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中世纪神学-西方社会思想的神学化
- 格式:ppt
- 大小:110.50 KB
- 文档页数:14
中世纪西方哲学思想史论文中世纪后期欧洲科学出现引人注目的进展,这与当时学术探讨活动的社会背景、组织机构和哲学氛围的变化有关。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中世纪西方哲学思想史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中世纪西方哲学思想史论文篇一内容提要:中世纪后期欧洲科学出现引人注目的进展,这与当时学术探讨活动的社会背景、组织机构和哲学氛围的变化有关。
古希腊和阿拉伯学术思想的传入导致欧洲自然科学知识急剧膨胀和知识领域的重新划分。
经院哲学家以古典思维理性综合亚里士多德哲学和____神学理论,引起有关物质世界的形而上学思维的理性化和逻辑化。
大学的建立和世俗教育的需求为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研究带来成长的空间。
同样重要的是出现了有关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必要性,以及数学应当作为科学研究及其理论的基础的观点。
这些为后来近代科学的兴起提供了有意义的观念和实践范例。
关键词:中世纪史科技史欧洲思想史作者简介:何平,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研究中世纪欧洲科学的发展是一件饶有兴味的课题,因为它使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近代科学在欧洲首先出现的背景。
欧洲中世纪科学的地位和意义几乎在科学史成为独立学科时就引起争议。
起初,许多学者相信中世纪基本是一个科学发展史上的贫瘠地带或停滞时期。
开普勒评论说“罗马沦陷后,世界沉睡了一千年”,达兰贝尔把经院哲学称为“无知世纪的所谓科学”。
布克哈特也批评说“敬畏自然,沉溺于书卷和传统窒息了中世纪科学”。
①威廉•惠维尔也声称虽然中世纪建筑对17世纪力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但中世纪仍是以“思想绝育,神学观念主宰和哲学思辨过度为特征”。
②事实上,这些评论并不十分恰当,中世纪后期由于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哲学思想的传入和大学的建立,科学和知识探讨活动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变化。
③12世纪下半叶到14世纪,欧洲知识探讨活动和学术成果被冠以“经院哲学”的称号,虽然其主要特征是以思辨理性对____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知识体系进行综合,然而它在调和关于世界的先验的神学学说和古代以及阿拉伯文本的具有唯心主义特征的思想活动中却发展了哲学思维和对自然的兴趣。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内容概述:从宏观上讲,西方政治思想史涉及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古代奴隶制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封建社会——中世纪时期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与此相适应,西方政治思想则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观,以及近代以来的权力政治观。
A. 古代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这个时期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初步繁荣时期。
突出表现在古希腊,它的政治思想一经产生就进入繁荣期。
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的主旨是民主共和。
政治思想具有自然特征。
B. 封建社会——中世纪表现为神学特征,政治思想与神学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政治思想完全臣服于神学思想,神学思想统领一切,政治学和其他一切学科都被纳入神学体系,成为神学的婢女。
政治思想具有神学特征。
C. 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近代思想发展演变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是前两个时期无法相比的。
资本主义时期思想直接影响到当代政治思想。
当代政治思想的问题可以溯源到近代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具有权力特征。
各章内容第一章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政治思想1.了解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的一般状况,以及影响西方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古代的西方分为古希腊、古罗马两个时期。
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区, 100 多个城邦。
古希腊最著名的是雅典城邦,雅典共和国。
雅典民主制度最成熟。
古罗马是一个国家。
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
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
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是政治社会。
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
民主制度使雅典成为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昭示着整个希腊社会民主制度的空前繁荣。
2 .掌握古代希腊思想特点及主要思想家概括为三方面:第一,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
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
大家好,我是叶老师。
大家工作都很忙吧,不过,再忙也一定要记得忙里偷闲地抓紧时间看书哦!下面的资料是我给大家归纳的政治学概论(1-7)章的知识点,应该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定要认真看认真记哦!有付出才有回报,别指望着不劳而获哦!希望你们每个人都好运!祝福你们的叶老师。
还有请尊重老师的劳动,本资料不要外传!政治学概论(1-7)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一.政治的含义政治的最初含义是指古希腊的城邦,即城市国家。
(2012、2013单)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名著《政治学》里,认为政治主要指的是国家的活动。
(2010单)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统治。
古往今来对政治含义的解释主要分两种观点:(一)非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即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1、非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即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代表性的观点有5种:(09多)(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即伦理或道德政治观(2010名)。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近代德国的康德、黑格尔。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代表人物:凯尔逊(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美国的拉斯韦尔、德国的韦伯。
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观点。
在他的代表作《君主论》中指出,政治就是人与人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
(08、2010、2011单,09、2013多)(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09单)。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一、请结合天命神学观主导下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1形成背景2.发展阶段(一)古典史学时期:1.希腊神话2.《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用诗歌体裁写成的文学作品,颇具史学价值,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既有史诗创作年代的反映,也有神话传说保留下来的迈锡尼时代,甚至更早时代。
是一部反映希腊原始社会历史某些片段的英雄史诗,史料价值很高。
是西方文明的起源,西方史学的起源3.希昔阿德: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并赋予历史变化以某种连续性和方向性,向真正意义的历史学迈进了一步。
4.希罗多德:古希腊历史学家,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其作《希腊波斯战争史》是西方最早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纂学上的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判的方法撰述历史,重视历史的垂训作用。
具有人本主义精神,注重史实的考订,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史料,确立了史学精神5.修昔底德:古希腊历史学家,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确立了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的范型,高度发展了古希腊史学的人本观念,坚持史料批判原则,重视历史垂训功用,注重利用原始资料,对一切资料都加以严格的批判考证;发展完善了历史叙述体,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中世纪时期:神学色彩主导时期1.上帝与人:所有的人都是上帝的选民,所有的人和民族都是平等的。
2.二元的历史世俗的历史和神学的历史并存,奥古斯丁《论天国》3.发展的观念,首次承认历史是不断进步发展的观点。
特点:人类历史与神话开始分开,目的是保存人类的工业,思想文化政治都带有神学色彩求真探索精神。
1.史料批判方法,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2.人文主义观念3.宽宏的历史眼光4.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5.重视史著的表达与史家的修养二、以兰克学派为例,说明西方史学观的特点及其不足1.兰克史学:是西方19世纪的一个重要史学流派,创始人为德国史学家兰克,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也称为历史学派中的实证史学,兰克史学观的核心是提倡客观主义的治史原则,强调历史学家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弄清历史事实的本来面目。
《中外政治思想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A )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A、政治思想B、经济思想 C 、社会思想 D、文化思想2、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一直到近代,始终重视如何( D ),管理国家的问题直到19世纪末期才引起思想家们的突出的关注。
A、治国之道B、为政、从政的方法C、君臣关系、君民关系D、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的问题3、所谓唯理性是指西方思想崇尚"理性'思维,重视事情发展的( C )。
A、表象和实际B、片段和部分C、本质和规律D、宏观和微观4、( C )是希腊政治思想萌芽的代表。
A、《理想国》B、《政治学》C、《荷马史诗》D、《法律篇》5、公元前509年,雅典的( C )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
到( )执政时期,雅典民主制空前繁荣。
A、来库梭伦B、伊利亚特奥德赛C、克里斯提尼伯里克D、智者苏格拉底第壹页6、( B )政治思想是沟通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和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重要桥梁。
A、古埃及B、古罗马C、迈锡尼D、马其顿7、( A )的平等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它超越了城邦时代政治学在人与奴隶、公民与没有公民权的人、本邦人与外邦人之间设立的界限,开始以一种平等的、没有根本差别的眼光来看待所有的人。
A、西罗赛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力士多德8、欧洲封建社会始于公元( B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社会发展落后的( B ),在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起一些蛮族国家,西欧由此进入封建社会。
A、前5世纪希腊人B、5世纪日尔曼人C、8世纪阿拉伯人D、14世纪意大利人9、中世纪,在与国王的斗争中,最早提出并阐述教权至上主张的是( D )。
他是西方教会史上的重要人物。
它积极主张实现奥古斯丁的政治理想,反对国家干预教会事务,竭力维护教会的独立。
A、芝诺B、斯多葛派C、马基雅维利D、教皇尼古拉一世10、( D )是西欧中世纪最著名的市民阶级政治思想家,是开始政治思想摆脱神学束缚的代表人物。
西方各个时期的理性一、古希腊时期的理性古希腊时期尚处在西方的奴隶制时期。
这个时候的理性主要体现在智者学派及其发展者的一些观点之中。
当时的希腊正值民主制度的全盛时期,人们的思想解放,热衷于讨论各种问题。
而主流的思想——自然哲学观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问题在自然哲学观的体系中也已经得不到解答。
于是智者学派应运而生。
他们反对传统思想和宗教神话的束缚,否定神的意义和作用,肯定人的伟大和能力。
普罗泰戈拉认为神是不可知的。
他们极力贬低神的权威,抬高人的价值。
将“神学”变为“人学”。
从而树立起人的权威和尊严,成为西方人文主义的开端。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观点,标志着人类的理性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智者们对未知事物的研究,不再从神的角度出发,不用所谓的神的观点来解释,而从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很多新的有建设性的见解。
他们对事物进行了较为严密的论证,不再仅凭感性思维。
亚里斯多德由此得到启发而创造出了伟大的“三段论”方法。
智者们勇于追求真理,为了知识而去求知,抛弃了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知识更加纯净化。
同时,他们崇尚自然法,认为法律应该符合个人利益。
这对西塞罗的思想以及罗马法的精神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他们也肯定了人的自主性的重要性,进而肯定个人参加国家事务的权利。
他们提出了早期的社会契约论的思想,这为以后的启蒙运动打下思想基础。
由智者学派衍生出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是万物的本源,事物的关系是由某种数量关系决定的。
由此他们提出“美是和谐”的观点,成为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探究美的本源的学派。
他们的观点,使人们的思想逐渐脱离感性,渐趋理性。
此后的苏格拉底,继承并发扬了先贤们的思想。
当初智者学派更多的是讨论如何治理国家,而苏格拉底认为研究如何救国已经毫不必要,因此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人类的伦理问题。
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虚伪,等等。
他提倡“知善合一”,认为知识就是最大的善。
《西方文论》第01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柏拉图没有一本专门的美学和文艺学著作,他的文艺思想散见于一些对话之中,()将其汇编成册,题为《文艺对话集》。
A、宗白华B、鲁迅C、朱光潜D、2、亚里斯多德文论代表作是A、《诗学》B、《诗艺》C、《为诗一辩》D、》3、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的主角的命运应该是()A、好人由福转到祸B、穷凶极恶的人从福落到祸C、中等人由福转祸D、4、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的效果在于“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净化”原文是“katharsis”(卡塔西斯),罗念生先生将其翻译为()A、熏陶B、陶冶C、提升D、5、在诗的功用问题上,简洁而明确地提出了“寓教于乐”说的是()A、苏格拉底B、贺拉斯】C、朗吉努斯D、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柏拉图把世界划分为三种,分别是()A、理式世界B、幻想的世界C、现实世界D、艺术世界(2、柏拉图列举的文艺的三条罪状,分别是()A、文艺不具有真实性B、文艺亵渎神明,丑化英雄C、文艺为贵族服务D、文艺迎合人性中的低劣因素3、亚理斯多德在《诗学》里拿诗和历史作比较时认为()A、诗人的职责不在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描述可能发生的事B、诗比历史更具有哲学意味C、诗所说的多半带有普遍性,而历史所说的则是个别的事.D、历史比诗更真实、更具有普遍性4、关于情节的安排,亚里士多德的“有机整体说”有三个要点()A、情节必须完整B、情节必须曲折离奇C、情节必须长短适度D、情节必须有机统一5、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艺术的成分共有六个:言语、歌曲、形象(指演员造型和舞台布景),另外三个是()A、舞台【B、情节C、性格D、思想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西方文论是指,以欧洲为主体的、包括北美的广大地区的文学艺术的理论,它以欧洲的文学理论为主,也兼及一部分有关绘画、音乐等其他艺术的理论形态。
正确错误2、柏拉图率先提出了美是和谐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