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I放大内镜PPT演示
- 格式:ppt
- 大小:4.05 MB
- 文档页数:5
什么是放大内镜-NBI?这篇文章讲的很透彻一、放大内镜和窄带成像术关于窄带成像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现在已经被玩的风风火火了,但是到底什么是NBI技术呢?通过百度得到的答案是指通过利用滤光器过滤掉内镜光源所发出的红蓝绿光波中的宽带光谱,仅留下窄带光谱用于诊断消化道各种疾病。
但似乎还是不明白。
最后经过pubmed 查询后获得了一篇详细介绍NBI原理的文献,现在分享给大家。
这篇文献由日本福冈大学著名教授Kenshi Yao所写[1]。
1.光学成像基本原理首先普及一下光学成像基本知识。
如图所示,当光照射到一个苹果表面时其中绿光和蓝光会被苹果表面吸收,而红光不会被吸收,而是反射到观察者眼睛中,这样就形成了苹果表面的红色。
所以,当我们如果把光线中红光过滤掉,这样就不会有反射光到观察者眼睛中,此时苹果就变成了黑色。
2.NBI设计原理NBI内镜和普通光学内镜不同主要在于,普通光学内镜把光线中红、绿、蓝光过滤出来后混合中白光,而在NBI内镜中多加了一个滤光片,能够只允许范围的窄谱绿、蓝光通过。
选择绿(540 nm)、蓝光(415 nm)的原因在于,胃壁粘膜主要的色素成分为血红素,而血色素能够特异性的吸收绿、蓝光。
这样如果我们将绿、蓝光照射到粘膜表面,就会使光线被吸收,从而使血管显示出黑色,有助于分辨。
此外光线波长决定了其穿透力和散射能力。
红光波长为605nm,穿透力和散射能力最强,而蓝光波长为415 nm,穿透和散射能力最弱。
因此利用短波长的光线能更好的显示粘膜表面的血管结构。
选择窄谱光线的原因在于,光波的带宽(光谱宽度)决定了光线的分辨率,窄谱光线能有很好的分辨率即对比度。
通过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到当蓝光照射到粘膜表面,由于其穿透能力比较弱,只能透射到表层的毛细血管从而被吸收使该处显示为暗黑色,而在没有毛细血管的区域,光线就散射消失了。
当绿光照射到粘膜表面,可以穿透毛细血管到达到下层集合静脉。
NBI放大内镜报告1.简介NBI是一种内窥镜技术,通过特殊滤光系统改变可见光的波长,使得血管和黏膜表面的细微结构更加清晰可见。
本报告将介绍NBI放大内镜的原理、应用和优势。
2.原理 NBI放大内镜利用特殊的滤光系统将可见光的波长调整到415nm和540nm之间,使得血管和黏膜表面的细微结构得以放大显示。
传统内窥镜无法清晰显示这些细节,而NBI放大内镜则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信息。
3.应用NBI放大内镜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帮助医生检测和识别早期消化道肿瘤、溃疡、炎症和其他病变。
通过放大显示血管结构,NBI放大内镜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变的性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4.优势相比传统内窥镜,NBI放大内镜具有以下几个优势:•提高显像质量:NBI放大内镜通过调整光的波长,使得血管和黏膜表面的细节更加清晰可见,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无需染色剂:传统内窥镜通常需要使用染色剂来增加病变的对比度,而NBI放大内镜不需要使用染色剂,减少了对患者的不适和风险。
•快速检查:NBI放大内镜操作简便,检查时间短,对患者的侵入性较小。
5.检查过程 NBI放大内镜检查过程与传统内窥镜类似。
医生会在患者口腔或直肠内插入NBI放大内镜,并慢慢推进到需要检查的部位。
通过观察屏幕上放大的图像,医生可以检查黏膜表面的细微结构和血管分布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异常病变。
6.注意事项在进行NBI放大内镜检查前,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空腹:检查前需要至少6小时禁食,以确保消化道清晰可见。
•镇静剂:有些患者可能需要口服镇静剂,以减轻不适感和紧张情绪。
•孕妇禁用:NBI放大内镜对胎儿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孕妇应避免使用。
7.结论 NBI放大内镜是一种先进的内窥镜技术,能够提供更加清晰和准确的诊断信息。
它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医生及早发现和治疗病变。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NBI放大内镜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NBI放大诊断图谱(29)之结肠隆起型腺瘤
概述
大多数的结直肠癌发生于腺瘤,遵循“腺瘤癌序列”。
因此,切除所有的肿瘤性息肉(“清洁结肠”)有望使结直肠癌的累积发病率降低76%-90%。
然而,试图实现一个“干净的结肠”可能会导致更多的非结肠息肉切除术,因此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的鉴别诊断变得极其重要。
肿瘤病灶表面的扩张的网状血管,用M-NBI显示为“网状毛细血管”(MC血管)。
内镜表现
本病例非放大的WLI检查显示无蒂病变,表面光滑,局部明显发红(图a),非放大NBI检查显示为褐色区域(图b)。
M-NBI显示了MC血管,没有不规则的征像,如不均匀的直径,弯曲,或中断,蜂窝状Pit结构(图cd JENT Type2a)。
在病变的一部分区域,可以看到明显的具有腺瘤特征的棕褐色区域(图c)。
靛胭脂染色放大可见III-L型Pit(图ef)。
图a WLI
图b NBI
图c NBI+ME
图d NBI+ME
图e 靛胭脂
图f 靛胭脂
病理组织学
EMR标本:管状腺瘤(轻度异型)(图gh)
图g
图f
内镜结果的解释要点
非放大的NBI可观察到腺瘤样病变为褐色区域。
NBI检查,重点是肿瘤血管是否存在,能更准确地区分肿瘤和非肿瘤性病变。
MC血管包绕不规则Pit,或直径不均匀、扭曲、中断或血管密度增加或蜂窝状改变,提示有浸润性癌变可能,因此应增加色素内镜检查以确定PP。
NBI特征
M-NBI检查显示管状或椭圆形Pit,被暗褐色毛细血管包围,规则。
腺管呈JNET2a或PP分类IIIL型。
NBI放大诊断图谱(29)之结肠隆起型腺瘤
概述
大多数的结直肠癌发生于腺瘤,遵循“腺瘤癌序列”。
因此,切除所有的肿瘤性息肉(“清洁结肠”)有望使结直肠癌的累积发病率降低76%-90%。
然而,试图实现一个“干净的结肠”可能会导致更多的非结肠息肉切除术,因此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的鉴别诊断变得极其重要。
肿瘤病灶表面的扩张的网状血管,用M-NBI显示为“网状毛细血管”(MC血管)。
内镜表现
本病例非放大的WLI检查显示无蒂病变,表面光滑,局部明显发红(图a),非放大NBI检查显示为褐色区域(图b)。
M-NBI显示了MC血管,没有不规则的征像,如不均匀的直径,弯曲,或中断,蜂窝状Pit结构(图cd JENT Type2a)。
在病变的一部分区域,可以看到明显的具有腺瘤特征的棕褐色区域(图c)。
靛胭脂染色放大可见III-L型Pit(图ef)。
图a WLI
图b NBI
图c NBI+ME
图d NBI+ME
图e 靛胭脂
图f 靛胭脂
病理组织学
EMR标本:管状腺瘤(轻度异型)(图gh)
图g
图f
内镜结果的解释要点
非放大的NBI可观察到腺瘤样病变为褐色区域。
NBI检查,重点是肿瘤血管是否存在,能更准确地区分肿瘤和非
肿瘤性病变。
MC血管包绕不规则Pit,或直径不均匀、扭曲、中断或血管密度增加或蜂窝状改变,提示有浸润性癌变可能,因此应增加色素内镜检查以确定PP。
NBI特征
M-NBI检查显示管状或椭圆形Pit,被暗褐色毛细血管包围,规则。
腺管呈JNET2a或PP分类IIIL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