乃至现实世界干脆就是一个涤罪所。
他们忏悔、祈祷、行善,为了取得上帝的宽恕,使其灵魂得进天国。
灵魂获救才是他们真正追求的目标。
所以,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自己只是那个世界的匆匆过客。
这种追求灵魂获救的超越主义价值观和对来世的信仰,无疑大大降低了国家和政治生活在人们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它也使基督徒产生了“上帝的选民”与“那个世界”之间鲜明的二元性的强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