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邮团队研究方向介绍
- 格式:pdf
- 大小:397.83 KB
- 文档页数:11
研究所在读硕士研究生简介丁凌:女,1986年生,河北唐山人,2010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模式特征选择算法 指导教师:王进 签约单位: E-mail:feice2009@163.com;QQ:793085737 孙开伟:男,1987年生, 重庆云阳人,2010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演化超网络、数据挖掘 指导教师:王进 签约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E-mail:skwzky@163.com;QQ:395993318 任小龙:男,1988年生,辽宁营口人,2010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智能交通 指导教师:王进 签约单位: E-mail: mickeyrxl@vip.qq.com;QQ:632897227 熊虎:男,1986年生,湖北荆州人,2010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粒子群优化算法、模式识别 指导教师:王进 签约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E-mail: 2008_xiong@sina.com;QQ:176048953 金理雄:男,1988年生,浙江温州人,2010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文文本信息处理 指导教师:王进 签约单位: E-mail: jinlixiong@qq.com;QQ:383892044 胡明星:男,1989年生,四川广安人,2011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人脸识别 指导教师:王进 E-mail: 771451238@qq.com;QQ:771451238 曹宝林:男,1989年生,甘肃会宁人,2011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智能交通 指导教师:王进 E-mail: cbl_176@163.com;QQ:823549310 云博:男,1988年生,湖北荆州人,2011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智能交通、数据挖掘 指导教师:王进 E-mail: yun_cover@qq.com;QQ:258503206 黄萍丽:女,1988年生,广西南宁人,2011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机器学习、数据挖掘 指导教师:王进 E-mail: huang_ping_li@126.com; QQ: 372144189 张军:男,1987年生,河南商丘人,2011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机器学习、数据挖掘 指导教师:王进 E-mail: zhangjun0202@126.com;QQ: 281001272 冉仟元:男,1988年生,重庆奉节人,2011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演化硬件、集成学习 指导教师:王进 E-mail: ranqy@yahoo.cn; QQ: 870835209丁园园:女,1989年生,河南信阳人,2012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图像处理,模式识别 指导教师:陈乔松 E-mail:dyy3928710@163.com;QQ: 584931387陶树人:男,1989年生,广西贵港人,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演化硬件 指导教师:王进 E-mail:444298767@qq.com; QQ: 444298767 陈刚:男,1989年生,湖北黄冈人,2012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演化超网络,数据挖掘 指导教师:王进 E-mail: 825416672@qq.com; QQ: 825416672 朱文晓:女,1987年生,河北衡水人,2012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演化超网络、数据挖掘 指导教师:王进 E-mail:365389380@qq.com; QQ: 365389380刘伟杰:男,1988年生,河南周口人,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据挖掘 指导教师:王进E-mail:349745320@qq.com; QQ: 349745320 卢西:男,1988年生,湖北武汉人,2012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数据挖掘 指导教师:王进 E-mail: 272971528@qq.com; QQ: 272971528 黎海:男,1988年生,广东茂名人,2012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图像处理,图像识别 指导教师:陈乔松 E-mail:690347560@qq.com; QQ: 690347560 。
注:指导教师中含部分外聘指导教师通信工程应用研究所金勇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何丰无线定位与空间测量研究所(田增山)周非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做手机)王克强通信软件技术研究所(物联网)范时平黄海辉信号处理与片上系统研究所(代少升)物联网谭钦红一、面试时间地点请于2013年4月8日08:30,到达信息科技大厦7楼707办公室,进行面试前材料审定,确定面试顺序,务请准时到场。
二、所需材料请携带2013年攻读硕士研究生考生准考证、身份证、志愿表、个人简历及获奖证书(复印件)、本科成绩单等相关资料,面试正式开始之前需上交个人简历、本科成绩单及本科期间获奖证书。
(每项上交材料仅需1份)三、面试流程4月8日上午08:30-08:45 上交简历,审定材料,确定面试顺序08:45-09:30 团队情况介绍09:30-12:00 第一批面试4月8日下午13:30-17:30 第二批面试注意事项:1)考生按顺序依次入场面试,每次面试一人,其它考试在场外等候,请及时关注具体时间变动情况,勿错过面试时间。
2)面试将根据实际情况,按照顺序分为两个批次进行,各批次面试人数可进行适当增减,请各位考生留意。
3)场外等待面试的考生请保持安静。
四、面试内容面试主要考查考生的专业基础及综合素质。
1)面试环节1、个人陈述:由考生介绍个人情况、读研的目标等(如包括个人爱好、日常学习、参加过的各种设计竞赛、体育活动、科研工作等)。
5分钟2、问答:面试组对考生提问,考生回答。
内容涵盖专业知识、技能,个人经历等。
10分钟3、英文翻译:随机抽取一份通信及网络等专业领域的英文片段,由考生朗读并翻译。
5分钟2)考查内容1、学习基础: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新知识学习认知能力。
2、专业能力:对通信相关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相关技术发展动态的了解。
3、英语翻译:从通信网络的专业英语中选一段读完然后翻译。
重庆邮电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55/186(备注:全国有186所院校招收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其中重邮排名第55名);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排名:14/170,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排名11/141,信号与信息处理排名10/152。
一、2015-2017年复试分数线要求其他工学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二、2017年学拟招人数1、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政治+英语一+数学一+《信号与系统》与《通信原理》(专硕考英语二与数学二)2、自动化学院:政治+英语一+数学一+805自动控制原理(专硕考英语二与数学二)复试科目:1、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笔试科目:《数字信号处理》、《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电路逻辑设计》(三选二)2、自动化学院:笔试科目:计算机控制技术、微机原理(二选一)三、2015-2017近三年拟录取名单初试成绩四、2015-2017调剂信息总结:接受调剂说明每年第一志愿招生人数都没招满五、复试1、复试加权总成绩计算方法:总成绩=(初试总分/500)*50+(复试总分/220)*50,精确到小数2位。
2、复试单项成绩最低分数要求:(1)专业课笔试成绩≥30分;(2)综合能力测试(面试)成绩≥60分;(3)英语听力口语能力测试成绩≥12分;(4)同等学力加试总成绩≥60分(不计入总成绩);以上单项成绩不合格者不参与总成绩排序,无复试总成绩。
3、复试总成绩最低分数要求:复试总成绩≥55.00分。
六、总结重邮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全国排名是比较靠前的,并且进入复试要求的分数并不是很高,接受推免生人数不多,招生人数比较多,近三年都是需要接受调剂的,控制工程也是一样的道理,所有重邮的性价比是比较高的。
附:重邮研究方向邮电大学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01)(全日制)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终端系统、(02)(全日制)移动通信协议与无线通信信号处理、(03)(全日制)无线移动通信及个人通信技术、(04)(全日制)移动通信系统及信息安全、编码技术、(05)(全日制)宽带通信网理论及4G/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06)(全日制)移动通信信号处理及无线传输技术、(07)(全日制)信号处理、信源信道编码技术、(08)(全日制)通信网理论、通信网络测试与优化技术、(09)(全日制)宽带无线接入及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10)(全日制)通信网与融合通信技术、(11)(全日制)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12)(全日制)移动互联网技术与专用移动通信系统、(13)(全日制)未来互联网、网络测量及物联网应用、(14)(全日制)下一代网络技术及应用、(15)(全日制)通信信号处理、检测与优化、图像处理、(16)(全日制)嵌入式系统开发、互联网+、物联网技术、(17)(全日制)多媒体信息处理与通信、(18)(全日制)定位导航与多元信息融合、(19)(全日制)高性能宽带通信网络及多域信息处理技术、(20)(全日制)宽带网络、光通信与信息处理、(21)(全日制)通信网新技术及应用、(22)(全日制)通信工程应用新技术、(23)(全日制)宽带无线移动互联网络、(24)(全日制)BAN网络及信息处理技术、(25)(全日制)宽带无线接入与新型无线网络、(26)(全日制)智能终端技术与软件、(27)(全日制)移动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28)(全日制)泛网无线通信技术、(29)(全日制)未来互联网、移动大数据、短距离无线通信自动化学院:(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01)(全日制)网络化控制技术及其应用、(02)(全日制)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03)(全日制)物联网理论与技术、(04)(全日制)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05)(全日制)机电控制技术、(06)(全日制)智能系统与智能机器人、(07)(全日制)复杂系统理论及其应用、(08)(全日制)检测技术与信息融合、(09)(全日制)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专硕085210)控制工程:(01)(全日制)机电系统控制与汽车电子、(02)(全日制)检测技术与智能传感器、(03)(全日制)嵌入式系统及应用、(04)(全日制)物联网技术及应用、(05)(非全日制)机电系统控制与汽车电子、(06)(非全日制)检测技术与智能传感器、(07)(非全日制)嵌入式系统及应用、(08)(非全日制)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首先恭喜各位进入复试,接下来大家尽快确定好想报的导师,联系一下,具体的复试技巧,群哥会在最近弄一个音频,大家到时候看一哈
下面初略介绍哈自动化几个比较大的实验室
工业物联网与网络化控制团队
这个是院长(王平)的实验室,本学院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实验室,里面大概有20多位老师,每年招收人数在50-60人,软硬件方面都有涉及,软件有安卓、协议栈开发,硬件有无线传感器网络,项目很多,属于做不完那种,学生比较累,不时加班,每天上班打卡,节假日减半,管理严格,大老板脾气也不太好,心里承受能力强大者推荐。
想报这个团队的话,最好找到该团队学长了解下详细情况。
汽车电子与嵌入式团队
陈安宇老板的实验室,第二大实验室,其实也是校长的实验室,校长大人每周定期视察,招收人数在40-50人,管理要求也比较严格,这个硬件涉及得更多一些,现在比较火的嵌入式开发搞了好几年了,跟长安等大公司联系比较紧密,项目较多。
如果对单片机,ARM这些硬件开发比较熟悉,有经验的同学推荐。
第三方实验室
除开以上两个团队,其他团队统称第三方,招收人数要少一些,这里面大概有6、7个团队,张毅副院长的机器人实验室算是其中最大的,招收人数在20-30人左右,这个实验室也是软硬件都涉及。
关于各团队里面的老师有哪些,大家可以在网上找一下,老师的个人资料也应该能找到,最后的信息(包括老师的介绍、研究方向和联系方式等),我会在下周开学时争取弄好,还有复试资料,也尽早整理出来。
请尽量自己查找下哈,每个人都来问,工作量太大了点~,,,,最后祝大家复试顺利哈~
下面是整理的实验室团队汇总。
重庆邮电大学硕士专业介绍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从上世纪60年代初即开始独立培养研究生。
学院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和在职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学校规模最大的研究生培养基地。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有博士生导师16名、硕士生导师178名。
学院每年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00余名,在职工程硕士100余名。
学院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基地用于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包括移动通信终端与网络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移动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光纤通信技术与网络重点实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通信网测试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并在我国著名通信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研发中心或创新教育基地6个。
牵头建立了重庆市新一代信息网络与终端协同创新中心,是“2011计划”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单位之一。
学院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与德国赫兹研究所、芬兰坦佩雷理工大学、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波兰波兹南工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韩国仁荷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十多所国外大学及科研院所进行项目合作和研究生交换培养。
优秀研究生在校期间有机会到国外高校交换学习一年。
学院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100%,就业走向主要是国内外通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通信工程设计院和科研院所,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其中约10%的硕士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本一级学科包含“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代码081001)、“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代码081002)2个二级学科。
本学科是工信部重点学科和重庆市“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重点学科,是重庆市首批巴渝学者、两江学者设岗学科。
本学科在国内率先开启了以24路、30/32路脉冲编码机和120路复接设备为代表的数字通信技术研发,参与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并研发出世界上第一颗采取0.13微米工艺的TD-SCDMA基带芯片,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殊荣,研究水平跻身国内通信领域研究前列。
重邮强一点的方向:移动通信(3G)交换微电子光纤聂能已经不再是校长,是信科的董事长,听过他的讲座,风采依旧!谢显中为人严谨,是个做学问的人,之前是信科3G组,99年和李小文到德国西门子工作过(赞同!谢老师人确实很好)他的研究所是个人通信研究所。
他和雷维嘉两个老师一个团队,对学生都很好。
陈前斌重邮第一届硕士生(92级),现任通信学院院长,西电博导。
李方伟研究生部主任。
我只了解这么多。
王平自动化院长,有点小名气。
这个导师确实弄出来些东西,不过我是通信的,对自动化了解不是很多. 王琳不在重邮了,在厦大当副院长了,重邮的学生让他助手带。
陶洋听过他的课,虽然在课堂上个别地方有争议,但是依然很欣赏他的授课方式,有些精英教育的味道!杨丰瑞信科总经理。
他去年两个学生都去申敏老师那里了。
万晓榆经管学院院长,学生都去上海外企实习了。
郑建宏申敏彭大芹黄俊伟王琼段红光是3G一个团队的。
李小文陈发堂李贵勇3G另一个团队的。
这个团队我还是清楚一些的。
李小文老师对学生比较实在,说话直白,有些幽默。
陈发堂,特别随和的一个老师,搞物理层,对学生很好,很人性化。
李贵勇老师,接触不多,搞协议测试的。
原来还有个陈贤亮老师,话不多,是搞技术的料子,合同到期,已去上海。
隆克平都不在重邮了,去成电当副院长了。
王汝言现在重邮搞光纤的老大吧,个人感觉。
李云信科20楼主管,搞的方向我忘了。
王国裕看过一篇介绍他的文章,只有一个字来形容:牛!(光电学院的)张治中雒江涛黄俊邱邵峰程方一个团队的,是重邮东电公司的,搞交换。
这几个人里面就听过张治中老师的课,很体贴学生,感觉他对事情看的也比较达观,挺佩服他的。
牛导+豁达的人生观,呵呵,类似我的偶像苏轼。
朱联祥好像刚从英国回来吧,不了解。
唐宏、周围、林云这几个老师是一个实验室的,搞4G的,具体情况不了解。
田增山不是很了解,听说有项目、有实力,有前途,三有导师.... 张祖凡跟着陈前斌的,跟学生关系不错,课也讲得好,这个老师有些可爱,呵呵. 林金朝副校长,教授,只知道这么多。
各团队招生导师目录参考表
序列团队导师姓名
1 粗糙集与粒计算创新团队王囯胤,于洪,赵军,张清华,胡峰,周应华,胡军
2 智能规划与模式识别创新团队李伟生,刘群,肖斌,曾宪华,纪良皓,米建勋
3 认知计算创新团队王进,陈乔松,杨勇,朴昌浩,邓欣
4 中文信息处理创新团队甘玲
5 移动互联网安全科研创新团队刘宴兵,陈龙,罗文俊,杜江,王永,王练,肖敏,
周由胜,王英,唐红,黄俊
6 网络智能与网络技术创新团队吴渝,程克非,刘洪涛,李红波,何利
7 宽带接入网络创新团队谢显中,尚凤军,马彬,苏畅,黄梅根
8 无线局域网技术创新团队龙昭华,蒋贵全
9 海量信息处理及商业智能创新团队蒋溢,熊安萍,张璞,田野,张震玮,何军,尚凤军,
瞿中
10 空间信息系统创新团队夏英,丰江帆,刘明皓,刘伯红,邹永贵,袁正午,
罗小波,杨富平,雷建军
11 图像处理技术创新团队钱鹰,瞿中,安世全,黄颖
12 可视计算创新团队秦红星
13 软件工程团队葛君伟,方义秋
14 重庆绿色智能研究所联合培养周曦,何国田,魏大鹏,
15 不分团队李银国,唐红,豆育升,李鸿渐,谭军,于军,陶洋,
张力生,郑继明,安世全,杨春德,游晓黔。
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注:指导教师中含部分外聘指导教师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注:指导教师中含部分外聘指导教师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注:指导教师中含部分外聘指导教师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注:指导教师中含部分外聘指导教师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人:胡老师注:指导教师中含部分外聘指导教师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注:指导教师中含部分外聘指导教师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人:胡老师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注:指导教师中含部分外聘指导教师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注:指导教师中含部分外聘指导教师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注:指导教师中含部分外聘指导教师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人:胡老师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注:指导教师中含部分外聘指导教师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注:指导教师中含部分外聘指导教师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人:胡老师注:指导教师中含部分外聘指导教师单位代码:10617 联系电话:023-注:指导教师中含部分外聘指导教师。
2012年度重庆邮电大学机器学习研究所招生介绍招生人数: 8人左右招生方向:1)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2机器学习2)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5智能交通3)085211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01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成员:王进博士、陈乔松博士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智能交通、演化硬件、机器视觉、模式识别、图像处理隶属院所/团队: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智能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邮电大学智能车团队机器学习研究所具体情况:请和任何一位Machine Learning Lab研究生联系,联系方式见后边的硕士研究生成员简介一节。
最佳联系方式:Email:wangjin@(王进博士);chenqs@ (陈乔松博士)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加盟重庆邮电大学机器学习研究所联系人:王进博士E-mail: wangjin@地址:重庆邮电大学信息科技大厦1904#2012年秋季入学研究生申请步骤●提出申请前,请先考虑是否对机器学习研究所的研究方向感兴趣(见后边的研究方向介绍,也可参考研究所最近的论文等)●提出申请前,先结合自身的情况。
数学基础较好、编程能力较强、有较好英文水平、有飞思卡尔竞赛获奖经历的学生,将优先考虑。
●2012年2月-3月,可通过E-Mail和我们联系,请随E-Mail附上:1)您的简历(包括考研成绩、本科成绩单、科技活动获奖等所有您认为对己有利的信息);2)研究计划(说明您对研究方向的认识和硕士期间的研究想法)。
当然您也可以在4月复试期间,按我们安排的机器学习研究所集中面谈时间到研究所面谈,但是提前和我们取得联系有助于我们更早地进行彼此间的了解。
●2012年3月-4月,通过E-Mail确定单独面谈时间或者在4月重庆邮电大学复试期间参加研究所的集中面谈。
参加集中面谈的您如果事先没有和我们通过E-Mail进行联系,也请提供个人简历和研究计划。
●2012年4月,参加重庆邮电大学统一安排的研究生复试。
牛逼老师的介绍大全:/scie/zb_list.php?menuid=81一些团队:http://202.202.43.6/yjs/zkxxw/zb_list.php?id=13通信的老师:http://202.202.43.6/yjs/zkxxw/rwzb_list.php?id=16(这里面有一些联系方式)下面的是团队介绍,虽然牛逼的团队我都用红色标注出来了,但是还是觉得有项目就都可以,建议做网络和软件,别去弄硬件,因为每年来我们学校的招硬件的公司要的人数比软件和网络的少很多,但是待遇都一样,特别推荐信科的郑建宏,李小文,田增山,张治中,陈前兵,能进团队也行,其他老师不是不行,只是我了解了这几个觉得不错,有项目,有前途些,别找做理论的。
但是就业率都很好的,这个没啥区别的,只是看你以后想去哪里了。
信科是以前做3G的那个,很牛,但是现在都在做4G,我个人强烈建议去田和李那里去,但是我都被拒绝了,李小文老师看分数,田老师看你本科时候做过项目没有,因为去了就要做项目的。
郑老师那里和公司的感觉差不多,很忙,好像有个协议之类的,签了就免费读研,但是毕业了要在公司工作3年才能走,但是工资很不错。
具体的联系方式我也不是很多,除了下午发你的那些之外也不知道了,你在上面的通信老师里面找找看,最好亲自来学校,因为今年很火,人爆满...测控与信息传输研究所逸夫楼4楼,算小实验室,徐氏夫妇的学生2人一起带,朱联祥只带自己的学生鲜永菊有些认知网络的小课题徐昌彪在美国德州大学做个post-PHD,鲜永菊的老公,项目也是一起申报的,同时他上通信网络理论这门课,喜欢让学生自己讲,期末分数给的不高朱联祥重大院士的得意门徒,在利物浦大学做个post-PHD,搞编码理论的,但是没得项目、课题可做,学生也没得工资,慎重。
他同时也上高级通信原理这门课,期末分数给的不高电信业务支撑系统研究所在信科楼,实际锻炼的机会不多,实验室门槛不高,分数不高的同学可以尝试。
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院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院作为重庆邮电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任。
本文将通过对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院的介绍,探讨其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特色和贡献。
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1991年,是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单位。
研究生院下设30个研究所,覆盖了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和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研究生院拥有一支由海内外知名学者组成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其中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也有各自专业领域权威的研究人员。
同时,研究生院还以其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的政策和机制独具特色,通过全方位的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研究生教育一直是重庆邮电大学的重点发展领域。
研究生院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学科交叉和专业融合,推行“双导师制”和“专业委员会制度”,为学生提供了学术研究和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此外,研究生院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广泛深入的国际交流平台。
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上,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院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积极推行导师制,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参与科学研究和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研究生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意识,通过举办学术讲座、论坛和学术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的学科交流和学习进步。
研究生院还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创新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孵化的平台和机会。
研究生院与各类企业和创新创业组织合作,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研究生院注重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的人才。
学院通过国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引进计划,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更多优秀的导师资源。
同时,学院还注重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定期组织教育教学培训和研讨会,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