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排设计1
- 格式:ppt
- 大小:5.12 MB
- 文档页数:18
编排设计的基本形式1、上下分割平面设计中较为常见的形式,是将版面横直分成上下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配置图片,别一部分配置方案。
横向分割较为安静平静,略显呆板,故图片应尽量生动活泼,富有动感。
方案部分的文字亦应稍微多一些,调节版面,今其产生浓厚的情感色彩。
2、左右分割同上下分割相反,垂直分割为左右两部分,给人以崇高肃穆之感。
由于视觉上的原因,图片宜配置在左侧,右侧配置小图片或方案。
如果两侧明暗上对比强烈,效果则更加明显。
3、斜向分割将图片倾斜放置或将画面斜向分割,较之上下分割更为生动活泼,因为斜线可以产生动感,对于汽车等以速度见长的商品或较为呆板冷漠的商品倾斜配置,效果会更生动。
4、螺旋形编排将图片由大渐小,由外向内有规律的渐变配置,形成螺旋形,使人视觉移动轨迹,由外向内弯曲旋动,最终落到中心点,形成一定的动感。
这种编排,使多幅图片形成有机的整体,并主次明确,中心突出。
运用这种方式构成画面,会使人的视线立刻集中到中心点,而这一点就是广告的重要图片的放置点。
5、以中心为重点的编排人的视线往往会集中在中心部位,产品图片或需重点突出的景物配置在中心,会起到强调作用。
如果由中心向四周放射,可以起到统一的效果,并形成主次之分。
6、L 型的编排构图以一幅大图片为主,配置在上下左右任何一隅,两边出血,另两边留出L 型空白。
有图片处较沉偏坠,故留白的地方应巧妙编排,一来活跃变化版面,二来重量上加以均衡,否则会给人一头沉的感觉。
7、U 型编排构图把图片配置于版面中央的上方或下方,并在一方出血,产生U 型空白,这种编排有强烈的稳定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空白处的编排要精心设计,否则会过于呆板。
8、三角形编排正三角形编排是最富有稳定感的金字塔型,逆三角形则富有极强的动感。
所以,用正三角形编排时应注意避免呆板,而用逆三角形时则应注意保持版面的平衡。
任意三角形则没有以上两个三角形的弊端,因它既有很强的动感,又不失平稳安定。
9、强调上、下(左、右)编排将图或文字配置在左右(上下)两端时,会产生一种稳定的水平作用力,并相互呼应,这是最为简单的设计形式,但又极具有高格调的形式,真正能掌握运用,需要相当的功力。
文字编排在版式设计中的原则有版式设计是一门艺术和科学相结合的学科,它涉及到文字、图像、颜色、排版等多个方面。
其中,文字编排是版式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到设计作品的整体效果和传达的信息。
因此,文字编排在版式设计中的原则非常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字编排在版式设计中的原则。
一、对齐原则对齐原则是版式设计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它指的是将文字、图像、边框等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使它们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整齐、有序的感觉。
对齐原则可以分为左对齐、右对齐、居中对齐、两端对齐等多种方式,具体选择哪种方式要根据设计的需要和效果来决定。
二、间距原则间距原则是指在版式设计中,要合理地安排文字和图像之间的间距,使得整个设计作品看起来更加舒适、自然。
间距原则包括行距、字距、段落间距等多个方面,其中行距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它直接影响到文字的可读性和整个设计作品的美感。
三、字体原则字体原则是指在版式设计中,要选择合适的字体来呈现文字内容,使得整个设计作品看起来更加美观、清晰。
字体原则包括字体的大小、粗细、颜色、风格等多个方面,其中字体的大小和颜色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直接影响到文字的可读性和整个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
四、色彩原则色彩原则是指在版式设计中,要合理地运用色彩来呈现文字和图像,使得整个设计作品看起来更加生动、有趣。
色彩原则包括色彩的搭配、对比、明暗等多个方面,其中色彩的搭配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它直接影响到整个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和传达的信息。
五、重点突出原则重点突出原则是指在版式设计中,要合理地突出重点内容,使得整个设计作品更加突出、醒目。
重点突出原则可以通过字体、颜色、大小、位置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具体选择哪种方式要根据设计的需要和效果来决定。
六、平衡原则平衡原则是指在版式设计中,要合理地安排文字和图像的位置和大小,使得整个设计作品看起来更加平衡、和谐。
平衡原则可以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两种方式,具体选择哪种方式要根据设计的需要和效果来决定。
非遗文化画册编排方案《非遗文化画册》编排方案一、封面设计封面以非遗元素为主题,采用鲜艳的色彩,展现非遗文化的活力和魅力。
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技艺图案,配以书名和作者,使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主题。
二、目录页设计目录页清晰列出本书的每一篇文章、插图或图片的标题,方便读者查找感兴趣的内容,并在页面下方添加页码,便于翻阅。
三、导读页设计导读页简要介绍本书的主题和背景,引导读者进入非遗文化的世界,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文章编排1. 文章要分章节编排,每个章节可以以一个非遗技艺为主题,从历史、传承、特点等多个方面进行介绍。
2. 在每一章节中,可以加入非遗技艺的具体案例或传承人的故事,以亲切的语言和生动的描述引发读者的共鸣。
3. 每篇文章后面可以加上相关的插图或图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非遗技艺的精髓和魅力。
五、插图与照片的编排1. 插图和照片可以在文章中穿插使用,突出重点和亮点,使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非遗技艺。
2. 插图和照片的选择要有代表性,并应注明来源和版权信息,遵守版权法律法规。
六、排版设计1. 正文字体选择清晰易读的宋体或雅黑字体,字号适中,行间距合理,保证阅读舒适。
2. 段落要有适当的缩进和换行,以增加版面的美观和易读性。
3. 页边距的设置要合理,留出适当的空白,使页面看起来整洁而大方。
七、书后附录1. 可以附上非遗技艺的相关名词解释,便于读者理解其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
2. 可以附上非遗技艺的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目,供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与学习。
以上是《非遗文化画册》的编排方案,希望可以为您的画册设计提供一些参考和灵感。
1点的编排方式:在版式设计中,点可以看作图形、文字或者是其他的视觉元素点聚集在一起可以形成力量感点可以赋予版面更多的丰富性和灵活性2明确点的大小变化:点缩小能够起到点缀和强化的作用点放大会产生面的感觉3.位置不同的点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点既可以形成画面中心,又可以和其他形态组合,起着平衡画面,填补空间、点缀和活跃画面气氛的作用。
点居于页面中心,空间视觉具有张力突出主题点居于页面上部时,实现上移,上部中心,稳定画面点居于页面的左侧,符合人的阅读,画面有动感点居于右侧,打破人的视觉规律,起到有限影响视觉的作用4点在版面中常见的分布方式5线于空间的关系线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划分空间线的空间立场(无线、虚线)线在版面中的形态复杂,有实线和虚线之分线起到引导视觉流的作用6.面与版面构成控制版面的空间布局展现版面的整体基调和印象调节版面的黑白灰关系面与色彩带来的空间关系面可以使版面的整体空间构成感更强通过改变面的比例关系,还可以营造空间感通过改变面的位置关系,营造空间感通过改变黑白灰的空间层次问题营造空间感7编排设计的审美要素平衡感、空间感、秩序感平衡感平衡不是呆板和静止,而是作品的动静关系出于最佳对抗状文字的编排文字的编排推动着版面的设计特征及情感传达不同的字体字号对齐形式等都会直接影响版面的易读性和效果选择适合的字体字体影响版式的风格(老宋体下载)打到标题醒目的特点,表达艺术效果较强华康简综艺体方正毡逼黑简体标题要醒目要超过征文视觉注意力一般选择方正粗宋方正粗黑方正大黑方正大标宋汉仪粗黑大黑正文一般是微软雅黑汉仪宋体方正细黑衬线体与无衬线体衬线体中文是宋体英文是Times New Roman无衬线中文以黑体英文是Arial中英文搭配组合汉仪中等线简体Helvetica 微软雅黑Lucida Grande汉仪细等线简体Courier New 方正黒简体Arial汉仪书宋一简体Times New Roman 汉仪中黒简体Myriad Pro标题字号的灵活运用标题——主标题、副标题、小标题通过字体的粗细来强调重点字距行距段距行距用作标题时行距一般用作标题文字的高度做目录的时候行距一般为文字的2至3倍做正文的时候,视具体内容而定,一般为文字的1到1.5倍,艺术类的书刊行距可能达到1至2倍英文的行距,一般是正文字号点数的一倍以上,标题一般是字号点数的二分之一左右英文的行距要比中文的大一点段距段落文字排列应当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在跨页当中左右两端文字要顶端顶端尽量对齐。
舞蹈队形编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舞蹈队形编排的基本概念,掌握队形变化的基本分类和原则。
2. 学生能熟知至少三种舞蹈队形编排方法,并能够描述其特点及适用场景。
3. 学生能够结合音乐特点及舞蹈风格,选择合适的队形进行编排。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空间想象力,进行创意舞蹈队形的编排,展现出良好的审美观。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舞蹈队形变化的默契度。
3. 学生能够在实际表演中,准确、流畅地完成舞蹈队形变化,提升舞台表现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舞蹈队形编排的学习,培养对舞蹈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相互尊重、倾听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3. 学生在舞蹈队形编排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本课程旨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以舞蹈队形编排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舞蹈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表演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舞蹈队形编排的过程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舞蹈队形编排基础知识- 队形编排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队形变化的分类及特点- 舞蹈队形编排的方法与技巧2. 舞蹈队形编排实践- 结合音乐特点进行队形编排- 创意舞蹈队形编排- 团队协作进行舞蹈队形编排3. 舞蹈队形编排案例分析- 分析经典舞蹈作品中的队形编排- 不同舞蹈风格的队形编排特点- 成功舞蹈队形编排的启示与借鉴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舞蹈队形编排基础知识学习- 理解队形编排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学习队形变化的分类及特点第二课时:舞蹈队形编排方法与技巧- 掌握舞蹈队形编排的方法- 学习舞蹈队形编排的技巧第三课时:舞蹈队形编排实践- 结合音乐特点进行队形编排练习- 创意舞蹈队形编排实践第四课时:团队协作与舞蹈队形编排- 小组合作进行舞蹈队形编排-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及舞台表现力第五课时:舞蹈队形编排案例分析- 分析经典舞蹈作品中的队形编排- 总结不同舞蹈风格的队形编排特点教学内容科学系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编排设计1.1编排设计的基本概念编排,即在一个平面上展开的调度。
平面设计是一个依据内容、目标功能系统的要求和审美规律把文字、图形(包括图片、符号、机理)和载体等视觉元素,按照创意设计的要求进行选择和加工,并运用艺术的形式和手段,富有创造性地把它们组合配置在特定版面上的过程。
简而言之,编排设计就是对视觉元素进行选择加工和设计版面的组织构成。
文字和图形合理的排列是编排设计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看似简单的排版也贯穿着版面空间表现的诸多问题,比如信息群组、空间分割、视觉流程、形式美法则等。
只有把握编排的原理和规律,才有可能对编排元素进行富有形式干和个性化的组合,从而激发读者的兴趣。
1.编排不仅仅是对文字进行编排,也包括图片在版面上的处理和使用。
图片大小、疏密、黑白关系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2.把文字组成图形,画面独具匠心。
3.图文穿插处理,显示了设计者在图底虚实关系应用上的功力,强烈的对比关系吸引人的视线。
1.2编排设计的历史与流派理论上,编排设计起源于20世纪的欧洲,莫里斯和李捷斯基两位编排大师。
1.21古典主义英国人莫里斯是古典主义编排设计的创始人,被后人称作“设计之父”。
其设计风格严谨规范、简洁淡雅,多采用对称构图、美观的字体、新颖的编排和精美的装饰纹样。
他倡导的工艺美术运动在欧美造成了广泛的影响,代表作有《诗歌之路》、《乔叟集》。
1.22构成主义俄国的构成主义倡导者李捷斯基提出的“构成主义是理性和逻辑性的艺术”影响了一代设计师。
其造型的元素出自于视觉的基本成分——点、线、面、节奏、色彩、范围、位置以及方向。
代表作是为《两个正方形的故事》一书设计的护封、扉页和革命海报《用红色的楔子打破白色的圆圈》。
1.23新客观主义德国人约翰契·肖德在构成主义的基础上加以发展,称为新客观主义。
他强调设计的功能,追求版面的不对称,大胆运用强烈的明暗对比,摒弃复杂的装饰纹样在字体上采用无饰线字体,运用块面和较粗的线条突出主题。
2.行距为0.25字,整栏共86行-87行。
3.版面的新闻板块分栏标准主要有两种形式:3-2、4-1。
4.版面上的文章尽量各自成块,不同文章间可用底色、实线或花边加以区分,严禁“露头藏尾”以及文章与文章之间互相咬合,使人阅读了上文,找不着下文,或者是找文章的开头都很困难。
总的来说不仅是要方便读者阅读,而且还要吸引读者阅读。
5.一篇文章在版面上的宽度,必须占版心的整栏,即可以是1栏,也可以是2栏、3栏、4栏、5栏。
标题也必须占版心的整栏,一般头条最多占4栏。
文字占5栏(即俗称的“通栏”)、标题占4栏或5栏。
(二)字号调整原则在不违背字号使用总原则的情况下,字号大小可根据设计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字号大小确定需要有三个依据:1.各个层级元素之间的对比关系,如A应该比B大多少,C应该比B小多少等,都要把各个层级之间的轻重关系体现出来。
每个版面都要有一个中心,中心文章的标题字号可以是这个版面最大的,或者配以中心图片,来突出版面的中心位置。
2.版面整体比例关系,也就是让文字突出但不唐突,弱化但要可见。
3.成品的视觉效果,简单地说就是看着好看或舒适,这是最重要的。
在报纸不同版面上可能会用不同的字号。
通常使用小5号字,如版面需要可适当用6号字,根据上面所述,文字形式要符合文章的内容。
有关色彩的基本概念与原则(一)版面应有主色调色彩的运用是有着自身的规律。
任何报纸版面,都应有它的主色调,这个主色调应该与版面主题相适应,通过色彩的和谐搭配体现出版面内容所要表达的主题与情绪,以便对读者的视觉和心理产生影响。
版面主色调的颜色,在版面颜色中应占六成以上的面积,不然主色调就难以形成。
在统一主色调的前提下,再配以相邻色系的临近色,可给人以和谐统一的感觉。
主色调是报纸的信息代码,体现了一张报纸的形象和理念。
如主体色调定位为蓝色调,具体到标准用色就是指在四色印刷中以C100+M40+Y0+K10为标准色的蓝色。
这种蓝既包含红的成分,又包含黑的成分,是一种复色,所体现的形象严谨、沉稳,具有亲和力。
报纸版面设计要求一、版面设计的一般要求(一)版面风格:简洁、大方、醒目、直观。
(二)稿件形状:以规则四边形为主,其中又以长方形为主(包括图片)。
(三)行文方式:行文以横向为主,慎用竖行文。
(四)分栏方式:以6栏或7为基本栏,走栏宽度不超过2个基本栏。
(五)版面装饰:在需要区别稿件或突出稿件的时候,应当使用彩色、框线、图案或底纹等装饰元素。
二、报纸版面设计中需要避免的问题(一)整体方面1.版面太重:过黑、过浓、过沉,产生压抑感。
2.版面太淡:色彩平淡,界线不清,苍白无力,死气沉沉。
3.版面太花:滥用框线,装饰过多,花哩胡哨,形式大于内容(形式主义)。
4.版面太白:缺乏装饰,不用框线,眉目不清,一片混沌。
5.版面太密:黑压压一片都是文字,照片没有或太少,留白没有或太少。
6.版面太疏:留白太多,版面空荡。
7.留白不均:有的地方太空,有的地方太密。
8.转接太多:使版面看起来像复杂的拼图,给阅读带来不便。
9.通缝过多:版面分散死板。
10.断版明显:版面分散死板。
11.不要报眉:头版之外的其他版面不设计报眉。
12.版面涨缩:把边的稿件超出版心或窄于版心(稿件的边要与版心边线对齐)。
13.版式雷同:连续多个版面,或者连续多日的版面没有变化,似曾相识,千版一律。
14.版式不统一:同一报纸的各个版面的版式风格不统一。
(二)局部方面15.标题太小:标题字号与稿件大小不成比例,头轻脚重。
16.碰题: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题首尾相连,既不美观,也容易混淆。
注意:碰题与连心题(并列题)的区别。
17.挤压文首:正文开头部分被标题挤压成窄条状。
18.钻牛角尖:正文文首插入其他文章形成的“死角”里。
19.题首分离(摇头):正文文首与标题相距太远,超出了标题的控制范围,鞭长莫及。
20.摆尾:即稿件的最后部分超出了标题的控制范围,或与主体部分关系疏远。
短稿件最好不要留尾巴,如果避免不了,尾巴要向下垂,不要向右摆(母鸡下蛋),更不要向上翘(羚羊挂角),最忌向左逆转。
1编排设计的概念:将编排设计的构成要素——文字字体、图片图形、线条线框和颜色色块等诸多因素,根据特定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排列,并运用造型要素及形式原理,把构思与计划以视觉形式表达出来。
2编排设计的功能:通过设计师对版面内所有的文字、图形、色彩进行艺术地编排与组合,使版面成为一个主题明确、层次清晰、生动有趣、能够准确传递设计信息的引人入胜的大舞台,给人以长久美好的记忆。
3编排设计的视觉要素:1图形 2肌理 3色彩4编排设计的构成要素:1空间 2动势 3群组5感性的形:感性的形审美标准依赖于人的直觉判断,设计者可以通过运用想象或者感情宣泄的方式自由地加以表达。
6理性地形:理性的创造方法,通过数学、几何或其他方法确定的形。
强调理性的分析,通过精确的计算与分析将形象“构筑”而成。
7抽象的形:抽象性图形以简洁单纯而又鲜明的特征为主要特色,它运用几何形的点、线、面及圆、方、三角形等构成,是对规律和特点的概括与提炼,利用有限的形式营造无穷的空间意境,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
8具象的形:最大特点是反映自然形态美,以人物、动物、植物、矿物或自然环境为元素进行造型,令人产生具体清晰、亲切、信任感,使人一目了然。
9合成:把不同的照片通过技术手段拼贴到一起,这更有利于设计师设计意念的表达。
10打散重构:打散就是将原本整体的图片重新拆分、打散;重构就是重新组织搭配。
这里的打散重构是指进行有目的的创新的重构。
11影调:影调就像人表现出来的心情。
心情直接被表情和行为表现出来,心情高兴全身上下都会洋溢着快乐。
影调也同样道理,一切元素、形象都笼罩在影调中,形成协调的氛围,展示特定画面。
12虚实:在图片中,虚实是相对的。
实就是被显示清晰部分或被着重修饰、刻画最精彩部分;虚就是被推后、被淡化用来衬托实的部分的画面,这都是为传递信息需要进行的处理。
13编排设计画面上的动势主要分为三种形式:流动力、张力和重力。
14织体:织体是更高意义上的群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