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血压的评估及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30
血压的评估护理及测量血压血压的方法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血压的计量单位为毫米汞柱(mmHg)评估1正常血压:在安静状态下,正常成人血压范围:收缩压90-139mmHg 舒张压60-89mmHg,脉压差30-40mmHg.2 异常血压;高血压;收缩压在140mmHg或以上,舒张压在90mmHg或以上。
低血压:收缩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异常血压的护理病人血压较高时,应让其卧床休息,按医嘱给予降压药物。
病人血压过低时,应迅速安置病人平卧位,并作应急处理。
上肢血压测量法1选取体位:取坐位或仰卧位。
选择测量部位及方法。
被测肢体和心脏处于同一水平,坐位时,肱动脉平第四肋软骨,仰卧时肱动脉平腋中线。
2缠袖带:卷衣袖,露上臂,申肘、掌心朝上。
放妥血压计,开启汞槽开关,驱尽袖带内空气,将袖带平整地缠于上臂中部,袖带下缘距肘窝2~3cm,松紧度以放入一指为宜。
3测血压:戴听诊器,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用手固定,关闭气门,充足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升高20~30mmHg,以每秒钟4mmHg 的速度放气,使汞柱缓慢下降。
视线平看汞柱所指刻度,当闻及第一声搏动音时,汞柱所指刻度为收缩压;当汞柱突然变弱或消失时,汞柱所指刻度为舒张压。
4整理归纳:测量后,解袖带,排尽袖带内余气,关闭气门,整理袖带平放于盒内。
将血压计盖向右倾45度,使汞回流汞槽内,关闭汞槽开关,平衡放置。
记录血压值;用分数式记录收缩压/舒张压mmHg口述血压值先读收缩压后读舒张压注意事项:当发现血压听不清或异常时,应重复测量。
先将袖带内气体驱尽,是汞柱降至“0”点稍等片刻再行第二次测量。
一般连测2-3次,取其最低值。
舒张压的变音和消失音之间有差异时,可记录两个读数,即变音、消失音数值,如:170/90-40mmHg.影响血压上升的原因;1袖带太松2袖带太窄3肱动脉低于心脏4寒冷、老人5刚剧烈运动影响血压下降的原因;1袖带太紧2袖带太宽3肱动脉高于心脏4 高温、婴幼儿。
血压的评估及测量方法一、血压的评估(一)血压的概念1、血压:是指在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一般临床上所谓的血压是动脉血压2、收缩压:当心室收缩时,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
3、舒张压:当心室舒张时,动脉管壁弹性回缩,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降至最低,称为舒张压。
4、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
(二)正常血压的观察及生理性变化1、血压正常值:血压一般以肱动脉血压为标准。
在安静状态下,正常人收缩压为90~139mmHg(12~18.5kPa),舒张压力为60~89mmHg(8~11.8kPa),脉压为30~40mmHg(4~5.3kPa)。
2、生理性变化(1)年龄:动脉血压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新生儿血压最低,儿童血压比成人低。
(2)性别:同龄女性血压比男性偏低,但更年期后,女性血压逐渐增高,与男性差别较少。
(3)昼夜与睡眠:一天中,清晨血压一般最低,傍晚血压最高,夜间睡眠血压降低,如过度劳累或睡眠不佳,血压稍有升高。
(4)环境:在寒冷刺激下,血压可略升高;在高温环境中,血压可略下降。
(5)部位:因左右肱动脉解剖位置的关系,一般右上肢血压高于左上肢,因股动脉的管径较肱动脉粗,血流量多,故下肢血压比上肢高。
(6)其他:紧张、恐惧、害怕、兴奋及疼痛等精神状态的改变,均可致血压升高。
此外,吸烟、饮酒、盐摄入过多及药物等也会影响血压值。
二、异常血压(一)异常血压的观察1、高血压:成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称为高血压。
2、低血压:成人血压低于90/60~50mmHg(12/8~6.65kPa)称为低血压。
常见于大量失血、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病人。
3、脉压的变化脉压增大: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硬化等病人;脉压减小:见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主动脉瓣狭窄等病人。
(二)异常血压的护理1、发现血压异常时,应保持镇静,与病人基础血压对照后,给予解释、安慰。
护士测试:血压的评估和护理一、血压的评估(一)血压的概念1.血压:是指在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2.收缩压:当心室收缩时,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称为收缩压。
3.舒张压:当心室舒张时,动脉管壁弹性回缩,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降至最低,称为舒张压。
4.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
(二)正常血压的观察及生理性变化1.血压正常值正常成人安静时,收缩压为90~139mmHg(12~18.5kPa),舒张压为60~89mmHg(8~11.8kPa),脉压为30~40mmHg(4~5.3kPa)。
2.生理性变化(1)年龄:血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小儿血压比成年人低。
(2)性别:同龄女性比男性偏低。
(3)昼夜:睡眠的影响:清晨最低,傍晚高;休息和睡眠不佳时,血压稍增高。
(4)环境:寒冷环境中,血压可增高;高热环境中,血压可以下降。
40岁以后每增加10岁。
中年以前女子血压比男子低,约8mmHg左右。
(5)部位:右上肢血压高于左上肢,下肢血压高于上肢。
在精神紧张、兴奋、运动时,收缩压可增高,舒张压无明显变化。
收缩压升高8mmHg.(6)其他:紧张、恐惧、害怕、兴奋及疼痛等精神状态的改变,均可导致血压升高。
二、异常血压医学教育|网整理(一)异常血压的观察1.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低血压收缩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50mmHg. 3.脉压变化脉压增大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硬化等;脉压减少见于心包积液、主动脉瓣狭窄等。
(二)异常血压的护理1.发现血压异常时,应保持镇静。
2.密切观察血压及其他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3.病人血压过高,应卧床休息。
血压过低,应迅速平卧位,及时报告医生,作相应处理。
三、测量方法(一)血压计的种类(二)血压测量的方法测量部位:常用部位有上肢肱动脉、下肢股动脉。
1.测量前①测量血压时患者须在安静状态下,运动后需休息20~30min,②检查血压计。
异常血压的评估及护理高血压和低血压是常见的健康问题,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如何评估异常血压,并提供相关的护理建议。
一、高血压的评估及护理高血压是指持续性的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在评估高血压时,首先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心率、体重、腰围等指标。
同时,还需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液生化、尿常规、心电图等,以便了解病情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针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重点在于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并改善生活方式。
首先,患者需要合理的饮食,控制盐的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避免高脂肪、高糖、高胆固醇的食物。
其次,要适量运动,保持适当的体重,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理健康。
同时,患者需要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定期复诊监测血压,避免突然停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二、低血压的评估及护理低血压是指收缩压≤90mmHg和(或)舒张压≤60mmHg。
在评估低血压时,同样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心率、体重、查找可能的出血点等。
此外,还需要关注患者的饮食习惯、排尿情况、药物使用等因素。
针对低血压患者的护理重点在于增加血容量、提高血压,防止发生意外。
患者可采取以下措施:增加盐的摄入量,多饮水,保持体位的改变,如起床缓慢、避免长时间站立等;适当运动,增强体力,改善循环系统功能;避免过度劳累、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
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的低血压症状,如头晕、乏力、出汗等,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综上所述,异常血压的评估及护理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的评估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血压异常带来的健康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因此,患者和家属应加强健康知识的学习,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建议,共同抵抗异常血压的困扰,保持身体健康。
《基础护理技术》电子书血压的观察及护理内容提要:理论知识一、正常血压与生理变化二、异常血压的评估及护理技能操作血压测量法一、正常血压及生理性变化1. 概念血压(blood prcssure.Bp)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一般所说的血压指动脉血圧,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胧动脉血压。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随着心室的收缩和舒张而发生规律性的波动。
在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下降达最低值称为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当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达最高值称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为脉压(pulse pressure):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约等于舒张压+1/3脉压差。
在循环系统中,足够的血液充盈是形成血压的前提,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是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同时大动脉的弹性作用对血压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动脉血压受每搏输出量、心率、夕卜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2. 正常血压以肱动脉血压为标准,成人安静状态下正常血压范用为: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脉压30~40mmHg。
若收缩压120〜139mmHg、舒张压80〜89mmHg, 则为正常高值。
血压的il崔单位通常用亳米汞柱(mmHg)表示。
若用千帕(Kpa)表示,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为:lmmHg=0.133Kpa,lKpa=7.5mmHg。
3. 生理变化正常人的血压在一定范隔内波动,但可以保持相对的恒定来保证各器官和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
在生理情况下,血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多以收缩压改变为主。
1.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血压呈逐渐增髙的趋势,但收缩压比舒张压升高更为显著。
2. 性别女性在更年期前,血压低于同龄男性;更年期后,血压升高,与男性差别较小。
3. 昼夜和睡眠大多数人的动脉血压呈''双邮双谷”的日节律,零晨2〜3时最低,上午6〜10时和下午4〜8时各有一个高峰,晚上8时后血压逐渐下降。
10月份护理部应知应会内容一、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过高1.临床分级(以口腔温度为例)低热: 37.3~38.0℃中等热: 38.1~39.0℃高热: 39.1~41.0℃超高热: 41.0℃以上2.发热过程(1)体温上升期:病人主要表现为畏寒、皮肤苍白、无汗、皮肤温度下降,严重者有寒战。
体温上升有骤升和渐升两种方式。
如体温突然升高,在数小时内升至高峰,常伴有寒战称骤升,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疟疾等;如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多无明显寒战称渐升,多见于伤寒等。
(2)发热持续期:病人表现为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和脉搏加快、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
(3)退热期:病人表现为大量出汗和皮肤温度降低。
退热有骤退和渐退两种形式。
骤退时由于体温急剧下降,大量出汗体液丧失,年老体弱和心血管病人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冰冷等虚脱或休克现象,应严密观察并及时给予处理。
渐退时体温逐渐下降,在2-3日内恢复正常水平,体温下降后疾病症状也随之消退。
3.常见热型(1)稽留热:体温在39~40℃以上水平持续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温差可达2℃以上,但都高于正常水平。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严重化脓性感染。
(3)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后又迅速降至正常,经过一天或数天间歇后体温又升高,高热期与无热期(间歇期)有规律的交替出现,反复发作。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性肾炎等。
(4)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达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数日后又出现高热,如此规律地交替出现。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逐渐至正常水平,数日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多次。
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6)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
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等。
4.高热患者的护理(1)观察病情:高热病人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体温降至38.5℃(口腔温度)以下时,改为每日测量4次;体温降至正常水平3天后,改为每日1次。
高血压危象的护理措施1. 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的高血压可能导致危象发生。
高血压危象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护理。
本文将介绍高血压危象的护理措施。
2. 高血压危象的定义高血压危象是指血压急骤升高,伴随严重的脑血管、心血管或肾脏损害的病症。
常见的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心脏病和高血压肾脏病。
3. 高血压危象的护理措施3.1 监测和评估对于高血压危象患者,护士需要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
包括但不限于:•血压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记录每次测量的数值和时间,并与基准值进行对比。
•心电图监测:连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以评估心脏的情况,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神经系统评估: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和反应、肢体活动等神经系统表现。
•钠、钾、尿素氮和肌酐等实验室检测:评估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2 降低血压高血压危象患者的首要目标是迅速降低血压。
具体措施如下:•紧急药物治疗:给予急性降压药物,如硝酸甘油、尼卡地平等,以快速降低血压。
•非药物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安静;给予氧气吸入,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
3.3 平稳心脏功能心脏是高血压危象患者最容易受累的器官之一。
以下是平稳心脏功能的护理措施:•控制心率:必要时给予β受体阻滞剂,使心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监测心电图: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注意水盐平衡:限制液体摄入,避免水肿和心脏负荷的增加。
3.4 防止并发症高血压危象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护理中需积极预防并控制。
具体措施如下:•防止脑血管意外:避免剧烈活动和用力,减少颅内压增高的可能性。
•防止心脏并发症:维持心脏稳定、减轻心脏负荷,主动预防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并发症。
•防止肾功能受损:保持血压稳定、控制液体摄入,减轻肾脏负荷。
•防止其他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其他可能的并发症。
4. 结束语高血压危象是一种危险性较高的疾病,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护理三基题患者血压测量与异常处理的基本原则在医疗护理工作中,血压测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正确测量患者的血压可以提供重要的生命体征数据,帮助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护理患者血压测量的基本原则以及异常处理的基本方法。
一、血压测量的基本原则1. 环境准备在进行血压测量前,护士需要选择一个安静、舒适、温暖、光线适宜的环境,以确保患者能够保持放松和安静的状态。
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如坐位、卧位等。
2. 测量准备在进行血压测量之前,需要准备好一套干净、完好的血压测量设备,包括血压计、袖带和听诊器等。
检查设备的完好性,确保其正常工作,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袖带尺寸。
3. 测量位置通常,成年人的血压测量位置位于上臂部,位置大致在心脏水平。
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位置,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测量方法在测量血压时,护士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在进行测量前应该保证患者处于安静、稳定的状态,让患者把注意力放在放松上。
之后,抬高患者的手臂,将袖带紧紧地绑在上臂上,确保袖带与皮肤之间没有松动。
接着,用听诊器听取患者的心音,并记录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值。
最后,松开袖带,让患者恢复正常。
二、异常处理的基本原则1. 高血压处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需要及时处理。
当患者血压超过正常范围时,护士应该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通知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或采取其他适当的处理方法。
同时,护士还应该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并与医务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
2. 低血压处理低血压也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需要及时处理。
当患者血压低于正常范围时,护士应该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调整患者的体位、提供适当的液体补充或采取其他适当的处理方法。
同时,护士还应该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并与医务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
3. 异常现象处理在血压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异常的现象,如血压不准确、测量结果有较大波动等。