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废品回收站
- 格式:docx
- 大小:20.51 KB
- 文档页数:2
中班科学教案废品收购站中班科学教案:废品收购站教学目标:1. 了解废品的概念及分类。
2. 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3. 通过游戏和实践,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学习资源:图片、视频、废品收购站模型。
2. 所需物品:各种废品(纸张、塑料瓶、纸板等)、垃圾袋、称重机、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 老师展示一些废品图片或视频,引导孩子们讨论废品的概念。
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对废品的了解和见闻。
2. 引导孩子们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对废品进行分类?”“废品对环境有什么影响?”激发儿童的环保意识。
第二步:概念讲解1. 老师介绍不同的废品分类,并给出相应的例子,如纸张、塑料、金属等。
通过图片或实物示范的方式,帮助孩子们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
2. 老师以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废品分类的原理,例如纸张可以回收再利用,塑料瓶可以重新加工制造等等。
第三步:废品收购站模拟游戏1. 老师组织孩子们进行废品收购站的模拟游戏。
在教室内或户外的指定区域布置收购站模型。
2. 将不同类型的废品放置在指定的位置,例如纸张放在纸箱里,塑料瓶放在塑料袋里等等。
3. 规定每个废品的回收价格,并在收购站附近设立称重机和计算器等设备,以便儿童参与计算过程。
第四步:游戏操作和训练1. 孩子们轮流扮演废品收购站员工和顾客的角色。
2. 废品收购站员工负责接待顾客、称重废品以及计算回收金额。
3. 顾客将废品分类,放置到指定的位置,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并正确判断废品的分类。
4. 通过这个游戏,培养儿童对废品分类和环保意识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
第五步:反思和讨论1. 游戏结束后,老师组织孩子们一起反思,并讨论他们在游戏中的体会和收获。
2. 引导孩子们思考:“我们每天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废品?”“如何使废品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激发孩子们的自主思考和行动。
第六步:延伸活动和展示1. 老师可组织孩子们参观当地的废品收购站或回收中心,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废品回收的过程。
•课程介绍与目标•垃圾分类与处理现状•垃圾回收系统运作原理及意义•实践操作: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和处理•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渗透与提升•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课程介绍与目标教案背景及目的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垃圾问题日益严重,大班幼儿正处于环保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
目的通过《垃圾回收》课程,引导幼儿认识垃圾分类和回收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环保意识培养重要性01环境保护是全球性问题,从小培养幼儿环保意识有助于他们成为未来环保事业的积极参与者。
02通过环保教育,幼儿可以学会珍惜资源、减少浪费、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
课程目标与预期效果目标让幼儿了解垃圾分类和回收的基本知识,掌握正确的垃圾投放方法,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预期效果幼儿能够积极参与课程活动,对垃圾分类和回收有正确的认识和行为习惯,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理念。
垃圾分类与处理现状国内现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政府大力推广,民众意识逐渐提高。
主要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已实施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
•面临挑战:分类标准不统一,执行力度参差不齐。
国内外垃圾分类现状对比01国外现状02日本、德国等国家垃圾分类历史悠久,制度成熟。
03分类细致,回收利用率高,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04经验借鉴:完善的法律法规,先进的处理技优点处理量大,投资少,运行费用低。
缺点占用土地,可能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优点减量效果好,可回收热能。
缺点可能产生有害气体,需严格控制排放。
优点环保,适用于易腐垃圾。
缺点处理周期长,对技术条件要求高。
案例一:日本东京实施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细致到各类垃圾均有专门回收桶。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形成社会共识。
采用先进处理技术,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案例二:德国柏林建立完善的垃圾回收系统,包括公共回收站和上门回收服务。
对不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的行为进行罚款,加强执法力度。
鼓励企业参与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形成产业链。
垃圾回收系统运作原理及意义A B DC 垃圾收集通过定期定点收集、上门回收等方式,将各类垃圾集中起来。
六废品回收站——Windows7回收站的操作【设计理念】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全新的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
我们的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有可能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因此,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动手能力,以手脑结合为突破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步构建了信息技术学科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材分析】《废品回收站》是湖北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十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
它是关于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教学的一个延伸,并关系到学生管理计算机中的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是信息综合处理的一个基本课程。
也是学生形成“认知-掌握-应用”这一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回收站的基本用途,初步掌握删除、还原文件和文件夹以及彻底删除的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回收站的基本用途;教学难点:掌握删除、还原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方法。
【目标分析】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回收站的基本用途,掌握删除、还原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协作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体验成功,在不断的练习中激发求欲,在不断的探索中陶冶情操。
【教法分析】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演示法”、“讲解法”“任务驱动法”、“协作学习法”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上机操作、探究学习的方法掌握知识,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演示型课件《废品回收站》和练习型课件《丢垃圾》【过程分析】(一)介绍回收站的小知识--时间2分钟--以课件形式--老师活动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垃圾箱、垃圾桶是什么样的,它们有什么用途呢?提问导入,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观察后,讨论: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垃圾箱?师答:垃圾分类,环保利用。
第6课废品回收站
学习目标:
1、能将不需要的文件放进“回收站”。
2、能从“回收站”中“捡”回文件。
3、会彻底删除“回收站”里的文件。
学习重点:
掌握1至2种“删除”和“捡回”文件的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多种“删除”和“捡回”文件的方法,并能熟练操作。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操作
教学过程:
一、理解“回收站”的意思,知道“回收站”的作用
一栋房子比作电脑,采用打比方的方法讲解“回收站”的意思,帮助学生弄明白“回收站”的作用。
二、学习“删除”“捡回”“彻底删除”文件
先教师演示,再学生操作实践。
1、把不需要的文件放入“回收站”的方法:
(1)选中文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将文件拖到桌面上的“回收站”。
(2)选中文件,右击出现快捷菜单,再点快捷菜单中的“删除”。
(3)选中文件,点击左边栏目中的“删除这个文件”。
(4)选中文件,点击菜单栏中的“文件”,再点下拉菜单中的“删除”。
注意:无论用哪种方法删除文件,都会出现确认对话框,如果确定要删除这个文件,就按“是”,否则就按“否”。
2、把文件从回收站里“捡”回来的方法:
(1)打开回收站,选中文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将文件拖到原来的文件夹中。
(2)打开回收站,选中文件,右击出现快捷菜单,再点快捷菜单中的“还原”。
(3)打开回收站,选中文件,点击左边栏目中的“还原此项目”。
(4)打开回收站,选中文件,点击菜单栏中的“文件”,再点下拉菜单中的“还原”。
3、将文件彻底删除的方法:
(1)打开回收站,选中文件,右击出现快捷菜单,再点快捷菜单中的“删除”。
(2)打开回收站,选中文件,点击菜单栏中的“文件”,再点下拉菜单中的“删除”。
(3)打开回收站,点击左边栏目中的“清空回收站”。
思考:打开回收站选中文件删除与“清空回收站”有什么不同?
三、小问题:
1、回收站的两个图标和各表示什么意思?
2、把U盘里的文件删除了还能从回收站里“捡”回来吗?
四、课后探索实践:
利用家里的电脑探索,键盘是的哪个按键可以删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